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热力循环分析及低品位能量利用热力系统研究

合集下载

2022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答案热力燃气工程(二)答案

2022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答案热力燃气工程(二)答案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1.扩大热电厂的供热范围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目前的趋势是尽可能扩大热电厂的供热范围。

确定热电厂的供热范围应()。

A.采取正确的热媒输送方式,计算合理的温降和压降。

B.通过合理的热源规划,计算合理的温降和压降;C.通过合理的热源规划,采取正确的热媒输送方式;D.通过合理的热源规划,采取正确的热媒输送方式,计算合理的温降和压降;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 得分:2.002.56、集中供热热源类型包括()。

A.燃煤热电厂、燃煤锅炉房、燃气(油)锅炉房、其它(太阳能、核能、各类热泵)。

B.燃煤热电厂、燃煤锅炉房、燃气(油)锅炉房;C.燃煤热电厂、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燃煤锅炉房、燃气(油)锅炉房、分布式能源站、其它(太阳能、核能、各类热泵):D.燃煤热电厂、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燃煤锅炉房、燃气(油)锅炉房、分布式能源站: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2.003.下列不是热电厂内热网首站的布置位置()。

A.布置在汽机房内B.布置在汽机房外的偏屋内;C.布置在输煤楼内D.布置在主厂房外: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2.004.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供应瓶颈将成为一个( ),应重视城市的供热燃料,因为这是保障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对城市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A.暂时的问题B.短期的问题C.专业的问题D.长期的问题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 得分:2.005.集中供暖系统安全问题未涉及到()阶段。

A.规划设计B.运行管理C.施工建设D.电力输送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C] 得分:0.006.三联供项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冷热源、外供管网、()三部分组成。

A.用热设备B.热用户C.供热设备D.供冷设备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A] 得分:0.007.供热市场预测的任务主要是()。

热力学中的非平衡态的热力学循环分析

热力学中的非平衡态的热力学循环分析

热力学中的非平衡态的热力学循环分析热力学是研究热能及其转换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学科。

热力学循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热能转换过程,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能量形式的过程。

在热力学循环中,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其热力学性质与平衡态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非平衡态的热力学循环为主题,分析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一、非平衡态的定义与特点在热力学中,平衡态是指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而非平衡态则是指系统的宏观性质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状态。

非平衡态的特点是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宏观性质不同,存在温度、压力、密度、浓度等的梯度或变化。

正因为非平衡态中存在宏观性质的差异,热力学循环在此状态下进行必然涉及到热量和功的传递,以及熵的产生和增加等过程。

与平衡态不同,非平衡态的热力学循环需要考虑这些额外的因素。

二、非平衡态热力学循环的分析方法非平衡态的热力学循环相对于平衡态热力学循环,其分析方法上有一定的差异。

在非平衡态条件下,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来描述系统的宏观性质。

1. 热力学流热力学流是指在非平衡态热力学循环中,由于温度、压力或浓度等参数的梯度,热量或物质会在系统中发生传输的现象。

热力学流的存在会带来能量和物质的损失,因此在分析非平衡态热力学循环时,我们需要考虑热力学流的影响。

2. 不可逆性非平衡态热力学循环中,由于热力学流的存在和熵的产生,其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

不可逆性的存在使得热力学循环效率降低,并导致系统的熵增加。

因此,在分析非平衡态热力学循环时,我们需要考虑不可逆性的影响。

三、非平衡态的热力学循环示例下面我们以一个具体的热力学循环为例,来分析非平衡态条件下的热力学循环。

假设我们有一个活塞与一个气缸相连,活塞可以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

开始时,气缸内的气体是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下,在活塞的作用下进行膨胀。

膨胀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压力和体积都会发生变化。

在膨胀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差异,热力学流会导致热量的传递,使得系统的宏观性质发生变化。

低品位余热能质调控机理与规模化深度利用方法

低品位余热能质调控机理与规模化深度利用方法

文章标题:低品位余热能质调控机理与规模化深度利用方法一、低品位余热能质的概念及重要性低品位余热能质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较低的余热能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能量资源的浪费。

然而,近年来,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低品位余热能质的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其潜在价值不仅在于能够减少能源浪费,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环保意义。

