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1 燃烧的条件(解析版)
【同步实验课】 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仪器】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三脚架、薄铜片 【实验试剂】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图示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1蘸酒精的棉球燃烧, 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①酒精 是 可燃物,水 不是 可燃物; ①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2(1)乒乓球碎片燃烧 , 滤纸碎片不燃烧。
乒乓球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
(2)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滤纸碎片后燃烧。
①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①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的着火点 低 。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画出设计方案图示: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01实验梳理 02实验点拨 03典例分析 04对点训练 05真题感悟1. 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 着火点某种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
【注意】(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就不能发生。
(2)不同物质着火点一般不同,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满足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使用冷却剂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电器设备或电线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直接灭火。
(4)油、酒精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否则易引起火势蔓延。
【典例0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B.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答案】B【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不燃烧,说法不正确;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向水中通氧气,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白磷会燃烧,说法正确;C、热水的作用除了提供热量,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说法不正确;D、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说法不正确。
《探究燃烧的条件》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
燃烧的条件
物质具有 可燃性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可燃物与充 足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 到自身的着火点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蘸了水的棉花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 间过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蘸了水的棉花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还是会燃烧,因 为棉花上的水已经蒸发完,而棉花是可燃物,具有可燃 性,所以棉花会继续燃烧。
实战演练四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 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 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 原因是:
“火箭”使木船的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木船的着火点。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
(5)要在规定的区域、时间内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我们来防火
讨论2:遇到火灾怎样才能逃生?火灾中有哪些自救方法?
比如楼房发生火灾,采取燃的原因是( C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实战演练二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 其原因是( A)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我们来灭火
①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其目的是隔绝空气)
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清理草木,以形成隔离带
②森林失火:(其目的移走可燃物)
(其原理主要是降低温度,
要用高压水枪灭火
即降低环境温度至着火点
以下;也有隔绝空气)
③建筑物起火 使用灭火器灭火
(其原理是隔绝空气)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设计
《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结论分析。
(2)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条件。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火柴、镊子、棉花、酒精、水、蜡烛、小石块、小木条、烧杯、铜片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燃烧的图片,如篝火、蜡烛燃烧、烟花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燃烧,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提问: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条件的探究。
2、讲授新课(1)燃烧的概念讲解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强调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的猜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
学生可能提出的猜想:需要可燃物、需要氧气、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等。
(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一:探究可燃物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步骤:分别将小木条和小石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条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实验结论:可燃物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二: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步骤:将蜡烛固定在铜片上,点燃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用烧杯罩住后,蜡烛逐渐熄灭。
实验结论: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探究燃烧的条件》 作业设计方案
《探究燃烧的条件》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深入理解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或助燃剂)、达到着火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将燃烧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回顾1、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关于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可燃物的概念,列举出常见的可燃物,如木材、煤炭、汽油等。
2、提问学生对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的理解,以及常见的助燃剂还有哪些。
(二)实验探究1、实验一:燃烧与可燃物准备实验器材:铁片、蜡烛、木块、酒精、水。
实验步骤:(1)将铁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铁片是否燃烧。
(2)分别点燃蜡烛和木块,观察燃烧现象。
(3)将酒精和水分别倒在铁片上,然后加热铁片,观察现象。
