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Qs 基本要求(Ⅰ级) WMO要求(Ⅱ级)
温度
0 . 2℃
0.1℃
≤0.5℃ ≤2 . 0℃
≤0.5℃ ≤1.0℃
地面~10 0 h Pa 10 0 h Pa以 上~5 h Pa
湿度 2%R H 1%R H
≤5%R H ≤10%R H
≤5%R H
第一 个对 流 层顶 及以下 第一 个对 流 层顶以 上
维,才使得芝加哥学派形成,并在罗斯 贝领导下根据分析高空观测获得的天 气图的实践,提出了气象学发展里程 中最著名的罗斯贝长波理论,这是现 代气象理论中最重要和基础的理论之 一。由此可见高空观测对气象学发展 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空观测是全球天气与气候观测 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风筝是高 空气象探测的先驱,1749年,英国人 亚利山大•威尔逊把温度计捆绑在风 筝上,用以测量最低层的大气温度。 从而开始了人类向高空气象(空中)探 测的跬步。二十几年后的1783年,法国 J •A• C • 查 理制成 携 带温 度、气 压自记 装置的氢气球测定高空温度和气压。
(3)足够的地表覆盖和分辨率,
流层内的长期观测,目前它的变化和 可以决定可靠的全球趋势和区域气候
分布,特别是垂直廓线还不是很清楚。 模式。
水汽反馈-随着温度升高水汽浓度的
(4)观测精度要比大气的垂直变
变化趋势,温室气体效应和全球变暖 化更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确认气候
被认为是重要的气候反馈过程之一。 变率和变化。由于观测的不确定性已
风速
2 m /s
1m/s
≤1m/s ≤10%
≤1m/s ≤2 m /s
地面~10 0 h Pa 10 0百h Pa以 上~5 h Pa 风 速≤10 m /s 风 速>10 m /s
100hPa位 势高度
80m
10m
20
www.cnim.cn
中国仪器仪表 CHINA INSTRUMENTATION 2009年 第6期
的 稳 定 性 和 精度 有 较 大 提 高;L 波 段 探空系统资料达到日本高空气象探测 系统探测水平,温度达到北美区域探 空仪的水平,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矢量风误差好于北美区域探空仪的水 平;总体上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 界先进水平。
3 关键技术分析 常规探空系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
两个因素,传感器与测风方式。 3.1 传感器
□ 李 柏 李 伟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1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气象组织(WMO,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成员国的一个气象大国,在全国多部 门共建有40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其 中气象部门占65%。截至到2008年底, 气象部门在全国布设了146部新一代 天气雷达、120个探空站、10部风廓线 仪、24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02个 GPS/MET站、325个雷电监测站、34 个 大 气 成 分观 测 站、317个 酸 雨 观 测 站、640个生态与农业观测站。其中对 于国家 级气 象 观 测 站,又可分为国家 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与一般 气象站3类,国家基准气候站143个,每 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和自动), 每小时上传一次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国家基本气象站685个,每天定时进行 8次人工观测,每小时上传一次正点自 动站观测资料;一般气象站1588个, 每天 定 时 进行3 次 人 工 观 测,每 小 时 上传一次正点自动站观测资料。此外 随着地面自动气象观测技术的快速发 展,各省市根据预报与服务的需求,自 行建设了各类多要素区域自动站,截止 2008年底,全国区域自动气象站总数 已经突破26 000个站,这是国家级天
气压
≤2 h Pa ≤1 h Pa
≤1 h Pa
地面~5 0 0 h Pa 5 0 0 h Pa以 上~5 h Pa
风向
≤5° ≤2 . 5° ≤5°
