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处理预案[1]

合集下载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共8篇)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共8篇)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共8篇)第1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1.协助取平卧位, 通知医生。

2.氧气吸入。

3.心电监护, 做心电图。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输液速度宜慢, 剧烈疼痛烦躁不安者, 遵医嘱肌注吗啡或哌替啶、监测生命体征。

5、准备抢救药品及物品。

6、发病在6小时之内, 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常规化验大小便、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 并作全导心电图。

7、溶栓后定期做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8、注意观察有无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的表现, 观察心律呼吸尿量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量。

9、绝对卧床休息一周, 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探视、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10、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第2篇: 心梗猝死应急预案(一)、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时的风险预案及程序【风险预案】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时, 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氧气持续吸入3~4 L/min, 心电监护, 建立静脉通道。

2.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50~100 mg静推, 必要时可5~10 min重复使用, 而后以1~ 3mg/min静滴维持48~72 h。

3.准备好器械及药物, 如除颤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注射器、镇静剂等, 药物治疗无效、无禁忌症时, 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4、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的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 采取措施。

5、患者病情好转, 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 护理人应安慰患者和家属。

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工作流程】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必要时转院→记录抢救过(二)、突然发生猝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坚守岗位, 定时巡视患者, 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心梗病人应急预案

心梗病人应急预案

一、前言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为保障心梗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心梗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抢救工作。

2. 设立心梗救治小组,由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护理人员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抢救工作。

三、救治流程1. 患者入院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通知心梗救治小组。

2. 心梗救治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3. 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 吸氧: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 心电监护: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

-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输液、用药。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心肌缺血等药物。

- 介入治疗:对于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

4.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5. 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

四、注意事项1. 提高医护人员对心梗的认识,加强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等信息。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4. 加强药品、设备的管理,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救治小组的实战能力。

五、应急物资1. 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气管插管等。

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抗心肌缺血药物、溶栓药物等。

3. 无菌包、输液包、氧气、吸氧设备等。

六、总结心梗病人应急预案是保障心梗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院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心梗患者的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适用于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设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由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药剂科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四、预案流程1. 患者就诊(1)患者或家属发现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接到急救电话后,医护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2. 急诊科处理(1)接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初步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

(2)如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科室。

3. 心内科、导管室、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准备(1)心内科:立即准备介入手术设备和药品。

(2)导管室:做好手术间准备,包括消毒、设备调试等。

(3)药剂科:准备好溶栓药物、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4.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实施救治(1)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

(2)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等药物。

(3)如需溶栓治疗,按照溶栓指南进行。

(4)在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开通闭塞血管。

5. 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2)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3)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五、注意事项1. 各相关科室要高度重视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

2. 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和操作流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与120急救中心的沟通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 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六、预案评估1. 定期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 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

3. 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重,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为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救治成功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提高医疗机构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救治能力。

3. 减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塞救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急性心肌梗塞的救治工作。

2. 设立救治小组,负责现场救治、转运、监护等工作。

四、救治流程1. 诊断与评估(1)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3)迅速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2. 现场救治(1)吸氧:给予患者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镇痛: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3)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输液、用药。

(4)心电监护: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

3. 转运与监护(1)转运:将患者转运至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

(2)监护: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3)到达医疗机构后,立即将患者交由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4. 进一步救治(1)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2)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

(4)生命体征监护:持续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急性心肌梗塞救治知识的培训。

2. 定期组织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六、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 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修订与完善。

2. 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七、预案的监督与执行1. 监督部门负责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预案,确保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救治工作。

急诊心梗应急预案

急诊心梗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为提高我院对心梗的救治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急诊心梗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心梗救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设立急诊心梗救治小组,负责心梗患者的抢救、转运和后续治疗。

三、应急预案1. 患者就诊(1)患者就诊时,立即启动心梗应急预案。

(2)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3)对患者进行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

2. 急诊科救治(1)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2)根据病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4)如患者出现休克、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立即进行相应处理。

