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人和社会,被称为软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借鉴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实证、量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社会科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与自然科学一样功不可没。
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正在发展中,许多领域的研究方法离国际惯例尚有距离,尤其是定量型研究。
本章先说明什么是社会科学,接着阐述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及类型,并交代本书论述的重点。
2.1 社会科学
人们听到“科学”二字,脑子里就会浮现计算机、宇宙飞船、显微镜、试管等形象。这些大多与自然科学有关。自然科学研究声、光、电、力等物质世界的现象。有关的报道常见诸大众媒体,因此最引人注目,如近年来出现的基因组测序研究。自然科学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基础,人们先想到它是很自然的。
社会科学涉及对人和社会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有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语言学、教育、地理、历史、法律、政治科学、传播研究。更广义的社会科学还包括了行为科学、人口统计、国际研究、环境研究、图书科学、政治经济学、公共行政、信息科学、管理、营销、考古等研究领域和方向。这些学科和研究方向探讨人的行为、信仰、态度、思想,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式、社会习俗和制度等。由于人的行为和社会生活是流动的,变化莫测,不易观察,更不用说用实验仪器去精确地测量,人们因此把这类研究称作“软科学”。
社会科学考察的对象有哪些?我们从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下设的“行为和社会科学及教育”项目部的研究课题可见一斑。这些课题包括“衰老”、“行为和认知”、“儿童、青年和家庭”、“国防和国家安全”、“经济和劳动力”、“教育”、“人、系统和技术”、“法律、犯罪和司法”、“全国调查和统计”、“人口和人口统计”、“研究质量和应用”、“社会和环境”、“测试和评估”。这些研究课题涵盖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社会科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现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借鉴。社会科学吸收了自然科学的逻辑和推理方法,从实证主义借鉴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今天,西方社会科学研究已经形成一整套方法,有了相当成熟的方法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各种概念、术语、原理、规则、步骤、过程和技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已成为科学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并且为评价科学研究成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插叙2.1:科学哲学--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定量型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基
础。许多人们熟悉的社会科学理论和流派与实证主义一脉相承,如逻辑经验主义(logical empiricism)、自然主义和行为主义等,有人干脆认为它们是实证主义的代名词。
实证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初叶奥古斯特·康德(Auguste Comte)创建的哲学流派。康德的《实证哲学教程》一书奠定了实证主义的理论基础,其中许多原则一直沿用至今。此外,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在他的《社会学方法准则》一书中则更为详细地演绎了实证主义的原则和方法。(Durkheim, 1938)该书被实证主义者奉为经典。
实证主义崇尚“客观的”研究,主张多用实验、调查、统计等技术和手段,用数字说话。他们积极寻找新的测量方法、建立新的测量工具,以便获取有关人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数据和信息,用以检验假说、建立理论,或为实践服务。
在西方,实证研究的实用性很强。它在行政管理、市场研究、项目评估等各个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逻辑只有一种,所有意在成为科学的知识性活动都应遵循这一逻辑。这就是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必须使用同样的方法。根据这一观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目前的差别不仅在于研究对象不同,还由于社会科学不够成熟因而不能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然而所有称为科学的学科,除了研究对象的差异之外,最终都应遵循共同的原则和逻辑。
实证主义的主要内容可从八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是科学研究的目的。实证主义主张,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然法则,以便预测事件的发生、控制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科学知识用来为人类服务,如改善人际关系,创造新的工作方法,预测新事物对社会的影响,等等。举例来说,人们可系统地探讨促进学生学习的种种因素(班级大小、教学形式、教师素质等),用理论指导研究,从实践中获取数据以验证理论,然后再指导实践。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第二是有关社会现实的本质。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实稳定有序,原本就存在模式和规律。这些模式和规律有待人们去发现。从社会现象中发现规律和法则就如同发现美洲新大陆。如果不承认这一假定、认为社会现实混乱无序、无规律可寻,那么预测和控制就不可能做到。
社会发展的总模式和总规律不会随时间而变化。虽然目前人们还未全部认识这些模式和规律,但科学工作者正在对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逐个研究,逐步认识,最终将形成有关知识的整体画面。
第三是有关人的本性。实证主义认为,人受自我利益的驱使,追求快乐,但具有理性;人为外界的力量所左右,同一外因对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效果。了解人的恰当方式是
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而不是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观点把人当作物,与行为主义的思想并无二致。
实证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和社会习俗由外部的社会力量使然,并非由于个人偏好造成。所谓自由意志只是神话。人世间的事物同样可用因果法则来解释。社会科学研究者像探索自然科学法则一样,正在努力寻找影响人们行为的社会力量。
必须指出,实证主义和极端的决定论(determinism)是有区别的,后者把人看作机器,完全由外力主宰。以实证主义的观点,有关人的因果法则是或然的,即对大多数人适用,或在许多情景中常见。研究者可以估算有关行为预期出现的概率。虽然社会科学的因果法则无法预测在某个情景中某个人具体的行为,但这类法则可以指出,例如,在某某条件下,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把握可以认定,有一半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举例来说,研究者不能确定张三会买什么样的空调,但是,通过了解张三的其他消费习惯以及对空调市场的观察,研究者可按已知的法则推断,张三(以及类似张三的消费者)在百分之八十五(或九十、七十五等)的情况下会购买什么档次的空调。这就是说,人群中的消费模式是有定的。
第四个问题是科学和常理的关系。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和非科学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追求知识有许多途径,但科学显然优于其他途径。常理与科学接近,然而常理不严谨、不系统、逻辑性不强、还可能带有偏见。科学群体有特定的规范、严谨的态度和成熟的技术,因而能产生真正的知识,常理做不到这一点。
第五个问题是,什么构成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和理论?科学解释根据的是普遍法则。科学通过发现因果法则来解释社会生活,其形式如:Y由于X引起,因为Y和X都是因果法则K的实例。这就是说,对于观察到的社会现象的实例,实证主义的解释和理论提出适用于它们的因果法则。
实证主义运用的逻辑方法是演绎法。这就是说研究是从高层的、一般的抽象法则或思想走向低层的、具体的实例。因果法则与观察到的具体现象由逻辑相联系。实证主义者相信,总有一天,社会科学中的法则和理论会衍生像数学那样的符号系统。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样会出现公理和定理等。社会科学理论将像自然科学那样,最终成为由互相联系的定义、公理、法则组成的逻辑演绎系统。
人的行为法则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如上所述,这些法则是或然的,但在任何历史时期、对于任何文化都适用。如实证主义对犯罪率上升现象有一个解释,认为导致该现象的因素在任何国家任何历史时期都相似,如离婚率上升,道德观念日渐衰微等。这些具体的因果关系实际上演绎自另一条更一般的法则:传统道德秩序的崩溃导致犯罪行为率的上升。
第六,怎样认定解释的正确与错误?实证主义认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