问题思考:(1)铁片为什么不能燃烧?(2)蜡烛和木块燃烧时有什么不同?(3)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说明了什么?2、实验二:燃烧与氧气准备实验器材:蜡烛、玻璃杯、火柴。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然后用玻璃杯罩住蜡烛。
(2)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况。
问题思考:(1)蜡烛在被玻璃杯罩住后,燃烧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3、实验三:燃烧与温度准备实验器材:纸片、小木条、酒精灯。
(1)用酒精灯分别加热纸片和小木条,观察哪个先燃烧。
(2)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根铁丝,观察铁丝是否燃烧。
问题思考:(1)纸片和小木条哪个更容易燃烧?为什么?(2)加热铁丝时,铁丝不燃烧,说明了什么?(三)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析1、让学生观察家庭中炉灶的燃烧情况,思考为什么调节炉灶的风门可以控制火焰的大小。
2、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森林火灾。
(四)燃烧条件的应用1、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燃烧的条件来灭火,列举出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2、讨论在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五)拓展阅读提供一些关于燃烧的科普文章或视频链接,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观看,加深对燃烧的理解。
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燃烧的条件。
2. 验证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
本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这三个条件对燃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可燃物:酒精、纸张、棉花等。
2. 助燃物:氧气、空气等。
3. 点火温度:打火机、酒精灯等。
4. 实验器材:实验台、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打火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分别放置在实验台上。
2. 分别进行以下实验:(1)可燃物实验:将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分别放置在试管中,用打火机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2)助燃物实验:将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分别放置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点火温度,观察燃烧现象。
(3)点火温度实验:将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分别放置在实验台上,用打火机加热至不同温度,观察燃烧现象。
3.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可燃物实验: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在点火温度下均可燃烧,说明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2. 助燃物实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燃烧更加旺盛;在空气条件下,燃烧现象相对较弱。
这说明助燃物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3. 点火温度实验:酒精、纸张、棉花等可燃物在点火温度下均可燃烧,但随着点火温度的升高,燃烧现象逐渐减弱。
这说明点火温度对燃烧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1.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
2. 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助燃物和点火温度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3. 在实际生活中,要确保燃烧过程安全,需严格控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事故。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回收实验材料。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验证了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燃烧与 3 氧气的关系
实验现象
小木条燃烧,小 煤块没有燃烧
玻璃杯内蜡烛熄 灭了,玻璃杯外 蜡烛仍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温度 达到着火点
燃烧需要氧气
感悟新知
实1-练
【得出的结论】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_____有__可__燃__物_____、 ___与__氧__气__接__触_____ 、 __温__度__达__到__着__火__点____ 。
例1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
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图1
感悟新知
实1-练
【分析实验】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燃烧与 1 物质的关系
小木条燃烧,玻璃 是可燃物
棒没有燃烧
才能燃烧
感悟新知
实1-练
实验 设计意图 探究燃烧与
上加热片刻
花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
感悟新知
实验操作 分别取一小块乒乓球碎 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 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 加热铜片的中部 取两支蜡烛,点燃,用 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 蜡烛
实验现象
乒乓球碎片先燃 烧,滤纸碎片后 燃烧
烧杯内蜡烛很快 熄灭,烧杯外蜡 烛仍燃烧
实1-讲
实验结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感悟新知
实验 1 燃烧的条件
实1-讲
1.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
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等。
感悟新知
2. 实验探究
实1-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棉花分别蘸取酒 蘸水的棉花不燃
《燃烧条件的探究》 讲义
《燃烧条件的探究》讲义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燃烧现象无处不在,如蜡烛的燃烧、木材的燃烧、煤炭的燃烧等。
那么,燃烧究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二、燃烧的条件(一)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可燃物是指能够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
常见的可燃物有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炭等。
不同的可燃物其燃烧特性也有所不同,例如,木材的燃烧需要较长时间的预热,而汽油则容易迅速燃烧。
(二)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氧气是支持燃烧的重要气体。
大多数物质的燃烧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 21%。
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降低时,燃烧会变得困难甚至无法进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燃烧都依赖氧气,例如,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这说明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与其他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
(三)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指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约为 40℃,在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就容易自燃;而木材的着火点相对较高,通常需要几百摄氏度的温度才能燃烧。
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与氧气接触就会发生燃烧。
三、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加深对燃烧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小石块、小木条、蜡烛、玻璃杯、铜片、热水等。
(三)实验步骤实验一:可燃物的探究1、分别取小石块和小木条,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现象,小石块无论怎么加热都不会燃烧,而小木条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开始燃烧。
