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困局与思索

合集下载

论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

论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

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引言武汉城市圈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城市群之一,自古以来便有着繁荣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近年来武汉城市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旨在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圈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1. 城市圈的发展历程武汉城市圈起源于古代的江汉关。

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这一区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布局和经济结构。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武汉城市圈迅速崛起,成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然而,与城市圈的发展相伴的是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城市圈内城市间的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一些城市的“危”局面。

其次,城市圈内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城市圈所面临的危机2.1 经济危机随着国家经济的放缓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例如,汽车产业是武汉城市圈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面对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升级的压力,部分企业陷入了困境,给城市圈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危机。

2.2 环境危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武汉城市圈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圈内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污染等都已经达到了严重的程度,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 人口危机武汉城市圈作为人口密集区,人口增长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圈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圈内的就业和住房问题越来越凸显,给城市圈的社会稳定性带来了危机。

3. 城市圈所面临的机遇3.1 政策机遇国家对于中部地区的重视和支持,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例如,国家推出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自贸区政策等,都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加快发展步伐和优化产业结构。

3.2 产业机遇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武汉城市圈的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也给城市圈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产业的崛起,都为城市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可能性。

3.3 人才机遇武汉城市圈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建议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建议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建议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拥有极为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城市环境,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下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武汉城市圈的发展。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需要根据城市的需求和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建设用地、交通、绿化等方面。

同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城市运行有序、高效。

其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武汉城市圈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和优质的科研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此外,还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第三,加强城市交通建设。

作为交通枢纽城市,武汉要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度。

应该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投资力度,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

第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武汉城市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同时,鼓励市民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提高环保意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五,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武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创新。

可以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品位。

同时,打造更多的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第六,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

作为重要的教育中心城市,武汉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加强高等教育的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武汉作为中国内地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武汉的发展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分析武汉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其GDP持续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武汉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汽车、钢铁、化工等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武汉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武汉长江大桥、汉口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同时,武汉还积极推广智能城市建设,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支持。

3. 教育与科技: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城市之一,拥有多所著名高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这些高校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也孕育了许多科技创新企业。

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4. 生活品质提升:随着城市发展,武汉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的绿化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武汉还注重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二、未来趋势展望1. 产业升级:武汉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

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武汉将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技术水平。

2. 区域协同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武汉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交通、能源、产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武汉将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发展现状及难点

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发展现状及难点

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发展现状及难点2007年,国家批准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出发所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为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同时,也是对政府、企业和市民提出的重大挑战。

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增强市民的“两型”生活方式意识同时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

标签:两型社会;生活方式;武汉城市圈1两型社会的内涵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指的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之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旨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管理等综合措施以达到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从而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

在传统社会经济形态中,资源是无限的,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经济范式,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

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形态中,资源是有限的,形成投入减量化、消费健康化的经济范式,从而达到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指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是将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容量范围之内,通过对生态环境要素的优化,对生产和消费过程的有效监督,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2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背景武汉城市圈又称作“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由鄂州、黄石、黄冈、孝感、仙桃、咸宁、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该圈域占据了全省33%土地和51.6%的人口,具有较高的城市密集度,较好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国务院决定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通过试点探索积累相关经验,然后将经验推广。

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

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

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合作: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区域政府合作的目的,就是基于对市场规范的共识,扫除行政壁垒,促进区域内部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地域经济组织。

但是,各地方在整体利益一致的条件下,受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状况等的不同而表现出各自利益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区域经济圈内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

因此,要真正打破地区“割据”,推进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精诚合作,必须构建一整套制度化的体制和机制。

一、武汉城市圈政府合作现状2002年3月和5月,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武汉与周边8城市政府高层两次会晤,达成了合作与发展框架协议,初步确定将在重大项目、信息共享、产业整合等方面联手共进。

自2002年6月中共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构建武汉城市圈以来,湖北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来领导城市圈中各地方政府开展合作,这种合作与互动已初见成效。

