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致病菌检测

合集下载

肠道致病菌检验与鉴定

肠道致病菌检验与鉴定
选择性培养基:BS、DHL、HE、WS、SS BS中最好,DHL、HE、WS很好,SS最差 一般要用:BS和WS/SS两个平板,BS主要用
于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7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DHL上的菌落
BS上的菌落
SS上如果的你喜菌欢落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8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二)、检验操作关键点
1、增菌:使待检菌复壮,抑制杂菌生长,提高检出率。
前增菌:用于加工过的食品,37℃,4~8h 或18~24h,长有杂菌。 增菌培养基:增菌液一般用MM和SC两种,如可能是伤寒沙门
氏菌用TTB,用42℃培养。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26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2、平板分离
四、 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内毒素:能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低血糖,
血压降低,严重者休克。 2、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细胞具有物殊毒害作用,引起
腹泻。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 Nhomakorabea它。不喜
5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二)、所致病疾 1、伤寒和副伤寒 2、食物中毒 3、细菌性痢疾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8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第二节、沙门氏菌检验
一、概况 (一)沙门氏菌的发现与食物中毒 (二)沙门氏菌的命名
根据所致疾病命名 根据菌的发现地区命名 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三)沙门氏菌的抵抗力 60 ℃ 30′可杀死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9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三、抗原类型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及其检验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及其检验

致病性:(1)致 病因素
LT与ST的比较
特性
分子量 耐热性 免疫原性 B亚单位受 体
致病机理
不耐热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
较大,73000
较小,1500-5000
不耐热
耐热


肠黏膜GM1神经节苷酯 肠黏膜GM1神经节苷酯
活化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化细胞鸟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 细胞内cGMP含量升高,
原理: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含伊红和美蓝染料,在此亦作为指示剂。 大肠菌群发酵乳糖造成酸性环境时,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 伊红与美兰结合(该两种染料即结合成复合物)使大肠菌群产生带 核心的、有金属光泽的深紫色的(龙胆紫的紫色)阳性菌落,从菌 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在伊红美兰平板上的典 型菌落呈紫黑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常有金属光泽。 有的由于被检样品影响,亦呈现紫色、粉紫、中心灰紫、无黑心、 湿润等,常为大肠杆菌,均应注意挑选。
革兰氏阴性杆菌
革兰氏 阳性杆 菌
大肠杆菌扫 描电镜照片源自大肠杆菌 透射电镜 照片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照片
大肠杆菌平 板菌落照片
一、埃希氏菌属生物学特性
生化特性
一.可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有些不典型的菌株不发酵或 迟缓发酵乳糖;
二.不同菌株对蔗糖,卫矛醇、水杨苷发酵结果不一致; 三.本菌可使赖氨酸脱鞍、不能使苯丙氨酸脱羧。 四.不产生H2S,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
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
(二)、分离培养
将乳糖胆盐发酵阳性管液与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麦 康凯或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 2、于36±1℃培养 18—24小时观察菌落对于污染严重的食品可直接按 划线法接种,不经过增菌过程。不但要注意乳糖发酵 的菌落,同时也要注意乳糖不发酵的菌落。

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鉴定流程

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鉴定流程

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鉴定流程一、标本采集。

这可是个重要的开头呢。

一般来说,要采集新鲜的粪便标本哦。

就像你不能拿放了好久已经变味儿的东西去检测对吧,那肯定不准啦。

采集的时候呢,要用干净的小盒子或者小管子装起来。

这个过程得小心点儿,别把周围不干净的东西混进去了,不然就像一锅好汤里掉进了老鼠屎,全给搅和坏了。

二、运送。

采集好了就得赶紧送到实验室去。

这就好比你刚摘下来新鲜的水果,得赶紧送到市场去卖,要是在路上耽搁久了,水果就不新鲜了。

粪便标本在运送的过程中也得保持合适的温度和环境呢。

要是太热或者太冷,里面的细菌可能就“不高兴”了,状态就变了,那检测出来的结果可就有偏差啦。

三、直接涂片镜检。

标本到了实验室,首先就会有个直接涂片镜检的环节。

这就像是先给这些粪便里的东西来个初步的“外貌审查”。

检验人员会把粪便涂在玻片上,然后用特殊的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看。

这个时候能看到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像一些细菌可能是杆状的,还有的可能是球状的。

