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概论离线试题答案中南大学

合集下载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篇一:中药学试卷及答案2套】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答题卡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中药性能的内容不包括()a形色b性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毒性2.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 )a消除毒性b改变药物的性能c便于服用d便于贮藏疗效3.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4.用单味药治病称为()a单行b相恶c相畏d相使e配伍5.风寒感冒,巅顶头痛者,宜用()a柴胡b升麻c藁本d白芷e羌活6.治肝胆湿热、实火的药,宜选()a柴胡b香附c青皮d黄柏e龙胆草7.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是()a生地b玄参c大黄d芒硝e芦荟加强e8.能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的药物是()a草果b厚朴c苍术d羌活e独活9.功用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药物是()a茵陈b猪苓c泽泻d滑石e关木通10.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肢厥汗出,呼吸微弱,应选下列哪一组药物()a附子、黄芪b附子、白术c附子、人参d 附子、肉桂e附子、干姜11.理气药主治的病证是()a气滞血瘀证b气滞证或气逆证c气虚气逆证d中气下陷证e食积腹痛证12.可内服或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为伤科要药的止血药是( )a白及b三七c五灵脂d蒲黄e茜草13.川芎的功效为()a活血行气,利水消肿b活血行气,祛风静痛c活血化瘀,理气止痛d活血化瘀,祛风胜湿e活血行气,温经通络14.桑白皮与葶苈子的配分解效是( )a泻肺平喘,利水消肿b利水通淋,润肠通便c开宣肺气,止咳平喘d降泄肺气,利水消肿e泻肺平喘,降逆止呕15.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镇心安神的药物是()a龙骨b酸枣仁c柏子仁d朱砂e穿心莲16.牛黄的成效除清热解毒外,还能()a消痈散结b消痈散结,疏散风热c息风止痉、化痰开窍d利湿通淋,消痈散结e燥湿消肿,凉血止痢17.既能开窍,又能清热止痛的药物是( )a冰片b石菖蒲c牛黄d蟾酥eXXX18.治中气下陷证,宜用哪味药升举阳气( )a人参b党参c西洋参d黄芪e白术19.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a玉竹b黄精c鳖甲d枸杞子e女贞子20.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功效的药物是()a诃子b五味子c覆盆子d女贞子e菟丝子2、多项挑选题:从每道试题的备选谜底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精确谜底,并将其谜底的英笔墨母代码填入答题卡内。

中药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药学的定义?A. 研究中药炮制工艺的学科B. 研究中药药理学的学科C. 研究中药性能的学科D. 研究中药的来源和性质的学科答案:D2. 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中,炒制饮片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药物的稳定性B.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C. 增加药物的疗效D. 增加药物的保存期限答案:A3. 下列哪个中药制剂是通过水煎浸出的?A. 煎剂B. 散剂C. 膏剂D. 酒剂答案:A4. 以下哪个是中药鉴别的一般步骤?A. 观察性状B. 香味辨别C. 药材组织学检查D. 酸碱性试验答案:A5. 下列哪个不是中药药效的评价指标?A. 毒性B. 药性C. 疗效D. 药物代谢答案:D二、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药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药物的来源、性质、制剂、炮制工艺、药理学以及临床应用等的学科。

它包括中药的采集、鉴别、药材贮藏、饮片生产工艺和中药剂型等方面的研究。

2. 请简述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答案: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药的采集、初加工、鉴别、炮制、研磨、调配、烘干、包装等步骤。

其中,炮制是将原料药进行炒制、蒸制等加工,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最后,通过研磨、调配、烘干等工艺制成饮片,并进行包装。

3. 中药质量标准中的“五气”是指什么?答案:中药质量标准中的“五气”是指药材的色气、形气、香气、味气和质气。

色气是指观察药材外观的颜色和气味,形气是指观察形状是否完整、气味是否正常,香气是指闻药材的气味,味气是指尝药材时的味道,质气是指药材的质地。

4. 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案:中药鉴别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性状、检查组织学特征、酸碱性试验、物化鉴别等。

其中,观察性状是最常用的鉴别方法,通过观察药材的外形、大小、颜色、气味等特征进行判断。

5. 中药药效的评价指标有哪些?答案:中药药效的评价指标包括药物的毒性、药性和疗效等。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程度,药性是指药物产生的主要药理作用,疗效是指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气?A. 寒B. 热C. 温D. 甘2.以下哪项不是中药的五味?A. 酸B. 苦C. 辛D. 淡3.以下哪个器官属于肝?A. 肝脏B. 胆囊C. 眼睛D. 筋4.以下哪个器官属于心?A. 心脏B. 舌头C. 血脉D. 汗液5.以下哪个器官属于脾?A. 脾脏B. 胃C. 大肠D. 口唇6.以下哪个器官属于肺?A. 肺脏B. 皮毛C. 鼻D. 皮肤7.以下哪个器官属于肾?A. 肾脏B. 耳朵C. 头发D. 骨骼8.以下哪个器官属于胃?A. 胃B. 小肠C. 大肠D. 膀胱9.以下哪个器官属于胆?A. 胆囊B. 肝脏C. 心脏D. 胰腺10.以下哪个器官属于大肠?A. 大肠B. 小肠C. 胃D. 膀胱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11.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归经、_________。

12.中药的配伍原则有相须、相反、_________、随证加减。

13.针灸的基本手法有补法、泻法、_________、平补平泻。

14.拔罐的基本方法有留罐、走罐、_________、闪罐。

15.中医药的诊断方法有望、闻、问、_________。

16.中医药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针灸疗法、_________、推拿疗法。

17.中医药的预防原则有未病先防、已病防变、_________、病后调养。

18.中医药的养生方法有饮食养生、运动养生、_________、精神养生。

19.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体系有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_________、气血津液学说。

20.中医药的诊断原则有整体审查、_________、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21.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反应。

()22.药物的归经是指药物对特定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

()23.针灸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24.拔罐的作用是通过局部负压吸引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中药学试题精选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精选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精选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医理论B. 中药材的来源、性状、炮制、性能、功效及应用C. 中医诊断方法D. 中医治疗手段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炮制方法?A. 炒B. 蒸C. 煮D. 冷冻3.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 寒、热、温、凉B. 酸、甜、苦、辣C. 辛、甘、酸、咸D. 温、热、寒、凉4. 中药的“五味”包括以下哪些?A. 酸、苦、甘、辛、咸B. 酸、甜、苦、辣、咸C. 酸、苦、甘、辛、涩D. 酸、甜、苦、辣、涩5. 下列哪种药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A. 人参C. 当归D. 黄芪6. 中药的配伍禁忌中,“十八反”是指什么?A. 十八种药材不能同时使用B. 十八种药材不能与甘草同用C. 十八种药材相互之间不能配伍D. 十八种药材不能与生姜同用7. 中药的“归经”是指什么?A. 中药材的来源B.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C. 中药材的性味D. 中药材对特定经络的作用8. 下列哪种药材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的功效?A. 甘草B. 黄芪C. 当归D. 黄连9. 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什么?A. 中药材的性状B.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C. 中药材的性能D. 中药材的性味10. 下列哪种药材具有滋阴补血、润燥通便的功效?A. 人参B. 黄精D. 熟地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中药的“五味”中,甘味具有______的作用。

