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俄国教育
世纪的俄国教育
世纪的俄国教育俄罗斯教育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IX 世纪,当时东斯拉夫部族的基督教传教士引进了基督教教育。
但是,真正的俄罗斯教育体系在普什金女士和彼得大帝的时期开始形成。
在过去的 100 年里,俄罗斯社会和教育经历了剧烈的转变。
自 1917 年革命以来,俄国教育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的变革,包括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府的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的推广,以及到地球和太空的探险和技术领域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历史瞬息万变的时期,俄罗斯教育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彼得大帝时期的教育改革俄罗斯的现代教育体系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初彼得大帝时期的教育改革。
彼得大帝当时对俄国社会和经济做出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确立了现代的教育教育体系。
彼得大帝通过进口欧洲模式,引入了现代的教育体系,包括学校、教科书和学术协会。
彼得大帝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成立了俄罗斯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圣彼得堡学院,在这里,他进行了自己的改革,并发展了革命性的教育模式。
学院的教练团队由国外老师和专家组成,他们的教育模式是欧洲式的组合模式,既包括文理学科,又包含皇家学院的教育。
为了让这个教育体系在俄国人中间得到推广,彼得大帝还通过开设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来普及这些新兴的教育模式。
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1917 年的革命使得俄罗斯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取代了古老的封建制度。
在1920 年代,社会主义教育成为主流。
这个时期,俄罗斯政府实施了教育的“普及化”,即让尽可能多的人接受教育。
政府把教育看作是提高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把一部分任务交给了儿童和少年的组织来完成。
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球早期的工业化进程,以促进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在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政府开始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和配置。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更加集中,以便加强中央政府的掌控和效率,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这种观点促使人们更多地去集中资源,以便大规模地建立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等教育资源。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时间: 1861年 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 职业;
自由的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雄厚的资本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影响】
积极:
1、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 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2、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1700-1721俄国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建新都圣彼得堡
消极: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性质】 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二、俄国废除农奴制
影响 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
欧洲强国之列。开启了俄国的近 代化。
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俄国1861年改革的结果是( ) D
A.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B.使俄国成为经济强国 C.使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 D.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近代史中,下列那个国家在改革中通过赎买方式
(1)因为俄国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他怎样解决这一矛盾?从 中我们看出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 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措施: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份地,所出价钱高于 当时地价。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文化教育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第2课 俄国的改革(同步训练)(解析卷)-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选择题1.1861年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这次改革(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B.建成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C.促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D.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解析】俄国l861年改革中颁布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俄国l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但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和俄国l861年改革无关,因为俄国l861年改革前不存在民族危机,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彻底解放农奴B.维护沙皇统治C.与他国争霸D.走资本主义道路【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l861年改革的认识。
