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纺织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合集下载

Janus_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其单向导湿性能

Janus_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其单向导湿性能

Janus 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其单向导湿性能单明景,安春耕(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87)摘要:针对传统单向导湿Janus 织物制备方法生产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存在润湿性差异的莫代尔和涤纶2种纤维构建Janus 织物,探究接结点数量、织物组织等结构参数对Janus 织物基础性能和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莫代尔纤维和涤纶纤维通过机织法可以制备Janus 织物;随着接结点数量的增加,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降低;平纹组织的单向导湿效果优于2/2纬重平、2/2斜纹组织;接结点数量为1,两侧均为平纹组织时Janus 织物的单向传递指数可达382.72,单向导湿性能相对最优。

关键词:Janus 织物;结构设计;单向导湿;接结点数量;织物组织中图分类号:TS10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员远苑员原园圆源载(圆园24)园2原园园36原07收稿日期:2023-03-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2102300)通信作者:单明景(1974—),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用纺织品开发。

E-mail :*****************Structural design of Janus fabric and its unidirectional moisture conductivitySHAN Mingjing ,AN Chungeng(School of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gong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oor stability of preparation methods for traditional unidi鄄rectional moisture conductive Janus fabric袁Janus fabric was constructed using modal and polyester fibers with differences in wettability.The influences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number of junction points and fabric weave on the basic and unidirectional moisture conductive properties of Janus fabric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鄄sults showed that Janus fabrics could be made of modal and polyester fibers by weaving.Unidirectional moisture conductivity of fabric got wor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junction points.Unidirectional moisture con鄄ductivity of plain fabric was better than those of 2/2weft-backed plain and 2/2twills fabric.When the number of junction points is 1and both sides are plain weave袁unidirectional transfer index of Janus fabric has reached382.72袁and unidirectional moisture conductivity is relatively optimal.Key words :Janus fabrics曰structural design曰unidirectional moisture conductivity曰number of junction points曰fabric weaveDOI :10.3969/j.issn.1671-024x.2024.02.006第43卷第2期圆园24年4月Vol.43No.2April 2024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允韵哉砸晕粤蕴韵云栽陨粤晕GONG 哉晕陨灾耘砸杂陨栽再自然界中存在很多有趣的单向导湿现象。

ASTM D1776纺织品的厚度测试[1]

ASTM D1776纺织品的厚度测试[1]

A ST M D1777 纺织品的厚度测试1.范围1-1本方法可用来测定大部分纺织品的厚度。

1-2本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织物,包含机织物、安全气囊袋织物、地毯、绒头织物、针织物、多层织物和绒类织物,这些织物可以不经处理,尺寸较大,经涂层处理、树脂整理等其它整理。

除了列在第二部分用于其它标准的说明,本标准为测定厚度也提供了一些说明。

1-3本标准以SI制为标准单位,测试结果可以和其它单位互换。

1-4本标准没有涉及到安全方面的介绍。

但希望在操作本标准前,应该建立一些与安全卫生有关的管理文件。

2.参考文献2-1 ASTM D123纺织品的相关术语;2-2 ASTM D374;2-3 ASTM D418;2-4 ASTM D46毡制品的测试方法;2-5 ASTM D579玻璃纤维梭织坯布的说明;2-6 ASTM D1776纺织品测试的调湿;2-7 ASTM D2475羊毛毡的规格说明;2-8 ASTM D2904纺织品对比测试结果分布分析;2-9 ASTM D2906纺织品精度和误差的说明;2-10 ASTM D3218。

3. 术语3-1 本标准中用到的其它纺织术语定义,请参照ASTM D123。

3-2 本标准中的定义3-2-1机器横向(CD):与织物生产方向平面垂直的方向。

3-2-1-1机器横向与机织物的纬向或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类似。

3-2-2机器方向(MD):与织物生产方向平面平行的方向。

3-2-2-1机器方向与机织物的经向或针织物的长度方向类似。

3-2-3 压力:单位面积上的受力。

3-2-3-1 压力可以以Pa、N/m2或Psi为单位表示其的大小。

3-2-4 厚度:物质的一面到其对面的距离。

3-2-4-1 在纺织品中,其的厚度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其的上表面到其下表面的距离,其厚度可通过一定压力下的压脚测定。

