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教案
初中物理课件:受力分析
01
03
答案解析: 物体向左运动时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和 未知方向的拉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的大小和方向。
04
C.加速度大小为15m/s²,方向向右 D.加速度大小为 15m/s²,方向向左
THANKS
感谢观看
进阶练习题
01
题目3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放在粗 糙的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 向右的拉力F=10N的作用而做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0.2,求物体运动的加 速度大小。
02 答案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 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重力概念
总结词
掌握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方向和大小。
详细描述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 小。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即G=mg。
弹力概念
总结词
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掌握弹 力的方向和大小。
详细描述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力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大小与形变 程度有关。弹力的大小与施加外力的 大小、物体的材料、温度等因素有关 。
答案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综合练习题
题目6: 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 左运动,已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0N,方
向向右,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可能为( )
输标02入题
A.加速度大小为5m/s²,方向向右 B.加速度大小为 5m/s²,方向向左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
总结词
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需要考虑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同时要特别注意重力在斜面上 的分力。
初中物理力教案及反思
教案:初中物理《力》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力量和猜测假设力量。
- 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变量的讨论方法。
- 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测、方案设计等的争论,培养学生的信息沟通力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四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学问。
- 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力量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测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
仪器材料:斜面,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争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2节。
板书设计:第四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一、滑动摩擦力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
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 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媒体课件展示摩擦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四周与摩擦相关的物理现象。
2. 提问:什么是摩擦?摩擦有哪些类型?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5分钟)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 学生分组讨论,猜测假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3. 各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材料进行实验。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三、实践活动: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教案5篇
初中物理力学教案5篇初中物理力学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思想弹力是力学常见三种性质力之一,也是后续摩擦力产生条件,所以本节课是全章的基础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学生应当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能准确画出这些弹力的方向;知道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性质、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把握胡克定律的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以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原则,通过观察弹簧,弯曲的木棍,气球,橡皮泥等,来认识形变以及形变的种类。
着重在演示微小形变和推断弹力方向。
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需要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出胡克定律,探究过程设计简洁,快速可完成。
再次让学生体会用图处理数据的好处。
二、学习任务分析1.学生凭借生活阅历,已经知道弹力是一种与重力产生缘由不同的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体验形变;观察并分析弹力的产生条件;分析弹力的方向;可以加深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例题点面接触,面面接触,点点接触,知道分析弹力的方向的方法。
通过学生对杆的练习,知道杆的弹力不肯定沿着杆。
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学完力和重力的概念,并且了解弹力的存在。
强调受弹力的物体,缘由是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
2.胡克定律本身并不难把握,但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简单误将弹簧长度理解为形变量。
四、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弹性形变和裂变。
知道什么是弹力,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画出不怜悯况下,上述弹力的方向。
知道常见的形变,能识别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通过试验了解在弹性限度内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通过试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知道胡克定律;把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放大了的微小形变”,让学生知道把微小变化量进行放大,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试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过程中,熬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体会物理是一门试验学科。
初中物理_《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节⼒教学设计教学⽬标1.经历从许多与⼒相关的⽇常⽣活现象中归纳出⼒的基本概念的进程,并了解⼒的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作⽤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的作⽤效果。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经历和体验归纳⼒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2)⼒的初步概念。
2.难点(1)学会科学归纳。
(2)利⽤⼒的作⽤是相互的道理,解释⼀些简单的⼒的现象。
教学⽅法归纳法、讨论、交流法教具准备演⽰实验:铁架台、两根磁棒、细线、绸布、玻璃棒、⼩纸屑、铁块、磁块、表⾯涂有⼀层蜡的两个软⽊塞、⽔槽学⽣分组实验:橡⽪筋。
教学过程1⼒是什么课题引⼊多媒体展⽰:嫦娥⼀号卫星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太空,实现我国⼏千年的登⽉梦想。
⽟兔的⽉球车。
⽕箭升空时以及升空后速度及⽅向的变化都⽤到了哪些基本的⼒学知识?由此得出本节的课题第⼀节⼒接下来请看⼤屏幕⼩组完成1.⾝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直接碰触⼩球;2.请说出每种⽅法中是什么⼒量让⼩球动起来?请学⽣演⽰?接下来请学⽣看看⼤屏幕并讨论?并回答?物体之间的作⽤: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副板书)请学⽣给⼒下个定义,⼒是⼀个物体对另⼀个物体的作⽤。
