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好礼
贫要有义,富当守礼
贫要有义,富当守礼纵观历史,“贫与富”一向被人津津乐道,也引发过无数争议。
有人觉得应该贫而发狠,富而发奋,也有人觉得要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对此,我赞同孔子的看法,“贫而乐,富而好礼”。
用更通俗的话阐述,那就是:贫要有义,富当守礼。
所谓“贫要有义,富当守礼”,就是处于贫困时,能够坚守道义的底线;处于富裕时,能够谨守礼法的要求。
这要求看似简单,要做到,真不容易。
当一个人处于贫困时,他会感受到莫大压力。
衣食住行,都需要用钱,而他囊中羞涩,手头拮据。
此时,面对金钱等诱惑,容易把持不住。
然而,真正自律者,能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自始至终坚守道义的底线。
这样的人,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可以指引他人前行。
科林斯是古希腊的一座小城,因犬儒派哲学大师第欧根尼而闻名于世。
据说,第欧根尼因为忙于思考,无心经营产业,因而十分贫穷。
他唯一的财产,是一只木桶。
而他也喜欢住在木桶里,以向人乞食为生。
然而,纵然如此,他依然保持着体面,当有人随手扔给他吃食时,会拒绝接受,宁愿饿死也不吃一口。
这,就是贫而有义的典范,跟中国孟子笔下的“不食嗟来之食”的饥者异曲同工,令人佩服不已。
同样让人佩服不已的,还有富而守礼的人。
当一个处于富裕时,吃穿不愁,手头还有钱,此时容易欲望膨胀,盲目自大,甚至睥睨天下。
然而,真正有操守的人,可以淡然处之,谦逊有礼。
据说,亚历山大大帝听闻第欧根尼的名声后,带人特意前去拜访。
当问他需要什么时,第欧根尼冷冷说,请走开,不要挡着我的阳光。
下属听后很生气,准备教训一下“傲慢”的第欧根尼。
亚历山大立马制止,然后恭恭敬敬站在一侧,低着头,虚心聆听第欧根尼的“训斥”。
这,就是富而守礼的典范。
即便身为国王,富有四海,也不盛气凌人,咄咄逼人,而愿意低下头去尊重一个“乞丐”。
然而,揆诸当下,像第欧根尼这样“贫而有义”者甚少,像亚历山大这样“富而知礼”者也不多。
当下多的,是那种“贫而谄媚”、“富而骄横”者。
君可见,贫者争相巴结老板、富者各种看不起民工的现象;君可见,贫者脸上带着讨好式笑容、富者身上透露出霸道劲的情况。
论语名句: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可也
论语名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可也【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
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解释翻译】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这一章是子贡跟孔子的一段对话,是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心得的汇报,老师也是非常善巧的帮助学生提升。
从这里我们看到,师生之间那种学不厌,教不倦,师资道合这种情形。
我们来看朱子的解释,他讲到『贫而无谄』,谄就是卑屈的意思,我们讲谄媚巴结。
『富而无骄』这个骄,是矜肆的意思,矜是骄傲,肆是放肆。
朱子讲,「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
」常人就是平常人,一般普通人在贫或者富这两种境界当中都不知道去自守。
富而无骄,富而好礼 儒商鼻祖的谦逊修养
28 CFBR 2019这个叔孙武叔是鲁国大夫,姬姓,叔孙氏第八代宗主,名州仇,武是谥*[shì]号。
叔孙是鲁国三桓之一(鲁恒公嫡长子继承了国君之位,庶长子、嫡次子、庶次子按制封官,其后人都形成了大家族,即鲁国三桓),是鲁国掌权的贵族,相当于“三常委”之一。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叔孙武叔在朝堂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贤。
”子服景伯(鲁国官员名,子服氏宗主)便将这事告诉了子贡。
子贡说:“如果用围墙做比喻,我的墙只有肩膀这么高,可以看见家室里的美好;而夫子的围墙有几仞高(八尺为仞),如果找不到大门进去,就看不到宗庙的壮美,百官的富盛。
但能得门而入的或许不多吧。
所以武叔他老人家这样说,不也很正常吗?”为什么武叔这样认为?概因夫子的道德学问并非某一方面突出,而是大而化之,故使弟子们如沐春风,难描难述,所以颜回说夫子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清代张岱解释这段也甚有意思:孔子是佛,子贡是菩萨。
佛惟清净无为,而菩萨则神通广大。
外道见其龙象光明,未免认为是菩萨胜佛,武叔之见亦是如此。
对于朝廷重臣的夸奖怎么应对呢?沾沾自喜还是假装客气?子贡的做法是用宫墙做比喻,把自己比做刚与肩齐的墙,这样的矮墙轻易便可外窥,不必入门。
于此可见子贡之谦。
而夫子之墙高可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便不知墙内何物,于此可见孔子之高。
最后,“夫子之云”句是评价武叔,这个夫子是指武叔,“不亦宜乎”是反语,隐指武叔未入财大容易气粗,势尊容易欺人,古今中外,常人皆如此。
豪富之人能富而无骄,富而好礼,乃难能可贵。
孔子弟子、儒商鼻祖子贡(端木赐,孔门十哲之一)在这方面堪称典范。
司马迁的推崇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龙虎风云,人才济济,贯通政界、学界、商界。
其中最突出的弟子贤人,都有偏重某一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子贡虽然名列言语科,却是个德行、口才、政治、文学和经商皆通达的综合型通才。
子贡从政,曾做过鲁、卫两国的宰相,可谓位极人臣;同时子贡在外交上,更是纵横捭阖*[b ǎi hé],动荡天下。
子贡曰贫而无谄全文解析
子贡曰贫而无谄全文解析一、出处与背景1. 这“子贡曰贫而无谄”出自论语。
论语可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啊,就像一个装满智慧宝藏的大宝库。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子贡呢,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
在那个时代啊,社会阶层分化明显,贫富差距大,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态度在这种环境下就很值得探讨。
二、原文与注释1. 原文是“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 这里的“贫”就是贫穷的意思,这大家都懂,就是没什么钱财嘛。
“谄”呢,就是谄媚、巴结的意思。
你想啊,一个人穷的时候,还能不向那些有钱人谄媚,这可不容易。
“富”就是富裕、有钱。
“骄”是骄傲、骄纵。
子贡问孔子,一个人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这样怎么样呢?孔子说,还可以,但是不如贫穷却能乐道,富有却喜好礼义的人。
三、翻译1.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不过,还不如贫穷仍然快快乐乐,富贵仍然喜好礼义的人。
”四、赏析1. 子贡提出的这个观点其实已经很高尚了。
贫穷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为了一点利益就去讨好别人,富有的时候呢,就容易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了不起。
但是孔子的境界更高。
他认为,贫穷还能乐道,这个“乐”不是简单的快乐,而是一种内心对道的坚守和享受。
即使生活艰苦,但是心中有道,就像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 对于富而好礼,这就是说,当你有钱了,不能仅仅满足于不骄傲,还要用礼义来约束自己,用自己的财富去做一些符合道德礼义的事情,比如帮助穷人,兴办教育之类的。
这就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境地,都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3. 从这个对话里,我们还能看出孔子对于道德修养的层层递进的要求。