4. 原理4-1 将试样置于一计量器的底座上,在其上面压一重量。

可通过计量器测定之间的距离。

5. 重要性和实用性5-1 本方法由于其测试精度较高,在商业上被认为是比较好的测试方法,并被广泛采用测定纺织品的厚度。

JBT 8521.1-2007 编织吊索 安全性 第一部分:一般用途合成纤维扁平吊装带

JBT 8521.1-2007 编织吊索 安全性 第一部分:一般用途合成纤维扁平吊装带

ICS53.020.30 J 80备案号:20773——2007J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目 次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失效.. (3)5 安全要求............................................................................36 安全要求的检验......................................................................7 7 标识................................................................................8 8 制造商应提供的证书.................................................................109 使用说明书.........................................................................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验证安全要求的试验方法.........................................1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制造商应提供的使用和维护信息....................................12 附录C (资料性附录)为制造商进行型式试验提供的用于验证C/Cr 型吊装带与其端配件(符合A4中规定)连接性能的操作指南 (13)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制造商应提供吊装带的使用信息...................................14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EN1492-1: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17 参考文献 (20)图1 织带的宽度和厚度 (4)图2 软环眼类型 .............................................................................................5 图3 典型的标签样式 ....................................................................................... 9 图4 标签固定在环状吊带上的方式 (9)图5 标签固定在单根吊带上的方式 ........................................................................9 图6 标签固定在带有端配件吊带上的方式 (9)图A.1 将织带划分为四等份的标记位置 (11)图D.1 图中显示了吊钩直径太小时,与织带环眼结合得不充分 ....................................... 15 图D.2 双匝扼圈连接 (16)表1 失效和相关要求 ....................................................................................... 3 表2 吊装带名称和主要类型 (4)表3 极限工作载荷和颜色代号 ..............................................................................6 表4 最大试验间隔 .......................................................................................... 7 表5 最大试验间隔 .......................................................................................... 8 表E.1 本部分与EN 1492-1:2000 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17)w ww .b zf x w .c o m前 言JB/T8521《编织吊索 安全性》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1部分:一般用途合成纤维扁平吊装带; ——第2部分:一般用途合成纤维圆形吊装带。

针织间隔织物的性能与应用浅析

针织间隔织物的性能与应用浅析

针织间隔织物的性能与应用浅析作者:江南韵来源:《中国纤检》2010年第08期摘要;通过对针织间隔织物的一些物理机械性能,包括顶破强力、起毛起球性能、耐磨性能、保温性能、透气透湿性能进行测试,结合针织间隔织物的平方米干燥重量、厚度,分析该类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与平方米干燥重量及厚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针织间隔织物的物理性能的分析,探讨了针织间隔织物的应用领域。

结果表明,针织间隔织物具有十分优秀的顶破强力、抗起毛起球性能、耐磨性能,可用于耐久性、高磨损产品,织物的顶破强力和织物的厚度与织物的平方米干燥重量成正关系,相较于同样厚度的产品,针织间隔织物的平方米干燥重量较低,可用于生产同类的替代产品。

而针织间隔织物良好的保温性、透气性、透湿性也都使得针织间隔织物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关键词:间隔织物;针织;性能;应用1间隔织物介绍间隔织物是三维复合材料的一种,通过纱线或织物层,将2片独立的织物结构连接在一起。

三维间隔织物的结构就像三明治一样,由上下两个单独层和中间连接层组成,中间层是具有不同刚性的分隔纱线,与表层(第一层)和里层(最外层)相互垂直,并将它们连接起来(见图1)。

三维间隔织物可以用针织和机织两种方法生产,其中针织方法使用比较多,采用的设备包括经编机(拉舍尔)、纬编机和横机(包括两个系统的织针,且织针是带有可变化的针踵针)。

在设计和编织时易于变换门幅、疏密、间隔高度,加上树脂浸渍、涂层,层合等工艺的应用,可以获得透气性、吸湿性、导湿性、抗震性、过滤性、抗压弹性和可成型性等服用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

由于间隔织物具有多种非常独特的物理机械性能,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因此,近年来已经成为特别关注的焦点。