(一)建立了武汉城市圈政府合作的最高领导机构2004年5月,湖北省政府成立了以罗清泉省长为组长的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该领导小组是目前武汉城市圈级别最高的区域机构,并已连续召开了多次城市圈建设会议,对促进武汉城市圈内政府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9个城市政府以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为宗旨,通过领导互访、情况通报、项目协调会等方式,加强了圈内城市间的交流互动,在产业对接、市场对接、科技对接、交通对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快了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二)城市圈内各地方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除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领导和协调机构外,城市圈内各地方政府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和协调机构。

如武汉市于2004年9月成立了以李宪生市长为组长的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武汉市经济协调办公室,专门负责武汉市与其他8个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事项。

潜江市政府也在2004年9月成立了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计委,主要负责与武汉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交流与协作。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建议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建议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城市间交通联通。

武汉城市圈涵盖了多个城市,各城市间的交通联通程度不同,需要加强城市间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联通,以便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2. 发展现代服务业。

武汉城市圈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集群,应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和扶持,发展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质量。

3. 建设高效绿色交通体系。

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公交系统等绿色交通体系,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4. 推进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应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提升,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5. 加强生态环保。

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之上,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综合配合和协同推进,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实现武汉城市圈的繁荣发展。

- 1 -。

最新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生班级:1118552学生学号:111855218课程结课论文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题目: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谢雄专业名称:城市规划指导教师:洪光荣2013年12月31日浅析武汉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以武汉为中心形成的武汉城市圈最有条件成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因此,武汉的崛起具有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利用武汉龙头带动湖北发展,力争武汉和湖北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所作为等层次的战略意图。

在这一契机下,尤其是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的实验区,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武汉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全市经济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在分析了武汉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后,探讨了推进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武汉经济发展问题成就对策1 引言从国家实行中部崛起战略至今,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其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许多经济指标都见证了这一成就。

当然由于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等问题,武汉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进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2 武汉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情况2、1 城市发展规划根据《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市域需住人口994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440万人;2020年达1180万人左右,主城区为502万人;未来城市将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多轴多心”空间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部和背部的六大新城组团。

2、2 “1+8”城市圈武汉城市圈是由“1+8”9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区域经济联合体,以武汉为圈心,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武汉城市圈的经济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论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

论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

论武汉城市圈的“危”与“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武汉城市圈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严峻的形势下,应客观面对、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关系,把握发展的机遇。

只有把握这些机遇,利用国家出台的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及相应的经济政策,实行区域一体化战略,才能促进城市圈又好又快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武汉城市圈的冲击1、出口急剧下降2008年10月份以来,武汉进出口贸易额显著下降,外贸出口形势严峻。

武汉海关数据显示,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

今年1—2月,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2%。

其中,欧盟继续保持湖北省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双边贸易总额4.9亿美元,但同比下降了28.4%。

在出口的主要产品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双下滑,1—2月,机电产品出口6.6亿美元,下降1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3亿美元,下降23.5%。

更为严重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发达国家不断利用技术、环保、关税等壁垒给武汉地区的出口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

据测算,欧盟从明年起将执行REACH法规,未注册的企业一律不能进入欧盟市场,这将对我市20多种行业产品、近300家企业造成影响。

外贸出口成本持续上升,由于国内原材料涨价、国内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贷款越来越难,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不仅中小企业,连大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都受到挑战。

外贸企业普遍反映,由于外部环境和国内环境同时趋紧的叠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生意困难。

国家出台的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的优惠政策被外商的一再压价抵消了。

从历史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武汉市外贸出口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直接的,而且是滞后而长期的,一旦危机来临,地处中部的武汉对出口的反应往往比沿海滞后半年至一年,而恢复元气则比沿海更慢。

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武汉当年出口比1997年下降13.1%,随后5年出口未达到1997年水平,直到2003年才缓过劲来略有增长,负面影响持续了5年。