子贡的想法是一个基础,而孔子把这个基础拔高了,给弟子们,也给我们后人,指明了一个更值得追求的方向。
五、对我们的启示1. 在现代社会,贫富差距依然存在。
很多人在贫穷的时候,可能会为了生活放弃自己的尊严,去做一些谄媚的事情。
论语中论诗的章节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⑴?”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⑵,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⑶’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⑷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⑸.”【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地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注释】⑴何如——《论语》中地“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⑵贫而乐——皇侃本“乐”下有“道”字.郑玄注云:“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所以译文增“于道”两字.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两语见于《诗经·卫风·淇奥篇》.⑷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名.⑸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在这里用法同“之”一样.“往”,过去地事,这里譬为已知地事;“来者”,未来地事,这里譬为未知地事.译文用意译法.孔子赞美子贡能运用《诗经》作譬,表示学问道德都要提高一步看.子曰:“诗三百⑴,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⑵’.”【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注释】⑴诗三百——《诗经》实有三百五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⑵思无邪——“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思字在《駉篇》本是无义地语首词,孔子引用它却当思想解,自是断章取义.俞樾《曲园杂纂》说项说这也是语辞,恐不合孔子原意.三家⑴者以《雍》⑵彻.子曰:“‘相⑶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时候,[也用天子地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上有这样地话]‘助祭地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儿主祭.’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祖地大厅上在意义上取它哪一点呢?”【注释】⑴三家——鲁国当政地三卿.⑵《雍》——也写作“雝”,《诗经·周颂》地一篇.⑶相——去声,音向,à助祭者.子夏问曰:“‘巧笑倩⑴兮,美目盼⑵兮,素以为绚⑶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⑷乎?”子曰:“起⑸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译文】子夏问道:“‘有酒涡地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地眼流转得媚呀,洁白地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地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道:“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地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注释】⑴倩——音欠,à,面颊长得好.⑵盼——黑白分明.⑶绚à,有文采,译文为着协韵,故用“画着花卉”以代之.这三句诗,第一句第二句见于《诗经·卫风·硕人》.第三句可能是逸句,王先谦《三家诗义集疏》以为《鲁诗》有此一句.⑷礼后——“礼”在什么之后呢,原文没说出.根据儒家地若干文献,译文加了“仁义”两字.⑸起——友人孙子书(楷第)先生云:“凡人病困而愈谓之起,义有滞碍隐蔽,通达之,亦谓之起.”说见杨遇夫先生《汉书窥管》卷九引文.子曰:“《关雎》⑴,乐而不淫⑵,哀而不伤.”【译文】孔子说:“《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注释】⑴《关雎》——《诗经》地第一篇.但这篇诗并没有悲哀地情调,因此刘台拱地《论语骈枝》说:“诗有《关雎》,乐亦有《关雎》,此章据乐言之.古之乐章皆三篇为一.……乐而不淫者,《关雎》、《葛覃》也;哀而不伤者,卷耳也.”⑵淫——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地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地祭礼)、“淫雨”(过久地雨水).子所雅言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译文】孔子有用普通话地时候,读《诗》,读《书》,行礼,都用普通话.【注释】⑴雅言——当时中国所通行地语言.春秋时代各国语言不能统一,不但可以想象得到,卽从古书中也可以找到证明.当时较为通行地语言便是“雅言”.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⑴予足!启予手!《诗》云⑵,‘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⑶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译文】曾参病了,把他地学生召集拢来,说道:“看看我地脚!看看我地手!《诗经》上说:‘小心呀!谨慎呀!好像面临深深水坑之旁,好像行走薄薄冰层之上.’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地了!学生们!”【注释】⑴启——说文有“”字,云:“视也.”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诂》)说,《论语》地这“启”字就是说文地“”字.⑵《诗》云——三句诗见《诗经·小雅·小旻篇》.⑶履——《易·履卦》爻辞:“眇能视,跛能履.”履,步行也.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⑴.”【译文】孔子说:“诗篇使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使我地所学得以完成.”【注释】⑴成于乐——孔子所谓“乐”地内容和本质都离不开“礼”,因此常常“礼乐”连言.他本人也很懂音乐,因此把音乐作为他地教学工作地一个最后阶段.子曰:“吾自卫反鲁⑴,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⑵.”【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才把音乐[地篇章]整理出来,使《雅》归《雅》,《颂》归《颂》,各有适当地安置.”【注释】⑴自卫反鲁——根据《左传》,事在鲁哀公十一年冬.⑵雅颂各得其所——“雅”和“颂”一方面是《诗经》内容分类地类名,一方面也是乐曲分类地类名.篇章内容地分类,可以由今日地《诗经》考见;乐曲地分类,因为古乐早已失传,便无可考证了.孔子地正雅颂,究竟是正其篇章呢?还是正其乐曲呢?或者两者都正呢?《史记·孔子世家》和《汉书·礼乐志》则以为主要地是正其篇章,因为我们已经得不到别地材料,只得依从此说.孔子只“正乐”,调整《诗经》篇章地次序,太史公在孔子世家中因而说孔子曾把三千余篇地古诗删为三百余篇,是不可信地.子曰:“衣⑴敝缊⑵袍,与衣⑴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⑶?’”