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C病例

合集下载

CPC系统性红斑狼疮分析教学内容

CPC系统性红斑狼疮分析教学内容

CPC系统性红斑狼疮分析教学内容CPC是一种医学教学方式,全称为“临床病例讨论课”,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围绕CPC教学,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为例,进行分析教学内容,并逐步讲解。

一、病例介绍(约200字)在CPC教学中,首先要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病程等。

此外,还要描述患者的病史、家族史、既往病史等相关信息,包括患者是否有其他系统的器官损害。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为学员了解病例背景打下基础。

二、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约400字)在此部分,要详细讲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要强调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如面部潮红、蝶形红斑、关节痛、疲劳等。

同时,还要讲解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ANA(抗核抗体)、dsDNA(双链DNA抗体)、C3和C4补体、抗体VDRL等,强调这些检查结果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约300字)在此部分,将主要讲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以及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

要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类标准,并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解释为什么患者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此外,还要讲解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如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约300字)在此部分,要详细讲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可以介绍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失调,产生自身抗体,攻击健康组织。

其中,可以重点讲解抗核抗体、补体系统激活以及细胞因子异常分泌对病理产生的影响。

五、治疗与预后(约300字)在此部分,要详细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与预后。

可以结合不同病情,讲解治疗方案的选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

同时,还要强调治疗的目标和预后。

可以讲解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以及部分患者会出现的并发症,如肾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

154CPC院内会: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关键步骤解读与认证时间节点SACN.CLO.17.03.

154CPC院内会: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关键步骤解读与认证时间节点SACN.CLO.17.03.

完善数据管理制度
建立院内数据质控制度 启用院内胸痛患者时间节点管理表 建立数据库核查和管理制度
2 数据填报 流程
1
3
数据库的填报和管理
数据库的完整性,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所有进入医院的急性胸痛(明确的创伤性胸痛除外)患者的登记比例应 不低于75%,应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诊于门、急诊或入院患者的基本 信息和最后诊断;
5.持续改进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网 站() 注册成为机构会员 成立组织机构 制订管理制度 启用云平台数据库 建立急性胸痛诊疗院 内绿色通道

胸痛中心委员会、总监、协调员 运行机制 各类管理制度 录入全部急性胸痛患者数据 建立数据核查和管理制度 标识与指引 时钟统一及时间管理方案 急性胸痛快速诊疗机制(分诊流程、诊疗流程、优 先及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ACS的评估流程 STEMI再灌注流程(一键启动及导管室激活机制) 全员培训 合作协议 联络机制 培训、演练实施记录 改进效果(传输心电图及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比例) 合作协议 统一的再灌注流程图 联络机制及转诊预案 培训记录 考核机制 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实施记录
联合例会 …… 制度文件可参考建设工具包
根据医院特点制定的可施行的流程图并改进
工具包内包含20个流程图模板
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急诊科、胸痛中心的标识与指引
交通要道、入口、门急诊大厅,各部门均有急性胸痛优先标识
胸痛急救的功能分区
分诊台、轮椅及担架车、床边心电图及TNI检测、胸痛诊室、抢救室
4.自诊: 自行来 急诊
3.转院: 外院救 护车
关键指标
急性胸痛患者先救治后收费原则 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0-10分钟 出心电图报告 急诊科护士或医师或其它急诊检验人员熟练掌握 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的方法,确保能在20分 钟内获得检测结果

超声软指标

超声软指标

侧脑室扩张
单发的轻度侧脑室增宽(10.1-12.0mm)90%以上预后良好和神经发育功能与正 常儿无明显差别。
约15%的单发中度侧脑室增宽(12.1 -15.0mm)病例神经发育功能受损。
50%的重度侧脑室增宽(>15.0mm)出 现神经发育功能受损 。
5%-15%有染色体异常(21、9、13、18 三体)
敏感度高: 检出率40%,假阳性率0.1%与21-三体,18-三体(部
分)高度相关,建议穿刺查胎儿染色体。
鼻骨缺失
颈后皮肤层增பைடு நூலகம்(NF)
在小脑平面上测量从颅骨外缘到皮肤外缘的厚度 16-18周NF厚度≥5 mm 19-24周NF厚度≥6 mm
对唐氏综合征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单一标记物 21-三体胎儿中,40%-65%有NF增厚 正常核型胎儿中约0.1%有NF增厚 建议穿刺查胎儿染色体
研究发现,30%的亚洲妇女的胎儿有EIF,在低危孕妇中,单 纯EIF的胎儿非整倍体风险很低,因此可视为“正常变异”。 17000例早孕NT和血清学筛查后的孕妇,中孕期发现单纯EIF 的,无一例是21-三体
长骨短
可能是FGR的 早发现象(胎儿 宫内发育迟缓)
有报导指出, 肱骨比股骨能 更好的鉴别21三体风险发生 率
肾盂扩张
肾盂前后径 ≥5mm 17%的21-三体有肾盂扩张
肾盂扩张
其他可能风险:
1、先天性肾积水 2、膀胱输尿管返流 3、中孕超声无法区别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尿路疾病 4、中孕期肾盂扩张4-7mm的,一般预后良好 5、建议晚孕期复查超声,监测肾盂扩张
单脐动脉 (SUA)
单独存在,绝大部分胎 儿是正常,与非整倍体无明 显关系,部分病例孕晚期发 生胎儿生长发育差(正常妊 娠的发生率为5%),32-34周 时进行一次胎儿生长监测超 声检查合并FGR,或其他器官 异常,建议穿刺查胎儿染色 体

chinc年度医疗信息化创新典型案例

chinc年度医疗信息化创新典型案例

chinc年度医疗信息化创新典型案例
1. 电子病历系统:中华医学会推出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病历电子化、信息共享和医患沟通。