俄国l861年改革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的沙皇政府面临着统治危机。
为了摆脱统治危机,维护沙皇的统治,俄国沙皇实行了1861年改革。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1/ 92 / 93.下图中小亮和小红围绕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展开了争论。
他们探讨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美国南北战争B .俄国废除农奴制C .法国大革命D .日本明治维新【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获得自由的农民、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我们可判断出他们评价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所以答案是B 。
4.近期,乌克兰局势发生变故,克里米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代历史事件中,与克里米亚命运紧密相关的是( )A .彼得一世改革B .十月革命C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D .二月革命【答案】C【解析】此题以时事新闻为材料考查俄国历史。
据题文材料要求选出近代历史事件中,与克里米亚命运紧密相关的选项,选项中A 属于俄国古代历史B 和D 属于现代历史,C属于近代历史事件,据所学知识,克里米亚战争发生在近代,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第十章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
第十章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1.了解这一时期各国教育制度的特点。
2.了解17世纪至18世纪各主要欧美国各级教育及其管理制度的发展概况。
教学方法:讲授法历史法思考题:17-18世纪欧美各国教育发展的特点教学时数:4学时第十三次课(第二十五、第二十六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17-18世纪英、法、德各国的教育概况教学重点:从宏观上把握近代教育发展的共性、趋势以及教育在近代各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历史法教学过程:时代背景介绍:关键词: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工业革命,政治剧烈变革,纷纷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一、英国的教育初等教育在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之前,英国初等学校多具有宗教的和慈善的性质。
学校类型:教会学校、贫民学校、慈善学校特点:教育目的、内容中等教育英国传统的中等教育学校的类型有文法学校和公学。
1.公学特点是:(1)创立于14世纪,原由教会创办,且宗旨为公众服务,故名;后逐渐演变为为特权子女开设的纯私立性质的学校。
(2)此类学校规模不大,为单性别学校。
(3)经费来自学费及捐款,只招收预备学校学生。
(4)学制6年,课程以古典文及人文学科为主,注重培养绅士风度。
(5)素以教学质量高著称,毕业生多升入牛津、剑桥。
2.文法学校文法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罗马。
英国文法学校最早建于10世纪。
办学特点与公学相似,惟有各方面条件稍次于公学。
3.阿加德米17世纪60年代在英国产生的一种具有实科倾向的中等学校。
它吸取了英国文学家弥尔顿的理想,重视自然科学及外语课程,并用英语作为教学用语。
英国的各类中学与初等学校互不衔接,故英国学制属双轨制。
高等教育17世纪至18世纪末,英国高等教育仍通过中世纪建立的古典大学进行,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是特权阶层子弟。
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古典文科与神学。
17世纪末~18世纪初,也开设自然科学的讲座。
二、法国的教育17至18世纪教育概况这个时期的教育基本上是由天主教会控制的封建主义的教育。
九年级历史18俄国的改革
九年级历史18俄国的改革知识疏理彼得一世的改革1、改革的背景:(1)17世纪中叶,俄国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方面都西方国家。
(2)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制,封闭落后。
(3)在与其他国家的接触中,俄国的暴露出来。
2、改革的人物:3、改革的时间:4、改革的内容:(1)政治上:(2)军事上:(3)经济上:(4)文化上:(5)社会生活:5、改革的影响:(1)(2)6、1721年彼得一世获得“”的称号。
农奴制的废除1、时间:2、推行者:3、原因:(1)根本原因:俄国的发展受到了制的严重阻碍,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19世纪50年代(1853年)爆发了战争,俄国惨败,制的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危机更加严重。
4、内容:(1)(2)(3)5、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6、目的:为了巩固统治(根本目的),缓和矛盾,保护利益。
7、影响:。
习题选练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资源的匮乏B. 人口的众多C. 农奴制的阻碍D. 教育的落后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A. 彼得一世B. 查理二世C. 亚历山大二世D. 拿破仑3.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C. 农奴制的强化D. 政策调整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 解放农奴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D. 加强沙皇专制5.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6、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
你认为她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A.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7、阅读下列材料: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经一一地做到了。
外国教育史课程标准
一、基督教的演变和基本教义
二、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三、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四、经院哲学和教育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一、宫廷学校
