中德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日俱增。

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给各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由于陌生文化和各国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导致的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现象。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本文仅就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做简单分析,以减少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由于跨文化冲突导致的教育交流障碍及理解歧义现象。

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过程[1] 。

跨文化交际理论下影响交际的因素较多。

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社会结构、心理因素以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的差异等都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理解歧义和文化冲突。

笔者于2016年10月9-29 日参加公派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教育培训团组。

作为团组的外事联络人,在与德国培训承接方的交流沟通及课程内容翻译过程中,受到跨文化交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交流障碍及问题,本文以其中的一些问题为例做简单分析。

一、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分析(一)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德教育交流的开展大多由中德教育传统为话题开始,不同的教育传统衍生出中德两国截然不同的教育体制。

因此,在教育交流过程中,如果无法全面了解中德两国教育传统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就容易产生相应的交流障碍。

德国的教育体制在中古世纪以后开始获得系统发展。

起初,只有神职人员和贵族拥有受教育权,随后才渐渐普及到民众,使得全民教育体系发展和兴盛起来。

义务教育的传统起源于马丁? 路德的思想,直到21 世纪才被全社会所倡导。

受到国情、人口、宗教及哲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德国教育相对更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应用技术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学习。

[2]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历史传统和联邦制的国体使德国的16 个州在文化教育领域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高校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分析

高校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分析

高校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分析高校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是德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跨文化交际意味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合作,并要求学习者有宽广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目标、策略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目标1.反思自身文化背景和偏见跨文化交际要求学习者应该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否被文化所影响。

通过这种反思,学习者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避免使用过于主观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行为。

2.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在于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

在高校德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德国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让学生学会欣赏德国文化,避免出现因不了解德国文化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3.发展跨文化沟通技能跨文化交际要求学习者掌握跨文化沟通技能,包括语言交际技能和非语言交际技能。

德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德语语言的特点和交际习惯,了解德国人的交流方式,培养学生在德语环境下进行交流的能力。

1.多元化的教育内容2.交流与对话的培养高校德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对话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学生的语言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文化沙龙等,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和互动,学习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地沟通。

3.国际化视野的拓展高校德语教学中,应该积极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德国文化活动、德国交流生项目和德国游学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德国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1.加强德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高校德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德国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在语言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德语歌曲、德语文学、德国电影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德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2.提供跨文化交流机会高校德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机会。

《中德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实践

《中德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实践

《中德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实践作者:黄利来源:《南北桥》2020年第10期【摘要】传统的《中德跨文化交际》课程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容易引起学习者对外国文化的盲目崇拜。

随着思政元素融入《中德跨文化交际》课程,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文化自信,让德语学习者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德语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036在传统的德语教学里,我们往往重视德语语言知识和德国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学习。

随着思政元素进课堂的推进,我们发现思政对德语课程的融入亦尤为重要。

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德语学习者不仅仅具有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需要兼备中国情怀。

一个有中国情怀的外语学习者,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笔者以《中德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实践为例,分析思政元素在德语课堂的重要性。

在该门课程中,我们把课程重点由“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延伸为“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平等对话和交际”。

一、中德招呼用语差异在中国,人们习惯于提问式的招呼用语,“您去哪儿啊?”“您吃了饭吗?”“您出门了啊?”在德语文化里,中国式的招呼用语,侵犯了他人隐私。

中国式的招呼用语在德语文化里是不可行的,甚至是不友好的。

传统的课程教学里,对比中德招呼用语差异,进行适当文化讲解,学生对此进行相应讨论。

传统的教学,我们更倾向于从德语语言和德国文化来理解和看待事物,很容易让学习者误读为中国式的招呼方式是错误的,盲目崇拜外国文化。

融入了思政元素后,笔者对学习者融入了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强调“文化自信”,强调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崇”。