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译文】孔子说道:“穿着破烂地旧丝绵袍子和穿着狐貉裘地人一道站着,不觉得惭愧地,恐怕只有仲由罢!《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会好?’”子路听了,便老念着这两句诗.孔子又道:“仅仅这个样子,怎样能够好得起来?”【注释】⑴衣——去声,动词,当“穿”字解.⑵缊——音运,ù,旧絮.古代没有草棉,所有“絮”字都是指丝绵.一曰,乱麻也.⑶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两句见于《诗经·邶风·雄雉篇》.“唐棣⑴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译文】古代有几句这样地诗:“唐棣树地花,翩翩地摇摆.难道我不想念你?因为家住得太遥远.”孔子道:“他是不去想念哩,真地想念,有什么遥远呢?”【注释】⑴唐棣……何远之有——唐棣,一种植物,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为就是郁李(蔷薇科,落叶乔木),李时珍《本草纲目》却以为是扶栘(蔷薇科,落叶乔木).“唐棣之华,偏其反而”似是捉摸不定地意思,或者和颜回讲孔子之道“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意思差不多.“夫何远之有”可能是“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地意思.或者当时有人引此诗(这是“逸诗”,不在今《诗经》中),意在证明道之远而不可捉摸,孔子则说,你不曾努力罢了,其实是一呼卽至地.南容三复白圭⑴,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译文】南容把“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地几句诗读了又读,孔子便把自己地侄女嫁给他.【注释】⑴白圭——白圭地诗四句见于《诗经·大雅·抑篇》,意思是白圭地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语中地污点便没有办法去掉.大概南容是一个谨小慎微地人,所以能做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⑴.’”【译文】子张问如何去提高品德,辨别迷惑.孔子道:“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这就可以提高品德.爱一个人,希望他长寿;厌恶起来,恨不得他马上死去.既要他长寿,又要他短命,这便是迷惑.这样,地确对自己毫无好处,只是使人奇怪罢了.”【注释】⑴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诗句,引在这里,很难解释.程颐说是“错简”(别章地文句,因为书页次序错了,误在此处),但无证据.我这里姑且依朱熹《集注》地解释而意译之.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⑴;虽多,亦奚以为⑵?”【译文】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以政治任务,却办不通;叫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地去谈判酬酢;纵是读得多,有什么用处呢?”【注释】⑴不能专对——古代地使节,只接受使命,至于如何去交涉应对,只能随机应变,独立行事,更不能事事请示或者早就在国内一切安排好,这便叫做“受命不受辞”,也就是这里地“专对”.同时春秋时代地外交酬酢和谈判,多半背诵诗篇来代替语言(《左传》里充满了这种记载),所以诗是外交人才地必读书.⑵亦奚以为——“以”,动词,用也.“为”,表疑问地语气词,但只跟“奚”、“何”诸字连用,如“何以文为”、“何以伐为”.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踁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⑴.”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译文】孔子在卫国,一天正敲着磬,有一个挑着草筐子地汉子恰在门前走过,便说道:“这个敲磬是有深意地呀!”等一会又说道:“磬声踁踁地,可鄙呀,[它好像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没有人知道自己,这就罢休好了.水深,索性连衣裳走过去;水浅,无妨撩起衣裳走过去.”孔子道:“好坚决!没有办法说服他了.”【注释】⑴深厉浅揭——两句见于《诗经·邶风·匏有苦叶》.这是比喻.水深比喻社会非常黑暗,只得听之任之;水浅比喻黑暗地程度不深,还可以使自己不受沾染,便无妨撩起衣裳,免得濡湿.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⑴,乘殷之辂⑵,服周之冕⑶,乐则韶、舞⑷.放郑声⑸,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译文】颜渊问怎样去治理国家.孔子道:“用夏朝地历法,坐殷朝地车子,戴周朝地礼帽,音乐就用韶和武.舍弃郑国地乐曲,斥退小人.郑国地乐曲靡曼淫秽,小人危险.”【注释】⑴行夏之时——据古史记载,夏朝用地自然历,以建寅之月(旧历正月)为每年地第一月,春、夏、秋、冬合乎自然现象.周朝则以建子之月(旧历十一月)为每年地第一月,而且以冬至日为元日.这个虽然在观测天象方面比较以前进步,但实用起来却不及夏历方便于农业生产.就是在周朝,也有很多国家是仍旧用夏朝历法.⑵乘殷之辂——辂音路,商代地车子,比周代地车子自然朴质些.所以《左传》桓公二年也说:“大辂、越席,昭其俭也.”⑵服周之冕——周代地礼帽自然又比以前地华美,孔子是不反对礼服地华美地,赞美禹“致美乎黻冕”可见.⑷韶、舞——韶是舜时地音乐,“舞”同“武”,周武王时地音乐.⑸放郑声——“郑声”和“郑诗”不同.郑诗指其文辞,郑声指其乐曲.说本明人杨慎《丹铅总録》.清人陈启源《毛诗稽古篇》.陈亢⑴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陈亢向孔子地儿子伯鱼问道:“您在老师那儿,也得着与众不同地传授吗?”答道:“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道:‘学诗没有?’我道:‘没有.’他便道:‘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回便学诗.过了几天,他又一个人站在庭中,我又恭敬地走过.他问道:‘学礼没有?’我答:‘没有.’他道:‘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地依据.’我退回便学礼.只听到这两件.”陈亢回去非常高兴地道:“我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诗,知道礼,又知道君子对他儿子地态度.”【注释】⑴陈亢——亢音刚,ā,就是陈子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羣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事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地名称.”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⑴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⑵也与?”【译文】孔子对伯鱼说道:“你研究过《周南》和《召南》了吗?人假若不研究《周南》和《召南》,那会像面正对着墙壁而站着罢!”【注释】⑴《周南》、《召南》——现存《诗经·国风》中.但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说:“《周南》、《召南》,乐名也.……有乐有舞焉,学者之事.……所谓为《周南》、《召南》者,不独诵其诗而已.”⑵正墙面而立——朱熹云:“言卽其至近之地,而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
富而有德·富而好礼·富而能俭
富而有德·富而好礼·富而能俭富而有德·富而好礼·富而能俭——儒家财富观的一个重要向度一、富而有德。
儒家财富观提倡富而有德、义利并行。