地面~10 0 h Pa 风速 ≤10m/s 风速 >10m/s 10 0 h Pa以 上~5 h Pa
≤5° ≤10°
风速>25m/s 风速≤25m/s
www.cnim.cn
19
产业观察 INDUSTRY OBSERVER
CHINA INSTRUMENTATION 2009年 百度文库6期
1809年,英国人J•沃利斯和 T•福雷斯 首创用测风气球探测高空风。但这些 方法都不适宜作业务观测,因为时间 上来不及,于是人们设法让气球携带 发报机,把观测到的气象记录通过无 线电信号,即时发送到地面上来。这种 试验最早开始在1918年,但并没有成 功。1923年美国陆军气象学家布赖尔 继 续 试 验 时,地面得 到了历 时2 0 m i n 的讯号,这是无线电探空第一次获得 成功。1927年德国气象学家爱德拉格 和布利欧首次把波长42m的电子管发 报机系在上升气球下面进行试验,收 到了发 报 机 发自平 流 层 的 讯号。对高 空气压、温度和风等较完善的探测, 还是在1928年。当时,前苏联II•H莫尔 恰夫发明了无线电探空仪。该仪器是 随氢气球(后来发展到用定高气球、飞 机、气象火箭下投降落)升入高空,并 将所 测 的 各 高度 上 的气 压、温 度、湿 度、风等要素,通过仪器上的无线电发 报机将气象要素信息传回地面,由地 面收报机接收,从而获得高空气象资 料 的 一种 装 置。它体 积 小 巧,观 测 简 便,探测结果可靠,探测高度一般达到 10 ~15 k m,因而很快成 为高空气象 观 测普遍使用的工具。1931年12月芬兰 维萨拉公司的创始人维萨拉也发明了 著名的芬式无线电探空仪。这类探空 仪是现今探测30~40km以下高度高空 气象要素的主要仪器,全世界都在使 用。
气尺度观测站的重要补充。 高空气象观测在天气学的发展
历 程中占有 非 常 重要 的 一席,在 天 气学发展的4 个 阶段 里,从第1阶段 (18 2 6 ~19 2 0)世 界诞 生了第一 张天 气图开始,到第 2 阶段(19 2 6 ~19 4 0) 卑尔根学派形成,在V.皮叶克尼斯领 导下奠定了锋面天气的基础,把气团 和锋面学说引入天气学中,这些都是 以观测事实作为先导推动着气象学 科不 断 向 前发 展;然 而 到了第 3 阶 段 (1940~1960),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于世界高空观测网的大大加密,作 为天气学理论基础的动力气象学才有 了非常迅 速 的发 展,正 是在 这一 时期 把观测的天气分析从二维扩展到了三
高空观测对于天气与气候分析的 重要性:
地球大气层分为(由下向上)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尽管相对 地 球半 径(6371k m)仅仅是一个薄层 (约140km厚度),但对我们人类生活
影响最直接的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人 的、暂时一致性的记录,可以确定是真
类最关心的对流层具有如下特征:
实的大气变化,而不是观测系统的变
中国仪器仪表 CHINA INSTRUMENTATION 2009年 第6期
INDUSTRY OBSERVER 产业观察
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中的一个气象大国,在高空探测领域对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仪器与装备具有很大的需求,但我们国家在高空探测仪器与装备的核心技术(包 括观测方法和算法)研究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我国L波段探空系统温度传
感器采用GPW2型棒状热敏电阻,测 量范围在50 ~ -9 0℃之内,短波反射率 优于93%;压力传感器采用24PC型硅 阻固态压力膜盒式,但由于其测量精 度受到零点温度漂移、灵敏度温度漂 移、线 性误差、重复性误差、迟滞误 差、机 械 迟 滞、温 度 迟 滞 等 多因素 的 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全量程的温度补 偿;湿度传感器采用XGH-02型高分子 湿敏电阻,它是一种二元特性传感器, 其电阻变化除了主要受相对湿度影响 外,还有一定的温度系数,探测过程中 需要通过公式进行温度修正,才能保 证探空仪升空过程中全量程的测湿精 度。温度传感器体积小,结构简单,安 装要求低,测量范围涵盖大气温度范 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传感器;气压传 感器结构比较复杂,受影响的因素也 比较多,有待于朝着结构简单、只受压 力影响的方向发展;湿度传感器安装 环境和操作要求高,探测前需要寻找 电阻参考值,在探测过程中既要求裸 露,又不能触摸、刮碰,既要通风又要 防雨、防晒,改进空间比较大。
(1)大气温度变化趋势的区域模 化或方法的选择而引入的人为误差。