3. 转运与交接(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2)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急救措施。

(3)与接收医院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患者顺利交接。

4. 后续治疗(1)患者转入相应科室后,继续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

(2)密切监测患者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梗救治知识培训。

2. 定期开展心梗救治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心梗的能力。

3.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物资与设备1. 储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

2. 定期检查、维护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六、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我院对心梗的救治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不断提高心梗救治水平。

心梗患者应急预案

心梗患者应急预案

一、引言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严重类型,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为提高心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心梗患者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指挥。

2. 设立心梗患者救治小组,由急诊科、心血管内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组成,负责患者救治的具体工作。

三、预警与发现1. 健康教育:加强心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疾病监测: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监测。

3. 突发情况报告: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时,立即向医院报告。

四、救治流程1. 院内救治(1)接到患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心梗救治绿色通道。

(2)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3)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基础生命支持。

(4)迅速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5)如患者病情稳定,立即转送至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

2. 院外救治(1)患者发生心梗时,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基础生命支持。

(3)将患者迅速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五、救治措施1. 生命支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基础生命支持。

2. 介入治疗:对确诊为心梗的患者,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3. 抗凝治疗: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4. 抗心肌缺血治疗:给予抗心肌缺血药物,减轻心肌缺血。

5. 抗心律失常治疗:针对心律失常给予相应治疗。

六、后期处理1. 住院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 康复指导: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提高生活质量。

3. 随访管理: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七、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心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各级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要求,提高救治能力,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急性心肌梗死紧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紧急预案

一、总则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突发事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发生心梗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快速反应,高效处置;(3)协同配合,资源共享;(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心梗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1)组长:由医院院长或单位主要领导担任;(2)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3)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医护人员、保安、后勤保障人员等组成。

2. 小组职责(1)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心梗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2)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向上级部门报告心梗突发事件情况;(4)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3. 分工协作(1)医疗救治组:负责患者的诊断、救治和转诊工作;(2)护理组:负责患者的护理和观察;(3)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保障、物资供应和人员调配;(4)宣传引导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5)安全保障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和交通管制。

三、应急处置流程1. 事发报告(1)发现心梗患者后,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2)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事发地点、救治措施等。

2. 现场处置(1)医疗救治组: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给予必要的救治措施;(2)护理组:对患者进行护理和观察,密切监测病情变化;(3)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医疗设备和药品;(4)宣传引导组:引导患者家属和围观群众保持秩序,避免现场混乱;(5)安全保障组: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3. 转诊工作(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转诊;(2)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 信息报告(1)向上级部门报告心梗突发事件情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救治情况等;(2)向社会发布心梗突发事件信息,引导舆论关注。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置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病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

为提高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能力,降低患者病死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2. 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3. 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4. 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案内容(一)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由医院领导、心内科、急诊科、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2. 设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估;3. 明确各科室、各岗位在预案中的职责和任务。

(二)救治流程1. 早期识别与诊断(1)医护人员应具备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心电图改变的认识;(2)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3)心电图检查发现ST段抬高或下壁导联T波倒置等典型心肌梗死表现时,应立即启动预案。

2. 急救措施(1)患者平卧,保持安静,避免搬动;(2)给予高流量吸氧;(3)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4)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等检查;(5)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

3. 介入治疗(1)在发病后1小时内,患者符合介入治疗适应症,应立即转至介入治疗中心;(2)介入治疗中心应具备完善的设备和专业人员;(3)介入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治疗安全。

4. 术后管理(1)患者术后应入住心内科病房,进行病情观察和治疗;(2)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降压等治疗;(4)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应急预案1. 人员培训(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培训;(2)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3)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

心梗应急预案模板

心梗应急预案模板

一、预案背景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担任总指挥,下设医疗救治组、护理保障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宣传教育组等。

2. 医疗救治组:负责患者救治、药品和器械准备、专家会诊等。

3. 护理保障组:负责患者护理、病情观察、心理疏导等。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供应、车辆调配、通讯保障等。

