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之(大学)全文及翻译
四书五经之(大学)全文及翻译
四书五经--《大学》全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简介:《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到宋朝时候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原文如下:总纲『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诚。
意诚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齐。
家齐而後国治。
国治而後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第一章『1』康诰曰,「克明德。
」『2』大甲曰,「顾天之明命。
」『3』帝典曰:「克明峻德。
」『4』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1』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康诰曰,「作新民。
」『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1』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2』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
大学第一章的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一章的原文及译文引导语:四书五经在春秋时代可是很兴盛的哦,《大学》也是其中之一,下面就有yjbys店铺来讲解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第一章作者:曾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文言文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大学》原文及注解
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的文献真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的见解更是说不尽,道不完。
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的认识也会大不相同.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人们约束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响。
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其间虽也屡遭批判,但儒学的主导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过。
时至今日,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感觉来重新读儒说儒时,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适应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
下面,就本栏目的有关情况略作说明.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四书》。
它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大学》翻译及原文
《大学》翻译及原文《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以下是《大学》翻译及原文,欢迎阅览!《大学》翻译及原文篇1【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四书五经之《大学》全文及译文
四书五经之《大学》全文及译文《大学》全文及译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大学》全文及翻译3篇
《大学》全文及翻译第一篇:《大学》全文及翻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轻而其所轻者重,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The way of the Great Learning lies inilluminating bright virtue, loving the people, and abiding in the utmost good.Only by restraining oneself can one become stable; only after becoming stable can one achieve tranquility; only when one attains tranquility can one be at peace; only when one is at peace can one plan; and only after planning can one achieve success.All things have their roots and their branches, and all affairs have their beginning and their end.Understanding the order of priority can bring uscloser to the path of success.In ancient times, those who wished to illuminate virtue throughout the world would first govern their country; those who wished to govern their country would first regulate their family; those who wished to regulate their family would first cultivate themselves; those who wished to cultivate themselves would first rectify their hearts; those who wished to rectifytheir hearts would first be sincere in their intentions; those who wished to be sincere in their intentions would first expand their knowledge through observing matters.Only when one has distinguished things can one acquire knowledge; only after acquiring knowledge can one be sincere in intentions; only when one is sincere in intentions can one rectify their heart; only after rectifying their heart can one cultivate themselves; only after cultivating themselves can they regulate their family; only after regulating their family can they govern their country; only after governing their country can they bring peace to the world.From the emperor to the common people, everyone should start by cultivating themselves. Without a strong foundation of individual virtue, 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social order.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what is important, and trivial matters shouldbe overlooked.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tru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hings.。
国学经典“四书”之《大学》全文及译文
大学(《礼记·大学》古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
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
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
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
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四书五经(大学)全文
四书五经--《大学》全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简介�《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到宋朝时候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原文如下�总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诚。
意诚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齐。
家齐而後国治。
国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第一章『�』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
《大学》原文和翻译赏析
《大学》原文和翻译赏析《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一说曾子作。
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1《大学》全文及译文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白话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白话解: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
※格者:正其不正。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白话解:经过一番穷理尽性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物格),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知至);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意诚);起心动念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私无偏(心正);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身修);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齐);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治);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天下平)。
