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铵-MSDS
硝酸铵-MSDS
概述
硝酸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肥料和爆炸物制造中的化学物质。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硝酸铵的安全数据表(MSDS)。
化学性质
- 化学式:NH4NO3
- 分子量:80.04 g/mol
- 外观:颗粒状或结晶性固体
- 密度:1.725 g/cm³
- 熔点:169.6°C
- 沸点:不适用
危险性
硝酸铵具有以下危险性:
- 可能会导致严重灼伤或眼睛损伤
- 在与可燃物接触时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 可能会产生有毒氮氧化物气体
- 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储存和处理
- 储存:应将硝酸铵储存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可燃物和氧化剂。
- 处理:在使用硝酸铵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化学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
在处理硝酸铵之前,务必阅读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急救措施
-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的地方,并寻求医疗援助。
-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眼睛,并立即咨询医生。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并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洗。
- 吞咽:如果患者能够吞咽,请给予少量温水,并咨询医生。
环境影响
在处理硝酸铵时,需要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防止硝酸铵进入地下水或水体。
废物处理
请将废弃的硝酸铵交给合法的废物处理机构或按照当地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请参考相关的安全数据表和法规,以了解更多关于硝酸铵的安全信息。
以上是硝酸铵的安全数据表(MSDS)的简要概述。
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文献和法规。
硝酸铵安全技术规范2024
硝酸铵安全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硝酸铵生产企业在设计等方面基本要求,以及生产㊁储存㊁应急处置环节的安全要求㊂本文件适用于硝酸铵生产企业的生产㊁储存㊁应急处置的安全管理㊂本文件不适用于港口经营㊁民用爆炸物品㊁国防科研生产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㊂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G 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 B15603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通则G B17914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 B3007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 B36894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 B/T37243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 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 B50089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标准G 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 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A Q3009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 Q3047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H G/T4335.3酸类物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第3部分:硝酸H G/T4686液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T S 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 S G D0001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工业管道T S GZ F001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3.1管式反应器法t u b u l a r r e a c t o rm e t h o d稀硝酸与气态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管式反应器中生产硝酸铵的方法㊂3.2容积式反应器法v o l u m e t r i c r e a c t o rm e t h o d稀硝酸与气态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容积式反应器中生产硝酸铵的方法㊂13.3真空结晶法v a c u u m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m e t h o d硝酸铵溶液经蒸发器浓缩后,经结晶机真空结晶得到结晶硝酸铵的方法㊂3.4塔式造粒法t o w e r g r a n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硝酸铵溶液经蒸发器浓缩后,经造粒塔造粒得到粒状硝酸铵的方法㊂4基本要求4.1设计要求4.1.1新建㊁改建㊁扩建硝酸铵建设项目应符合所在地的规划布局和产业准入条件,远离人口密集区和重要交通枢纽等区域,硝酸铵生产与使用企业就近布局㊂4.1.2企业应进行合理的产能设计和规划㊂生产固体硝酸铵项目应配套建设硝基复合肥料㊁硝酸铵溶液等调峰装置或产能分流设施,调峰装置或分流设施的设计规模应有效平衡固体硝酸铵产销量㊂4.1.3新建㊁改建㊁扩建硝酸铵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㊁同时施工㊁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㊂4.1.4硝酸铵厂区内不应建有倒班宿舍,厂区内的办公楼应针对硝酸铵仓库的爆炸场景开展爆炸安全性评估㊂4.1.5新建㊁改建㊁扩建硝酸铵建设项目应按照G B/T37243中的定量风险评价法确定其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应满足G B36894的要求,储存规模不应超过评估结果㊂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时,应将企业内所有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定量风险评价㊂储存危险性类别属于爆炸物的硝酸铵仓库,以及储存硝酸铵不合格品的仓库,同时应满足G