实验二:氧气的探究1、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2、观察现象,被罩住的蜡烛很快熄灭,而另一支蜡烛继续燃烧。
实验三:着火点的探究1、将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铜片温度升高。
2、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置小木条和小煤块,观察现象。
3、可以看到小木条很快燃烧起来,而小煤块没有燃烧。
(四)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一表明,小石块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小木条是可燃物,在达到一定温度后能够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燃烧条件案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燃烧的条件,验证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燃烧现象,加深对燃烧条件理解。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酒精、水、小棉球、小木条、煤、蜡烛、烧杯、玻璃杯、滤纸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火柴、铁夹、铁架台、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2. 同时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3. 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4.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氯气中,观察现象。
5. 将一小块镁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现象。
五、实验现象1. 蘸有酒精的小棉球能被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球不能被点燃。
2. 小木条容易被点燃,而煤不易被点燃。
3. 未罩烧杯的小蜡烛能继续燃烧,罩烧杯的小蜡烛一会儿熄灭。
4. 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5. 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六、实验结论1.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有些物质在氧气中也能燃烧。
3. 用玻璃杯罩住蜡烛,隔绝氧气,蜡烛会熄灭。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蘸有酒精的小棉球能被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球不能被点燃?答: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小木条容易被点燃,而煤不易被点燃?答:因为小木条的着火点低于煤的着火点。
3.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用玻璃杯罩住蜡烛,蜡烛会熄灭?答:因为玻璃杯隔绝了蜡烛与氧气的接触,导致蜡烛熄灭。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燃烧现象,验证了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同时,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现象,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进一步加深了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探究燃烧的条件ppt课件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可燃物的性质、氧气浓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和速度。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控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等条件来预防火灾或促进燃烧。
实验反思与改进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 火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变 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助燃物(氧化剂)
燃烧需要助燃物,也称为氧化剂 ,如氧气、氯气等。
助燃物与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 释放出能量,推动燃烧的进行。
不同的助燃物对燃烧的速度和火 焰的强度也有影响。
温度或者点火源
温度或者点火源是燃烧的必要 条件,没有足够的温度或点火 源,可燃物和助燃物无法发生 化学反应。
点火源可以是火柴、打火机、 电火花等。
靠性。
可以尝试改进实验方法,例如采 用更精确的温度控制、更准确的 氧气浓度测量等手段,以提高实
验的精度和可靠性。
05
CHAPTER
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安全
实验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手册, 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
实验服、护目镜和化学防护面罩等。
05
02
2. 点燃蜡烛
使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04
• 控制助燃物
将烧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蜡烛熄灭 的现象。说明助燃物(如氧气)也是 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06
4. 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助 燃物(如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04
CHAPTER
实验结果与结论分析
实验结果记录
产生火焰
探究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燃烧的条件,探究不同条件下物质燃烧的特性,为今后的安全用火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物质具有可燃性;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实验器材1. 酒精灯;2. 酒精;3. 小木块;4. 小铁块;5. 烧杯;6. 氧气瓶;7. 温度计;8. 秒表;9. 火柴;10.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将酒精倒入酒精灯中,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颜色和形状;2. 将小木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记录木块燃烧的时间;3. 将小铁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铁块表面现象;4. 将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火焰熄灭时间;5. 将氧气瓶打开,用酒精灯加热氧气瓶,观察氧气燃烧现象;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燃烧条件。
五、实验现象1. 酒精灯火焰呈蓝色,温度较高;2. 小木块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燃烧时间为10秒;3. 小铁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表面出现红色;4. 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火焰熄灭时间为30秒;5. 氧气瓶打开后,加热氧气瓶,火焰迅速熄灭。
六、实验结论1. 物质具有可燃性,酒精、木块、铁块均具有可燃性;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酒精、木块、铁块在氧气中均能燃烧;3.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酒精、木块、铁块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能燃烧;4. 燃烧条件满足时,燃烧现象明显,如火焰颜色、形状、温度等;5. 燃烧条件不满足时,燃烧现象不明显或无法燃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酒精灯火焰烧伤;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特性;2. 研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3. 探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4. 研究燃烧条件对燃烧速度的影响。
九、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不同条件下物质燃烧的特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安全用火,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燃烧条件的探究》 知识清单