《礼记·大学》从德者本、财者末理念出发,强调“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孔子认为能够引导百姓致富使天下人不怨恨,引导百姓乐善好施使天下人不担忧疾苦贫困,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贤人(《孔子家语·五仪解》)。
孟子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的处世之道。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意谓君子富有了会更加倡行道德,注重遵行仁义、恩施众人,而小人富裕了就会一味逞强好胜。
儒家富而有德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博施济众。
子贡善于货殖,精于做生意,以致富可敌国,可谓儒商之鼻祖,孔子曾以“瑚琏”之喻称赞子贡为治世之才。
他不仅资助孔子周游列国,还为鲁国赎回沦为国外奴隶的鲁人而不到国库报销赎金。
虽然孔子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的无偿行为,认为他如果接受了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他的行为,而他不肯拿回抵付的钱,别人就不会再赎人了(羊群效应),但是在今天看来,子贡舍己为人的精神却值得大力倡导。
正是当子贡提出“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的问题时,孔子不但加以赞许,还据此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利他主义观点。
“周急不继富”也是富而有德观念的重要体现。
据《论语·雍也》载,孔子为鲁司寇时,弟子公西华出使齐国,冉有为公西华之母请养米,孔子只拨给少许米,并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他见公西华并不贫困而不愿意多给米,认为应该把米周济给穷急之人,富有之家便不必再帮助。
所以,当弟子原宪请米时,孔子因他家贫多给了些,并让他把多余的米周济邻里乡党。
孔子尽管并非富有之人,可是他所推崇的“周急不继富”的社会救助原则,对富足之人致力于扶危济困还是颇有启发意义。
论语中关于礼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礼的句子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3、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7、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9、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10、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12、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3、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14、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5、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16、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17、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18、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19、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20、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见南子,子路不说.21、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22、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3、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4、“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5、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26、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2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28、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9、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30、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形容生活充实美好的成语
形容生活充实美好的成语1、完美无疵: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谄:巴结,讨好。
3、富而好礼:富庶而有讲礼教。
指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4、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5、南面百城:南面:面朝南坐着,指居尊位;百城:上百座城。
旧时比喻尊贵富有。
6、被发跣足:被发:披散头发;跣足:赤脚。
披散头发,光着脚。
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7、重裀列鼎:喻指生活富贵,位居高官。
8、侯服玉食: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
9、连珠合璧: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10、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11、别有风味: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
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
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
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13、餐云卧石: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14、歠菽饮水:喝豆粥饮白水。
比喻生活清苦。
15、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16、翠被豹舄:以翡翠羽为背帔,以豹皮为履。
指生活奢侈。
被,同“帔”。
17、餐霞饮瀣:餐食日霞,吸饮沆瀣。
指超尘脱俗的仙家生活。
18、朝歌暮宴:朝:早晨。
从早到晚不是歌舞就是宴饮。
形容欢娱无度生活。
19、弊衣蔬食:破旧衣服和粗粝饭食。
指生活俭朴。
同“弊衣箪食”。
20、乘肥衣轻:肥:肥壮马。
衣:穿。
轻:轻暖裘衣。
驾驭肥壮马,穿着贵重衣服。
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21、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2、千娇百媚: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23、暖衣饱食: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24、膏粱文绣: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
25、煮鹤焚琴: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26、鲜车怒马:怒:气势强盛。
类似于周公之礼的成语
类似于周公之礼的成语类似于周公之礼的成语有:
1.彬彬有礼
