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校本研究习题(第二分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精选五篇)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精选五篇)

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一历史练习册第二分册答案第0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布衣将相、世袭贵族主宰政治2、无为而治、豪族、土地兼并3、D4、A5、D6、D二、拓展练习7、(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汉高祖。

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轻百姓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3)受到秦朝横征暴敛导致失国的历史教训的影响,同时汉初统治者作风朴实谨厚也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影响。

(4)汉初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

史家称其为“文景之治”。

8、(1)主张无为而治,实行仁义。

反对严刑峻法;反对滥用民力,主张减轻徭役;反对奢侈骄淫,崇尚俭朴。

(2)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

西汉的无为不是消极、倒退思想,而是把无为作为实行仁政的具体体现,这种思想顺应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和人心所向,也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第09课汉武帝时代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亲信近臣、内朝、外朝2、C3、D4、C5、D6、C二、拓展练习7、(1)西域、河西四郡(2)A:西域都护府;B:酒泉郡;C:长安8、(1)可以参考汉代出土的农书记载;(2)还可以通过大量出土的各类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或种子遗存、汉代水利工程遗址、汉代画像砖以及墓室画上关于农业生产画面的描绘等丰富的一手资料,发现、了解这一时期我们农业的发展情况。

第10课东汉的兴衰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王莽、托古改制2、文教治国、皇家图书馆、郡国学3、C4、D5、C6、C二、拓展练习7、(1)近亲、近臣是东汉最大的豪强地主。

反映出豪强地主虽田宅逾制,但地方官员慑于压力或出于自身利害考虑,无法解决尖锐的矛盾。

(2)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在经济上拥有“连栋数百,膏田满野”的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生产,生活富有奢靡。

高一历史 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

高一历史 第一、二单元练习题.doc

高一历史第一、二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1.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A.宗法制度B.古代地名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2.分封制实施的目的是A进行有效的统治B伐纣灭商C建立西周D实行宗法制3.分封制的内容是A土地B人民C土地和人民D财产4.分封制的对象是A王族B功臣C古代帝王的后代D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5.建立西周的是A启B周武王C周文王D禹6.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是A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天子——卿大夫——士——诸侯C天子——诸侯——士——卿大夫D士——天子——诸侯——卿大夫7.西周分封制的积极历史作用是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导致王权衰落C家天下局面形成D传贤变成传子8.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加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C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政治性质9.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有A分封制B宗法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10.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时间是A夏朝B商朝C西周初期D西周末期11.嬴政统一全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B221年C1980年D公元前189年12.皇帝称号来源于A三皇五帝B大禹夏启C尧舜禹D炎帝黄帝13.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的特征有A分权制衡B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C地方服从中央D监察百官14.三公九卿制下丞相的职责是A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B监察百官C下达皇帝诏令D管理全国军事15.秦朝定都于A洛阳B南京 C 咸阳D北京16.推行郡县制是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A王琬B李斯C汉武帝D县令17.秦朝郡守县令怎么产生A皇帝任命B选举产生C推举产生D丞相任命18.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皇帝制度D行省制19.秦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央集权制度形成于A西周B春秋时期C秦朝D汉武帝时期21.“推恩令”的颁布者是A秦始皇B嬴政C汉武帝D汉景帝22.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后来形成A积贫积弱局面B冗官冗兵冗费局面C藩镇割据局面D中央有效控制地方局面23.中国省制的开端是A三省六部制的实行B行省制的创立C中书省的设立D通判的设立24.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于A汉B唐C宋D秦25.唐朝的中书省的职责是A决策B审议C执行D决策和审议26.宋朝分割宰相军权的是A参知政事B枢密使C三司使D中书省27.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A中书门下B门下省C中书省D尚书省28.汉朝的选官制度是A投票选举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29.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A才能B孝廉C门第D八股取士30.科举制形成于A汉朝B唐朝C隋朝D元朝3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A元朝丞相权势过重B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C胡惟庸专权D张居正专权32.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是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B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C军机处设立D南书房设立33.明朝内阁产生的原因是A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B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C张居正权压众臣D宰相制约皇权34.明朝内阁出现于A明太祖时期B明成祖时期C明宣宗时期D明神宗时期35.明朝内阁的性质特点是A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B一级决策机构C有效制约皇权D权力来源于内阁制度36.明神宗时期,张居正权压众臣,它是当时他的身份是A丞相B内阁首辅C太尉D中书令37.清初掌握实权的中央机构是A南书房B议政王大臣会议C军机处D内阁38.康熙帝时期为扩大皇权设立的中枢机构是A军机处B内阁C南书房D议政王大臣会议39.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设立A南书房B军机处C六部D议政王大臣会议40.军机处设立于A康熙帝时期B雍正帝时期C顺治帝时期D努尔哈赤时期1——5 6——10 11——1516——21——25 26——3031——35 36——40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1.分封制的对象是哪三类人?目的是什么?(4分)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4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制度下的两大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2)这一制度的重大发展趋势是什么?(4分)(3)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6分)。