要是看到一些长得特别奇怪或者数量特别多的细菌,那就得引起注意啦,很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肠道致病菌在搞鬼呢。

四、培养。

要是涂片镜检发现了可疑的情况,那就得进行培养了。

这就像是给细菌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小房子”,让它们在里面快快长大。

实验室会用专门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就像是为细菌特制的营养大餐。

不同的肠道致病菌喜欢的“食物”还不太一样呢,所以有时候得用不同的培养基来培养。

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细菌们就会在培养基上“安居乐业”,慢慢繁殖起来。

五、生化鉴定。

等细菌在培养基上长了不少之后,就该进行生化鉴定啦。

这一步就像是给细菌做个“性格测试”。

通过检测细菌对不同化学物质的反应,来判断它到底是哪种细菌。

比如说,有的细菌遇到糖会产生酸,有的细菌会产生气体。

通过这些不同的反应,就能把不同种类的肠道致病菌区分开来。

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细菌也一样,通过它们的生化反应特点就能把它们认出来。

肠道菌群检测

肠道菌群检测
.
应用案例
增加体重
男、27岁、身高183cm、体重只有61kg,想增加体重,尝 试了我们益生菌1号+益生元,1号益生菌与益生元晚餐前 服用,一天一次,每次一条,正常饮食,一个月从61kg长 到67kg,调理了肠胃,吸收变强,体重自然上升。
.
应用案例
减肥
2号+益生元搭配使用:益生元晚餐餐前服用,一天一次, 一次一袋。2号睡前服用,一天一次,一次一袋,养成晨起 排便的规律。可以正常食用蔬果、肉类,保持适当的运动, 禁食高碳水化合物类,瘦身效果明显。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
昆明医科大附属一院
福建省 山西省
漳州175 山西省儿童医院
.
优势
健康人群 健康管理
高危疾病 预警
查找 其他疾病
病因
评价 消化系统
亚健康
诊断 不明原因 消化系统
症状
查找 消化系统 慢性疾病
病因
器官:胃、小肠、大肠的全消化道 疾病:填补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的诊断空白 菌群:弥补评价单一菌种感染的局限性
.
乐观拾养 益生菌系列产品
乐观拾养益生元——肠动力
.
乐观拾养 益生菌系列产品
益生元(配方优势):
益生元给益生菌提供“食物”,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 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 通过益生元来促进益生菌生长是“活菌外养”瓶颈问题的最有效的方 法,可以避免菌群因高温与胃酸刺激的大量死亡与本体菌群对外来菌 群的抗拒,从人体内原生增殖益生菌,从而安全有效地解决各种肠道 问题。 益生元可以提升肠动力,持续激活肠道益生菌活力,降低血糖血脂、 恢复胃肠功能、增强钙质吸收等功效。
胀气、烧心、腹泻等症状。其配方为七联菌组合,每袋活性260亿。