2.礼尚往来
3.礼遇有加
4.先礼后兵
5.礼贤下士
6.礼让之风
7.富而好礼
8.知书达礼
9.行礼如仪
10.礼仪俱足
11.谦恭有礼
12.失礼在先
13.礼貌周到
14.不得无礼
15.礼为上宾
16.礼繁难行
17.礼义廉耻
18.克己奉公: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心为公。
19.礼让三分:在争执中主动让步,以维护和谐。
20.知书达礼:既读书又懂礼,指有文化有教养。
21.行礼如仪:行礼时很有礼貌,很合乎礼仪。
22.礼仪俱足:指礼仪规矩十分周全。
23.谦恭有礼:谦虚而有礼貌。
24.失礼在先:先做错事情,后来又合乎礼仪。
指先后虽颠倒,但本质是一致的。
贫而乐富而好礼
说“贫而乐,富而好礼”摘要:当代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人们对待贫富也各有各的态度,贫而谄,富而骄,是两种比较普遍的态度。
孔子就对贫富有过不少的讲论,比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这种态度对于当代社会的人们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贫而乐富而好礼一个真实的社会里总有贫富差距,有人钟鸣鼎食,有人家徒四壁,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是真实存在的事。
该用怎样的人生态度去对待贫穷或者富裕,是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
穷而怨愤,仇视富者;富便骄横,看不起穷人,当今社会这两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而这又进一步加深了两者的分化,引起社会的不安,最终的后果是对谁都没有好处的。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孔子与其弟子便有关于对贫富的态度讨论: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在子贡想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已经是难能可贵的风范了,孔子却认为仅仅如此还不够,最好是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也就是贫穷但依然快乐,富贵且崇尚礼义。
这当然是很高的要求了,但并非做不到。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祈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路的做法正是典型的“贫而无谄”,不以贫穷为耻,更不会去刻意逢迎那些富贵者。
受到了老师的赞扬,子路也是沾沾自喜,但孔子却又给了他当头一棒,说如此“何足以臧”,这怎么能够说好了呢?要真正做到“足以臧”的地步,子路还需要学习,向孔子学习,向颜回学习,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样的境界才是孔子心中面对贫穷时能做到的最高境界。
虽然贫穷,但能安于贫穷,不为贫穷所困,在简陋的生活中发掘生活的真意,找寻属于心灵的喜悦。
对他们来说,其实无所谓贫穷与富裕,贫也罢,富也罢,都不过是外在的,而他们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精神上的富裕才称的上是真正的财富。
论语中论诗的章节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⑴?”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⑵,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⑶’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⑷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⑸。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注释】⑴何如——《论语》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⑵贫而乐——皇侃本“乐”下有“道”字。
郑玄注云:“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
”所以译文增“于道”两字。
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两语见于《诗经·卫风·淇奥篇》。
⑷赐——子贡名。
孔子对学生都称名。
⑸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在这里用法同“之”一样。
“往”,过去的事,这里譬为已知的事;“来者”,未来的事,这里譬为未知的事。
译文用意译法。
孔子赞美子贡能运用《诗经》作譬,表示学问道德都要提高一步看。
2.2子曰:“诗三百⑴,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⑵’。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⑴诗三百——《诗经》实有三百五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⑵思无邪——“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
思字在《駉篇》本是无义的语首词,孔子引用它却当思想解,自是断章取义。
俞樾《曲园杂纂》说项说这也是语辞,恐不合孔子原意。
3.2三家⑴者以《雍》⑵彻。
子曰:“‘相⑶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时候,[也用天子的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雍》诗上有这样的话]‘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儿主祭。
富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富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关于富字开头成语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富字开头成语,供大家参考查阅。
富字开头成语富丽堂皇富国强兵富贵逼人富贵荣华富可敌国富贵浮云富商大贾富贵不淫富商巨贾富于春秋富贵利达富国强民富埒王侯富埒陶白富面百城富轹万古富贵骄人富有天下富而无骄富埒天子富贵安乐富有四海富而好礼富贵显荣富室大家富在知足富堪敌国富国裕民富家大室富甲一方富字开头成语接龙富可敌国——国泰民安——富可敌国——国泰民安——安步当车车水马龙——龙腾虎跃——跃然纸上——上下一心——心口不一一生平安——安之若素——素昧平生——生机勃勃——勃然大怒富字开头成语解释富国强民: 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富丽堂皇: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
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富埒王侯: 埒:同等。
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当。
形容非常富有。
富家巨室: 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
亦作“富国强兵”。
富贵逼人来: ①指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
②指富贵能使他人前来靠拢。
富于春秋: 指年少,年轻。
富室大家: 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富商蓄贾: 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
同“富商大贾”。
富商巨贾: 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
同“富商大贾”。