5. 信息联络组:负责信息收集、报告、发布等。

6. 宣传教育组:负责健康知识普及、应急演练等。

三、应急预案1. 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疑似心梗患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初步评估: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若为心梗,应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

3. 现场救治:-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 吸氧,氧流量为4-6L/min。

- 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变化。

-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治疗。

-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如吗啡或哌替啶。

- 根据病情,进行溶栓治疗或其他治疗措施。

4. 转运患者:将患者迅速转运至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

5. 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患者病情及救治情况。

6. 后续处理:- 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

-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四、应急物资1. 急救药品: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抗凝药、溶栓药等。

2. 急救器械: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氧气瓶、注射器、输液器等。

3. 其他物资:通讯设备、急救箱、担架等。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心梗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患者、现场救治、转运患者、信息报告等。

六、宣传教育1. 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

2. 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心梗的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急性心梗,也被称为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和生命威胁。

及时采取应急预案对于救治患者、缓解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可行的急性心梗应急预案,以供参考。

一、拨打紧急电话当怀疑患者出现急性心梗时,首要步骤是立即拨打紧急电话,如拨打当地紧急救援号码(如911)或医疗救护车热线。

在描述患者情况时,务必明确报告患者的症状、年龄、性别和当前所在地点,以便救护人员能够快速响应和提供适当的援助。

二、保持安静与稳定在等待医疗救援到达的过程中,确保患者保持相对安静与稳定。

避免激动、剧烈运动或任何可能引起心脏负担的活动。

鼓励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适当的放松呼吸。

三、咀嚼阿司匹林如果患者无严重的过敏史和出血倾向,并且救援人员尚未到达,请考虑给患者咀嚼一片阿司匹林(一般为300毫克)。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从而减轻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

但在应用阿司匹林之前,请务必获取医生或救援人员的指导。

四、监测生命体征在等待救援期间,即使不具备医疗专业知识,您也可以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请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脉搏以及意识状态。

这些信息将对救援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并在其到达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五、提供基础心肺复苏术如果患者因心梗而停止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基础心肺复苏术(CPR)。

按照纵隔压迫的正确方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在口唇呼吸时注意正确的头位与气道通畅。

及时的CPR可帮助维持大脑供氧,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

六、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很多地方公共场所都设有该设备。

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如果有条件,您可以考虑安装AED并按照设备上的指示使用。

AED能够分析患者心律,并在需要时进行自动除颤,为患者提供关键的电击治疗。

七、避免延误救治请务必遵循救护人员的指导,尽量避免因等待而延误患者的救治。

当救护人员到达时,相信他们会提供适当的医疗措施和药物治疗。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范文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范文

一、目的为提高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救治工作。

2.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救治措施,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心电图师等。

3. 急救转运小组负责患者转运工作,确保患者安全、及时送达医院。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患者(1)医护人员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立即通知救治领导小组。

(2)救治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评估病情(1)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

(2)如确认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进行以下救治措施。

3. 救治措施(1)立即给予患者吸氧,维持氧气吸入45L/min。

(2)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做心电图,观察心电图变化。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速度宜慢,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准备抢救药品及抢救用物。

(5)发病6小时之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

(6)溶栓后定期做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7)注意观察有无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的表现,观察心率、尿量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8)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等变化,室早或室速者可用利多卡因,缓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异丙肾或安装临时起搏器治疗,突发室颤的应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4. 救治记录(1)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救治措施、用药情况等。

(2)救治结束后,及时将患者转至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5. 救治总结(1)救治结束后,救治小组应进行总结,分析救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救治水平。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知识的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启动条件1. 患者出现剧烈胸痛、胸闷、气促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2. 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或病理性Q波;3. 血清心肌酶谱升高。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由心内科、急诊科、药剂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组成;2.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组长:由心内科主任担任;3.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副组长:由急诊科主任担任。

