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类答题方法
启示题的答题方法
![启示题的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17b66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7.png)
启示题的答题方法
嘿,大家知道启示题该咋答不?这可太重要啦!
那咱就好好唠唠启示题的答题方法哈。
首先得认真读题,把题干和材料都琢磨透喽,这就像咱要去个陌生地儿,得先搞清楚路线不是?然后呢,分析材料里的关键信息,找出那些能给咱启示的点,这可不能马虎,得瞪大眼睛找仔细喽!接着,根据找到的点,结合实际情况,有条理地把启示写出来,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可别啰嗦一大堆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啊,别忘了检查检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或者表述不清楚的地方,这就跟咱出门前得照照镜子,看看有没有啥不得体的地方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也是相当重要滴呀!就像盖房子,根基得打牢了,咱这答题也得稳稳当当的。
要是读题不仔细,分析不到位,那得出的启示能靠谱嘛!所以啊,每一步都得稳稳当当的,不能有丝毫马虎。
那启示题的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比如在学习中,能让咱更好地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少走弯路;在工作中,能帮咱从各种案例中找到灵感,提高工作效率。
它的优势就是能让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全面呀!
咱就说个实际案例吧,比如有个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通过分析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得出要注重创新和用户体验的启示,然后照着去做,结果公司业绩大幅提升。
这效果,杠杠滴!
所以啊,启示题的答题方法可得掌握好喽,这能让咱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方向,做出正确的决策。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呀!。
高考政治启示类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启示类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51ddc6998fcc22bcd10d9a.png)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 哲学启示?(l2分)
【答题分析】本题应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变围湖 造田为退耕还湖),其哲学依据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规律的客观性。为什么能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人 的认识能力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这样做的危 害是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分析的基础上即可组织 出答案。 【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 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答案①最好表述 为“坚持联系的观点,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 协调”)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 程;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 惩罚。
题型四: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 启示类主观题的材料一般是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 漫画、哲理小故事、名言警句等,设问一般是“这给了 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 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 题要有针对性。 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悟出材料说明的道理; 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着重回答坚持什么、反对什 么、提倡什么 。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 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 展开去分析。
生理特征的目标定位,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古罗马政治家塞涅卡说,很多时候,不是因为 某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 我们失去了自信,很多事情才难以做到。 请从哲学角度谈谈这句话给予我们哪些启迪?
启示类题
![启示类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7599ccad51f01dc281f12c.png)
幻灯片1欢迎来到明途公考讲师:竹慧1 幻灯片2启示题答题技巧:1.提问方式:请谈谈对于XXX的启示。
2、基本要求: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归纳准确、语言简洁3、答题结构:材料中的某事件给我们以下启示:(一)……;(二)……;(三)……。
4、关键信息词: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词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
正面案例,要深入分析其优点,作为经验吸收,给出措施;反面案例,要深入分析其缺点和不足,作为教训予以警惕,给出措施。
2 幻灯片35.答题公式:总扩句+要点罗列总:逻辑式的虚写/要点式的实写分:成功的原因+失败的教训(对策的形式)语言组织:1、总的来说,XXXX(材料事例指代)启示我们…………【宏观观点】:(一)……要……,……;(二)……要……,…………;(三)……要……,…………3 幻灯片42.材料从。
方面。
方面、。
方面全面/一分为二/辩证地的对XX进行了阐述,对……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具体来说,3.总的来说,做好~对于。
有重大意义。
启示我们要从…、…方面做好。
因此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4.这则材料从落实……增强……对我们有深刻启示,对于……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给定案例对我们水电开发有深刻启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综合开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4 幻灯片58“给定资料8”提到了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成功案例,请简要分析说明这个案例对于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观点明确,言简意赅,具有针对性,不超过300字。
)材料8:德国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成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由11座城市和4个区构成,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鲁尔区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石油和核能运用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煤炭的需求量下降,与此同时,钢铁业也开始走向衰落。
