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名词解释
什么是时事新闻有哪些含义
什么是时事新闻有哪些含义时事政治就是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
什么是时事新闻?以下是blanche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时事新闻的含义,一起来看看时事新闻是指什么吧!什么是时事新闻,时事新闻的含义时政新闻则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它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时政新闻完善的意义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
网民作为当今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自身素养的高低,尤其是政治素养的高低将会对我国今后的政治发展、民主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
网络时政新闻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如何把握好网络时政新闻消息的传播,不断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如何认识当前网络时政新闻的传播与网民政治素养的关系?如何发挥网络时政新闻在提高网民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类问题值得业界和学界探讨。
政治素养是指社会群体在一定阶段所形成的政治行为能力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等在公民个人意识上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政治情感、政治认知、政治态度三个方面。
一定的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程度可以透过公民的政治素养得到折射。
作为网络政治文明的一部分,网络时政新闻则是指借助网络媒体报道的个体性的事实新闻或消息。
由于网络上很多时政新闻没有对新闻事实提供更多的细节,网民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时政新闻的内涵与实际意义。
但是,同样作为以新闻为主的信息发布平台,人民网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人民网以“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打造的时政新闻频道备受网民青睐。
再如,凤凰网时事政治板块也比较独特,通常以第三人称视角或社论等形式表达观点,有的是相互佐证,有的则是针锋相对,这样的表现形式也有助于网民获得更多的信息。
此外,类似的还有新浪网的高端动态、腾讯网的今日话题、中国新闻网的要闻导读以及搜狐网的声音板块等。
2023时事政治名词解释
2023时事政治名词解释
《2023时事政治名词解释》
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的是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现代化和提升。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推进产业升级等手段,优化和
调整供给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改革模式。
3. 精准扶贫:是指政府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等理念的集中体现,包
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念。
5. 一带一路倡议:是指中国提出的推动国际合作的倡议,旨在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目标。
以上是一些2023年时事政治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等重要方面,对于政府工作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二)答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二)一、填空。
1、“文章四友”指:___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李峤______。
(2、“风”指十五国风,代表散文__。
3、两汉历史散文达到高度发展阶段的标志是_《史记》_。
4、薛道衡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
他的最著名的作品__《昔昔盐》___。
(古代文学史2 P205、《左传》的作者常常通过君子和他人的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评。
6、汉初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的发展上。
7、秦代作家李斯的《谏逐客书》,指出秦统治者“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恕于诸侯”之非计,不仅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而且真实的反映了战国时期斗争剧,各国统治阶级争取人才的历史。
P1208、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表现在它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
9、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摩诘就是__王维 ______.这个评语主要是针对他的山水题材的诗歌。
10、原始诗歌保存至今的只有《__诗经》和《__楚辞__》。
11、“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12、_《孔雀东南飞》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3、建安七子中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_王粲________。
14、文学艺术起源于﹍神话﹍﹍﹍﹍。
15、《_离骚___》和《九章》一样,是诗人屈原在同腐朽的贵族集团进行激烈的斗争中产生的。
16、白居易作为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位诗人,值得着重提出的是感伤诗中的两篇叙事长诗:___《长恨歌》_______和___《琵琶行》______。
17、《木兰诗》和《__孔雀东南飞__》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异曲同工,后先辉映。
18、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
他的诗句的特点“绮错婉媚”。
(古代文学史2 P22—23)19、_陶渊明___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之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诗经楚辞部分1、风骚传统[诗骚传统]:“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后世诗人,或受《诗经》现实主义影响,或受《楚辞》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或《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前进。
因此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称“风骚”传统。
2、风骚: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
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
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刺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公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4、采诗说:采诗说也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
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
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
《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便靠乐官采集而来。
5、制诗说:宗庙祭祀和燕享等仪式中的乐歌,应是乐官、或巫、史奉命创制的。