三、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就诊: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立即送至急诊科就诊;2. 评估病情: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3. 启动应急预案: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4. 争分夺秒救治:救治小组迅速对患者进行抢救,包括:a. 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b. 静脉注射抗凝药物、硝酸甘油等;c. 迅速完成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d. 准备溶栓治疗;5. 运送患者:将患者迅速转运至心内科导管室;6. 导管室介入治疗:在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7. 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8. 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四、应急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培训,提高救治能力;2. 配备先进设备:购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溶栓药物等先进设备,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系:与上级医院建立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4. 完善应急预案:定期修订应急预案,确保其适应实际情况;5.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降低发病率。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共同努力,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一、引言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发病急、病情危重,可导致患者猝死。

为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整个救治工作。

2. 设立救治小组,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负责现场救治和转运工作。

3. 设立通讯联络组,负责协调各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络。

4. 设立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救治所需的药品、设备、物资等。

三、救治流程1. 病人发现(1)患者或家属发现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接到报警后,急救人员应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初步评估。

2. 现场救治(1)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

(2)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3)开通气道,进行高流量吸氧。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药物。

(5)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 转运(1)将患者平稳、迅速地转运至具备急救条件的医院。

(2)途中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吸氧、心电监护等救治措施。

4. 院内救治(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2)护士遵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包括静脉输液、吸氧、心电监护等。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应急预案1. 病情加重(1)若患者病情加重,如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医生迅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手术。

2. 药物短缺(1)若救治过程中出现药物短缺,后勤保障组立即联系相关部门,确保药品供应。

(2)在等待药品期间,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设备故障(1)若救治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通讯联络组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

(2)在等待设备维修期间,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工作事关患者生命安全,各部门应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本应急预案,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水平,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提高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在发病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2.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3. 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能力。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抢救工作;2. 设立抢救现场指挥官,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3. 设立抢救现场医疗组、护理组、后勤保障组等。

四、应急预案流程1. 病情发现与报告(1)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家属或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2)接诊医生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如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紧急救治(1)现场指挥官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抢救小组;(2)医疗组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1)保持患者平卧位,给予吸氧;2)进行心电监护,记录心电图;3)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4)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5)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院内转运(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2)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4. 院内救治(1)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进入抢救室;(2)医疗组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救治,包括:1)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2)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3)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抢救后评估(1)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抢救效果;(2)对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改进抢救流程。

五、应急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抢救技能;2. 完善抢救设备,确保抢救过程中设备正常运行;3. 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演练;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救治效率。

六、应急预案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的应急预案急性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短时间内发生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导致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的一种心血管急症。

它通常表现为胸痛、气短、出冷汗等症状,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心室颤动,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提供紧急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应急预案:1. 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心梗发作时,不要犹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向医护人员通报患者的症状和位置信息。

急救人员将迅速赶到现场,并为患者提供第一时间的紧急救治。

2. 确保患者安全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将患者移到安静、通风良好的地方,松开他们的衣领和领带,帮助他们保持放松的姿势。

如果患者有意识且没有呼吸困难,可以让他们含嚼一颗速效救心丸(氨酚烷胺片)。

3. 监测患者病情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停止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直到急救人员到来。

如果患者仍能自主呼吸,但意识不清,可帮助他们保持意识清醒,避免过度运动。

4. 给予急救药物急救人员到达后,他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同时给予急救药物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保护心肌。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使用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扩张冠状动脉,阿司匹林(Aspirin)抑制血小板凝聚,肝素(Heparin)预防血栓形成等药物。

5. 心电图监测与介入治疗在确定患者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会进行心电图监测,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图结果有助于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来恢复冠脉的通畅。

6. 住院治疗与康复一旦急救措施得到实施,患者通常需要住院观察和治疗。

医生会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运动以及心理支持等。

密切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2024年度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1)

2024年度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1)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目录•急性心肌梗死概述•应急预案制定背景及意义•应急预案核心内容•各类人员职责与协作机制•培训、演练与评估改进策略•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概述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发病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等。