笔者在这一环节,特意增加了对传统招呼用语方式的讨论。

经过学习者的热情讨论后,笔者发现学习者谈及中国传统的招呼用语的时候,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的招呼用语方式特有的魅力。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工作节奏
德国文化中工作节奏较快,强调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 中国文化中,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更注重稳定和持久的工作关系。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德国文化中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鼓励员工追求个人生活和 兴趣爱好。在中国文化中,工作通常更为重要,个人生活常常需
要为工作让步。
05
CATALOGUE
跨文化冲突与解决
03
语言障碍与误解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和误解。
为了减少误解和冲突,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并尊重彼此的文
化差异。
03
CATALOGUE
社交习惯
社交场合
家庭聚会
在中国,家庭聚会通常由长辈主持,晚辈尊重长辈,积极 参与家务活动。在德国,家庭聚会更注重个人空间的独立, 晚辈可能不会参与家务活动。
间和独立性。
04
CATALOGUE
价值观差异
个人与集体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德国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 义更为重要,个人的利益通常要服从于集体或组织的利益。
独立思考与权威服从
德国文化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权威的观点。而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权 威和传统是重要的价值观念。
直接与含蓄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比较含蓄, 表达方式较为间接,而德国人则
更加直接和坦率。
情感表达
中国人在交往中比较注重情感控制, 不太轻易表露个人情感,而德国人 则更加开放和直率地表达情感。
决策方式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采用集体决策 方式,强调协商和共识,而德国人 则更加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决策。
礼节与礼貌
02
CATALOGUE

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德语初级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一、与德国人交往中对对方的称呼德国与中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

学生在开始学习德语时,实际上就接触到了德国文化。

在基础教学中应注重在语用、语义和语法层面上通过对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有一段这样的短话:A: Hei??Yen Sie Kohl?B: Ja, Dieter Kohl. Und Sie?A: Ich hei??Ye Hans Schmidt。

Guten Tag, Herr Kohl。

B: Freut mich.在这段询问姓名的对话中,看起来与汉语结构一样,教师应告诉学生,在德语中完成交际中的联系功能时.称呼对方的姓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对话中称呼对方的姓要比汉语中更频繁一些。

在德语中,第二人称有du,ihr和Sie,在汉语中有对应词你、你们和您、您们。

按照一般的语法规则在德语中对朋友、亲戚称呼du、ihr并直呼其名,对陌生人和师长则用Sie并且称其姓,前面加上先生、女士。

但是如果老师或长者主动提出来用du称呼,那是表示自己在学生面前不拘束,发展亲近一些的关系,作为学生一般加以回应。

所以在德国大学中有不少正在读博当助教的青年教师与学生都用du来称呼.在基础阶段,学生虽然很快能学会用德语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但要注意到德国社会对礼貌的评价模式。

年龄、工资、住房、婚姻状况等家庭细节,常常使作为交谈对象的德国人迷惘不解,甚至产生不满,因为这些问题涉及了在他们眼里纯属私人范畴的内容,这种无视人际关系中必要的社会距离的做法在德国人看来是非常不礼貌的。

在做有关的语言练习时,教师应对这种文化差异进行解释。

二、师生之间、客与主之间交际在德国,师生交往与在中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以某一篇课文为例,课文中特别介绍了德国高校教师的Sprechstunde (接待时间)这个概念。

在中国大学里,学生遇见老师除了打招呼外,顺便还可以与老师聊一聊专业上的问题.但是在德国却截然不同,几乎所有的专业问题必须在老师公布的接待时间与老师讨论,在路途中与老师偶然相遇直接向老师请教问题会被婉言拒绝,中国学生很可能认为是老师傲慢或者不近人情。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语学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中德两国在外语学习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跨文化协同研究旨在探讨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围绕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这一主题,阐述相关背景、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外语学习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中德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中国学生更注重语法和词汇学习,而德国学生更注重语言的应用和实践。

因此,对中德外语学习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对中德两国外语学习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异同点。

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德外语学习的跨文化协同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德两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和看法,以便更好地分析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中德外语学习文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学习动机:中国学生倾向于把外语学习当作是提高考试成绩和就业竞争力的手段,而德国学生则更注重通过外语学习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

学习策略:中国学生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德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交际法,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