高一历史校本研究习题(第一分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高一历史校本研究习题(第一分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高一历史第一分册 专题一:古代东方一、单元教学内容主旨: 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 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 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 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二、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楔形文字《汉姆拉比法典》尼罗河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金字塔与来世信仰象形文字与纸草 印度河、恒河 种姓制度 佛教的创始人、经典、传播三、基础练习1 •某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和恒河流域 ③黄河长江流域④两河流域A .玛雅文字 B.楔形文字 C .象形文字 D .印章文字 4.一位游客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听到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据此,你认为这部成文法典是A .《圣经》B .《汉穆拉比法典》C .《十二铜表法》D .《大藏经》“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A .①④②③B .①③④②C .①②④③D .③②①④5 •想要了解古巴比伦历史应参考的重要一手文献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吉尔伽美什》 C.《乌尔纳木法典》 D.《旧约圣经》6•—首古埃及的诗说:“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 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 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

”其中的“他”指的是 A.尼罗河 B 7. 一个生活在公元前 4500年左右的埃及农民,他的生活中可能 ①相信人死后会有来世③熟练地掌握象形文字的读写 A.①②③ B.①②④.法老 .金字塔 D .祭司 ②参与法老陵墓的修建 ④参加大型的水利工程修建 C. ①③④ D.②③④ &以下对金字塔象征意义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金字塔是古代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体现埃及人来世信仰 A.①④ B .①②③ 9. 埃及现存最负盛名金字塔有 ①胡夫金字塔 ②哈夫拉金字塔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②金字塔和汉字中的“金”字形状相似 ④金字塔象征法老的专制权力 C .③④ D .①③④ ③门卡乌拉金字塔 ④③④④塞加拉金字塔10. 古代埃及人书写象形文字时使用最普遍的材料是 A.石板 B .木片 C .陶片 D .纸草 11. 从最初的用途来看,与埃及金字塔功能基本相同的中国古代文化遗址是 A.长城 B .秦始皇陵 C .大雁塔 D .圆明园12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 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历史⾮选择题 ⼆、⾮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春秋战国⾄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中击⿎三百声⽽众以会,⽇⼊前七刻击钲三百声⽽众以散。

”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

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作坊。

晚间有夜市⾄三更,到五更⼜再开张。

“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便的地⽅出现各种集市,如“⼭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盐茶农具”问题。

“民计每岁种⾷之外,余⽶尽以贸易” (叶适《⽔⼼⽂集》),明州农民,同时“为⼯、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学、义塾、镇学的兴办⽇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了书院。

──傅宗⽂《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唐代“市”的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发⽣了什么变化。

(2分) (3)⽐较材料⼀、⼆、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

“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6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4分) 27.得天独厚的⾃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休息,⼜私⾃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

②④D.①②④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A.牛耕砖画 B.废井田开阡陌 C.古代渔猎生产 D.古代畜牧业生产3。

(2008·北京高考)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

都江堰 B.郑国渠C。

灵渠 D.芍陂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

高一历史校本研究习题(第二分册第三、四单元)

高一历史校本研究习题(第二分册第三、四单元)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专题三: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一、单元教学内容主旨:汉承秦制,革除前朝弊政,休养生息,国力有所增强。

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加强集权,外御强敌,是汉代声威远扬四方,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

光武帝削平群雄,把汗王朝从衰乱中挽救过来,重振国势。

然而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南北长期对峙的分裂局面。

分分合合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推进,为历史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国走向新的统一。