关于低品位余热能质的调控机理和规模化深度利用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品位余热能质的调控机理1. 低品位余热能质的产生及特点低品位余热能质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中的冷却水、废气、废热等,其温度通常在60℃以下。

由于其温度较低,传统热力循环等能量利用方式不适用于低品位余热能质的有效利用。

了解低品位余热能质的特点对于后续的利用至关重要。

2. 低品位余热能质的调控机理研究(1)热力学原理分析通过对低品位余热能质的热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其能量转化和传输的规律,为进一步的规模化利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2)系统性能模拟采用系统性能模拟技术,对低品位余热能质的传输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从而深入挖掘其内在的能量价值和潜在利用方式。

三、规模化深度利用方法探讨1. 传统能量回收技术(1)热泵技术利用热泵技术将低品位余热能质进行热能升级,提高其温度和能量密度,以满足特定工业生产中的热能需求。

(2)有机朗肯循环利用有机工质进行朗肯循环,将低品位余热能质转化为有效的机械能或电能,实现能量的利用和转化。

2. 新型能量利用技术(1)热力学循环优化通过系统性热力学循环优化技术,实现低品位余热能质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2)多能联供技术结合多能联供技术,将低品位余热能质与其他能源进行协同利用,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

四、个人观点及总结回顾从简单的低品位余热能质的概念到深入的调控机理和规模化深度利用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低品位余热能质在过去常常被忽视,但其潜在的能量价值和应用前景不可忽视。

可利用低品位热源的Einstein制冷循环的可行性分析

可利用低品位热源的Einstein制冷循环的可行性分析

w h e n a c o n d e n s e r / a b s o r b e r t e mp e r a t u r e i s a t 3 5% .
Ke y wo r d s :E q u a t i o n o f s t a t e,E i n s t e i n r e f i r g e r a t i o n c y c l e ,Ab s o r pt i o n r e f i r g e r a t i o n ,T h e r mo d y n a mi c p r o p e  ̄ y,Nu me i r c l a
压 力状态 , 采 用 制冷 剂 、 吸 收剂 和压 力 平 衡 剂三
工质 协 同作 用产 生 制冷 效应 。系统循 环 运 行 的外

2 循环描述
循环装置( 见图 1 ) 使 用正丁烷作为制冷剂 、 氨作为压力平衡剂以及用水作为吸收剂。它 包括 蒸发器 , 预冷 器 , 冷凝 吸 收器 , 溶液 换 热器 , 水 冷型 精馏器 , 发生 器 , 气 泡 泵 以及 贮 液 器 。与 原 始 循
( 上海理工大学制冷技术 研究所 , 上海 2 0 0 0 9 3 )
摘要 : 基于原始设计 , 提 出了一种改进 型的 E i n s t e i n制冷循 环 , 使用 P a t e l — T e j a 立 方型状态方程及 R e i d—P a n a . g i o t o p o l o s 混合规则 , 以数值模拟研 究该 循环可行性 , 并 分析 系统性能影 响 因素。冷凝/ 吸收温 度为 3 5 %时 , 系统性 能系数最 高可达 0 . 2 7 。 关键 词 : 状态方程 ; E i n s t e i n制冷循环 ; 吸收式制冷 ; 热力学性质 ; 数值模拟

氧化铝生产系统低品位余热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与应用

氧化铝生产系统低品位余热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与应用

氧化铝生产系统低品位余热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与应用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品位余热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为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可行的途径。

一种典型的资源化利用低品位余热的方法是采用余热发电技术。

余热发电技术是利用低品位余热驱动发电机发电,将余热转化为可再生能源。

在氧化铝生产系统中,例如在煤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通过余热锅炉、蒸汽发电机等装置进行能量回收,转化为电力供应给生产过程,实现热电联供。

通过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能耗,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低品位余热还可以用于余热加热和余热蒸汽供应。

在氧化铝生产系统中,大量的余热可以用于加热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种介质,例如加热废铝溶解,提高溶解效率;或者用于蒸汽供应,供给生产过程中的蒸馏、干燥等需求。

通过有效的余热利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能耗,还能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低品位余热还可以通过余热空调系统进行回收利用。