B/T37243中事故后果法确定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㊂4.2管理要求4.2.1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应上岗作业;企业主要负责人㊁安全管理人员㊁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相关规定持证上岗㊂4.2.2硝酸铵生产㊁储存场所和有关设备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符合G B2894㊁A Q3047的规定㊂4.2.3硝酸铵生产区㊁储存区内不应吸烟,不应带入火种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应穿不带有铁钉的鞋㊁防静电工作服,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防爆工具㊂4.2.4不应在未清空的硝酸铵仓库内实施动火作业㊂4.2.5企业应实现危险作业岗位少(无)人化,单套硝酸铵生产区㊁储存区内同一时间作业人数不宜超过9人,并结合人员实时定位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相关区域作业人数超员报警功能㊂4.3产品安全要求4.3.1企业应对硝酸铵产品进行可燃物含量检测,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类㊂4.3.2以硝酸铵为原料生产硝基复合肥料或其他混合物产品的企业,应对硝酸铵含量(质量分数)大于50%的硝基复合肥料或其他混合物产品进行爆炸危险性鉴定,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应编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㊂4.3.3企业应建立硝酸铵不合格品的回收管理制度㊂储存的硝酸铵不合格品应单独暂存在具有相应安全设施的专用仓库,不应与其他任何物质混存,且暂存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㊂4.3.4企业应将硝酸铵的危险性㊁警示词㊁象形图和防范说明等内容编入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㊁化学2品安全标签㊂应在交付产品时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给用户,并在外包装上粘贴或喷印化学品安全标签㊂5生产5.1一般要求5.1.1硝酸铵生产不应采用常压容积式反应器法工艺(三聚氰胺联产硝酸铵除外),硝酸铵生产工艺的工序说明见附录A㊂5.1.2生产过程中与硝酸铵接触的热源最高温度不应大于200ħ并设置超温联锁切断㊂5.1.3企业应合理设置并控制原料杂质㊁物料配比㊁温度㊁p H值等工艺参数,执行定期检测制度,有效监测原料中氯离子㊁油类等杂质含量,防止油污㊁金属屑等杂质混入生产过程的各个工序和产品中㊂5.1.4硝酸铵生产装置和罐区应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并根据工艺过程危险和风险分析结果㊁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价(S I L)结果,设置安全仪表系统㊂5.1.5应按设计规范和物料性质合理选型㊁安装和维护生产工艺系统配备的安全阀㊁压力表㊁液位计㊁温度计㊁调节阀等安全设施,并确保其可靠运行㊂5.1.6生产过程中出现工艺参数超出控制指标等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发生联锁停车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再次开车㊂5.1.7压力容器㊁压力管道及相关安全附件的使用和管理,应符合T S G21㊁T S GD0001㊁T S GZ F001的规定㊂5.1.8防爆区域电气设备的选型㊁安装㊁使用和维护保养应符合G B50058和A Q3009的规定㊂5.1.9涉氨系统的安全阀出口应接入氨回收系统,不应直接放空㊂5.1.10硝酸铵溶液输送管路应有预防结晶堵塞的措施㊂5.2硝酸铵溶液生产5.2.1液氨蒸发5.2.1.1液氨原料中的油含量不应大于10m g/k g,氨含量不应小于99.0%(质量分数),液氨压力应控制在0.8M P a~2.0M P a㊂5.2.1.2液氨蒸发工序的蒸发压力应控制在0.4M P a~0.8M P a,排污蒸发器温度不应大于85ħ㊂5.2.1.3液氨蒸发工序进氨应少量㊁缓慢进行,引氨前应确保加热源正常投用;排污管线检查频率不应低于每8h一次,排污蒸发器温度超出规定要求时,应将排污蒸发器中残余物排空㊂5.2.2溶液制备5.2.2.1管式反应器法5.2.2.1.1加压中和工序应控制气氨温度,不应气氨带液,含有添加剂或其他有机物的溶液不应循环到反应器内,当闪蒸槽内溶液的p H值(10%硝酸铵溶液)小于1.0时,应紧急停车;在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之前不应再次开车;生产过程应按照表1要求控制各项指标㊂3表1加压中和工序(管式反应器法)工艺控制指标项目指标硝酸中氯离子(C l-)含量/(m g/k g)ɤ15硝酸中氮氧化物(以N O2计)或亚硝酸(HN O2)含量/(m g/k g)ɤ100进管式反应器的气氨温度/ħ90~120管式反应器温度/ħ<195闪蒸槽内硝酸铵溶液温度/ħ<185闪蒸槽出口气相冷凝液p H值8.5~11.5闪蒸槽内溶液的p H值(10%硝酸铵溶液)2.0~5.05.2.2.1.2蒸发工序再熔槽出口溶液泵启动前应进行盘车,并定期更换轴承箱润滑油,确认油位和油质;停车时,反应器闪蒸槽内的硝酸铵溶液停留时间不应大于8h,再熔槽内的硝酸铵溶液停留时间不应大于4h㊂循环使用的硝酸铵溶液中添加剂含量大于1000m g/k g时,不应直接返回蒸发系统㊂生产过程应按照表2的要求控制各项指标㊂表2蒸发工序(管式反应器法)工艺控制指标项目指标初蒸发器中硝酸铵溶液温度/ħɤ155二段蒸发器中硝酸铵溶液温度/ħ<185再熔槽中硝酸铵溶液温度/ħɤ160再熔槽中溶液的p H(10%硝酸铵溶液)5.0~7.8二段蒸汽温度/ħ<200干燥洗涤液添加剂含量/(m g/k g)<10005.2.2.2加压容积式反应器法5.2.2.2.1加压中和工序的气氨过滤器排污频率不应低于每8h一次;中和反应不应进行酸性操作;加压中和工序的停车联锁启动后,在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之前不应再次开车㊂生产过程应按照表3的要求控制各项指标㊂表3加压中和工序(加压容积式反应器法)工艺控制指标项目指标气氨温度/ħ60~90气氨压力/M P a0.40~0.80中和器压力/M P a0.26~0.38中和器温度/ħ160~180中和气相p H值8.0~11.5硝酸中氯离子含量/(m g/k g)ɤ15硝酸中氮氧化物(以N O2计)或亚硝酸(HN O2)含量/(m g/k g)ɤ10045.2.2.2.2蒸发工序应实时监控一段蒸发分离器㊁二段蒸发器的温度㊁压力及调节阀的运行状况,若超出控制指标应及时查明原因并纠正;一段蒸发分离器真空度不应过高,堵塞管道;应实时监控稀硝酸铵槽和熔融硝酸铵槽液位㊁温度及相关机泵的运行状况,保证各管路畅通㊂生产过程应按照表4的要求控制各项指标㊂表4蒸发工序(加压容积式反应器法)工艺控制指标项目指标一段蒸发硝酸铵溶液的蒸发温度/ħɤ150一段蒸发压力/M P a-0.075~-0.040二段蒸发硝酸铵溶液的蒸发温度/ħ<185中压蒸汽膨胀槽压力/M P a1.1~1.3中压蒸汽温度/ħ<200熔融槽温度/ħ<1855.3固体硝酸铵生产5.3.1真空结晶法生产固体硝酸铵,在结晶进料阶段,应控制结晶机的进料量,防止结晶机超负荷运行;应控制结晶槽温度㊁硝酸铵的浓度,防止因温度过低造成各取样管道结晶堵管,若出现结晶堵塞应及时用蒸汽或水疏通,蒸汽温度不应高于185ħ;硝酸铵不应进入轴承箱;生产和检修过程中设备零部件㊁检修工具㊁检修废料等金属物不应混入产品;应实时监控各输送㊁提升设备,不应跑偏㊁卡死㊂生产过程应按照表5的要求控制各项指标㊂表5造粒工序(真空结晶法)工艺控制指标项目指标结晶槽中硝酸铵溶液溶质含量w/%89~93结晶槽温度/ħ110~135结晶槽中硝酸铵溶液p H值6.0~7.5结晶状硝酸铵酸度甲基橙指示剂不显红色5.3.2塔式造粒法生产固体硝酸铵的造粒工序应按照表6的要求控制各项指标㊂表6造粒工序(塔式造粒法)工艺控制指标项目指标多孔粒状硝酸铵溶液溶质含量w/%ȡ95.0工业硝酸铵溶液溶质含量(高密度)w/%ȡ98.5工业硝酸铵溶液溶质含量(低密度)w/%ȡ96多孔粒状硝酸铵塔顶受槽温度/ħɤ165工业硝酸铵塔顶受槽温度a/ħ<185硝酸铵颗粒p H值(10%硝酸铵溶液)ȡ4.0 