12. 中药的“四气”中,寒性药材具有______的功效。

13.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中,“炒”通常用于______。

14. 中药的“升降浮沉”中,“沉”通常指药材具有______的作用。

15. 中药的“归经”中,药材归入“心经”通常具有______的功效。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中药的“十八反”中,甘草反什么药材?17. 请解释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

18. 中药材的炮制对药效有何影响?19. 举例说明中药的配伍原则。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药的种植技术B. 中药的炮制与应用C.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D.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基本性质?A. 四气B. 五味C. 归经D. 药性答案:D3.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 寒、热、温、凉B. 酸、甜、苦、辣C. 辛、甘、酸、咸D. 甘、苦、辛、咸答案:A4. 中药的“五味”中,具有收敛作用的是哪一味?A. 甘B. 酸C. 苦D. 咸答案:B5. 中药的“归经”是指什么?A. 中药的产地B. 中药的炮制方法C. 中药作用的经络D. 中药的储存条件答案:C6. 下列哪种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A. 人参B. 黄芪C. 黄连D. 当归答案:C7. 中药的炮制方法中,哪种方法可以增强药材的补益作用?A. 炒B. 蒸C. 煮D. 煅答案:B8. 中药配伍禁忌中,“十八反”是指什么?A. 十八种药材不能同时使用B. 十八种药材不能与甘草同用C. 十八种药材不能与人参同用D. 十八种药材不能与黄连同用答案:A9.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具有沉降作用的药材通常用于治疗什么病症?A. 头痛B. 眩晕C. 咳嗽D. 腹泻答案:D10. 下列哪种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A. 丹参B. 茯苓C. 桔梗D. 贝母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药的“四气”中,____ 性药材具有清热作用。

答案:寒2. 中药的“五味”中,____ 味药材具有生津止渴作用。

答案:甘3. 中药的“归经”理论中,____ 经药材常用于治疗头痛。

答案:肝4. 中药的炮制方法中,____ 可以去除药材的毒性。

答案:煅5.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具有升浮作用的药材通常用于治疗____ 。

答案:腹泻6. 中药配伍禁忌中,“十八反”中,甘草反____ 。

答案:海藻7.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具有沉降作用的药材通常用于治疗____ 。

中药药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药药学概论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药的种植技术B.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C. 中药的临床应用D. 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答案:D2.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 寒、热、温、凉B. 酸、甜、苦、辣C. 辛、甘、酸、咸D. 香、臭、涩、滑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五味”?A. 辛B. 甘C. 酸D. 咸答案:D4. 中药的“归经”是指什么?A. 中药的产地B. 中药的炮制方法C. 中药作用的经络D. 中药的储存条件答案:C5.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主要指的是什么?A. 中药的升降作用B. 中药的浮沉作用C. 中药的升降与浮沉作用D. 中药的升降浮沉与药效关系答案:D二、填空题6. 中药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炒、蒸、煮7. 中药的配伍禁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8. 中药的“三因制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9. 中药的“五味”中,具有发散作用的是______,具有收敛作用的是______。

答案:辛、酸10. 中药的“四气”中,具有清热作用的是______,具有温中作用的是______。

答案:寒、温三、简答题11. 简述中药的“四气”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答案:中药的“四气”理论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

寒性药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等作用;热性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回阳等作用;温性药物具有温经、散寒、助阳等作用;凉性药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等作用。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相应性质的中药进行治疗。

12. 简述中药的“五味”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中药的“五味”理论是指中药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口味。

酸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苦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作用;甘味具有补中、缓急、调和作用;辛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咸味具有软坚、散结作用。

中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概论》试题考试说明: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 。

如:11031020512002.doc 。

3.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7年11月20日8:00—12月20日18:00。

试题:一、十滴水软胶囊的处方和制法如下,请回答问题。

(60分)十滴水软胶囊【处方】樟脑62.5g 干姜62.5g 大黄50g 小茴香25g 肉桂25g 辣椒12.5g 桉油 31.25ml【制法】以上7味,大黄、辣椒粉碎成粗粉,干姜、小茴香、肉桂提取挥发油,备用。

药渣与大黄、辣椒粗粉按照《中国药典》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8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续加7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药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50℃)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加入植物油与上述挥发油及樟脑、桉油,混匀,压制成软胶囊1000粒,即得。

问:(1)请简述胶囊剂的含义、特点和分类是什么,?(10分)(2)渗漉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渗漉法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哪几类?其基本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是什么?(15分)(3)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有哪些,通常使用什么做为囊材?(5分)中药大黄中主要含有蒽醌类成分,其结构如下:O O OH OHR1R2(4)醌类类成分分为哪几类,请写出各类成分的结构母核。

(10分)(5)如何鉴定药材中含有该类成分?(5分)(6)请比较以上五种成分的酸性大小。

(5分)(7)试设计从大黄中提取分离游离蒽醌的流程。

(10分)二、小论文(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本大题40分。

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大黄酚 R 1=CH 3 R 2=H 大黄素 R 1=CH 3 R 2=OH 大黄素甲醚 R 1=CH 3 R 2=OCH 3 芦荟大黄素 R 1=H R 2=CH 2OH 大黄酸 R 1=H R 2=COOH《中药学概论》答卷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中药材中,药食同源的是:A. 当归B. 白扁豆C. 石斛D. 苦瓜2. 中药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A. 色、气味、形状B. 味、色、电镜观察C. 味、色、形态D. 气味、味、电镜观察3. 中药炮制过程中,下列哪种方法是用水加热至60℃左右,加入中药材炖煮一段时间再过滤去渣滓?A. 煎煮法B. 炒法C. 烘干法D. 研磨法4. 中药学中的“六味地黄丸”所含中药材的药名是哪几种?A. 生地、黄柏、山茱萸、巴戟天、麦冬、熟地B. 黄柏、巴戟天、麦冬、生地、山茱萸、熟地C. 黄柏、山茱萸、麦冬、巴戟天、熟地、生地D. 山茱萸、巴戟天、黄柏、麦冬、熟地、生地5. 下列哪种中药材是清热解毒类药物?A. 当归B. 黄连C. 白扁豆D. 石斛二、判断题1. 防风通圣丸与桂附地黄丸均属于保肝解毒类药物。

A. 正确B. 错误2. 天竺黄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A. 正确B. 错误3. 中药的药味共有五种,即苦、辛、酸、甘、咸。

A. 正确B. 错误4. 人参、黄精、茯苓、五味子是常用的提神补气类药物。

A. 正确B. 错误5. 桂枝汤属于辛温解表类方剂。

A. 正确B.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中药炮制的作用及常见方法。

中药炮制是将生药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药物的药效,改善药材的质量和性能。

常见方法包括煎煮法、炒法、烘干法和研磨法。

煎煮法是将中药材加水加热煎煮,然后过滤去渣滓。

炒法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炒热,使其变色或炒香。

烘干法是将湿制中药材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

研磨法是将中药材粉碎成粉末状。

2. 解释药材的色、味、形态在中药鉴别中的作用。

药材的色、味、形态在中药鉴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色是指药材的外观颜色,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药材的新鲜程度和质量问题。

味是指药材的口感,不同味道对应不同的药性和功效,可以通过味道来初步判断药材的种类。

形态是指药材在外观上的形状和结构,可以通过观察形态特征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纯度。