学习环境:中国以外语教学为主的学校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科都把外语作为一门辅助性课程,而德国很多学校把外语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德两国大学生在外语学习态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更为积极,大多认为外语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而德国大学生则更注重外语的实际应用,认为外语只是一种交流工具,不一定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等方面。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丰富多样。她曾在美国留学多年,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并将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她通过举办讲座、撰写文章、翻译作品等方 式,向国内读者介绍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 梁。
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理念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学习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 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误解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理解,我们需要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在面对 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时,我们应保持谦逊和尊重的态度,积极学习并借鉴 对方的优秀文化元素,以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我们也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 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中德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在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的跨文化交际中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增进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以及培养开放、包容的心 态,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共同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带来沟通障碍。由于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思维 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能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行为产生误解,甚至 产生冲突。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我们需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尊重并理解他人的 文化背景。此外,掌握一些跨文化沟通技巧,如正确地提问、积极倾听和恰当 表达,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与文化认知紧密相连的是跨文化理解。跨文化理解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 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性。在面对中德跨文化 交际中的挑战时,我们要学会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 交流与合作。例如,德国人在商务谈判中非常重视合同的细节,而中国人在商 务交流中更注重人情和关系。如果不能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就可能为商务合 作带来困扰。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人际关系观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人际关系观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人际关系观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人际关系观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也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

但是,与此同时,面对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跨文化交际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诚然,跨文化交际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但人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主体,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或者也可以说,这些方方面面的交往归根结底都可以说是人的交往,因此,怎样在跨文化背景下,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也就成为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跨文化交际所涉及的国家及文化类型范围极广,因此,本论文仅以中德两国为例进行研究论述。

而中德两国在人际交往方式上又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到了本国文化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文化核心标准来表现,因此论文会分别论述影响两国人际关系观的文化核心标准,分析其中的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减少及避免这些负面影响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论文正文部分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简单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论文的大概结构。

第二部分介绍了文化、文化核心标准、关系这三个概念,跨文化交际学将文化看作是一个影响和决定人们感知、思维、评价和行动的文化取向体系,其核心部分就是文化的文化核心标准,它们规定了人们如何感知、评价所处的场合,如何对之作出合理的反应。

也就是说,我们如何感知、如何思维、如何评价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而以人作为行动主体的人际交往自然也在这些范畴内,也会受到文化及文化核心标准的影响,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探究中德两国人际交往观时,我们首先要对两国的文化及文化核心标准有所了解,特别是其中对于人际交往影响深刻的文化核心标准更是需要进行详细的介绍。

以中德为例看跨文化交际-文档资料

以中德为例看跨文化交际-文档资料

以中德为例看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

这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困惑和思考命题,因为当“交际”涉及两种以上的文化背景时,交际双方之间思考与行为方式的巨大区别就会凸显出来,交际的顺畅程度也随之大幅下降。

“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可以界定为:“交际时一个(或多个)人对另一个(或多个)人行为或行为遗迹做出了反映”[1]。

“跨文化”(Interkulturalit?t)中的“跨”(inter)涉及的含义则很丰富,能概括出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其中包括这几个理解层面:1、“之间”(文化间);2、“相互”(文化相互关系);3、“互动”(文化互动性);4、“对立/对峙”(文化对立/对峙性)。

[2]可以看出,前三个层面的互动性是积极、正面的,第四层面指涉的是跨文化互动中消极、对峙的一面。

[3]本文即尝试以“跨文化日耳曼学”,特别是中国与德国间跨国交流的视角,解析中德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问题。

中国和德国和文化渊源截然不同,两国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核心标准自然就完全不同。

中国人和德国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碰到很多问题和障碍,如:一家中国国企欲收购一家德国中型企业,双方在谈判时,德方的首要疑虑是:一家“工厂”(Fabrik)有法人资格吗?可以作为收购者收购另一家企业吗?而中方也对德国企业“GmbH& Co. KG”“AG”之类的称谓感到不理解。

[4]在不同国情和法律体系之下企业的不同名称和其实质上的含义显然极大地阻挠了中德双方谈判的顺利进行,而法制文化正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得不够清楚,就会产生这样的交际障碍。

一个中国交流生到德国短期留学,他所寄宿家庭的母亲问他,喜不喜欢吃面包,尽管他实际上不喜欢德国面包,但碍于面子还是说喜欢,勉强下咽,那位德国母亲发觉后勃然大怒,觉得他在说谎,这位中国留学生不解:“中国的客气等于德国的撒谎?”[5] 这种情况就涉及到中国人特有的面子观。

中国人特别在乎面子,鲁迅曾带讽刺地指出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

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报告(2篇)