a对于生产硝酸铵溶液只用于硝基复合肥生产的企业,其硝酸铵溶液缓冲罐温度执行工业硝酸铵塔顶受槽温度工艺控制指标㊂55.3.3塔式造粒法生产固体硝酸铵的产品处理工序干燥段空气温度不应高于140ħ;生产多孔粒状硝酸铵应保证添加剂㊁包裹剂系统运行正常;应定期巡查各干燥㊁筛分㊁冷却㊁输送等工序设备,生产和检修过程中的设备零部件㊁检修工具㊁检修废料等金属物不应进入产品;应对各输送㊁提升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防止设备跑偏㊁卡死,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不应产生火花;若现场漏料应及时清理,保持现场清洁;皮带和斗提机的操作,应按照规程执行;动设备开车应逆物料输送方向依次启动,停车应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延时停车,防止堵料㊂生产过程应按照表7的要求控制各项指标㊂表7产品处理工序(塔式造粒法)工艺控制指标项目指标预干燥段空气温度/ħ45~65干燥段空气温度/ħ90~140包裹剂贮槽温度/ħ70~1105.4安全监控联锁要求5.4.1管式反应器法的安全监控㊁联锁设置应至少包括:a)氨蒸发后压力自动调节报警;b)进管式反应器气氨㊁硝酸流量自动调节及自动联锁切断;c)硝酸铵溶液蒸发温度自动调节及报警;d)反应器闪蒸槽液位㊁温度自动调节及自动联锁切断;e)管式反应器温度自动联锁切断;f)仪表空气压力自动联锁切断;g)紧急停车按钮㊂5.4.2容积式反应器法的安全监控㊁联锁设置应至少包括:a)加压中和反应器p H值在线分析;b)硝酸铵溶液蒸发温度自动调节及报警;c)中和器气氨压力报警及压力低联锁;d)中和器温度报警及超温联锁;e)中和器压力报警及超压联锁切断;f)仪表空气压力自动联锁切断;g)紧急停车按钮㊂5.4.3塔式造粒法的安全监控㊁联锁设置应至少包括:a)二段蒸发后硝酸铵溶液高温报警及超温联锁;b)二段蒸发进口空气高温报警及超温联锁;c)中压蒸汽温度高报警;d)塔顶受槽㊁再熔槽超温报警;e)熔融槽超温报警联锁切断;f)紧急停车按钮㊂6储存6.1一般要求6.1.1固体硝酸铵仓库和硝酸铵溶液罐区的设计应符合G B50016㊁G B50160㊁G B55037等有关规定㊂6储存固体硝酸铵不合格品和分类为爆炸物的固体硝酸铵的仓库设计应符合G B50089的有关规定,并按照爆炸品储存要求进行管理㊂6.1.2企业应按照G B36894和G B/T37243中定量风险评价法的要求核算本企业硝酸铵最大存储量,在条件允许和安全风险可接受的情况下,单个仓库固体硝酸铵存储量不应超过500t,多个仓库固体硝酸铵合计最大存储量不应超过2500t;硝酸铵溶液单罐最大储量不应大于200m3,最大存储量不应大于1000m3㊂6.1.3固体硝酸铵仓库周边50m内,不应存放任何易燃易爆物品,不应建有涉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㊂6.1.4固体硝酸铵仓库㊁硝酸铵溶液储罐等应纳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主要负责人㊁技术负责人及操作负责人安全包保责任制㊂6.1.5固体硝酸铵仓库的温度监测报警数据和视频监控图像,硝酸铵溶液储罐的温度㊁液位等监测报警数据和视频监控图像应接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㊂6.2固体硝酸铵储存6.2.1固体硝酸铵储存应符合G B15603㊁G B17914的相关规定㊂6.2.2固体硝酸铵应储存在专用仓库内,不应与易燃物㊁可燃物㊁还原剂㊁强酸㊁强碱㊁亚硝酸盐㊁金属粉末等禁忌物质混存混放或接触;不应露天存放㊁散装储存(不带外包装的净货储存)㊂6.2.3固体硝酸铵仓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㊂6.2.4仓库应为甲类仓库㊁单层独立建造,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㊂6.2.5仓库应为封闭结构,内部应保持干燥㊁通风良好,地面应防潮㊁平整㊁坚实㊁易于清扫,且不受硝酸铵浸渍,不产生火花,且坡向室外;屋顶应防雨,墙面应防潮㊂6.2.6仓库内应配备强制通风㊁远红外热成像监测报警㊁火灾烟雾探测报警系统㊁自动喷淋和视频监控等安全设备设施,温度监控系统应能有效监测硝酸铵堆垛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外部应设置火焰视频识别报警等安全设施;仓库和装卸区应安装消防水系统,配备适当的灭火器㊂6.2.7仓库应设置超温联锁装置,超温时应分段启动强制通风降温设施㊂6.2.8固体硝酸铵储存堆垛宽度不应大于6m,堆垛长度不应大于15m,堆垛高度不应大于2.2m,主通道不应小于2m,堆垛之间不应小于1m,堆垛与墙壁之间不应小于0.9m,堆垛顶端距离仓库屋顶或承重梁不应小于0.9m,堆垛与灯之间不应小于0.9m,堆垛与柱之间不应小于0.5m㊂6.2.9固体硝酸铵储存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㊂6.3硝酸铵溶液储存6.3.1硝酸铵溶液储存设施防火距离的规定如下:a)罐区应独立设置,其平面布置应符合G B50160的相关规定,与液氨装置设施㊁全厂性重要设施㊁明火地点及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应小于50m,与其他甲㊁乙类建筑物㊁装置㊁设施㊁罐组及污水处理厂(隔油池㊁污油罐)的距离不应小于30m;b)硝酸铵溶液储罐仅为硝酸铵生产装置服务且总容积小于或等于80m3时,可布置于装置内;c)罐区周边50m内不应露天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禁忌物料㊂6.3.2储罐应独立设置保温㊁降温设施,液位㊁温度等参数应接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具备报警㊁联锁功能㊂6.3.3硝酸铵溶液储存温度不应高于145ħ,热源蒸汽温度不应高于160ħ并设置超温联锁切断,硝酸铵溶液浓度不应大于93%(质量分数)㊂76.3.4应定期检测硝酸铵溶液的p H值㊁浓度参数,检测频率不应低于每8h一次㊂硝酸铵溶液p H值低时应加气氨或氨水调节,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加脱盐水稀释,降低其安全风险;浓度高时应加脱盐水稀释㊂6.3.5硝酸铵溶液储罐内㊁机泵及管道等部位应控制洁净度,避免有机物进入㊂6.3.6在储罐的硝酸铵溶液没有进出的情况下,储存时间不应超过7d㊂7应急处置7.1企业应编制硝酸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建立㊁健全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按照G B30077的要求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并定期组织演练㊂7.2硝酸泄漏的应急处置按H G/T4335.3的规定执行㊂7.3液氨泄漏的应急处置按H G/T4686的规定执行㊂7.4涉硝酸铵火灾事故救援现场处置遵循以下原则:a)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固定喷淋等自动灭火设施进行先期灭火和降温,同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向应急救援机构请求救援,并报告事故详细信息;b)采取交通管制㊁紧急撤离㊁紧急疏散等应急措施,疏散和撤离无关人员,避难人员应向上风向或侧风向疏散;c)优先选择视频监控㊁无人机㊁望远镜等设施设备远距离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㊁分析,研判爆炸风险后,才能采取下一步处置措施;d)涉及硝酸铵的火灾应避免人员现场救援,救援人员与现场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应选用远程控制的消防设备或消防机器人等遥控装备进行扑救,尽量减少操控人员,不应盲目进入火灾现场,防止爆炸伤人;e)应使用水进行灭火作业;f)救援人员加强个人防护,应提前明确撤离方向和安全距离,时刻注意现场火势变化,评估爆炸的风险,如火情不明或发现无法控制,应立即组织现场及周边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g)火灾扑灭后,应及时处理硝酸铵未燃物;灭火救援产生