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分层规则YNLKYT-J01-2006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地层划分的标准及原则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地层划分的标准及原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9f56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2.png)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地层划分的标准及原则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4T11:28:51.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作者:王根文[导读] 摘要:考虑到绝大部分岩土勘察工作发生在复杂地质条件中,并且通常与岩脉及其它金属矿镶嵌在一起,必须通过先进的勘查技术,结合以往勘查、科研及物化探资料,综合分析工作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地层特性。
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51摘要:考虑到绝大部分岩土勘察工作发生在复杂地质条件中,并且通常与岩脉及其它金属矿镶嵌在一起,必须通过先进的勘查技术,结合以往勘查、科研及物化探资料,综合分析工作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地层特性。
在我国,对于岩土勘察工作中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中主要针对勘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忽视了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岩土物理性质条件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划分引言地层本来就因地而异,有各向异性,同时考察的结果也是因人而异,这与考察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考察技术人员的水平经验有密切关联。
但是大自然中的地层分层也有其自身规律以及共同遵守的自然原则。
岩土分层,一定要与工程密切配合。
因为分层模型除了能够体现整个地层的物理学特征,岩石特征外还可以清晰地反映对未来模拟架构工程的不利层位和可供选择的主要层位。
在某个施工场地,分层模型建立完成以后,需要预览整个地层的剖面图、各层标高和出露厚度。
需要一项接着一项认真地检查分层的合理性。
同时测试各个层位的指标和统计结果的合理性,最后对分层模型进行修正。
1岩土勘察工作概述岩土勘察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场地稳定性勘察、地基土性质勘察、建筑物抗震危险勘察、水文特征勘查等,通过岩土勘察工作发现施工区域内潜在的安全问题,确保地层特性以及地质条件能够满足工程施工需求。
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岩土勘察工作得出的勘查结果,判断工程对工程地质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确保即使产生危害也在可控范围内。
由此可见,岩土勘察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行规范
![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da6e1f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b.png)
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行规范第一篇: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行规范一、国家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6、《冶金工业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749-2012)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9、《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10、《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14、《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01〗15、《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16、《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17、《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8、《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21、《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3、《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478-2008〗24、《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技术规范》〖GB50547-2010〗25、《冶金工业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615-2010〗26、《冶金工业建设钻探技术规范》GB50734-2012〗2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28、《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二、行业标准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4、《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8、《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9、《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10、《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2010〗1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176-2012〗1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13、《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76-2012〗1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15、《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16、《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1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1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19、《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87〗1JTJ 002—87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3—86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T 0901—98 1:1000000数字交通图分类与图示规范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替代JTJ 001-1997JTJ 004—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被JTG/T B02-01—2008替代部分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部分替代JTJ 004-89部分JTG B03—200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替代JTJ 005-1996JTJ/T 006—9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T B05—2004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 B06—2007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6-01—2007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6-02—2007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6-03—2007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与B06其他规范配套使用JTG/T B07-1—200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交通部2007年第30号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技术指南第1号修改单16 交通部2007年第35号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替换交公路发〔2000〕463号17勘测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替代JTJ 061-1985;JTJ 061-1999;JTJ 062-1991;JTJ 063-1985;JTJ 065-1997;JTJ/T 066-199818 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19JTJ 064—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代替JTJ 064-86部分代替JTJ 062-91部分替代JTJ 063-85部分20 JTG/T