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程成摘要:近几年,建设“都市圈”、“城市圈”已经成为各地区谋求在区域竞争中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选择,响应中部崛起的号召,湖北省建立的武汉城市圈也应运而生。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的成因,提出武汉城市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从而进一步展望武汉城市圈的未来。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政策一、对武汉城市圈的介绍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经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中心,武汉也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

由于长江和汉水将武汉分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因此在城市规划上也与其他城市有很大的不同。

要对武汉城市圈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要知道城市圈的概念及武汉城市圈的界定。

城市圈,是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城市圈问题现已经成为国内的热点问题,许多地区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纷纷开始打造城市圈计划,由于城市圈的经济高度整合,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手段,因此引起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武汉也不甘落后,紧随经济发展的潮流,2003年湖北省做出打造武汉城市圈的重大决策。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面积达六万平方公里,是目前武汉的七倍多。

由于上述8个城市交通发达,和武汉的距离较近,因此被纳入武汉城市圈的范围,武汉城市圈将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按照《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的设想,武汉城市圈将建成绿色、宜居、和谐,并充满活力、快捷的生态型城市圈。

目前,武汉城市圈已经成为我国第4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二、阻碍武汉城市圈发展的问题分析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由于城市面积过大,武汉三镇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造成城市内发展不平衡,因此武汉城市圈建设也会受到严重干扰,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武汉城市圈才能按既定目标又快又好的发展。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引言随着全球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被视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当今社会,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行循环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武汉市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进行探讨。

1. 武汉市的资源优势作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城市,武汉市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其地理位置使得武汉市能够连接中部地区以及与其他省市之间的交通网络。

此外,武汉市在科教文化、交通物流、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这些资源优势为武汉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武汉市存在的挑战尽管武汉市具备丰富的资源优势,但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武汉市的工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这些行业在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其次,武汉市的人口数量庞大,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在资源供需平衡方面存在压力。

另外,武汉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对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为了克服上述挑战,武汉市应制定一系列的战略思路,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针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3.1 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武汉市应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减少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

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引导资源向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方向发展。

3.2 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武汉市应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废弃物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体系,推动资源的再生利用。

此外,还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关键领域的研发和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3.3 建立循环经济评估体系为了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监测和评估,武汉市应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评估体系。

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若干问题及政策分析

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若干问题及政策分析

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若干问题及政策分析【摘要】在对相关背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投资环境、各城市间的经济差异、城市体系和职能分工、城市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从培育和加强二级中心城市的功能、调整产业结构、编制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和健全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促进武汉城市圈协调、快速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问题对策一、引言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东、西部地区资源、信息、技术等交流和交换的战略节点,它在中部地区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武汉要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就需要通过走城市圈发展的道路来提升城市的功能,把资金流、人才流、物流和信息流聚集在一起,并通过这种功能把各种资源辐射到周边,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经济高度密集区。

因此武汉城市圈,是符合现实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战略。

武汉都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半径达100公里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和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中小城市,面积是目前武汉的7倍多,达6万平方公里,是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2007年,这一都市圈以湖北省全省33%的土地,承载了其50%以上的人口、提供了近70%的GDP、60%的地方财政收入、67%的投资、68%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产业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

尽管武汉城市圈按国内生产总值排序居第10位,但和全国三大都市圈相比,武汉都市圈起步较晚,一体化程度低,区域经济发展尚不协调,没有充分发挥都市圈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功能。

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不仅会导致武汉都市圈自身的竞争力下降,而且其带动作用和凝聚力也会逐渐下降,从而不但失去其中部地区的经济龙头地位,更会影响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

这充分说明武汉城市圈在与全国城市圈相比,在发展基础和整体实力上和其他的城市圈有着很大的区别。

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武汉城市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武汉7月1日电(记者俞俭)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带来战略机遇。