(板书)符号 F请学⽣回顾刚才的现象,他们要发⽣⼒的作⽤设计到⼏个物体?请学⽣回答?施⼒物体受⼒物体2. ⼒的作⽤效果接下来请看⼤屏幕静⽌的⼩球运动(静⽌到运动),⼒作⽤在物体上产⽣的效果我们就是通过⼒的作⽤效果来感受⼒的!这种⽅法叫转换法请同学们看⼤屏幕⼩组完成。
请⼩组说出你的实验现象,(副板书)运动状态的改变:有静到动、有动到静、以及速度⼤⼩或⽅向的改变总结 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动动脑筋:⽤⼒捏矿泉⽔瓶,我们看到瓶⼦形状发⽣变化。
⽤⼒捏玻璃瓶,玻璃瓶发⽣形变吗?请学⽣回答?3 ⼒的作⽤是相互的⼤屏幕进⾏体验活动1.依次完成每个活动;2.说出每个活动过程中的施⼒物体和受⼒物体;3.体验活动过程中你的⼿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请学⽣回答?总结?甲物体对⼄物体施⼒时,⼄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因此,⼒的作⽤是相互的。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教案
《1.力》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生产、生活。
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力?它又是如何作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1、认识力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
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
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学生明白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做实验:(1) 弹簧拉钩码。
多媒体放映:(2) 小车撞击绷紧的橡皮筋。
(3) 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力推另一人。
带领学生讨论、分析。
提问: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身也被拉长;小车撞击橡皮筋时自身运动方向改变;一人推另一人自身也被向后推。
分析:当弹簧是施力物体时,钩码是受力物体,反之,当钩码是施力物体时,弹簧是受力物体。
其他也是这样。
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即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物。
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现的。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以及物质运动的科学,而力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在初中物理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受力分析旨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各种力以及这些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
下面将详细阐述受力分析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力。
力是一种物理量,其单位是牛顿。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反应:静止物体开始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或形状发生改变,以及使物体受到变形等。
受力分析的核心要点是明确受力的性质、方向和作用点。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所受的合力应该为零;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中,那么它所受的合力也应该为零。
另外,力具有矢量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力计、弹簧测力计等工具测量;力的方向可以使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表示力的施加点,通常使用物体的质心表示。
在受力分析中,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和推力等。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弹力是弹性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变产生的力,力的方向与外力相反;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摩擦产生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拉力是绳、弹簧等对物体施加的拉力,力的大小与拉力的大小一致,方向沿拉力方向;推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推力产生的力,力的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
在受力分析中,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需要利用向量合成法求合力。
向量合成法是通过按比例缩放于平移来合成多个向量,以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常见的向量合成法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将两个向量的起点相连,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合力的大小与对角线的长度成正比,方向与对角线一致;三角形法则是将两个向量的起点和终点相连,构成一个三角形,合力的大小与第三边的长度成正比,方向与第三边一致。
受力分析还可以通过自由体图法进行。
初中物理小球弹跳教案
初中物理小球弹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球弹跳的物理原理,包括受力分析、动能与势能的转化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球弹跳的受力分析:地球引力、弹力等。
2.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动能转化为势能,势能转化为动能。
3. 小球弹跳高度的影响因素:重量、直径、材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小球弹跳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小球弹跳的受力分析,包括地球引力和弹力。
解释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原理,以及小球弹跳过程中能量的消耗。
3. 实验演示:进行一系列小球弹跳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小球弹跳的高度、速度等数据。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小球弹跳高度与重量、直径、材料等因素的关系。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总结小球弹跳的物理原理,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球弹跳的物理原理和受力分析。
2. 实验法:进行小球弹跳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思考和拓展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小球弹跳实验器材:小球、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课件:讲解小球弹跳的物理原理和受力分析。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水中受力分析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水中受力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掌握水中的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分析水中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中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水中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水中浮力的大小计算。
2. 水中物体受力分析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模型或图片。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中物体的受力情况。
2. 提问:水中物体受到哪些力?它们的方向如何?二、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0分钟)1. 讲解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水对物体向上的推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2. 演示浮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
3.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其中G排为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三、水中物体的受力分析(10分钟)1. 讲解水中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在水中受到重力、浮力和其他力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先画出物体的受力图,然后标出各个力的方向和大小。