C21-01—2005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JTG C30—2003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由JTJ 062-2002改22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替代JTJ 011—1994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替代JTJ 013-1995JTJ/T 018—97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T 019—98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D31—2008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替代JTJ 012-1994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替代JTJ 014-199729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替代JTJ 014-1997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替代JTJ022—85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替代JTJ 023-1985JTG D63—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替代JTJ 024-1985JTG/T D65-01 —2007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替代JTJ 027-1996JTG/T 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J 025—86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替代JTJ 026-1990部分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替代JTJ 026-1990JTG/T D71—200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部分替代JTJ 074-94JTG D80—200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部分替代JTJ 074-94JTG/T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部分替代JTJ 074-94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替代交公路发[1995]1036号44 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替代交公路发[1995]1036号45 JTJ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替代JTJ 051-1993JTJ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替代JTJ 052-199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替代JTJ 053-1994JTG E41—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J 054-1994JTJ 056—8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7—9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已被JTG E51—2009替代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替代JTJ 058-2000JTG E50—200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替代JTJ/T 060-1998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替代JTJ 059—95施工公路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替代JTJ 033-95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替代JTJ034-93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7.1—20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桥隧 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替代JTJ 041-1989JTJ 042—9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已被JTG F60——2009替代JTG/T F81-01—2004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交通 JTG/T F83-01—2004 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F7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替代JTJ074-94 质检安全 JTG G10—2006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替代JTJ 077-1995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替代部分JTJ 071-199867 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替代部分JTJ 071-199868 JTJ 076—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养护管理JTJ 073—96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被JTG H30-2004 被JTG H10—2009替换JTJ 073.1—2001 公路水泥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H11—2004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2—2003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20—200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替代JTJ 075-1994JTG H30—200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替代JTJ 073-1996部分JTG H40—2002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导则加固设计与施工 JTG/T J22—2008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3—2008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一、波速测试及地微震测试项目遵循的规范为:《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二、地质雷达测试遵循的规范1、《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2、《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 10013-2004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第二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总则1.0.1为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的过程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的过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b5494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1.png)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的过程方法说实话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它肯定很重要,可到底怎么划分,我是两眼一抹黑。
我最早就是看书,书上一堆理论,什么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这些来综合确定。
工程重要性等级我还比较好理解,就像是房子要是特别重要的,像那种超高层的地标建筑,或者是医院学校这些,那肯定工程重要性等级就高,要是个临时的小仓库,等级就低呗。
可这个场地复杂程度等级我一开始就搞迷糊了。
我记得我第一次做一个小项目的勘察等级划分,那场地看着没啥特别的,我就想当然地觉得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低。
结果我就犯了大错。
后来我仔细检查才发现,场地下面有条暗河,这个影响可太大了,这就属于场地复杂程度高的情况。
从那之后我就知道,场地复杂程度得调查特别仔细,不能只看表面,得看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啥的。
再来说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这个我一开始也是不太摸得清。
有次做一个项目,地基土种类就两种,我就觉得简单。
可我没考虑到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特别大,结果又搞错了勘察等级。
这就好比你看到两盘菜,外观看着差不多,但一个是超级辣,一个是一点辣味都没有,这就是很大的差异。
地基土不仅要看有几种,还得看它们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情况。
要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就得把这三个方面的等级先弄清楚,然后按照规定综合考虑。