余热空调系统利用余热为生产车间或办公楼提供供暖和制冷服务。

在氧化铝生产系统中,通过余热空调系统可以将废热转化为冷水或热水,为生产系统和办公系统供暖或制冷,减少对传统电力的需求,达到节能的目的。

总之,氧化铝生产系统低品位余热的资源化利用可以通过余热
发电、余热加热和余热空调等方式实现。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能耗和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和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和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和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冷端损失是电厂热力系统的最大损失,在冬季额定供热工况下,汽轮机排汽损失可占燃料总发热量的30%以上。

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电厂能源利用率及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公司应用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在冬季供暖季节,将汽机凝汽器大部分冷却水经由吸收式热泵吸收转换为供暖供热,大部分循环冷却水不再经过冷却塔冷却散热,通过回收其循环水的余热向公司供热,从而使电厂对外供热能力提高,采用闭式循环运行冷却,可避免原运行系统的蒸发和飘逸等水量损失。

循环水的余热利用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而且还增加了效益,减少了CO2、SO2和NOX的排放。

关键词:余热;热泵;节能减排;效益引言传统的热电厂进行供热的时候,能源选用上通常是煤、石油、天然气这样的能源,供热效率较低,且会产生一些对人类有害的气体。

而如果使用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技术,就能够改变这一点,通过该技术的使用使得整个供热过程变得清洁环保,且节约了大量的能源,供热的规模也大大增强了。

由此可见,将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技术加以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目前在该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文章中对该技术的具体探讨是非常有价值的。

1概述热电联供可实现一次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具有较高的整体能效,尽管如此,在热电生产过程中仍存在大量低品位余热未被有效利用的情况,尤其是锅炉的烟气余热和凝汽器循环冷却水(本文简称循环水)余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电厂燃煤锅炉的省煤器、空气预热器仅能回收烟气中部分显热,烟气中的大量潜热未被有效利用。

同时,循环水余热一般直接通过冷却塔(集中设置在空冷岛)散失在环境中,未得到有效利用。

近年来,采用汽轮机低真空运行技术提高凝汽器循环水的出水温度直接用于供热的方式在热电厂得到了部分应用,但该类技术的供热效果受到机组运行参数的制约,而且凝汽器内真空度的改变会对机组本身造成安全隐患。

本文对热电厂烟气余热回收在烟气脱白工艺中的应用和循环水余热回收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手段进行综述。

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改造的应用

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改造的应用

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改造的应用摘要: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被废弃的90℃~150℃之间的低品位废热,通过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将低品位余热转换为高品位电能,达到节能降碳的目的。

关键词:低品位余热;余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1引言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生产工艺的日渐提升,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中温、高温废热的余热利用技术,例如水泥、钢铁等企业的高温烟气回收发电技术已走向工业化。

但低品位余热利用却并不广泛,存在回收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而工业生产过程中被废弃的90℃~150℃之间的低品位废热却大量存在,例如碳氢化合物分馏后的冷凝、天然气长输管道燃压机组废热;锅炉的排烟余热;以及钢铁行业的转炉电炉的气化冷却工艺,烧结的排放废气等等。

甚至有的生产企业夏季与冬季的能源使用量的不同,造成大量的低温热源的直接放空。

如果能将低品位的余热加以利用,对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

2低品位余热简介相对于煤炭和天然气等高品位能源而言,低品位余热是品位低、热值低、浓度小,且不被人们重视的废热能源。

3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的应用某企业年综合能耗消耗量大,为国家重点用能单位,企业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低压饱和蒸汽,蒸汽进入装置前温度为165℃,压力0.7MPa,装置反应热为260℃左右,通过降温、加湿后装置产生大量低品位余热蒸汽,蒸汽温度125℃,压力0.2MPa,该该部分能源目前在夏季通过溴化锂机制冷产生7°左右的冷水供装置使用,低温天气时利用于空调加热,其余部分降至常温后返回工艺塔,余热利用率偏低。