医院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现病历的电子化记录和管理,提高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远程医疗系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发起的远程医疗项目,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生和患者的远程医疗服务。

患者可以通过视频通话或在线咨询的方式与专家进行远程诊疗,避免了患者来回奔波、等待就诊的繁琐过程,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盛京医院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病历和医学知识库的分析,提供医生诊断和治疗的辅助建议。

该系统能够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错误诊断和漏诊的发生。

4. 医疗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的医疗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通过对医院内大量的医疗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潜在的疾病预测模型和治疗方案。

该平台可以帮助医院提高临床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5. 云端影像诊断平台:北京协和医院建设的云端影像诊断平台,通过云计算和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存储、共享和诊断。

医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时查看和诊断患者的医学影像,提高了医学影像的远程诊断速度和准确性,缩短了患者等待诊
断结果的时间。

这些案例体现了中国医疗行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患者体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脉式冲洗结合骨水泥链珠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

脉式冲洗结合骨水泥链珠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

脉式冲洗结合骨水泥链珠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作者:张月荣,尹一然,葛建华,杨勇,罗雷茗,鲁晓波【摘要】目的探讨脉式冲洗结合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CPC)链珠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2月~2008年8月,病灶清除碘复原液浸泡后盐水脉式反复冲洗,然后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局部应用治疗慢性骨髓炎30例(股骨19例,胫骨1 1例),随访其临床效果。

结果 3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24月,平均11.5月。

除1例随访11个月因车祸死亡,27例效果优良,2例复发,二次手术后治愈。

结论碘复浸泡盐水脉式冲洗结合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链珠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脉式冲洗;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链珠由于慢性骨髓炎常存在死骨、死腔及瘢痕组织,局部缺乏血液供应,全身应用抗生素在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抑杀菌浓度,易产生耐药性,以至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但脉式冲洗有加压加速减速特点,易使死腔内残存感染坏死组织产生松动易于被清除。

抗生素缓释系统具有局部抗生素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缓慢释放,持续时间长,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一种重要方法。

磷酸钙骨水泥(CPC)载药后仍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被生物降解性,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

年龄20~67岁,平均45岁。

发病部位:胫骨11例、股骨19例。

血源性5例、创伤性25例。

发病至治疗时间间隔6个月~30年,平均12.25年。

均以发病部位疼痛人院,其中7例疼痛剧烈,入院体检局部均有压痛,部分病例伴肿胀。

22例有明显窦道形成,4例胫骨7例股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骨折未完全愈合,外固定架外固定。

术前X线及CT检查均见骨段增粗,骨皮质增厚,髓腔狭窄,骨质密度高低不匀,其中伴有死腔6例,伴有死骨14例,呈硬化性骨髓炎表现,髓腔闭塞者5例。

CPC分类号在医疗信息学检索中的应用

CPC分类号在医疗信息学检索中的应用

CPC分类号在医疗信息学检索中的应用作者:葛晓倩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3期摘要: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CPC分类号在医疗信息学检索中的应用,体现了使用CPC分类体系进行检索时可以提高检索效率、节约审查时间。

关键词: CPC;分类号;医疗信息学;检索;效率引言CPC(cooperative patent classification)分类体系是欧洲专利局(EPO)和美国专利与商标局(USPTO)联合开发的用于专利文件的全球分类系统。

其正式签署协议是于2010年10月25日,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我局也于2014年1月起,使用CPC对某些技术领域的文献进行分类,并于2016年1月起对所有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使用CPC进行分类。

一、G06F19/00下G06F19/30小组的分析G06F19/30为医疗信息学,IPC无该一点组,G06F19/30从医疗数据管理、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或治疗、计算机辅助的医疗数据采集三个分支对医疗信息进行了细化。

对于医疗数据管理,根据数据来源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如医疗图像(G06F19/321),如CT/MRI图像,病历(G06F19/322)等医疗数据,其作为诊断极为重要的依据,但占用体积大保存成本高,还往往涉及患者隐私,基于此类问题而产生的以其保存和管理的为发明点的技术分支;医院得到的临床信息(G06F19/324)对于医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该点,如何有效的管理大量临床实验记录作为一技术分支;此外,还有医院本身的管理数据(G06F19/327)和患者健康保险数据(G06F19/328)等,如根据RFID进行医疗设备的分类、医疗设备手术室的规划,以及医疗保险和财务。