这里先后遭遇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鲁尔区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e9c346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3.png)
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那点事儿》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这档子事儿。
说起来啊,这可真是有点门道呢!咱先说说这启示类答题,就像是一个小谜语,得解开了才能找到答案。
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可别慌,沉住气,就跟那侦探破案似的,得一点点去分析。
首先呢,得把题目和材料看仔细咯,可别一目十行,万一错过了啥关键信息,那不就傻眼啦。
就像找宝藏,得先找到那地图不是。
然后,咱得开动脑筋,回想一下课本上学过的知识点。
历史嘛,都是有规律的,过去发生的事儿总会给咱点启发。
把学过的知识跟题目联系联系,说不定答案就自己蹦出来啦。
记得我当初考试的时候啊,看到启示类题目就紧张,生怕自己答不出来。
后来我发现,紧张啥呀,不就是个答题嘛,大不了错了就当积累经验呗。
这么一想,反而轻松多了。
还有啊,回答这类题千万别啰嗦,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结果没说到点子上,那不就白费劲啦。
要简洁明了,直击要害!就像射箭一样,瞄得准准的,一箭中的。
再告诉你们个小窍门,有时候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
比如某个历史事件成功了,那它成功的原因就是启示;要是失败了呢,那就想想为啥失败,吸取点教训,这也是启示呀。
另外,用词也得注意。
别整些太高大上、咱自己都弄不明白的词,就用咱平时说话的那语气,大白话就行。
这样老师看着也舒服,还能觉得你这孩子接地气儿。
总之啊,面对高考历史启示类答题,别害怕,别紧张。
把它当成一个有趣的挑战,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好好去分析、去思考。
说不定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也不难嘛!就像那句话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咱们掌握了技巧,多加练习,到时候一定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把那些启示类题目都拿下!加油吧,小伙伴们!祝你们在高考的历史战场上大获全胜!。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https://img.taocdn.com/s3/m/795957c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9.png)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一.什么是启示型历史试题?历史启示是指从历史上的人和事的经历或结果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
因而启示类试题的答案常具有总结性、理论性。
启示类试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来提出。
二.启示型历史试题的答题指导启示类试题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从中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等,因此,在文科考题中,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
最后说明,启示类试题答题时最多答三点,一般答两点即可,不要贪多误时。
因为启示类试题是开放性的,给分一般是2至4分。
启示类试题的解题模式:根据主观题中的史实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怎么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
如“--”的教训:在社会主义社会主张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避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议(怎么做)。
启示类试题的答题思路:一是紧扣考查主题或话题,切忌空谈理论,要具有针对性;二是适合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三是为社会现实服务,具有借鉴意义。
经验教训与启示题的作答程序:(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教材、题目材料及前面几问的答案进行系统,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这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
“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2)对上一步所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
对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因素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
因为,只有高度概括,具有理性的东西才能具有借鉴意义,用于指导现实活动。
因此作答一定要抓住关键,切中要害。
最后成形的答案,切忌各条目间内容相近,或答出内容过于具体,缺乏理性与概括。
(3)最后确定作答内容。
经验教训与启示问题,多能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依据题目本身能够得出许多经验教训或启示,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将那些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答案。
历史启示题答题模板
![历史启示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68b64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1.png)
历史启示题答题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历史启示的概念和重要性历史启示是指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过去的经验教训,以期得出对当前和未来有指导作用的结论和观点。
历史启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体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通过借鉴历史经验,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二、历史启示题的常见类型1. 比较类历史启示题范例:比较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探讨其历史启示。
2. 原因类历史启示题范例:就长城的修筑原因及其历史启示进行阐述。
3. 影响类历史启示题范例: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并得出相关历史启示。
4. 发展类历史启示题范例:探讨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启示。
5. 其他类历史启示题范例:就某一历史事件的启示进行分析,如历史行动对当前社会的启示等。
三、答题模板示例1. 题目:比较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探讨其历史启示。
答题模板:引言: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有着明显的差异,探讨这一比较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
主体:- 探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薄弱性及其原因,如封建体制的影响、外族入侵等。