6、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
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
《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7、四家诗:所谓的四家诗指的是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
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
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
毛诗晚出,创始人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是四家诗中唯一的古文经学。
8、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政绩
政绩,是党政领导⼲部德才素质在贯彻执⾏党的路线⽅针政策的实践中的有机统⼀,是领导⼲部在履⾏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党的⼲部“四化”⽅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所谓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科学的发展观对正确的政绩观起着⼀种导向作⽤,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和本质要求,科学的发展观要靠正确的政绩观来落实。
因此,领导⼲部只有深刻理解和全⾯认识科学发展观,才能树⽴正确的政绩观,才能不断提⾼⾃⼰的领导⽔平和执政能⼒,才能在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政绩就是执政的成绩。
从执政党⾓度看,政绩是指我们党坚持⽴党为公、执政为民所建树的功绩。
从领导⼲部⾓度看,政绩是指领导⼲部在任职期间所取得的⼯作成绩,是⼲部的主观努⼒见之于⼯作实际的⼀种客观结果,是⼈民公仆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
1. “政绩”是客观存在的 ⼲部政绩是⼲部在履⾏岗位职责过程中,运⽤⾃⼰的德才条件和组织赋予的职权所取得的⼯作成果。
领导⼲部在⼀定时期履⾏岗位职责过程中,所做出的⼯作实绩⽆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论是潜绩还是显绩,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以某个⼈主观认识⽽改变的。
2. “政绩”的形成具有动态性 领导⼲部在⼀定时期创造的政绩不仅是客观的,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动态性上。
岗位职责只是规定了⼀个领导⼲部在⼀定时期应该去做什么,⽽不能反映出怎么做和做的效果如何。
⽬标责任制是领导⼲部⼯作政绩的构成部分,但这远远不是“绩”的全部内涵。
近年来,⼈们在积极探索实绩考核制度中努⼒探求较为科学、合理的⽬标体系,并⼒图以此为标准来考核评价领导班⼦和领导⼲部。
但实践证明,⽬标责任制由于⾃⾝的局限性,很难实现对领导⼲部实绩的准确评价。
因为领导⼲部的实绩是个动态的过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动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年初制定的⽬标则是⼀个静态的预期,静态的⽬标是很难准确反映动态的变化成果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1]
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用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悬起以吸引读者。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进奏院状: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原称邸,进奏官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提供京都信息的报告,称进奏院状。
报房京报:随着士大夫和市民们新闻需求的增加,明末就出现了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报房京报。
民间报房出的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上谕和章奏等。
最终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完全被淘汰。
特点:①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②是邸报的翻版;③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
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
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定本制度:是宋真宗咸平二年,宋王朝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钳制舆论而制定的对报纸的审查制度。
进奏官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1、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
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2、“春秋笔法”,又称被称为微言大义,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3、《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着。
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新词语: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
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6、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指在某一个地方通行的语言。
7、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一标准来消除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以提高其交际效果,并促进这种标准的全面推行。
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9、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指屈原开创的、战国后期在楚国流行的一种新诗体;一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体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
新闻类的专业名词解释
新闻类的专业名词解释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状况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一些专业术语,对于没有新闻行业经验的人来说,这些术语可能会让其感到困惑。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新闻类专业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含义。
1. 头条新闻(headline news):指一则新闻报道的标题,通常位于新闻报道前的位置,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头条新闻通常是当天或近期发生的重要事件。
2. 独家新闻(exclusive news):指某家媒体独自报道的新闻,这类新闻具有独特性和独家获取的权威性,其他竞争媒体无法获得同等的报道内容。
3. 时事新闻(current affairs):指与当下社会状况或国际事务相关的新闻报道,以反映社会和政治变化。
4. 社论(editorial):指报纸、杂志或媒体机构的编辑、观察员对某个事件或问题发表的评论文章,代表媒体的观点和立场。
5. 采访(interview):指记者与某个人或群体进行的对话式询问,旨在获取相关信息和观点。
采访通常包括问题提问和回答。
6. 新闻稿(press release):指政府、组织或企业发布的一份新闻通稿,包含重要信息、声明或活动计划等,媒体可以根据新闻稿撰写相关报道。
7. 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ing):指对某一事件、问题或主题进行全面、详尽的调查和报道,涵盖全方位的分析和观点。
8. 专题报道(special report):指对某一特定主题或事件的详细报道,通常分为多个篇章或相关内容分散在多个文章中。
9. 新闻价值(news value):指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吸引力。
