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失眠的情况总结
中医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
![中医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2128a48cc22bcd127ff0cba.png)
中医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中医经方治疗失眠所取得的效果。
方法将2019年1月到2020年7月来我社区服务中心治疗的失眠病例(60例)设为本文的研究组成员,以随机(抽签法)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分别应用中医经方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治疗之后HAMD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SQI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通过中医经方治疗失眠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表现,可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中医经方;失眠;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常规治疗睡眠是人的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睡眠对人的正常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人的睡眠不足,就不能使机体获得充分的休息,这样就会导致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各项活动都受到影响[1]。
良好的睡眠能够保证人有健康的机体,但现如今因生活压力增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失眠的发生率逐年提高。
失眠属于一个常见的内科疾病,但失眠所产生的影响又相对较大。
中医认为失眠属于不寐症[2],导致失眠出现的原因众多,其病机复杂。
本文主要研究从中医角度出发,以中医经方治疗失眠所发挥的作用,详情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1月到2020年7月来我社区服务中心治疗的失眠病例(60例)设为本文的研究组成员,以随机(抽签法)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观察组中,男患31例,女患29例,年龄22~69岁,平均(47.64±13.54)岁,病程3~12个月,平均(5.24±2.33)个月,入院原因为: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易惊醒等,治疗科室为:内科;对照组中,男患32例,女患28例,年龄23~70岁,平均(47.26±13.06)岁,病程2~11个月,平均(5.34±2.31)个月,入院原因为: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易惊醒等,治疗科室为:内科。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a9dab0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3.png)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对于失眠的治疗秉承“因人而异,因病而治”的原则,注重针对个体的整体调理,以调节阴阳平衡为核心。
在我自己的经历中,通过中医治疗失眠,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中医治疗失眠要综合施策,囊括多个方面。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心神不宁、肝郁脾虚、气血不足等各种原因引起的。
因此,在治疗上要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方法。
比如,对于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可以通过精神调养、舒缓心情的方式缓解;对于肝郁脾虚引起的失眠,可以通过调节饮食、合理运动,调节脾胃功能,改善失眠;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可以通过适当的中药补养来提升气血水平。
综合施策是中医治疗失眠的核心。
其次,我了解到中医治疗失眠注重个体化调理。
中医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质和病因,针对个体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和望诊来了解个体的病情,然后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可以采用滋阴清热的中药;对于阳虚体质引起的失眠,可以采用温阳补益的方法。
通过个体化调理,中医能够更好地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再次,我认识到中医治疗失眠注重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
阴阳失衡会导致气血运行异常,从而引发失眠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失眠时,要以平衡阴阳为目标。
通过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方法来平衡阴阳,以达到消除失眠症状的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调和气血;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调和脏腑功能。
通过平衡阴阳,中医能够改善失眠,使人的睡眠更加稳定。
最后,我意识到中医治疗失眠需要耐心和坚持。
失眠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解决的。
中医治疗失眠需要持之以恒,无论是中药治疗还是其他中医方式,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好转和反复的情况,需要保持耐心和坚持,不轻言放弃。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accbe84589eb172dec63b766.png)
治疗顽固性失眠十大名医验方及食补良方方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 5两1、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
2、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制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
3、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
(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坚紧。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敏感。
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
食欲受情绪影响,多睡眠障碍及恶梦。
女姓月经周期不准,月经来时多胸闷乳胀。
)4、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
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
5、方中大黄的用量炮制可调节,此处用制大黄,但若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或腹泻者仍需大黄,但量应减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说明,可能导致腹泻)。