高级经济师、武汉市统计局局长苏建平认为,新一轮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同于上世纪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创新相关体制和机制,破解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探索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发展道路苏建平认为,新一轮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科技和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相比,有三大不同之处,一是改革的广度不同。

以往的改革试点,主要是以经济体制变革为主导,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旧体制,进行有限度的革新。

而国家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以及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是国家(或区域)现代化的缩影。

二是改革的深度不同。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一轮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在深层次展开,可能会是一些经济、政治、社会、法制等制度的再造过程。

三是改革的路径不同。

以往的改革试点是“政策优惠牵引、开放搞活拉动”的初级循环,过分依赖政策的势能差和开放的时间差,是一种“外来型”的发展模式。

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则强调“内源式”的现代化模式,不依赖于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侧重于自主创新的历程,探索新的改革动力、新的改革思路和新的改革示范,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改革起示范作用。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为切入点,将经济运行过程与资源运行过程、生态环境运行过程、社会运行过程结合起来,推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苏建平认为,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重工业和制造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趋势,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路,即: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必须以全方位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试先行为动力,以加快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五个一体化”为途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大胆试验、率先突破。

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因素分析

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因素分析
武 汉城 市 图发展循 环 经济 的
障碍 因素 分析
钟新联
【 文章摘要】 誓 - 环 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 、实 - 循
_ 资 源 循 环 利 用和 清 洁 生 产 的 经 济 形 _ }
咸 宁职业技术学 院
4 7 0 31 O
态'也 是经 济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必然产 物。 -持 续发展是 武汉城市 圈进行现代 " T
武汉城市圈当前 尚处于循环经济转型 的起步阶段 ,在这一特殊阶段 ,循环经济 在 实 施 过程 中存 在 诸 多 问题 和 障 碍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 个方 面 : 1 认 知 障碍 循 环 经 济 无论 作 为 一 种 经济 理 论 还 是 种 现 实 的经 济 模 式 ,要 在 全 社 会 范 围 内 融 、收入分配等等方面通过 利益 协调与补 深 入人 心 ,需 要 一个 长期 的过 程 。 目前 对 偿激励资源节约、环境生态保护 ,实现可


到 实 处 ,还 存 在 执 行 走 样 的 问 题 。 激 励 机 制 障 碍 。 激 励 机 制 不 是 自生 、 自发 的 ,而 是需 要 一 个 不 断 培 育 和 优 化 的 过 程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市 场 、政 府 都 责 无 旁贷 。建 立 循 环 经 济 激 励 机 制 的 根本 目的 在 于 应 用 ,在 于 指 导 经 济 社 会 与环 境 的协 调 发展 ,它 应 该 是 具 体 的 、可 操 作 的 ,而 不能是笼统 的、模糊 的。目前武汉城市 圈 在 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包括外在动力机制和 内在利益机制 ,都还很 不完善 ,应通过激 励 企 业 和 居 民节 约 资 源使 用 ,提 高资 源 的 利用 效 率 ,包 括 在产 业 政 策 上 ,调整 产 业 结 构,支持产业升级 , 对高能耗 、 高物耗、 高污染 的产业予 以限制 , 在 一 些 错误 认 识 :一 是 理 解 片 面 。认 为 循 环 经 济 就 是 清 洁 生 产 和 资 源综 合利 用 ,是 生 产 、经 济 管 理 和 环 保 部 门 的事 , 己无 关;认 为资 源不 会枯 竭 , 与 看 不到资源存量 和环境承载力 已经不起传 统 发展模式 的高消耗和高污染 ,认为发展 循 环 经 济 为 时 尚早 ;二是 重视 不 够 。一 些 地 方 和 企 业 还 没 有 完全 把 发 展 循 环 经 济作 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加以落实 ,各级政 府对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也缺乏令行 禁止 的监 督 制 约 措 施 ,社 会 各 界 还 普 遍 缺 乏 危 机 感 和 紧迫 感 ;三 是认 识 不 到 位 。一 些 居 民对节能减排意识还 比较淡薄 ,认为节能 减排 是 政 府 机 关 和 企 业 的 事情 ,和 他 们 没 有 关系 ,很 多 人 不 太 了解 在 同 样 情 况 下 应 该 怎么样去做才能更好地 节能,不知道家 庭 也存在着 能源 浪费和环 境污染问题。