新闻价值主要包括时效性、社会影响力、独家性、新颖性、人情味等因素。
10.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指在某个领域或社会群体中具有一定权威或影响力的人物,其观点和评论能够引导公众舆论。
11. 爆料(tip-off):指由内部人员或消息灵通人士提供的、通常被当做新闻线索的消息,有助于媒体挖掘和报道重大、敏感的事件。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计划生育政策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计划生育
政策
计划生育是指有计划的生育子女的措施,计划生育于1982年3月13日成为中国一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政策是指由国家制定或在国家指导下制定的规范育龄夫妇生育行为(包括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准则。
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状况规定。
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把国家确定的现行生育政策法律化、制度化,从法律上确定了中国现行的基本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中国《计划生育法》于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1。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三农问题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
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温家宝总理就三农问题走访农民
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
步问题。
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
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1。
名词解释——精选推荐
名词解释:1.志怪传奇小说:志怪小说是指魏晋时代以神仙怪异为题材的文言小说。
至唐代志怪小说演变为唐传奇,从此志怪传奇小成为文言小说的主流。
2.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称之为“传奇”最早见于晚唐裴铏的《传奇》一书,宋以后根据这种小说记叙奇行异事的特点,遂以传奇概称之。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人们对小说也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偏见,一些正统派文人轻蔑地称其为“传奇”,以别于高雅的古文。
3.宋元话本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时代,又出现了新的飞跃。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说即“话本小说”,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
宋元话本散见于《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和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中,在结构体制上由题目、入话、正话和篇尾四部分组成。
4.入话:也叫“得胜头回”、“笑耍头回”就是在正文之前,先写几首与正文意思相关的诗词或几个小故事,把它作为开篇,以引入正话。
“入话”具有肃静听众,启发听众和聚集听众的作用。
5.“三言”:“三言”是冯梦龙编撰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收短篇小说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其中多数是经过作者润色的宋元明话本和明代文人的拟话本,而作者自己创作的作品较少。
6.“二拍”:是凌蒙初编写的,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每集40篇,共80篇。
但《二刻》中有一篇与《初刻》中重复,有一篇是杂剧,所以实有78篇,主要是作者自己的创作。
7.历史演义小说:我们把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称为历史演义小说。
如《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樵史通俗演义》等。
8.《全相平话五种》:元刊《全相平话五种》,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均不署作者姓名。
9.《三国演义》嘉靖本:现见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刻的。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思考题 精
1、何谓史学史.史学史就是叙述史学本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历时性地研究历史学本身。
2、谈谈中国史学史的任务1、清理中国史学遗产。
2、阐明中国史学演进的过程。
3、揭示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
3、试述中国史学史的对象和基本内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1、史家的史学活动及其成果。
2、历史观:即人们对客观历史的根本本看法和观点(历史是否变,变的方向、动力、规律等)。
3、史学思想:即人们对史学自身的认识(撰史目的、历史的作用、史家的修养、官修及私修的利弊、求真求用的关系等)4、历史编纂学:关于如何编撰史著的具体方式方法的学问,涉及到编写形式、内容和技巧,有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选择、体例安排、史书语言修饰等问题。
5、官方史学及其相关的制度与举措:包括关于史观建置、史馆机构、官方修史制度、官方修史活动等。
同时,私家修史也历代盛行,写出了不少优秀史著,那么,也需要官私修史的利弊利弊得失的比较研究。
6、史学评论:对客观历史和史学自身的评论。
前者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后者包括对史料真伪、史书体例、成就高低、影响大小的判断,还有对史家素养、史学思想、史学方法的论说。
7、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史学史研究必当汲取哲学史、思想史以及历史学各门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同时也将自己的成果至于置于其他关联学科的知识系统中检验与定位8、史学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史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现象,越是在古代,史学活动越是与政治文化及其他社会因素交织一起,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1、远古的传说有怎样的史学意义?一是反映了氏族社会人们的历史意识,保存了一些历史真实。
二是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加工整理记载下来,成为揭示氏族社会历史面貌的重要资料。
三是传说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社会、神和人及其相互关系的意识,影响了后世史家观点和史学风貌。
2、夏商周三代史官的基本情况及其职能。
据说黄帝时就有了史官,仓颉。
文学常识及名词解释
文学常识及名词解释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再创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部落战争神话经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笙歌。
内容涉及的时代上起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叶。
作者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平民百姓。
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
全面的反映周代的社会风貌,深刻揭露了社会矛盾,描绘了人民的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统治阶级的荒淫丑恶和政治的黑暗。
句式多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形式,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庄子》:共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