- 比较西方国家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包括科技创新、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等因素。
- 分析中国工业化失败的教训,包括重视科技创新、改革经济体制、注重人才培养等。
结论: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比较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 题目: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并得出相关历史启示。
答题模板:引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和总结相关历史启示。
主体:-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如帝国主义的崩溃、国际联盟的建立等。
-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塑造,如《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对德国的影响等。
-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启示,包括保持和平、促进多边合作、避免大国冲突等。
333启示类题目答题技巧
![333启示类题目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5a2875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c.png)
333启示类题目答题技巧
针对启示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回答:
1. 理解问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要求的内容,
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2. 分析问题,对于启示类题目,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
历史事件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找出相关的启示和教训。
3. 结构清晰,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采用分析-总结-举例的结构,先分析问题,然后总结出启示,最后举例说明。
4. 多角度思考,在回答启示类题目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思考,比如个人、社会、国家等多个层面,这样可以使回答更加全面。
5. 举例说明,在回答启示类题目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或案
例进行说明,这样可以使回答更加具体和生动。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如果您有其他方面的疑问,欢迎继续提问。
启示类答题技巧
![启示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ccaeb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7.png)
启示类答题技巧
1. 嘿,审题可得仔细啊!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地方,不看清路线能行吗?比如说,“你对成功的理解是什么”,那你就得紧扣“成功”这个关键词呀!可别答着答着跑偏啦!
2. 答题的时候千万别啰嗦!简洁明了多重要啊,就像说话别绕圈子一样!比如问你最喜欢的颜色,直接说“红色”,别扯一堆有的没的。
3. 联系实际很关键呀!这就跟你生活里的事儿一样,比如问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你就想想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事的时候呀!
4. 条理要清楚呀!不能乱成一团麻,这跟整理房间一个道理。
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心里得有个数,不然别人怎么能听懂呢?
5. 举例子可太有用啦!就像给人讲故事一样,多生动呀!比如说要讲诚信的重要性,那就讲讲那个老实卖菜的大爷的故事。
6. 记得要用自己的话呀!别老搬那些文绉绉的词,自然点不好吗?就好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7. 多用点逻辑推理呀!这可不是乱猜,就像侦探破案一样,有条有理地分析,一步一步得出答案。
8. 最后,保持自信呀!相信自己的回答就是最棒的,别犹犹豫豫的,大胆说出来!就像上战场,咱得有气势!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启示类答题技巧真的很实用呀,掌握了它们,答题就会更轻松更出色啦!。
高考语文启示类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启示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2bbdf1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4e.png)
高考语文启示类答题模板一、概念理解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2.“评述”,即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二、对应设问词1.评价、评述类设问含有这样的词语:评价、简评、评论、说明、证明、解释、你认为、如何理解、你的看法等。
2.认识、启示类的设问一般含有如下词语: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建议、主张等。
三、答题模板1.评价类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
2.评述类(也可以用于对某句话的理解)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
(2)“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3)“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3.认识类一般认识、看法、说明类的设问,都侧重于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解答这类题目,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紧扣题目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4.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大方面回答。
四、答题术语(一)评价类(1)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从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来看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这既削弱了相权,又加强了皇权从三省间的关系来看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这既分工合作,互相牵制,又提高了办事效率从影响来看是封建中央集权严密完备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3)全面评价科举制积极它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公正的选官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启示和警示答题技巧
![启示和警示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125c57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f.png)
启示和警示答题技巧
嘿,你知道吗,启示就像是黑夜里的那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比如说,当你在迷茫时突然听到一句醍醐灌顶的话,那可不就是启示嘛!而警示呢,就像那尖锐的警报声,提醒你危险即将来临!就好像你看到路边的警示牌写着“此处危险”,这就是在警示你呀!