针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低品位蒸汽,提出余热发电的改造方案。

4余热发电工艺选择综合对比各余热发电技术,ORC有机朗肯循环技术(透平膨胀机组)具有安全、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运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表1 各余热发电工艺对比表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是回收低品位余热的废热回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回收低品位余热资源,是当下企业节能减碳的重点工作,是缓解能源紧缺的有效途径。

石化行业低品位热源的再应用与探讨

石化行业低品位热源的再应用与探讨

底隔绝区域内分段分析。

代表监视点热分析时,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处理测试分析每一部分,管道长材料时,应该在完全的隔离区域分割分析。

6.2设备外部动火,应在不小于动火点10m范围内进行动火分析。

6.3动火点周围及下方10米的地面是否有可燃物、孔洞、窨井、地沟、水封等,动火点是否有可能泄露的易燃易爆物料(如废气的油桶、可燃的纱布等)及设备等,这些地方都应作为重点进行分析,不能只分析动火点一处。

6.4在管线上进行动火时,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可燃物、水、氮气、空气)及其走向,可选择在管道阀兰间隙或者管道中小孔中取样分析,插入需要1米以上。

6.5分析间隔时间①动火分析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如果现场条件不容许,间隔时间可以适当放宽,但不能超过60min。

②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min,应重新分析,每日动火前均应进行分析,特殊动火期间应随时进行监控分析。

7分析数据处理7.1动火分析合格标准①当被测气体或者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分数)。

②当被测气体或者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分数)。

7.2动火分析作业票的填写①分析完成后要在动火证作业证上及时填写取样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取样的具体地点、分析结果。

②如分析结果不合格应及时向班长或车间汇报。

7.3分析结果的正确填写①分析结果不能写分析合格或者不合格。

②如果检测结果为零,不能写“0”或者写“未检出”,应写小于0.5%,或者0.2%。

③如果检测结果大于0.5%或者0.2%,应写大于0.5%或者0.2%。

④分析人员应在“分析人”处签名,并将分析结果在原始记录本上及时记录。

8结束语近年来,随着化工企业快速发展,规模正在增长,不断提高技术能力,由动火作业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加强安全的动火作业分析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消除动火作业风险,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1]侯明艳,等.动火作业.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04.作者简介:耿慧英,1971年03月出生,女,汉族,河南襄城县人,大专学历,工程师,致力于化工分析和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工作。

(完整版)[化工热力学]考试卷(附答案)

(完整版)[化工热力学]考试卷(附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7)/(2018)学年 第 2 学期试题单〈A 卷〉课程名称: 化工热力学 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 蒋琪英 学生姓名: 学 号: 成 绩: 考试时间: 月 日一、 单选题 ( 每题2分,共15题,共30分,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对于化工热力学的核心问题,以下表达最正确的是()。

A.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物性参数的测量 B.能量的合理利用、过程方向性和限度 C.用能过程的经济性D.相平衡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2. 纯物质p —V 图临界等问线上临界点的特性是()。

A.22()0,()0T T T T c cp pV V ==∂∂==∂∂B.22()0,()0T T T T c cp pV V ==∂∂=<∂∂ C.22()0,()0T T T T c cp pV V==∂∂>>∂∂D.22()0,()0T T T T c cp pV V==∂∂>=∂∂ 3. T 温度下的过热蒸汽的压力p ()。

A.>p S (T )B.< p S (T )C.= p S (T )D.不能判断4. (/)(/)(/)T s p p v T p S T 等于()。

A. (/)T S VB. (/)V p TC. (/)S V TD. -(/)V p T5. 根据偏摩尔性质的定义和特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ˆlnln(),ln ln()ii i i iif y f y y y B.ˆˆln ln(),ln ln()i i i y f y f C .ˆˆlnln(),ln ln()i i i i if y fy yD.ˆˆlnln(),ln ln()ii i iy f y fy6.关于理想溶液的物理特征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混合时没有熵变,即ΔS=0B.分子结构相似,大小一样,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同C.混合时没有热效应D.混合时没有体积效应7.关于Henry定律,正确的是()。