我就试过先把每个单独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比我之前在脑子里瞎想靠谱多了。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重要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多参考类似项目,人家的经验有时候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我老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就忽略了前人的智慧,这也是我走过的弯路。
总之,这个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绝不是个简单的事儿,每个环节都得小心谨慎,多做调查研究,多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慢慢准确掌握。
我现在每次做都会把各个方面反复核对,确保不会再出错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整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51705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9.png)
GB+HBDB岩土工程勘察常用资料摘录版目录1工程、场地、地基、岩土勘察等级原则 (1)2 岩土旳分类 (3)3 碎石土、砂土、粉土旳密实度 (6)4 建筑抗震 (7)5 岩土层、标贯、静力触探与剪切波速旳关系 (8)6 岩土参数旳记录分析 (9)7 岩土旳承载力特性值指标 (10)8 岩土旳承载力压缩性指标 (17)9 岩土指标记录精度表 (19)10 原位测试 (20)11 记录措施及野外工作量旳布置 (25)12 野外工作量旳布置 (26)13场地和地基 (28)14 桩旳极限侧阻力原则值 (32)15 桩旳极限端阻力原则值 (37)工程重要性等级原则GB 50021- 3.1.1条款场地等级(复杂限度)原则GB50021- 3.1.2条款地基等级(复杂限度)原则GB 50021-3.1.3条款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原则GB50021- 3.14条款环境类型分类燥度指数k≥1.5旳地区;湿润地区是指干燥度指数k﹤1.5旳地区;②强透水土层是指碎石土、砾砂、粗砂、中砂和细砂;弱透水层是指粉砂、粉土和粘性土;③含水量ω﹤3%旳旳土层可视为干燥土层不具有腐蚀条件;④当有地区经验时, 环境类型可根据地区经验划分;但同一场地浮现两种环境类型时, 应根据具体状况选定。
场地土覆盖层厚度划分原则GB50011— 4.1.4条款Vsc ——等效剪切波速注意:GB50021——规范规定: 建筑场地旳类别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为准。
甲、乙类建筑应严格执行。
不超过10层且高度不超过30m 丙类建筑及丁类建筑可据岩土名称和性状, 先划分土旳类别, 再估计岩土旳剪切波速, 最后给出建筑场地类别。
岩土层旳剪切波速测量:初勘时剪切波速测量钻孔不适宜少于3个, 应占控制性钻孔旳1/3——1/5。
祥勘时单栋建筑剪切波速测量钻孔不适宜少于2个, 密集旳高层建筑群每栋不适宜少于1个。
岩土分类DB42/242- 4.1.1条款岩石坚硬限度分类GB 50021- 表 3.2.2-1 DB 42/169- 表 G .O.1 DB 42/242- 表4.1.3岩土完整限度分类GB 50021- 表3.2.2-2 DB 42/169- 表G.O.3 DB 42/242- 表4.1.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GB 50021- 表3.2.2-3碎石土分类GB 50021- 表3.3.2 DB42/169- 表G.O.5 DB 42/242- 表4.1.5砂土分类GB 50021- 表3.3.3 DB42/169- 表G.O.8 DB 42/242- 表4.1.7粉土旳分类DB 42/242-表4.1.9及4.1.12条款粉土湿度GB 50021- 表 3.3.10-2粘性土旳状态分类GB 50021—表3.3.11 DB 42/169—表G.0.12 DB 42/242- 表4.1.11 (国标仅按IL分类)粘性土旳压缩性分类DB 42/169— 4.2.6条款残积土与风化岩旳划分DB 42/169—表C.0.4 DB42/242—表4.1.20岩石厚度分类GB50021—表3.2.6土类旳夹层互层规定GB50021— 3.3.6条款碎石土密实度GB 50021- 表3.3.8-1 DB42/169- 表G.O.6表G.O.7 DB 42/242- 表4.1.6-1.4.1.6-2砂旳密实度GB 50021- 表3.3.8-1 DB42/169- 表G.O.6表G.O.7 DB 42/242- 表4.1.7粉土旳密实度DB42/169- 表G.0.4 DB 42/242-表4.1.13粒组划分及各粒组土粒旳性质特性注: 漂石、卵石和圆砾颗粒呈一定旳磨圆形状(圆形或亚圆形), 块石、碎石和角砾颗粒带有棱角。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定_详细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定_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54cba755e53a580217fcfeae.png)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定总则XX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工作,制定本规定。
岩土工程勘察应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
在上海地区从事一般项目的勘察活动,可以地方标准规范为主,但须遵循国家标准中的有关强制性条文。
特殊项目(如核电、航空、船舶等)的勘察,应遵循相关标准规范。
规定是重申规范中的要点、可能引起歧见的条款及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
规定主要针对上海地区的工程XXX市工程应汲取当地工程经验并应符合当地有关规范要求。
承担境外项目,应按当地有关规范或合同约定的技术标准开XX 公司原勘察技术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处,以本规定为准。
遵循的国家及XX市有关规范和标准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年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年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XX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XX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08-11-2010)XX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XX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XX市工程建设规范XX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XX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XX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XX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国家推荐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其他行业标准规范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年修订本及《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通知计价格()号建设部及XX市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勘察前期工作承担勘察项目后,应做好以下资料的收集、验证等工作:3.1.1收集拟建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图及建(构)筑物性质的相关内容。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的地层划分原则思考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的地层划分原则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123f4c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4.png)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中的地层划分原则思考摘要:地层结构特点和分布特点等,都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造成直接影响,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工程质量效果,必须积极开展岩土勘察工作,在了解地层具体力学状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建设方案,避免受到意外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质量安全问题。
而地层划分是岩土勘察中的主要内容,能够以相关地层数据为依托构建模型,从而帮助工作人员更直观地分析地层特征,以便在设计和施工作业中获得可靠的支持。
不同区域内的地层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也给地层划分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必须明确相关规范和标准中的基本划分原则与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地层划分的合理性,获得更加可靠的岩土勘察结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层划分原则引言不同地点的土壤各不相同,各不相同,研究结果也因人而异,这与项目经理和研究单位技术人员的经验密切相关。
但是大自然的分层也有自己的共同自然规律和原则地质技术分层必须与工程密切协调。
因为分层模型反映了整个地层的物理特征,所以岩石特征清楚地反映了不利层和未来模拟建筑工作的主要选择层。
在建筑场地中,创建层模型后,必须预览整个层的轮廓、每个层的标高和暴露层的厚度,并仔细检查层次的合理性。
同时测试各层指标和统计结果的合理性,最后修正层模型。
