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的防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治理水土流失工作非常重视,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全国水土流失的分布

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和南方石质山区五个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青海省龙羊峡至河南省桃花峪区间,总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有水蚀面积34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其中,自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的11万平方公里45个县(旗),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约占黄河年输沙总量16亿吨的50%以上,且多是粗沙,土壤侵蚀模数平均每年为5000~10000吨/平方公里,少数地区高达20000~30000吨/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厚度从数十米至百十米不等,土质疏松,易于崩解,加之暴雨强度大,植被少,地形起伏,坡度较陡,侵蚀强烈,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塬、梁、峁地貌景观。面蚀以坡耕地为主,15%~25%的坡耕地每年每亩流失土壤5~10吨,致使土地日益瘠薄,加剧了干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沟蚀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0%~40%,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十分强烈,崩塌、滑塌、陷穴、泻溜等重力侵蚀伴随水力侵蚀,成为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每遇暴雨,泥沙俱下,不仅冲走了大量土壤,而且造成河道淤积,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东北黑土漫岗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中上游,是大兴安岭向平原过渡的山前波状起伏台地,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水蚀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垦殖初期,有1米厚的黑色腐殖质层,表层有机质含量最高可达15%。漫岗地形坡度虽缓,但坡面很长,一般达800~1500米。黑土耕地表层疏松,而底层粘重,透水性很差,暴雨时耕作层易于饱和,形成地表径流。加之长期顺

坡耕作,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使黑土层逐年变薄,粮食单产降低。许多地方已由面蚀发展到沟蚀。上游林区,由于人口增加,盲目开发,水土流失不断扩大。此外,该地区还有一定程度的风蚀。

(3)南方红壤丘陵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中下游,以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省,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100万平方公里,水蚀面积5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最广、程度较高的类型区。该区的水土流失,除一般面蚀、沟蚀外,还有“崩岗”这一特殊流失形态。崩岗主要产生在风化花岗岩地区。由于风化壳深达20~50米,且主要由粘性力很差的粗粒石英砂组成,当地面植被遭到破坏后,地表径流迅速在坡面浅沟集中处形成崩口,溯源发展,深10~20米,长数十米到上百米,破坏地面十分严重。由于南方丘陵山区土层很薄,一经流失,岩石裸露,从而丧失了各类生物生长的条件。虽其侵蚀模数不算高,但潜在危险性不容低估,对当地群众的危害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亚于黄土高原上的强烈侵蚀。

(4)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分布于松辽、海河、淮河、黄河四大流域,包括淮南山区,豫西山区,沂蒙、太行、燕山山区和东北的西南部分,西北的东南部分山丘地带,面积为75.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48万平方公里。该区地表土石混杂,石多土少,细粒物质流失后,地面极易砂薄化或石化,失去农业利用价值。由于土层薄,裸岩多,坡度陡,沟底比降大,暴雨时经常形成突发性山洪,挟带大量粗沙石砾,堆积在沟道下游和沟口、川地,冲毁村庄,埋压农田,淤塞河道,危害十分严重。

(5)南方石质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自治区,以及甘肃、陕西两省南部,总面积约9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从危害特点看,一是石灰岩山区的坡耕地石化,威胁群众生存,尤以贵州、广西最为严重;二是多发泥石流,对沟口下游危害严重,主要分布于金沙口下游和陇南、川南山区。此外,在四川盆地和滇中高原等地,紫色砂页岩地区的水土流失亦很严重。

2.水土流失的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加剧,既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乃综合作用所为。

(1)地形。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是相对高差,例如云贵高原处于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相对高差一般在300~700米之间,大部分耕地在斜坡上,极易被冲刷。第二是地表形态,例如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壑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于地表破碎,加速了侵蚀。第三是地面坡度,黄河主要粗沙来源的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地面坡度大于25°以上的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7%。东北黑土地带坡度虽缓,但坡面很大,坡陡增加径流速度,坡长增加径流流量,均起到扩大冲刷的作用。

(2)气候。有的地区干燥炎热,如江西兴国县和南岭山区,裸露岩石最高温度达六七十度,岩土风化剧烈。有的地区气温寒冷,如黑龙江省拜泉县,土壤在冬季冻胀,春夏融化,屡遭冻融,极易引起重力侵蚀和流失。有的地区干旱,如北方年降雨低于200毫米的地区和南方的旱季,裸露的表土连续六七个月遭受风沙袭击,极易散失;一遇暴雨,冲刷强烈。在气候因素中,高强度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暴雨对表土的冲刷剧烈,黄河各支流最大5日雨期的输沙量,一般占全年输沙量的40%~90%。

(3)土壤。土壤抗侵蚀稳定性取决于其本身的力学结构与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及自然环境状态。有关专家归结为五项指标:小于0.1毫米粒径的粉粒含量;大于0.1毫米粒径的砂土含量;腐殖质含量;土壤结构和土壤的透水性。我国西北黄土组成以粉粒为主,孔隙率高,透水性强,含可溶性碳酸盐,遇水极易崩解。东北黑土长期遭受侵蚀,已使土层变薄,少数地块暴露母质,抗蚀能力减弱,经不起水风等外力侵蚀。南方红壤丘陵荒地有机质含量只有0.5%~0.8%,在高温少雨季节,受化学反应与物理作用,土壤保水保肥力降低,易遭侵蚀。南方石质山区和北方土石山区普遍存在着第四纪堆积物和幼年岩性土,如石灰土、紫色土、黄土等。南方丘陵分布着花岗岩、紫红色砂页岩、花岗片麻岩等,大部分较为破碎软弱,在高温多雨条件下迅速风化,易在雨蚀作用下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