中南大学《中药学概论》网上(课程)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中药学概论》网上(课程)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 “手握成团,轻压即散”是对以下哪项操作的描述(A)粉碎(B) 整粒(C) 混合(D) 制软材参考答案:(D)2. 下列关于制备胶剂过程中加入冰糖的目的是(A)沉淀杂质(B) 便于切胶(C) 增加成品的透明度和硬度(D) 增加黏度参考答案:(C)3. 麝香宜采用的粉碎方法是(A)水飞法(B) 加液研磨法(C) 蒸罐法(D) 串油法参考答案:(B)4. 片剂包糖衣的工序是(A)有色糖衣层→糖衣层→粉衣层→隔离层→打光(B) 隔离层→糖衣层→粉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C) 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D) 隔离层→有色糖衣层→粉衣层→糖衣层→打光参考答案:(C)5. 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是(A)提取→精制→灭菌→配液→灌装(B) 提取→精制→配液→灭菌→灌装(C) 提取→精制→配液→灌装→灭菌(D) 提取→浓缩→配液→灭菌→灌装参考答案:(C)6. 丸剂中疗效发挥最快的剂型是(A)水丸(B) 蜜丸(C) 糊丸(D) 滴丸参考答案:(D)7. 水丸的制备方法是(A)泛制法(B) 塑制法(C) 滴制法(D) 捏制法参考答案:(A)8. 水丸盖面操作的目的是(A)使丸粒增大(B) 使丸粒表面光洁、致密、色泽均匀(C) 使丸粒崩解时限延长(D) 使丸粒崩解时限缩短参考答案:(B)9. 下列有关栓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B) 最常用的是肛门栓和阴道栓(C) 直肠吸收比口服吸收的干扰因素多(D) 栓剂通过直肠吸收,其药物的50%~70%可不经门静脉。

参考答案:(C)10. 药酒、酊剂属于以下何种浸出药剂(A)水浸出剂型(B) 含糖浸出剂型(C) 含醇浸出剂型(D) 无菌浸出剂型参考答案:(C)11. 关于压片过程,正确的顺序为(A)填充→推片→压片(B) 压片→推片→填充(C) 填充→压片→推片(D) 压片→填充→推片参考答案:(C)12. 朱砂安神丸一般包衣为(A)滑石衣(B) 药物衣(C) 肠衣(D) 糖衣参考答案:(B)13. 塑制法制备蜜丸的关键步骤是(A)物料的准备(B) 制丸块(C) 制丸条(D) 分粒参考答案:(B)14. 下列各种规格的空胶囊中,容积最大的是(A)0号(B) 1号(C) 2号(D) 3号参考答案:(A)15. 渗漉时的注意事项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药材应粉碎成细粉(B) 药粉先以溶媒润湿(C) 装筒时药粉应均匀压紧(D) 控制渗漉速度参考答案:(A)16. 下列关于泡腾颗粒剂的制法,正确的是(A)枸橼酸、碳酸氢钠混匀后,湿法制粒(B) 枸橼酸、碳酸氢钠分别制粒混合后干燥(C) 枸橼酸、碳酸氢钠分别制粒,干燥后混匀(D) 枸橼酸、碳酸氢钠分别制成空白湿颗粒再与药粉混匀后干燥参考答案:(C)17. 单渗漉法的工艺流程,正确的是(A)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B) 药材粉碎→装筒→润湿→排气→浸渍→渗漉(C) 药材粉碎→装筒→润湿→浸渍→排气→渗漉(D) 药材粉碎→润湿→排气→装筒→浸渍→渗漉参考答案:(A)18.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丸干燥温度一般控制在(A)80℃以下(B) 70℃以下(C) 50~60℃以下(D) 40℃以下参考答案:(C)19. 物料的混合过程中,当两组分的比例相差悬殊时,宜采用的混合方法是(A)等量法(B) 慢加快搅法(C) 等量递增法(D) 套色法参考答案:(C)20. 关于蜜丸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以炼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B) 大蜜丸是指重量在6g以上者(C) 一般用于慢性病的治疗(D) 一般用塑制法制备参考答案:(B)(二) 多选题1. 宜采用单独粉碎的药物有(A)含糖类较多的黏性药物(B) 含脂肪油较多的药物(C) 贵重细料药(D) 刺激性药物(E) 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参考答案:(CDE)2. 下列属于动态干燥的是(A)烘房干燥(B) 外线干燥(C) 沸腾干燥(D) 喷雾干燥(E) 冷冻干燥参考答案:(CD)3. 浸出药剂具备的特点有(A)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要求(B) 减少服用剂量(C) 常以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D) 制剂稳定性好(E) 临床只用于内服参考答案:(ABC)4. 以下不宜制成胶囊剂的有(A)药物的稀乙醇溶液(B)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C) 易潮解的药物(D) 包衣的颗粒剂(E) 含油量高而不宜制成丸、片剂的药物参考答案:(ABC)5. 中药药剂学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药药剂的(A)仓贮保管(B)配制理论(C)生产技术(D)合理应用(E)质量控制参考答案:(BCDE)6. 粉碎的目的是(A)利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浸出(B) 为制备药物剂型奠定基础(C) 便于调剂(D) 便于服用(E) 有利于药物溶解与吸收参考答案:(ABCDE)7. 下列属于栓剂油脂性基质的有(A) 可可豆脂(B) 硬脂酸丙二醇脂(C) 氢化棉籽油(D) 甘油明胶(E) 半合成山苍子油参考答案:(ABCE)8. 中药合剂和口服液的特点有(A)吸收快、奏效迅速(B) 发挥多成分综合疗效(C) 可以大批量生产(D) 能随症加减药味(E) 携带、服用方便参考答案:(ABCE)9. 片剂包衣的目的是(A)掩盖苦味或不良气味(B) 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速度(C) 防止裂片(D) 防止黏冲(E) 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参考答案:(ABE)10. 下列关于冷冻干燥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冰的升华原理进行的干燥(B) 物料是在高度真空和低温下干燥(C) 适于极不耐热物料的干燥(D) 干燥制品多孔疏松,溶解性好(E) 含水量低,利于长期贮存参考答案:(ABCDE)11. 下列关于滴丸基质的陈述,正确的是(A)与主药不相混溶(B) 与主药不发生化学反应(C) 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D) 对人体无不良反应(E) 熔化与凝固温度均较低参考答案:(BCDE)12. 栓剂的制备方法有(A)研和法(B) 搓捏法(C) 冷压法(D) 热熔法(E) 乳化法参考答案:(BCD)13. 制备蜜丸时炼蜜的目的是(A)除去杂质(B) 破坏酶类(C) 杀死微生物(D) 减少水分含量(E) 增加黏合力参考答案:(ABCDE)14. 可用来制备软胶囊的方法有(A) 泛制法(B) 塑制法(C) 压制法(D) 滴制法(E) 凝聚法参考答案:(DE)15. 下列有关渗漉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粉越细,浸出越完全(B) 装筒前药粉用溶媒湿润(C) 装筒时药粉应较松,使溶剂容易扩散(D) 药粉装完后,添加溶媒,并排出空气(E) 控制适当的渗漉速度参考答案:(BDE)16. 单糖浆的含糖量,正确的是(A)85%(g/ml)(B) 62.74%(g/g)(C) 64.74%(g/g)(D) 62.74%(g/ml)(E) 64.74%(g/ml)参考答案:(AC)17. 以下关于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胶剂是以煎煮法制备得来的(B) 为干燥固体制剂(C) 一般用做内服(D) 以皮为原料的胶剂多有补血作用(E) 生产上多用夹层煎药锅煎取胶汁参考答案:(ABCD)18. 关于泡腾性颗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泡腾性崩解剂为有机酸及弱碱(B) 泡腾性颗粒剂有速溶性(C) 加入的有机酸的目的是起矫味作用(D) 应注意控制干燥颗粒的水分(E) 应将有机酸与弱碱分别与干浸膏粉制粒再混合参考答案:(ABDE)19. 水丸泛制法的工艺流程包括的步骤有(A)原料的准备(B) 起模(C) 成型(D) 盖面(E) 干燥选丸参考答案:(ABCDE)20. 湿颗粒可采用的干燥方法有(A)烘干干燥(B) 沸腾干燥(C) 喷雾干燥(D) 红外线干燥(E) 减压干燥参考答案:(ABDE)(三) 判断题1. 炼蜜时通常中蜜炼制的温度是105-115℃。