二、骑士教育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
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
三、中世纪大学的类型及特点
四、大学与外部的关系
五、大学的内部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3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介绍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学习本章应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掌握宗教改革的意义及宗教改革时期主要教派的教育活动。理解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及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第五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参考书目
1、王天一:《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张斌贤:《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宝星:《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节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
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性教学原则
三、道德教育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课程论
一、经验、兴趣与课程
二、统觉与课程
三、儿童发展与课程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一、“教学进程”理论
二、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2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重点介绍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学习本章应掌握拜占廷帝国所创建的世俗教育与教会教育体系,了解拜占廷帝国教育发展的特点。掌握阿拉伯文化教育发展的概况,认识阿拉伯文化教育在东西方文化教育交流中所作出的贡献。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从17世纪的英国个革命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反映这两百年间的社会需求和科学进步的新兴教育思潮,是欧美教育逐渐由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转向注重科学实践,这些重要的转变,使得英、法、德、美等主要欧洲国家的教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新面貌,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以及未来的趋势,具体分析如下: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概况英国:1640-1688 年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教育具有比较明显的慈善性(初等教育)和贵族性(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现了典型的双轨制度。
此外,英国的教育主要沿袭旧制,如采用放任政策,教会渗透学校,通过慈善教育等。
初等学校基本仍由国教教会掌管,另外还有一些慈善学校和私人学校,它们与中等教育是不相衔接的。
贵族子弟几乎不会与初等学校发生关系,他们多接受家庭教育,公共的初等教育多由宗教团体或个人捐赠而成,只为贫民儿童设立,具有明显的慈善性。
总的来说,初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总体处于上升阶段;作为中等教育主体的公学和文法学校,主要面向初等教育阶段接受接受家庭教育的豪门富户子弟,作为升学的预备教育,他与初等学校五衔接,教育内容主要是“七艺”,虽然受到科学教育思潮的冲击,但古典教育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由于传统的坚守和保守主义的强势,英国近代中等教育发展比较缓慢。
高等教育在17到18世纪中,并未受到太多影响,依旧坚持对古典文化的崇尚,贵族性依旧明显。
不过,随着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上升,中小资产的子弟也逐渐有机会跨入高等学府大门。
总的来说,作为中等教育主体的公学和文法学校和牛津、剑桥大学等高等学府,都一直带有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的性质。
法国:法国一直是欧洲大陆上强大的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很多的压制,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教育,主要还是天主教会的天下,到十八世纪中后期才发生了重大改观。
历史彼得一世改革知识点
彼得一世改革是 18 世纪初期的俄罗斯帝国在彼得一世统治下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以下是一些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知识点:
1. 背景: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初,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 时间:1689 年-1725 年。
3. 内容:
- 政治改革:削弱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 军事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创办了第一所军事学校,建立了俄国第一支海军舰队。
- 经济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引进西欧先进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
- 文化教育改革:创建了许多科学院和学校,简化了俄文字母,出版了第一份报纸。
4. 影响:
- 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之一。
-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总的来说,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国教育制度总结笔记