1概念与特点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工程建设相关地质问题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分析地质技术互动的原则和过程。
地质工程是指涉及使用、处理或改良岩石和土壤的土木工程科学和技术。
它主要涉及三个学科:工程地质、岩石力学和土壤力学;使用地质构造体作为支撑,研究其作为工程支撑、建筑材料、工程荷载、环境或承载环境的特性。
2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基本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是当前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基本内容,可以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保障设计和施工的顺利推进。
因此,应该掌握岩土勘察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以保障获得更加可靠的勘察数据。
土层结构和基础形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确定勘探点深度时也应该考虑到实际需求。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 - 副本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64bb045325c52cc58ad6be04.png)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同学们好,我们已经知道岩土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等,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一个首要环节,就是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那么今天我们一同了解勘察等级划分的相关知识,我们将从主题导入、等级划分依据、等级判别条件和案例分析这四个部分来了解勘察等级的划分。
一、勘察等级的导入勘察等级划分的最主要是区分对于重要的、场地和地基复杂的工程,就要多布置勘察工作量,力求详细查明地基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及力学特性,对于环境条件比较简单的工程,就应该少布置勘察工作量,做到经济合理,将资源用到最合理的地方。
二、勘察等级划分依据要科学、合理、经济地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关键需熟悉现行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相关条款内容。
三、勘察等级判别条件首先,我们来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的规定(出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的照片),它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母规范,是开展勘察工作的主要依据。
它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个:工程重要性;第二个:场地复杂程度;第三个地基复杂程度。
而第一个工程重要性,是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
第二个场地复杂程度也分为三级,从五个方面进行,1.建筑抗震稳定性,主要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2.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主要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的这方面规定;3.地质环境破坏程度,主要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的这方面规定;4.地形地貌条件;5.地下水条件,这五个条件中每个条件也分为三级,复杂、中等和简单。
只要一级、二级场地条件中只要符合其中任一条件者即可。
第三个地基复杂程度依据岩土种类性质、特殊土的影响划分为三级。
其判断条件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的这方面规定综合以上这些条件,勘察等级划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土石鉴定与分类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土石鉴定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a19f833ed630b1c58eeb514.png)
Wu>60%
除有泥炭质土特征外, 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 光泽,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注:有机质含量 Wu 按灼失量试验确定。
(4)土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IP)可划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具体规定 如下。
① 碎石土和砂土的划分应符合表 1.8、表 1.9 的规定。 碎石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的土。 砂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 50%、粒径大于 0.075 mm 的颗粒质量超 过总质量 50%的土。 ② 粉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不超过全部质量的 50%,且塑性指数 IP≤10。 ③ 黏性土: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黏土和黏土。当 10<IP≤17,定为粉质黏土;当 IP>17 时,定为黏土。
一般为23稳定在变形特征上接岩变质岩组有少量分离体近弹性各向同性体续表岩体结岩体地质主要结构可能发生的岩土结构面发育情况岩土工程特征构类型类型体形状工程问题岩体接近均一的各多韵律的薄层理片理节理裂隙向异性体其变形及强层状层及中厚层状层状可沿结构面滑塌但以风化裂隙为主常有度特征受层面控制可结构沉积岩副变板状可产生塑性变形层间错动面视为弹塑性体稳定性质岩较差层理及层间结构面较发完整性破坏较大整破裂状构造影响严育结构面间距025体强度很低并受软弱碎块状结构重的破碎岩层050?m一般在3组以上结构面控制多呈弹塑易引起规模较大有许多分离体性体稳定性很差的岩块失稳地下水构造及风化裂隙密集结断层破碎完整性遭到极大破加剧岩体失稳散体状构面错综复杂并多充填带强风化及碎屑状坏稳定性极差岩体结构黏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全风化带属性接近松散体介质碎屑3按软化系数kr的大小可分为软化岩和非软化岩
岩体结 构类型
岩体地质 类型
主要结构 体形状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层划分的原则与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层划分的原则与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39e87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4e.png)
一、勘察分层的目的及总原则
地层分层要在整理、检查野外编录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数据综合 分析后进行。其分层要与工程需要密切配合,要重点勘察对拟建工程的不利层 位(如液化土层、湿陷性土层)和具备作为持力层的层位,简明清晰的反映对 拟建工程的不利和可供选择的主要持力层。
9
二、主层的划分
(一)按土层年代划分 土层的形成年代与工程特性密切相关,是岩土层序列划分的主要依据。 主层首先反映不同的地层沉积年代,同一地质时代的地层根据工程需 要可划分为多个主层,但不同时代的岩土不能划分为同一主层,主层划 分应自上而下,按照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的新老次序由小到大编号,层 位反应时代和覆盖关系。如④层不能在③层上(倾覆岩层除外),层位 代号越大,地层沉积时代越古老,主层层位代号大的层位不能出现在层 位代号小的层位之上。如果剖面中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就说明我们的层 位划分有问题。
1、亚层的划分依据主要层位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在编号顺序上 可适当考虑空间分布和覆盖关系,由上至下依次编号,但亚层的代号顺 序并不一定代表严格的沉积顺序;
2、对于一个主层内不同岩性的地层,应划分出不同的亚层;同一地 质、地貌单元的同一主层内,亚层必须是唯一的;
15
三、亚层的划分
3、一个主层内一般应有一个主岩性亚层,当一个主层其主岩性亚层 所占比重超过二分之一时,其它亚层以透镜体夹层形式出现,可以使用 主层号作为主岩性亚层的代号,其它亚层作为再按序编号,如主层用③ ,其余用③-1,③-2;其亚层还是以上下覆盖的形式出现时,仍按照层 序依次编排亚层代号;
10
主层的划分
(二) 按成因类型划分 时代相同,不同成因的土也应划分为不同的主层。原则上不要把沉积 环境差异明显(例如人工 堆 积 、残坡积、冲洪积、海陆交互沉积 、 风 积 等)的地层划分在同一个主层内。 对于松散地层堆积较厚的地区,沉积环境常表现出多次地质旋回的特 征,表现出土层颗粒由粗变细或由细变粗的周期变化,可以把一个地质 旋回划分为一个主层。如果存在多个厚度小的旋回也可划分在同一主层 内。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6](https://img.taocdn.com/s3/m/72f10487ec3a87c24028c4fa.png)
例如,对桩基的参数提供,各个工程师可以有 不同的经验,各个单位也可以有其自身的商业 技术的秘密,这些似乎应当是本单位总工程师 把关的内容,如果审图要审这些东西,难道能 保证每个审图的工程师都比送审单位的总工程 师的水平还要高?我想这种技术性、经验性很 强的内容,应当允许各个单位,各个工程师做 出自己的水平,这种问题往往是多解的,不可 能给封顶了。不能说按规范的参数表提供参数 可以通过审图,而提供了与规范的参数表不同 的参数就不可以。如果审图的结果走到这一步, 那真是岩土工程的不幸,还要岩土工程师干什 么?一个中学毕业生都会查表内插。
关于勘察工作布置
《强制性条文》4.1.11-1如何执行?搜 集不到这些资料,可否详勘? 什么叫“控制性勘探点”? 取样钻孔数量应多少?