中药学试卷带答案

中药学试卷带答案

中药学试卷带答案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

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哪本书?A。

神农本草经 B。

新修本草 C。

证类本草 D。

本草纲目E。

本草纲目拾遗2.解表药的药味多为?A。

苦味 B。

甘味 C。

辛味 D。

咸味 E。

酸味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A。

荆芥 B。

白芷 C。

羌活 D。

防风 E。

藁本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A。

萆薢 B。

木通 C。

石韦 D。

地肤子 E。

泽泻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A。

温肾壮阳药 B。

健脾利水药 C。

益脾滋肾药 D。

滋补脾肾药 E。

温补脾肾药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胃气滞外,还常用于治疗哪些病症?A。

肝气郁滞之胁痛 B。

水湿停滞之水肿 C。

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D。

肾不纳气之气喘 E。

肝郁月经不调7.具有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A。

沉香 B。

木香 C。

干姜 D。

吴茱萸 E。

橘皮8.莱菔子的功效是?A。

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

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

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

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

行气导滞、涩精止遗9.雷丸用于驱虫,宜?A。

研末服从 B。

与其他药同煎 C。

另炖 D。

先煎 E。

后下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A。

解毒敛疮B。

活血止痛C。

清热利尿D。

化瘀止血E。

祛痰止咳11.性味辛温的活血祛瘀药是?A。

丹参 B。

艾叶 C。

半夏 D。

川穹 E。

郁金12.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A。

桔梗 B。

半夏 C。

昆布 D。

白芥子 E。

白附子13.内脏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A。

龙骨 B。

磁石 C。

牡蛎 D。

朱砂 E。

石决明14.旋覆花配伍代赭石同用,可增强哪种功效?A。

消痰行水之功B。

凉血止血之功C。

平肝潜阳之功D。

重镇安神之功 E。

降逆下气之功15.地龙可用于哪种病症?A。

冒寒呕吐B。

心悸失眠C。

肝郁胁痛D。

中南大学《中药学概论》网上(课程)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中药学概论》网上(课程)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 皂苷一般有何性质而不能做成注射剂(A)起泡性(B) 溶血性(C) 降低表面张力(D) 显酸性参考答案:(B)2. 下列黄酮中为无色黄酮的是(A) 花色素(B) 黄酮醇(C) 二氢黄酮醇(D) 查耳酮参考答案:(C)3. 挥发油提取中,具有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的方法是(A)水蒸气蒸馏法(B) 溶剂提取法(C) 吸收法(D)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参考答案:(D)4. 检查植物中是否含有生物碱合适的方法是(A)酸水浸出液用三种以上生物碱沉淀试剂检查(B)酸水浸出液,碱化后用三种以上生物碱沉淀试剂检查(C) 酸水浸出液碱化后用氯仿萃取,氯仿液再用酸水萃取,酸萃液用生物碱沉淀试剂检查(D)酸水浸出液碱化后用氯仿萃取,其氯仿液直接用生物碱沉淀试剂检查参考答案:(C)5.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现在通常指(A)具有黄色的酮类化合物(B) 2-苯基色原酮(C) C6-C3-C6(D) C6-C3参考答案:(C)6. 挥发油是一种(A)萜类(B) 芳香醇(C) 混合物(D) 油脂参考答案:(C)7. 苷类化合物的定义是(A)糖与非糖物质形成的化合物称苷(B)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形成的化合物称苷(C)糖与糖形成的化合物称苷(D) 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物质称苷参考答案:(D)8. 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在醋酐-浓硫酸反应中,能产生颜色变化,其区别为(A)甾体皂苷需要加热,三萜皂苷不需要加热(B) 甾体皂苷不需要加热,三萜皂苷需要加热(C) 甾体皂苷、三萜皂苷分别加热到60、100℃(D) 甾体皂苷最后出现绿色,三萜皂苷最后出现红色,不出现绿色参考答案:(D)9. 从中草药水煎液中萃取的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为(A)乙醚(B) 丙酮(C) 氯仿(D) 正丁醇参考答案:(B)10. 按苷键原子不同,苷被水解的易难顺序为(A)C-苷>O-苷>S-苷>N-苷(B) C-苷>S-苷>O-苷>N-苷(C) N-苷>O-苷>S-苷>C-苷(D) S-苷>O-苷>C-苷>N-苷参考答案:(C)11. 硅胶薄层层析鉴定生物碱时,展开剂中常加氨水或二乙胺,其主要目的是(A)碱化环境,使斑点集中,抑制拖尾(B) 加大展开剂极性,改善分离度(C) 降低展开剂极性,改善分离度(D) 展开时间减少,提高效率参考答案:(A)12.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总生物碱,所选用的树脂类型应该是(A)大孔吸附树脂(B) 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C)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D) 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参考答案:(C)13. Ⅰ型强心苷的连接方式为(A)苷元-(2,6-去氧糖)X-(D-葡糖糖)Y(B) 苷元-(6-去氧糖)X-(D-葡糖糖)Y(C) 苷元-(2-去氧糖)X-(D-葡糖糖)Y(D) 苷元-(2-去氧糖)X-(6-去氧糖)Y参考答案:(A)14. 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顺序是(A)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B) 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C) 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D)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参考答案:(A)15. 木脂素通常的结构特点是(A)二分子苯丙素聚合(B) 二分子苯丙素通过γ-C聚合(C) 分子苯丙素通过β-C聚合(D) 二分子苯丙素通过α-C聚合参考答案:(C)16. 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结构主要区别点在(A)不饱和内酯环不同(B) 糖链连接位置不同(C) 环与环之间稠合方式不同(D) 内酯环的构型不同参考答案:(A)17. 鉴别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是否存在3-或5-羟基的试剂是(A)三氯化铁(B) 四氢硼钠(C) 醋酸镁(D) 二氯氧锆?枸橼酸参考答案:(D)18. 可利用其草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小进行分离的是(A)麻黄碱(B) 番木鳖碱(C) 奎宁(D) 奎尼丁参考答案:(A)19. 青蒿素属于哪类化合物(A)单萜(B) 倍半萜(C) 二萜(D) 二倍半萜参考答案:(B)20. 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含酚羟基化合物是,洗脱能力最强的是(A)水(B) 甲醇(C) 丙酮(D) 甲酰胺参考答案:(D)(二) 多选题1. 苷键的裂解方式有(A)酸水解(B) 酶水解(C) 碱水解(D) Smith裂解(E) Hofman裂解参考答案:(ABCD)2. 用于区别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的是(A)醋酐-浓硫酸反应(B) 三氯乙酸反应(C) Kedde反应(D) Legal反应(E) 三氯化铁反应参考答案:(CD)3. 可以用于帮助判断黄酮母核上是否有邻二羟基的诊断试剂是(A)醋酸钠(B) 甲醇钠(C) 三氯化铝(D) 醋酸钠+硼酸(E) 三氯化铝/盐酸参考答案:(CDE)4. 用甲醇或乙醇提取药材中的生物碱,可提取出(A)游离生物碱(B)生物碱无机酸盐(C)生物碱有机酸盐(D)季铵型生物碱(E)两性生物碱参考答案:(ABCDE)5.