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以文喻史,以旨达志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中文(编辑与出版)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学生姓名:方磊
学号:
指导教师:罗立群
2016 年 6 月 20 日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以文喻史,以旨达志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通过描述或刻画故事情节和环境,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进而来反应社会现象和作者或写作者的心中所感。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那时还只是一个简答的幼雏时期,历经朝代的变迁,更迭,和人类思想的进步,婴儿时期的小说体裁也在逐步完善并愈发成熟。而在我看来,小说与其它文学体裁的基本不同之处分别体现在,首先,它的语言较诗歌,散文来讲,更加平实,普通,浅显易懂,但是较话剧而言,又更加普通容易接受。另外,小说与诗歌相比较起来,描述的更加具体,而且一定会有核心事件,同时,它描述的东西也更加全面,完整,而与形散意不散的散文相比,小说又更加充实,完全。总之一句话,小说这样的文学体裁极其大众化,可接受化。不需要过多的文学功底或文化素养,适合社会各阶人群去阅读,同时,还会给人以发人深思的思考。
本学期,我们这门课重点学习了古代不同阶段,不同朝代,各个时期所具备代表性的小说。在从先秦时期的小说开始读起,到明清甚至是近代小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的发展过程,实则也是历史的推移脚步,不同时期的文章,它的语言特点,描写手法,往往会折射出同时期的社会的风气,人们的心理感受,而其中作者所期待的所希望读者读到的情感,往往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基层人民的生活情况。
这次,我打算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小说的发展过程,来研究小说的发展所折射的历史变迁过程。
一. 秦汉时期—小说问世
华夏文明起源于夏商周时期,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建立了夏朝,中华大地首次出现了文字——甲骨文。有文字寓意着文明的产生,文明实际上就是指人类有自己的独立的区别于动物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人类最初的起源的基本的思考就是对搜寻食物的思考。人类发现,人类本身非常弱小,在自然世界中,单单凭借一己之力,只可以位居食物链的底端,然而由于人类有了思考能力,所以发现,可以几个人合起来去抵抗野生动物入侵,于是出现了群居生活,之后人们不满足于自保,于是我们希望获取更多,于是建立了武器,工具。渐渐的人类发现漫无目的地进攻会削弱力量,于是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就这样,随着人类的思考范围不断增加,社会逐渐形成,矛盾也就逐渐加剧。
有了矛盾,就有了宣泄,和镇压。于是,为了管理和反抗不同阶级的思想,人们学会了思想喧
泄和思想控制——文字。
这就提及到了我们说的人类史上第一个文字时期,甲骨文。
而最初的甲骨文的目的只是用来占卜,什么是占卜呢。这就要提及当时的历史。夏商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系自己的政权和统治力量,于是创造了一个辅助工具——未知的神,一切的力量都是神赋予的。那么如何证明这件事呢?——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神和人之间交流的媒介。人类和动物一样,有着利己本性,所以,统治和被统治之间,出现了分歧,于是被剥削的人群决定寻找突破和发泄的方式,于是在商纣王时期,出现了第一篇达志文——《商纣王讨伐檄文》,从此,人们发现可以利用文章来表达情感。
于是历经夏商周,和战国这几百年的时间,人们逐渐习惯了安于被剥削和失意的现状,经常用文章来达志。较为著名的就是楚国才雄屈原的《离骚》。
然而,早期的文章大多是类似《离骚》这种,没有一些文化底蕴的才子无法写出或读懂的佳作或晦懂的佳文。这是因为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底蕴或者说只有那些小有地位或者是已经位居高位的人才会有雄心壮志未酬的遗憾,而当时的百姓每天的志向就是吃饱穿暖,对于暴政和压迫已经麻木了,根本无闲暇去抒心壮志。
然而,在先秦两汉时期,首先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废弃文学,实行了人类史上首次的文化革命或者说是文化屠杀。即便是文学才子,也无法再创造佳作。可是面对空前的压迫和剥削,各界人士是苦不堪言甚至是敢怒不敢言。在这个儒学,经典之作无立足之地的时期,人们为了舒缓心中的愤懑和无奈,开创性的使用一些虚幻或身边发生的故事加以渲染来讽喻当下时弊。暴政无长治,秦朝刚刚传到秦二世就遇到了中华历史上首个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而起义者同样是运用神话寓言来造势,通过事先将一个写有神权赐陈胜的字条发到鱼肚内,然后借此来赢得天下响应。当然,这个首当其冲的农民起义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秦的衰落最终又同为庶民的刘邦接管,建立了大汉王朝。本是地痞起家的刘邦,自然在执政期间推崇这种以故事神话为主导的寓言文学。
于是先秦两汉时期,孕育了小说这个幼婴,而这个时代的小说主要是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等形式的故事。核心同小说一样是以塑造人物为主体,叙事为核心,来表达相关的思想。但是此时的文学形式与小说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举个例子,先秦两汉时期有一篇神话小说叫《精卫填海》,该篇小说原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即被淹死的炎黄帝小女儿化身名为精卫的鸟后,每日不断衔树枝去填海,最终实现愿望填平了大海。但是这片短文缺缺少了小说最重要的描写手法。即没有时间环境等细节描写,也缺少整体的概括描写。另外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又需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精卫填海》这片神话中缺少环境,同时情节的发展也过于急促,与现代的小说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先秦两汉时期的小说只能说是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可以将其分类概括成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但是这些故事又同时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这一时期的比较著名的神话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与神话相比,这一时期的类小说的另一艺术形式寓言故事也是风靡一时的文学体裁。它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不过在先秦两汉时期,已经有一篇在华夏文学史上经锤不朽的成熟的小说,就是司马迁的大作《史记》,这篇巨作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