成片住宅小区,总图未定,可否按方格 网布孔? 《强制性条文》4.1.20为什么规定最少 取样数量? 什么是“主要土层”? 利用邻近资料如何理解? 基坑工程红线以外怎样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局部修订
《规范》执行情况良好,对保证勘察质 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相关行 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确定了基本框架和基 本准则。由于下列原因,需对该《规范》 局部修订:
(1) 某些条款不够严密,某些条款与现行 其他标准不够协调,造成施工图审查时 执行上的偏差; (2)《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部分摘自本 《规范》,少数勘察人员和审图人员未 全面掌握《规范》条文和条文说明,孤 立执行某些强制性条文,产生理解上的 偏差;
请问对这两本规范的这两条强制性条文 该如何协调执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4.1.11条要求收集建 筑物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这些都是 属于方案阶段的内容,在初步设计中已经 对这些控制性的内容有所反映,采用什么 基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物的规 模和性质,设计一般会有所考虑,在勘察 任务书中,也应该有这些内容,作为勘察 和设计的互动,从一开始就应当建立协商 的关系,当然不排斥有些设计单位没有经 验,不会做方案,提不出控制性的意见;
工程勘察中的层位划分,一起来谈谈你的看法
![工程勘察中的层位划分,一起来谈谈你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65ebd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d.png)
工程勘察中的层位划分,一起来谈谈你的看法工程地质和岩土技术的研究对象离不了岩、土、水三大介质。
工程建设或以岩土为材料,或与岩土介质相互接触并相互作用,统而言之,工程建设离不开岩土。
先勘察、再设计、后施工,对与工程有关的岩土体的充分了解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程序的基本规定。
通过勘探、测试、取样、分析,按一定精度要求划分勘探范围内的岩土单元(层和亚层、次亚层),查明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对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岩土强度、变形特征做出综合评价和措施建议,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
勘察层位划分是基础中的基础。
前天,一位资深岩土专家与我聊起他与某项目年轻总体对地层层序划分与编号的事,对方一句你那是地质做法,不是工程地质做法,让他哭笑不得。
工程地质可以与罔顾地质基础吗?我想起自己在工作中、评审中,遇到的一些有悖于地质规律的现象,而且,在当前的岩土工程领域不重视基础地质研究的趋势似乎愈演愈烈。
(1)不顾地层年代,将长沙河流冲积相的中更新统与上更新统合二为一,殊不知前人的已有研究,长沙地区这两个土层工程性状差异太大。
图1中,圆砾与卵石在相邻钻孔交错出现,不能不怀疑钻探原因与划分水准。
经了解,该地质剖面引用了前期另一单位的勘察资料,二者相互交错,于是产生了这一奇葩现象。
(2)不顾地层的成因,想当然地将残积形成的地层与坡积成因者笼而统之。
殊不知坡积土存在需要特定的斜坡地形条件,而且存在一定的搬运过程。
而河流冲积相覆盖的基岩残积土,水力的冲刷作用很强,原有的坡积物搬运后才沉积了冲积物。
(3)不核实基岩的时代与成因,甚至将不同时代不同基岩形成的残积土划为同一层位,将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并统计,提供同一设计参数。
(4)不考虑地质构造的实际情况及其与工程场地的关系。
以长沙为例,动辄曰湘江断裂,将不同沉降间断的底砾岩作为构造角砾岩。
明明是断裂构造作用,将震旦纪推覆于白垩纪地层之上,却将前者名之曰捕虏体?(5)不分析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条件与规律。
工程勘察岩土地层划分标准研究
![工程勘察岩土地层划分标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7886c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a.png)
工程勘察岩土地层划分标准研究作者:张友林逄程胡建波李俊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4期[關键词]工程勘察;胶莱平原剥蚀准平原区;地层划分;力学性质;风化程度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程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项目的投资具有先导和决定性的影响;作为前期基础工作,是项目重要环节,勘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项目质量并影响整个项目投资。
在勘察过程中,对于同一场地地层定名与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确定,不同勘察单位在岩土工程勘察经验和表达方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勘察报告虽有地层编号,但它以单一工程为核心,层序划分仅满足单个工程需要,一般从地表开始,自上向下顺序编号,与相邻工程相同地层的编号可能不一致。
尤其在地形地貌、周边及地下环境复杂区域差别更大,不统一的地层划分严重影响了地层勘查成果共享,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且对勘查数据库的建设、野外勘查可操作性影响重大。
因此,对工程勘察地质数据资料进行统一汇总,通过科学、系统、准确地分层,建立标准地层,提供可靠的物理力学参数,为工程勘察数据库建设、野外勘查可操作性、共享行业成果、地方性规范规程的编制提供基础数据;从而加快工程勘察资料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统一化[1]。
仝霄金等[2]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及手段,与区域地层进行对比,按“时代-成因-岩性”划分了层级地层单位,并制订了唯一地层序号,确定了济南市市区标准地层层序的划分。
邵万强等[3]通过采用适合城市的多种第四系研究方法及手段,确定了青岛市市区第四系层序的划分;并与区域地层进行对比,在厘定组级地层单位基础上,按岩性组合划分了层级地层单位,并确定了唯一地层序号;马娟等[4]对潍坊市城区第四系地层研究,通过潍坊市城区第四系厚度等值线图、第四纪不同地层单位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及地层埋深剖面图、模型图等,对第四系各土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结构变化特征,控制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本文以胶莱平原剥蚀准平原区为例,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层岩性等,土层按“地质年代(组段)—土层名称—力学性质”建立了统一标准地层,“地质年代(组段)”对应主层层序,“土层名称—力学性质”对应亚层及次亚层;岩层按“时代成因—岩石名称—风化程度”建立了统一标准地层,“地质成因”对应主层层序,“土层名称”对应亚层层序,“风化程度”对应次亚层层序,确定唯一地层序号,使我们对胶莱平原剥蚀准平原区地层有了统一认识。
第一章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第一章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7d9c88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c.png)
第28页/共52页
(2)初步勘察 目的:是密切结合工程初步设计的要求,提出岩土工程方
案设计和论证。 任务:在可行性研究勘察的基础上,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