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的依据是(A)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 B环的连接位置(C) A环的连接位置(D) 三碳链是否成环(E) C3位是否有羟基参考答案:(ABDE)6. 生物碱沉淀反应中的干扰物质有(A)多肽(B)蛋白质(C)生物碱(D)多糖(E)鞣质参考答案:(ABE)7. 用于鉴别三萜皂苷和强心苷的反应有(A) Molish反应(B) 三氯醋酸反应(C) 三氯化铁反应(D) 1%明胶试剂(E) 醋酐-浓硫酸反应参考答案:(BE)8. 能被5%的碳酸钠提取出来的醌类化合物有(A)含COOH的醌类(B) 含一个α-OH的醌类(C) 含两个以上的α-OH的醌类(D) 含一个β-OH的醌类(E) 含两个以上β-OH的醌类参考答案:(ADE)9. 组成挥发油的成分有(A)单萜及含氧衍生物(B) 倍半萜及含氧衍生物(C) 二萜及含氧衍生物(D) 脂肪族化合物(E) 芳香族化合物参考答案:(ABDE)10. 溶剂提取方法有(A)煎煮法(B)渗漉法(C)回流法(D)浸渍法(E)连续提取法参考答案:(ABCDE)11. 芦丁可与(A) 三氯化铁反应(B) 硼氢化钠反应(C) AlC3反应(D) 锆盐反应(E) 氯化锶反应参考答案:(ACDE)12. 下列关于游离三萜及其三萜皂苷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均具有较好结晶,且随着羟基的数量增多,熔点增大(B) 游离三萜不溶于水,而三萜皂苷可溶于水及含水丁醇(C) 三萜皂苷具有吸湿性(D) 均能在无水条件下,与强酸或路易斯酸作用,产生颜色或荧光(E) 均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参考答案:(BCD)13. 在进行生物碱类物质层析分离时,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可以采用(A)展开剂中加入二乙胺,既碱化环境,还可调节展开剂极性大小(B) 展开槽中放置一盛有氨水的器皿(C) 涂铺硅胶薄层时,用稀碱水溶液制板(D) 使用氧化铝作为吸附剂(E) 生物碱先碱化后再分离参考答案:(ABCD)14. 下列有颜色的黄酮是(A)黄酮(B) 黄酮醇(C) 二氢黄酮(D) 二氢黄酮醇(E) 查耳酮参考答案:(ABE)15.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有(A) 水蒸气蒸馏法(B) 溶剂提取法(C) 吸收法(D) 压榨法(E)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参考答案:(ABCDE)16. 醌类化合物按结构分有(A)蒽醌(B) 苯醌(C) 萘醌(D) 菲醌(E) 查尔酮参考答案:(ABCD)17. 中药制剂过程中所用的“水提醇沉法”可除去(A)大部分多糖类(B)大部分蛋白质(C)鞣质(D)脂溶性成分(E)叶绿素参考答案:(AB)18. 对从植物中提取原生苷时有利条件是(A)采用新鲜植物(B) 冷冻保存(C) 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D) 用冷水提取(E) 加入一定量的碱参考答案:(ABC)19.液液萃取法可选用的溶剂系统有(A)H2O?Et2O(B)H2O?Me2CO(C)H2O?CHCl3(D)EtOH?CHCl3(E)H2O?MeOH参考答案:(AC)20. 可用于化合物的纯度测定方法有(A)熔点(B)薄层色谱(C)气相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E)均匀一致的晶型参考答案:(ABCDE)(三) 判断题1. 生物碱和生物碱盐均可溶于乙醇中,故可用乙醇提取中生物碱(A)对(B) 错参考答案:(A)2. 强心苷的强心作用与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中药学试题(附答案)

中药学试题(附答案)

中药学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气?A.温B.寒C.平D.热2.下列哪味药不属于活血化瘀药?A.丹参B.川芎C.延胡索D.黄芪3.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的三大特点?A.辨证论治B.整体观念C.治病求本D.西医治疗4.下列哪味药不属于清热药?A.黄芩B.黄连C.金银花D.人参5.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剂型?A.丸剂B.散剂C.膏剂D.西药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中医药的三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7.中药的性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药的配伍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中药的剂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中医药的基本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中药的性能包括毒性,因此中药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剂量。

()12.中药的配伍原则中,相须指的是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可以增强疗效。

()13.中药的剂型只有内服和外用两种,不存在其他使用方式。

()14.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季节、地域等因素进行调整。

()15.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只要辨证准确,无需关注药物的剂量和配伍。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请简述中医药的三大特点。

17.请简述中药的性能。

18.请简述中药的配伍原则。

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9.请论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并给出实例说明。

20.请论述中药的剂型及其适应症。

答案:一、选择题1.D2.D3.D4.D5.D二、填空题6.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治病求本7.药物的味道、性质、归经、功效8.相须、相使、相反、相杀9.丸剂、散剂、膏剂、汤剂、片剂、胶囊剂10.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治病求本、预防为主三、判断题11.√ 12.√ 13.× 14.√ 15.×四、简答题16.中医药的三大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治病求本。

中国中药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中药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中药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中药学中“四气”之一?A. 酸B. 苦C. 辛D. 寒答案:C2. 中药学中“五味”指的是?A. 酸、苦、甘、辛、咸B. 酸、苦、甘、辛、淡C. 酸、苦、甘、辛、涩D. 酸、苦、甘、辛、辣答案:A3. 中药的“归经”是指?A. 中药的产地B. 中药的炮制方法C. 中药的作用部位D. 中药的储存条件答案:C4. 以下哪种药材属于清热药?A. 人参B. 黄芪C. 黄连D. 当归5. “四君子汤”中不包含以下哪种药材?A. 人参B. 白术C. 甘草D. 黄芩答案:D6.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升”指的是?A. 作用上升B. 作用下降C. 作用向外D. 作用向内答案:A7. “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A. 肾阴虚B. 肾阳虚C. 肝阴虚D. 肝阳虚答案:A8. 中药的“毒性”是指?A. 药物的毒副作用B. 药物的治疗效果C. 药物的来源D. 药物的剂量答案:A9. “白虎汤”中的主要药材是?B. 人参C. 当归D. 黄连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十八反”?A. 甘草反甘遂B. 乌头反贝母C. 人参反五灵脂D. 黄连反黄芩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中药的“五味”中,以下哪些味具有收敛作用?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A12. 中药的“四气”中,以下哪些气具有清热作用?A. 寒B. 凉C. 温D. 热答案:A B13. 中药的“归经”理论中,以下哪些经脉属于“心经”?A. 心B. 小肠D. 胃答案:A B14. “四物汤”中包含以下哪些药材?A. 当归B. 川芎C. 白芍D. 熟地黄答案:A B C D15.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沉”指的是?A. 作用上升B. 作用下降C. 作用向外D. 作用向内答案: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中药的“四气”包括寒、热、温、凉。