3. 举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水中受力分析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水中受力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水中受力分析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
浅谈初中物理受力分析初中阶段学生接触了常见的几种力,分别是重力、摩擦力、弹力与浮力等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常常遇到力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而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尤其是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的分析,学生往往感觉很困难,对受力分析没有好的方法而导致问题的错误解答。
受力分析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浅谈初中受力分析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一一对应”原则解决力学作图问题对于力学作图(作出物体受力示意图),学生常常出现多画了力或少画了力,原因是学生根据习题内容凭经验或感觉作图,或者有“也许就这样画”的想法而没有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导致作图时出现错解。
例1.1.作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力(图1);2.作出踢出去正沿着斜面向上滚的足球所受的力(图2)。
对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物体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错解为如(图3),沿斜面向上滚的足球则错误地认为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错解为如(图4)。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教学中我让学生掌握“一一对应”的原则来对这类习题进行受力分析,即一个力对应一个施力物体。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受到的每一个力都必然对应着一个施力物体。
作图时要求学生每画一个力就找出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如果找不到则这个力就不存在。
例如图1,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和斜面,而沿斜面向下的力f就找不到施力物体,所以这个力不存在。
同理,图2中足球受到重力、斜面对足球的支持力与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的力就找不到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沿斜面向上的力f,足球沿斜面向上滚是由于惯性。
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多画或者少画力了,这个原则还可以应用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向空中抛出去的篮球与在行驶中的汽车发动机突然熄火等等的受力分析。
学生掌握“一一对应”原则后,在作图时就不会多画力或少画力了。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一、受力分析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求谁对谁受力分析,一般不对墙、地面分析)
2.确定研究对象运动状态
3.找力:一重二弹(推拉支压)三摩擦(也可先按顺序标出已知力,根据平衡状态F合=0求解未知力)
例1.受力分析
例2.摩擦力反向
二、受力分析进阶
例1.传送带问题
传送带问题:物体刚放到传送带上的时候,摩擦力提供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当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物体与传送带共速),物体的摩擦力变为0。
传送带以2m/s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块从a静止释放,到b与传送带同速
ab:受水平向右滑动摩擦力,加速
bc:不受摩擦力,匀速
例2.夹砖问题
总结:奇数块砖:最中间那块砖,左右两侧分别受到向上的f=0.5G
偶数块砖:最中间的两块砖之间无f
例3.叠放问题
刚学的时候,很难理解,重点看懂下面几幅图即可(详细的受力分析)。
(1)隔离法。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
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
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
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
同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通过自己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初中物理《力》教案11篇
初中物理《力》教案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力》教案11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初中物理《力》教案11篇初中物理力的课件,供大家赏析。
受力分析教案初中物理
受力分析教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 能够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4. 能够根据受力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2.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 受力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1. 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的运用;2. 受力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教学道具或模型;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力的作用和效果;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物体受到的力?。
二、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讲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受力分析是指对物体受到的力进行分析,了解力的来源、方向和大小;2. 讲解受力分析的意义: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效果;3. 举例说明受力分析的应用。
三、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讲解受力分析的方法:居家法、整体法;2. 讲解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考虑重力、考虑弹性力、考虑摩擦力、画出受力示意图、检验;3. 举例说明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的运用。
四、受力示意图的画法(10分钟)1. 讲解受力示意图的画法:画出物体的轮廓,标出受力的方向和大小;2. 讲解受力示意图的注意事项:力的箭头要标清楚、受力的大小要标明、力的作用点要标准确;3. 举例说明受力示意图的画法。
五、练习题(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3.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受力分析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步骤;2. 布置作业:画出给定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并写出受力的分析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受力分析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步骤,能够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力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初中物理力学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物理》章节:第五章力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计量单位,了解力的测量工具。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
4.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计量单位。
2. 力的作用效果。
3. 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的理解。
2. 摩擦力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图片中的力的作用现象。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力的作用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力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力的计量单位及测量工具。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教师讲解力的计量单位及测量工具,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方法。
3. 教师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例让学生能够分析力的作用现象。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力的概念、计量单位和作用效果。
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及作用。