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利用的研究_刘广林

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利用的研究_刘广林

2013 年第 10 期 ( 总第 373 期)
— 38 — ENERGY CONSERVATION


卡诺循环 T - S 图如图 2 所示。根据热力过程 的关系式, 在循环过程中, 有: Q 1 = T1 ( s b - s a ) Q 2 = T2 ( s c - s d ) ( 2) ( 3)
[5 - 7 ]
复合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各大高校科研工作者近年来在有机朗肯 循环发电系统的工质选择和系统热力学方面也进 行深入的研究, 比如天津大学在双螺杆有机朗肯循 环发电系统、 中国科技大学在太统等, 但是目前我国科研工作者主要从事理论研 究, 而应用方面的成果相对较少, 这与受我国地热 资源本身限制外, 还与有机朗肯循环 ( ORC ) 发电 应加强在系统科学问题 系统科学问题相关。因此, 方面的研究和提高系统在低品位热源发电方面的 实际应用。 3 结论 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将各种工业余热 , 太阳能及地热能等低品位能源转换为电能是国内 外科学研究的热点技术。 理想发电循环系统的效率与系统所处的冷热 源温度相关, 与系统工质等因素无关; 实际有机朗 肯循环发电系统性能受工质、 系统形式等影响形式
, 文献中针对不同热源论述
ORC 系统有机工质筛选相对较多, 但主要以 3 种 优化目标为主: 以热效率或透平输出功为目标; 以 第二定律效率为目标; 以设定第一定律及第二定律 效率等多参数目标。 而有机工质的替代路线主要 有 3 种: 1 ) 不含氯离子的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纯质, 如 HFC - 134a; 2 ) 自然工质, 如 NH3 和碳氢化合物;
引言 我国能源供应以化石能源为主, 按照国家《烟 [1 ] 气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与利用导则 》 估算, 仅我 国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排放的烟气余热量就高达 1. 8 亿吨标煤。目前, 我国仅水泥业采用以水为介 质的发电技术回收温度大于 300℃ 的烟气 余 热。 高耗能行业 ( 如玻璃、 陶瓷等 ) 大量的低品位余热 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直接排向大气, 能耗高且 污染大。 欧洲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主体, 可再生能源市 场发展和产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都大于 20% , 预 计到 2050 年可再生能源在欧洲国家的能源利用构 成比例中要达到 50% 。而我国可再生能源以直接 利用为主( 如太阳能、 地热能等以提供热水或冬季 采暖等方式为主 ) , 且利用受到区域、 地质及政策 等因素的制约。 有机工质的沸点相对较低, 可在低品位热源下 获得相对较高的蒸汽压力, 蒸汽进入膨胀机推动做 功, 具有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 因此对低于 300℃ 低品位热源,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发电的综合效益明 。 显比普通蒸汽动力循环高 目前有机朗肯循环 ( ORC ) 发电是低品位余热 利用的主流核心技术之一, 也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 热点, 因此大幅度地提高有机朗肯循环 ( ORC ) 发

低品位热能利用及储热技术的研究

低品位热能利用及储热技术的研究

低品位热能利用及储热技术的研究摘要:造成能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低成本高效益的低品位热量利用技术。

余/废热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资源,迄今尚未完全开发。

本文综述了几种适用于余热利用的技术,特别是低品位热能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 (一)化学热泵(二)热能储存,包括显能和潜能蓄热及其相应介质,以提高低品位热能系能源效率,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提高低品位热能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化学热泵;蓄热技术;低品位热1化学热泵技术化学热泵由冷凝器、蒸发器和反应器(带有发电机)或(吸附器/吸收器)组成,通过可逆反应用于提质和储存热能,特别是低品位的提质和储能。

Wongsuwan和Fadhel等人指出,化学热泵既可以利用气液吸收过程也可以利用固气吸附过程。

吸附化学热泵可进一步分为化学吸附化学热泵或物理吸附化学热泵。

化学吸附是吸附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暴露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驱动的。

吸附剂之间的强相互作用由离子键、共价键引起的。

相反,物理关于化学热泵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模式和经济分析的科学文献,已经证实化学热泵是一种可持续的技术,可以在热需求期回收低品位热量(包括地热能)和供应能源。

化学热泵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技术,也可以集成到联合热电(CHP)系统中,形成第三代制冷、加热和发电(CCHP)联合系统。