各国教育制度总结笔记一、17-18世纪1.英国初等教育:慈善学校,星期日学校,《圣经》,初步的读写算知识中等教育:富家子弟预备教育,文法学校,公学、学园等●文法学校:私立初等学校,7–14简单读写算●公学:三公(公众集资筹办、培养公职人员、在公开场受教)一私(私立中学)一贵中(贵族学校),不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干涉,学习古典知识+上层礼仪+军事体育●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九大公学,英国绅士的摇篮,是教育不平等的产物●学园:约翰-弥尔顿,专科学校、温室中学即为升学青年服务也为就业青年服务高等教育:始于牛津大学的设立,剑桥大学,注重古典文化,贵族性强2.法国法国大革命以前●初等教育:天主教掌握,拉-萨尔1684建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班级授课,法语讲学,面向社会下层子女,富人家庭教师●中等教育:耶稣会所办学院占统治地位,“耶稣基督圣乐会”,力学、地理、现代外语、拉丁文受重视●高等教育:巴黎大学,专业技术的实用价值受重视,法国女子教育走在世界前列,宫廷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立宪派:《塔列兰教育法》,四级学制(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大学院)●吉伦特派:《康多塞方案》,国家负责教育,小学普及免费,废除传统的宗教教育,讲解《宪法》和《人权宣言》,重科学知识的价值,反古典主义●雅各宾派:《雷佩尔提教育方案》,受卢梭思想的影响,教育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共和国公民3.德国初等教育:强迫义务教育,17世纪初魏玛公国列出6-12岁儿童名单,保证适龄儿童入学了8世纪,普鲁士详细规定政府设校,强迫义务教育,1763《普通年学校章程》规定义务教育年龄和不送儿童入学的父母受罚款中等教育: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文科中学强烈的古典主义倾向,目的是为升学做准备和培养社会中上层职业者●实科中学:兼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性质,学习实用性的科学知识,加强科学与教育的联系,适应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创职业教育先河高等教育:德国新大学运动——哈勒大学●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哲学思潮影响,出现新大学运动,哈勒石欧洲第一所心事大学,是新大学运动的中心,之后的哥廷根大学也是典型的新式大学,为其他大学奠定思想基础,积累实践经验,拓展现代大学功能●哈勒大学:引进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于教学,教自由与学自由原则●哥廷根大学:开展科学研究,设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各种研究所泛爱主义教育●1870年左右,德国出现了以泛爱主义为宗旨,创办泛爱学校的教育活动,泛爱学校是受卢梭和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出现的新式学校,是自然主义在德国的实践,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创始人是巴西多《初级读本》1000幅插图,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第一本是夸美纽斯●目的是增加人的现世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重视德智体美劳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反对古典主义;教育顺应自然;实物教学和儿童主动学习,寓教学于游戏中,严禁体罚4.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改善初等教育,开办俄语、计算学校;设实科性质的学校,特别是军事技术的专门人才;提出创建学院的设想,推动教育近代化18世纪中期,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倡导下莫斯科大学建立,具有世俗化和民主化,只设法、医、哲,无神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设立国民学校委员会,并颁布《国民学校章程》,这是俄国历史上最早颁布的关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法令●各地设立国民学校,当地政府领导,聘校长管理;经费有政府、贵族、商人共同承担;县2年免费初级国民学校,省城5年免费中心国民学校;前两年课程相同,宗教、人与公民义务必学●未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奠定了近代俄国国民教育的基础5.美国17世纪三大殖民地教育●北部1647马萨诸塞州制定强迫教育法令;1635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1636马萨诸塞州哈佛学院(第一所)●南部不热衷于兴办公共教育●中部是堂区学校18世纪建国前,私人教学盛行,1751富兰克林在费城创办了第一所文实中学;1776杰斐逊提议《知识普及法案》二、19世纪1.英国1833《教育补助金法案》开创国家通过拨款形式间接干预教育先河初等教育●导生制(贝尔和兰卡斯特):教师——年龄大且成绩好——其他学生●1833《工厂法》:9-13童工每天在工作时间内接受2小时义务教育●《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1870,国家对教育监督权和补助权;地方学校委员会;5-12强迫义务;私人一年内设校;世俗科目与宗教分离●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1900基本普及初中等教育:汤顿委员会,文法、实科、职业中学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1828,伦敦大学学院成立,拉开新大学运动序幕;学自然科学,不学宗教,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面向中产阶级子弟;改变高等教育的传统,科学教育步入大学讲坛,从此面向中产●大学推广运动,1840左右,全日制大学以校内外讲座形式叫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中去,强化大学与社会联系,和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促中下层子女接受高教2.法国教育管理与帝国大学●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设立帝国大学;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全国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公立学校教师由国家管理初等教育●1833《基佐法案》●政府教会联手办教育,明确规定初等学校的教育任务,道德与宗教教育●1882《费里法案》●义务原则:6-13法定义务教育,家庭教育儿童三年后每年进行考试,不受教育儿童家长罚款●免费原则:面幼儿园初等学校学杂费,师范学校学费、膳食费和住宿费●世俗化原则:废除教会监督学校及牧师担任教师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宗教课,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评价: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等教育●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教授古典语言和人文学科,普法战争后,中等教育现代化和女子教育高等教育●专科学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称为法国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大学校”3.