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于近期参加了一场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我参加的这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本次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是在我国某知名跨国企业举办的,旨在提高员工跨文化沟通与协作能力,促进企业内部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活动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专家和国内文化专家,共同探讨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策略。

三、活动内容与过程1. 开场致辞与自我介绍活动伊始,主办方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并邀请参与者进行自我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是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尊重差异,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

2. 文化差异分析专家们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参与者了解不同文化在价值观、沟通方式、礼仪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在时间观念上,西方文化强调守时,而东方文化则相对宽容;在沟通方式上,西方文化倾向于直接表达,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含蓄。

3. 跨文化交际技巧培训专家们针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问题,如语言障碍、非语言沟通、文化误解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同时,还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与交流活动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要求参与者针对特定话题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探讨。

在讨论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寻求共识。

5. 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专家对本次跨文化交际实践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参与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同时,我也对自身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足进行了反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实践成果与体会1. 提高了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2. 掌握了跨文化交际技巧在活动中,我学习了如何尊重不同文化,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以及如何处理文化冲突等问题。

浅析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

浅析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

前 言 随着 中德 两 国近年来 经济 文化往 来 日 益密切 , 东西方的相互 了解也 日 益增多 ,神 秘的东方风水文化 , 复杂的汉字令不少德国 人为之倾倒 , 而德 国的啤酒足球也让 中国人 着迷 , 但 由于双方相差甚远的历史传统和生 活方式 ,两国很多的风俗习惯南辕北 辙 , 两 国人 民对对方的不少行为做法也感到诧异 。 想要很好地了解对方 , 就必须 了解双方 使用语言的文化。因为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 分割 的密切联系 ,一方 面语言 是文化 的载 体, 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 自身的发展 和言语 行为又有制约作用。要正确 而恰 当地运用语 言去进行交流 , 人们不仅要 知道什 么是符 合 语言的形式规则的 , 更需要知道什 么是符 合 文化规约的,是文化所 能认可和接受 的。总 而言之 , 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人们思想与行为 的集体性程序 , 正是这种集体程序使某一人 群程度不同地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群。在跨文
二、 中德文化 差异
1 .语言的文化内涵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文化差 异及各 民族 的习俗 、 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将 会反映在 词汇层面上 。 在 中德两种语 言中同一词汇可
具有完全相 同的文化形象 , 也可具有一部分 相同一部分不相 同的文化形象 , 但 也可具有
截然不同的文化形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词 语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理解这些词 的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流显得很 重要。比如 个 具有 鲜 明 民族 文化 形 象 的词 语 一 一 “ 龙” 。《 圣经 》说 “ 龙 ”是被圣乔治用大梭 镖捅死的。 德 国文化 中的 “ D r a c h e n ” 龙是邪 恶 的动物 , 德 国的传统文化中有 “ 刺龙 ”的 表 演 ,德 国对可恶 的专 门打人 的警察 叫做 “ 龙” 。而在中 国封建朝代人们 把 “ 龙 ”作 为 皇权的象征 ,皇帝即 “ 真龙 天子” 。时至 今 日,“ 龙”仍然是一种象征 吉利的动物 , 所 以汉语 中有 “ 望子成龙 ”一说 。中德迥 异 的传统文化背景 , 也给语言打下 了深深 的烙 印。 2 .社会 习俗 汉文化 的礼教传统的核心就是 “ 正名定 分” 。给人定名称位 置。名位不 同则 职分各 异, 尤其表现在称呼语 上。 就家庭称呼来说 , 汉语里对家庭成员 的称谓可谓详尽 :爸爸、 妈妈 、爷爷、奶奶 、外公 、外婆 、叔叔 、舅 舅 、姑姑、婶婶 、伯伯等形形色色 。一个家 庭 内部 的等级也体 现在语 言 中、例如 “ 兄 弟” 、“ 姐妹” 、“ 父子 ” 。“ 兄” 、“ 姐” 、“ 父” 永放在 “ 弟” 、“ 妹 ”和 “ 子”之前 。每个 中 国人从小就受到父母和老师 的教诲 , 懂得对 和 自己什么样关系的人该如何称呼 , 不 可以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增进友谊
了解中德文化差异,有助于减少日常交往中的误解 ,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本课件的结构和目的
结构
本课件将首先介绍中德两国的基 本文化背景,然后分别从价值观 、礼仪、时间观、沟通方式等方 面探讨双方的文化差异。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读者能够掌 握中德文化差异的基本知识,提 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与德国 朋友的交流与合作。
德国
在德国工作场合,团队合作是基于明确 的任务和角色分配。领导力通常表现为 引导和协调团队成员,以实现共同目标 ,领导者往往以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为 基础。
VS
中国
中国工作环境中,团队合作更加注重人 际关系和和谐氛围。领导力通常包括激励 和引导团队成员,同时保持团队的和谐和 凝聚力,领导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外,还 需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 行交流和合作。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有助于减少误解 、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什么需要了解中德文化差异
经济合作
中德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了解双方文 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商务活动,避免文化冲突 。
留学与旅游
随着中德留学、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了解彼此的文 化差异有助于提高留学体验、增进旅游交流。
04
生活场合的中德文化差异
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
80%
问候方式
中国人倾向于使用“你好”作为 通用问候,而德国人更常用 “Guten Tag”或者“Hallo”。
100%
称呼习惯
中国人在称呼对方时,常使用职 称或头衔,以示尊重;而德国人 更偏向使用对方的名字,体现平 等观念。
80%
距离感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摘要:语言和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不仅表现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表现在文化对语言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本文立足于中德跨文化交际,从语言的文化内涵、思维定式、社会习俗、言谈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并指出,只有相互尊重、入乡随俗、正确运用跨文化交际策略,才能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文化形象;中德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中德文化差异(1)语言的文化形象词语作为语言重要的基本因素,文化差异和各个民族的风俗、生活模式的各种不同会相应地反映在具体的词汇方面上。