6、加味方(以本方为基础再做加减)①加甘草,即是合用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瘦者。
②加桃仁、芒硝、甘草,即是合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烦躁、少腹疼(除瘀、活血)、便秘者。
③加川芎、酸枣仁、甘草、知母,即是合用酸枣仁汤,主治失眠、头疼、舌质淡红者。
④加黄连,即是合用三黄解毒汤。
主治烦躁而心下痞。
方二、酸枣仁汤经方:酸枣仁2升甘草1两茯苓2两知母2两川芎2两黄煌方:酸枣仁15-30g 甘草3-6g 茯苓10-20g 知母6-12g 川芎6-12g1、本方是古代之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2、本方多用于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
体质:①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出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征象。
②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③患者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
中药大剂量治失眠的临床经验
![中药大剂量治失眠的临床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18c4550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a.png)
中药大剂量治失眠的临床经验失眠这个问题,真是让人苦恼,翻来覆去,数羊也没用,眼看天亮,脑袋却像个充气的气球,飘得高高的。
想想,以前也没这么麻烦,没事就靠一泡热茶,搭配几本小说,睡得像个小猪。
可现在呢,压力山大,心里七上八下,根本放不下。
别担心,有些中药大剂量治失眠的经验,今天咱们就聊聊,顺便让大家轻松一下,哈哈。
中药,听起来就有点神秘,其实它就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藏。
咱们这儿常说“良药苦口”,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儿嘛。
有些人一听中药就皱眉头,觉得难喝得要命,味道没那么可怕,关键是见效快。
比如,酸枣仁,名字听着还挺好听,其实它可是个“安神小能手”。
把它煮水喝,哎呀,简直是“睡前良伴”。
有人喝了之后,立马就能进入梦乡,简直跟进了仙境一样。
还有那个茯苓,嗯,大家可能听说过,这玩意儿也是个好东西。
它能帮助你放松心情,尤其是那些心事重重、思绪万千的小伙伴们。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脑子里像是开了个演唱会,想东想西的,喝点茯苓水,心情一下子就变得轻松了,仿佛一块大石头从心里搬走了。
有人试过,说喝了以后,心情开朗得像阳光普照,彻底告别失眠。
再说说桂圆,哦,这个就更好玩了。
桂圆干,那小颗粒儿,吃着甜滋滋的,听说是“补心安神”的好食材。
想象一下,临睡前泡一杯桂圆茶,味道香甜,心里也觉得美滋滋。
那滋味就像是小仙女在你耳边轻声细语,真是让人放松得不得了。
梦里都能梦见桂圆的甜,醒来心情都好得很。
不是说中药就是万能的,有些人喝了也不一定立马见效。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咱们得对症下药。
有人说了,那我怎么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呢?嘿,其实很简单,听听自己身体的反应,试试几种组合,有时候就像是调配鸡尾酒,找到最合适的味道。
多试试,别怕犯错,生活嘛,就是个尝试的过程。
说到底,失眠的原因各式各样,工作压力、生活琐事,总之让人烦心。
如果再加上吃不好、喝不好,哎,夜晚更是煎熬。
那这时候,咱们就可以依靠中药调理一下。
其实中药不光是治病,它还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谈经方治疗失眠
![谈经方治疗失眠](https://img.taocdn.com/s3/m/16e2494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3.png)
谈经方治疗失眠赵永旺;韩旭【摘要】失眠是指的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有严重的患者还彻夜不眠.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以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本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论治本病的经方进行了列举,并附验案6则.【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5(013)015【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失眠;不寐;《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作者】赵永旺;韩旭【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高阳镇卫生院中医科,高阳071500;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卫生职业专科学校教导处,唐县072350【正文语种】中文失眠是指的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有严重的患者还彻夜不眠。
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以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
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引起精神疾病,更有甚者会有自杀倾向,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失眠属于“不寐”范畴。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
不寐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者临床我们常给予天王补心丹、柏子仁丸、朱砂安神丸治之,然无效者多多。
于春雷副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举隅
![于春雷副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86eb8808360cba1aa911da7d.png)
于春雷副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经验举隅失眠,古代称为“不寐”。
是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疾病。
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
于春雷副教授擅长运用经方辩证论治失眠,灵活辩证,药简力专,积累了丰富经验。
标签:1失眠2经方3辩证于春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民间疗法研究会特种针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尤其对失眠的辩证和经方运用有着独特经验和心得。
遣药精专,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现将于老师运用经方辩证治疗失眠经验总结如下:一、对失眠的认识失眠,中医称为“不寐”。
《灵枢?邪客》记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认为造成失眠的原因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阴阳气不相顺接。