德国学前教育,福禄培尔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初等教育,基本实施了6-14岁儿童的普及义务教育师范教育,弗兰克在哈勒设立师资养成所(德国最早的师资培养机构)中等教育,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是德国主要的中学类型高等教育,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学术自由,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柏林大学●在民族丧志独立,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创办的,人们对其寄予民族振兴的厚望●柏林大学提倡纯科学研究,排斥职业性和功利性学科;鼓励学习自由和教自由;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培养研究人才;聘请既有学术造诣又有超高教学技能的教授●评价: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现代大学制度的高等学府,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德国的科学和艺术中心,振兴了德国经济、推动了民族独立的实现;孕育大学精神,开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序幕4.俄国1803《国民教育暂行条例》和1804《大学附属学校章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校体系和管理体制,俄国在领导体制上采用法国的大学区制1860《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女子学校1863《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赋予大学学术自由和自治权1864《初等国民教育章程》,赋予私人办学权,男女同校1864《文科中学与中学预备学校章程》,中学分为古典文科和实科中学19世纪70年代,俄国初等教育发展缓慢,国民文化水平非常低5.美国19世纪中期,学区制改革,削弱学区制权,合并小学区,省经费,提质量州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贺拉斯-曼领导,各州建立教育委员会初等教育的发展——公立学校运动(贺拉斯-曼)●三公一免: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用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小学;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采用免费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促进低收入阶层子弟入校学习,师范教育得到发展中等教育的发展●公立中学逐渐成为主要德中等教育机构,文实中学改版为公立中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办学形式上:以私立为主,公私并重●办学规模上:高等学院数量增加,但规模较小●学校类型:发展新兴农工学院,重视满足社会世纪发展的需要●大学建立:1876,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学术研究为主,全国首设研究生院●入学对象:女子可以进入高等学校1862《莫雷尔法案》(《赠地法案》)●按各州国会议员人数,分每一位议员3万英亩土地,各州府把增地收入用来开办获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确立了农业与工艺学科与之相关的应用科学研究在美国高等学校的地位,促高教民主化大众化,打破美国政府不过问教育传统,使高等学校与联邦政府的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6.日本1868明治维新,文明开化,和魂洋才建立中央集权是教育管理体制,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饿的新体制●1871文部省通关全国文化教育事业和宗教事务●1872《学制令》(日本近代教育史第一个新学制)初等教育●1879《教育令》普及初等教育4 年●1886《小学令》,初等教育受教育年限为8年,两段实施。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
(3)在高等教育方面,60年代的改革宣布实 行双重制。
2021/6/16
29
80年后的英国教育改革
1983年《雷弗休姆报告》:扩大高等教育的入学途径,
将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原有的课程结构和 学位结构,加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等。它为英国的 高等教育设计了未来发展蓝图。
•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的教育 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巴西多。
2021/6/16
13
(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的教育改革
• (1)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 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训工作。 (2)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3)在高等教育方面,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 1810年,在他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 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 的提高。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 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2021/6/16
23
(二)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的发展
• 1872年8月,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 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
体制和学校制度。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行中央集 权制,规定开办初级和高级两段各4年的小学校,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 1890年,政府以天皇诏敕的名义颁布了以儒家忠 孝、仁爱为教育内容,掺杂近代资产阶级伦理道
• 主要内容是: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本 知识技能、做家庭的有作为的成员、具 有就业能力、胜任公民职责、会利用闲 暇时间、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美国中等 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 和社会生活方式对个人和教育的影响, 一直成为美国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2021/6/16
