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P2

2.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第一次完整的、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公开问世的第一部正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6

3.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于它的批判精神。P10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或基本特征,集中表现为两大要素:P12

1)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顺应时代,应时而生,应时而变,是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2)实践性。实践是产生马克思主义的更笨源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时代性与实践性不可分割。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中的“时”既包括时代的变化,也包括时间的发展。

5.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宝贵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时间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要规律。

6.(1)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基础人的发展才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目的。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通过人的努力,是为了人的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全体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要求。同时要把人的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把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是人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的自由度不断提高、人的个性不断丰富,最终实现每一个人都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P14

7.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要在于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辩证的方法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要素、各个层面之间,在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鱼自然之间,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绝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抓其一点不及其余。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形态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具体而深刻地坚持了事物相互联系和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以鲜活的时代内涵。P15

8.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接受检验,同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P17

第一章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针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针对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的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它的发

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P20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原因也在物质自身。P23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限的,它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时间的无限性表明物质世界的永恒性,空间的无限性表明物质世界的唯一性,即物质世界是唯一现实的世界。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而具体事物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暂时的,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P25

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阐述了人对物质世界的把握,分析了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全部客观关系。哲学要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就要探讨世界的本质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人的存在及其活动使客观世界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它们又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的存在方式奠定了科学的基础。P26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在社会中进行,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为了深刻而全面地把握世界与人的关系,需要进一步了解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等。P26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对象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意识有精神。因此,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P27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中体现着人类的需要,目的和愿望。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承担着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并在其自身发展基础上,使社会这一客观物质形态得以从低级到高级演化发展,实践的主体能动性使实践的发展与主体即人的发展一致起来。人是实践的主体,人赋予实践以能动性,创造性;人对实践又有依赖性,需要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改造和发展。人类社会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只有从“物质实践”出发,才能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这一特殊的物质运动。这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制约性。P32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客观的,而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世界普遍联系的规律。发现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可以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建立在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从而避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P33

新事物是指新产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力量的,逐渐发展壮大的,要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的事物。

新旧事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为什么新事物是历史的必然?这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首先,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而旧事物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丧失了必然性,新事物能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战胜旧事物。其次,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拥有旧事物没有的特点。最后,在社会领域,由于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好要求,从而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P35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不是不变的。事物总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替,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的。因此,有必要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状态,即量变和质变。P36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交替,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这就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质量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