的废水等应集中收集处理㊂7.5硝酸铵爆炸事故现场处置遵循以下原则:a)第一时间组织现场及周边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b)立即报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c)进入爆炸现场前,应全面了解所有可能涉及的危险物质,并研判二次爆炸的可能性;d)应优先选择无人设备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检㊁采样和分析;e)应急救援人员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方可进入现场㊂8证实方法8.1第4章涉及硝酸铵管理的要求,企业应查验项目建设资料㊁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评估报告㊁硝基复合肥料和硝酸铵混合物产品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㊁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㊁安全标签㊁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记录㊁特种作业操作证书㊁现场安全标志设置情况㊁硝酸铵仓库特殊作业开展情况㊁防爆作业工具配备情况等㊂8.2第5章涉及硝酸铵生产过程的要求,企业应查验控制系统实时参数㊁工艺控制指标要求㊁生产记录㊁安全技术规程等㊂88.3第6章涉及硝酸铵储存环节的要求,企业应查验储存场所现场布置情况㊁控制系统实时及历史记录㊁硝酸铵仓库及罐区的报警㊁联锁值设置情况㊁检测记录㊁仓库储存记录㊁进出库记录等,并根据相关设计文件,核实硝酸铵仓库最大存储量及各储存区的储存量是否超过设计量㊂8.4第7章涉及硝酸铵应急处置环节的要求,企业应查验应急预案㊁演练记录㊁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清单㊁现场物资配备情况㊁应急处置记录等㊂9附录A(资料性)硝酸铵生产工艺的工序说明A.1氨原料系统氨原料系统是指由合成氨装置通过管道,直接将气氨或液氨输送到硝酸铵装置的液氨储槽或者硝酸铵装置,并以硝酸铵装置界区输送氨管道总阀为界㊂A.2管式反应器法生产硝酸铵溶液A.2.1液氨蒸发工序液氨进入液氨贮槽并保持一定液位,液氨从液氨贮槽底部进入氨蒸发器蒸发为气氨,气氨再返回到液氨贮槽㊂液氨贮槽㊁液氨蒸发器分离出的少量油和水定期排入氨排污蒸发器㊂排污蒸发器用蒸汽蒸发液氨,蒸发后的气氨返回到液氨贮槽,油和水定时排入贮油罐并回收㊂A.2.2加压中和工序出蒸发器的气氨经缓冲罐缓冲,气氨过滤器除去油和水后,少部分进入再熔槽和塔顶受槽调节溶液p H值,大部分经氨预热器加热后进入管式反应器,与硝酸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硝酸铵溶液,进入反应器闪蒸槽中闪蒸,工艺蒸汽从硝酸铵溶液中分离出来,硝酸铵溶液由底部排出㊂洗涤后的工艺蒸汽进入各蒸汽用户,废热利用后的冷凝液进入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㊂A.2.3蒸发工序来自反应器闪蒸槽底部的硝酸铵溶液与来自干燥洗涤泵的硝酸铵溶液在负压状态下同时进入初蒸发器受槽,两种不同浓度的硝酸铵溶液在其中混合闪蒸后,靠液位差进入初蒸发器,在初蒸发器中,硝酸铵溶液被浓缩后进入初蒸发分离器中分离蒸汽㊂硝酸铵溶液浓缩至95%左右进入再熔槽㊂采用二段蒸发生产工业硝酸铵时,需用蒸汽将硝酸铵溶液浓缩至99%以上,再进入造粒工序㊂A.3容积式反应器法生产硝酸铵溶液A.3.1液氨蒸发工序液氨进入氨蒸发器蒸发成气氨,在蒸发过程中应根据操作规程的要求定期排污㊂A.3.2加压中和工序气氨经分离去除油污后,进入气氨过热器预热,预热后的气氨送入中和器,与硝酸在中和器内反应生成硝酸铵溶液,用回收的低温稀硝酸铵溶液或脱盐水调节中和反应温度㊂A.3.3蒸发工序来自中和器的硝酸铵溶液进入中和闪蒸槽,闪蒸出部分蒸汽,稀硝酸铵溶液进入一段蒸发器,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利用中和副产的蒸汽作为热源进行蒸发㊂根据需要将浓度约95%的硝酸铵溶液进入二段蒸发器,用约1.3M P a的饱和蒸汽和热空气,将硝酸铵溶液提浓到所需浓度㊂01A .4 固体硝酸铵生产工艺A .4.1 真空结晶法蒸发后的硝酸铵溶液经泵送入结晶硝酸铵缓冲槽,利用结晶机内的真空把结晶缓冲槽内的硝酸铵溶液吸入结晶机内,蒸发出多余的水分并结晶㊂A .4.2 塔式造粒法蒸发后的硝酸铵熔融液进入塔顶受槽(熔融液槽),经负荷调节后进入造粒喷头进行造粒㊂液滴在造粒塔中与空气逆向接触,冷却后形成固体颗粒㊂生产多孔粒状硝酸铵需要在塔顶受槽加添加剂㊂A .4.3 产品处理工序颗粒在塔底被收集起来,并被输送到干燥/冷却工段,连续通过干燥㊁筛分㊁冷却㊁包裹(或)产品输送入料仓,经计量包装得到最终产品㊂11G B 44022 2024。
硝酸铵安全周知卡
硝酸铵安全周知卡一、背景硝酸铵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肥料、炸药和其他工业应用中。
然而,由于其爆炸性质,正确的安全操作和储存至关重要。
本安全周知卡旨在提供关于硝酸铵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指南,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二、硝酸铵的特性硝酸铵是一种无色结晶体,常见的硝酸铵水合物是NH4NO3。
以下是硝酸铵的一些重要特性:1. 硝酸铵是易燃易爆的物质,能与部分有机物和还原剂产生剧烈反应,需要小心处理。
2. 在高温下,硝酸铵可以分解产生有毒的气体。
3. 硝酸铵溶液具有腐蚀性,接触皮肤或眼睛可能导致严重伤害。
三、硝酸铵的安全操作指南1. 储存:将硝酸铵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2. 防护措施: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以防止接触和吸入。
3. 搬运:搬运硝酸铵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碰撞或摩擦。
确保使用合适的进行运输,并遵循正确的搬运程序。
4. 处理废弃物:处理废弃的硝酸铵时,应依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确保安全处理和环境保护。
四、应急措施1. 灭火:对于小规模的火灾,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对于大规模的火灾,紧急撤离,并立即通知消防部门。
2. 溅入眼睛或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就医。
3. 吸入气体: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中,并立即就医。
五、结论硝酸铵是一种危险化学物质,需要在储存、搬运和处理过程中严格遵循安全操作指南。
在使用硝酸铵时,务必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随时注意周围环境。
如果发生任何紧急情况,请立即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安全指南为准*。
硝酸铵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理
化
特
性
理化特性
●无色斜方结晶或白色小颗粒状结晶。吸湿性强,易结块。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加,溶于水时大量吸热
●熔点:169.6℃
●相对密度:1.725
个
体
防
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佩戴全面罩防尘面具
●穿简易防化服
●戴防化手套
●穿防化安全靴
硝酸铵
别名:硝铵
特
别
警
示
★与易燃物、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
化
学
式
分子式NH4NO3
危
险
性
危险性类别
硝酸铵:[含可燃物≤0 2%]:5 1类氧化剂