对于计算机辅助医疗诊断或治疗,其作为现代医疗的发展前沿,CPC在其细分上更为细致,有对于医疗终端的接口、展示医疗信息的GUI的改进(G06F19/3406),这里,对于界面的改进还应注意G06F3/00;有对远程医疗的监控、远程生理参数检测以及远程医疗中的通信技术的改进(G06F19/3418),以及远程会诊(G06F19/3425);因数据处理需要而产生的健康指数(G06F19/3431);医学模拟(G06F19/3437)根据疾病对生物系统和医疗过程的模拟,这里应注意与医学图像相关的模拟被分至G06T17/00;为了从医疗大数据发现挖掘,大量患者所患疾病及其采取的治疗之间的潜在联系,数据挖掘技术是现代医疗领域的重要技术分支(G06F19/3443);医疗专家系统(G06F19/345)为通过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或其他方法进行自动诊断,其与G06N下各算法小组有很大的联系;针对不同处方类型的自动化配送,有药物处方(G06F19/3456),膳食处方(G06F19/3475),理疗处方(G06F19/3481);对于结果处理,有医疗报告生成(G06F19/3487),以及对疫情的监视(G06F19/3493)。

cpc医学名词解释

cpc医学名词解释

cpc医学名词解释
CPC是临床病例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
的缩写。

它是医学领域中常见的一种教学和学术交流形式,通常在
医院或医学院内举行。

在CPC中,医生们会共同讨论和分析病例,
包括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以便对病情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CPC旨在通过集体智慧和
专业知识,帮助诊断疑难病例,提高医生们的诊断水平和治疗能力。

在CPC中,通常由一名医生担任主持人,提出病例的基本情况
和相关检查结果,其他与会的医生则就可能的诊断、治疗方案以及
病例中存在的医学难题展开讨论。

这种形式有利于医生们共同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探讨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临床医生的
综合素质和诊疗水平。

CPC对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CPC,医生
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临床案例和治疗经验,拓宽自己的医学知识面,提高对疾病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

同时,CPC也有助于促进医院
内部医疗团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
治疗和护理。

总之,CPC是一种有益的医学教学和学术交流形式,通过共同
讨论病例,有助于提高医生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医疗团队的
合作与交流,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表大全