对于中德两种不同语言当中同一个词汇可以代表着完全一样的具体文化形象,也能够具备一些相同而一些不相同的具体文化形象,然而也可会存在截然不同的实际文化形象。

尽管并非全部的词语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具体文化内涵,理解这部分词相应的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交际环节会显示特别重要的实际作用。

如“龙”这一文化形象,西方国家普遍将其作为邪恶和黑暗的代表,将其作为反面形象。

在德国文化中,“Drachen”这一词汇所指的动物即传统文化中邪恶的代表,还将刺龙作为表演形式流传下来。

而中国则将龙作为神圣和吉祥的代表,“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均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景。

同时,龙在封建社会被作为皇权的象征,以“望子成龙”表达期盼子嗣成才的美好愿望。

此外,“杜鹃”一词,在中国代表着忧郁、忠贞,如“子规啼血”即将杜鹃拟人化,赋予其拟人化形象。

德国文化体系中杜鹃的文化形象则不固定,既能代表幸福,又能代表冷酷和魔鬼。

(2)思维定式差异从两国思维定式方面来看,同样具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

德国的思维定式主要为哲学性思维,更加注重对事物的思辨性,主张深挖事物的本质,以思想的穿透力抵达最根本的目标。

在思维定式的指导下,德国人在行为处事上较为严谨,以规则和事理作为处世态度和办法,更加注重推理和演绎过程。

从表面上来看,德国人的处事办法往往被看作不近人情和墨守成规,缺乏人情味。

中国思维定式当中,人情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巨大,在行为处事中,往往人情先于法理。

中德合作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中德合作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中德合作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者:严岩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0期摘; ; 要:为了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德语学习者必须扫除词汇、语用、思维方式等障碍,从学生角度通过扩大文化知识面、多和母语者交往、自主学习、假期游学等方式培养能力。

关键词:中德合作; ; 跨文化交际; ; 重要性; ; 能力培养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中德合作专业,多与德国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合作,发展迅速。

这类合作办学模式的特点为“专业+语言”,即德语加上德语外的其他专业知识,多以机械、化工、光学等工科专业为主。

多年实践表明,中德合作专业的学生除了语言学习外,还必须了解德国的国情和文化,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两三年的国内学习后,顺利地在德国学习和生活,实现合作培养的目标。

1.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正如德国著名文学家席勒所说:“语言是民族的一面镜子(Sprache ist die Spiegel einer Nation)。

”中国学生如果只学习语言,不了解文化,就不可能和德国老师、学生顺利交流。

黎东良教授认为,跨文化交际(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是指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往[1]。

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到社会状况、宗教信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的影响。