富商大贾: 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
富轹万古: 形容极其丰富,超越千秋万代。
富堪敌国: 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
形容极为富有。
同“富可敌国”。
描写生活富足的四字词语
描写生活富足的四字词语安富尊荣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
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雕裕后昆裕:富裕。
后昆:子孙,后代,后嗣。
为后世子孙遗留下功业或财产。
出处:《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繁荣富强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裕强悍。
出处:峻青《壮志录》:“……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丰亨豫大形容富裕兴盛的太平安乐景象。
出处:《周易·丰》:“丰亨,王假之。
”《周易·豫》:“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朱子语类》:“宣政间有以夸侈为言者,小人却云当丰亨豫大之时,须是恁地侈泰方得,所以一面放肆,如何得不乱。
”富国强兵并使国家富裕,兵力强悍。
出处:《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富国强民唆使国家富裕,民力衰弱。
出处:先秦·商鞅《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贯朽粟红比喻财粮富裕。
同“贯朽粟陈”。
出处:明·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贯朽粟红,兵诵吉申,民歌召杜。
”国富民强国家富裕,人民强壮。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形容生活幸福美好的四字词语存有:花好月圆、家给人足、穰穰满家、饱食暖衣、安家乐业等。
1、花好月圆[huāhǎoyuèyuán]【表述】花儿正花开,月亮正完满。
比喻幸福完满。
多用作祝贺人成婚。
【出处】宋·张先《木兰花》词:“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译文】人的意志和怜花月八十,花好月圆人又贫。
欢情回去追赶荒凉云空,追忆过在幽梦割断。
2、家给人足[jiājǐrénzú]【表述】家家衣食充足,人人生活富裕。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礼仪观姓名:王梦雯一、缘起昨晚观看电视CCTV十套节目“全国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其中涉及到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内容。
其中有两幅画面使我印象深刻——第一是在图书馆的场景,涉及到应该怎样借书、说话、穿衣打扮等。
第二是旅游时的情景,是关于应该怎样遵守公共秩序和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的知识。
可以说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自身道德品质的场所。
可喜的是我们现在非常重视关于公共场合文明礼貌的建设,令人若有所思的是现在强调非常基本的礼仪知识,恰恰说明我们现在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补课。
我就是这次补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二、先秦儒家关于礼仪的认识(一)孔子“三十而立”的礼仪规范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孟子把孔子的思想第一次发扬光大。
所以孔孟的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其礼仪方面的思想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礼记》曰:“人之所以为人,礼仪也”。
意思是说,人的标准就是懂得社会上的礼仪规范。
孔子的“三十而立”,其实就是“立于礼”。
也就是说,孔子三十岁已经懂得当时社会上所有的道德行为规范,即礼仪规范。
我们平日所说的在不同场合应表现自己的不同行为特征,面对不同身份的人要表现自己不同的状态,都是这个意思。
(二)“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君子人格孔子曾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贡也曾请教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意思是:贫穷而不去谄媚别人,富有而不流于骄傲,老师认为这样的人怎样?这两句话正好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孔子的回答是:“这可以了,不过还不够,还可以更好。
”那就是:“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即是说一个人即使处在贫困中而依然快乐学道,富裕之后更要讲究礼仪,因为这是做人的根本。
其实,学道学的依然是“礼”。
(三)西周“顺应人性”的礼仪规范观孔子所尊崇的第一位圣人就是周公,历史评价周公“制礼作乐”。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礼仪规范的制定是从周公开始的。
论语名句: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可也
论语名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可也【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能够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
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解释翻译】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能够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能够同你谈论《诗》了。
”这个章是子贡跟孔子的一段对话,是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心得的汇报,老师也是非常善巧的协助学生提升。
从这里我们看到,师生之间那种学不厌,教不倦,师资道合这种情形。
我们来看朱子的解释,他讲到『贫而无谄』,谄就是卑屈的意思,我们讲谄媚巴结。
『富而无骄』这个骄,是矜肆的意思,矜是骄傲,肆是放肆。
朱子讲,「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
」常人就是平常人,一般普通人在贫或者富这两种境界当中都不知道去自守。
描写富裕的四字词语
描写富裕的四字词语[吃着不尽] 吃的穿的,享用不尽。
比喻生活富裕。
[足食丰衣] 丰衣足食。
形容生活富裕。
[丰衣足食] 足:够。
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
形容生活富裕。
[择肥而噬] 择:挑选;噬:咬。
比喻选择富裕的人进行敲诈勒索。
[厚生利用] 指富裕民生物尽其用。
[足衣足食] 衣食丰足。
指生活富裕。
[安富尊荣]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
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裘马轻肥] 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
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裘马轻狂] 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裘马清狂] 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羁。