硝酸铵[含可燃物>0 2%]:1.1类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燃烧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
高温会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产生有毒和腐蚀性气体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2217mg/kg
应
急
措
施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如患者神志清醒,催吐、洗胃,就医
●解毒剂:维生素C,亚甲蓝
硝酸铵
硝酸铵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铵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um nitrate中文名称2:硝铵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 579CAS No.: 6484-52-2分子式: NH4NO3分子量: 80.0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及特性有害物成分 CAS No.硝酸铵 6484-52-2硝酸铵有两个主要特性:①易溶于水、易吸湿和结块,产品一般制成颗粒状。
硝酸铵有5种晶型:其代号分别为α(四面晶系)、β(斜方晶系)、γ(斜方晶系)、δ(四方晶系)、ε(正方晶系)。
每种晶型仅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晶型转变时伴有热效应和体积变化。
特别是当环境温度在32.1°C上下变动时,颗粒硝酸铵会自身碎裂成粉状而引起结块。
有几种防结块方法。
例如:可在硝酸铵中加入约1%的硫酸铵与磷酸氢二铵混合物;在欧洲一些国家还用硝酸镁作为硝酸铵的防结块剂。
②易发生热分解,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也不同。
在110°C时:NH4NO3─→NH3+HNO3+173kJ在185~200°C时:NH4NO3─→N2O+2H2O+127k J在230°C以上时,同时有弱光:2NH4NO3─→2N2+O2+4H2O+129kJ在400°C以上时,发生爆炸:4NH4NO3─→3N2+2NO2+8H2O+123kJ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
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存在下会发生爆炸,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
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
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硝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硝酸铵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铵化学品英文名:ammonium nitrat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传真: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造成严重眼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氧化性固体类别 3严重眼损伤/ 眼刺激类别 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272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事故响应:•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无•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健康危害:造成严重眼刺激。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硝酸铵 (MSDS)
硝酸铵 (MSDS)1. 化学品的标识- 化学品名称:硝酸铵- 分子式:NH4NO3- 分子量:80.0434 g/mol2. 化学品的组成/信息成分- 主要成分:硝酸铵- CAS 号:6484-52-23. 危险性标志- 高度易燃 (F)- 易感皮肤触及 (S)4. 急救措施-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如出现呼吸困难请寻求医疗协助。
-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凉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刺激持续,请寻求医疗协助。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和无碱性肥皂清洗。
如刺激持续,请寻求医疗协助。
- 吞食:不要催吐。
立即寻求医疗协助。
5. 消防措施- 火灾爆炸危险:硝酸铵为易燃固体,在加热、摩擦、撞击等情况下易于发生爆炸。
- 灭火剂:适用于固体消防的灭火介质(例如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
6. 操作处置- 避免吸入粉尘/烟雾/气体/蒸气/喷雾。
- 避免皮肤接触。
- 避免眼部接触。
- 密闭包装,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
- 避免与可燃物质、氧化剂、酸或强碱接触。
7. 泄漏处置- 采取个人保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和呼吸器。
- 将泄漏物收集到合适的中。
- 用吸附剂覆盖泄漏物,然后转移到合适的中。
- 处理废弃物时,请遵守当地法规。
8. 接触/个体防护- 眼部防护:佩戴护目镜或安全眼镜。
- 皮肤防护: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 呼吸防护: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9. 使用/储存要求-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 禁止食用、饮用或吸烟。
- 在储存和使用时避免摩擦和冲击。
10. 物理和化学特性- 外观:白色结晶颗粒- 熔点:169.6°C- 沸点:不适用- 相对密度:1.725g/cm³- 溶解性:无机溶解于水。
11.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于常温条件下。
- 可与强碱、氧化剂发生反应。
以上是硝酸铵的(MSDS)文档。
如需更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的技术资料或与供应商联系。
硝酸铵(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铵化学品英文名:ammonium nitrate企业名称:河北冀衡赛瑞化工有限公司企业地址:河北省衡水工业新区冀衡路6号邮编:053400 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是一种用途极广的重要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地用于化肥、国防、冶金、化纤、化工、染料,制药等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氧化剂,能助燃,高温易发生分解、燃烧、爆炸。
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氧化性固体-3,呼吸或皮肤过敏-皮肤致敏1A,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1,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不稳定爆炸物; 引起眼睛刺激; 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应急人员偑戴全封闭化学防化服及空气呼吸器。