2009年7月制定的《大学德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德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德语进行交际,完成各种任务,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积极参加中德交流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如果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语言形式上,说出来的句子有可能流畅,但外国人听了会感到别扭。

因此,德语学习不应该仅仅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2.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对于中德合作专业学生来说,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注意德语语言和德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德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扫除与德国人在交际中特别是听说方面的文化障碍。

中德合资企业中的跨文化适应策略

中德合资企业中的跨文化适应策略
制定共同的战略目标,使中德 员工意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
总结词
中德员工在价值观方面存在较 大差异。
1. 文化培训
为中德员工提供文化培训,介 绍双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3. 鼓励交流
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中德 员工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管理风格差异与对策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
详细描述
1. 协商制定管理 2. 培训交流 规则
THANK YOU
跨文化融合策略
文化交融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员工互动、领导力培训等方式,促进中 德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实现文化的交融和适应。
文化传承
在跨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德合资企业应重视各自文化的传承 和保护,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建立多元文化的企业特色。
03
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 适应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德国企业在华的跨文化适应实践
中德文化交流的新机遇
文化交流平台的建立
中德两国将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两国 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传播。
艺术交流活动的增多
中德两国将举办更多的艺术交流活动,如音乐会、画展等,增进两 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学术交流的深化
中德两国在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学术 交流,促进学术研究的合作和发展。
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
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和掌握德语,以便更好地与当地员工和客户进行交流 和沟通。同时,中国企业也需要了解和尊重德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以便 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和员工的需求。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中国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包括遵守当地法律和规定、履行社 会责任、参与当地公益活动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和员工的需求 。

中德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中德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中德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中德交流文化是两个国家之间历史悠久的联系。

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发展,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中德交流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艺术、音乐、电影、科学、教育和体育。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构建了桥梁。

首先,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两国变革期。

在中国,中国围绕着思想、技术、贸易、农业和教育方面的变革,吸引了许多德国学者、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前来中国。

他们对中国的探索和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

德国人也在这个时期向中国介绍了现代化的工业制造技术,并在医疗、教育和其他领域提供了口碑卓越的服务。

其次,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涉及了各种领域。

艺术和音乐交流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

在文化艺术方面,德国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创造性的艺术港口之一。

最著名的德国文化地标是柏林博物馆岛,其中的费尔迈尔大厅和绝版图书馆收藏了欧洲最重要且珍贵的书籍和手稿。

此外,德国音乐家也因其魅力和创造力而闻名于世。

贝多芬、巴赫和莫扎特等重要作曲家是德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人物。

中德之间也有着近十年的音乐交流,这主要集中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上。

再次,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两国人民的交流,也包括了学校、大学和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

在教育方面,德国高等教育制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系之一。

从教育质量、国际排名等角度来看,看到德国国内的大学资料,不由得让你感到羡慕。

德国的大学设施、教师和科研设备都非常出色,因此吸引了很多中国学生前来留学。

此外,在双向交流方面,中国的几所名牌大学也有与德国的大学合作的项目和交流班级。

最后,在体育领域,中德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

足球是两国的最爱,德国的足球队也是全世界的重要劲旅之一。

作为旅游目的地之一,德国还有许多体育旅游活动,德国的体育旅游项目有足球比赛观看、奥林匹克博物馆巡览、赛艇观赛等。

总之,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而蓬勃发展。

中德跨文化交流中的尊重互动读后感1500字

中德跨文化交流中的尊重互动读后感1500字

中德跨文化交流中的尊重互动读后感1500字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就知道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不知道文化背景还会影响之间的合作。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了解了许多有关跨文化跨文化交际这方面的具体知识,我对我对跨文化这方面的知识有了很高的敏感性,知道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从哪学习,使得交际成功进行。

在这门课程中,更多的了解了中西方生活和工作上的差异。

在生活上中西方见面打招呼不同,在中国人们初次见面时只握手,而在西方初次见面时两人相互亲吻脸颊,以表示对双方的热情,尊重与礼貌。

如果一个中国人在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地方亲吻中国人的脸颊,中国人或许以为外国人有非分之想,可能会误解他人的意思,导致合作的失败,在工作上,中国喜欢在饭桌上谈生意,而西方特别忌讳在饭桌上谈生意,他们生活和工作是分开的,不把工作带到生活中影响自己的私人生活,在文化概论的学习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西方的的时间观念。