武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武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武汉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本文通过对武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实证调查,探究武汉的经济发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从武汉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它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开发区之一。

2015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

武汉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重点行业发展方面,武汉在制造业、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游戏产业、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现代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拉动了武汉的经济发展。

其次,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武汉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武汉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型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武汉将加快城市建设,实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构建“一带一路”,构建“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武汉还将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把技术改造和创新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中国的高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在未来的发展中,武汉将继续走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加快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市场机制,支持和发展新兴产业,扩大投资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智慧城市,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武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都市。

综上所述,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在过去几年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心,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创新,改善投资环境,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都市。

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从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了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成就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现状指出当前本地区循环经济过程发展中存在的基本概念界定不严、社会层面尚待完善、政策手段相对不足、法律体系亟待健全、静脉产业的支持不够、评价体系急待构建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将环保纳入到循环经济体系、加强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建设、尝试发行环保彩票筹措资金、加大政府采购循环产品力度、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支持静脉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构建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问题;对策根据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武汉市2010年2月提出大力推进实施“在新一轮国家战略中大跨越大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问题的研究,而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

就武汉城市圈而言,建设“两型”社会已经有近四年的时间,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当前,循环经济发展领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结合本地发展的实际状况,找出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宝贵经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促进该地区循环经济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一、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关于武汉城市圈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介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政策支持,涵盖了中央、湖北省及武汉市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二是成就取得,介绍了武汉城市圈政府部门关于循环经济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政策支持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通知指出“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而循环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建议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建议

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建议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核心,涉及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的一个经济圈。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而为了更好地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以下是针对武汉城市圈的建议: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其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但是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如武汉市,如果想要真正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那么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得到重视。

建议政府加大对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运输设施,加强城乡水利建设,提高供水和排水的能力,打通通讯网络,确保城市圈内各城市间的联通便利。

二、优化产业结构武汉市拥有一批重要的产业,如汽车制造、钢铁、电子信息等,但是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调性不足。

建议逐步实现武汉城市圈内产业分工合理,解决“重心外移”问题,加强产业协调和资源共享,发挥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势,提高整个城市圈的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旅游业武汉城市圈内拥有许多旅游资源,如黄鹤楼、东湖、扬子江等,但是目前来看这些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建议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积极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业态,打造一些品质高、环境优美的旅游景点。

同时,也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娱乐和休闲体验。

四、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城市圈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建议政府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圈发展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治理重点污染源、推广绿色出行等,提高城市圈的环境品质和生态保护水平。

综上所述,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而具体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逐步实现。

如果以上建议有效实施,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武汉城市圈工作总结

武汉城市圈工作总结

武汉城市圈工作总结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大量人才和企业的涌入。

作为这
一地区的一份子,我们不得不对武汉城市圈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更好地推动地区的发展。

首先,武汉城市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经济发展方面,武汉城市圈已
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

同时,城市圈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

其次,武汉城市圈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经济发展方面,城市圈的
产业结构还不够多元化,过度依赖某些传统产业,对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挑战。

同时,城市圈内的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要加大
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城市圈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城市圈的绿色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武汉城市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若干问题及政策分析

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若干问题及政策分析

武汉城市圈发展中若干问题及政策分析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武汉城市圈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问题一:城市规模过大,交通拥堵严重随着武汉城市圈的不断发展壮大,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市区主干道交通压力巨大,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1.加强道路交通建设。

增加道路宽度、改善交通流线,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2.推广公共交通工具。

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增加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3.鼓励非机动车出行。

