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93191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4.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nì)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chún)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zhī)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fǔ)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培训课件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6544b010661ed9ad51f3d4.png)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
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34a9c0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4a.png)
【导语】语⽂是⼯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有利于提⾼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我们的写作能⼒和语⾔表达能⼒,有利于提⾼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若是语⽂你都不⾏,别的是学不通的。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原⽂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如丝,⼀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样⼤⼩,遍⾝⽣着⼩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个放进嘴⾥,⾆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感到细腻⽽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乎变成⿊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因为太红了,所以像⿊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嘴唇上⾆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
没有熟透的杨梅⼜酸⼜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越吃越爱吃。
我⼩时候,有⼀次吃杨梅,吃得太多了,发觉⽛齿⼜酸⼜软,连⾖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齿被它酸倒了。
【篇⼆】⼩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在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
3、学会本课的⽣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特点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板书课题。
⼆、指导检查预习。
1、初读课⽂,想想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要读准字⾳。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7ddc0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d.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盛夏,同几个朋友开车到着名的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景区游玩,在观赏了古朴美丽的风雨桥、吊脚楼、水车和梯田等侗寨风光,欣赏了侗族民族歌舞表演,品尝了别具风味的侗族餐饮,领略了独特的侗族民族习俗之后,我们来到了风雨桥。
大多数的侗寨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凡有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桥上有廊和亭,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坐在桥上长廊的凳上向远处眺望,只见溪河蜿蜒而来;桥的两边,果林满坡,翠木簇拥;田园果地,一片繁忙。
我们正当为此情此景致所迷醉时,却见几个侗族妇女肩挑竹箩吆喝着向桥上走来,因听不懂侗语,也不知道说些啥。
走到跟前,才知是来兜售杨梅的。
啊,久违了的杨梅。
竹箩里红彤彤的杨梅是多么的新鲜,似乎还散发出山野雨后的气息,清新怡人;那形状,一颗颗圆鼓鼓,亮晶晶,像玛瑙,如珍珠,小的如龙眼,大的如荔枝,个个色泽艳丽、水泽光亮,惹人喜爱。
望着这颗颗鲜嫩欲滴的红果,口腔里禁不住涌出了许多口水,真是“望梅生津”。
我压根就不问价钱便买了五六斤与朋友在长廊上吃了起来。
啊,久违了的杨梅味。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吃上杨梅了,随手抓了几粒便往嘴里送。
有个朋友提醒说:“去洗干净再吃”。
我顾及不了那么多,送到嘴边吹了吹便一口咬了下去,啊,久违了,甜丝丝,略带有点酸,酸甜可口,这味感觉真好,由不得我慢慢咀嚼品味,便一咕噜连肉带核吃掉几十粒。
渐渐地,总感到味道有点不太对,比起我家乡的杨梅来,多了一些甜、少了一些山野里的酸和特殊清香。
我问:杨梅是哪里产的。
他们说:就是本地产的啊,抬头看,山坡里都是。
此时我才注意到,远方山坡绿树上隐隐约约地泛着一片红红的色彩。
原来,山坡上一层层整齐有序的果树是侗族人种的杨梅树。
没多久的工夫,五六斤杨梅被我们一扫而光,吃着这硕大而又甜甜的杨梅,我想起了家乡的杨梅,家乡的杨梅虽然没有这里的那么大个,也没有这么甜,却有着山野的原汁原味,还是觉得家乡的杨梅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杨梅》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故乡的杨梅》原文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23060c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6.png)
【导语】《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采⽤细腻的⼿法,具体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写杨梅果的形、⾊、味,处处可见描写细致的语句。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故乡的杨梅》原⽂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故乡的杨梅》原⽂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如丝,⼀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样⼤⼩,遍⾝⽣着⼩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个放进嘴⾥,⾆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感到细腻⽽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乎变成⿊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因为太红了,所以像⿊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嘴唇上⾆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
没有熟透的杨梅⼜酸⼜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越吃越爱吃。
我⼩时候,有⼀次吃杨梅,吃得太多了,发觉⽛齿⼜酸⼜软,连⾖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齿被它酸倒了。
2.⼩学三年级语⽂《故乡的杨梅》教学反思 《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采⽤细腻的⼿法,具体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写杨梅果的形、⾊、味,处处可见描写细致的语句。
⽐如:杨梅果上⼩刺的特点和变化,颜⾊的⼏次变化,成熟过程中酸甜味道的细微变化,以及作者那种细致⼊微的感受等,字⾥⾏间透出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体会课⽂字⾥⾏间透出的。
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是本⽂的教学难点。
采⽤什么样的⽅法来突破本⽂的教学难点,使读者对杨梅产⽣如见其形、如观其⾊、如品其味的感觉?我做了以下尝试: 1、词句品读 本⽂词句优美,描写细腻⽽⽣动,很能让⼈产⽣喜爱之情。
“⽂中哪些词句写得细腻⽽⽣动,让你喜欢,让你从中体会到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让学⽣带着这样的问题充分地⾃读,⾃画,⾃品。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97de1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a.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热爱故乡的XXX。
细雨如丝,XXX 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狭长的XXX在雨雾中欢笑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每年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XXX。
这些杨梅圆圆的,和XXX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随着XXX的成熟,刺也逐渐变软,变平。
摘下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XXX那平滑的刺,让人感到细腻而柔软。
XXX的颜色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虽然它不是真的变黑,但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轻轻咬开杨梅,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和舌头上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熟透的XXX又酸又甜,让人越吃越爱吃。
小时候,我曾吃了太多杨梅,导致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XXX虽然熟透了,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了,吃