分型根据心电图表现可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诊断方法与标准诊断方法心电图检查、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

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

其中,心电图出现特征性和动态性改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应急预案制定背景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救治时间紧迫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危重的心脏疾病,救治时间紧迫,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缺乏高水平的医疗救治能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不佳。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职责和流程,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救治时间。

提高救治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患者生存率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治疗。

通过规范的应急救治流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30201应急预案制定目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应急预案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后迅速启动救治流程,包括溶栓、介入等有效治疗手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快速识别与诊断应急预案强调快速识别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医务人员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速度。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

一、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

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设立救治小组,包括急诊科、心内科、介入科、护理部、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

三、救治流程1. 患者就诊(1)接诊医护人员立即评估患者病情,若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包括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等。

2. 确诊与分诊(1)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查体,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2)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通知救治小组。

3. 急救措施(1)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尽快进入导管室。

(2)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

(3)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

4. 介入治疗(1)导管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2)根据病变情况,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5. 术后观察与护理(1)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谱等指标。

(2)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6. 转诊与出院(1)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转诊至上级医院。

(2)患者病情稳定后,办理出院手续。

四、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2. 配备充足的急救药品、设备,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救治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 各相关科室应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工作。

3. 本预案的修订与完善情况应定期向救治领导小组报告。

通过以上预案的实施,确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梗的紧急预案

心梗的紧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心梗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

为了提高心梗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心梗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心梗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 减少心梗患者的死亡率。

三、预案组织机构1. 预案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救治小组:由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心电监护室、药剂科、手术麻醉科等科室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3. 宣传培训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宣传科等部门组成。

四、预案内容(一)预防措施1. 健康教育: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普及心梗的预防知识。

2. 高危人群筛查: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干预。

3. 生活方式干预:提倡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

(二)急救流程1. 患者呼救:患者或家属发现心梗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 现场急救: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病情,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

3. 医院转运:将患者迅速转运至具备心血管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

4. 急诊科接诊:急诊科医护人员接到患者后,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检查,评估病情。

5. 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6. 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心电监护室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工作。

(三)救治措施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心肌缺血等药物治疗。

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适合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在发病后90分钟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 溶栓治疗:对于不适合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

4.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概述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发病急、病情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急性心梗的应急救治工作。

成员包括: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药剂科、设备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2. 应急救治小组应急救治小组负责急性心梗的现场救治、转运、监护等工作。

成员包括:心血管内科医生、护士、急诊科医生、护士、药剂科、设备科等相关科室人员。

三、应急预案措施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急性心梗的早期识别能力,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2)对疑似急性心梗的患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2. 现场救治(1)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止痛等治疗。

(3)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4)如条件允许,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3. 转运(1)将患者迅速转运至心血管内科监护室。

(2)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4. 监护(1)对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2)遵医嘱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止痛等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心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5. 溶栓治疗(1)发病6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2)溶栓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6. 康复治疗(1)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生活方式干预等。

(2)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心梗的应急处置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梗处理预案【概述】1.定义: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供血持续减少或终止,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

2.临床表现:持续性心前区或胸骨后或剑突下出现难以忍受的压榨样剧烈疼痛,持续超过30分钟;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伴有出汗,面色苍白和恶心呕吐.可放射至左上肢尺侧,也可向两肩、两上肢、颈部、颏部或两肩胛区放射.3.诱发因素:1)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供血减少,可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有些人看到亲人因情绪过分激动突发心肌梗死而双手紧捂胸口,猝然倒下,也有因知道将要手术而心情过于紧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饱餐:饱餐、进食大量脂肪物质等均有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尤其多见于老年病人。

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餐后可使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血液粘滞度增加,引起局部血流缓慢,促使血栓形成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3)便秘,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因排便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

因排便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者并非少见。

所以,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应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润肠通便的措施。