间隔织物已成为当代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包括:服装用、汽车用、农用,建筑结构用、纺织结构复合材料、过滤用,土工织物,医疗用、家用、安全防护用,运动以及娱乐用及其他诸如洗涤用,包裹用等一般用途。

纺织品国家标准目录(全面目录版)

纺织品国家标准目录(全面目录版)
GB/T 2910.16-2021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局部: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局部代替:GB/T 2910-1997
GB/T 2910.17-2021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7局部:含氯纤维〔氯乙烯均聚物〕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局部代替:GB/T 2910-1997
GB/T 603-2002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替代GB/T 603-1988
GB/T 604-2002
化学试剂 酸碱指示剂pH变色域测定通用方法
替代GB/T 604-1988
GB/T 730-202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蓝色羊毛标样(1~7)级的品质控制
替代GB 730-1998
GB/T 731-2021
黄麻布和麻袋
替代GB/T 731-1987、GB/T 732-1987、GB/T 733-1987、GB/T 734-1987、GB/T 735-1987、GB/T 736-1987 、GB/T 737-1987
GB 1103-2007
棉花 细绒棉
替代GB 1103-1999
GB 1103.3-2005
棉花 天然彩色细绒棉
GB 1253-2007
工作基准试剂 氯化钠
替代GB 1253-1989
GB 1254-2007
工作基准试剂 草酸钠
替代GB 1254-1990
GB 1257-2007
工作基准试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
替代GB 1257-1989
-2021
服装号型 男子
替代GB/T 1335.1-1997
局部代替:GB/T 2910-1997

怎样测量面料透气性

怎样测量面料透气性

怎样测量面料透气性面料的透气性对纺织品而言,面料的透气性能直接影响了其使用的舒适性。

如果织物的透气性太小,会因为人体热、湿不易排出而使人感到闷热不适。

影响织物透气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纤维的几何特征、纱线特数、纱线捻度、织物密度、织物厚度以及加工方式等。

例如,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吸湿性好,透水性和透气性好,但透气性差。

面料的透气性测试标准:1)国家标准:对织物透气性的测定,我国主要根据标准《GB/T 5453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进行相关检测,此标准适用于多种纺织织物,包括产业用织物、非织造布和其他可透气的纺织制品。

织物的透气性air permeability,空气透过织物的性能。

以在指定的试验面积、压降和时间条件下,气流垂直通过试样的速率标识。

具体测试原理如标准中所述:在规定的压差条件下,测定一定时间内垂直通过试样给定面积的气流流量,计算出透气率。

气流速率可直接测出,也可通过测定流量孔径两面的压差换算而得。

2)国外标准:国际标准有ISO 9237-1995(主要应用于纺织织物、产业用布、非织造布上)和ISO7229-1997(主要用于橡胶或塑料涂层织物);美国材料试验与协会标准为ASTM D 737-1996(主要应用于纺织织物);英国国家标准是BS 5636(主要应用于纺织织物);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096-1999《纺织品透气性测试方法》,且日本工业标准中规定了织物的透气性能测试的方法分为A法和B法。

透气性测试检测设备:材料的透气性能测试主要有透气性测试和透气度测试两种。

通常情况下透气性测试一般是指具有一定气体阻隔性能材料进行气体渗透性测试。

这类材料的气体阻隔性能比较强,也就是透气性较低,多数为高分子材料或是有高聚合物制成的复合材料,常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军工等行业的包装领域。

针对这类阻隔性能较强的材料进行透气性检测,业内主要使用压差法原理的压差法气体渗透仪进行测试。

透气度测试一般是指纺织品、无纺布、织物、皮革、纸张、纸板等透气量较大的材料检测空气透过性能,这类材料称为透气度测试,所用的仪器叫做透气度测试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法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瓦 楞 纸 板 厚 度 的 测 定 法Corrugated fibreboard-Determination of thicknes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方法。

这些瓦楞纸板用于制造包装箱或用在包装箱内。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瓦楞纸板的厚度。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50-89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GB 10739-89 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与试验的标准大气3 试验原理瓦楞纸板试样在规定的压力下,在厚度计两平行平面之间测量的距离。

