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h
6
•电解质 产生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成分.
正离子:Na+ 负离子:Cl-
h
7
㈡血细胞 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atelets)
二、血量(blood volume)
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
•血量(ml)= 体重×7-8 %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
所以,当发现血粘度↑时→宜及时给予治疗。
h
11
㈢血浆渗透压
半透膜
渗透: 溶质少稀溶液 溶质多的溶液
水分
渗入
血浆渗透压:
血浆中溶质分子所产生的水移动引起的压力。
渗透压单位:用1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 摩尔表示,称为毫渗透摩尔,简称毫渗。
h
12
1.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正常值
血浆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晶体物质)
h
22
0.9% 0.7% 0.6% 0.4% 0.3% 0.2%
NaCl 浓度h
23
㈢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RBC生成所需的物质 ⑴原料
-铁 -蛋白质
缺铁-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
h
24
⑵成熟因子
-叶酸
回肠粘膜
-维生素B12(钴胺素)
缺叶酸或V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h
25
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K2HPO4/KH2PO4 KHCO3/H2CO3
h
16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二、红细胞生理(red blood cell,RBC )
㈠RBC形态和数量
形态 :双凹圆碟型,d=8um,周边稍厚 成熟RBC无核无细胞器,寿命=120d,容积约
h
20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常以抗凝血中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 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ESR.
魏氏法正常值 男:0~15mm/h; 女:0~20mm/h
影响ESR因素分析:
RBC叠连→总面积/总体积↓,摩檫力↓ → ESR↑
红原
早
中晚
网成
系 祖
EPO
红 细
幼 红
幼幼 红红
为90μm3 数量:最多
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4.6)×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生理性波动:±10%属于正常,>20%属于病态
•血红蛋白(Hb)
(2.0-3.0)×106 Hb/RBC
正常值: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高渗溶液
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
等张溶液: 0.85%NaCl
1.9% 尿素
㈢血浆pH值
正常值:7.35~7.45
血浆pH相对恒定的原因(肺、肾功能正常):
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PO4 RBC缓冲对: Hb钾盐/Hb
1Hb+4O2→运输气体 RBC缓冲对→维持血浆pH相对恒定
RBC破坏 血红素 主要降解为胆红素、Fe2+
珠蛋白
h
19
(二) 红细胞的生理学特性和功能
1. 红细胞的生理学特性:
①红细胞膜有选择通透性 ②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 ③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指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够彼此保持一定距离而悬 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RBC数量 血浆蛋白量 血红蛋白含量
㈡血液的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全血的相对粘度: 血浆相对粘度:
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蛋白含量
水 1<血浆 1.6-2.4<血液4-5
h
10
<了解>
血粘度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发展
缺血性中风→血粘度大多↑; 病情好转时→血粘度趋向正常 出血性中风→血细胞比容与全血比粘度↓↓→病情好转则↑ 机理:血粘度↑↑→血液流动性↓↓→易形成血栓→阻滞血流 →造成缺血性中风
RBC在血液(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 40%-50%
女性 37%-48%
新生儿 约55%
h
9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ood)
㈠不同血液成分的比重各异
全血:1.050 ~ 1.060 血浆:1.025 ~ 1.030 RBC: 1.090 ~ 1.092
h
5
2.球蛋白 (globuin )
含量次之,M=76 000-950 000, 15-30g/L α1 + 糖→糖蛋白 α2+ VB12等→结合蛋白质 β +脂质→脂蛋白(75%) γ 具有酶的作用;参与抗体形成
3.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电泳法
含量最少, M=400 000, 2-4g/L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components of blood) 血浆 50-55%
血液 血细胞 45-50%
㈠ 血浆(plasma) 基本成分:晶体物质溶液
h
4
•蛋白质(proteins) 1.白蛋白 (albumin)
含量最多, M=69 000 , 40-48g/L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转运某些低分子物质和脂溶性物质
h
21
红细胞叠连(rouleaux formation of erythrocyte) :
RBC发生叠连时,血液粘滞性增大,血沉↑
影响RBC叠连的因素:
白蛋白、卵磷脂↑→ 抑制RBC叠连→ ESR↓ 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 RBC叠连↑→ ESR↑
④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第三章 血 液(Blood)
1、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及生理意义 生理止血过程 血型分型依据
2、熟悉: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3、了解:血细胞生成的调节
h
1
运动时,血液的变化 ?
血液的功能(functions of blood) 1.维持内环境稳态
运输作用 缓冲作用 体温相对恒定 传递信息 2.防御功能 WBC、补体、Ig、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止血(自我保护功能)
(300 mOsm/L) 血浆胶体渗透压
2.血浆渗透压的作用
(蛋白质)
血浆晶体渗透压 自由通过Cap.壁 不易透过细胞膜
血浆晶体渗透压=组织液晶体渗透压 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相对稳定
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值:1.3 mOsm/L
血浆[Pro] >组织液[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