流行病学调查表大全

鼠疫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1病人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家庭住址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1.5职业(1)农民(2)民工(3)渔民(3)工人(4)学生(5)干部职员(6)医务人员(7)做家务及待业(8)不详口1.6父母姓名单位住址单位住址1.7发病时间年月日1.8发病地点1.9初诊日期年月日1.10初诊单位1.11住院日期年月日1.12出院日期年月日1.13住院单位1.14报告单位1.15报告时间年月日1.16诊断(1)是(2)否口1.17死亡日期年月日1.18病程天2. 临床表现2.1淋巴结肿大(部位:)(1)有(2)无口2.2(1)咳嗽(2)胸痛(3)泡沫痰口口口2.3呼吸困难(1)有(2)无口2.4皮肤黏膜发绀(1)有(2)无口2.5恶寒、高热(1)是(2)否口2.6最高体温(℃)口口2.7剧烈头痛(1)有(2)无口2.8(1)狂躁(2)谵妄(3)神志不清口口口2.9(1)皮下及黏膜出血(2)血尿(3)血便(4)血性呕吐物口口口口2.10血压 mmHg2.11胸透2.12实验室检查日期标本项目方法结果3. 流行病学调查3.1患者发病前10小时去过外地(1)是(2)否口3.2该地是否有鼠疫流行(1)有(2)无口该地详细地址3.3是否接触过疑似病人(1)是(2)否口3.4预防接种史:注射时间年月日菌苗种类3.5过去健康状况(1)优(2)良(3)差口3.6病家及院内人口数口口3.7家庭中或院内有无其他人患鼠疫(1)有(2)无口3.8疫村情况3.8.1户数人口数男女3.8.2地理交通情况(附地图)3.8.3病死鼠发现倩况:种类,只数发现日期年月日发现地点3.8.4病死鼠鼠疫检出情况:种类,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5蚤类检出情况:种类,组成,只数检出日期年月日3.8.6室内鼠密度,蚤指数3.8.7室外鼠密度,蚤指数3.8.8周围有无历史疫区(包括人类鼠疫疫区、地方性动物鼠疫疫区)3.9疫源地处理3.10密切接触者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接触方式4. 转归痊愈死亡5.并发症6.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霍乱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月)口口1.4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注明)(18)不详口口1.5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1.6现住址1.7户口地1.8工作(学习)单位1.9联系人,联系电话(或手机)2. 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发病地点2.3首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首诊单位2.5诊断医院2.6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7住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8出院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9出院依据(1)临床症状消失(2)两次粪检阴性(3)自动出院(4)其他口3. 临床资料3.1临床症状3.1.1感染类型(1)病人(2)带菌者口3.1.2腹泻(1)有(2)无口3.1.3每天最多腹泻次数口口3.1.4粪便性状(1)水样(2)米泔样(3)洗肉水样(4)大块黏膜口3.1.5腹泻方式(1)里急后重(2)通畅(3)失禁(4)绞痛口3.1.6呕吐(1)有(2)无口3.1.7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先泻后吐(3)先吐后泻(4)其他口3.1.8发热(1)有(2)无最高体温℃口3.1.9腓肠肌疼痛(1)有(2)无口3.1.10失水情况(1)重度(2)中度(3)轻度口3.1.11临床类型(1)重(2)中(3)轻口3.2诊断依据3.2.1感染者发现方式(1)疫源检索(2)腹泻病门诊(3)乡镇级医院(4)个体诊所(5)其他(注明)口3.2.2确诊依据(1)临床(2)病原学口3.2.3采样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4送检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5送样单位(1)县以上医院(2)县(区)医院(3)乡镇卫生院(4)村卫生室(5)个体开业口3.2.6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2.7检验结果(1)小川(2)稻叶(3)O139口3.3病人转归(1)痊愈(2)带菌(3)死亡口4. 流行病学调查4.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4.1.1外出史(1)有(2)无口4.1.1.1去过何地在该地有无下列活动4.1.1.2住宿(1)有(2)无口4.1.1.3用餐(1)有(2)无口4.1.1.4带回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该地有无同样疾病(1)有(2)无口4.1.2外人来家(1)有(2)无口4.1.2.1来自何地4.1.2.2该地同样疾病(1)有(2)无口来后有无下列活动4.1.2.3在家住宿(1)有(2)无口4.1.2.4在家用餐(1)有(2)无口4.1.2.5带来食品(1)有(2)无食品名称口4.1.3接触过同祥病人(1)有(2)无口4.1.3.1接触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3.2接触地点接触方式4.1.3.3 同吃(1)有(2)无口4.1.3.4 同住(1)有(2)无口4.1.3.5 护理(1)有(2)无口4.1.3.6 其他(1)有(2)无口4.2饮食情况(病前5天内)4.2.1饮生水(1)有(2)无口4.2.2水源类型(1)井水(2)河水(3)塘水(4)自来水(5)其他口4.2.3吃生冷食品(1)有(2)无口4.2.4生冷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5熟食冷吃(1)有(2)无口4.2.6熟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7其他可疑食品名称,购买地点4.2.8在外就餐史(1)有(2)无口4.2.9就餐地点(1)排档(2)个体餐馆(3)宾馆餐厅(4)其他口就餐地点名称4.2.10同餐人数口口口4.2.11同餐日期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疫点疫区处理5.1防疫站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2防疫站到达现场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3疫点个口口5.4范围户个口口口口5.5解除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6终末消毒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7病人隔离(1)是(2)否口5.8隔离地点(1)住院(2)在家口5.9解除隔离时间年月日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10病人粪检情况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时间结果6. 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日期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1.基本信息发病(1)订正(2)出院(3)死亡(4)□地区编码:户籍:常住(01)、暂住(02)□□流动:地市内(92)、省内(94)、省际(96)、境外(98)□□门诊号:病案号:卡片号:患者姓名:性别;男(1)、女(2)出生日期:年月日发病地点:本地(1)(家庭、单位)外地(2)、港澳(3)、境外(4)、不详(5)□户口地址:(详填):省县(市)现住址:(详填):省县(市)区(乡镇)患者单位:联系电话:患者职业:托幼儿童(1)、散居儿童(2)、学生(3)、教师(4)、保育员及保姆(5)、炊饮食品人员(6)、公共场所服务员(7)、其他商业人员(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购销员(15)、驾驶员(16)、干部职员(17)、离退休人员(18)、家务及待业(19)、其它(20)、不详(21)□□发病日期:年月日初诊日期:年月日确诊日期: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死亡日期:年月日2.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腹泻天,每天次,有呕吐(1)、无呕吐(2)□发热:有(1)、无(2)□失水情况:重度(1)、中度(2)、轻度(3)□临床分型:重(1)、中(2)、轻(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病前5天内外出史:有(1)、无(2)□病前5天内外出就餐史:有(1)、无(2)□参加聚餐:有(1)、无(2)□聚餐人数人,共同聚餐者中:发病人,带菌者人诊断依据:可疑流行病学史(1)、临床表现典型(2)、霍乱弧菌检验阳性(3)□诊断结论:霍乱确诊病人(1)、临床诊断病例(2)、带菌者(3)□病原分型:小川型(1)、稻叶型(2)、O139群(3)、颜岛型(4)、未分型(5)□报告单位:报告科室: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1. 本调查表分为基本信息和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两部分,第一部分与传染病报告卡相同,可以共享,即只需填写一次传染病报告卡,其相同栏目的信息可以自动导入霍乱个案调查表中。

AIGC在智能医疗中的病例分析与辅助诊断

AIGC在智能医疗中的病例分析与辅助诊断

AIGC在智能医疗中的病例分析与辅助诊断智能医疗作为新一代医疗模式,正在逐渐改变传统医疗的方式与流程。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Genomic Consulting)作为一家专注于基因咨询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积极探索智能医疗的应用。

本文将结合AIGC在智能医疗中的实际案例,探讨其在病例分析与辅助诊断方面的应用与作用。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AIGC开发出了一套强大的辅助诊断系统。