稳定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对主要建 筑物的岩土工程方案和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方案等进行论证, 以满足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
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 为一级。
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 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注: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 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
第11页/共52页
5.岩土的分类 一)岩石分类 1、按成因
岩石
岩浆岩 2、按坚硬程度
沉积岩
变质岩
注:1、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可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 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当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第12页/共52页
岩石坚硬程度的野外鉴别
1. 工程重要性等级
工程重要性等级,是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 成 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来划分,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
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破坏后果 很严重 严重 不严重
工程的规模和特征 重要工程 一般工程 次要工程
勘察中对工程重要性等级的划分很难有具体的标准,因为涉及了各行各业, 涉及房屋建筑、地下洞室、线路、电厂及其它工业建筑、废弃物处理工程等。
岩土工程勘察软弱层的划分及处理方法浅谈
![岩土工程勘察软弱层的划分及处理方法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0c1e4713b9f3f90f76c61be0.png)
岩土工程勘察软弱层的划分及处理方法浅谈摘要:软弱层是一种不良地基,其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在岩土勘察阶段正确识别软弱层并对其进行划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消除不良地基的影响。
本文以软弱土层为例,介绍其识别、划分方法,并就处理方法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划分;软弱土;处理方法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勘察结果对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性作用。
在很多工程项目中,软弱层都是地基组成中的控制性因素,对工程现场地基土体中软弱层的划分是岩土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软弱层的正确识别,可以为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借此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软弱层的划分及处理方法进行浅谈。
1 软弱层概述1.1 定义相关规范中将处于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层,处于松散状态的砂土层以及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填土和高压缩性土层统称为软弱土层。
1.2 软弱层的特点由软弱层的定义可知,构成软弱层的土体绝大部分都是软土,所以其特点与软土基本相同,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2.1含水量高、孔隙比大。
软土一般都是有粘土粒组和粉土粒组构成,其中含有少量的有机质,粘粒的矿物成分与周围介质当中的水及阳离子相互作用后,会形成水分子,并吸附在表面形成水膜,故此这些土体的含水量及孔隙比都比较大。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软土的含水量大概在35-80%的区间范围内浮动,孔隙比则在1-2左右。
1.2.2抗剪强度较低。
由土工试验结果可知,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约为20kPa,变化范围大概在5-25kPa之间。
自然固结的软弱土层在不排水的前提下,其剪切强度会随着距离地表的深度增加而增大,增长率约为1-2kPa/m。
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若是软土经过排水固结,其强度将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变化。
1.2.3渗透性较小。
软土的渗透系数通常在10-4-10-8cm/s,故此其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固结速率较为缓慢。
当软土层的厚度≥10cm时,想要使其达到90%以上的固结度一般需要耗费3-5年左右。
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分层规则YNLKYT-J01-2006
![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分层规则YNLKYT-J01-2006](https://img.taocdn.com/s3/m/d19c916125c52cc58bd6beec.png)
云南林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标准QB/YNLKYT-J01-2006 版本号:1.0版 ——————————————————————————————————————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分层规则2006-4-1发布 2006-5-1执行 ————————————————————————云南林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目 录1 编制说明 (2)2 总 则 (2)3 外业的分层和描述 (3)4 大层的划分 (3)5 亚层的划分 (4)6 其它规定 (5)云南林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分层规则1 编制说明1.1 岩土工程勘察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查明勘察场地地层的结构特征、空间变化规律和物理力学状态,为岩土的利用、整治和改造提供恰当的特征参数。
目前我们的勘察技术水平,均建立在把自然界本来不连续、各向异性、非均匀的自然岩、土体,用分层模型进行简化,提供各层位的特征参数,便于设计、施工利用。
故一个工程勘察项目,其地层分层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勘察成果的准确性。
合理的分层能使勘察成果便于利用;而不合理、错误的分层可能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
由于地层的分层不但因地而异,而且是个因人而异的课题,与勘察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勘察水平和勘察经验密切相关。
但地层的分层有其自身规律和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为使我公司技术人员在地层分层工作中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及便于在公司开发的“岩土工程计算机辅助勘察(GCAS)系统”上处理勘察资料,特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适用于我公司承担的,并且在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中未对地层分层进行具体规定的地区及工程项目。
