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分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建筑设计的分析
【摘要】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城市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仅就居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公共建筑;设计;分析
1 引言
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城市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三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本文仅就居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进行初步分析。
2 居住区公共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2.1 建筑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2.2 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
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2.3 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2.4 休闲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3 居住区公共建筑的分类
3.1 教育保育类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
便于家长接送。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3.2 商业服务类
商业服务设施是小区公建的主体,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经济效益。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
较适合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3.3 市政公用设施类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如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活动中心。它应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对隐蔽的地方,所以将其布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街上设明显标志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商业服务设施自身的经营效益、富有人情味的场所的营造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公共建筑设计的节能因素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取决于负荷需求的大小,包括满足人员舒适性要求的冷热量供应、满足人们读书写字需要的光照和满足人员健康需要的新风。建筑能耗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人口增加造成人均建筑面积的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建筑服务水平的提高,室内温度环境的改善造成建筑内用能设备的增加。因此,树立节约价值理念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排放的一个必然要素。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无论办公室、家中,还是交通工具中人们都能享受空调带来的舒适感,公共建筑物内更是四季皆春。舒适的生活观念无形中让我们把夏季的炎热和冬季的寒冷统统拒之门外,公共建筑物温度“超调”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的环保志愿者曾分别对北京餐饮、商场、银行、写字楼和酒店行业等公共建筑的室内空调温度进行专门测量。测温
志愿者连续3天测量了63座公共建筑的温度,测量到的最低空调温度为23℃,超过了国家的规定。通常中央空调的冷冻水温度降低1℃,冷冻机的耗电量会增加4%左右。健康人群夏季着薄类短袖服装在相对湿度60%以下温度28℃左右的环境中不会产生任何不适感,相反在23℃的空调环境中也未必感觉多舒适。我们在苛求舒适环境的同时付出的是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总量和违背大自然的行为,要知道任何违背自然的行为都会不可避免地对地球造成危害,而地球给我们的回馈有可能就是冬季越来越冷,夏季越来越热,如此只能陷入一个我们不愿看到的恶性循环。所以要加强科普教育知识,提高科技水准,以正确方式实现低碳生活的理念。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公共建筑是解决居住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居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居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因此,公共建筑设计者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居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居住区公共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杨臣.关于现代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1.11.
[2]刘建中.公共建筑设计管理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监
理.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