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排入事故池,回收再利用。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稀释成不燃物,收集、回收至硝酸铵系统回收再利用。
本品助燃,火灾时用水、雾状水灭火。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安全储存: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防火建筑,生产厂房和库房为二级耐火等级,库房为单层结构,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易燃物、可燃物、有机物混储。
硝酸铵-MSDS
硝酸铵-MSDS1. 产品和公司信息- 产品名称:硝酸铵- 化学式:NH4NO3- 公司名称:XYZ化学有限公司2. 危险性说明硝酸铵是一种易燃物质和氧化剂。
在遇到火源或高温时,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切勿与可燃物、还原剂、有机物或其他容易造成爆炸的物质混合。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3. 急救措施- 吸入:将受害人移至新鲜空气中,并立即就医。
- 眼部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确保去除所有残留物,并立即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有与硝酸铵接触的受污染衣物,并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区域。
- 吞食:不要引诱呕吐。
立即给受害人喝大量温水,并立即就医。
4. 防护措施- 储存:将硝酸铵储存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区域,远离火源和热源。
避免与可燃物和还原剂共存储。
- 使用: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护目镜、防护手套和安全鞋。
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
- 废弃:按照当地法规处理废弃物。
5. 泄露应急处理- 风险评估:评估泄露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 安全措施: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通风良好。
避免与泄露物直接接触。
- 泄露清理:使用非可燃材料吸收泄露物,将其转移至密闭中。
遵循当地法规正确处置泄露物。
6. 性质和稳定性硝酸铵为白色固体,溶于水。
在高温或与可燃物接触时,可能引发爆炸。
避免暴露于高温、明火或其它火源。
7. 第一达到器官硝酸铵可能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造成刺激。
8. 环境影响硝酸铵的泄漏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遵循当地法规处理泄漏物和废弃物。
以上是关于硝酸铵的MSDS,仅供参考。
在使用前,请阅读并理解完整的产品安全资料表,并遵循相关安全指导。
硝酸铵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编号:AQ-JS-03402(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硝酸铵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Characteristics, safety measures and emergency disposal principles of ammonium nitrate硝酸铵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特别警示与易燃物、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
理化特性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有潮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氨水,不溶于乙醚。
分子量80.05,熔点169.6℃,沸点210℃(分解),相对密度(水=1)1.72。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化肥、分析试剂、氧化剂、致冷剂、烟火和炸药原料。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助燃。
与易(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
受强烈震动也会起爆。
【活性反应】强氧化剂,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
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
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
硝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硝酸铵的安全操作和技术指导。
硝酸铵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和工业领域的重要化学物质,但其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风险。
因此,正确的
操作和储存硝酸铵至关重要。
在处理硝酸铵时,请遵循以下安全操作指南:
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
护服。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硝酸铵的气体或颗粒物中,确保操作区域通
风良好。
硝酸铵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可
燃物。
硝酸铵应与易燃物、有机物和酸性物质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意外事故。
若不慎接触硝酸铵,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并寻求医疗帮助。
如误食或喷入眼睛,应立即求助医生或专业人员。
在火灾情况下,应迅速将人员撤离,并采取合适的灭火措施。
硝酸铵泄漏时,应尽快切断泄漏源,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以防止污染环境。
废弃的硝酸铵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正确处理。
不要将硝酸铵倾倒在污染地表水或排入下水道。
必须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以确保硝酸铵的安全使用。
本文档仅提供一般性指导,具体操作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
以上安全技术说明旨在提供硝酸铵的基本安全技术指导,但不能代替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法规要求。
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安全规定。
硝酸铵MSDS
硝酸铵MSDS1. 产品描述硝酸铵是一种无色结晶性固体,化学式为NH4NO3,分子量为80.04 g/mol。
它在室温下是稳定的,但在高温、火源或与可燃物接触时可能会引发爆炸。
2. 危险性描述硝酸铵具有以下危险性:- 火灾危险:与可燃物接触时可能引发爆炸。
- 爆炸危险:在高温、火源或剧烈冲击下会爆炸。
- 急性毒性: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吸入或摄入过量可能引起中毒症状,接触皮肤可能引起刺激。