当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中对地层分层有明确规定时,应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的规定执行。
2 总 则2.1 岩土分层时,应按“两级单元”模式进行,即应首先将不同地质时代及不同地质成因的岩土划分为一级单元,即“大层”,再按一级单元的岩性、状态、空间分布特征等细分为二级单元,即“亚层”。
(整理)岩土工程勘察 (2)
![(整理)岩土工程勘察 (2)](https://img.taocdn.com/s3/m/2de114a828ea81c758f578e6.png)
考核复习资料一、岩土工程勘察1.1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水电、铁路、公路、港口等勘察规范中关于勘察分级、岩土分类以及勘察阶段划分与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
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一)工程安全等级工程安全等级,应根据工程破坏后果的严重性,按表1.1.1划分。
场地等级分为三级。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2)不良地质现象强烈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4)地形地貌复杂。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现象一般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地形地貌较复杂。
3.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1)地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4)地形地貌简单。
注:①从一级开始,向二级、三级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
②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三)地基等级(对开挖工程为岩土介质),分为三级。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1)岩土种类多,性质变化大,地下水对工程影响大,且需特殊处理;(2)多年冻土、湿陷、膨胀、盐渍、污染严重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1)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地下水对工程有不利影响;(2)除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
3.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1)岩土种类单一,性质变化不大,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2)无特殊性岩土。
(四)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按表1.1.2确定:(一)公路工程分级公路工程分级见表1.1.3。
三、铁路分级和等级铁路的分类见表1.1.5,国家铁路的等级见表1.1.6。
四、港口工程的分类港口工程一般指建在江、河、湖、海上的码头、防波堤、护岸(坡)等水土建筑物以及港池、航道等工程,其特点见表1.1.7。
岩土工程勘察 第四章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划分及基本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 第四章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划分及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9720723a5e9856a56126054.png)
总体要求
查明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 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 不良地质作用等;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确定地 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地基处理及 施工方案设计的建议; 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不良地质作用防治方案建议;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进行场地 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详细勘察时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 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 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个;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 据不应少于6件( 组);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 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样数量或原位测 试工作量。
岩土工程重要性
场地复杂程度
地基复杂程度
① 岩土工程重要性等级的划分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 使用所产生的后果,将工程公用建筑,30层以上可定为一级,7~30层可定为二 级,6层及6层以下可定为三级。
② 场地等级划分
例如: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对场地的地质构造、不 良地质现象、地震烈度、特殊土类等必须查明其分布 及其危害程度,因为这些因素是评价场地稳定性、地 基承载力及地基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 再如:不同的建(构)筑物的重要性也不同,其破坏 后产生的后果严重性也不同。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主要考虑下面三个因素:
对于土质地基还应符合如下要求: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的间距
注: 表中间距不适合于地球物理勘探;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 点总数的 1/5~1/3 ,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林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标准
QB/YNLKYT-J01-2006 版本号:1.0版 ——————————————————————————————————————
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分层规则
2006-4-1发布 2006-5-1执行 ————————————————————————
云南林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
目 录
1 编制说明 (2)
2 总 则 (2)
3 外业的分层和描述 (3)
4 大层的划分 (3)
5 亚层的划分 (4)
6 其它规定 (5)
云南林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分层规则
1 编制说明
1.1 岩土工程勘察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查明勘察场地地层的结构特征、空间变化规律和物理力学状态,为岩土的利用、整治和改造提供恰当的特征参数。
目前我们的勘察技术水平,均建立在把自然界本来不连续、各向异性、非均匀的自然岩、土体,用分层模型进行简化,提供各层位的特征参数,便于设计、施工利用。
故一个工程勘察项目,其地层分层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勘察成果的准确性。
合理的分层能使勘察成果便于利用;而不合理、错误的分层可能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