增加自行车道的建设,鼓励市民骑行或步行出行,减少机动车的数量,缓解交通拥堵。

问题二:城市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效率低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例如,武汉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明显,而其他城市则相对较弱。

这导致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1.推动城市间合作。

通过加强城市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促进城市间的均衡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资源利用较低的城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引导产业转移。

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将武汉市的一些产业优势向其他城市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布局的均衡发展。

问题三: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损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威胁,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

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结构
1.城市圈各城市GDP比重:
2.2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结构问题
“虹吸”效应明显,形成 所谓武汉“一枝独大”的 现象。 一方面是武汉周边地区由 于“循环累积因果”效应 而始终处于贫困陷阱,无 法发展起自己的工业体系 和配套产业,不能和武汉 进行有效的产业分工,进 一步阻碍了武汉辐射扩散 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造 成武汉市交通拥挤、城市 无序蔓延、环境恶化等等。
“一枝独大”,周边城市发育不足,城市体系存在断层, 缺乏支撑城边缘模式的空间结构,导致整个圈域 内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不合理,影响了武汉城市圈整体 协调发展。
1.5改善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对策
构建武汉城市圈网 络城市系统。具体来说 是培育多个节点空间, 并建立节点间的多向联 系,从而实现城市群的 全面协调发展。 1.强化中心城市—— 武汉 2. 分别将黄石、鄂 州、仙桃、汉川作为区 域发展的亚核心节点城 市。 3.对于城市圈内非核 心节点的边缘城市,也 不能忽视,
1 2 3
•摊煎饼式的空间扩展和延伸
•鸡蛋石头的策略性强强联合
•单极世界的产业混杂和纷争
一、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核心, 与周边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 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八个城 市通过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所形成 的区域经济格局,又称“1+8”城市 圈。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 将武汉城市圈定位为以长 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 部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与 加速器、内陆地区的先进 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业 中心、中部崛起的重要战 略支点,形成以武汉为核 心、武(汉)鄂(州)黄(石)为 核心层、城市圈“1+8”为 紧密联系层、辐射中原城 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九 景城市群和宜吕城市群的 等级圈层结构。
主讲人: 小组成员:
1.1武汉城市圈等级规模结构特征
很明显,按 照对二城市指数、 四城市指数及十 一城市指数进行 分析,武汉城市 圈呈典型的首位 城市分布。
根据上表所显示的排序以及数据,计算得出武汉城市圈二城 市指数为7.88,四城市指数3.23,十一城市指数2.70。
1.2武汉城市圈城市规模分级分析
各等级城市数量结构未 形成金字塔形结构,中 间出现断层。而各级城 市非农业人口数量分别 为:超大城市51.7%, 特大城市缺失,城市人 口规模结构呈现出两头 大,中间小的哑铃状结 构特征。
2.2改善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结构的建议
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一方 面要求武汉更快更好发展, 充分发挥武汉的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在省级层面上应该 更加重视武汉与周边8市的协 调发展,建立健全协调机制,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 体化市场,引导产业分工合 作,逐步解决劳动力和生产 要素流动的制度障碍,促进 区域整体发展。
1.3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特征
1)武汉城市圈内城镇密度较低,城市空间分布不均匀(表现为东北部与 南部城镇密度较低,东部及西北部城镇密度较高);
2)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表现出以交通轴线为导向的带状特征;
3)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表现出以武汉为核心的圈层特征;
4)武汉城市圈还未形成网络结构特征。
1.4总结
三.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分析
根据分析数据可 以得出结论: (1)明显存在 着第一产业比重 较高,第二产业 比重较低,即:农 业比重过大,工 业比重过低的现 象。 (2)武汉城市 圈正处于工业化 初期阶段。
3.2产内部结构不合理:
A.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偏高。 B.第二产业,仍以传统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其发展受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 的瓶颈制约; C.第三产业构成中的新兴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服务、 旅游服务等所占比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