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信息与病史资料,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患者的病情,为医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诊断建议。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展示AIGC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

患者小明,22岁,最近出现频繁头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等症状。

小明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偏高,医生怀疑其可能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决定借助AIGC的辅助诊断系统。

AIGC系统首先通过患者的基因信息与病史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小明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先天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该疾病是由一种特定基因突变引起的,患者的骨髓无法正常产生中性粒细胞,导致白细胞计数偏高,容易感染和出现乏力等症状。

在确诊后,AIGC系统进一步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建议。

基于大数据分析,系统推荐小明进行骨髓移植治疗,并指导其在术后合理调理,定期复查。

同时,系统还提供了患者家属应该注意的事项,如避免感染、增加营养等方面的建议。

通过AIGC系统的辅助诊断与治疗,小明成功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恢复良好,并在术后稳定地控制病情。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AIGC在智能医疗中的价值与作用,为医生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建议,帮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AIGC在智能医疗中的病例分析与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医生提供了更科学、更精准的诊断方案,帮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
产妇入院后一般情况好,产程进展顺利,宫缩规则,胎心音波动在136~144次/分,律整。下午15时20分自然破膜,羊水轻度混浊,但产妇神志清,无咳嗽、咳痰,无发绀,无呼吸困难。于下午16时,产妇诉腹阵痛加重,阵发性宫缩明显增强,有排便感,即由护士及其丈夫扶持进入产房并上产床临产。约16时09分,产妇突然出现寒战,呼吸浅促,双肺闻及湿性啰音,即拟以"急性羊水栓塞"进行抢救,约6分钟后,产妇口吐血性白沫,心跳呼吸停止。于16时40分经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尸解所见(摘要)
身体极度消瘦,体重30kg。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2500ml,橙红、半透明状。
胃:胃小弯近幽门处有一椭圆形肿瘤,中央有一4cmX3cm之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隆起,质硬,切面呈灰白色,溃疡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坏死。镜下见大量腺样细胞巢侵入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
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境界清楚。镜下见结节内为不规则腺样残暴巢,细胞异型性明显,多见核分裂像。
肺脏:表面及切面可见多发散在的灰白色结节,境界清楚。镜下病变与肝脏内结节相同。双肺上下叶还可见散在黄白色1cm左右实变病灶。镜下见病灶内细支气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坏死渗出物,上皮细胞有坏死脱落,细支气管周围肺泡腔有中性粒细胞及液体渗出。
临床诊断:⒈结肠癌;⒉纵隔肿瘤。
住院经过:入院后经抗阿米巴、抗癌治疗,病情未见好转。1962年5月19日上午4时腹痛加剧,呈持续性,腹壁紧张,满腹触压痛,腹壁反射消失,后腹胀逐渐增加。5月21日下午7时,患者烦操,脉搏、血压测不到,呼吸困难,颜面轻度紫绀,10时出现潮式呼吸,继而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请问:
1、本例的病理诊断是什么?
2、脑部病变是怎样引起的?

TB-CPL教学法在病理学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研究

TB-CPL教学法在病理学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研究

TB-CPL教学法在病理学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研究作者:匡紫藤董颖任香善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5期摘要: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

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病理诊断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基本上以灌输、模拟、验证为主,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是时代对医学高校教师赋予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教学改革;临床病例讨论;创新能力;教育模式21世纪的新型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适合于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教育。

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是时代对医学高校教师赋予的艰巨任务。

一、典型临床病理讨论会(TYPICAL CASE based clinical pathological learning,TB-CPL)教学法的创建本病理学教研室最近开展的-《典型临床病理讨论会》教学法是从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演变过来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CPC是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基础上,针对疑难病症由临床和病理医师联合召开的讨论会。

[1]目前,国内外很多病理科常规进行的讨论会形式。

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采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集体套路,相互协作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到相关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2,3]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PBL 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对于临床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存在不明学习目的,不能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的缺点。

本病理学课程将CPC和 PBL教学方法完美结合,进一步创新,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呼吸摘要及病例库