《伤寒论》称失眠为“不得卧,不得眠”。
记述为“虚烦不得眠;胃中干燥,烦躁不得眠;烦躁不得卧寐,下利厥逆,心烦不得眠”。
认为外感,失治,误治均是造成失眠的关键因素,和痰浊,虚热,水饮等致病因素密切相关。
于春雷老师认为失眠可归属于《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证,也可因疾病的演变和转归而归属于《金匮要略》中的痰饮病,淤血病,虚劳病等范畴。
认为病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患者脏腑娇嫩,禀赋不足,气血失养而致阴阳失衡。
其二,患者受七情内伤,饮食肥腻,医生失治误治等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气滞,血瘀,痰饮等病理产物相互夹杂而发病。
二、治则与治法于春雷老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复杂,症状也是复杂多样,虚实夹杂。
治则应标本兼顾,分清主次。
对于以气血亏虚,阴阳两亏表现为主的病人往往以扶正固本,健脾固肾为主,以理气化痰为辅:对于以肝郁气滞,痰瘀表现为主的病人则以疏肝理气,祛痰化浊为主,以养阴生津为辅。
三、辩证论治1、肝郁火旺证患者往往长期愤怒或忧虑,造成肝气瘀滞,肝火上炎。
表现为失眠多梦,忧愁焦虑,心烦急躁,口干口苦,两目干涩,舌红苔黄,大便干结,小便黄,脉弦数。
中医治疗失眠失眠经验方失眠的兼证古人失眠医案
![中医治疗失眠失眠经验方失眠的兼证古人失眠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e7e97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5.png)
中医治疗失眠失眠经验方失眠的兼证古人失眠医案中医治疗失眠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
不寐之证,病因虽多,然阴阳的交通“不得从其道”乃为病之根本,凡气血精津环流不畅,代谢升降失其常度,皆可碍运滞血,瘀血阻络,心失血养,以致寤寐异常。
临床所见不寐患者,每以情志变化,精神刺激为主因,引起肝气郁滞,脾运失常,以致气虚血淤,或气滞血淤,或痰瘀互结,或瘀热扰心,服安神养心药物疗效不显,常以化瘀宁神之法治之而获效。
一、肝火扰心证【临床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指导方药】①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朱茯神、首乌藤。
②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黄芩、栀子。
③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④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二、痰热扰心证【临床症状】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指导方药】①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②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白茯苓。
③栀子豉汤:栀子、淡豆豉。
④礞石滚痰丸:金礞石(煅)、沉香、黄芩、熟大黄。
三、心脾两虚证【临床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指导方药】①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大枣、生姜。
②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
③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④常用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首乌藤。
四、心肾不交证【临床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指导方药】①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生地黄、人参、丹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
经方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经方治疗失眠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0d6e7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7.png)
经方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酸枣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百合类方等均明确提出能治疗“不得眠”“不得安”“欲卧不能卧”等失眠症状。
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①心脾两虚兼积热型,治以归脾汤合酸枣仁汤、栀子豉汤失眠之心脾两虚、心脾积热证,主要症状为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面色少华、口苦口臭或口唇疱疹、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
治宜补益心脾、清热宁神,方用归脾汤合酸枣仁汤、栀子豉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党参12g,白术12g,当归12g,茯神20g,制远志9g,炒酸枣仁20g,木香6g,龙眼肉12g,川芎6g,知母10g,栀子10g,淡豆豉30g,首乌藤30g,甘草6g。
用药浅析: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茯神健脾养心安神,《名医别录》谓酸枣仁“主心烦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当归养血补血;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少量川芎调肝血而疏肝气;知母、栀子、淡豆豉滋阴清热、除烦安神,且防止久服温补药引起上火。
临证加减:兼肝郁气滞者,合四逆散以疏肝理气;兼脘闷、纳呆者,合平胃散以理气和胃;兼便秘者,加瓜蒌仁、火麻仁、决明子以润汤通便;兼有口疮、咽痛等湿热症状者,宜用归脾汤合甘草泻心汤以补益心脾、清热利湿;失眠易惊者,加龙骨、牡蛎、柏子仁以镇惊止怯、养心安神。
②阴虚内热型,治以百合地黄汤合百合知母汤失眠之阴虚内热证,主要症状为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心悸不宁或神志恍惚、心烦潮热、欲食不食、口苦口干、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养血、清心安神,方用百合地黄汤合百合知母汤加味。
处方:百合30g,生地30g,知母10g,北沙参30g,麦冬20g,石斛15g,炒酸枣仁20g,莲子心3g,陈皮6g,甘草6g。
用药浅析:方中百合、生地滋阴养血、补肺宁心;炒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知母、北沙参、麦冬、石斛滋阴润燥、清热除烦;陈皮理气开胃,且防止滋阴药过量而碍胃;莲子心清心除烦;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药性。
经方治疗失眠
![经方治疗失眠](https://img.taocdn.com/s3/m/8f88e53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f.png)
经方治疗失眠1、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
2、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3、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4、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