4 试验仪器厚度计具有一个圆形底盘和一个与该底盘是同心圆的柱状轴向活动平面,底盘和活动平面的接触面积都是(10±0.2)cm 2,测量平面间的不平行度应在圆形底盘直径的1/1,000以内。

状柱活动平面施加的压力为(20±0.5)kPa 。

仪器足够准确,所测数据精确至0.05mm 。

5 试样的采取、处理与制备5.1 试样的采取按GB-450进行。

5.2 试样的处理按GB-10739进行。

5.3 试样的制备:选择足够大的待测瓦楞纸板,切取面积为500 cm 2(200mm ×250 mm )的试样,以保证读取10个有效的数据。

不得从同一张样品上切取多于2个试样,试样上不得有损坏或其他不合规定之处,除非有关方面同意,不得有机加工的痕迹。

6 试验步骤在第5章规定的大气条件下进行测试,每个试样在不同的点测量两次。

将试样水平地放入仪器的两个平面之间,试样的边缘与圆形底盘边缘之间最小距离不小于50mm ,测量时应轻轻地以2~3mm/min 的速度将活动平面压在试样上,以避免产生任何冲击作用,并保证试片与厚度仪测量平面的平行。

当示值稳定但要在纸板被“压陷”下去前读数。

最齐全的纺织行业执行标准

最齐全的纺织行业执行标准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显微镜观察方法
FZ/T 01057.3-200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溶解性试验方法
FZ/T 01057.4-2007
031202
化学纤维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4337-2008
化学纤维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4344-2008
高强化纤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9975-2005
氨纶丝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方法
FZ/T 50006-1994
8
化学纤维
5
卷曲性能
031206
化学纤维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7
可缝性
031206
缝纫线可缝性测定方法
FZ/T 60027-2007
27
毛纱
全部参数
031206
毛纱试验方法
FZ/T 20017-2001
2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
全部参数
031206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 10007-2008
29
棉本色纱线
全部参数
031206
棉本色纱线
GB/T 398-2008
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绞纱法
GB/T 4743-1995
纱线密度(纱支数)的标准试验方法绞纱法
ASTM D 1907-2007
26
纱线
5
纱疵
031206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
FZ/T 01050-1997
6
外观质量
031206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外观质量黑板检验方法第1部分:综合评定法
GB/T 9996.1-2008
031206
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的测定平束法GB/T 13783-1992

无缝针织贴身上衣的设计开发

无缝针织贴身上衣的设计开发

无缝针织贴身上衣的设计开发邹婉晴【摘要】文章在阐述无缝针织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测试不同开孔密度面料样品的相关性能,并结合已有的人体皮肤表面温湿度研究,设计开发了一款热湿舒适性良好的合体无缝针织上衣.指出将无缝针织技术与设计理念及服装工效学结合,可使其向更加功能化、多样化以及更富创新性的方向发展.【期刊名称】《山东纺织科技》【年(卷),期】2018(059)001【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无缝针织;全成型;面料性能;热湿舒适性;服装工效学【作者】邹婉晴【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84.5无缝针织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如今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应用,其中最广泛的是服装服饰,其次是产业用品。

无缝针织技术在服装服饰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贴身穿着服装,其所编织的服装舒适、亲肤、贴体、触感良好。

因此,在进行贴身服装的设计开发时,应用无缝针织技术,并与服装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可以使织造的服装拥有更加优良的舒适性与功能性。

1 无缝针织技术研究现状1.1 无缝针织概述无缝针织服装及其生产技术是21世纪针织行业的一项重大突破,它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到目前已经取得了飞跃的发展。

无缝针织技术,就是根据服装款式造型的需要,设计编织程序,并通过电脑监控,采用专用的无缝针织设备加工生产一次成型衣物的技术,它可以自动编织服装所有部位,呈现出一种立体的三维效果。

1.2 无缝针织机目前市场上的无缝全成型针织机主要分为三大类:袜机、无缝全成型圆机和电脑横机,最早的无缝成型针织机为袜机,而比较新型的机器则是无缝全成型圆机和电脑横机。