4)寒冷刺激:寒冷刺激,特别是患者长时间外出检查时,未有保暖,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一方面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另一方面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量,二者促使心肌缺血,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可使心肌坏死。

5)有创操作及检查:冠脉造影可触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而导致持续的心肌缺血,促发心肌梗死。

【目的】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适用范围】急性心梗【应急处理措施】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立即通知医生(值班医生及主管医生)。

2、鼻导管或面罩吸氧,4~5L/min。

3、立即给予心电血压监护,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

4、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

5、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速度宜慢。

6、剧烈疼痛烦躁不安者,安慰患者,遵医嘱给予吗啡皮下注射(不执行口头医嘱),使用前严格二人查对。

7、准备抢救药品及抢救用物,将除颤器推至患者床旁备用。

8、遵医嘱配置硝酸甘油液,泵入浓度和速度应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前二人查对,有标识,泵入药物后应严密观测血压。

9、患者如已泵入硝酸甘油者,应检查患者输液管路是否通畅,确保硝酸甘油有效泵入,遵医嘱调节泵入速度,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情况,如有降低及时报告医生,降低泵入速度。

10、遵医嘱抽血监测心肌酶。

急呼床旁心电图。

11、观察心率、呼吸、尿量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12、注意观察有无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心包填塞(严重的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局部心肌坏死,无法承受压力的冲击导致急性心包填塞)的表现。

13、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等变化,室早或室速者可用利多卡因,缓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异丙肾或安装临时起搏器治疗,突发室颤的应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14、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注意事项】(1)突然严重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2)心前区疼痛伴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3)中老年人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而排除其它原因者;(4)心电图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高尖、倒置;(5)发作时伴有血压剧增或剧降,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6)AMI患者常有情绪稳定性差、暗示性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

主要有恐惧,焦虑,抑郁,注意心理应激反应很可能是再次诱发和加重AMI的重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善于发现病人情绪和行为反应,并寻找应激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应急处理流程】急性心梗处理预案【典型病例】殷圣荣,男,69岁,汉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作单位:新疆石河子绿洲医院,已婚。

于2012-4-9 15:23入院,当日采集病史,患者本人陈述病史,可靠。

主诉:间断胸骨后疼痛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不适、伴气短,疼痛向左肩臂放射,无汗出、心慌、头晕,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时做心电图示“ST-T异常”,诊为“冠心病”,给予“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症状控制一般,仍时有胸痛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后1-3分钟可缓解。

3月12日患者于当地医院诊为“急性前间壁心梗”,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患者目前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正常,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排尿正常,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达160/80mmHg,现口服“氨氯地平片”口服,血压控制在120/60左右,高脂血症病史2年,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对磺胺类药物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久居于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居住史,无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无化学性物质、放射物、毒物接触史,无毒品接触史,无吸烟史,偶尔饮酒。

已婚,适龄结婚,配偶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已育有1男2女,子女健康状况良好。

家族史:父亲死于肺心病,母亲因急性心梗猝死,兄弟姐妹8人,均体健,家族中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初步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前间壁心梗(衍变期)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3、高脂血症抢救: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急查血生化,心肌酶,加大静脉泵硝酸甘油药量【护理要点分析】一、一般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氧饱和度.定时复查心电图、血生化,保证出入量、酸碱、电解质平衡.二、加强监测AMI早期易发生心律失常、心率和血压的波动。

应尽早开始心电图和血压的监测,同时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及时给药。

一般监测时间为三天,有严重心律失常、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者,根据病情延长监测时间。

主要包括三方面监测;(一)生命体征1.神志:定时观察神志变化并准确记录。

2.血压:根据病情监测血压.3.体温:每日监测四次体温,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4~48h,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在38度左右,持续3~5天消退.是坏死组织吸收热.4.脉搏与呼吸:若出现脉搏细速,呼吸变快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二)监测心电图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给予持续心电监测(AMI患者在最初24h内易发生心律失常)2.严密心电监测须持续1-3天,常规完成12导心电图,并定好标记。