5、胃虚痞满首选半夏泻心汤。
6、久病胸闷烦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7、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8、水热互结有猪苓汤。
治疗阴虚而水热互结于下,见发热口渴,心烦不寐,小便不利,渴欲饮水。
如临床见泌尿系统感染兼见失眠。
9、心血不足且脉结代用炙甘草汤。
10、邪去正未复用竹叶石膏汤。
/content/09/0727/17/161988_4489 675.shtml《伤寒论》条文中明确提出治疗失眠的几个方药,①清宣郁热的栀子豉汤,“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76条);②通腑泻热的大承气汤,“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伤寒论》第244条)。
③交通心肾的黄连阿胶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伤寒论)303条);④和解枢机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论>l07条);⑤养阴利水的猪苓汤,“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伤寒论》19条);⑥化气行水的五苓散“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7l条);⑦回阳救逆的干姜附子汤,“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伤寒论》第61条);⑧益心潜阳的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脉浮,医以火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伤寒论》112条)。
阳虚失眠:麻黄附子细辛汤、肾气丸、瓜蒌瞿麦丸、附子理中丸。
《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34c4f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6.png)
经方治疗失眠的失眠指晚上无法入睡,或者入睡后易醒,或者睡眠不深。
在现代社会,失眠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
许多人在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下,难以入睡或者睡不深,从而导致身体疲劳和精神衰弱。
中医药具有疗效明确、疗效稳定的特点,在治疗失眠方面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总体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了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手段。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
经方治疗失眠主要是通过药物的配方来改善患者的睡眠。
中药治疗的一般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使用不同的中药组合。
经过临床实践,中药治疗失眠是具有较好的疗效。
经方治疗失眠的主要方剂安神定志汤配方:黄连3克、黄芩6克、茯苓9克、半夏9克、泽泻9克、酸枣仁9克、益智仁9克、天花粉9克、牛膝20克。
功效:清热安神、解毒止痛。
主治:神志不宁、心悸失眠。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
加味逍遥散配方:金银花30g、酸枣仁20g、枸杞子20g、麦冬20g、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玄参10g、天麻10g。
功效:镇静催眠,解除焦虑。
主治:失眠多梦,神疲乏力。
此方出自《儿科心生学》。
夜光散配方:夜光粉(砒霜)10克。
功效:镇静催眠。
主治:失眠多梦。
此方出自明代李时中的《金匮子》。
注意事项1.在使用经方治疗失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指示服用,不能随意更改用量和服用时间。
2.尤其是针对自己不了解的中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3.由于药物反应会因人而异,个体差异较大。
因此,经方治疗失眠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良反应等。
4.经方治疗期间应注意身体休息,避免精神大动脉和剧烈运动等刺激。
经方治疗失眠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治疗方法,对于轻度和中度失眠患者来说,经方治疗更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在使用中,应注意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出现过量或者不良反应等情况。
陆曙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的经验
![陆曙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c025b43458fb770bf78a557e.png)
用 于 百合病 误 汗伤 中而燥 渴 , 二药 陆 曙 教 授 为 无 锡 市 名 医 ,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教 血 。百合 配 知母 , 养 阴润燥 。” 如此 , 药证合 拍 , 用于失 眠症 授, 博士研究 生导师 , 中西 医 结 合 专 家 , 临 证 数 十 补 虚 清热 ,
:
彩
陆曙运用经方治疗 失眠的经验
夏成 霞 ( 无锡 市 中 医医院 , 江 苏无锡 2 1 4 0 7 1 )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陆曙 教 授 认 为 经 方 组 方有 制 , 配伍 有 法 , 选 药精 良 , 运 用 经 方 治疗 失眠 往 往 收 效 甚 显 。 如・ 床 选 用 百合 地 黄
4 病 案 举 隅
状 明显 改 善 。1 4 d后 复 查 尿 蛋 白 ( +) ,尿 A C R
2 8 3 4 m g / g , 2 4 h尿 蛋 白定 量 1 2 2 6 m g 。
葛某 , 女, 5 0岁 。2 0 1 3年 7月 9日诊 。
患者 有糖 尿 病病 史 6年 .高 血 压病 病 史 1年 ,
年 。陆师认 为 , 经方 组方有 制 , 配伍 有法 , 选药 精 良, 的治疗 , 自然顺 理成 章 。 功 效卓 著 , 不 论是 治疗 常 见 病 。 还是 疑 难 病 , 只 要 掌 握 运用 其法 度 , 投 之 皆可 获 桴鼓 之 效 。笔 者 有 幸 随
案1 . 缪某 , 女, 4 7岁 。2 0 1 2年 9月 1 1日初 诊 。 患 者 失 眠 3年 余 , 症见 : 难 以入 寐 , 寐而易醒 ,
内分 泌 学专 业 。s u n x i n y i 3 1 0 4 @1 6 3 . c o m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对应治疗失眠40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对应治疗失眠40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980c7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3.png)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对应治疗失眠 40例摘要:目的:总结方证对应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经验。
方法:本人于2020年5月1号-7月30号在黔江普兴中医院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失眠40例,并分析该方治疗失眠的舌像脉像,症状特点以及兼夹症。