内篇是战国宋人庄子所作,其余出自庄子后学在先秦说理散文中最有文学价值,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万物一齐的思想艺术特征寓言为主的创作,意出尘外的想象,富有诗意的语言,形象诡异的论辩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追求奇特意出尘外的想象在明确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各种寓言,从不同角度加以形象的展示。
最后避开逻辑判断,作抒情诗般的寓言总结。
不仅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对现实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是其情感迂回的流露地位秦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下发展金圣叹称之为天下第一奇书。
鲁迅称“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贾谊:西汉杰出的政治家、辞赋家、散文家。
政治上主张逐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等。
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气势纵横,文采斐然,代表了汉初政治散文的最高成就。
辞赋《鹏鸟赋》、《吊屈原赋》有名是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继承了《离骚》的怨刺传统两汉乐府诗: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
两汉文学的精华在于乐府和古诗乐府的概念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
乐府诗歌,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搜集、保存并流传下来的两汉诗歌乐府涵义的演变1.两汉音乐管理机构称为乐府2.魏晋南北朝。
乐府成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3.唐内容属于批判现实的讽刺诗称为乐府。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公共服务
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够促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体制,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是中国改⾰与发展进程在当前阶段的迫切要求。
在中国,这是创造性的新事业,也是中国所⾯对的重⼤挑战,从⽽也就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和不确定的东西。
因此,很有必要明确弄清关于公共服务的含义。
公共服务可以有三种含义公共服务的第⼀种含义:国家是公共服务型国家,所以其所作所为都是提供公共服务。
关于国家,有很多定义。
在每⼀个社会中,都存在着社会整体的权⼒,它是垄断的和最有权威的,并以强制性⼒量为依托。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社会整体的权⼒,是由决策或⽴法、审判或司法、以及⾏政执⾏机构构成的权⼒体系。
本⽂中所谓的国家,即是指这⼀社会整体的权⼒体系。
当国家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时候,国家具有公共性质,国家存在的⽬的和职能,就是为全体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务。
在这个意义上,由国家的公共性质所决定,国家体系中的所有机构,如⽴法机构、⾏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们的⼯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务。
在中国,这意味着在⼈⼤、法院、国务院以及各地⽅政府等国家机构中的⼯作⼈员都是在从事公共服务,上述机构也都是或者都应是公共服务机构。
公共服务的第⼆种含义: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所以其所作所为都是提供公共服务。
本⽂中所谓的政府,是指国家的执⾏机构。
虽然有⼈将国家称作⼴义的政府,但从逻辑关系和实际运⽤的⾓度看,将国家的⾏政机构或者国家意志的执⾏机构视为政府将更明确和易于理解。
国家是⼀种社会权⼒体系,⽽政府则是⼀种组织机构;国家确定权⼒运作的⽅向和重⼤决策,政府则负责实施贯彻。
政府是国家体系中的⼀个组成部分,国家的性质决定着政府的性质。
当国家权⼒体系具有公共性质的时候,作为国家主要执⾏机构的政府应该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通过贯彻国家意志、执⾏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
在这个意义上,各种形式的政府部门和机构都是公共服务机构,政府的各项职能都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政府的⼯作⼈员也都是在从事公共服务。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公共管理
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PublicAdministrationorPublicManagement),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
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
如今它已经成为融合了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大学科门类。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一套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安排。
经验表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公共管理能力和效能的竞争。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管理改革。
建立现代化的公共管理新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制度保障。
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要有国际化的视野、本土化的思考和行动,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中国社会不断进步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新体系。
在我国,它最早被称为行政学或行政管理学,隶属于法学类一级学科政治学门下,1997年研究生培养学科调整后才正式成为管理学大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目前它包含原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
该学科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政策分析)它们是同一个学科的不同名称,抑或是同一个学科的不同研究途径或范式,甚至是几个不同的学科?假如公共管理是一种新范式,那么,它与别的范式特别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区别何在?这是西方学者一直争论着的问题,也是我国学者目前感兴趣的问题。
此外,在我国,随着1996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置以及近期MPA(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论证和试办,国内学者还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一级学科的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以及作为MPA教育培训方案的核心课程的公共管理学的教学体系及内容是什么?简言之,关于什么是公共管理(学)问题,目前成为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时值名词解释
时值名词解释时值相关名词时值(shí zhí)•解释:指某一特定时期或时点,即时刻的价值或意义。
•例子:–历史时值:指某一历史时期的特殊背景和条件,对研究和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值是1978年至今,这一时期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时值经济: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需求和供应等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的变动和波动。