第三代联合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收循环上,而不是吸附循环。

1.1气固吸附循环吸附循环可分为多床循环和热波循环。

多床循环是两个或多个吸附循环的组合。

多床循环由于它更灵活的热源温度,其温度在313 K到368 K变动,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潜力。

Ma等人研究了适用于吸附循环的两百多种活性盐。

这些盐的共同特征包括:(1)导热系数低导致吸附和解吸时间较长,因此需要更大的设备(如吸附柱)才能达到所需的反应时间(2)传质速率取决于通过吸附颗粒和通过吸附床的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温度和吸附浓度的分布受床层孔隙率的影响;(3)孔隙率的增加降低了热导率和传质阻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吸附周期。

热力循环中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

热力循环中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

热力循环中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热力循环是工程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从某一温度高度到某一温度低度的过程,其中热量传递的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力循环可以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这两种类型的热力循环在工程应用中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和作用,本文就热力循环中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可逆热力循环可逆热力循环是指热力学循环中的一个特定类型,它在整个热力学过程中都可逆,即环流过程中是可逆做功的,且热力学系统在热力循环中的所有状态都可以被逆转。

在可逆热力循环中,热力系统被限制在一些特定状态之间,以便使环流过程是可逆的。

例如,卡诺循环是一种以可逆性为基础的循环,它实现了最高效的热力学过程。

在卡诺循环中,工质在一个等温过程中吸热,在一个绝热过程中膨胀,然后在另一个等温过程中放热,在另一个绝热过程中压缩。

在卡诺循环的理想状态下,所有的过程都是可逆的,因此,热力学系统的总熵不变,环流过程能够得到最大的机械功输出。

对于单个可逆热力循环,其效率可以用卡诺效率公式来表示,即ηCarnot = (T1 - T2) / T1,其中T1和T2分别代表工质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中的温度值。

可逆热力循环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所使用的效率最高。

一些工业领域,如发电站和制冷设备等,依赖于可逆热力循环的高效性能。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逆热力循环并不总是实现的,因为它在循环过程中需要非常快速地进行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很难做到的。

二、不可逆热力循环不可逆热力循环是指热力学过程中的一种类型,它在整个热力学过程中不可逆,即环流过程中是不可逆做功的。

在不可逆热力循环中,热力学系统在环流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可逆性质,例如湍流、摩擦和滞后。

这些不可逆性质在环流过程中导致了热量的浪费,效率不如可逆热力循环高。

例如,开放式循环和半封闭式循环都是不可逆热力循环,它们都是由于热力学系统与外界环境有着持续的热量交换而导致环路过程是不可逆的。

有机朗肯循环低品位热能发电系统向心透平的设计与性能研究_马新灵_孟祥睿_魏新利_

有机朗肯循环低品位热能发电系统向心透平的设计与性能研究_马新灵_孟祥睿_魏新利_
韩国原子能研究所的 Kang S H[14]以 R245fa 为 工质、向心透平做膨胀机,对 ORC 系统进行了设 计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为 77.1,79.5 和 82.3 ℃时,透平膨胀机的效率分别为 76%、77.5%和 82.2%。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 Sauret E 等[15]针对不同工质、配置尺寸不同的向心透平进 行了有机朗肯循环热发电系统的性能研究,以 R134a 和 正戊 烷 为 工 质 时 透 平 的 效 率 大 约 都 是 7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李晶[16]基于涡轮膨胀机 (向心透平),对以 R123 为工质、导热油为热源的小 型 ORC 实验平台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研究表明, 膨胀机的效率为 62.5%。清华大学的李艳等[17]对膨 胀比为 8 的有机工质向心透平进行了气动优化研 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喷嘴喉部跨声速 膨胀流动得到改善,原动叶轮吸力面分离被消除, 透平级组效率有所提高。
有机朗肯循环低品位热能发电系统,用低沸点 有机物代替常规朗肯循环中的水蒸气,使液态工质 在蒸发器中被低温热源加热为有机蒸气,进而推动 膨胀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在膨胀机内做完功 的乏气进入冷凝器中再被冷却为液态,由工质泵升 压后打入蒸发器,从而完成整个动力循环。该系统
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第 33 卷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22102210041);河南省 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480722)。
The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lanning Projects of Henan Province (122102210041);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nan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s (13A480722).