俄国的学前教育PPT课件
第二节 俄罗斯学前教育现状
• 1991年末,苏联解体。俄罗斯迅速走上私有化道路。 1992年,俄罗斯出台了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教育法》。 1996年1月23日,经过修改的《俄联邦教育法》生效。 此外,还有《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决议》、 《俄罗斯联邦教育发展国家纲要(草案)》,以及关于各 级各类教育的法令和条例等,这些法令为俄罗斯教育改革 提供了保证。但是,向经济市场的全面过渡,经济体制的 全面私有化,加剧了社会动荡和混乱。教育经费奇缺,教 师待遇低下,教师素质下降。
采取有组织的作业教学早在20世纪40年代俄罗斯联邦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以乌索娃为首的科研团体探讨了将系统的有组织的作业教学引入幼儿园大班的适宜性以及成人在教学中施以直接影响的可行性以解决由于入学年龄从88岁改为77岁后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学习不适应的问题
第五章 俄罗斯学前教育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俄罗斯学前教育沿革
一、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的幼儿教育
18世纪下半期,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开始解体,法国资产阶级 启蒙运动也影响到俄国,沙俄政府曾实行一些开明政策。 为解决弃婴和孤儿的收容问题,1763年,在莫斯科开办 了俄国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19世纪上半期,社会 上一些进步人士组成各种慈善团体,为外出谋生的母亲照 顾孩子。这些团体开办了收容所和孤儿院。
16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俄罗斯的学前教育是要保证儿童在国家动荡、 教育变迁的情况下,仍能与家庭合作,保护和 增进儿童的健康,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使儿童在入小学前受到良好的教育,作好入学 准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1.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使儿童免受一切生 理、心理的伤害,保证儿童身体的发展,促进 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近代各国教育(上)
二、 19世纪英国教育的发展
(二) 19世纪英国各级学校的发展
3. 新大学运动
1825年,著名诗人托玛斯 ·坎贝尔提出建立“大伦敦大学”的设想,要求为富裕中 层阶级子弟设立非寄宿制的、有专业分科的和费用低廉的大学,以与贵族和教会控制 的古典大学相抗衡,并用募集的15万英镑建立“伦敦大学学院”。
一、 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
(一) 17—18世纪英国的学校教育
1. 17—18世纪英国的初等教育
1699年,英国国教会成立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1701年,非国教派成立不列颠及 海外学校协会。这两个团体在促进英国贫苦儿童初等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民教育体系产生之前,慈善学校和主日学校是英国初等学校的主要类型。 慈善学校由教区学校模式发展而来。 主日学校由热心贫民儿童教育的传教士罗伯特 ·瑞克斯 于1781年创办。 除了教区学校、慈善学校和主日学校以外,还有一些私立学校,如主妇学校、普 通私立学校、围篱学校和乞儿学校等。
其次,近代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及之后的数十年间,国民教育体系作为一种体制得到巩固和永久承认,先在普鲁士和 法国,然后在欧洲大陆的众多小国,如瑞士和荷兰。与国民教育改革有关的因素包括 教育普及方式的发展、教育管理和体制结构的合理化以及公共资金及其支配方式的发 展,国民教育成为民族国家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
2. 《汤顿报告》与中等教育的发展
1868年,以亨利 ·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了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 史称《汤顿报告》。
该报告将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古典型、现代型和职业技术学校。 古典型以升学为目的;现代型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的;职业技术学校则以培 养普通职员和文书为主要目的。 《汤顿报告》在英国中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的数学教育
29、对称
30、镶边 31、装饰图 32、用对称性解题 33、圆的一个重要性质 34、问题、谜语、游戏
136
142 149 155 158 162
从上面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出,这套教材中作者 设计了大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用直观的方法 大量接触生动的几何世界,其中包括折纸、摆 火柴、走迷宫等操作活动。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广阔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 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情趣,理解数学发展的生动 历程,认识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良好的数 学基础。 可以说俄罗斯沙雷金的《直观几何》教材的着 眼点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采用非形式化的 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数学经典范例,并且语 言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学习,为以 后的《几何》学习打好“直观的基础”。
16
21 24 34 38 41 46
22、坐标、坐标、坐标
23、折纸 24、美妙的曲线 25、龙形曲线 26、迷宫 27、网格纸几何 28、镜像
105
113 118 123 127 131 133
12、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13、圆 14、几何训练 15、拓扑实验 16、火柴问题 17、密码通信
50
章名 1、几何学初步 2、空间与维数 3、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4、由T构成
页码 1 4 10 14
章名 18、问题、谜语、游戏 19、正方体和其部分构成的图形 20、平行和垂直 21、平行四边形
页码 80 88 94 99