二、考点汉承秦制、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西域疆域的拓展东汉的建立、豪强地主、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三、基础练习1.鉴于秦朝短期强势而亡,西汉统治者错误吸取教训并在制度上A.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实行郡国并行制B.汉承秦制,但政令施行宽简舒缓C.废除世卿世禄之制,行布衣将相之局 D.兼采儒法,行守道遵法礼法并用2、以下与“文景之治”时期统治思想相一致的是A.不学礼,以无立B.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C.存天理,灭人欲D.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3.《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这一历史现象直接导致了汉初A 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 发生频繁农民起义C 采用儒家统治思想D推行修养生息政策4.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 B 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C 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D 削夺诸侯的地方权力5.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6.从秦朝到西汉中期,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几经变化才最终确定下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一、选择题(50分)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2. 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B.曹魏C.南朝D.唐朝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C.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D.商业和城市的发展4.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恊田”的卜辞,“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

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D.封建庄园经济6.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7.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地位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是最先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8.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9.《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10. 2021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

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11. 下列生产工具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西汉耧车模型B.高转筒车模型C.翻车模型D.水排模型12. 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当时最著名的两大纺织中心分别是( )A.隋唐、苏州和南京B.明清、苏州和杭州C.明清、南京和广州D.宋元、南京和广州13. 我国古代的城市职能经历了从政治→经济转变的大体时间是( )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清14. 推动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向以经济功能为主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贸易的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5. 下图所反映的广州三十行是( )A.清政府的对外驻办机构B.清政府的外交机关C.清政府的特许的对外贸易机构D.清政府从事纺织业经营的商业组织16.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农具B牛耕C曲辕犁D筒车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筒车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XXX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开展C.商业和城市的开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7、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A都江堰的修建BXXX的开凿C坎儿井的修建D白渠的修建8、XXX审订的《诗经》中有“XXX之下,莫非XXX”的语句。

这反应出其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B.XXXC.屯田制D.授田制9、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体式格局渐渐产生并开展10、“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应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11、唐朝诗人XXX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XXX。

高一历史校本研究习题(第二分册第三四单元)

高一历史校本研究习题(第二分册第三四单元)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专题三: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一、单元教学内容主旨:汉承秦制,革除前朝弊政,休养生息,国力有所增强。

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加强集权,外御强敌,是汉代声威远扬四方,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

光武帝削平群雄,把汗王朝从衰乱中挽救过来,重振国势。

然而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三国鼎立、南北长期对峙的分裂局面。

分分合合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推进,为历史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国走向新的统一。

二、考点汉承秦制、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西域疆域的拓展东汉的建立、豪强地主、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三、基础练习1.鉴于秦朝短期强势而亡,西汉统治者错误吸取教训并在制度上A.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实行郡国并行制B.汉承秦制,但政令施行宽简舒缓C.废除世卿世禄之制,行布衣将相之局 D.兼采儒法,行守道遵法礼法并用2、以下与“文景之治”时期统治思想相一致的是A.不学礼,以无立B.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C.存天理,灭人欲D.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3.《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这一历史现象直接导致了汉初A 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 发生频繁农民起义C 采用儒家统治思想D推行修养生息政策4.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 B 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C 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D 削夺诸侯的地方权力5.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6.从秦朝到西汉中期,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几经变化才最终确定下来。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一、第二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2、中国的耕犁达到完善阶段的标志是A、耦犁的出现B、代田法的出现C、曲辕犁的出现D、耕耙技术的出现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指的是A.都江堰 B.郑国渠C.大运河 D.赵州桥、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5.古代中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6.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7、从哪一时期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誉?A西汉时B东汉时期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8、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9、.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10、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宋代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氏——“交子”D隋唐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开始打破坊市界限,市分散在城中。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考查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脆弱性 D.连续性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5、2006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

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A、近一千年B、一千五百多年C、近二千年D、二千多年6、“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A. 租佃关系B. 自给自足C. 互助关系D. 雇佣关系7、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8、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 )A.山东B.山西C.江南D.龙门碣石以北9、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 )A.南朝时期B.唐朝前期C.唐朝后期D.北宋时期.10、.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A夏朝到春秋时期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11、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A木炭的使用B煤的使用C焦炭的使用D石油的使用12、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白瓷13、.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1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5、关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前提条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 .导致了封建城市的兴起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D .得益于各诸侯国的重商政策16、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A交通便利B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C靠近政治中心D经济重心所在17、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化专制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18、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2.将答案全部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否则无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1.(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24)《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2.(2016·辽宁抚顺一模·25)“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魏晋时期3.(2016·北京石景山一模·14)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