1.2.1 圆机无缝针织圆机一次只能生产一个筒状织物,并且在圆机上生产的无缝服装可能仍需少量裁剪,再经缝合工序将大身和两个袖筒缝合在一起,最后进行光边。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无缝内衣就是在圆机上生产的,这里的无缝是指没有侧缝[1]。

织物湿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

织物湿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

织物湿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周宇;朱方龙【摘要】为对人体着装稳态情况下织物内水分传输特性进行有效的测定及评价,采用三步法分别测试了不同液面高度下装置的总湿阻、织物上表面空气层1湿阻、织物下表面与水表面之间的空气层2湿阻,利用回归方法确定水蒸气在空气层2的等效扩散系数,进而计算出有空气层存在情况下织物的有效湿扩散系数.此方法能有效规避空气层对织物透湿性测试精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能反映出织物传质的特性.【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3(034)012【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扩散系数;透湿杯;织物;湿阻【作者】周宇;朱方龙【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450007;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1.923透湿性能作为服装湿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有众多的评价指标。

其中透湿量、透湿率、蒸发阻抗(湿阻)、扩散阻抗用于评价织物的透湿性能;透湿指数、蒸发散热效率、透水指数作为评价服装的透湿性能指标。

这些评价指标有相应的测试方法,如测试湿阻的出汗热盘法[1-2]能较精确地模拟人体皮肤与服装之间热传递条件下的透湿状态,因此被广泛应用。

根据ISO 11092—1993 《稳态条件下纺织品热和水蒸气透过阻力的测试》(出汗防护热板测试),出汗热盘法测试的是织物对水蒸气热传递的阻力,蒸发阻抗越高,织物的水蒸气透过性越差;反之,则透水气性能越好。

然而,目前国内既缺乏权威的测试机构,又不能生产该方法所需的出汗平板仪设备,实验所需设备需国外进口[3]。

一方面,不同厂家生产的热板仪的测试结果有差异;另一方面,测试中需要一种防水透湿高分子膜,然而标准中未对其规格做详细说明,致使不同厂家选用的薄膜存在差异,必然引起实验误差[1-3]。

出汗假人法(皮肤模型法)[4-5]与热盘法类似,用来测试服装湿阻。

出汗假人法可以模拟人体的形状和尺寸,测试过程可以考虑多个变量的影响,因此假人测试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纺织品质量检验规定

纺织品质量检验规定

纺织品质量检验规定在现代化社会中,纺织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确保纺织品质量的合格性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市场上的纺织品达到一定质量标准,各行业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纺织品质量检验规定。

本文将围绕纺织品质量检验相关的规程、标准进行详细论述。

一、原材料检验纺织品的品质首先取决于所使用的原材料。

因此,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尤为重要。

原材料主要包括纤维素纤维和化纤,对它们的质量检验应涵盖以下方面:1. 纤维素纤维检验:包括棉、麻、蚕丝等天然纤维。

对于棉花来说,需要检查其纤维长度、纤维细度、纤维强度等指标。

对于麻纤维和蚕丝来说,需要检查纤维的完整性和纤维端面的清洁度。

2. 化纤检验:化纤材料如聚酯、锦纶、腈纶等,需要检验纤维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色牢度等指标。

二、纺织品生产工艺检验纺织品的生产工艺对最终产品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艺检验:1. 纱线检验:对纱线的线密度、线细度、强力、捻度等进行检验,确保纱线的质量稳定。

2. 织布检验:对织布的织纱密度、织物的均匀性、纱线细力等进行检验,确保织物的质量合格。

3. 染色检验:对染色后的织物进行色牢度和色均匀性等检验,确保染色效果和颜色稳定性。

4. 加工检验:对印花、烫金、绣花等加工过程中的效果进行检验,确保加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成品质量检验成品质量检验是最后一个环节,用于确保纺织品的质量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成品质量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能:纺织品的物理性能包括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撕破强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纺织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2. 尺寸稳定性: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受拉伸、洗涤等作用,尺寸变化的控制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外观和穿着舒适度。

尺寸稳定性检验需包括洗涤后尺寸变化的测试等。

3. 安全检验:纺织品接触人体的部位如颈部、腋下等,需要对纺织品的PH值、甲醛含量等进行检验,确保纺织品安全合格。

国家标准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国家标准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GB/T3820-1997前言本标准是GB3820-83《机织物(梭织物)和针织物厚度的测定》的修订本。