那启示和警示的答题技巧有啥呢?首先啊,得认真读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就好比侦探在寻找线索呢!然后呢,分析题目中的启示或警示到底是什么,别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
比如说有个题说“某人因为不听劝告而遭遇失败”,那这里面的警示不就是要听人劝嘛!你说是不是?再比如“从某个成功案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那咱就得好好琢磨人家成功的原因呀!
总之,抓住启示和警示,就像抓住了解题的钥匙,能让你在答题路上畅通无阻!你还不赶紧试试?。
中考历史--复习启示类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复习启示类题型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f03dd2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9.png)
中考历史--复习启示类题型答题技巧(一)战争类专题1.鸦片战争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或问:近代屈辱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
(2)只有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覆辙。
(3)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中学生就要认真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2.关于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国力衰落,屡遭列强侵略。
(2)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3)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当时中国经济政治落后,国力衰弱。
(2)客观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
4.从《南京条约》图片、日本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等图片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1)经验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3)社会责任: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5.你对南京大屠杀的感想是什么?(1)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2)我们要勿忘国耻,更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强大而奋斗。
(3)当今社会,我们仍要提防军国主义的复活,争取世界和平。
6.(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说一说两次世界大战给你的感受,使你有什么想法?(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和财产。
(2)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3)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纷争。
7.怎样才能制止战争?(1)加强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2)反对霸权主义。
(3)反对恐怖主义。
(4)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5)以对话代替对抗。
(6)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全世界人民什么启迪?(1)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不能让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
(2)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挑战面前,全世界人民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赢得胜利。
初中道法:【启示类】题目解题技巧,大小考试都能用,收藏保存
![初中道法:【启示类】题目解题技巧,大小考试都能用,收藏保存](https://img.taocdn.com/s3/m/aec0fb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f.png)
初中道法:【启示类】题目解题技巧,大小考试都能用,收藏保存初中道法【启示类】题目解题技句式:道理+做法或者知识点+我们要1.学习可以掌握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道理;可以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明辨是非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成就自己,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要珍惜和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全面客观看待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
3.青春是美丽的,青春充满激情,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奋斗而精彩,我们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顽强拼搏,甘于奉献,让青春无悔。
4.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我们要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增强责任感5.自尊无价,自爱可贵。
自尊自爱是促使人不断向上的动力,我们要知自尊,懂自爱,做自尊自爱的人。
6.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我们要扬起自信的风帆,找到自信的支点,在生活中积累成功,正视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7.少年需自立,我们要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8.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是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我们要战胜自我,走向自强。
9.人生难免有挫折,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我们要有信心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主动获得帮助,学会自我疏导。
10.挫折是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挫而不折,积极进取,把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11.实现人生目标需要坚强意志,成就事业需要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我们要明确锻炼任务,加强自我管理,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磨砺坚强意志。
12.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们要尊重生命,呵护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
13.大自然是一切生命的载体,也是人类诞生和成长的摇篮,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生命世界中的一员,其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
我们要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14..生命是美好的,是最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性,珍爱生命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亲人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初中阅读题感悟启示类题目答题技巧
![初中阅读题感悟启示类题目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7b90c5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a.png)
初中阅读题感悟启示类题目答题技巧随着初中阅读量的不断增加,阅读理解题成为每个初中生必须面对的挑战。
如何在众多的阅读材料中迅速准确地找到答案,成为考生们头疼的问题。
在此,笔者总结了一些答题技巧,希望能对初中生们在阅读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有所帮助。
一、审清题意1. 通读全文:在阅读题的答题过程中,需要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为后续找答案打下基础。
2. 注意关键词:在阅读题中,关键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生需要耐心、细致地找出文章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这样有助于准确把握题意。
3. 分析题干:阅读理解题通常包括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等,考生在审题时需要明晰题目的要求,分析出题的类型,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答案。
二、提高阅读速度1. 反复练习:阅读理解题的解题速度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因此反复练习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不二法门。
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既可以扩大视野,提高阅读速度,又可以增加对于各类题型的熟悉程度,为考试打好基础。
2. 注重提高阅读理解水平:鼓励学生多进行词汇积累,扩大阅读面,增加了解各类文学常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学会答题技巧1. 梳理思路:在阅读理解时,应尽量把题目内容和答案通联起来,形成思维链条,构建问题与答案的思维桥梁。
2. 多做总结性的题目:总结性的题目在题干中往往明确告诉考生要找什么、怎样去找。