”以下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A.“贫富之道,莫之夺予”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4.(2016·四川宜宾二模·25)《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这一变化说明了()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5.(2016·全国高考预测创新·4)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

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

高一历史校本研究习题(第一分册第二、四、五单元)

高一历史校本研究习题(第一分册第二、四、五单元)

高一历史第一分册专题三:古代美洲、伊斯兰世界一、单元教学内容主旨:古代美洲虽不为世人熟悉,但在农业方面对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对阿拉伯半岛及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曾先后在历史舞台上称雄一时,影响深远二、考点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伊斯兰教的创始、经典三、基础练习1.宗教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

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后向域外传播,主要传播地区是A.东亚、东南亚 B.中亚、西亚 C.南亚、西亚 D.西亚、欧洲2.古代印第安人在南美安第斯山麓建立的文明中心是A.玛雅文明 B.阿兹特克文化 C.印加文化 D.奥尔梅特文化3.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的居民是A.苏美尔人 B. 雅利安人 C. 阿兹特克人 D.玛雅人4.明嘉靖三十九年的《平凉府志》中记载:“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

”这种作物最初是由哪一地区培植的A.亚洲B.美洲C.非洲 D.欧洲5.“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和大弟子及追随者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

与以上三段文字先后顺序相对应的经典分别是A.《大藏经》、《圣经》、《古兰经》B.《大藏经》、《古兰经》、《圣经》C.《古兰经》、《大藏经》、《圣经》D.《圣经》、《大藏经》、《古兰经》6.“它借助于一种伟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

……它不仅造就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多元社会,而且创造了一种有着许多独创发明和成就的卓越的遗产。

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必修二 第一二单元)

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必修二 第一二单元)

青岛格兰德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历史模块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白居易有诗曰:“机梭声轧轧,牛驴去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 .土地兼并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 .国家授田D .土地私有 3、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 ) A 、周王室的衰弱 B 、井田制的破坏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诸侯的强大4、、南北朝时期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经济的发展使江南小镇的景色更加迷人。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 ( )①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 ②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③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④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移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 ①②③D 、②③④ 5、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 ( ) ①缂丝技术 ②白瓷生产技术 ③松江特产棉布 ④用煤冶铁技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 、孙吴 B 、东晋南朝 C 、中唐时期 D 、南宋 7、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

这说明 ( ) 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③唐代以前的“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④“侵街”的现象在今天的城市发展中仍大量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D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精品文档第一单元测试题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一、选择题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1. 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性农具是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A. 石犁B.铁铲C. 耒耜D. 铁锄 6. 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2. 我国古代制造的耒耜主要用于 A. 扩大了耕作面积 B.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A. 原始灌溉B. 松土挖土C.锄草培土D.开沟播 C. 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 积累了生产经验种7. “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3. 右图中所反映的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A. 农耕定居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B. 原始时代人民就已经学会建筑房屋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C. 由游牧过渡到定居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D. 原始农业出现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脆弱性 D. 连续性4. 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体系最早形成于8. 明清之时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农坛亲自下地进A. 关中地区B.华北地区行象征性的耕作,这一活动反映了①农本思想根深蒂固②抑商C. 中原地区D.黄河—长江流域传统仍然盛行③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④统治者对农5.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业的高度重视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精品文档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A.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水平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C.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10. 下图反映了明清11.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A. 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棉花图·收贩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 鎏金术 B 、水排 C.灌钢法 D.铸钢法13. 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B.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D.中国瓷器从汉代已输出国外14. 右图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精品——四羊方尊。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二单元》,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基础练习1.封邦建国殷人2.礼乐天命3.A4.A5.D6.B二、拓展练习7.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为周公,是我国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周武王去世后辅政成王七年,平定各地叛乱,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制定礼乐制度,提出了一套“敬天保民”的思想。

这些措施巩固和扩大了周的疆域和影响,并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8.(1)食器。

(2)王权(或政权)。

(3)牧野之战,武王灭纣,建立西周。

(4)表明了楚王觊觎周朝政权,想取而代之;反映了周朝后期诸侯力量的加强和周王室的衰微这一历史事实。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基础练习1.中央集权大一统秦2.士儒法道3.C4.C5.D6.A7.C二、拓展练习8.A:a、d、f、g B:c C:b D:c、h第6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一、基础练习1.商鞅县2.长城焚书坑儒中央集权3.C4.D5.B6.D二、拓展练习7.(1)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但没有最终的裁决权。