《大学》最全版原文及译文
《大学》最全版原文及译文《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一说曾子作。
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
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现在如今流传最广的版本为朱熹版本。
朱熹画像小编友情提示:《大学》一书可以教给人为人的哲理,但一定不要照死硬背,硬学,有一大部分虽然准确无误,但也是儒学理学的糟粕,如果完全执行,及其可能称为二杆子(闲话闲话,不喜可以直接跳过),而且洗脑能力极强,小编背诵全篇是曾痛苦挣扎,思考伦理道德与社会的关系,好啦好啦,废话少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希望大家可以客观的理解以及学习这本书。
《大学》古籍欣赏,清代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四书五经(大学)全文
四书五经--《大学》全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简介�《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到宋朝时候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原文如下�总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诚。
意诚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齐。
家齐而後国治。
国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第一章『�』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
《大学》(朗诵视频注音译文完整版)
《大学》(朗诵视频注音译文完整版)《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大学》全文朗读《大学》全文(注音版)大dà学xué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 ,在zài 明mínɡ明mínɡ德dé,在zài 亲qīn 民mín ,在zài 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 。
知zhī止zhǐ而ér 后hòu 有yǒu 定dìnɡ,定dìnɡ而ér 后hòu 能nénɡ静jìnɡ,静jìnɡ而ér 后hòu 能nénɡ安ān,安ān 而ér 后hòu 能nénɡ虑l ǜ,虑l ǜ而ér 后hòu 能nénɡ得dé。
物wù有yǒu 本běn 末mò,事shì有yǒu 终zhōnɡ始shǐ,知zhī所suǒ先xiān 后hòu ,则zé近jìn 道dào 矣y ǐ。
古gǔ之zhī欲yù明mínɡ明mínɡ德dé于yú天tiān 下xià者zhě,先xiān 治zhì其qí国guó;欲yù治zhì其qí国guó者zhě,先xiān 齐qí其qí家jiā;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先xiān 修xiū其qí身shēn ;欲yù修xiū其qí身shēn 者zhě,先xiān 正zhènɡ其qí心xīn ;欲yù正zhènɡ其qí心xīn 者zhě,先xiān 诚chénɡ其qí意y ì;欲yù诚chénɡ其qí意y ì者zhě,先xiān 致zhì其qí知zhī;致zhì知zhī在zài 格gé物wù。
《大学》全文及注释
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一说曾子作。
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
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第一章作者:曾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作者:佚名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四书五经之(大学)全文及翻译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xx》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简介:《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到宋朝时候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原文如下:总纲『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後知至。
知至而後意诚。
意诚而後心正。
心正而後身修。
身修而後家齐。
家齐而後国治。
国治而後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第一章『1』康诰曰,「xxxx。
」『2』大甲曰,「xx明命。
」『3』xx曰:「xx峻德。
」『4』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xx明明xx。
第二章『1』xx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康诰曰,「作新民。
」『3』诗曰:「xx虽旧邦,其命维新。
」『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xx新民。
第三章『1』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2』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3』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大学第一章的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一章的原文及译文大学第一章的原文及译文引导语:四书五经在春秋时代可是很兴盛的哦,《大学》也是其中之一,下面就有yjbys店铺来讲解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学·第一章原文及翻译第一章作者:曾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文言文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大学章句序》解读大学章句序(宋)朱熹《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
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
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俯焉以尽其力。
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
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
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
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着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
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
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
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
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复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
《大学》的原文和翻译
《大学》的原文和翻译《大学》的原文和翻译《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的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大学》原文和翻译及总结
《大学》原文和翻译及总结《大学》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代编纂而成,被视为儒家经典之一。
以下是《大学》的原文和翻译总结: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废,废而为灾,故显明者,以其显也,燥湿者,以其湿也,动静者,以其动也。
人能常清静乎?翻译:《大学》的道路,在于明确高尚的品德,关心民生,并追求至善。
知道何时停止,才能确定方向;确定方向之后,才能安心;安心之后,才能考虑问题;考虑问题之后,才能取得成就。
万物都有基础和目的,事物都有开始和结束,知道先后顺序,就可以近乎于真理了。
古时候,能够完美统一的人,就像天空一样清澈,地面一样平静,灵魂一样卓越,粮食一样充盈,万物一样生长,侯王一样统治天下。
这种完美的状态,就像天空没有清澈一样不可能存在,地面没有平静一样也不可能存在,灵魂没有卓越一样不可能存在,粮食没有充盈一样也不可能存在,万物没有生长一样也不可能存在,侯王没有统治一样也不可能存在。
如果失去了这种完美的状态,就会发生灾难。
因此,一切显明的物品,都是因为它们具有让人注意的特点,燥和湿的物品,都是因为它们的特性而得以被认知,动和静的物品,也是因为它们的活动和静止而被人们所注意。
人能够常常保持清静吗?要达到这种完美的状态,人需要不断地修炼自己,保持清静,才能够取得内心的平静和高超的品德。
如果没有内心的平静和高超的品德,就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就。
因此,人必须不断地修炼自己,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高超的品德。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大学的道路。
《大学》强调,要身体力行,不仅要知道道理,更要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好的事发生。努力加厚的地方却越来越薄,努力变薄的地方却越来越厚,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想做好
事但本末倒置,目的明确却不分轻重缓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 “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汤之《盘铭》
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
何面对纷纭世界的智识; 得到了智识就会更加虔敬, 虔敬真诚就会成为正人君子; 成为正人君子就更注重修身养