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更能提高考生找答案的能力。
3. 巧用排除法: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考生可以优先排除明显无法成立的选项,从而减少答题难度。
4. 注意文章结构:阅读理解题往往考察考生对文章结构和逻辑的理解能力,因此要善于从文章的格局和脉络出发,抓住文章的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希望以上答题技巧对于学生们在阅读理解题中的备考有所帮助,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原文章结构简单、内容不足以扩展1500字,以下是扩展后的内容)四、练习与巩固1. 专项训练:针对阅读理解题中的不同类型题目,学生可以进行专项训练,比如针对推理题、细节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启示题答题技巧
![启示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d18a7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3.png)
启示题答题技巧
简单来说,启示就是别人的经验或教训,我们在做类似的事情,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做,因此,从这一点来判断,启示题最终作答的要点呈现出来应该是对策,但是,需要注意这个对策绝对不能和提出对策题划等号。
知识拓展——如何选择答案
1、紧扣主旨。
准确归纳概括出材料的主旨观点,选择最契合主旨信息选项。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简单的来说就是不要就事论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材料本身的内容,道理来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我们要看到文段背后折射的道理。
3、符合常理。
材料的启示一般是会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意义的,是有激励的作用,是能符合生活常理的。
题型06 启示类(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
![题型06 启示类(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c2898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1.png)
06 启示类题型特点考查方向 常见设问形式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
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
【答案】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占用;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详解】启示:我国山地高原众多,平原面积狭小,受人口增多、城市面积扩大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受到危机,故要控制城市面积,防止任意扩大,要切实保护耕地,严格管控非农用地的比重;从东南亚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由于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明显上升,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恢复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地污染,提高耕地的品质,平整土地资源,扩大土地耕种面积。
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
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
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
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
【详解】本小题设计的是开放性问题,启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第一,区域发展应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如瑞士发展水电业、旅游业、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等;第二,明确人的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瑞士选择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以及瑞士金融业的发展,都说明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启示类】试题答题常用套路整理
![初中历史【启示类】试题答题常用套路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3a28d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5.png)
初中历史【启示类】试题答题常用套路整理“启示”类开放性试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考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测我们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解题须知“启示”类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但它不是没有答案,更不是没有正确答案。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弹性化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试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一般属于“应用能力”层次,比较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解题步骤第一是“读”。
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前提。
第二是“找”。
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对此类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产生这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原因。
这是解答好题的关键。
只有找出原因,我们才能明确今后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
只有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我们才能将原因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分析出精练的答案。
第三“提”。
这就是根据前面所找出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
这是解答好“启示”的落脚点。
常用套路1.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灭亡的启示:①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②缓和社会矛盾,才能长治久安。
2.历史上选拔人才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①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②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③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④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⑤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3.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②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③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坚决彻底、善于用人④改革措施要符合客观实际、行之有效⑤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⑥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将遭到守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甚至是血腥的斗争。
申论启示类题目答题模板
![申论启示类题目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1d236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f.png)
申论启示类题目答题模板
申论启示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对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般来说,答题模板可以包括以下几个
部分:
1. 现象描述,首先简要描述所涉及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包括其
背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 分析原因,接下来分析导致该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列举具体的案例
或数据加以说明。
3. 启示意义,然后阐述这一现象或问题的启示意义,包括对社会、个人、政府等方面的启示,可以从改革措施、制度建设、道德
观念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4. 建议措施,最后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强调可行性和实施效果,并且可以适
当地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证。
以上是一个常见的申论启示类题目答题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答题时,可以根据具体题目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中考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答题方法