结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症的特点是心烦不寐或眠差易惊;典型舌脉是舌尖偏红,苔薄黄,双脉弦滑,右寸偏亢。
该方治疗失眠症可兼伴头昏蒙,痤疮,胁痛,腰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据以上舌脉及症状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患者服用4-8付药后失眠得到明显缓解。
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气郁痰扰型失眠有着典型的舌脉像及症状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为改善预后,对于易焦虑的失眠患者建议配合情志疏导。
关键词:方证对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失眠;舌像脉像。
1.方证要义经方是《伤寒论》中所载的方药。
根据经方方证对应原则, 不拘泥于现代医学的病名诊断, 有是证则用是方, 往往收到较好疗效。
[1]失眠又称不寐,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患者常出现睡眠深度与睡眠时间的不足,表现为难以入眠或眠时易醒,醒后难以复眠,以及晨起无法缓解疲劳感。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是阳胜阴衰,阳不交阴,而致不寐。
本人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失眠患者多有肝气郁滞、浊阴不降的病机,适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治疗。
《伤寒论》中记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症的表现是翻来覆去不得眠,夜寐多梦、易惊醒,且往往伴随胸满心烦,全身关节沉重,大便难解,小便不利。
据六经理论分析本病属少阳阳明并病,治当少阳阳明同解。
[2]方中以柴胡为君药行少阳之气滞,黄芩为臣药疏泄少阳郁热,两药合用以和解少阳。
半夏引阳入阴,可安神助眠,少用为佐。
大黄通腑,兼清胃家郁热,龙骨牡蛎与铅丹镇静安神,潜降浊气,并可入肝肾以滋阴血,三药合用清热泄浊。
再以人参通血脉,桂枝行营气,茯苓利小便,生姜制半夏之毒。
?中医治疗失眠总结
![?中医治疗失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ec4d2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6.png)
中医治疗失眠总结加味血府逐瘀汤基本方:炒酸枣仁50g,葛根30g,白芍、桃仁各12g,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9g,川芎、桔梗、枳壳、柴胡、甘草各6g。
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临证加减:肝气不舒,加郁金9g;惊悸不安,加龙齿、磁石各15g;胃中不和,加焦麦芽、鸡内金、神曲各9g,减桔梗;倦怠乏力,黄芪、党参、熟地各15g,减生地;心阴亏虚,加麦冬9g,百合15g;阴虚内热,加丹皮9g,阿胶9g,穿山甲6g,减川芎;痰热内生,加黄连6g,竹茹12g,减当归。
“睡神方”药方酸枣仁20克,黄连5克,知母15克,女贞子30克,墨旱莲20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远志15克,竹叶15克,甘草5克。
以上药加水700毫升,煮诸药,煮三次,共得药水900毫升,分六次服。
主治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头目眩晕等。
丹参15克当归20克生地15克远志12克柏子仁12克九节菖蒲10克五味子7克白薇10克龙齿12克琥珀10克肉桂6克炒枣仁12克桔梗12克玉竹12克茯神12克夜交藤12克益智仁7克,治天长日久不能合眼,神情焦脆思虑劳倦【心肾不交阳不入阴】。
加水煎汤,每天一副,早晚服用,用时加蜂蜜15--20克。
一般一个星期之内可完全恢复。
(临床经验方)促眠汤组成:酸枣仁15g,茯神15g,怀牛膝15g,红枣15g,炙远志9g,夜交藤30g,百合20g,刺五加12g,炙甘草6g。
随症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党参15g或太子参15g,龙眼肉15g,苡仁30g;心悸不安者加琥珀粉3g;心血不足加熟地20g,阿胶15g;肝肾亏损加何首乌15g,山萸肉15g;阴虚火旺加黄连6g,知母10g。
用法:日1剂水煎服。
服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安眠药,同时禁饮白酒、茶、咖啡,按时起居。
镇心安神汤基本方: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茯神15克,丹参30克,合欢皮15克,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
加减法:气血不足者加炙黄芪30克、当归身10克、龙眼肉10克;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15克、麦冬门10克、五味子6克;口苦心烦不寐者加川百合15克、知母10克、莲芯6克;情怀不畅者加柴胡、白芍、炒枳壳各10克;因惊吓引起者加酒炒郁李仁10克。
立足三焦用经方辨治失眠
![立足三焦用经方辨治失眠](https://img.taocdn.com/s3/m/2adc9d53bceb19e8b8f6bae5.png)
立足三焦用经方辨治失眠标签:失眠;三焦辨证;经方失眠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病证,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时睡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病证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载有失眠病证的条文较多,主要以“不得眠”、“卧起不安”、“不能卧”、“不得卧”等症状表述,其中除因水饮内停胸膈,咳逆倚息不得卧(实为痰饮证)外,其余条文所述病证及其治法对临床上辨治失眠均有指导意义。
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主要从六经、脏腑及气血津液等辨证论治失眠,而少有从三焦辨治失眠。
吴鞠通是三焦辨证的集大成者,对三焦辨证的使用范围,提出“与《伤寒论》为对待文字,有一纵一横之妙,学者诚能合二书而细心体察,自无难识之证,虽不及内伤,而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
他提出的三焦辨证并非简单把病位分为上、中、下三焦,而是巧妙地将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融于其中,即先以三焦为纲,分上下之浅深,继以六经分脏腑经络之不同以及以卫气营血分表里之次第,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辨证体系。
三焦辨证是中医学辨证方法学上又一次大发展。
笔者参阅《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吴鞠通《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收集和分析仲景论及失眠的有关条文,提出从三焦用经方辨治失眠,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辨证思维方式,希望对临床辨治失眠有所裨益。
1 上焦失眠《温病条辨》指出,邪“由口鼻而入……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可见,上焦病证在病位上主要是指心、肺病证。
心居于上焦,为君主之官,是神之主。
心主血,心营血亏虚,心神浮越,或火热扰心,卫气妄行,不能归附营阴,都会引起失眠。
1.1 栀子豉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这是用汗法解除外感表证及吐下法除去胸腹有形实邪之后,因余热未净,郁于胸膈,扰及心神所致失眠。
四逆散治失眠心得体会