肠道菌群检测

肠道菌群检测

人体70%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道,95%以上 感染性疾病与消化道有关 其他免疫、解毒系统,如肝、血液、淋巴
系统等,都需要肠道提供营养来生存
肠道具备独特的吸收、排泄、免疫功能,肠道健康决定人体健康!
肠道的健康和老化的速度,取决于肠道菌群的平衡度!
肠道菌群与菌群失衡
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达千种、数量达亿万级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共同构成肠道微生态 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按一定的比例组合,互相制约、 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生态平衡 有害菌占优势(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菌群平衡被打破 有害菌产生吲哚、胺类、氨、硫化氢等毒素 肠粘膜通透性增加 毒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处 形成消化系统炎症 增加肝脏负担,引发皮肤暗黄、口臭、便秘等 长期积累形成消化系统溃疡、息肉 损害心脏、肾脏等,引发糖尿病、血液病等 消化系统癌症,如:大肠癌
大便硬,伴有厌食偏食。
肠道菌群基因检测项目 (样本为粪便 定量)
样本为粪便 检测原理
肠道菌群基因检测
提取粪便中的DNA,使用国际标准illumina的MiSeq和Hiseq测序系统 对样本DNA中细菌的16S核糖体RNA基因进行测序 16S rDNA是细菌基因组上编码核糖体小亚基中16S rRNA的DNA序列,具有高度 进化保守性和特异性,存在于所有细菌染色体基因中,约1.5Kb左右,既能体 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又能利用测序技术较容易地得到其序列。
按要求吹1号采集袋
勿倒吸气
立刻
服用底物乳果糖
间隔15/30分钟
按要求吹2号采集袋
间隔15/30分钟
检测用时< = 5分钟
一口气吹到底
勿换气
按要求吹3号采集袋
间隔15/30分钟
<=18岁间隔15分钟

肠道传染性致病菌的实验室检测

肠道传染性致病菌的实验室检测

肠道传染性致病菌的实验室检测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开始变化,逐渐转变为多样化饮食,结合当下情况来看,饮食的多元化使得肠道传染性疾病事件频发。

近年来,各类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上升,对传染病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诊断和控制上,如何有效、快速的对肠道致病菌进行诊断,进一步实施控制,是当下关注的热点。

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各类肠道传染性致病菌检测措施应用于临床,各种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传染性肠道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显著的效果。

一、肠道传染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介绍1.抗血清凝集技术近年来,抗体制备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有效加强了细菌凝集试验的特异性,并且更多的应用于细菌的分型和鉴定。

经过相关研究显示,肠道菌共同抗原(ECA)免疫兔制备兔抗ECA抗血清,辅助间接血凝实验,在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以及志贺氏菌中均表现出了强特异性,在保证结果准确的同时,显著缩短了检验周期。

1.荧光抗体检测技术该方式可以实现快速检验,同时根据方式的差异也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前者是在样本上加入已知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血清,经过处理后通过显微镜的观察获取结果。

后者是在样本上加入已知的细菌特异性抗体,经过处理后,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

经过相关资料显示,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在鱼类的致病菌检验中,较之其它血清诊断方式,速度更快,操作相对快捷。

1.酶联免疫技术这种方式在当下临床中更多的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在对李斯特菌的检验中,可以在短期内获取结果,并且可以分辨单增李斯特菌和非病原性李斯特菌。

在单抗夹心酶联免疫法辅助选择性增菌培养法中对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检验,表现出了理想的敏感度。

1.免疫磁珠技术该方式是选择样本和具有抗目标微生物抗体的磁珠相结合,将微生物和免疫磁珠结合,使用磁场将微生物分离,将其置入鉴定培养基进行检测。

免疫磁珠技术省略了培养细菌的环节,其检测的敏感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有实验证明,该方式在李斯特菌的检验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同时配合免疫电化学发光法,缩短了检验时间,敏感性理想。

肠道致病菌,常选3种检测法

肠道致病菌,常选3种检测法

肠道致病菌,常选3种检测法⊙上海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培超肠道致病菌是指排除大肠正常菌群,能够致病的菌种,其具有严重危害性,通常会引发感染性腹泻、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或者可以借助水体、食物等的传播,引发流行性疾病,也可能污染人类食物造成食物中毒,甚至会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

因此,全面了解和掌握肠道致病菌的各种类型很有必要。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常见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感染沙门氏菌会引起肠炎和败血症,导致急性腹泻、腹痛、发烧和呕吐等症状。

其污染途径非常广泛,在畜禽肉、蛋类、蔬菜及水果中都有存在,其中畜禽产品中的沙门氏菌是人们感染该菌的主要来源。

沙门氏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一般可分为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3种。