![中考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324469a216147917112882.png)
中考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答题方法一、启示和认识类问题的解答:首先是说明你认识到什么道理(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原因,概括性的结论),然后是说明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此列举几种问题的启示类答题方式:1、民族关系类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才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2、经济发展和改革类问题:①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②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④改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⑤改革要切实维护人民利益,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⑥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和守旧势力作斗争。
3、中外关系、世界大战和国际冲突问题:①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②国家之间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国际冲突尽可能以和平手段协商解决;③中国要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发展国防力量,做好事态进一步发展的准备④国家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⑤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4、世界大战与维护和平问题:①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②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国家之间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国际冲突尽可能以和平手段协商解决;④热爱和平,反对战争;⑤发展中国家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5、科技类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国家要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创新能力;6、从个人角度谈认识:要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7.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说明的问题: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④我们也要有爱国之志和报国之行,为国家富强而奋斗。
8、中共开辟民主革命道路的启示: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勇于改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真正维护人民利益9、从两次国共合作中得出的认识:①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②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力量,坚持以斗争求团结;③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寓言道理启示的答题方法
![寓言道理启示的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981f3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7.png)
寓言道理启示的答题方法题目1:解析:- 农夫把禾苗拔高是因为他急于让禾苗长高,想让禾苗快点生长,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
-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把事情弄糟。
题目2:解析:- 农夫错在不懂得禾苗生长是有其自然规律的,他通过外力强行改变禾苗的生长状态,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只会对禾苗造成伤害。
- 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使用不恰当的手段去达到目的。
题目3:解析:- 农夫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是因为他偶然捡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他就认为以后还会有兔子这样撞死,想要不劳而获。
-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必然,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收获,不能想着不劳而获,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
题目4:解析:- 农夫行为的可笑之处在于他仅仅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正常的劳作,将希望寄托在几乎不可能再次发生的事情上。
- 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是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生活,不能依赖运气,机会是偶然的,而劳动是获取成果的必然途径。
题目5:解析:- 楚人在船舷上刻记号是因为他的剑掉入水中,他想用这种方式标记剑掉落的位置,以便在船靠岸后从标记处下水找剑。
-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而应该根据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题目6:解析:- 楚人犯的错误是他忽略了船在行驶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而剑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他以船舷上不变的记号来找剑,没有认识到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
- 启示我们要懂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在处理问题时要考虑到这种变化,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或观念,要学会灵活应变。
题目7:解析:- 盗铃者掩耳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听不到铃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情,对于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通过欺骗自己来逃避,要勇于面对现实,实事求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示类——分析归纳法
【设问方式】××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题策略】 ①第一步: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明确设问的指向和 规定——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 第二步: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中去分析材料反映 的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为什么要(或为什么能)这 样做、不这样做的危害】并上升到相关理论依据。 这是解答好“启示”的关键。只有找出原因,才能 明确今后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 第三步:从原因的分析中提炼和感悟出可供借鉴的 经验或应吸取的教训,即应怎样做,不应怎样做。 这是解答好“启示”的落脚点。 ②一般不答原理,只答方法,启示主要就是方法。 ③答案最好是方法论与材料的统一。
主观性试题答题方法探讨之十?
• 启示类主观题的材料一般是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 漫画、哲理小故事、名言警句等,设问一般是“这给了 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 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 题要有针对性。 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悟出材料说明的道理; 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着重回答坚持什么、反对什 么、提倡什么 。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 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 展开去分析。
• • • •
•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 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 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 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 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 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 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 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 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 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 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 应该怎么办”。 •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 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