由于地层的分层不但因地而异,而且是个因人而异的课题,与勘察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勘察水平和勘察经验密切相关。
但地层的分层有其自身规律和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为使我公司技术人员在地层分层工作中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及便于在公司开发的“岩土工程计算机辅助勘察(GCAS)系统”上处理勘察资料,特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适用于我公司承担的,并且在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中未对地层分层进行具体规定的地区及工程项目。
当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中对地层分层有明确规定时,应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的规定执行。
2 总 则
2.1 岩土分层时,应按“两级单元”模式进行,即应首先将不同地质时代及不同地质成因的岩土划分为一级单元,即“大层”,再按一级单元的岩性、状态、空间分布特征等细分为二级单元,即“亚层”。
2.2 在勘察资料整理过程中,地层层位按下述方法表示:
1)、用带圈的数值表示大层代号。
如①、②、③……等。
2)、在大层代号右下角用下标数值代表亚层。
如②
3、③
1
等分别代表第②大层第3
亚层、第③大层第1亚层。
2.3 岩土分层应在检查、整理钻孔(探井)记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资料、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进行。
2.4 岩土分层应与工程需要密切配合,分层模型除能够体现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成因和岩性外,还能够清晰反映对拟建工程的不利层位和可供选择的主要持力层位。
2.5 在一个场地分层模型建立后,应在预揽全部剖面图、各层位层顶埋深(层顶标高、出露厚度)等值线图的基础上,检查分层的合理性,并检查各层位试验、测试指标及其统计结果的合理性,对分层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3 外业的分层和描述
3.1 在勘察工作外业编录中,应按钻孔(探井)所揭露的地层顺序,由上至下对地层进行描述,当地层厚度大于0.30米时,应单独进行描述,形成描述层。
3.2 描述层的描述内容,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我公司《松散地层野外编录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
3.3 对于描述层中出露厚度在0.10米~0.30米的薄夹层,应描述其位置、厚度和状态。
在野外编录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在其它孔位厚度较大,在编录孔厚度很薄的层位在描述中因未进行准确描述而丢失。
3.4 外业中取样和测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一般不宜在厚度小于0.30米的小夹层进行取样和测试。
取样的土性或状态,应针对描述层的主要特征进行,不宜在一个描述层的界限上、岩性或状态与描述层总体特征不一致的部位取样,避免内业分层发生困难。
3.5 对于同一岩性连续出露较厚的层位,应依据其颜色、状态、埋藏深度的变化分段进行描述,松散地层一个描述层的厚度不宜超过5米。
4 大层的划分
4.1 大层应首先反映不同的地层沉积时代,同一地质时代的地层可以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大层,但不能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划分在同一大层内。
4.2 当地质时代相同,大层的划分应反映不同的地层沉积环境,原则上不应将沉积环境差异较大而明显的层位划分在同一大层内,如坡、残积地层,不应与冲、洪、湖积地层划分在同一大层;填土、自然扰动土,如滑坡体、自然岩(土)堆积层等,必须与正常沉积层区分,不能划分在同一大层内。
4.3 对于松散地层堆积较厚的地区,往往地层的沉积有较明显的地质旋回特征,主要表现在地层土粒由粗变细或由细变粗的周期性变化,对于一个地质旋回可划分为一个大层,也可以将厚度较小的多个岩性相似的旋回划分在同一大层。
4.4 为使地层的分层能够与拟建工程密切配合,在划分大层时,对于厚度大性质良好的天然基础持力层位,或厚度大性质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位,可单独划分出一个大层,起到突出持力层的作用;对于厚度大、性质特殊(如各种特殊土)、对拟建工程影响巨大
的不利层位,也应单独划分为一个大层,使层位划分有针对性。
4.5 大层的划分应自上而下,按①、②、③……的顺序依次下推,大层的层位序号必须准确反映地层的沉积时代和覆盖关系。
大层层位代号越大,地层沉积时代越古老,大层层位代号大的层位不能出现在层位代号小的层位之上(倾覆岩层除外)。
4.6 对于滑坡堆积层,宜将其划分在第①大层中。
4.7 在一个工程勘察场地,无滑坡堆积层时,应将填土、耕(表)土、植被土等表层土划分在第①大层中。
4.8 对于松散地层,一般同一大层的连续厚度不宜超过10~15米。
5 亚层的划分
5.1亚层是分层模型中最基本的地质单元体,对于一个地质、地貌单元所划分的大层,应再依据其岩性、成因、状态或密实度、颗粒组成、包含物、夹互层情况等地层特征,细分出亚层。
5.2 亚层的划分依据,主要为层位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在编号顺序上可适当考虑空间分布和覆盖关系,由上至下依次编号。
但对于松散地层,亚层的代号顺序并不一定代表严格的沉积顺序。
5.3 对于一个大层内不同岩性的地层,应划分出不同的亚层。
同一地质、地貌单元的同一大层内,亚层必须是唯一的,不能出现多重定义。
同一亚层,也不能出现在多个大层内。
5.4 一个大层,一般应有一个主岩性亚层。
当一个大层其主岩性亚层所占比重超过二分之一,且其余亚层以夹层形式出现时,主岩性亚层代号应直接使用大层号,其余亚层可按序编号;当一个大层其主岩性亚层所占比重不超过二分之一,或其余亚层并不以夹层形式,而是以上、下覆盖层形式出现时,主岩性亚层应与其它亚层一起,按出露顺序由上至下依次编排亚层代号。
5.5 对于同一大层内岩性相同,但状态或密实度、其它物理力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导致工程性能出现一定差异,合并为一个亚层可能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时,应再细分为多个亚层。
5.6 对于同一大层内岩性相同、状态或密实度变化小,或土质均匀的亚层,当厚度较大,或埋置深度差异较大,由于部分地层参数(如桩端阻力、实际应力范围的压缩模量等)与地层埋置深度密切相关,应再依据埋置深度细分为多个亚层,亚层的厚度一般不宜超过5米。
5.7 对于一个钻孔,其亚层的分层厚度一般应大于0.5米。
对于单层厚度小于0.5米的层位,可以并入上、下其它物理力学性质相近或较差的层位,但对于厚度大于0.2米的标志层位、软弱层位、在其它钻孔该层厚度较大的层位,应予以保留。
5.8 定名为“互层”的层位,指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其中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当厚度比为1/10~1/3时,应定名为“夹层”;当厚度比小于1/10,且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
6 其它规定
6.1 同一个工程项目,不同勘察阶段,或当进行多次勘察时,应保持分层的一致性和资料的可对比性,采用相同的分层模型。
后期勘察对前期勘察分层模型有较大变更时,应在勘察报告中适当说明主要变更原因和变更内容。
6.2 同一个工程项目或勘察场地,当须进行分区编制勘察报告时,各分区地层分层原则上应采用相同的分层模型,便于各分区勘察成果的对比。
6.3 一个勘察场地,在地层分层时,应在分析全部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确定分层模型;当分层模型必须在只有少数钻孔资料的情况下确定时,必须以代表性强的深孔、揭露地层较多的钻孔资料为主要依据。
6.4 本《规则》从2006年5月1日起执行。
主编:黄和树
云南林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06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