以不同菌体抗原结构为依据,可将其分为A、B、C、D、E、F、G、H、I等血清群,再以不同的鞭毛抗原为依据,分为各种血清型。

现阶段,已知沙门氏菌的血清类型达到两千多种,我国拥有的血清类型为322个,与人相关联的血清型属于A-E 中,其中只有少数几种类型可以导致人患病,常见的有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

志贺氏菌志贺氏菌又称为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在人与人之间可以广泛的传染。

志贺氏菌属于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一般分为4类,分别是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以及宋内志贺菌等。

志贺氏菌感染非常常见,潜伏期一般是7天以内,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以及黏液脓血便等。

临床中一旦出现志贺氏菌阳性,应该立即应用相关的抗生素进行对症处置。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属于埃希菌,主要特点是肠毒素和侵袭力,可以导致婴儿腹泻,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死亡。

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人数占据很大比例,约为42.8%,其中主要是由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导致,在我国引发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中位居所有传染病首位。

国际上将其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

试谈肠道致病菌的检验与鉴定

试谈肠道致病菌的检验与鉴定

试谈肠道致病菌的检验与鉴定1. 背景介绍肠道致病菌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内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

这些致病菌能够通过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引发各种肠道感染和疾病,如腹泻、呕吐、腹痛等。

因此,对肠道致病菌进行准确的检验与鉴定对于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肠道致病菌的常见检验方法和鉴定技术。

2. 肠道致病菌的常见检验方法2.1 培养法培养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肠道致病菌检验方法之一。

它基于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要求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的细菌。

常用的培养基有MacConkey培养基、Eosin Methylene Blue (EMB) 培养基等。

通过将肠道样本划线接种于培养基上,利用菌落形态和生长特性,可以初步鉴定肠道细菌的种类。

2.2 免疫学检验法免疫学检验法基于肠道致病菌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检测体液中特定的抗体或抗原来判断致病菌的存在。

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2.3 分子生物学检验法分子生物学检验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肠道致病菌检验方法之一。

它通过检测肠道菌株的DNA或RNA序列来鉴定菌株的种类和特性。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准确鉴定肠道致病菌的种类,对于快速诊断和追踪肠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3. 肠道致病菌的鉴定技术3.1 生物化学鉴定生物化学鉴定是一种基于菌落形态、氧要求、生理代谢等特性来鉴定肠道致病菌的技术。

通过对菌株进行一系列的生化试验,如某些酶的活性检测、糖和氨基酸的利用等,可以确定菌株的身份。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

3.2 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目前最常用的肠道致病菌鉴定技术之一。

通过检测菌株的基因组序列、DNA指纹图谱等,可以准确鉴定菌株的种类和亚型。

肠道致病菌检验鉴定相关体会分析

肠道致病菌检验鉴定相关体会分析

肠道致病菌检验鉴定相关体会分析作者:骆金莲来源:《健康导报·医药版》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找到临床肠道致病菌检验鉴定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医院正确输出肠道致病菌检验鉴定结果,提高肠道致病菌检验质量。

方法:根据自身检验工作经验及广泛调查临床肠道致病菌检验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问题根源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案及建议。

结果与结论:临床肠道致病茵检验与鉴定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肠道致病菌感染的检验质量,必须提高日常检验质量水平才能符合临床要求。

[关键词] 肠道致病菌;检验鉴定;检验质量目前,最常用的肠道致病菌检测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法是首先将细菌分离培养后通过菌落计数和菌落形态、染色特征、生化反应等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该方法是细菌鉴定的金标准方法,但是其耗时费力。

ELISA 方法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与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相比较,缩短了检测时间,但是仍然需要细菌培养这一步,至少需要 24-48 小时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且该方法灵敏度较低难以满足低浓度细菌的检测。

PCR 技术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是较高的灵敏度,但是 PCR 对检验鉴定操作者的要求较高。

下面就肠道致病菌检测鉴定方面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1.各种检验鉴定方法中的常见问题:在临床对肠道致病菌的检验中,经常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