中南大学《中药学概论》网上(课程)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中药学概论》网上(课程)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 反映药物作用趋向性的性能是(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参考答案:(C)2. 五加皮的功效是(A)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B)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C)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D) 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经止血参考答案:(C)3.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品汇精要》(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D)《图经本草》参考答案:(B)4. 将不溶于水的药物研成细末后再入水中搅匀或研磨的炮制方法称为(A)润(B) 漂(C) 水飞(D) 淬参考答案:(C)5. 既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止渴的药物是(A)夏枯草(B)决明子(C)升麻(D)石膏参考答案:(D)6. 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药物是(A)木香(B) 川芎(C) 三七(D) 丹参参考答案:(B)7. 消化油腻肉食积滞的要药是(A)山楂(B) 神曲(C) 莱菔子(D) 鸡内金参考答案:(A)8.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消肿散结清热泻火凉血解毒(A)(B) (C) (D)参考答案:(B)9.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人参的功效(A)大补元气(B) 补脾益肺(C) 升阳举陷(D) 生津、安神益智参考答案:(C)10. 陈皮的功效是(A)理气健脾,消食化积(B)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C) 理气宽胸,散寒调中(D)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参考答案:(B)11. 发散风寒药的性味一般多是(A)辛寒(B) 苦寒(C) 甘寒(D) 辛温参考答案:(D)12. 临床应用时应避免使用的配伍关系是(A)相反(B) 相须(C) 相使(D) 相杀参考答案:(A)13. 属于“十八反”的配伍药对是(A)甘草与海藻(B)丁香与郁金(C)人参与五灵脂(D)三棱与莪术参考答案:(A)14. 能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药是(A)鸡血藤(B) 桑椹子(C) 当归(D) 阿胶参考答案:(C)15. 具有引血下行作用的药物是(A)吴茱萸(B) 红花(C) 丹参(D) 牛膝参考答案:(D)16. 性平善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的药物是(A)泽泻(B) 黄芩(C) 茯苓(D) 车前子参考答案:(C)17. 金银花与连翘的共同功效是(A)清热解毒,疏散风热(B)清热泻火,疏散风热(C)清热泻火,消痈散结(D)清肝明目,消痈散结参考答案:(A)18. 苦味药的作用是(A)能和能缓(B)能燥能泄(C)能下能软(D)能收能涩参考答案:(B)19. 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的药物是(A)附子(B) 干姜(C) 吴茱萸(D) 丁香参考答案:(A)20. 杏仁的主要功效是(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B) 补血活血,润肠通便(C) 补益精血,润肠通便(D)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参考答案:(A)(二) 多选题1. 大黄的功效为(A)泻下攻积(B) 清热泻火(C) 凉血解毒(D) 逐瘀通经(E) 消肿散结参考答案:(ABCD)2. 关于肉桂和桂枝描述正确的是(A)来源于同一植物(B) 桂枝为嫩枝入药(C) 肉桂为树皮入药(D) 肉桂长于温里寒,用于里寒证(E) 桂枝长于散表寒,用于表寒证参考答案:(ABCDE)3. 属于发散风寒药的是(A)麻黄(B) 桂枝(C) 防风(D) 薄荷(E) 大黄参考答案:(ABC)4. 关于黄连黄芩黄柏的描述正确的是(A)均能清热燥湿(B) 黄芩善清中上焦湿热(C) 黄连上清中焦湿热(D)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E) 黄连善泻肾火参考答案:(ABCD)5. 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作用,提高疗效(B) 降低毒副作用(C) 改变性能和功效(D) 便于调剂(E) 便于定向用药参考答案:(ABCDE)6. 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的药是(A)秦艽(B) 桑寄生、五加皮(C) 五加皮、防己(D) 狗脊(E) 威灵仙、木瓜参考答案:(BD)7. 藿香的功效是(A)化湿(B) 燥湿(C) 胜湿(D) 止呕(E) 解暑参考答案:(ADE)8. 中药配伍的目的是(A)增强疗效(B) 减轻毒性(C) 扩大治疗范围(D) 适应复杂病情(E) 改变药物的味参考答案:(ABCD)9. 最不宜同用的泻下药是(A)大黄(B) 绿豆(C) 巴豆(D) 牵牛子(E) 干姜参考答案:(CD)10. 独活的功效是(A)清湿热(B) 祛风湿(C) 活血(D) 解表(E) 止痛参考答案:(BDE)11. 关于理气药描述正确的是(A)大多辛香苦温(B) 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C) 主归大肠经(D) 易耗气伤阴(E) 不宜久煎参考答案:(ABDE)12. 人参具有的功效是(A)大补元气(B) 补脾益肺(C) 补气升阳(D) 生津(E) 安神益智参考答案:(ABDE)13. 当归的功效是(A)补血(B) 活血(C) 调经(D) 止痛(E) 润肠参考答案:(ABCDE)14. 咸味药的作用有(A)收敛(B) 泻下(C) 利湿(D) 补益(E) 软坚参考答案:(BE)15. 中药药性的基本内容包括(A)四气、五味(B) 毒性(C) 升降浮沉(D) 归经(E) 配伍、禁忌参考答案:(ABCD)16. 关于泻下药描述正确的是(A)能够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B) 均为苦寒之品(C) 均归大肠经(D) 均为有毒之品(E) 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3类参考答案:(ACE)17. 黄芪与白术均具有的功效是(A)补肺气(B) 补脾气(C) 利水(D) 止汗(E) 生津参考答案:(BCD)18. 下列哪些属于凉血止血药(A)大蓟(B) 小蓟(C) 三七(D) 炮姜(E) 艾叶参考答案:(AB)19. 关于收涩药正确的是(A) 味多酸涩,性温或平(B) 味多酸苦(C) 入肺、脾、肾、大肠经(D) 入大肠、膀胱经(E) 为治标之品参考答案:(ACE)20. 附子、干姜的功效共同点是(A)补火助阳(B) 温中散寒(C) 回阳救逆(D) 温肺化饮(E) 理气和中参考答案:(BC)(三) 判断题1. 蒲黄入煎剂需先煎(A)对(B) 错参考答案:(B)2. 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A)对(B) 错参考答案:(A)3. 具有清热作用的药物具有温热性(A)对(B) 错参考答案:(B)4. 清热凉血药多为苦寒之品,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A)对(B) 错参考答案:(A)5. 四气的确定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所获得的(A)对(B) 错参考答案:(A)6. 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应考虑的配伍关系是相须和相杀(A)对(B) 错参考答案:(B)7. 理气药的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A)对(B) 错参考答案:(A)8. 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是产地(A)对(B) 错参考答案:(B)9. 补虚药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分。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B2. 中药的“五味”中,具有收敛作用的是:A. 辛B. 甘C. 酸D. 苦答案:C3. 中药的归经理论是指:A. 中药的产地B. 中药的采集时间C. 中药在人体内的作用部位D. 中药的炮制方法答案:C4. 下列哪种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A. 人参B. 黄芪C. 金银花D. 当归答案:C5. 中药的配伍禁忌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十八反B. 十九畏C. 相须D. 相使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