- 环境危害:对水体和土壤有污染风险,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3. 急救措施对于吸入、摄入、皮肤接触和眼睛接触,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吸入: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保持安静,如呼吸困难持续,立即就医。
- 摄入:立即给予大量清水漱口,并寻求医疗协助。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区域至少15分钟,脱去污染的衣物和鞋袜,并就医咨询。
-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用水冲洗眼睛时应尽量避免接触到对侧眼睛,然后就医咨询。
4. 操作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避免吸入粉尘或溅入眼睛。
- 通风控制措施: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以降低粉尘和蒸气浓度。
- 泄漏应急处理: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清除泄漏物,避免与可燃物接触,将废物处理到合适的中。
5.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硝酸铵在室温下是稳定的,但与可燃物、有机物、还原剂或易燃物接触时可能引发爆炸反应。
应避免与这些物质直接接触。
6. 环境信息硝酸铵的泄漏物可能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应避免将其排入下水道或环境中。
7. 废物处理废弃硝酸铵应按照当地的法规进行妥善处理。
请勿将废物排入下水道或环境中。
以上为硝酸铵的MSDS,供参考使用。
硝酸铵MSDS
硝酸铵MSDS一、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硝酸铵- 化学式:NH<sub>4</sub>NO<sub>3</sub>- 分子量:80.04 g/mol- CAS号码:6484-52-2二、物理性质- 外观:白色结晶- 相对密度:1.725 g/cm<sup>3</sup>- 熔点:169.6 °C- 沸点:210 °C- 溶解性:易溶于水三、安全信息1. 危险特性- 硝酸铵可引起严重的眼刺激,并对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
- 在高温或遇火源时,硝酸铵可能发生爆炸。
2. 环境影响- 硝酸铵进入水体或土壤可能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3. 应急措施-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确保任何隐形眼镜被取出。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区域至少15分钟。
- 吸入:迅速移至新鲜空气处。
如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寻求医疗援助。
- 摄入:将患者立即送往医院。
4. 消防措施-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水雾。
- 避免直接接触明火,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必要时疏散周围的人员。
5. 泄漏处置- 切勿直接接触泄漏物,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 建议使用不锈钢、铝或塑料收集泄漏物质。
- 小量泄漏:可以用干净的工具或吸附剂收集物料。
- 大量泄漏:采取防止扩散的措施,并避免进入下水道和排水渠。
四、操作注意事项- 使用时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酸碱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
- 避免吸入粉尘或溶液的蒸汽,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 避免与强氧化剂、有机物、还原剂和易燃物接触。
五、储存和运输- 储存于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 按照规定的运输标志和包装要求进行运输。
注意:本文档仅提供参考信息,请在使用硝酸铵前详细阅读并遵循实际使用情况下的安全操作指南和法规要求。
硝酸铵-MSDS-9.1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硝酸铵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铵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um nitrate分子式: NH4NO3分子量:80.0434CAS号:6484-52-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可燃物粉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
受强烈震动也会起爆。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在上风向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水、雾状水。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硝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名称:硝酸铵分子式: NH4NO3 CAS NO(化学文摘号).: 6484-52-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
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
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环境危害:硝酸铵无毒(可作农肥,但国家不批准有毒物用于农业施肥),但长期使用会对土壤造成酸化、板结等不良影响。
硝酸铵在土壤中不留残物,均能被作物吸收,是生理中性肥料。
硝铵适用的土壤和作物范围广,但最适于旱地和旱作物对烟、棉、菜等经济作物尤其适用。
对水稻一般用作中、晚期追肥,效果也好,若做基肥,其肥效比其他氮肥低燃爆危险:具刺激性。
氧化剂,助燃,环境温度下,非常安定。
较高温度下也是这样。
把它加热到100度,保持100天也没有明显的分解现象。
150度真空安定性试验指出,即使在高温下,他也十分安定。
在他融化以前不出现分解现象。
但是,如果有纤维素之类的有机物存在,100度时开始分解,120度时分解显着。
当然,非专业人士的你把它包装在纸袋里,也有爆炸的危险。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可燃物粉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
受强烈震动也会起爆。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硝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铵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铵化学品英文名:ammonium nitrate分子式:NH4NO3相对分子量:80.0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纯品CAS No:6484-52-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
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