(2)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3)赞成:秦完成国家统一.确立了新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必然要加强思想舆论控制,禁止人们横议;儒生以古非今.终难逃一劫。

反对:一些儒生以迷信和求不死之药,骗取钱财,反对郡县制等,遭到秦始皇镇压:(无论赞成还是反对,言之有理和有据即可)8.(1)用这些兵马俑保护死去的秦始皇。

(2)提示: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等角度分析。

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一、基础练习1.赵高李斯2.209 刘邦3.D4. C5.B6.B二、拓展练习7.(1)秦朝修建阿房宫,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腾.导致秦朝灭亡。

(2)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沿用打天下的经验,不断动用民力,如秦统一后,数十年间修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这些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专题一: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一、单元教学内容主旨: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耕时代。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民族的起源具有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点。

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

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与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二、考点原始农耕、炎黄传说、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与核心区域《礼记.礼运》中的夏朝二里头文化商朝的历史是信史、方国联盟、青铜器与甲骨文三、基础练习1.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是A 南稻北粟B稻粟并种 C 种稻为主 D 种粟为主2.二里头文化与夏朝的关系应属A 完全一致B 基本不符C基本一致 D 继承发展3.在距今约40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墓群发掘中发现:占总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小型墓,墓主一般没有随葬品。

大墓则使用木棺,棺内随葬品多达一二百件。

这直接说明了陶寺A 贫富分化明显B 国家已经产生C 墓主信仰有别D 民风盛行借鉴4. 反映中国第一个王朝形成的史料是A《说文解字叙》记载“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B 《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C《礼记》中记载“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D 《史记》记载“黄帝……监于万国……合和万国”5.《史记》记载,商朝时宫廷“以酒为池”,酗酒成风。

这从侧面反映了商朝在经济上A粮食生产相对充足 B 酿酒水平高度领先 C 人民生活十分富有 D 宫廷饮食单一6.《礼记礼运》说道:“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这样的社会现象最早产生于公元A 前5000年B前2000年 C 前1500年 D 前1000年7.在中国“传子不传贤”的王位继承方式最早实行者是A 黄帝B 启C 禹D 纣8.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年后人神往……”,郭沫若所赞美这种文字产生于A 神话时期B 夏朝C商朝 D 西周9.当今全球华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始于A 远古以来B 春秋以来C 秦朝以来D 近代以来10.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连接商朝的社会情况包括①商王重视农业②商人有浓重的迷信观念③商朝的商业是当时最主要的经济部门④商朝使用的文字已很成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 D ①②③④11.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们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现象是A 食用人工栽培的粮食作物B 采集部分生活资料C族群中完全平等、没有贫富 D 部族间冲突日趋严重12.尧舜禹时期与夏商周时期的最主要不同是A前者是采集经济,后者是农业经济B前者“天下为公”,后者“天下为家”C 前者有文字,后者无文字D 前者“选贤与能”,后者任人唯亲13.当人类作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

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以养活自己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

这个“新发现”距今已有A 100万年B 10万年C 1万年D 5000年14.“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这则材料说明鼎是当时A 财富的象征B 权力的象征C 道德高下的象征D 风俗同一的象征15.最新的考古学研究成果表明,中华文明的分布犹如满天星斗。

其中,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是A 长江中下游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 C 黄河中上游地区 D 长江中上游地区16.商朝历史因为多重证据的印证而成为信史,以下不属于这些证据的是A 青铜器B 甲骨卜辞C 二里头遗址D 史记四、拓展练习1、文献与考古中的商朝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材料二:己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

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

西土受年?吉。

北土受年?吉。

——甲骨卜辞《粹》材料三:商代青铜器兽面纹爵兽面纹铙兽面纹鬲(gé)问题:(9分)(1)依据材料一,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2分)(2)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一则历史价值更高,为什么?(3分)材料二。

因为材料二是一手史料;材料一是后世文献。

(3分)(3)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兽面纹饰”在当时被认为具有哪些功能?(2分)与祖先或神灵沟通,庇护商代人在世间的权利和财产。