答案: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应用、配伍、禁忌、剂量2. 中药的“七情”配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

(对)2. 中药的“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

(对)3. 中药的归经理论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理论。

(对)4. 中药的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对)5. 中药的配伍禁忌中,十八反是指十八种药物相互之间不能配伍使用。

(对)6. 人参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

(错)7. 黄芪可以用于治疗气虚乏力。

(对)8. 金银花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错)9. 当归可以用于治疗月经不调。

(对)10. 中药的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中药的“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意义。

答案:中药的“四气”即寒、热、温、凉,是中药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药学试题精选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精选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精选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药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中药的栽培技术B. 中药的炮制方法C. 中药的临床应用D. 中药的化学成分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炮制的目的?A. 降低毒性B. 增强疗效C. 改变药物性质D. 增加药物的重量答案:D3. 以下哪种药材属于清热药?A. 人参B. 黄芪C. 黄连D. 当归答案:C4. 中药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 寒、热、温、凉B. 酸、苦、甘、辛C. 升、降、浮、沉D. 补、泻、温、凉5. “四君子汤”中不包含以下哪种药材?A. 人参B. 白术C. 甘草D. 茯苓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药学中“五味”指的是以下哪些?A. 酸B. 苦C. 甘D. 辛E. 咸答案:ABCDE2.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以下哪些药物具有沉降作用?A. 黄连B. 黄芩C. 石膏D. 人参E. 甘草答案:AB3. 以下哪些药材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A. 党参B. 黄芪C. 当归D. 白术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药的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

(对)2. 所有中药都可以直接用于临床治疗。

(错)3. 中药的“四气”理论认为,药物的性质可以分为寒、热、温、凉四类。

(对)4. 中药的“五味”理论中,辛味药物具有发散作用。

(对)5.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浮沉指的是药物在体内的运动趋势。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答案: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包括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药物性质、便于储存和使用等。

2. 举例说明中药的“四气”理论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答案:中药的“四气”理论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体现在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相应性质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寒性体质的患者应选用温性药物,而热性体质的患者则应选用凉性药物。

3. 描述中药的“五味”理论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中药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B2. 中药的“五味”中,具有收敛作用的是: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A3. 被称为“药中之王”的中药是:A. 人参B. 黄芪C. 当归D. 甘草答案:A4. 下列中药材中,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是:A. 丹参B. 黄连C. 茯苓D. 黄芪答案:A5. 中药炮制的目的不包括以下哪项?A. 增强药效B. 减少毒性C. 改变药性D. 增加口感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药的“归经”是指药物对哪些经络的特定作用?A. 心经B. 肝经C. 脾经D. 肾经答案:A B C D2. 下列哪些是中药的炮制方法?A. 炒B. 蒸C. 煮D. 炙答案:A B C D3.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中,具有升浮作用的药材包括:A. 薄荷B. 荆芥C. 桔梗D. 柴胡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所有中药都可以直接服用,无需炮制。

()答案:错误2. 中药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答案:正确3. 中药的“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

()答案:正确4. 中药的归经理论认为药物只能作用于一个经络。

()答案:错误5. 中药的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药性,增强药效。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药的四气理论。

答案:中药的四气理论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药物在治疗疾病时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2. 描述中药的“五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答案:中药的“五味”理论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口味,每种口味都有其特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酸味能收敛,苦味能泻火,甘味能补中益气,辛味能发散,咸味能软坚。

3. 阐述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

答案: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药效、减少毒性、改变药性、便于储存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中药学概论》答卷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

签名一、问答题:本大题60分。

(1)本例中中药水提取液的纯化用的是滤过分离法,请问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哪些?(10分)答:①滤渣层两侧的压力差越大,则滤速越快。

②在滤过的初期,滤过速度与滤器的面积成正比。

③滤速与滤材或滤饼毛细管半径成正比。

对可压缩性滤渣,常在料液中加入助滤剂以减少滤饼的阻力。

④滤速与毛细管长度成反比。

沉积的滤渣层愈厚,滤速愈慢。

常将料液预滤处理,以减少滤渣层的厚度,采用随时除去滤渣层的滤过效果,较静态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⑤滤速与料液粘度成反比,粘稠性愈大,滤速愈慢。

常采用趁热滤过或保温滤过的方法。

一般,应先滤清液,后滤稠液;粘性物料常在料液中加入助滤剂,以降低粘度。

(2)喷雾干燥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是什么?(10分)答:喷雾干燥是系统化技术应用于物料干燥的一种方法,其工作原理通过机械作用,将需干燥的物料,分散成很细的像雾一样的微粒,(增大水分蒸发面积,加速干燥过程)与热空气接触,在瞬间将大部分水分除去,使物料中的固体物质干燥成粉末。

其特点是:1、利用雾化器将一定浓度的液态物料,喷射成雾状液滴,落于一定流速的热气流中进行热交换,在数秒钟内完成谁发的蒸发,活动粉状霍颗粒状干燥制品。

因为是瞬间干燥,所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2、产品质量好,多为松脆的颗粒或粉粒,溶解性能好,且保持原来的色香味。

3、可根据需要控制和调节产品的粗细度和含水量等质量。

(3)请简述颗粒剂的定义、特点及制备工艺流程,本例中制颗粒采用的是那种制粒法。

(10分)答:颗粒剂指的是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其中粒径范围在105-500mm的颗粒剂又称细(颗)粒剂。

根据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及泡腾性颗粒剂。

颗粒剂的特点:1.与散剂相比较,颗粒剂的飞散性、附着性、聚集性、吸湿性等均较小,有利于分剂量。

2.颗粒剂可溶解或混悬于水中,有利于药物在体内吸收,保持了液体制剂奏效快的特点。

必要时可以包衣或制成缓释制剂。

3.服用方便,适当加入芳香剂、矫味剂、着色剂等可制成色、香、味俱全的药物制剂。

且性质稳定,运输、携带、贮存方便。

4.但由于颗粒剂粒子大小不一,在用容量法分剂量时不易准确,且混合性能较差。

密度不同、数量不同的颗粒相混合时容易发生分层现象。

制备工艺流程:原料的提取——》提取液的精制——》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质检,包装,其中本例中制颗粒采用的是重压法制粒也称为压片制粒法。

2.中药麻黄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结构如下:(1)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属于生物碱,请简述生物碱的定义。

(10分)答:生物碱是指生物体内的碱性含氮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存在于植物体中,个别存在于动物体内。

另外海洋生物中叶发现生物碱的存在。

具环状结构,难溶于水,与酸可形成盐,有一定的旋光性与吸收光谱,大多有苦味,呈无色结晶状,少数为液体。

生物碱有几千种,由不同的氨基酸或其直接衍生物合成而来,是次级代谢物之一,对生物机体有毒性或强烈的生理作用。

双子叶植物中的茄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夹竹桃等所含的生物碱种类特多,含量也高。