式和垂直结构非常敏感,以适应于不
(2)较高的垂直分辨率,可以区
同的气候强迫,因此对于气候观测非 分温度、水汽和臭氧变化的垂直结构
常重要。
及对流层顶的变化,这是气候系统中由
(2)水汽是最重要的大气温室气 于人为和自然应力带来的重要特征。
体,但是由于缺乏在对流层上部和平
全球大气成分的垂直结构非常重要。
而气候变化研究对于高空探测提 2 现状分析
出以下需求:
WMO将全球探空站分为3类,包
(1)一个长期(几十年)的、稳定 括GCOS探空站、全球资料交换探空
表1 业务对探测误差要求
要求
WMO对GCOS探空测 量误差最低及最高要求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测量误差要求
探测范围
项目
MRQs
我国早已形成气象高空探测网, 并已成为世界高空气象探测网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全球,我国是气象高空探 测站最密的地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 以来,59-701系统在我国的高空气象探 测中,一直作为主力探测设备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1998年12月开始,为了提高 探测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提高高空探 测精度,南京大桥机械厂研制了L波段 系统,经过中国气象局考核试验,成为 取代59-701系统的新一代高空气象探 测系统。从2002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开 始了常规高空探测设备的升级换代, 以新型的 L波段探空系统替代原来的 59-701探空系统,以电子探空仪替代原 来的59型机械探空仪,截至到目前,已 经完成了91部L波段探空系统的布设。 气象观测具有准确性、代表性与可比 较性3个特点,要为气象预报预测与气 象服务提供高质量可靠的观测数据。 通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的技术 评估,L波段探空系统和59-701探空系 统保持了探空高度数据总体趋势的一 致 性,偶 然 误 差 减 小,探空 高度 数 据
与地面气 象 观 测 仪器比 较,高空 气象探测仪器的测量范围大,重点在 于大气参数的垂直分布,无论是气温、 气压、湿度、风向风速,其参数变化范 围和变化速率都比地面参数要大得 多。气温可以低于-90℃,气压可以在 1h Pa 以下,风 速可达10 0 m /s以 上,湿 度测量仪器直接面临云中水滴、冰晶 和降水。这些都给高空探测仪器的设 计制造增加了困难。对高空大气参数 进行接触式探测的仪器虽然比地面仪 器的种类少得多,但制造和探测的难 度却是地面仪器无法比拟的。
INDUSTRY OBSERVER 产业观察
站与国内探空 站。目前全 球 高空 站网 为GCOS探空站161个,全球资料交换 探空站794个,国内探空站650个。中国 气 象 局 常 规 高空 探 测 站1 2 0 个(不含 港台),主要是在北京时间08:00时与 20:00时进行观测,其中87个站参加全 球资料交换,14个全球交换的气候月 报资料交换站,7个站为全球气候观测 系统探空站(GCOS站),分别为内蒙 二连浩特、海拉尔,甘肃民勤,湖北宜 昌,云南昆明,西藏那曲,新疆喀什, 此 外西 藏、新 疆 还 共 有6 个小 球 测 风 站,其他部门还有100多个探空站,主 要是在北京时间02:00时进行观测。
(3)对流层顶的特征和平流层臭 超过了大气变率,常规的无线电探空
氧和水汽之间潜在的联系,以及作为 的湿度观测不足以满足气候需求,因
气候变化敏感指标的对流层顶高度的 此这种需求对于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
潜在特征。
的水汽观测非常重要。
(4)痕量气体和大气成分的改变
W MO对于高空气象探测 精度提
会对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 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表1所示。
高空探测仪器的测量范围大,所 处的环境恶劣,在探测过程中随时面 临太阳辐射、雷电干扰、降水和12级以 上的大风,并且是在运动中测量的,对 其测量的时间常数也有特殊的要求。 因此,高空气象探测仪器是一类有特 殊测量和环境适应性要求的仪器,目 前主要是各种用途和不同工作方式的 探空仪。就目前的高空探测业务而言, 主要还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探空站, 为天气预报、气候统计及航空、航天、 军事应用提供数据和气象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