[小康人家] 指生活较富裕的家庭。
小康:经济比较宽裕;全家老少不愁吃穿。
[国富兵强]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家殷人足] 家家富裕,人人丰足。
[民富国强]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人给家足] 给:富裕,充足。
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裕民足国]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富国强兵] 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
亦作“富国强兵”。
[长命富贵]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富国裕民] 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国富民丰]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好问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
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发财致富] 因获得大量财物而富裕起来。
[俭故能广] 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
[安国富民]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节用裕民]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发家致富] 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利用厚生]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
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丰衣足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安富尊荣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
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长命富贵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吃着不尽吃的穿的,享用不尽。
比喻生活富裕。
国富民丰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国富兵强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
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家道中落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而好礼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1.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2.此章的前一句对话,孔子温婉地否定了子贡的看法,提出了安贫乐道,有钱而谦逊好礼的道理。
下一句意思是说,子贡悟到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追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犹如切、磋、琢、磨一样精益求精。
这样的看法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
认为可以和赐讨论《诗经》了;认为赐是个可以举一反三的学生。
从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价值取向。
我们都知道,人人都追求平等,都在倡导平等人,但不容忽视,但这种不平等其实在出生时就决定了。
这里,这种情况不谈。
我想,孔子说的,是排除了这种出生的情况下的一个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所以,自然,此处“安贫乐道”中的贫,应该首先是指物质贫乏,还更指的是沉于下僚时精神上的苦闷和高远志向无处发抒的内心伤痛。
物质上的贫乏尚且不谈,没有物质的生活自然不是人想要的,但带给人伤痛的,往往是精神上的苦闷和髙情无处发抒之苦。
这时,能安于贫,安于“暂时”或“永久”的这样一种状态,是极为难得的。
因此,这种人在古代,往往被称为高人隐士,譬如晋代之陶潜等等之名士。
对当代而言而言,贫,当然指物质生活的贫苦,但更指的是不为人知的精神的苦闷和精神追求上的同道者的贫乏。
是要守护自己内心的家园。
是要有一个恒定的信念和对未来、对终身、对世界的一个稳健的把握。
尽管处于一个学术劣势的时代,却永远不会失去努力追求的心愿和斗志,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坚定地朝自己设定的目标走,静心调养自己,丰厚自己,耐住寂寞,没有抱怨,没有责问,用平和之心,不问为什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无论几个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包括物质和精神)。
我想,这是夫子他老人家希望看到的吧!是在这样的一种“贫穷”的状态下,依旧用积极入世之心,换回理想和信念,用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等等良好的心态来保持自己终生精神生活的永不枯竭。
保持对“道”的良好感觉。
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在经济贫乏的时候,虽然穷困,但为人不谄媚;人在经济充足的时候,虽然富裕,但为人不骄傲,您觉得这样的作人原则可以吗?需要说明的是,子贡虽然向孔子请教的也是作人的道理,但为何他不从仁义、礼乐等方面发问,而独以经济上的贫富差距为切入点呢?在《学而篇》“第十章”中已经讲过,子贡善作生意,为儒商之祖。
所以,作为一个成天和金钱打交道的子贡来说,他从经济角度向孔子发问,请教作人的道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再有,子贡所问之语,并非是为他人而问,而是从自身的实际体会出发的。
子贡从商之后,本身经历了从贫到富的过程。
在经商期间,子贡就是以“无谄”、“无骄”为作人原则的。
但子贡对自己的作人原则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故向孔子发问求证。
(二)“可也”,表肯定。
也就是对前面子贡所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作人标准,表示认同。
需要说明的是,孔子虽然赞同了子贡的观点,但“可”并不表示足够、等同的意思,而是暗含还有未尽之处。
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确实为作人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全部,还有很多的标准、原则需要去遵守、执行。
“未若”,是“不如”的意思。
孔子在肯定子贡说法的同时,又以“未若”婉转的指出了子贡所不足或是还没有认识到的地方。
那子贡到底还欠缺些什么呢?孔子在下面就给出了答案。
“乐”,在此可有二种解读:其一,为“礼乐”之乐;其二,为“喜好”之乐。
之所以会产生这二种解读,主要是由于此句的版本差异所决定的。
除了“贫而乐”这一版本外,另一种版本在“乐”字下多一“道”字,此句则变为“贫而乐道”。
这两种版本都很古老,在时间上很难判断孰先孰后,而且从意思上也都讲得通。
若以“贫而乐”讲,则此句意思为:虽然贫穷,但好于“乐”。
这就与下句“富而好礼”相对应,一个好乐,一个好礼。
若以“贫而乐道”讲,则此句意思为:虽然贫穷,但乐于求道。
这也能在句式上,与下句相对应,一个乐道,一个好礼。
如果单从孔子的答语中,很难判断这两种版本孰是孰非。
但如果比照子贡的问句,似乎可以从句法结构上,姑且得出一个结论。