3.心电监测的综合导联要求有清楚的P波,主波(QRS波群)向上。

4.电极粘贴牢固。

5.监测中发现下列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室性早搏>5次/分;室性早搏R-on-T现象;多源性室性早搏及成对或连续的室性早搏;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心房颤动。

(三)监测血流动力学1. AMI并有泵衰竭者应用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了解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动脉平均压(PAP)及毛细血管楔压(PCWP)并通过漂浮导管热稀法测量心排血量。

2.护士应注意保持导管通畅,每2h用肝素盐水冲管一次。

三、吸氧1.吸氧越早越好,有鼻导管吸氧法,面罩吸氧法。

发病早期用鼻导管给氧24-48小时,流量3-5L/min。

2.严重低氧血症者经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动脉PaO2变化调节流量。

3.对于伴有COPD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4.用氧过程中注意用氧安全。

四、缓解疼痛1.一般先给予硝酸甘油含服,随即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2.疼痛不能缓解者可给予镇痛剂,吗啡为首选止痛药物。

3.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禁用吗啡。

4.吗啡用量为3~5m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5.派替定止痛效果较吗啡弱,剂量25 ~50mg,肌肉注射。

6.在使用止痛药物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观察:7.观察患者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对止痛药的反应情况。

8.注意是否有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等情况的发生。

五、活动量安排第1周,一般应严格绝对卧床休息,可做低运动量的体力活动,如肢体的被动活动,以期减少静脉血液淤滞及血栓形成。

第2周,应逐渐增加体力活动,可被动或主动地在床上坐起,并逐渐增加床边起坐时间、次数和活动量。

第3周,可在床边室内活动和自身护理。

第4周,可离开病室到走廊、厕等处,作近距离的活动。

六、饮食1.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

2.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3.并逐步增加热能,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

4.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进食大量脂肪。

5.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

七、排便在床上排便者,应用屏风遮蔽,防止干扰。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常吃些蔬菜、水果及易消化、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

尽量少用杜冷丁、吗啡药物。

心肌梗死患者应遵医嘱常规使用缓泻药物,如麻仁丸,果导等。

劝告病人不要用力排便。

观察大便次数,保证每日一次。

八、药物护理1.硝酸酯类治疗: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血压,以防止血压骤降,发生低血压休克,影响重要脏器的血供。

2.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出血倾向.3.β受体阻滞剂治疗:应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忌突然停药,以防心衰加重。

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或心率<60次/min时停用。

合并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重度肺气肿、重度心衰和传导阻滞者应慎用或禁用此药。

4.镇静剂:可用小剂量镇静类制剂以消除患者神经紧张、忧虑和恐惧等。

应用吗啡应减量(3-5mg/次,皮下注射),避免呼吸抑制。

5.利尿剂:应用利尿剂时应密切注意电解质(血钾)的变化。

九、心理护理1.恐惧焦虑的心理此种心理以入院第1~2天的患者多见,特别是ccu的患者,各种监护仪器在使用中发出的连续响声、固定在身上的各种管道,且被要求绝对卧床,加剧了恐惧和紧张。

在此期间,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尽可能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感。

1)首先护士的工作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以娴熟的护理技术打消患者的不安情绪;2)其次要在患者接受的情况下,主动介绍监护环境及监护仪器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3)再次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安慰患者,解释病情,使患者情绪安定。

2.忧虑抑郁的心理忧虑抑郁心理主要发生在住院3~5d的患者,可持续数周,主要担心患病后对生活工作的影响。

对此,护理的重点应放在与患者交谈方面,了解不同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针对不同原因,争取家属及单位的配合,同时,积极提供有关AMI的医学知识及心理卫生、心理治疗知识,根据病情指导听音乐、读报等,以分散注意力。

3.悲观失望的心理此类患者主要是年龄较大且缺乏家人照顾者,患病后需绝对卧床休息1周或数周时间,生活不能自理,自觉负累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