2.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让学生能够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019年初高中物理衔接精品课程专题12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解析版)
专题12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功之一。
因受力分析的不完全或错误常常是造成解题错误的原因。
因为这一基本功掌握不好而导致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形成对物理学习的畏难情绪,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
受力分析是这一大难点恰恰给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首先遇到了。
因此,克服这一难点就成为顺利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之一。
那么,形成这一难点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一难点?一、难点形成的原因1.受力分析涉及的知识面广受力分析的过程涉及的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由许多个知识板块构成的知识群。
每一种力都可以因其成因和特点的不同,成为一个独立的板块。
这些不同的知识板块从力学一直贯穿整个高中物理课程。
力学中涉及的重力、弹力、摩擦力就是一些基本的板块。
在实际应用中,为解决某个物理问题进行的受力分析,至少要涉及两个以上的力,甚至更多。
学生在单独认识它们时已感不易,当那么多的力杂合在一起,要求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2.各个知识板块的难度在高中阶段跃升很大。
如摩擦力,在初中阶段只定性地涉及,其作用一般也只限于阻碍物体运动.而到了高中则要求定量地分析。
尤其是静摩擦力,它的存在、大小和方向都可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更进一步,还有摩擦力方向跟运动方向同向和反向的问题。
知识的难度跃升很大,学生感到很难掌握。
3.初中阶段不完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形成的不利的思维定势。
如弹力,在初中除了弹簧的弹力外,其余所有的弹力都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而且都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分析,分别把它们叫作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等,而不涉及其产生的原因,也不明确地把它们归入弹力范畴。
在当时,这主要是为了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适合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让学生易于接受掌握。
但这却给高中阶段受力分析留下了隐患,形成一种不利的思维定势。
如分析在斜面上下滑的物体受力,学生往往会多出一个“下滑力”来。
其实这是重力的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是它具有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作用效果,但我们不能根据这个作用效果,臆造出一个“下滑力”来。
专题5 受力分析(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专题5 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概念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如某个结点),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研究对象的选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作用. (3)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逐一画出,准确标出力的方向及各力的符号(若题目给出力的大小或角度,则还应该标出力的大小和角度)(4)检查:画完力的示意图后还需回头检查,看是否漏力或者多力,每个力都应对应一个施力物体,不能找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初中阶段力学作图包括根据运动状态作图和指定力作图,若是根据运动状态作图,则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作图。
指定力作图则按照题目指定的力进行作图,不多画或少画。
(1)重力:地球上的宏观物体均受到重力作用,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围绕研究对象观察,看有几个接触点或接触面,再看是否有挤压或拉伸形变,判断有几个弹力以及各弹力的方向(3)摩擦力:有弹力的接触点或接触面,若接触面粗糙,且研究对象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可确定有摩擦力,再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判断摩擦力的方向(4)已知力:“已知力”指的是题目中明确给出的外力,包括拉力、推力等,千万不可丢掉4.三点说明(1)弹力包括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细绳(弹簧)中弹力的方向沿着绳子(弹簧)且指向绳子(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或支持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弹力的有无可通过假设法进行判定。
(3)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定:①通过对两个相互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进行判定;①通过同一直线上受力平衡(合力为0)的方式进行判定。
5.注意事项(1)受力分析是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力,而不是研究对象对外施加的力。
初二物理- 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如图4所示是两人乘坐双人动力滑翔伞正在空中水 平匀速直线飞行,设 O点为整个装置(包括人)的重心,图中已画出 整个装置所受重力,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将整个装置所受的力 补画完整,并用相关字母表示出这些力。
图4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踢毽子是一项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毽子踢出后竖直
上升又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均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若毽子上升和
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F1、F2的大小关系正
确的是
(A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解析】 毽子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空气阻力的方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类型之三 多力平衡状态的受力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2页第4题
【思想方法】 初中阶段的多力平衡包括两种情况,其一,物 体受到四个力平衡,可以用某一方向的二力平衡方法来解决。例 如: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此时汽车是受到四个力的作 用,这四个力可以分为两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汽车的动力和摩 擦力平衡,竖直方向上汽车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其二,物体在 同一方向上,受到三个力平衡。这类问题可以利用共线力合成和 二力平衡的知识就可以解决。例如下面的例题变形3中,小车在水 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平衡,其所有向左的力之和等于所有向右的 力之和,利用此思路可以解答。
第2章——物体受力分析
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简称铰约束,铰接)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的约束性质是限制物体平面移动(不 限制转动),其约束反力是互相垂直的两个力(本质上是 一个力),指向任意假设。
X
R
Y
第 2 章 结构计算简图 物体受力分析 建筑力学
4.链杆约束
链杆就是两端铰接而中间不受力的刚性直杆——二力杆,由此所 形成的约束称为链杆约束。这种约束只能限制物体沿链杆轴线方向上 的移动。链杆可以受拉或者是受压,但不能限制物体沿其他方向的运 动和转动,所以,链杆约束的约束反力沿着链杆的轴线,其指向假设。
第 1 章 绪论 引论——重温力的概念
建筑力学
高中物理: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物体由静变动、由动变静、由匀速到变速、由直线运动变曲线运动,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是“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明确地完善了力的概念。
力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矢量(vector):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运算按照平行四边形矢量
建筑力学
Arm-wrestling
静力学公理——重温力的概念
建筑力学
FIRST SOLAR CAR RACES
Hans Tholstrup and Larry Perkins were the first solar car racers who completed a Solar Trek from Perth to Sydney, Australia in 1983.