![四逆散治失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7aad6f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f.png)
四逆散治失眠心得体会四逆散是一种中医草药方剂,通常用于治疗失眠症状。
在我最近的一次失眠经历中,我尝试了四逆散,并且获得了一些体验和体会。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以及早醒等症状。
对于我来说,失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我经常难以入睡,整晚都会醒来好几次,早上醒来时感觉疲惫不堪。
我知道失眠会对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决定寻找一种治疗失眠的方法。
了解到四逆散具有治疗失眠的功效后,我决定尝试一下。
根据医生的建议,我每晚服用一包四逆散,服药前先泡药片,然后用热水冲泡。
刚开始的几天,我没有感受到明显的效果,仍然在煎熬着入睡困难的夜晚。
但我并没有放弃,因为我知道一种草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大约一周后,我开始感受到了四逆散的一些效果。
我发现自己入睡的时间变短了,而且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
虽然仍然会醒来几次,但我能够很快地重新入睡。
我早上起床时感觉更加精力充沛,没有以前那种疲惫感。
这让我继续坚持服用四逆散,并相信它对我的失眠问题是有效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入睡困难的次数越来越少。
现在我几乎可以在几分钟内入睡,只需要一点点努力就能让自己放松下来。
我睡得更沉,更持续了,再也不怕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吵醒。
四逆散帮助我恢复了正常的睡眠周期,让我能够充分休息并保持精力充沛。
除了改善睡眠,四逆散还提高了我的整体健康状况。
失眠经常导致我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等问题。
但自从我开始使用四逆散以后,我感到更加清醒和专注。
我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和学习任务,效率也有所提高。
打破失眠的恶性循环,使我拥有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通过使用四逆散治疗失眠,我也意识到睡眠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我以前曾试过许多方法来改善睡眠,比如通过调整生活作息、进行放松练习等等。
尽管这些方法对一些人可能有效,但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用处。
然而,四逆散的出现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相信中草药有可能是一个解决办法。
通过使用四逆散,我也更加了解到中草药的奥秘和疗效。
如何使用经方治疗失眠
![如何使用经方治疗失眠](https://img.taocdn.com/s3/m/003fbb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e.png)
如何使用经方治疗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以及早醒等症状。
传统中医经方对于治疗失眠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经方治疗失眠的方法。
1.黄连解郁汤:用黄连、黄芪、枸杞子、白蔹、山药等药材煎煮,具有清热解暑,安神定志的功效。
适用于因为郁闷、情绪不稳定而导致的失眠。
2.安神补心丸:用天麻、茯神、川弓子、酸枣仁等药材研磨制成,具有安定情绪、滋养心脏的功效。
适用于因心脏不足、心神不宁而引起的失眠。
3.安宫牛黄丸:用牛黄、麝香、琥珀等药材制成,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
适用于因脑力劳动过度、思虑过多导致的失眠。
4.熟地丸:用熟地黄、黄精、当归等药材研磨制成,具有滋阴养血,安神补脑的功效。
适用于因肝肾阴虚、血液不足而导致的失眠。
5.酸枣仁汤:用酸枣仁、枸杞子、生地黄、山药等药材煎煮,具有养心安神,滋阴补血的功效。
适用于因心血不足、阴虚阳亢导致的失眠。
以上只是常用的几种经方,具体使用方法一般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粉末用适量的水煎煮,煮沸后慢慢煮10-20分钟即可。
饮用时可以将药汁倒入杯中,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后饮用。
一般每天服用1-2次,每次10-20克即可。
同时,在使用经方治疗失眠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1.饮食调理: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清淡,尽量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
多吃些有助于安神的食材,如枸杞子、黑芝麻、乌鸡等。
2.调整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和午睡。
睡前可以进行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泡脚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3.注意心理调节: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改善失眠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学习放松技巧、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来调节心理状态。
4.避免过度使用药物:虽然经方有一定的疗效,但过度使用药物对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要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失眠治疗经验谈经方运用--抓主证之思路及方法(续)谈小柴胡汤应用
![失眠治疗经验谈经方运用--抓主证之思路及方法(续)谈小柴胡汤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be5ee1152ea551811a6871e.png)
失眠治療經驗談經方運用--抓主證之思路及方法(續)談小柴
胡湯應用
壹、失眠治療經驗前言:二月15-16兩日在德州美國西南中醫大會擔任主講,題目為『神志病及心臟病之中醫治療經驗』(詳見二月21日部落格),這是其中的第一大段「神志病」的第一部分「失眠」章節的內容之一。
一、概說
失眠的形成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心理因素:如焦慮、情緒不穩定、過度緊張及興奮等。
二、環境因素:周圍過於槽雜、住址變更、上夜班、跨洲旅遊時差等。
三、身體因素:痛症、癢症及心臟衰弱、尿毒症、肺功能衰竭、更年期綜合症都可導致失眠。
四、飲食因素:二、失眠之辨證分型--一般可以分下述幾大型:(一)按時段分
症狀
病機
方劑
期前失眠
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肝氣郁結(年輕人為主)
四逆散加甘麥大棗湯加二夏湯
期中失眠
多夢,易醒難再入睡,惡夢多,醒後很疲倦
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濕熱
溫膽湯(多夢加平胃散)
期後失眠
老人後半夜易星,難再睡
肝腎陰虛(血壓偏高,心血管病,攝護腺肥大者) 六味地黃丸或杞菊地黃丸。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优秀3篇)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68770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c.png)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优秀3篇)失眠中医治疗心得篇1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心理治疗等。