呼吸摘要及病例库

SummaryThe lungs serving as the organ for air transport and gas exchange, are open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exposed to a variety of pathogenic inhalants, such as microorganisms, hazardous fumes and dusts from air pollution and cigarette smoking, allergens etc.. Therefore,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fectious or noninfectious) of lungs are relatively common in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practice. The term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defines a group of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or recurrent obstruction at any level of the airway in the lungs and increase in resistance to expiration, which may lead to pulmonary dysfunction and cor pulmonale. The major disorders in this group are chronic bronchitis, emphysema, bronchiectasis and bronchial asthma, each has distinct anatom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however, overlapping features or associations among these disorders, e.g. chronic bronchitis and emphysema almost always co-exist to some degre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bronchitis are nonspecific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bronchi and bronchioles , hypertrophy of the submucosal glands of the large airway and increase in goblet cells of small airways accompanied by hypersecretion of mucu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airway obstruction. When bronchitis is accompanied by moderate to severe airflow obstruction, the coexistent emphysema becomes the dominant lesion. Emphysema is defined as permanent enlargement of the airspace distal to the terminal bronchiole (including respiratory bronchioles, alveolar ducts, and alveoli) accompanied by destruction of their walls. In the condition of emphysema, expiratory airway obstruction results from the loss of elastic recoil of the lung, instead of the anatomical airway narrowing. Emphysema is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4 major types: centriacnar, panacinar, paraseptal and irregular. Only the first two types cause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irflow obstruction (obstructive emphysema), especially the centriacinar emphysema, which is far more common in clinics and is often superimposed on chronic obstructive bronchitis, whereas the panacinar emphysema is associated with α1- antitrypsin deficiency (either congenital or as the result of inflammation or smoking). Bronchiectasis characterized by permanent dilatation of bronchi and bronchioles, is almost always associated with bronchial obstruction , severe inflammation and destroying of the bronchial walls. Bronchial asthma is virtually a special kind of bronchit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creased irritability of the bronchial tree, leading to relapsing, reversible bronchoconstriction accompanied by mucus hypersecre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and other chronic interstitial lung lesions, such as pneumoconiosis, diffuse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are the leading disorders predisposing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Cor pulmonale, the diagnostic features of which are : the hypertrophy of right ventricle, the thickening of muscular media of small arteries and the muscularization of arterioles in the lungs.Pneumonia most commonly is due to infection affecting the distal airway especially the alveoli. Lobar pneumonia, which is seldom nowadays, is a classic fibrinous exudative inflammation of alveoli in large areas of the lung. Bronchopneumonia is clinically a very common disease in infancy and old age, or is secondary to pre-existing disease. In bronchopneumonia, the acute 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is centered on bronchioles with subsequent spreading to surrounding alveoli, result in patchy consolidation of the lung.Primary lung carcinomas (bronchogenic carcinoma) are histologically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type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denocarcinoma (including bronchioloalveolar type), large cell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and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SCLC); the first 3 types areclustered as non-SCLC. Most primary lung carcinomas are located at or near the hilus ,but some are in the peripheral of the lung. These are predominantly adenocarcinoma.附:临床病例讨论CPC病例7病例摘要患者男,37岁。

cpc病例[精彩]

cpc病例[精彩]

CPC病例5病历摘要(住院号28140)00邬××,女,14岁,四川籍,学生。

因反复浮肿十余年,再次发病伴发热、咳嗽、少尿一周,于1985年12月25日入院。

00缘于1975年7月27日患者因受凉感冒后约10多天出现颜面部浮肿,逐渐波及双下肢和全身。

当时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住院治疗一年多,消肿出院。

以后每感冒一次即出现面部及四肢浮肿,且病情逐渐加重。

一周前因再次受凉感冒而发热、咳嗽,三天前开始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尿少,于1985年12月9日再次住院治疗。

00入院检查:体温36.8℃,脉搏120次/分,血压16.0/11.3kPa(120/85mmHg)。

00一般情况差,慢性重病容,神清,检查合作。

全身浮肿,皮肤、粘膜苍白,干燥,前胸皮肤见数个出血点。

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心界扩大。

呼吸困难,呈点头样,两肺呼吸音粗,有明显的中细湿罗音。

腹软,腹围67cm,肝于右锁骨中线肋下2.5cm。

骨骼及神经系统(-)。

00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 + +),WBC2~3,RBC(+ + +)0~2。

血常规:RBC 1.7×1012/L,Hb 50g/L, WBC (9.60~24.6)×109/L,血沉90mm/h,抗"O"<500U/ml。

肝功:A/G 27/25g/L00心肌酶谱:CPK 420U,LDH 358U,GOT30U0024小时尿蛋白定量(PVO):2.05g/24h。

00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

00胸片:心脏增大,心肌有损害。

00放射性同位素肾图:双侧肾功能严重受损。

00既往史:患者自1975年至1985年的十年间曾先后8次均因“肾脏疾病”住院治疗。

1975年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愈。

00治疗经过:此次住院给低盐饮食,抗感染,利尿,纠正水及酸碱平衡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并出现血尿素氮持续在80g/L以上,CO2CP15Eq/L左右,低血钾等。

羊水栓塞-病例分析

羊水栓塞-病例分析

羊水栓塞-病例分析病例摘要:一女性,25岁,自然破膜,约10min后,出现寒战及呼吸困难,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发现双肺明显水肿、淤血及出血,部分区域实变,切面红褐色,多数血管内可见数量不等的有形羊水成分,如胎粪、胎脂、角化物及角化细胞等。

病理诊断双肺羊水栓塞,肺水肿。

分析题:1、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是什么?2、试分析产妇死亡的原因?参考答案:1、破膜后宫缩将羊水压入胎盘附着处的血窦,或进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及破裂的子宫颈内膜血管,经母体子宫静脉进入肺循环,在肺动脉分支和毛细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

2、死亡可能原因是①羊水中胎儿代谢产物入血引起过敏性休克;②羊水栓塞阻塞肺动脉及羊水内含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反射性血管痉挛;③羊水具有凝血致活酶的作用引起DIC。

