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货币替代理论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西方货币替代理论的研究

岳意定

(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长沙,410083)

摘要:在开放经济和货币自由兑换条件下,将可能产生货币替代,它将对一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通过研究目前西方几种有代表性的货币替代理论,对各种理论派别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各自的局限性。关键词:金融理论;货币替代;金融市场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61(2000)0320211202

货币替代(Currency substitution ),是指外币在本国境内大规模地替代本币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等职能的一种现象。它将扰乱一国正常的金融秩序,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广泛开展了对货币替代问题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

一、 马可・迈尔斯货币替代理论及

修正

美国的马可・迈尔斯(Marc A ・Miles )教授于1978

年提出了“货币服务的生产函数理论”[1]

。该货币服务函数的具体形式为

lg (M d /RM f )=1/(1+e )lg (W 1+W 2)+

1/(1+e )lg (1+i f /1+i d )(1)式中,M d 为本币的名义持有量;M f 为外币的名义持

有量;R 为名义汇率(直接标价);W 1,W 2为本外币余额所提供的货币性服务的权重;i d ,i f 为本外币的借款利率(持币的机会成本);e 为参数。

由(1)式可知,当一国居民对本币的持有量下降,对外币的持有量上升时,即1g (M d /M f )的比值变小时,说明出现了货币替代现象。

马可・迈尔斯的货币服务的生产函数理论,虽然强调了货币的综合性功能,但其所提出的货币服务的生产函数过于笼统,且货币需求函数的设计上也未考虑除本外币借款利率之外的其它经济因素。因此,西方许多经济学者对马可・迈尔斯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迈克・波尔多(Michael D.Bordo )和伊萨・乔瑞(Ehsan U.

Choudhri ),他们对马可・迈尔斯的理论进行了种种修正[2],提出了“货币替代的边际效用理论”,其提出的

货币需求函数为

1g M d =ρ0+ρ1lg y +ρ2i d +ρ3i f (2)1g M f =β0+β1lg y +β2i d +β3i f

(3)

其中:M d ,M f 为本外币真实余额;y 为本国的国民收入;ρ0,ρ1,ρ2,ρ3,β1,β2,β3为参数;i d ,i f 为本国和外国的利率水平。

为了与马可・迈尔斯的理论进行明确的对比,他们将上述货币需求函数做了进一步的变形———将预期的汇率变动因素这一假设代入(2)式和(3)式,化简后取商的对数值,得到

1g (M d /RM f )=σ0+σ1lg y +σ2i d +σ3(i f -i d )(4)其中:σ0=ρ0-β0,σ1=ρ1-β1,σ2=ρ2+ρ3-β2-β3,σ3=ρ3-β3。由(4)式可知,一国居民对本外币的相对需求取决于一国的国民收入、国内外的利率水平等因素。该理论特别将两国的利率水平之差,即预期的汇率变动因素^R 作为衡量本外币间替代弹性的一个重要变量,这是货币替代理论研究的一大进步。

二、 资产组合和预防需求理论

迈克・波尔多和伊萨・乔瑞等人的“边际效用理论”强调的仅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并在推导其货币需求函数时所假设的消费者效用函数形式太抽象,缺乏应用性,特别是当实际经济生活中存在着除货币以外的多种金融资产形式时,人们可通过购买其他金融资产的方式来分散持有单一货币余额的风险,而不仅是进行本外币之间的兑换。于是,李・托

收稿日期:2000204218

第6卷第3期2000年9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CE NT.S OUTH UNI V.TECH NO L.(S OCI A L SCIE NCE )

V ol.6 N o.3

Sept. 2000

马斯(Lee R.Thomas )等提出了“货币替代的资产组

合理论”[3]

。他们将货币作为投资者手中的一种资产形式,并进一步考虑了债券等其他资产形式和价格随机波动的情况,引入不确定性分析,运用随机变量的求解方法,得到最优的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比例。