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XXX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本文选自作家XXX的《故乡的杨梅》一文,描述了故乡XXX的美丽和果实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XXX的可爱之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文章篇幅简洁明了,层次清晰。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个人经历,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乡XXX的独特魅力。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58beb4767f5acfa0c7cd4c.png)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
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da7983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8.png)
【导语】语⽂是⼯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有利于提⾼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我们的写作能⼒和语⾔表达能⼒,有利于提⾼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若是语⽂你都不⾏,别的是学不通的。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原⽂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如丝,⼀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样⼤⼩,遍⾝⽣着⼩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个放进嘴⾥,⾆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感到细腻⽽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乎变成⿊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因为太红了,所以像⿊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嘴唇上⾆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
没有熟透的杨梅⼜酸⼜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越吃越爱吃。
我⼩时候,有⼀次吃杨梅,吃得太多了,发觉⽛齿⼜酸⼜软,连⾖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齿被它酸倒了。
【篇⼆】⼩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在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
3、学会本课的⽣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特点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板书课题。
⼆、指导检查预习。
1、初读课⽂,想想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要读准字⾳。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fa57966f1aff00bfd51e30.png)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
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7a50f2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b.png)
【导语】语⽂是⼯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有利于提⾼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我们的写作能⼒和语⾔表达能⼒,有利于提⾼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若是语⽂你都不⾏,别的是学不通的。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原⽂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如丝,⼀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样⼤⼩,遍⾝⽣着⼩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个放进嘴⾥,⾆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感到细腻⽽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乎变成⿊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因为太红了,所以像⿊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嘴唇上⾆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
没有熟透的杨梅⼜酸⼜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越吃越爱吃。
我⼩时候,有⼀次吃杨梅,吃得太多了,发觉⽛齿⼜酸⼜软,连⾖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齿被它酸倒了。
【篇⼆】⼩学三年级语⽂《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在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
3、学会本课的⽣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特点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板书课题。
⼆、指导检查预习。
1、初读课⽂,想想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要读准字⾳。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d4401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6e.png)
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故乡的杨梅,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每年盛夏时节,杨梅树上的红红的果实就像是一颗颗小小的心,散发着甜蜜的香气。
那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山上,摘下那些鲜红的杨梅,一颗颗放入嘴里,甜蜜的汁液在舌尖溢出,让人陶醉其中。
杨梅树生长在田园间,树干笔直,枝叶茂盛,绿油油的叶子上点缀着一颗颗青涩的果实。
每年盛夏时节,杨梅树上的果实会逐渐变红,变得诱人起来。
那时候,我们总是把杨梅作为夏日的美食,尽情享受它带来的甜蜜。
小时候,每次摘杨梅都是一次冒险的旅程。
我们穿过田野,攀过山坡,来到杨梅树下。
树上的杨梅五颜六色,像是一颗颗小小的宝石,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但是,要摘到最红最甜的杨梅并不容易,因为它们总是长在树的高处。
于是,我们就拿起竹竿或者找一根长长的树枝,用力地戳打杨梅树上的枝条,希望能够把那些美味的杨梅摘下来。
有时候,我们还会站在朋友的肩膀上,用手伸长,去够到那些高高在上的杨梅。
虽然有时候会摔个跟头,但是我们总是乐此不疲,因为成功摘到一颗杨梅的那一刻,是多么的让人开心和满足。
杨梅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更是故乡的象征。
它生长在我熟悉的土地上,见证了我们每个孩子的成长。
每年夏天,杨梅树上的果实会让整个山村都弥漫着甜蜜的气息。
杨梅树下,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欢笑,一起分享着美味的杨梅。
杨梅树旁,是我家的小院子,那里有一棵最大最老的杨梅树,树下有一张小桌子和几把小凳子,我们总是坐在那里,一边吃着杨梅,一边聊着天。
这些美好的记忆,成为了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如今,我已经长大了,离开了故乡,远离了那些童年的玩伴。
但是,对于故乡的杨梅,我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每年夏天,我总会特意回故乡,来到那片熟悉的山野间,再次品尝那些红透了的杨梅。
那甜蜜的味道,仿佛能够带我回到童年时光,让我再次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和快乐。
故乡的杨梅,是我爱的水果,更是我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它让我感受到了故乡的美好和温暖,让我铭记着那些快乐的童年时光。
课文《杨梅》
![课文《杨梅》](https://img.taocdn.com/s3/m/e482ee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5.png)
课文《杨梅》《我爱故乡的杨梅》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侯,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我爱故乡的杨梅》写法借鉴1.抓住特点描写事物。
作者描写杨梅时,抓住了杨梅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突出了杨梅外形和颜色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时期味道的不同。
以后我们在写状物的文章时,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
2.按一定顺序进行描写。
本文介绍的是故乡的杨梅,全篇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写杨梅的颜色变化,也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描述的。
写杨梅树,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的。
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是按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描写。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把细雨比作丝线,体现了春雨的特点;说杨梅树的叶子“欢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梅树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习作中如果加上这样的修辞,也一定会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
4.用作比较的方法描写事物的大小。
5.用文章的中心句来命题。
语文课文 杨梅80后
![语文课文 杨梅80后](https://img.taocdn.com/s3/m/de1e790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3.png)
语文课文杨梅80后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
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