修订时等效采用了最新版本的国际标准ISO 5084:1996《纺织品—纺织品及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同时其技术内容和参数与ISO 9073.2:1995《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2部分:厚度的测定》及ISO9863:1990《土工布—在规定压力下厚度的测定》一致。

修订后的标准为纺织品的纺织制品厚度测定的通用性标准。

与1983年版本的标准相比,本标准主要作了以下修改补充:1、标准题目改为《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2、适用范围扩大为各类纺织品和纺织制品。

3、为便于编写和应用,增加了对纺织品的分类和定义。

4、对压脚面积、压力和试验数量作了较大修改,并规定了几大类产品的具体参数。

5、增加了计算厚度变异系数CV(%)和置信区间的内容。

本标准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3年3月,1997年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3820-83。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宝军、郭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Array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thickness of textiles and textile product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压力下纺织品厚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纺织品和纺织制品。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6529-86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 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GB/T19022.1—1994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1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idtISO 10012.1:1992)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纺织品厚度thickness of a textile对纺织品施加规定压力的两参考板间的垂直距离。

纺织品厚度测试规范

纺织品厚度测试规范

纺织品厚度测试规范(ASTM D1777)1.范围1-1 本方法可用来测定大部分纺织品的厚度。

1-2 本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织物,包含机织物、安全气囊袋织物、地毯、绒头织物、针织物、多层织物和绒类织物,这些织物可以不经处理,尺寸较大,经涂层处理、树脂整理等其它整理。

除了列在第二部分用于其它标准的说明, 本标准为测定厚度也提供了一些说明。

1- 3 本标准以SI制为标准单位,测试结果可以和其它单位互换。

1-4本标准没有涉及到安全方面的介绍。

但希望在操作本标准前,应该建立一些与安全卫生有关的管理文件。

2.参考文献2- 1 ASTM D123纺织品的相关术语;2-2 ASTM D374;2-3 ASTM D418;2-4 ASTM D46毡制品的测试方法;2-5 ASTM D579玻璃纤维梭织坯布的说明;2-6 ASTM D1776纺织品测试的调湿;2-7 ASTM D2475羊毛毡的规格说明;2-8 ASTM D2904纺织品对比测试结果分布分析;2-9 ASTM D2906纺织品精度和误差的说明;2-10 ASTM D321 &3.术语3-1本标准中用到的其它纺织术语定义,请参照ASTM D1233-2本标准中的定义3-2-1机器横向(CD:与织物生产方向平面垂直的方向。

3-2-1-1机器横向与机织物的纬向或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类似。

3-2-2机器方向(MD:与织物生产方向平面平行的方向。

3-2-2-1机器方向与机织物的经向或针织物的长度方向类似。

3-2-3压力:单位面积上的受力。

3-2-3-1压力可以以Pa、N/mi或Psi为单位表示其的大小。

3-2-4厚度:物质的一面到其对面的距离。

3-2-4-1在纺织品中,其的厚度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其的上表面到其下表面的距离,其厚度可通过一定压力下的压脚测定。

4.原理4-1将试样置于一计量器的底座上,在其上面压一重量。

可通过计量器测定之间的距离。

5.重要性和实用性5-1本方法由于其测试精度较高,在商业上被认为是比较好的测试方法,并被广泛采用测定纺织品的厚度。

我国织物厚度测定的标准

我国织物厚度测定的标准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StandardInternationalGroup(HK)Limited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我国织物厚度测定的标准织物厚度的测量方法按照我国国家标准有两种。