《燃烧条件的探究》知识清单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简单来说,燃烧就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快速的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二、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可燃物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例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都是常见的可燃物。
不同的可燃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这决定了它们燃烧的特性和难易程度。
2、氧气(或空气)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
在空气中,氧气约占 21%的体积。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物质在其他氧化性气体(如氯气)中也能燃烧。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
着火点是指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当可燃物被加热到着火点时,与氧气的反应能够自动持续进行,形成燃烧。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约为 40℃,而红磷的着火点约为 240℃。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才能发生。
三、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1、实验一:探究可燃物对燃烧的影响实验材料:木条、玻璃棒、酒精灯实验步骤:(1)分别用酒精灯加热木条和玻璃棒。
(2)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玻璃棒不是可燃物,所以不能燃烧。
2、实验二:探究氧气对燃烧的影响实验材料:蜡烛、玻璃杯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其燃烧情况。
(2)用玻璃杯将蜡烛罩住。
实验现象:蜡烛在空气中正常燃烧,用玻璃杯罩住后,蜡烛逐渐熄灭。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玻璃杯罩住蜡烛后,内部氧气逐渐耗尽,蜡烛熄灭。
3、实验三:探究温度(着火点)对燃烧的影响实验材料:红磷、白磷、热水、铜片、酒精灯实验步骤:(1)在铜片上分别放置红磷和白磷,将铜片放入热水中。
(2)用酒精灯加热铜片。
实验现象:白磷在热水中燃烧,红磷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着火点低,在热水中能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红磷着火点高,在热水中不能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提示:不同的物 质着火点不同; 可燃物达到着火 点才能燃烧。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燃烧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氧气(或空气)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知识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步骤 1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
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
燃烧的条件之一
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 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
小木块先燃烧起来, 小煤块后燃烧起来。
是:温度达到着
火点。
热,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2
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1)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 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有可燃物 。 (2)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 是 点燃的蜡烛熄灭 。
提示:(1)实验1木条是可燃物而玻璃棒不是,说明燃 烧需要有可燃物。(2)隔绝了氧气,蜡烛会慢慢熄灭。
(3)实验3的结论是 AC (填序号)。 A.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B.小木条比小煤块容易燃烧,是因为在小木条
空气) ;(3物或使可燃物与
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
(3)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如何探究这些 条件是否就是燃烧 所必需的呢?
控制变量法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探究燃烧的条件》 知识清单
《探究燃烧的条件》知识清单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快速的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二、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达到着火点。
1、可燃物可燃物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例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都是常见的可燃物。
不同的可燃物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其燃烧的难易程度和产生的能量也各不相同。
2、助燃物助燃物在燃烧过程中起到支持燃烧的作用,最常见的助燃物是氧气。
但实际上,一些其他物质也可以作为助燃物,如氯气能支持氢气燃烧。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在这个浓度下,很多物质可以正常燃烧。
但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纯氧环境,物质的燃烧会更加剧烈。
3、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约为 40℃,纸张的着火点约为 130℃,木材的着火点约为 250℃。
当可燃物被加热到着火点以上时,与助燃物接触就会发生燃烧。
三、影响燃烧的因素1、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会影响燃烧。
物理性质包括可燃物的形状、大小、密度等。
一般来说,可燃物的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与助燃物的接触面积就越大,燃烧就越容易发生且越剧烈。
化学性质则包括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其燃烧的难易程度和燃烧产物。
2、助燃物的浓度助燃物的浓度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在氧气浓度较低的环境中,燃烧可能会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而在氧气浓度较高的环境中,燃烧会更加剧烈和充分。
3、温度温度不仅影响可燃物达到着火点的速度,还会影响燃烧的反应速率。
提高温度可以加快燃烧反应的进行,使燃烧更加剧烈。
4、通风状况良好的通风可以提供充足的助燃物,促进燃烧的进行。
相反,通风不良可能导致燃烧不完全,甚至熄灭。
四、燃烧条件的应用1、灭火原理灭火的方法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例如,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隔绝氧气;移除可燃物也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实验活动 4 燃烧条件的探究2024新人教版
A.纸杯着火点变高
B.纸杯不是可燃物
C.纸杯未与氧气接触
D.温度低于纸杯着火点
2.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C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3.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谢谢观看!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 需要氧气
02 问题与交流
1.比较实验步骤1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2.与同学交流实验设计方案。
02
孔明灯
2.孔明灯灯芯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有 被点燃的原因___热__量__散__失__较__快_使__灯__罩__内__温__度__低__于__纸__的__着__火__点____。
02
【实验步骤】 1.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 钳夹: 刚开始小木块和小煤块都没有燃烧,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木 块燃烧起来,而此时小煤块没有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02
2.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03
小结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燃烧的条件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课堂练习
1.(2023·乐山中考)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某同学点燃装有 半杯水的纸杯,发现纸杯盛水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D )