性;修身养性使品德高尚;品德高尚自然使家族安定;家族安定后管理属国就举重若轻;管理属国就举重若轻后
治理天下,天下自然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以修身养性为人生的根本,从来没有听说过忽略此根本就将天下
第二章 『1』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2』康诰曰,「作新民。」 『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 『1』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 『2』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3』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 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4』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 兮,赫兮喧兮。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 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原文如下:
总纲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山丘的一隅。 ”孔夫子说: “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不如一只鸟儿吗?”
《诗经》说: “品德高尚的文王,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庄重谨慎。
”做国君的关键是做到仁义;做臣子的关
键是做到恭顺;做子女的关键是做到孝顺;做父亲的关键做到慈爱;与周围人交往的关键是讲究信用。
《诗经》
说:“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翠竹郁郁葱葱。文质彬彬的君子,不断切磋,反复琢磨。他开朗而庄重,仪表堂堂。
其极。】
《康诰》里说: “弘扬光明的品德。 ”《太甲》里说: “念念不忘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帝典》说: “弘扬崇
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弘扬本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成汤在《盘铭》铭文:
“如果今日能使此盘涣然如新,就
应该使它天天涣然如新,并一直保持下去。 ”
《康诰》里说: “激励世人去垢显新。 ”《诗经》里说, “周朝之所以能存留到现在,其关键就在于能够时时
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栗也;赫兮
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 “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
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
《诗经》里说: “京都周围千里之内,都是百姓向往居住的地方。 ”《诗经》又说“绵蛮之声的黄鸟,栖息在
第九章 『1』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 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2』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 」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後嫁者也。 『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 偾事,一人定国。 『4』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
『22』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於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
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23』长国家而务财用者, 必自小人矣,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害并至,虽有善者,
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後六章细论条目工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 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後求诸人。无诸己,而後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 也。
『5』故治国在齐其家。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於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国人。 『7』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国人。 『8』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 『9』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
有也!】
本文的根本宗旨,就是弘扬本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将以身作则使普通的人知道去垢显真的道理,并达到
至善完美的境界作为最高的人生目的。 只要明确人生目的就能意志坚定; 只要意志坚定就能够镇静不乱; 只有镇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 兮」者,恂 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5』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 不忘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於至善。
『1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 必逮夫身。
『18』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9』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0』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21』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9』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10』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11』康诰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12』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
『13』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
『14』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
第十章
『1』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 榘之道也。
『2』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後。所恶於後,毋以
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
榘之道。
『3』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人之有技, 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15』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16』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四书五经 -- 《大学》全文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大学》简介:《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 编次章句,到宋朝时候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 “传”十章。“大学”是对 “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 ,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 是大人之学。
第四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第五章 『1』此谓知本。 『2』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 「所谓致知在格 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 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 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 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4』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
下 矣。
『5』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於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
失国。
『6』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7』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8』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静不乱才能够心平气和;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够深思远虑;深思远虑必然有所获益。万物都有主干和枝节,万事都
有起始和结束。知道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了解那万事万物发展的主次关系、时空顺序、相互联系,这就接近了
解“道” 的本质了。 古往今来的圣贤为了使天下正大光明, 往往会先治理好自己的属国; 而想治理好自己的属国,
(完)
《大学》全文与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