在国内存在着较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丰富的金融工具时,李・托马斯等人资产组合理论更能说明货币替代的成因和机制,但该理论中的预期政策扩张这一变量[3]难以具体度量,而政策变动的方差也会因实际的制度性限制条件变得难以衡量,若加入随机变量,则又增大了实证的取值困难。因此,加拿大学者史提芬・波罗兹(Stephen S ・P oloz )在以往货币替代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到当经济主体面临支出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成本时,如何调整资产组合形式,提

出了“货币替代的预防需求理论”[4]

,其需求函数为:

本币需求函数

M d =M d (r ,s ,b ,c ,^z ,^z 3,β,ρ)(5)外币需求函数

M f =M f (r ,s ,b ,c ,^z ,^z 3

,β,ρ

)(6)本币债券的需求函数

B =W -M d -M f

(7)对其中的参数约定一定的假设条件,并令f (z ,z 3

)为密度为1/(4βρ)的均匀密度函数,则有5M d 5r <0 5M d

5s <05M f 5r <0 5M f

5s >05B 5r >0 5B

5s

<0

(8)其中,B 为本币债券的需求量;r 为本币债券的收益率;s 为本币相对于外币的贬值率;b 为本币债券的变现成本;c 为本外币之间的兑换成本;z 为本币现金需求;z 3为外币现金需求;^z 为本币现金需求的均

值;^z 3

为外币现金需求的均值;β,ρ为参数,且有

^z -β≤z ≤^z +β^z 3-ρ≤z 3≤^z 3

(9)由(5)、

(6)、(7)、(8)、(9)式可知,当本币债券的收益率上升时,对本币和外币需求会减少,而对本币债券的需求会增加,这时的债券成为本币和外币余额的替代品;当本币的贬值预期上升,对本币和本币债券的需求会减少,对外币的需求会增加,这时外币余额成为替代本币的资产选择。这种始于预防动机的货币替代理论在说明货币替代的机制方面有独到之处。但该理论中的货币需求概率密度函数f (z ,z 3

)难以确定,实际中更难以利用如此精确的纯数学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因此实际中缺乏实用性。

以上分析可知,西方货币替代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充满矛盾的过程。各种理论假说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各种前提假设和要素组合,提出了各自的本外币需求函数,通过本外币需求函数来阐明货币替代的发生机制。但由于不同学者对货币替代的前提、成因、决定因素有不同的看法,因而提出不同的本外币需求函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各种理论之间既有关联性也有矛盾性,同时都有其局限性。

三、 货币替代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

鉴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全开放的金融体系,资本和金融帐户尚未开放,人民币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因此,目前大规模的货币替代的条件尚不具备。但由于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已经实现了可自由兑换,因而在现实经济条件下,确实存在着外币对人民币替代的可能性。特别是我国加入WT O 后,我国的金融体系将在更大程度上对外开放,人民币最终将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与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条件下,我国将有可能存在货币替代的问题。但西方的货币替代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在货币替代的形成机制上,由于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我国居民持有外币资产的渠道、规模、避险工具等都有了便捷条件;同时,鉴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通胀率、利率、汇率等影响外币资产价格走势的变量都难以与发达国家趋同,我国居民从防范国内宏观经济风险,保持和提高资产收益率的目的出发,将有可能大量持有外币资产,从而形成对本币资产的替代。在货币替代的决定因素方面,相对通胀率、国内外利率水平差异、人民币预期贬值率是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另外,西方几种货币替代的理论模型在假设条件与变量选取上与我国经济生活的实际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借鉴西方货币替代理论研究我国可能出现的货币替代问题时,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参考文献:

[1] M arc A.M iles.currency substitution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nd

M onetary Independence[J ].American Econom ic Review ,1978,(6).[2] M icheal D.Bordo &Ehsan U.Choudhri.currency substitution and de 2

mand for m oney [J ].Journal of M 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2,

(2).

[3] Lee R.Thomas.P ortfolio theory and currency substitution[J ].Journal

of M 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5,17(8).[4] S tephen S.P oloz.Currency substitution and 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M oney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 oney and Finance ,1986,

(5).

2

1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