一种是测量织物在一定压力下正反面之间的垂直距, 以 1/100mm 为计量单位;另一种是在丝织物中常用的方法, 以每平方米绸重 ( g/m2)为计量单位。

织物在一定压力下正反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一般采用织物厚度仪来测定。

其原理是将试样放置在参考板上 , 平行于该板的压脚, 将规定压力施加于试样规定面积上, 规定时间后测定并记录两板间的垂直距离, 即为试样厚度测定值。

纱线为弹性材料 ,经纬线在未交织成织物前, 都可在一定的张力下呈直线状态, 但一经交织后, 由原来的直线状态变为波形屈曲状态, 从而形成不同结构的织物。

由于经纬线的原料、粗细、密度以及织物组织等不同, 经纬线之间可以具有各种各样的配合关系。

因此, 用此方法来测量织物的厚度值, 必然会受到压强(即压脚面积、压力)和测试时间的影响, 具体影响如下:①由于是柔性体且微观上并不均匀, 因此织物厚度随压脚面积增大而变大 ;②因织物具有可压缩性, 织物厚度随所加压力的增大而变小, 并趋近于一定值;③测试时间越长, 厚度越小。

因此, 在国家标准中尽管规定了压脚面积、加压压力以及加压时间, 但在实际测试过程中, 还是很容易产生测量误差。

平方米绸重是测量织物单位面积质量, 是指单位面积织物内所包含的含水量和非纤维物质等在内的织物单位质量。

如果是同种原料制织的不同织物,那么织物单位面积质量与织物厚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但单位面积质量相同的不同原料的织物, 由于各种纤维的比重不同, 经纬原料截面积也不同,其实际厚度就不同。

所以, 用单位面积质量来表示织物厚度, 只能用于同种纤维不同粗细、不同经纬密度、不同组织形成的织物的比较。

对于不同种原料所织织物, 其单位面积质量所表示的织物厚度没有可比性, 因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参考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3820-1997
前言
本标准是GB3820-83《机织物(梭织物)和针织物厚度的测定》的修订本。

修订时等效采用了最新版本的国际标准ISO 5084:1996《纺织品—纺织品及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同时其技术内容和参数与ISO 9073.2:1995《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2部分:厚度的测定》及ISO9863:1990《土工布—在规定压力下厚度的测定》一致。

修订后的标准为纺织品的纺织制品厚度测定的通用性标准。

与1983年版本的标准相比,本标准主要作了以下修改补充:
1、标准题目改为《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2、适用范围扩大为各类纺织品和纺织制品。

3、为便于编写和应用,增加了对纺织品的分类和定义。

4、对压脚面积、压力和试验数量作了较大修改,并规定了几大类产品的具体参数。

5、增加了计算厚度变异系数CV(%)和置信区间的内容。

本标准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3年3月,1997年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3820-83。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宝军、郭悦。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Array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thickness of textiles and textile product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压力下纺织品厚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纺织品和纺织制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6529-86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 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
GB/T19022.1—1994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1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idt
ISO 10012.1:1992)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纺织品厚度thickness of a textile
对纺织品施加规定压力的两参考板间的垂直距离。

3.2蓬松类纺织品bulky textiles
当纺织品所受压力从0.1kPa增加至0.5kPa时,其厚度的变化(压缩率)≥20%的纺织品。

如人造毛皮、长毛绒、丝绒、非织造絮片等。

3.3 毛绒类纺织品raised textiles
表面有一层致密短绒(毛)的纺织品。

如起绒、拉毛、割绒、植绒、磨毛纺织品等。

3.4 疏软类纺织品lofty textiles
结构疏松柔软的纺织品。

如毛圈、松结构、毛针织品等。

4 原理
试样放置在参考板上,平行于该板的压脚,将规定压力施加于试榇规定面积上,规定时间后测定并记录两板间的垂直距离,即为试样厚度测定值。

5 设备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0-09批准 1997-05-01实施
5.1
厚度仪应按GB/T19022.1进行计量认定,厚度仪应包括(或具备)以下部件。

5.1.1 可调换的压脚其面积可根据样品类型调换,常规试验推荐面积(2000±20)mm2,相应于圆形压脚的直径(50.2±0.2)mm。

压脚面积的选用按表1。

表1 主要技术参数表
5.1.2 参考板其表面平整,直径至少大于压脚(
5.1.3 移动压脚的装置[移动方向垂直于参考板(可使压脚工作面保持水平并与参考板(,不平行度<0.2%,且能将规定施加在置于参考板之上的试样上。

5.1.4 厚度计可指示压脚(,示值精确至0.01mm。

5.2 计时器
如厚度仪(5.1)具有计时装置,本项可不备。

6 调湿及试验用大气
样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按GB 6529的规定,采用二级标准大气,常规试验可条用三级标准大气。