传统培养法中病原微生物检测主要依据形态特征和生理性状,需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一系列生化反应,耗时长,操作烦琐,对检验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检验人员经常不太重视常规标本的处理,在检验器材的灭菌不到位或检验人员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杂菌污染,由于菌株不纯,其在鉴定过程中同时表现出两种以上细菌的生化特征,造成结果复杂和不可重复性。

另外,肠道致病菌鉴定中,我们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生化检测数值鉴定,而生化指标经常会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干扰而对结果造成影响。

肠道致病菌质控盲样检测结果分析

肠道致病菌质控盲样检测结果分析

4 2 诊 断 血 清 :沙 门 氏 菌 属 、志 贺 氏 菌 属 、致 病 性 大 肠 杆 . 菌 O :, H 、致 病 性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产 毒 性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
侵 袭 性 大 肠 埃 希 菌 等 诊 断 血 清 均 来 自 兰 州 生 物 制 品 研 究 所 和 成都 生物 制 品研 究所 。
2 2 致 病 性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1号 检 样 直 接 经 山 梨 醇 麦 康 凯 . 平 板 、S S、E MB和 经 肠 道 增 菌 肉 汤 增 菌 分 离 后 , 在 上 述 平 板 上 呈 粉 红 色 菌 落 。 镜 检 为 G一 菌 , 无 芽 胞 。 T I 杆 S 、半 固 体 培 养 结 果 为 动 力 (+) 底 层 (+) 、 、斜 面 (+) 、产 气
1 —9 4 、G 7 1 .4 1 8 、霍 乱 防 治 手 册 的 检 测 标 准 进 行 0 19 ) B 9 8 .9 7
检测。

1 检 测结 果

4 检 测 试 剂 4 1 MM、S 、 G . C N、营 养 肉 汤 、碱 性 胨 水 、氯 化 钠 结 晶 紫 、 肠 道 增 菌 肉 汤 、 S D P增 菌 液 、S 、 B 、E B、 T B 、B - C L S S M CS P 1 检 样 检 出 致 病 性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金 黄 色 号
健 康 。 因 此 ,近 几 年 来 上 级 业 务 主 管 部 门 对 本 实 验 室 进 行 了 计 量 认 证 、上 等 级 、室 间 质 控 等 检 测 质 量 控 制 。 现 将 结
果 报告 如下 。
55 从 增 菌液 中进 行选 择性 分 离培 养 。 . 56 镜 检 :取 分 离 平 板 上 菌 落 进 行 G 染 色 镜 检 或 在 油 镜 下 .

化脓性球菌、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的鉴定流程

化脓性球菌、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的鉴定流程

化脓性球菌、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的鉴定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细菌性感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各个部位。

肠道门诊大便三线培养简述

肠道门诊大便三线培养简述


形态和培养特性:
1、G-细长杆菌,有鞭毛和菌毛(除鸡沙门氏菌和雏沙门氏菌),一般无 荚膜,均无芽胞。 2、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7℃,PH7.2~7.4,对营养要求不高, 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37 ℃,24h,能形成菌落中等大小,直径2~3mm, 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 3、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性生长,无菌膜。
*沙门菌*

生化特征:
1、发酵GLU,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伤寒鸡伤 寒沙门氏菌少数不产气)
2、不发酵乳糖,蔗糖,侧金黄花醇 3 、多数产生 H2S ( + ),不产靛基质( - ),不分解 尿素(-),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V—P)(-) 4、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动力阳性(+) 5 、在 KCN 培养基中生长( - ),苯丙氨酸脱羧酶( - )
*沙门菌*
*沙门菌*

抗原结构(血清型): 1、O (菌体)抗原
是细胞壁上的脂多糖(LPS),性质稳定,耐湿热100℃数小时,不被酒 精或0.1%石炭酸破坏,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目前发现有58种。 将相同抗原组分的划归一组,称为群。
沙门氏菌中的主要菌群及其群特异性抗原 A群─ O2 C群─ O6 C1亚群─ O6、 O7 C2亚群─ O6、O8
*大肠埃希菌(O157:H7血清型)*