在中国时间的弹性很大,假如你和某位客人定在九点讨论什么事情,其中有一方或者双方在九点以后过来,来后找各种理由解释这次迟到,例如“堵车,走错了”等等。

但是在西方定在九点双方可能会提前两分钟来绝不会迟到,时间观念很强。

这个还体现在工作上,西方的员工到了下班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能超过,员工要求准时下班不能占用自己的私人时间,而在中国员工会经常被迫加班,常占用员工的私人时间。

中西方工作上的差异,时间观念意识的强弱,可能会影响双方合作的成功性,了解中西方的差异可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和更好地构建话语模式。

中德合资企业的跨文化战略管理研究——以华晨宝马为例

中德合资企业的跨文化战略管理研究——以华晨宝马为例

一、绪论1.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虽然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国际地位与综合国力早已今非昔比。

并在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如此炙手可热的新兴大国,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日渐吸引了众多的西方发达国家来我国谋求发展,投资建厂生产。

在诸多的跨国投资方式中,合资形式的投资最易被双方所接受。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使合资企业在沟通,领导和决策时面临较大的阻碍,尤其是德国这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国家,中德合资的跨国公司在管理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若冲突难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会导致合资企业内部产生较大的分歧,很难达到协同效应,难以得到良好的绩效。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从事国际商务活动需要适应当地文化的道德准则,价值体系和伦理,这种适应应该包括在外国经营的一家国际企业的各个方面。

因此,跨文化的战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距离正在“缩小”,趋向于一体化发展,沟通与交流越来越便利,地球日益变成为地球村。

然而虽然时空距离缩短,各地的文化差异依然存在,对于跨文化冲突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们的重视,一家国际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也是文化竞争优势的体现,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也会影响其在全球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

企业高层如何选择和把控好跨文化的战略,克服磨合中的问题,对于高效率的资源整合,实现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利润,以及跨国合资企业的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是欧洲市场最大的合作方。

在诸多的中德跨国合资企业中,华晨宝马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汽车跨国企业,资历深厚,且在最初也具有较多的文化摩擦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管理达到一个较好程度的磨合,是中德合资企业成功的典范。

通过研究该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方式,分析其战略方法,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我国企业合资德系企业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如何在主流价值观体系下的引领下,建立起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道德文化,乃至对跨国合资企业的整合起到一些积极的影响。

中德跨文化交流的思考与实践

中德跨文化交流的思考与实践

—1—青岛中德生态园学习共同体 (覃思业校第三期)年2月27日 ————————————中德跨文化交流的思考与实践(根据录音整理,整理稿未征求本人意见)中共青岛中德生态园党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主讲人:卢秋田、周国平主持人:汪洋汪洋主持: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叫汪洋。

今天我号称是一个主持人,其实我想我的身份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一个聆听者。

我今天非常有幸和大家一起来现场聆听我们大使和周国平老师的精彩演讲。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青岛,当然也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的中德生态园。

卢大使和周国平老师可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

非常荣幸这一次我可以以这样的身份在两位大家的面前,和大家一起感受这一场盛宴。

我今天特意穿得比较花一点,因为大家是来听两位大家的演讲,那我就算是一个花瓶吧,所以我就穿得花一点,履行我花瓶的职责,我会坐在旁边和大家一起来倾听。

后面我们有一个互动环节,就是当我们的周老师和卢大使演讲结束之后,如果现场的观众朋友您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场向两位大家发问,我们大使的原则就是不设禁区,什么都可以问。

当然怎么回答,就要看两位的发挥了,所以你们的问题越刁钻越好,大家同意的鼓掌,谢谢。

今天第一位开讲的是我们的周国平老师。

周国平:本来应该是卢大使先说,我后说,但是卢大使让我先说,我觉得这样也好,一般我们去餐馆吃饭的时候,先上的是前菜,然后才是正餐,我想我就是这道前菜。

确确实实是这样,我们的题目是“中德跨文化交流的思考和实践”,无论在思考还是实践方面,卢大使都是首屈一指的专家,我完全是个门外汉。

其实我是没有资格讲这个题目的。

那我从什么角度来讲呢?我是研究尼采哲学的,在研究尼采哲学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把德国哲学引进中国的第一人,他是中国最早研究德国哲学的人--王国维。

