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

(一)A型人格

A型人格的人比B型人格的人更具有侵犯性(R.A.Baron,G.w.Russell&R.L.Arms,1985;C.S.Carver&D c Glass,1978)。表现为对极其微小的烦恼都会“表现出对抗、暴怒、粗鲁、乖戾、批评和不合作等过激行为”(T.M.Dembroski &P.T.costa,1987)。

(二)敌意归因偏差

在情境不明确的状况下,个体有将对方的动机或意图视为有敌意的倾向,即敌意归因误差(hostile attributional bias)。如研究(K A.Dodge&J D.coie,1987) 证实,当男孩子的敌意归因误差倾向愈高时,他们愈有可能表现侵犯行为。

(三)性别差异

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具有侵犯性(B.A.Bettencourt&N.Miller,1996;G.P.Knight,R.A.Fables&D.A.Higgins,1996),男性和女性不仅在侵犯的数量上存在差异,而且在侵犯的方式上也不相同。男性的攻击多为身体侵犯,而女性的攻击多为言语侵犯和其他间接的侵犯行为。但是,当男性和女性被他人直接激怒时,侵犯的性别差异也会缩小(B.A.Bettencourt &N.Miller,1996)。

二、影响侵犯行为的情境因素

研究发现有许多情境因素:高温、药物和酒精、唤醒水平等对侵犯行为有影响。

(一)高温

很安德森、戴厄舍和德勒维等人的研究发现了侵犯的“热度效应”即温度越高,被试体验到更多敌意,人们会出现更多的侵犯念头。

(二)酒精和药物

1.酒精:斯姆特和泰勒(G.T.Schmutte&S.P.Taylor,1980)的研究发现酒精会使人们对周围环境以及侵犯后果的意识程度降低,以至于他们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

2.药物:药物对侵犯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但是其作用的方向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剂量的大小以及被试的状态。用于治疗亢奋的镇静剂具有与酒精相似的作用

(A.B.Gantnot & S.P.Taylor,1988)。

(三)唤醒水平

个人总的情绪唤醒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侵犯行为,而且特异性的唤起水平,如性唤醒,也会改变人们的侵犯性。

三、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

(一)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于社会评价的关注。因此,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都被削弱,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也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

(二)媒体暴力

媒体暴力是引发侵犯的重要社会因素。“媒体暴力”(media violence)是指大众媒体(包括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传达的暴力内容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负性影响的现象。绝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赞同,暴力传播会增加公众尤其是儿童的侵犯性。

1.媒体暴力与侵犯性的关系

(1)挫折一侵犯理论提出精神宣泄假说。个体做出侵犯行为(无论是真实出现或是仅仅模拟),都会得到精神上的宣泄,这样就降低了将来出现侵犯行为的可能性。

(2)社会学习理论和侵犯线索理论提出,目睹暴力行为并不是一种宣泄,而会导致更多的侵犯行为。

电视暴力的真实程度也能预测后续的侵犯行为。如菲利浦斯比较了1973年至1978年18次重量级拳王争霸赛之后预期凶杀率和实际凶杀率。结果发现:凶杀案平均增加了7.29起。

2.媒体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1)媒体暴力影响孩子对于暴力的认知

看着由于暴力行为而达到目的的电视人物,孩子很可能就会对“暴力行为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观点产生认同。

(2)媒体暴力改变孩子关于暴力的态度

对于长期观看暴力电视的孩子来说,暴力镜头已经不构成新异刺激,孩子们对此已

形成漠视的态度。观看暴力节目减弱了他们对暴力行为的敏感度,降低了他们对受害者的同情,使他们无法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思考,导致他们对暴力出现“免疫”。

(3)媒体暴力引发孩子对暴力的模仿

孩子们看到电视上看似真实、没有受到惩罚的暴力行为,很可能模仿这种行为而在学校、家里实施侵犯,如摔打玩具、推倒同伴等。由于认知上的缺乏,他们很可能去模仿一些非常暴力的行为,或者在处理问题时,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而那些在情感、行为、学习和控制能力等方面有问题的孩子更可能受到媒体暴力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