Contact force is defined as the force exerted when two physical objects come in direct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Other forces, such as gravita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forces, can exert themselves even across the empty vacuum of spa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教案
学习目标:
1.加深对力的概念和三种基本力的认识
2.掌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能正确地作出物体受力图
3.理解并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4.能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操作,认识到物体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物体是相
互联系的;同时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
学习重点: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难点:
1.建立"隔离"的思想方法,受力分析时将受力物体和其它物体隔离
2.在受力分析时防止"漏力"和"添力"
3.受力分析时,一般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第一部分:上节核心知识回顾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举例说明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二部分:本节知识点讲解
一、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
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学好力学的基本功.为了能正确、全面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1.熟悉各种力的物理含义,产生条件及其特征;
2.掌握力与运动之间的一些基本规律.如二力平衡等.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整体)。
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
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
把研究对象从实际情景中分离出来,按先重力(只要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物体与地球是否接触,都要受重力作用),再弹力,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已知力,最后其它力的顺序逐一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并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三、受力分析的几点注意
1.牢记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每一个力都有一个明确的施力者,如指不出
施力者,意味着这个力不存在.
2.区分力的性质和力的命名,通常受力分析是根据力的性质确定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不能根据力的性质指出某个力后又从力的命名重复这个力.
3.结合物理规律的应用,受力分析不能孤立地进行,在许多情况下要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才能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解析
【例一】如图,一根细线拴着一只氢气球A ,试画出A 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例二】如图所示,一根均质木棒,靠在固定的光滑圆球上处于静止状态,则木棒所受到的作用力是( )
(A )重力、地面和球给它的弹力
(B )重力、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
(C
(D
【例三】试画出下图中斜面上木块A 的受力示意图。
【例四】如图所示,物体A 、B 各重10N 、20N ,水平拉力F1 = 2N ,F2=4N ,物体保持静止,则A 、B 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B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
F11
课后训练
1.在水平力F作用下,所受重力大小为G的物体保持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
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
A、μF
B、μF+G
C、μF-G
D、G
2.放在桌面上的台灯,对桌面有压力,其受力物体是_______ ,施力物体是
_______ ,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木块受到水的浮力,其施力物体是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 。
3.简述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_______
4.小明用100N的力推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突然车的前方出
现一小孩,他急忙改为以150N的力拉小车,则小车此时将作______运动,小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
5.某人在地球上重588N,则该人的质量为m= Kg;若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
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1/6,那么,该人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N,此时,他的质量为_______。
6.在一根弹簧下端悬挂重为15N的重物,静止时弹簧长20cm,当这根弹簧下
端悬挂重21N的重物静止时,弹簧长20cm,则此弹簧原长为_______ cm,劲度系数为_______ N/m.
7.下图中,A、B等物体都静止,试画出A、B两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8.如图A、B、C是三个相同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作用在B上的拉力
F=4N,已知A、B、C、桌面间动摩擦因数μ为0.15,A、B、C均重10N,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且A、B相对静止。
1、分别对物体A、B、C做受力分析图
2、求出B、C间的摩擦力
3、求出
C与桌面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