例如,疫情期间口罩的价格大幅上涨,是由于时值经济的影响导致需求迅速增加而供应不足。
时值相关名词英文翻译“时值”的英文翻译•“时值”的英文翻译为“at the time of” 或“during”。
时间名词的英文翻译•时刻(shí kè):moment, instant•时期(shí qī):period, era•时间段(shí jiān duàn):time period, time interval•历史时期(lì shǐ shí qī):historical period•特定时间点(tè dìng shí jiān diǎn):specific time point 时值经济的英文翻译•“时值经济”的英文翻译为“conjunctural economy” 或“economy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其他相关名词•时效(shí xiào): 指某事物或行为适用的时间期限。
例如,网上购物的退货时效一般为7天。
•时事(shí shì): 指当前的事件、事情或时事新闻。
例如,政治开放是当前的时事热点之一。
•时势(shí shì): 指某个时期的社会环境、趋势和形势。
例如,抓住时势,创业成功的机会更多。
以上是关于”时值”及相关名词的解释和举例。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思考题精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思考题精1、何谓史学史.史学史就是叙述史学本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历时性地研究历史学本身。
2、谈谈中国史学史的任务1、清理中国史学遗产。
2、阐明中国史学演进的过程。
3、揭示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
3、试述中国史学史的对象和基本内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1、史家的史学活动及其成果。
2、历史观:即人们对客观历史的根本本看法和观点(历史是否变,变的方向、动力、规律等)。
3、史学思想:即人们对史学自身的认识(撰史目的、历史的作用、史家的修养、官修及私修的利弊、求真求用的关系等)4、历史编纂学:关于如何编撰史著的具体方式方法的学问,涉及到编写形式、内容和技巧,有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选择、体例安排、史书语言修饰等问题。
5、官方史学及其相关的制度与举措:包括关于史观建置、史馆机构、官方修史制度、官方修史活动等。
同时,私家修史也历代盛行,写出了不少优秀史著,那么,也需要官私修史的利弊利弊得失的比较研究。
6、史学评论:对客观历史和史学自身的评论。
前者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后者包括对史料真伪、史书体例、成就高低、影响大小的判断,还有对史家素养、史学思想、史学方法的论说。
7、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史学史研究必当汲取哲学史、思想史以及历史学各门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同时也将自己的成果至于置于其他关联学科的知识系统中检验与定位8、史学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史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现象,越是在古代,史学活动越是与政治文化及其他社会因素交织一起,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1、远古的传说有怎样的史学意义?一是反映了氏族社会人们的历史意识,保存了一些历史真实。
二是文字出现以后人们加工整理记载下来,成为揭示氏族社会历史面貌的重要资料。
三是传说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社会、神和人及其相互关系的意识,影响了后世史家观点和史学风貌。
2、夏商周三代史官的基本情况及其职能。
时事小说的名词解释
时事小说的名词解释时事小说是一种以时事为题材的小说形式。
它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融入真实的社会背景和事件,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当下社会的动态和风貌。
时事小说不仅承载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给予读者一种反思和启示。
1. 社会背景时事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中。
这个背景可以是真实的历史时期,也可以是虚构的未来,甚至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群体。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这个特定的背景中,使读者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氛围、风尚和心态。
2. 真实事件时事小说通常会融入真实的社会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时下热议的社会话题,也可以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通过将虚构的故事情节与真实事件相结合,时事小说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更突显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主题探讨时事小说往往通过故事情节来探讨一定的主题。
这些主题可以涉及道德伦理、社会现象、人性变迁等。
通过塑造各种角色形象和展示他们的行动,作者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选择和抉择。
这种深入探讨的方式使时事小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影响力。
4. 反思与启示时事小说旨在引起读者的反思和启示。
通过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塑造和事件发展,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点和态度。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中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得某种启示,促使他们对于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行动。
5. 多样形式时事小说并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形式。
它可以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展开全面的社会描写和人物塑造,也可以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快速切入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
此外,时事小说还可以通过散文、诗歌等其他文学形式来表现,使得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观点。
6. 文学与现实的交融时事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不仅关注文学的美学价值,更关注社会现实与文学表达的结合。
在时事小说中,作者力图通过文学的方式呈现社会现象并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既给予读者欣赏的美感,又给予了读者对于社会的深思和触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梦中国梦,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3.“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梦的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7.“五大思维”能力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8.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9.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0.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11. 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2.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13. 三个维护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14. 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5. 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16. 三个确保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7. 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8. 四个自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19. 八项规定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1.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