(2分)(4)材料二、三对于认识材料一有何帮助,并作简要说明。

(2分)考古发现印证文献:材料二中占卜的记录和材料三中兽面纹饰可以印证材料一中尊神敬鬼的观点。

(2分)2、农业的起源材料一“中国早期农业遗址分布图”(书上)(1)观察地图,概括中国早期农业遗址的地域分布特征。

材料二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的考古发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原地区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农业定居生活,进入了以粟为主的旱地农耕阶段。

……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也发现了距今七千年前的丰富的稻作遗存:稻谷、稻秆、稻叶、谷壳的堆积,一般厚度达20—30厘米,最厚的地方超过100厘米……——樊树志《国史十六讲》2 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早期南北农业的主要异同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旧石器时代的人)为了追寻猎物、寻找野果地或渔猎场地,他们不得不经常过着流动的生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导致材料三所述“过着流动的生活”发生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改善 B.原始畜牧业的萌芽 C.原始农业的产生 D.磨制石器的出现4 我国农业的起源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5 列举几个世界史古代史上较早进入原始农耕时期的区域。

五、本单元你的困惑,下单元你兴趣的史实成绩日期答案:1、(1)思想:崇尚神灵和祖先,实行礼治。

(2分)(2)材料二。

因为材料二是一手史料;材料一是后世文献。

(3分)(3)与祖先或神灵沟通,庇护商代人在世间的权利和财产。

(2分)(4)考古发现印证文献:材料二中占卜的记录和材料三中兽面纹饰可以印证材料一中尊神敬鬼的观点。

(2分)2、(1)观察地图,概括中国早期农业遗址的地域分布特征。

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最为集中的区域(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早期南北农业的主要异同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共同点是旱地农业和稻作农业几乎同时出现,呈现南北并立的格局。

不同点是南稻北粟,具体作物不同。

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北方干旱少雨,适合旱作农业;南方潮湿多雨,适合稻作农业。

(3)导致材料三所述“过着流动的生活”发生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CA.自然条件的改善 B.原始畜牧业的萌芽 C.原始农业的产生 D.磨制石器的出现(4) 我国农业的起源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使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

同时,使比较稳定的定居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5) 列举几个世界史古代史上较早进入原始农耕时期的区域。

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专题二: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一、单元教学内容主旨:西周确立的封邦建国体制,周公倡导的德治与礼制,大国兼并战争催生了“天下定于一”局面的产生。

急剧的社会变动,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创造力的发挥。

“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灿烂的思想学术奇观之一。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二、考点西周的建立、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礼乐制度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帝国的建立、皇帝御中央集权体制秦短命而亡的原因、第一次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三、、基础练习题1.夏商周称“上古三代”,其中“周”是指A西周 B 东周C春秋 D 战国2.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的根本目的是A 强调礼的重要性B 促进乐舞的流行C巩固西周的统治 D 扩大周公的权力3.铁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出现于A 西周B春秋 C 战国 D 商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分封制崩溃 B 井田制瓦解 C 周王室衰微 D 诸侯野心增大5.“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孙子D韩非子6.以下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 重农抑商B 统一度量衡C 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秦A 推行分封制B推行郡县制 C 废除郡县制 D 废除行省制9.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A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 B 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C 以什伍为基层单位D 以编户为基层单位10.下列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统一A 货币B文字 C 度量衡 D 法律11.“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A推行郡县制 B 攻打匈奴 C 焚书坑儒 D 严刑峻法12.《汉书刑法志》载:“(秦)丁男被甲,丁女运输,苦不聊生……”这句话反映秦朝的A 劳动人民勤劳B 赋税沉重C兵役和徭役繁重 D 法律严酷13.据《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体现的主要观点是A 周王统一了中国B 周朝姬姓有五十三人独居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 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政权14.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文明”,“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15.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整理,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得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是出它们代表的流派A 儒道法B 儒法道C 法儒道D道法儒16.《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宿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当时的秦国A 变法遭到反对B 变法违背民意C变法深入贯彻 D 变法最终失败17.秦统一中国后,采取了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的措施,这些措施中体现国家政权的功能是A 保障人民安全B加强社会管理 C 实行阶级统治 D 提高环境监控四、拓展练习题1.帝国制度的创设(10分)从先秦三代的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天下定一局面的产生,最为标志性的意义就是中央集权官制取代了封建世袭贵族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