单子叶植物中除麻黄科等少数科外,大多不含生物碱。

真菌中的麦角菌也含有生物碱(麦角碱)。

生物碱主要分唔在双子叶植物中,分布不一。

含有生物碱的植物有100多个科,一种植物往往同时含几种甚至几十种生物碱。

(2)鉴别生物碱常用的方法是生物碱沉淀反应,此反应应在何种条件下进行,干扰反应的物质有哪些,应该怎样避免假阳性发应的发生,可否用生物碱沉淀试剂鉴别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存在?(10分)答: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生物碱沉淀的反应一般在稀酸水溶液中进行,同时净化处理:共存的蛋白质、多肽、鞣质等成分,这些物质也能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的反应.为了避免其干扰,可将酸水液经碱化后用氯仿萃取,除去水溶性干扰成分,然后用酸水从氯仿中萃取出生物碱,以此酸水液进行沉淀反应.注意蛋白质、氨基酸、鞣质、某些苷等成分的干扰。

为了避免假阳性发应的发生:利用沉淀反应鉴别生物碱时,应注意假阴性和假阳性反应.仲胺一般不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如麻黄碱.水溶液中如有蛋白质、多肽、鞣质亦可与此类试剂产生阳性反应,故在被检测液中除掉这些成分.除掉的方法是将酸水提取液碱化,以氯仿萃取,分取氯仿层,再用酸水萃取氯仿层,此酸水层除去了上述水溶性干扰物质,可作为沉淀反应用溶剂.此外,对生物碱的定性鉴别时,应使用三种以上试剂分别进行反应,均阳性或者阴性方有可信性。

一般不能用生物碱沉淀试剂鉴别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存在,因为麻黄碱是小分子的生物碱。

(3)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性质上有哪些区别,并请根据其性质用2中不同的方法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10分)答:两者区别:麻黄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其次是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

麻黄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于均在侧链上,属于有机胺类生物碱。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属仲胺衍生物,且互为立体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区别在于Cl的构型不同。

理化性质的挥发性: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子量较小,具有挥发性。

碱性: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仲胺生物碱,碱性较强。

由于伪麻黄碱的共轭酸与C2-OH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性大于麻黄碱,所以伪麻黄碱的碱性强于麻黄碱。

溶解性:由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子较小,其溶解性与一般生物碱不完全相同,既可溶于水,又可溶于氯仿,但伪麻黄碱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麻黄碱小。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形成盐以后的溶解性能也不完全相同,如草酸麻黄碱难溶于水,而草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水;盐酸麻黄碱不溶于氯仿,而盐酸伪麻黄碱可溶于氯仿。

提取分离方法:1、溶剂法:利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以及麻黄碱草酸盐比伪麻黄碱草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小的差异,使两者得以分离。

方法为麻黄用水提取,水提取液碱化后用甲苯萃取,甲苯萃取液流经草酸溶液,由于麻黄碱草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而结晶析出,而伪麻黄碱草酸盐留在母液中。

2、水蒸汽蒸馏法: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游离状态时具有挥发性,可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麻黄中提取。

二、小论文(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本大题40分。

1.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现代研究。

2.中药炮制减毒机理的现代研究。

选第二个浅谈中药炮制减毒机理的现代研究在我国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沉淀中,毒性中药在疾病疗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

毒性中药对于疾病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毒性中药作用具有双重性,其或起沉病、愈顽疾,或使人中毒、致残、致死,故毒药之利与害,在于是否巧用、善用。

而中药炮制,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药物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的逐渐明确,更可通过炮制方法来进行控制,确保用药安全。

因而了解毒性中药炮制原理,掌握有毒中药的正确炮制方法,能使中药材更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地发挥疗效,同时也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1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毒性药物炮制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简单的说,就是要减低或转变毒性成分。

许多中药材的毒性成分,同时又是有效成分,炮制的目的是使这些既有毒又有效的成分,控制到一个相当的量,用于临床安全有效。

《中国药典》的规定也是主要以士的宁的含量来控制生药的含量,使毒性成分含量降低。

例如:川乌的浸漂。

2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我国第一部药物专着《神农本草经》就有“药有……,有毒,无毒”,“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的记载。

归纳毒药的加工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加热去毒2.1 加热去毒所含毒性成分与治疗成分相同中药的炮制,此类药物需通过炮制将其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即通过炒、煨、砂烫、蒸煮等方法, 加热破坏、减少或转化毒性物质,从而达到去毒的目的。

马钱子通过砂烫至表面呈棕褐色或深褐色, 内部鼓起成小泡后, 使生品所含的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受热分解破坏, 据报告,含马钱子炮制品的中成药,一次服用剂量含士的宁控制在6mg左右,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不致引起中毒反应。

乌头经煎煮后, 可使剧毒的双酯型性生物碱转化为单酯型或胺醇型生物碱。

干漆中含漆酚达50%~60%,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 因而不宜生用, 经煅制后, 降低了毒性、刺激性,用于破瘀通经、去瘀杀虫。

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经制后, 所含的毒性成份—斑蝥素(84℃即升华)部分升华, 方可供药用。

2.2 水浸泡去毒此法是古代常用去毒方法之一,用于所含毒性成分为该药治疗成分的前体物质的中药。

对这类中药经过一定的炮制方法炮制后,将其毒性成分转变为毒性较低成分或有效治疗成分。

将有毒中药在较多量的水中浸泡, 不断翻动,多换水, 以漂去所含的某些毒质。

适用于所含的毒性成份易溶于水或较易溶于水中的药物, 如川乌、草乌、半夏等。

乌头临床作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药,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双脂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脂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则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脂碱型乌头碱虽比双脂型乌头碱毒性小,但仍具相当毒性。

中国药典2005 版规定炮制方法为用水浸泡至无干心,再蒸或加水煮沸,炮制原理主要是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脂型乌头碱类水解或分解成毒性较低的苯甲酰单脂型乌头碱类和几乎无毒性的乌头原碱。

水漂的毒性药物所用时间应视不同药物而定, 长者十几天, 短者几天, 只要水漂至无干心为度。

对于生半夏水漂既可防止发酵, 又可降低毒性。

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中药所含的毒性成份还是有效成份, 在水漂过程中应适中, 以免影响临床疗效。

2.3 加辅料去毒历代常用的辅料是从毒性中药中毒后的解救引申出的。

加工炮制时利用添加某些辅料以达到解毒的目的,常用的辅料有甘草、白矾、豆腐、食醋等。

“解百药毒”。

其解毒机理是, 甘草含甘草甜素, 易水解生成一分子甘草次酸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 而葡萄糖醛酸可与很多毒物结合, 生成一种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结合型葡萄糖醛酸物质而起解毒作用, 直接用甘草汁来炮制远志、半夏和吴茱萸等药物可降低毒性。

,可入丸散内服, 这是因为豆腐碱性蛋白质中和了藤黄酸降低了毒性。

2.4 压油制霜去毒此类方法始于宋代, 多用于有毒种子类药材的炮制, 因此类药材毒性成分是油酯类。

将药材去油制成松散粉末, 制霜后可除去大量油脂, 从而降低毒性。

如巴豆是一种剧烈的泻下药,含巴豆油34-57%。

巴豆的种仁含巴豆油, 其有毒成分主要是巴豆毒素, 能溶解红细胞, 使局部细胞坏死。

口服半滴至一滴即能产生严重口腔刺激症状及胃肠炎,口服20滴可中毒死亡。

研究表明,通过去油成霜或加淀粉混匀稀释,可使含油量控制在15%-20%,即可安全使用。

2.5直接去除毒性部分中药中所含毒性成分的部位易与其它部位分离,则可直接将该非药用部位除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