生物学特性和生化特点:
⑴ G-直短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能运动; ⑵ 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普通琼脂上生长良好;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生长; 在血平板上产生β溶血菌落;在SS平板上由于发酵乳糖形成粉红色、光滑、 湿润菌落;
⑶ 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试验(IMVC)结果为+ + - -;KIA斜面高

保健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保健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保健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本标准旨在规定保健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本标准适用于保健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的微生物检验。

1. 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指每克或每毫升保健食品中所含的细菌总数。

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 CFU/g(或CFU/ml)。

2.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指每克或每毫升保健食品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量。

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培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 CFU/g(或CFU/ml)。

3. 肠道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对于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培养和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致病菌。

4.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可引起食物中毒、腹泻等症状。

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培养和鉴定,沙门氏菌应为阴性。

5.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食物中毒、皮肤感染等症状。

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培养和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应为阴性。

6. 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食品污染微生物,可引起食品变质和腐败。

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培养,霉菌和酵母菌不得超过100 CFU/g(或CFU/ml)。

7. 活菌数对于含有益生菌的保健食品,需对益生菌的活菌数进行检测。

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培养和计数,活菌数应符合生产商声称的活菌数。

8. 病毒检测保健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应避免病毒污染。

对于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保健食品,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病毒检测,以确保产品安全。

9. 细菌耐药性检测细菌耐药性是指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抵抗力。

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对疑似耐药菌株进行检测和鉴定,以确保保健食品的安全性。

10. 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安全性进行检查。

通过对微生物限度的检查,可以评估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微生物检验方法均基于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并随着相关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更新和修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检验操作关键点
1、增菌:使待检菌复壮,抑制杂菌生长,提高检出率。 前增菌:用于加工过的食品,37℃,4~8h 或18~24h,长有杂菌。 增菌培养基:增菌液一般用MM和SC两种,如可能是伤寒沙门氏菌用 TTB,用42℃培养。
2、平板分离
选择性培养基:BS、DHL、HE、WS、SS BS中最好,DHL、HE、WS很好,SS最差 一般要用:BS和WS/SS两个平板,BS主要用于 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
(2)其余四项生化实验
靛基质 PH7.2尿素酶 KCN 赖氨酸脱羧酶
反应序号:A1、A2多见,B1少见
(3)、典型沙门氏菌的五项生化反应及其检验的利用
A、典型五项生化反应:A1 H2S(+) 靛基质(-) PH7.2尿素酶(-) KCN(-) 赖氨酸脱羧E(+)
B、利用五项生化反应鉴定沙门氏菌的最简单方案
(3)沙门氏菌中的主要菌群及其群特异性抗原 A群----O2 B群----O4 C群----O6 C1群----O7、 C2群---- O6 O8 、 C3群----O8 、 C4群----O6 O7 O14 D群----O9 F群----O11 E群----O3 E2群----O3、 O10族 E3群----O3、 O15 E4群----O1 、O3 、O19
(沙门氏菌(红色)侵入人体细胞
2、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 37 ℃,24h,能形成菌落中等大小,直径2~ 3mm,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 边缘整齐的菌落 3、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性生长,无菌膜。
(三)、生化特性 1、发酵GLU,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伤寒鸡伤寒沙 门氏菌少数不产气) 2、不发酵乳糖,蔗糖,侧金黄花醇 3、多数产生H2S(+),不产靛基质(-),不分解尿素 (-),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V—P)(-), 4、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5、在KCN培养基中生长(-),苯丙氨酸脱氨酸(-)
2、志贺氏菌的分群与血清型
志贺氏菌分为四群: A群(痢疾志贺氏菌):1~10型 B群(福氏志贺氏菌):1~6型+X、Y两个变 种, C群(鲍氏志贺氏菌 ):1~15型 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 :1个型
志贺氏菌属抗原的分类
菌 名 群 志贺氏菌 福 氏 菌 A B
血 清 分 类 型 1 ~ 10 1~6 1a、1b、2a、 x、y变种 2b、3a、3b 3c、4a、4b 1 ~ 15 1 亚 型
培养基:GN增菌液 在36±1℃ 6—8h,当培养液出现 轻微混浊即中止培养。
2、分离培养
强选择性平板:SS或HE、WS 弱选择性平板:EMB或麦康数 在工作中36±1℃培养 18—24h, 菌落特征:无色透明,中等大小,光滑圆形菌落。