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22. 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23. 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每位干部既要干事,还不能出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4. 一案双查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一并调查发案单位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25. 专项巡视中央专项巡视,是继2013年中央做出“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长一次一授权”变革后的又一新部署。
它以问题为导向,形式更为灵活,哪里问题多、哪个部门问题多,就往哪投入更多力量,以便发挥巡视和监督的最大效力。
26. 好干部“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7. 心中“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28. 党内政治生活“四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9. 双创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0.“两个倍增”一个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31.“两个同步”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就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32. 雄安新区位属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33.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2014年2月26日提出。
34. 长江经济带发展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35. 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是根据《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为了推动东北经济脱困向好,实现新一轮振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新时期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规划。
2016年11月1日,《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由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通过,自2016年11月7日发布之日起实行。
36.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37. 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在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
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
38.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
中国着眼于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39.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40.“三共”原则“一带一路”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41. 五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42. 数字丝绸之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43. 丝路精神丝路精神即丝绸之路精神的简称。
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
44. 16+1合作“16+1合作”即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指中国和中东欧16国共同绘制的一份中期规划,这份规划旨在明确2015年至2020年的工作方向和重点,进一步释放合作潜力,推动“16+1合作”提质增效。
45. 四个没有变2015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及,“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46. 两免一补指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47.“三去一降一补”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
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到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这三个方面,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48.“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双随机、一公开”是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中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
49. 三权分置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50. 互联网+政务服务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用词。
报告原文: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51. 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52. 全域旅游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53. 海绵城市指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标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从而实现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城市建设目标。
54. 数字家庭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各种家电通过不同的互连方式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实现家用电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从而极大提高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和娱乐性。
55. 深港通指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56. “万企帮万村”行动“万企帮万村”行动主要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用3到5年时间,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57. 压倒性态势2016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16年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