1.药物治疗:中药对于失眠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按照病情的轻重,选用不同的方剂。
例如,对于心火旺盛的患者,可以选择朱砂安神丸、导赤丸等;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可以选择枣仁安神胶囊、二至丸等;对于心脾两虚的患者,可以选择归脾丸、人参归脾丸等。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是通过刺激患者的穴位,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穴、三阴交穴、内关穴等。
3.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失眠的原理是通过推拿患者的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推拿治疗失眠的操作方法包括按、揉、摩、搓、拍等。
4.心理治疗:失眠往往与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有关,因此心理治疗对于失眠的治疗也很重要。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心理疏导等。
总之,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从而预防失眠的发生。
失眠中医治疗心得篇2失眠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多表现为夜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
中医治疗失眠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心态等方式,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主要有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
其中,情志不畅、气滞血瘀、心火旺盛、肝肾阴虚等是失眠的主要病机。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可分为多种证型,如心火上炎、心脾两虚、肝气郁结、肾阴不足等。
二、治疗方法1.肝气郁结证: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选用逍遥散、九气拈痛丸等药物。
2.心火上炎证:治疗以清心降火为主,选用导赤散、黄连解毒汤等药物。
3.心脾两虚证:治疗以补益心脾为主,选用归脾汤、人参养荣汤等药物。
4.肾阴不足证: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一、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方,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
酸枣仁的用量临床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决定,一般用炒酸枣仁,用量为 6~ 15克。
根据现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
茯苓宁心安神,对心脾两虚的失眠健忘作用较好,若病人伴有心悸、健忘、胸闷则选用茯神。
知母清虚热。
川芎开郁调肝,用量不宜太大,一般以 6克为宜。
甘草调理诸药,共治肝血不足,心失所养之不寐。
临床中可随症加减,偏于阴虚肝旺者,配白芍药、石决明、龙齿、牡蛎等;忧思劳伤心脾而出现虚烦出汗、口渴、心悸者,可配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牡蛎等。
二、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辗转不眠,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小便短赤,舌质红、脉弦。
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煮,应该用煮好后的汤液冲服,虽味腥难咽,但效果明显,一般两剂后病人可平烦躁而安静。
若阴虚明显,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
三、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四肢不温,胸痛气急,怔忡不适,脉细或迟。
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补益心阳。
甘草要重用,《伤寒论》原文中甘草用到二两,与牡蛎、龙骨同分量,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两 ),临床上笔者用到 15~20克。
四、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辨证要点为不寐伴心悸、胸闷、纳呆,苔腻,脉沉或濡。
半夏“治腹胀,目不得瞑”(《本草纲目》),秫米“治胃不和,夜不得眠”(《名医别录》)。
若湿重加陈皮、茯苓、薏苡仁、白豆蔻等;纳差加苏梗、谷芽、麦芽、鸡内金等;伴脘闷嗳气加佛手、木香等。
五、胃虚痞满不寐首选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证要点为心窝部胀闷,肠中咕咕作响,夜间不寐,情绪不宁,嗳气,纳差。
方中半夏既可蠲痰化饮,治心下痞闷。
此方是治疗胃肠病引起的夜寐不安的有效方剂。
六、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下后,胸闷烦惊,至夜兴奋不寐,精神惊怍不宁,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苔黄腻,脉滑。
七、邪在半表半里失眠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邪入半表半里之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心烦不寐,胸胁苔满,苔薄,脉弦。
笔者曾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一妇女经期感受外邪,低热反复不愈,眠差心烦,口苦耳鸣,胃胀纳差,取得较好效果。
方中可加入黄连、牡蛎、珍珠母等宁心安神之品。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此方一定要以有少阳证为准,无少阳证者不可用。
此方对于妇女产后发热及疟疾、黄疸、急慢性肝炎等时期的失眠症均有较。
好疗效。
八、水热互结伴失眠用猪苓汤猪苓汤出自《伤寒论》,治疗阴虚而水热互结于下,见发热口渴,心烦不寐,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舌红、脉细数。
临床上笔者常用此方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兼见失眠、心烦的病人,每每取效,可加用远志、夜交藤、珍珠母、黄连、龙骨、牡蛎等宁心安神之品。
九、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选用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主治重病后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虚羸少气,心悸失眠,虚烦不寐,大便干结,舌淡少苔,脉细或结代。
方中炙甘草重用,甘温益脾,补子而实母,以养心复脉;生地黄、麦门冬益阴养心以利脉;佐以人参益气生阳,阳中求阴;桂枝助心阳而通脉。
诸药合用,对心律失常伴失眠者往往有效。
十、邪去正未复之失眠用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病后邪已去,正气未复,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辨证要点为低热心烦,眠差,口干唇燥,纳少,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可配合酸枣仁、五味子、浮小麦、柏子仁、龙骨等安神之品。