7 采样及试验准备
7.1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数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其产品标准中未作详细规定的,则按与试验结果有利害关系的有关方同意的方法。

7.2 试样
7.2.1 按7.1条采集的样品可直接作为试样,试验时测定部位应在距布边150mm以上区域内按阶梯形均匀排布,各测定点都不在相同的纵和横向位置上,且应避开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和折皱。

7.2.2 以易于变形或有可能影响试验操作的样品,如某些针织物、非织造布或宽幅织物以及纺织制品等,应按表1裁取足够数量的试样,裁样时的要求按7.2.1,试样尺寸不小于压脚尺寸。

7.3 调湿
试验前样品或试样应在松驰状态下在第6章规定的大气中调湿平衡,调浊的方法和要求按GB6529的规定,通常需调湿16h以上,合成纤维样品至少平衡2h,公定回潮率为零的样品可直接测定。

8 测定程序
8.1 根据样品类型按表1选取压脚(,压脚直径应小于花纹循环长度,如需要,可选用较小压脚分别测定并报告凹凸部位的厚度。

8.2清洁压脚(,检查压脚轴的运动灵活性。

按表1设定压力,然后驱使压脚压在参考板上,并将厚度计(
8.3 提升压脚,将试样无张力和无变形地置于参考板上。

8.4 使压脚轻戏放在试样上并保持恒定压力(见8.2),到规定时间(表1)后读取厚度指示值。

8.5 重复8.3~8.4条程序,直至测完规定的部位数或每一个试样。

8.6 如果说需要测定不同压力下厚度(如土工布等),可以对每种压力重复8.2~8.5条程序;也可对每个测定部位或每个试样从最低压力开始重复8.2~8.4条程序,测出同一点各压力的厚
度,然后更换测试部位或试样,重复前碳的操作,直至测完规定部位数或每个试样。

9 结果表示
计算第8章所测得厚度的算术平均值t(修约至0.01mm)、变异系数和CV(%)(修约至0.1%)及置信区间(t ±△t)(修约至0.01mm),修约方法按GB8170规定。

其中
△t = t .S / n (1)
式中:t ——信度为1—a、自由为n —1 的双侧信度系数;
S ——厚度测定值的标准差;
n ——试验次数。

在95%信度下,常用的T如表2:
10 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说明试验是按本标准进行的,并报告试验日期;
b)样品名称、编号、规格;
c)压脚面积(mm2);
d)压力(kPa);
e)试验数量;
f)纺织品或制品厚度的算术平均值(mm),如需要,报告CV(%)及95%置信区(mm)g)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及试验中异常现象。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蓬松类纺织品的确定及测定装置
A1 蓬松类纺织品的确定
A1.1如根据经验目测观察即可确定是否为蓬松型,则以下程序可不再进行。

A1.2试样按第7章备好的试样(即使用正式测定用样)。

A1.3按8.6条分别测定0.1kPa和0.5kPa压力时的厚度t 0.1和t 0.5,测定数量按表1规定。

A1.4计算每个测定点或试样在压力从0.1kPa增加至0.5kPa时厚度的变化率,即压缩率C。

C(%)= t 0.1 - t 0.5 / t 0.1×100 ………………(A1)A1.5计算所有测定数所的平均值C 。

A1.6平均压缩率C ≥20%时为蓬松纺织品。

A2 蓬松纺织品厚度测定装置(适用于厚度>20mm)
A2.1测一装置示意图如图A1。

1—水平基板,表面应光滑平整,面积不小于300mm×300mm;2—垂直刻度尺M,位于基板一侧中部,分度值不超过1mm;3—水平测量臂B,可在刻尺上滑动;4—可调垂直探针T,与刻度尺相距100mm;5—测量板D,面积(200±0.2)mm×(200±0.2)mm,质量(82±2)g,其对试样的压力为0.02kPa
图A1
A2.2 使用本装置测定时,读取至0.5mm,平均厚度值按GB 8170修约至0.5mm。

A2.3 本装置测定结果与5.1条仪器测定结果不一致,应以后者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