发酵乳糖的某种肠杆菌
HE平板原理及反应
不发酵乳糖的某种肠道菌,而且产生 硫化氢,可能是沙门氏菌
(二)、培养特性
1、需氧或兼氧性厌氧,最适温度37℃,PH7.2~7.4 2、在普通琼脂和SS平板上,能形成圆形、微凸、光滑 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在中等大小的菌落 3、宋氏志贺氏菌菌落较大,较不透明,粗糙而扁平, 在SS平板上可迟发酵乳糖,菌落呈玫瑰红色。 4、在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无菌膜。
(二)、所致病疾 1、伤寒和副伤寒 2、食物中毒 3、细菌性痢疾
五、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
检样→处理→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生 化试验→血清学鉴定→报告
第二节、沙门氏菌检验
一、概况 (一)沙门氏菌的发现与食物中毒 (二)沙门氏菌的命名 根据所致疾病命名 根据菌的发现地区命名 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三)沙门氏菌的抵抗力 60 ℃ 30′可杀死
Vi抗原位于菌体的最表层,包围了O抗原,可阻碍O抗原的血清学凝集试 验。破坏Vi抗原:60℃ 30′,100 ℃ 5′ 含有Vi 抗原的沙门氏菌: 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
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一)、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沙门氏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
三、抗原类型
O抗原 也称菌体抗原,细胞壁脂肪糖,耐热100℃不被破 坏
H抗原 K抗原
也称鞭毛抗原,鞭毛蛋白,不耐热,60℃ 30′可 破坏 也称表面抗原(荚膜抗原),多糖,具有阻抑O抗 原发生凝集的现象,加热60℃30′可消除抑阻作 用
菌毛抗原
四、 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内毒素:能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低血糖,血压 降低,严重者休克。 2、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细胞具有物殊毒害作用,引起腹泻。
(二)、易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 肉、蛋、乳类食品
行业关注:美国两种花生酱含沙门氏菌
(三)、中毒原因
1、食用病畜禽的肉制品食品 2、病畜禽、带菌人和动物使食品受污染 3、用不洁净水外理食品
(四)、临床病状(所致病菌)
1、肠热病:伤寒与副伤寒病,为慢性发热的菌血病。 由伤寒与副伤寒菌引起,潜伏期7~20天 2、急性肠胃类:主要症状:头痛、发热、恶心、呕吐、 腹泻、出冷汗、及全身不适,病程2~3天 3、败血病:高烧、寒战、厌食、局部发炎、由猪霍乱 沙门氏菌等引起
不发酵乳糖的肠道菌,可能就是志 贺氏菌
SS平板原理及反应 SS Agar (Salmonella Shigella Agar)
是沙门氏菌。有黑色中心。 如果没有黑色中心,就很可能 是志贺氏菌了
大肠杆菌或者别的发酵乳糖的肠杆菌
麦康凯琼脂平板
EMB平板照片及原理
3、初步生化鉴定
从平板上挑取3—4个可疑菌落,接种于TSI和葡 萄糖半固体培养基各一管,36℃, 18—24h,
3、H抗原(鞭毛抗原)
耐热性差:60℃15′或酒精处理可破坏 沙门氏H抗原有两种: 第 1 相 : 特 异 相 , 用 英 文 小 写 字 母 表 示 a 、 b 、 c……z z1~z55 第2相:非特异相,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2、3……其中也 有用小写字母a、n、x等表示。
4、表面抗原:
沙门氏菌有三种:Vi、M、5抗原、K抗原
(3)属外抗原关系: 志贺氏菌与艾希氏菌属的O抗原关系非 常密切,除A群9型和D群宋氏菌与埃氏希菌 的O抗原关系未见报道外,每一个型都与一 定的艾希氏菌的O抗原有关。
4、K抗原对O抗原血清学试验的影响
可阻碍O抗原的血清学凝集试验,煮沸处 理即可。
(五)志贺氏菌的抵抗力