王国维是一个国学大师,他确实是一个国学大师,而且应该说是大师中的大师,因为王国维是中国新史学的开山鼻祖,这是公认的。

他用新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这在历史学界都是承认的,包括郭沫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整饬’自己的外观,我已经买了两三样 东西,而每一次购物都接近了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 让我精疲力竭,狼狈不堪。关于中国的一个新认识: 这里的工资一定非常低,因为凡是卖东西的地方都挤 着无数个售货员,她们以20:1的绝对优势扑向束手无 策的顾客,仿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扫中亚帝国。甚 至超市也不例外——众所周知,发明超市的目的原则 上是为了让顾客自己提着篮子各取所需,自由购物— —我曾经去过一个超市,在里面简直没法买东西,每 走一步就有五六个营业员踩到我脚上,想冲出她们的 层层包围真是比登天还难。”
中德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工作经历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德国文学” 同济大学硕士:“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德国柏林技术大学博士:“教育学”、““跨文化交流学”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博士后:“产业经济学”
德国柏林技术大学博士后(洪堡学者):
“教育学”、“跨文化交流学”
1993年起在同济大学任教
三. 多视角
(老外旅游者感受的中国)关于乘火车:
“中国人深知自己人爱挤的特点,于是挖空心思地设 计出了狡猾的‘抗拥挤系统’,类似的系统在今后一路 上我还会遇到很多。尽管有这样的系统,中国人还是一 如既往地挤成一团,所以每一套抗拥挤系统都有不下半 打儿的防范策略。候车厅里安置了一排排座椅,像是一 些分隔开的羊圈,羊圈的一侧是入口,另一头则用栅栏 挡起来。只有到了一定的时间,通往某一站台甬道的栅 栏才被打开。这个设计方案的初衷是:依次打开栅栏, 让等候在不同“羊圈”里的旅客分别进站。这当然根本不 起作用。还没等第一道栅栏打开,所有的旅客就无一例 外地从自己的位置上‘弹’了起来,争先恐后地从各自 的“圈”涌向那道已经打开的闸门,只有我这名‘游客’ 除外:我正盯着眼前的这段赛道出神,过了好半天才猛 然发觉,身后的那几排座椅早已经空空如也了。”
In Deutschland legt man Knochen und Grä an ten den Rand des Tellers.
In China dagegen legt man sie auf den Tisch.
三、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
一 .平等
二.自我偏见的批判
现任:教授、出国培训学院院长、留德预备部主任
一、中德跨文化交际概述
请比较两幅图的区别
一个在中国长大到13岁的小男孩移居德国后感受到的两国文化的差别 (红色:中国;蓝色德国),请看图中左右上交的标注
二、文化的差异作为交际障碍?
Chinesisch-deutsche Gegensä tze
(老外旅游者感受的中国)关于中国戏曲:
“中国的戏剧听起来好像人们齐刷刷地去 踩一万只猫,同时还有一辆载有打击乐器的 卡车,正全速冲向一座砖墙。不过,我经受 住了之前那趟硬座车上广播里那些嘶吼的歌 手的折磨,所以听戏对我来说应该没有什么 可怕的了。”
谢谢!
Deutschkolleg – Zentrum zur Studienvorbereitung Tongji-Universitä t Sü dgebä ude, Zhangwu Lu 100 Shanghai 200092, VR. China 86-21-65982702 (Tel) 86-21-65987986 (Fax) dk@
(老外旅游者感受的中国)关于火车里的广播:
“七点整车里就开始放广播,完全不管大家至少到一点、 一点半左右才闭眼的事实。广播里放的是由中国最可怕难 听的歌曲组成的大杂烩。即便套上最坚固的高级耳塞,歌 声也能穿透进耳朵里来。接替这些恐怖的乐曲是人的吼叫, 有时候是一个人在吼叫,有时则是在对话,然后他们会稍 稍停下,好让听众也能吼两句。我以为这是种喜剧广播剧, 或是某种表演——寻找中国最能吼的人。这个广播让我发 疯!其实我心里承受能力很强,但是广播里的这种强制噪 音也把我给轰软了。关塔纳摩就是用类似的手段来拷问人 的。没准就是用的这张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