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燃爆危险:助燃。
与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漱口。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可燃物粉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
受强烈震动也会起爆。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转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带橡胶手套。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露区。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硝酸铵)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硝酸铵)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文名:硝酸铵;硝铵;铵硝石英文名:Ammonium nitrate分子式:NH4NO3;H4N2O3分子量:80.05CAS号:6484-52-2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化学类别:销酸盐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小粒状,有潮解性。
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致冷剂、烟火和炸药原料。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
大量接触可使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助燃建规火险分级:甲闪点(℃):无意义自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V%):无意义爆炸上限(V%):无意义危险特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摩擦、震动或撞击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心扫起,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硝酸铵 MSDS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硝酸铵
6484-52-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氨水,不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致冷剂、烟火和炸药原料。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回目录
稳定性:
禁配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硝酸铵MSDS
燃烧(分解)产物
氮氧化物
三
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硝酸盐)
四
比色法(EPA方法 9200)
五
六
1、泄漏与废弃处理
泄漏及紧急应变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物质安全资料表
(Material Safet1069
6484-52-2
硝酸铵
ammonium nitrate
硝铵
NH4NO3
80.05
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小粒状,有潮解性
无机物
NH4NO3
169.6℃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氨水,不溶于乙醚
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致冷剂、烟火和炸药原料
二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错迷,甚至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酸铵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铵;硝铵
化学品英文名:ammonium nitrate
分子式:NH4NO3
相对分子量:80.04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纯品
CAS No:6484-52-2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
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
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燃爆危险:助燃。
与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漱口。
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
与可燃物粉末混合能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
受强烈震动也会起爆。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
容器转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带橡胶手套。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露区。
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露区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隔绝式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有潮解性。
PH值:5.43(0.1mol/L水溶液)
熔点(℃):169.6
沸点(℃): 210(分解)
相对密度(水=1): 1.7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甲醇、丙酮、氨,不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用作化肥、分析试剂、氧化剂、致冷剂、烟火和炸药原料。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还原剂、强酸、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震动
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11)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217mg/kg(大鼠经口)
刺激性:无资料
(12)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13)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
法。
废弃注意事项: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14)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51069
UN编号:1942
包装类别:III类包装
包装标志:氧化剂
包装方法: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15)法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危险化学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