志贺氏菌属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力,以宋内氏最强,福氏菌次之,志贺氏 菌最弱。 一般在潮湿土壤中能存活34天,37℃水中存活20天,在粪便内(室 温)存活11天。日光直接照射30分钟,56-60℃10分即被杀死,对高温和 化学消毒剂很敏感,1%石炭酸中15-30分钟即被杀死,对氯霉素、磺胺类、 链霉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四)沙门氏菌的分类地位及定义
1、地位:是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中的细菌 2、定义 是肠杆菌科中形态和培养特征,生化反应及抗 原结构相似,被O1 噬菌体裂解的一群革兰氏阴 性杆菌。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无芽胞,多数有 鞭毛,有动力,短小杆菌。 (二)、培养特性 1 、 需 氧 或 兼 性 厌 氧 , 最 适 温 度 37℃ , PH7.2~7.4。
五、检验结果的报告
1、凡血清学鉴定与生化反应均符合者,报告发 现沙门氏菌。 经检验,×××食品发现有沙门氏菌 2、凡血清学鉴定与生化反应均不符合者,报告 未发现沙门氏菌。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第三节、志贺氏菌的检验
2~3um*0.5~0.7um
四、微生物检验
(一)、基本步骤(程序) 检样→增菌(前增菌)→分离培养→生化试 验初步鉴定→血清学反应最后鉴定→报告
1、前增菌:用无选择性的培养基使处于濒死状态 的M恢复活力; 2、选择性增菌:使沙门氏菌优势繁殖,基它细菌 变到抑制; 3、选择性平板分离培养:分离出所需的细菌; 4、生化试验:鉴定分离出来的细菌是否符合所检 项目的细菌; 5、血清学鉴定:进一步鉴定。
DHL上的菌落
BS上的菌落
SS上的菌落
3、五项生化试验
H2S、靛基质 、 PH7.2尿素酶、KCN 、 赖 氨酸脱羧酶
(1)三糖铁培养的培养
典型沙门氏菌在三糖铁培养上的特征: 表面(-)粉红色、底层(+)黄色、 H2S (+)底层有黑色、有动力。 在TSI培养基中:表面(+)黄色、 H2S (-)的培养物可排除,其它培养物 均有可能是沙门氏菌。
5、血清学试验(最后鉴定)
(1)、沙门氏菌诊断血清的种类: 10种组合血清:主要用于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鉴定 26种组合血清:常见致病菌的定群与分型 57种组合血清:常见定型,初步鉴定A—F群以外的菌 型 144种组合血清:全套装
(2)、血清学检验步骤

抗原准备→ → A—F多价血清检验(判定是否是沙门 氏菌)→ →群特异性抗体血清(如O2、O4、O3、O7、 O8、O9、O10、O11(判定O群别) → →O单因子血 清检查 → →H因子血清检查(分型)→ →报告
(四)、抗原结构 主要两种: A、O抗原 B、H抗原 C、表面抗原(K抗原) D、菌毛抗原
2 、O抗原 (1) O抗原的表示方法 共有58种,用字母O和阿拉伯数字标记:O1 、O2 、 O3、 O4 如: 伤寒杆菌: O9 、O12
(2)沙门氏菌的分群及表示方法 用大写字母及相关符号表示: A、B、C、D、E、F ……Z、 O51 ~O63、 O65~ O67
(一)检验步骤(程序) 检 样 → 样 品 处 理 → 增 菌 培 养 → SS 、 EMB平板分离培养→初步生化鉴定→最后 血清学鉴定→报告
(二)检验操作要点
志贺氏菌在常温中生存的时间较短,应尽快进行 试验。 如24h内不能检验,样品应在冰箱内 长时间不能检验,放在低温冰箱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