5、正方形和它的性质
6、图形的分割和拼接 7、三角形 8、正多面体 9、几何益智游戏 10、长度的度量 11、面积和体积的度量
沙雷金的《直观几何》教材的新体系是一次重 要的尝试,它把现代几何学的观念、内容和学 生的几何经验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既保持严密 的逻辑体系,又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一 种全新的几何感受。 这套教材使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正在改变传统的 小学几何教材编写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年龄和 心理特征,采用非形式化的方式编写教材,对 于我们认识小学几何教育乃至整个小学数学教 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洋务运动与彼得一世改革的启示
洋务运动与彼得一世改革的启示摘要:彼得一世改革和洋务运动在中俄两国历史发展及近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者都将进行教育改革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之上,且在发展教育活动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相较此前的教育发展都具有明显的“新式教育”的特点。
关键词:彼得一世改革;洋务运动;新式教育18世纪初,彼得一世在俄国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西方的改革,将俄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拉近了俄国同西欧国家间的差距,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19世纪60年代中国国内开始掀起了一场由洋务派官员为代表的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
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在彼得一世的改革及“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俄两国的近代化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启了两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一、发展新式教育主要措施彼得一世与洋务派在发展新式教育的过程涉及了诸多方面,成果十分丰富。
本节仅选二者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中较为重要的相似部分加以比较说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派遣留学生和考察师团,发展留学教育在开始自己的改革事业之前彼得一世就派出了几批由年轻人组成使团前往西欧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
1697年第一批的两个使团被派往荷兰,英国和意大利等地。
1716年又有30名青年被派往派往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学习语言、军事及航海知识。
除此之外,彼得一世還向西欧国家派遣了众多留学生学习西欧的先进艺术文化,1712-1724年期间又有12名青年被派往意大利学习雕塑。
由此看来,向发达地区派遣留学生是彼得一世时期培养先进人才和发展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也向外派遣了大量留学生。
在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官员倡导下,1872年第一批留学生由清政府资助,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制造等。
1877-1886年,洋务派官员陆续派出三批学员赴欧学习,这些留学生回国后陆续被分配至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派机构任职,很多人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白银时代俄国文学
白银时代俄国文学
白银时代俄国文学是指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
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以其对传统文学和思想的不断更新、创新和变革而著称,标志着俄罗斯文学史上由古典时期向小说时期的转折。
俄罗斯文学家们努力拓展现有语言和表达手段,并以写作形式表达他们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白银时代俄国文学的主要作者包括尼古拉·特罗夫斯基、大卫·霍尔科夫、德里查·拉克斯利斯克、亚历山大·萨塔拉尔弗、朱塞·罗伊等人。
在白银时代,俄国文学家们提倡发展一种以新奥尔良为中心的新审美思想,这种审美思想将文学与政治奋斗结合起来,并着力强调战争、英雄主义和武装民族主义。
重新发现和庆祝俄罗斯民族文学也是俄国文学家们在白银时代的主要工作,他们探索俄罗斯传统文化,将不同文学形式融合起来,创造出具有抒情主义特点的作品。
此外,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家还着力揭示社会的种种不公,如贫穷、贫困和宗教迫害等,以激励国家重视他们的问题。
白银时代俄国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宗教主题的重新诠释。
尤其是朱塞·罗伊,他不仅意识到当时宗教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宗教需求,而且还认为宗教可以用来象征性地抒发人们的道德情怀。
朱塞·罗伊的“理念基督教”也引发了俄国文学家们对宗教主题的深刻思考,使白银时代俄国文学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精神面貌最具体现的文学时期之一。
俄国黄金时代名词解释
俄国黄金时代名词解释
俄国黄金时代指的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一个时期,这段时期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的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在政治、文化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巅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在政治方面,这个时期的俄罗斯帝国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富有活力的统治,皇帝拿破仑一世(在位1696-1725年)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措施,使俄罗斯帝国发展成为欧洲的重要势力。
在文化和艺术方面,这个时期见证了俄罗斯文学、音乐和艺术的巨大繁荣。
代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包括了亚历山大·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的作品,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很多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家,如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和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等。