√
燃烧的条件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燃烧作为一种化学反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的条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以及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火电厂、石油化工企业等,了解燃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实验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一系列与燃烧条件相关的实验,如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燃烧条件的应用。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燃烧条件的应用。
5. 撰写报告:根据活动内容,学生撰写实践活动报告,总结活动收获。
四、活动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了解了燃烧的基本概念、条件和过程。
2. 实地考察阶段:学生参观了火电厂、石油化工企业等,了解了燃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实验操作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掌握了燃烧条件的应用。
4. 讨论交流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分享心得体会,总结燃烧条件的应用。
5. 撰写报告阶段:学生根据活动内容,撰写实践活动报告,总结活动收获。
五、活动成果1. 学生对燃烧的基本概念、条件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
4. 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
六、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燃烧的条件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堂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燃烧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燃烧是一种什么现象?燃烧的条件有哪些?(2)教师简要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教师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2)结合实例,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水中、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观察燃烧现象。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燃烧现象。
4. 数据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
(2)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在讲解燃烧的三个条件时,结合实例,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4.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评价本案例以“燃烧的条件”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探究燃烧的条件》 导学案
《探究燃烧的条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概念。
2、掌握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解释燃烧现象和灭火原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燃烧的三个条件。
(2)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
2、难点(1)对燃烧条件的综合运用和理解。
(2)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燃烧条件。
三、知识回顾1、回顾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蜡烛燃烧、木柴燃烧等。
2、思考燃烧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如发光、发热、有新物质生成等。
四、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可燃物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用品:木条、玻璃棒、酒精灯、火柴实验步骤:1、用火柴点燃木条,观察现象。
2、用火柴尝试点燃玻璃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条被点燃,发出火焰,产生热量;玻璃棒无法被点燃。
实验结论: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实验二:探究氧气(或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实验步骤: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2、用玻璃杯罩住燃烧的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在空气中正常燃烧,火焰明亮;用玻璃杯罩住后,蜡烛火焰逐渐变小,最终熄灭。
实验结论:氧气(或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实验三:探究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用品:小木条、小煤块、酒精灯、火柴实验步骤:1、用火柴分别点燃小木条和小煤块,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分别加热小木条和小煤块,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条容易被点燃,小煤块不易被点燃;用酒精灯加热时,小木条很快燃烧起来,小煤块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燃烧。
实验结论: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五、燃烧条件的综合应用1、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1)为什么纸张比木块更容易燃烧?答:纸张的着火点比木块低,所以更容易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
(2)为什么篝火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燃烧更旺?答:通风良好可以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
石头 玻璃
蜡烛
具有可 燃性
2、实验二: 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用烧杯罩住,一支不罩住,观 察实验现象。
现象:罩住的蜡烛熄灭
条件二: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 较点燃的难易。
现象:木条比木炭更容易被点燃
条件三: 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40℃ 183 ℃
2是可燃物 的固有属性,不可改变。
木炭320 ℃ ~370 ℃
归纳:一、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具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思考:以上条件是否需要同时满足,还是 只需部分满足呢?
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沸水 ,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 一片铜片,金属盖一端放一小堆干 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 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所示 )观看视频,观察现象。
着火点参考信息:着火点是物质 燃烧达到的最低温度。
白磷 40℃
红磷 240℃
物质
金属盖上的 白磷
金属盖上的 红磷
沸水中的白 磷
现象 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燃烧的三个条件 必须同时满足,
解释缺一不可
①白磷是可燃物 ②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如何能使热水中的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 通入氧气或空气
纸 火 锅 白纸着火点180 ℃
钻木取火:
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 火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
1、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呢? 2、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1、实验一: 将分别蘸有水和酒精的棉球,放到酒精灯 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燃烧
条件一: 物质具有可燃性;
下列物质都能燃烧吗?
纸张 具有可 燃性
木材 具有可 燃性
泥土
固体酒精 具有可 燃性
水
具有可 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