给自我进行病例分析的同学的一点建议病理学教学上可以根据学校本身的条件实施多元化教学,比如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临床病例讨论会(CPC)等有机结合起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然而培养自学型人才更重要,老师教是为了学生会学,并不是学生当时的成绩有多高。

前面我们也说过,病例分析在病理学学习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培养学生自我处理问题能力上很有帮助!因此建议大家进行适量的病例分析!下面我就具体的病例分析实施给大家一点建议:1、选择好合适的病例,如果是预习,就选简单的经典的,如果是讲课以后的复习,就要选复杂一些的。

2、不要单干,要几个人一组,比如一个宿舍一组很方便。

3、要自我从病例中找问题,再分析讨论最后找到结果。

讲课以后再进行比对,看有哪些欠缺。

对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解决,也可以发到网络论坛上让大家讨论。

注:讨论越激烈对大家越有帮助。

4、具体实施:如果是预习,先看教材,再选病例,然后找问题,其次分析讨论,最后找到答案。

如果是课后大家可以自由一些,可以根据大家的具体水平来具体操作。

病例分析可能当时不会给大家带来什么,但无形中已经把你培养成了思维缜密的学习者。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认证标准解读ppt课件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及认证标准解读ppt课件
对分诊护士与急诊医师的要求
– 所有首次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护士均应接受 相关分诊流程及ACS、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 脉栓塞的症状和体征的培训
–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 内完成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确保在10分钟内 由急诊医师初步解读及处置
完整版ppt课件
37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 急性胸痛早期快速甄别 • 对出现典型 ACS 症状患者的评估 • 对低危ACS及不明原因胸痛患者的评估
• 通过流程图来体现 • 流程图要涵盖所有的诊疗环节 • 符合指南精神、且要切实可行
完整版ppt课件
35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参加人员 • 总监主持 • CPC相关
• 心内科 • 急诊科 • 120 • 协作医院 • 管理层
13
STEMI占总病例数的35%
完整版ppt课件
14
月平均 D2B及达标率分析
CPC was established (2011-327)
完整版ppt课件
15
完整版ppt课件
16
完整版ppt课件
•培训与教育
•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合力
完整版ppt课件
9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要素一 基本条件与资质
完整版ppt课件
10
中国胸痛中心
China Chest Pain Center
•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胸痛中心委员会 –胸痛中心医疗总监 –胸痛中心协调员

临床病例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

前言临床病理讨论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 CPC)是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基础上,由临床和病理医师联合召开的讨论会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疾病的诊断,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死亡原因。

对医学生来说,可以帮助理论联系实际,病理联系临床,巩固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在CPC中有关病理诊断的注意事项:1.病理诊断中的措词应该是病理学术语,不要用描写性词语,如肺泡腔红细胞渗出,应写为肺出血。

2.病理诊断通常先列主要疾病,再列并发症,最后是伴同疾病,主要疾病是指导死亡或通过并发症致死的疾病,并发症与主要疾病有关,伴同疾病则与主要疾病无关。

如尸检发现有肝硬化、腹水。

消化道出血,同时又有脂肪瘤,此时主要疾病为肝硬化,并发症是腹水、消化道出血。

脂肪瘤则是与肝硬化毫无关系的伴同疾病。

3.列主要疾病与并发症时,一般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或疾病过程中,各病变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相互间内在联系列出。

4.死因分析:凡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即为死因。

死因必须是疾病分类学和病理学疾病的名词。

一般主要疾病即为主要死因,而引起死亡的并发症为直接死因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引起死亡时,主要死因是肝硬化,而直接死因是上消化道出血。

病例1患者46岁,男性。

患高血压病已有20余年,气管炎慢性咳嗽、咳痰约10年,近8年来反复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右颈部摸到黄豆至蚕豆大多数肿块,互相粘连,曾较长时间服抗结核药。

2个月以前因车祸右大腿骨折,卧床一个多月后骶部皮肤破溃不愈,近一周又并发支气管肺炎。

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体检:较消瘦。

体温39.4℃,心率94次/分,血压21.3/16.0kPa(160/120mmHg),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A1>P2;两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已背部为多;右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互相粘连骶部皮肤有辱疮形成。

化验:血白细胞总数20.1×109/L(20100/mm3),中性粒细胞79%,淋巴细胞11%,单核细胞9%、血沉51mm/h。

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机使用总天数及总花费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病历资料不完整,从病例中剔除,
最终实验组37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存活病例在治疗后第3、7、14、28天CPC评分较对照组
低(P<0.05);Glasgow评分实验组分别在治疗后第14、28天时较对照组高(P<o.05)。SOFA评
分实验组在治疗后第3、7、14天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7、14、28天呼
eirculation(ROSC)after cardiac experimental
addition
to group
collected,and t}l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henfu
万方数据
生堡釜盗匡堂盘查垫!三玺墨星箜丝鲞箜墨塑鱼坠翌』垦堂堡避:垒坚醒塾垫!墨:!坐:丝:壁垒璺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ere
no
on
the
14“and 28“days
after
treatment(P<0.05).The SOFA
011
scor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对照组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等量生理盐 水。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28天进行脑功能分级(CPC)、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Glasgow)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统计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总花费及病
死率,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案后CPC、Glasgow评分、SOFA评分、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C病例5
病历摘要(住院号28140)
邬××,女,14岁,四川籍,学生。