此外,这个时期的俄罗斯帝国也在外交和军事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它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征服了一些重要的地区,如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
在外交方面,它与欧洲其他国家建立了重要的关系,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俄国黄金时代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繁荣和辉煌的时期,它在文化、艺术和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对俄罗斯帝国和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近代史第三章17、18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卢梭还提出了“社会契约”、人民 主权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他 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的 形式建立起来的,因此,国家的行政首 领只是人民的公仆,如果这些公仆违背 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就有权撤换他们。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特别是人民主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以后的 法国革命,尤其是对雅各宾派产生了重 大影响。
41
1709年6月,俄国陆军在乌克兰的 波尔塔瓦大败瑞典军 队,1720年,俄 军又击败瑞典海军,开始在瑞典本土登 陆,兵锋直指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次 年四月,瑞典被迫求和。根据战后的和 约,俄国夺取了芬兰湾、卡累利阿、爱 沙尼亚和阿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这样,长达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 (1700—1721)最终以俄国取得波罗的 海的出海口而告结束。
11
伏 尔 泰 像
12
在新一代启蒙思想家中,让· 雅 克· 卢梭占有突出的地位。卢梭是对 法国革命影响最大的小资产阶级启 蒙思想家。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 起源和原因》(1775)、《社会契 约论》(1762)、《忏悔录》等著 作,系统地反映了他的政治和哲学 思想。
卢 梭 像
14
卢梭剖析了人类社会,认为在文明发生 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一种自然状态,那时候, 没有私有财产,人们是自由的、平等的、幸 福的。只因到了后来,出现了私有财产,一 些人变成富人,另一些人变成穷人,社会才 出现了不平等。因此,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一 切罪恶和不幸的根源。但是,现在要消灭根 深蒂固的私有制已经成为不可能,而只能对 它的发展加以限制。可见,卢梭的思想反映 了小资产阶级既反对大资产阶级对自己的侵 吞,又要求保护自身利益的愿望。
7
不过,在十七、十八世 纪,法国的工商业发展是比 较迅速的。路易十四时代一 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 政策,取消部分国内关卡, 建立庞大的商业船队等等, 促进了法国工商业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18世纪中后期的教育进展
• 重要事件:莫斯科大学的创建 • 重点人物: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 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 得大帝。 1754年,罗蒙诺索夫向俄国政府提交了创建 莫斯科大学的草案。1755年1月叶卡捷琳娜一世签 署了创立莫斯科大学的法令。 1755年1月25日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
俄罗斯国旗
俄罗斯国徽
↓
↓
17-18世纪俄国的教育
由于频繁的战争,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起步 甚晚。在12世纪---15世纪,除了少数教会学校得 以维持以外,私人教育(蒙师)得以流行。直到 16世纪时才有文教复兴的端倪。此后的17、18世 纪,则是俄国教育向近代迈进的起步时期和重要 转折点。
一、16-17世纪的文教复兴和兄弟会学校
1、 1786年颁布《俄罗斯帝国国民学校 章程》, • 章程规定,各地设国民学校,聘请校长管 理, • 章程还对师生的品德、教学乃至日常生活 和宗教信仰做出了严格要求。 2、 贵族的寄宿学校 对女子来说是修道院式的与世隔绝的教育。 对男子则是准军事性的训练。 18世纪末教育陷入低潮
俄国教育特点:从一开始就比较重视实
用知识的传授 拜占廷文化传统的影响和 俄罗斯世俗文化的发展。
←
16世纪末的兄弟会→1632年专科学校 (基辅莫吉拉学院),成为俄国第一个高 等教育机构,为后来俄国中、高等教育的 发展提供了榜样。
二、彼得一世的高等教育改革
17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匿名考察欧洲 各国,回国后立即进行了多方面的社会改革, 拉开了俄国近代化的序幕。 彼得一世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他对军 事扩张和政治扩张的迫切需求。 彼得一世的改革目的:为了强化国力 彼得一世的高等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展实科教育,二是创建 俄罗斯科学院。
• 创建实科性的学校,特别是有关军事技术 的专门学校,是彼得一世教育改革的重要 措施。 • 科学院分为数学研究、自然研究、文科研 究三大部分,并附设大学和预备中学,拟 先聘请欧洲著名学者任教,然后逐步以本 国学者取而代之。彼得一世去世后不久, 科学院就正式成立了。
成果难以保持的原因:
(1)当时的封建贵族势力很强大,改革中的受 益者主要是封建贵族的子弟 (2) 当时俄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较薄弱 (3) 没有相当的经济力量 (4) 整个改革缺乏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莫斯科大学
法学院
哲学院
医学院
两个文科中学
莫斯科大学归中央政府直辖,教授会管 理。 特点:世俗化,民主化倾向。 意义:莫斯科大学的创立是18世纪俄国 高等教育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它是俄国真 正意义上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校培养 的学生不仅有很强的专业技能,也有扎实 的文化基础,为俄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