子贡问语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似乎孔子答语应为“贫而XX,富而好礼”,才算前后对应,而且读起来语气比较通顺。
如果判“乐”为第一种解读,那么照“富而好礼”句式,似乎在“贫而”与“乐”之间缺一“好”字,也就是说此句应为“贫而好乐”。
但由于这只是推测,没有版本及辅助材料证明,所以不能作为最终结论。
如果判“乐”为第二种解读,“乐道”、“好礼”意思能够对应,且有现成的“贫而乐道”的版本证明,此倒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通观子贡与孔子的问答,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而使“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呢?4.子贡所谓,大概是说处于困乏之中的人,诸事皆难由自己掌控,为求自保,顺遂,所以只能放低姿态。
这也是为什么地位低者多对上恭顺,弱势者多对强势者谦卑。
反之,腾达之人,基本处于施舍的地位,自恃人人对自己有所求,难免桥横。
如果能够以平常之心处之,对自己的地位持豁达心态,努力做到贫而不谄,富而不骄,已是难能可贵。
但是孔子认为这能算得上“可也”,就是说说得过去而已。
真正的境界应该是贫而乐,富而好礼。
用钱穆先生的理解就是:子贡的境界无论是无谄还是无骄,都不过是对自己的地位有所判断之后采取的行动。
不能说不好,但是终究是不能忘怀自己的贫富处境,只能算得上是自守其行。
而孔子的境界,乐道则能忘贫,好礼而能处善,当是更高的境界,也有其可贵。
这种种情形南怀瑾先生在《历史的经验中》倒是有很好的诠释:战国策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很有意思。
苏秦到秦国去找工作,没成功,灰头土脸的回家。
“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后来苏秦佩六国相印,发达了。
到楚国出差经过家乡。
情况完全变了: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拜。
苏秦问他的嫂子为什么前倨而后恭,嫂子回答:“以季子位高而多金!”苏秦家人的贫而谄,苏秦富而骄的形象毕现。
故后人对苏秦的评价有限,认为其格局不大,品德不高。
反过来看,孔门之人多称得上是贫而乐道,富而无骄的道德家。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学者,甚至只是一个不被当时所认可的政治学研究者。
其实不然,孔子在鲁国担任大夫三年,国力大涨。
齐国为离间孔子与鲁君的关系。
送给鲁君美女,鲁君不早朝。
孔子才愤而离去。
其弟子中也不乏政治高人,子贡就是其中一位。
齐国伐鲁,为救父母之邦,子贡游说列国。
史载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并且被尊为苏秦坐等纵横家的始祖。
但是子贡本人却没有从中博取个人利益,所作所为只是为挽救父母之邦与危难之中。
年前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了专题系列文章,题为四十才立。
说得是当今社会中30岁左右的人很多都没有立业、立身、立言。
普遍陷入焦虑、彷徨之中。
这其中固然有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更大的压力来自当前社会上以货币衡量标准的价值体系。
这样的价值体系面前,一个人只追求道义而忘乎贫富,实在太难了。
能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已属不易。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难免沉重,其实读经并不能帮助我们的社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00年前就有人主张读经来克服困难,走出国家和民族的困境。
事实证明了这剂药方的效力,但是组为个人通过读经来调整心态,从中学习先哲的人生阅历和检验,还是很有帮助的。
5.这样的话,我们不是仅仅从孔子这里得知,很多人都讲过同样的道理。
诸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文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等。
我在此谈及的是《论语商释》,所以就从孔子开始了。
孔子及其弟子在这里的对话确实很有价值。
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表面上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问题远远不止如此。
中国人不是讲“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吗?是啊,穷了不就没人搭理你了吗?而这些穷人为了活命也只能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巴结那些富人,看看能不能给碗饭吃或是给帮个什么忙。
于是也就成了“谄”;而对于那些富人来说,正好相反,他们是富在深山里的。
但却整天有人去“打扰”他们,他们一方面感觉到自豪,另一方面,打扰的人多了他又嫌麻烦。
久而久之,必“骄”无疑。
深山里的富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些居住在闹市里的富人了。
以上都是子贡的观点。
但是孔子不这样认为。
孔子说的是“贫而乐,富而礼”。
显然了是上了一个台阶。
贫穷还能够快乐,富裕了还能好礼。
这可真是难得啊!一个人都吃不上饭了,却还在那乐哉乐哉的,岂不可贵?腰缠万贯还对别人讲礼貌,岂不可爱?然而,如此高水平的道德修养在现实社会里是很少出现的。
有多少大款们不是没有文化、缺乏修养、口吐脏言狂妄之徒?对于社会没有任何责任感,对别人颐指气使,对待自己的部下,动辄就是我养着谁谁云云。
似乎有了钱,天下就是他的了。
大有忘乎所以之势。
而许多的穷人,为了生计,也甘愿被人颐指气使。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富人一旦天气变化了,则变得破罐子破摔;而穷人一旦有了钱财,则是数典忘祖,背信弃义。
这似乎是中国社会的恶性循环,真乃马太效应也。
或因如此,我才有理由认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言确有意义。
当一个人读到孔子的话以后,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进而变化一些。
再有就是时时提醒自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时间长了或可改变一些。
对于一个公司的老板来说,公司小的时候,不必馁,而公司大时,亦不必骄。
心态好才会结果好。
不但要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还要做到“富而有礼”。
若此方可留英名于后世。
6.本章表面上是讲人生及为人之道的,背后却是讲为人、做事、求学均须“精益求精”的道理。
第一次对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孔子对子贡所提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给予了肯定。
因为“贫而谄,富而骄”是常人的一种通病,是社会上常见的现象,做到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已经是能够自守、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了,已非常人所及了。
紧接着孔子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即“贫而乐,富而好礼”。
指出只是能够自守还不够,还要能够“超越自己”、“超越社会”,即贫困时还能自得其乐,富贵时还能好礼乐善。
审古观今,这世上能够真正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也确实不多,但这确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境界,也应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第二次对话,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