失眠症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
临床中灵活选用经方,可以有很好的疗效。
但需提出的是,经方应用时也要注意随证加减,药量也应因人因证而异,不能生搬硬套、原方照抄。
而且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方结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经方还可配合时方、土方,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失眠症的治疗是复杂而且持久的过程,不能偏执于方药的作用,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
附录:酸枣仁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前提是“虚劳”,是由心肝阴虚血燥而引起。
表现为“虚烦不得眠”。
“虚烦”,心中郁郁而烦,特别是夜间,心中常因烦乱而不宁。
故仲景用酸枣仁养血而补心肝之体。
川芎调畅气血而顺心肝之用,一散一收,阴阳合一。
他药养阴清热,宁心安神,使水足而神自宁,火清而魂自安。
但笔者初试此方,往往效不如期。
后读刘惠民医话,言“酸枣仁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药,且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名老中医医话》)。
并认为,用药之巧在于量,一般成人一次多在30g以上,甚至可达到75~90g,用量5~6倍于他人。
正由于刘氏善用枣仁,友人将其与善用生石膏的张锡纯相提并论。
余受启发,后每用枣仁量至30~60g。
其疗效果然不同。
曾治石女士,年32岁。
患病毒性心肌炎愈后失眠年余。
每至入眠必用安定方有睡意,白日精神疲惫,如此数月,痛苦异常。
望其舌嫩暗,苔薄润,脉弦而细。
拟酸枣仁汤滋阴养血,润燥清热。
服用10余剂,不见效果。
后将酸枣仁加至60g,当夜入眠4小时,甚为惬意。
继服10剂,睡眠可达6小时之多,精神也转而开朗,病痛基本消失。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303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者,心肾也。
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下交于肾水,肾水上交于心火;水火既济,心肾交通,何患之有!今邪入少阴二三日以上,化热之时也。
热邪伤及肾阴,使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形成阴虚于下,阳亢于上,故而心中烦不得卧。
张仲景取阿胶、鸡子黄、白芍养血救阴;黄连、黄芩旨在泻火,使阴复火降,水火既济,心肾交泰,烦除而卧安。
应用此方,关键在于掌握阴虚火旺证,即伴有口燥咽干,舌红绛,脉细数。
刘渡舟氏指出:“此证每晚当阳入于阴之时,则烦甚而不能卧寐。
”(《伤寒论诠释》)即入睡困难,心烦不宁。
越不能寐越心烦,而越心烦则越不得入睡。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典型症状。
余曾治一银行职员,因业务原因而致失眠3个月。
每至夜晚,心烦不宁,难于入眠,甚则彻夜不寐。
并见口干少津,手心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拟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取黄连6g,黄芩6g,生白芍12g,阿胶 12g(另炖冲服),鸡子黄2枚(后入药汁内服)。
服药3剂,即可入睡5个小时,但时有尿热感,加入知母10g,黄柏5g。
继服10剂,每晚可睡6个小时;上方续服12剂,睡眠可达7个小时,兼症亦见减轻。
栀子豉汤《伤寒论》29条云:“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
”本条乃系实邪虽去而余热扰于胸中所致的失眠证。
虚烦之“虚”是对有形之邪而言,非正气之虚。
其轻者,虚烦不得眠;其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反复颠倒”形容心烦之甚,身不宁也。
“懊忄农”二字,刘河间在《伤寒直格》中比喻为“似中巴豆、草乌头之毒药之状也。
”这种感受绝大多数人不曾经历过。
若推而言之,患热性病而又食辛辣食物的难受感多数人则有过。
因热在上焦,故取苦寒之栀子导热下行;豆豉轻浮上达,宣透解郁,并能调和胃气。
使用本方,要先煮栀子以取其味,后纳豆豉以取其气。
《名医类案》载江应宿治验:蕲相庄患伤寒十余日,身热无汗,怫郁不得卧,非躁非烦,非寒非痛,时发一声,如叹息之状。
投以栀子豉汤一剂,十减二三。
再以大柴胡汤下燥屎。
怫郁除而安卧,调理数日而起。
笔者每用栀子豉汤时,多与《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合用,治疗热病后肺胃阴伤,虚火上炎所致的失眠症,取其清养肺胃,收敛虚火之功。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云:“妇人脏躁,善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脏躁属神志病变,意谓心肝血虚,神不安宁,以致神志躁扰不宁。
临床见证多为发作性,情绪容易冲动,知觉过于敏感或迟钝,心烦失眠,时而哭泣,时而郁闷不语,大便燥结等。
有人指出,本方对于严重的神经衰弱、癔病、舞蹈病、癫、狂、痫、小儿多动症等,凡呈现阴虚阳亢,而表现为口干、心烦急迫难忍之状者,多服此方,自然取效。
笔者曾治疗一女青年,因失恋而情绪异常,时而默然少言,时而哭泣不止,夜难入寐,病发月余,仅作针灸治疗。
脉弦细数,舌质红赤,苔少。
属脏躁病。
拟生甘草 30g,小麦10g,大枣15枚(切),炒枣仁30g,竹叶10g,灯心5g。
煎服3剂,未再哭泣,夜能入寐4~5个小时。
仍郁郁而闷,表情淡漠。
上方加石菖蒲10g,麦冬30g。
继服10余剂,夜寐安然,诸症告失。
是方小麦养心气,护心阴;甘草、大枣甘润缓急。
正合《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旨。
此方亦治男子。
岳美中先生在青年时期,曾治一男子,喜笑无常,不时欠伸,状如“巫婆拟神灵”,投甘麦大枣汤,药尽7剂而愈。
百合知母汤及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有治疗百合病的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等类方。
虽然原文并未言及治疗失眠症,但历代医家用于治疗失眠症者不乏其例。
其因有二,一是百合病的一种症状就有“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的“躁不得卧”症(成无己语);二是百合味甘性平,本是一味清心润肺,益气安神良药。
这样,药证合拍,用于失眠症的治疗,自然顺理成章。
何任先生认为“余遇患热性病之后阶段,有口苦,尿黄或赤,并有某些神经系统见证者,往往先考虑分析其是否符合本病。
”(《湛园医话》)笔者曾治一产妇,32岁,由于出血过多,产后体质虚弱,低热半月,热退后,遗患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入夜难眠,并有手足汗出。
舌质嫩红,舌尖赤,苔少,脉细数。
脉证合参,显系心肺阴虚,热伏阴分所致。
拟方:生百合30g,知母10g,生地 15g,青蒿30g,地骨皮30g。
初投3剂,汗出已止;又服1周,夜眠5~6小时,且口苦咽干已无,舌上布津。
恐其药物过凉伤气,遂去青蒿、地骨皮,加入生山药30g,继服10剂而安。
半夏秫米汤《灵枢·邪客》篇记载了一首治疗失眠的名方,即半夏秫米汤。
其形成是因是由于卫气不得入于阴分,形成阴虚,故夜间不能合目而失眠。
并说此方对于新发之病,有“覆杯而卧”的效果。
卫气不得入于阴分,何以用半夏秫米汤?伯高仅用交通阴阳几字概括之。
后世医家虽多论及,但切中要害者莫如清代吴鞠通。
他在《温病条辨》下焦篇中特设条文:“温病愈后,嗽稀痰而不咳,彻夜不寐者,半夏汤主之。
”卫气何以不能下交阴分而形成阴虚?是由“胃居中焦,为阳气下交之道路;中寒饮聚,致令阳气欲下交而无路可循,故不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