因反复浮肿十余年,再次发病伴发热、咳嗽、少尿一周,于1985年12月25日入院。

缘于1975年7月27日患者因受凉感冒后约10多天出现颜面部浮肿,逐渐波及双下肢和全身。

当时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住院治疗一年多,消肿出院。

以后每感冒一次即出现面部及四肢浮肿,且病情逐渐加重。

一周前因再次受凉感冒而发热、咳嗽,三天前开始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尿少,于1985年12月9日再次住院治疗。

入院检查:体温36.8℃,脉搏120次/分,血压16.0/11.3kPa(120/85mmHg)。

一般情况差,慢性重病容,神清,检查合作。

全身浮肿,皮肤、粘膜苍白,干燥,前胸皮肤见数个出血点。

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心界扩大。

呼吸困难,呈点头样,两肺呼吸音粗,有明显的中细湿罗音。

腹软,腹围67cm,肝于右锁骨中线肋下2.5cm。

骨骼及神经系统(-)。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 + +),WBC2~3,RBC(+ + +)0~2。

血常规:RBC 1.7×1012/L,Hb 50g/L, WBC (9.60~24.6)×109/L,血沉90mm/h,抗"O"<500U/ml。

肝功:A/G 27/25g/L
心肌酶谱:CPK 420U,LDH 358U,GOT30U
24小时尿蛋白定量(PVO):2.05g/24h。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

胸片:心脏增大,心肌有损害。

放射性同位素肾图:双侧肾功能严重受损。

既往史:患者自1975年至1985年的十年间曾先后8次均因“肾脏疾病”住院治疗。

1975年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愈。

治疗经过:此次住院给低盐饮食,抗感染,利尿,纠正水及酸碱平衡等治疗,病情无好转,并出现血尿素氮持续在80g/L以上,CO2CP15Eq/L左右,低血钾等。

9月15日出
现鼻衄、头昏、眼花,手脚麻木发凉,抽搐约2分钟。

22日出现心包摩擦音。

经予激素、强心药等治疗无效。

终因病情逐渐恶化于1985年12月25日23点20分死亡。

尸检摘要
尸检于死后30小时进行。

一、一般检查
少年女尸一具,身长131cm。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尸冷、尸僵存在,尸斑不明显。

双眼角膜轻徽混浊。

腹部膨隆。

右侧腹股沟处皮下片状淤血,双下肢踝部凹陷性水肿较明显。

二、体腔检查
各脏器位置正常,腹腔未见积液,胃高度胀气。

双侧膈高第五肋间,肝脏剑下7.5cm。

双侧胸腔有草黄澄清积液,左侧240ml,右侧210ml。

胸膜无粘连。

心包腔内有草黄色积液150ml。

三、内脏检查
心脏:重370g,心脏表面及心包膜壁层可见灰白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呈绒毛状。

左心室壁厚2.3cm,右心室壁1.0cm。

左房及左室轻度扩张,左右心室内含有血凝块。

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

镜检:心外膜明显增厚,其表面附近有片状或条索状均质红染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其间可见较多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浸润。

心骨纤维粗细不等,多数肌纤维明显增粗肥大,结构尚清晰。

心肌间质血管明显扩张、充血,间质结构疏松水肿,并见有少数散在的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浸润。

肺脏:左肺重330g,右肺重490g。

胸膜光滑。

表面及切面呈暗红色。

镜检:肺泡壁血管显著扩张、充血,尚可见有片状出血区,大部分肺泡腔内充满红色细颗粒状和红染丝网状物质,有的形成团块。

并见有散在的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上述改变以两肺下叶明显。

肾脏:左右肾各重105g。

肾体积稍缩小,强行剥离肾包膜后见肾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肾表面颜色变浅,未见出血点。

切面见两肾皮髓质界限不清。

镜检:肾皮质内大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及透明变性。

少数肾小球体积增大,球囊腔扩张,部分球囊腔壁层上皮细
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肾小管大部分萎缩、消失,部分扩大,残留的肾小管内见有蛋白管型。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肾小动脉壁内膜增厚,内弹力膜分离,入球小动脉显透明变性。

肾上腺:左右肾上腺各重7.5 g,镜下见皮质三条带分界不清。

在包膜下可见整个大小不等的皮质增生结节,其外被菲薄的纤维组织包绕。

髓质不明显。

其余各脏器未见明显病变。

讨论
1.本例的病理诊断和诊断依据。

2.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主要病变间的相互关系。

3.临床表现与病变间的关系。

4.本例的死亡原因。

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绒毛心
绒毛心
(本病例资料来源于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病理学》,王恩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病理诊断:
1.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2.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绒毛心”)
3.左心室右心室肥大及左心室轻度扩张
4.全身皮下水肿,双侧胸腔和心包腔积液及肺水肿
死亡原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