[化工热力学]考试卷(附答案)

[化工热力学]考试卷(附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7)/(2018)学年 第 2 学期试题单〈A 卷〉课程名称: 化工热力学 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 蒋琪英 学生姓名: 学 号: 成 绩: 考试时间: 月 日一、 单选题 ( 每题2分,共15题,共30分,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对于化工热力学的核心问题,以下表达最正确的是()。

A.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物性参数的测量 B.能量的合理利用、过程方向性和限度 C.用能过程的经济性D.相平衡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2. 纯物质p —V 图临界等问线上临界点的特性是()。

A.22()0,()0T T T T c cp pV V ==∂∂==∂∂B.22()0,()0T T T T c cp pV V ==∂∂=<∂∂ C.22()0,()0T T T T c cp pV V==∂∂>>∂∂D.22()0,()0T T T T c cp pV V==∂∂>=∂∂ 3. T 温度下的过热蒸汽的压力p ()。

A.>p S (T )B.< p S (T )C.= p S (T )D.不能判断4. (/)(/)(/)T s p p v T p S T 抖抖抖等于()。

A. (/)T S V 抖B. (/)V p T 抖C. (/)S V T 抖D. -(/)V p T 抖5. 根据偏摩尔性质的定义和特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ˆln ln(),ln ln()ii i i iif y f y y y j j ==邋 B.ˆˆln ln(),ln ln()iii y f y f j j ==邋 C .ˆˆln ln(),ln ln()i iii if y f y y j j ==邋D.ˆˆln ln(),ln ln()ii i iy f y fy j j ==邋6.关于理想溶液的物理特征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热力学中的热力学不可逆性的分析

热力学中的热力学不可逆性的分析

热力学中的热力学不可逆性的分析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科学领域,它研究的对象包括热力学平衡的系统以及热力学非平衡的过程。

而热力学不可逆性是指在热力学系统中存在的不可逆过程,即无法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热力学不可逆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

一、理论分析1. 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热力学中描述不可逆过程的重要定律,它指出在孤立系统中,总熵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而不能减少。

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过程往往趋向于无序状态。

例如,将一个热杯放置在室温下,热量会从热杯传递到环境中,热杯的温度会逐渐降低,而环境的温度会逐渐升高,整个系统的熵会增加。

2. 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热力学过程可以分为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指系统在无限小时间内可逆转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完全可逆的能量转化,没有任何能量损失;而不可逆过程则是指系统在有限时间内发生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在能量转换中存在能量损失或转化不完全的情况。

例如,摩擦会使得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导致能量的损失。

3. 热力学不可逆性的来源热力学不可逆性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解释。

宏观上,不可逆性来源于能量转化的损失和热量传递的不均匀。

微观上,不可逆性源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和自由度的限制。

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不可逆性都与能量的散布和熵的增加有关。

二、实践分析1. 热机效率热机效率是评估热力学系统可逆性的重要指标,它定义为输出功率与输入热量之比。

根据卡诺热机的理论,理想情况下,热机效率达到最高值,而实际热机的效率则低于理论值。

这是由于热机存在摩擦、热损失和机械损耗等不可逆过程导致的。

2.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力学中常见的热量传递方式,它是指热量沿温度梯度的传递过程。

然而,在实际的热传导过程中,总会存在热阻和温度梯度的不均匀分布,从而导致能量的损失和系统熵值的增加。

3. 物质传输除了热传导,物质在热力学系统中的传输也存在不可逆性。

例如,溶质在溶液中的扩散过程,由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和熵的增加,使得溶质难以完全均匀分布,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发生。

低品位热源驱动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的性能对比

低品位热源驱动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的性能对比

第5期2018年10月No.5 October,2018大量低品位和低等级的废热在大型的石化厂运营中被产生,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热能回收和功率回收(将废热转化为电能或再利用电力)是目前回收低等级余热的主要手段。

余热发电是中低温热源余热利用的有效手段,余热发电循环根据流程不同,工质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水蒸汽朗肯循环(Steam Rankine Cycle ,SRC ),有机工质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 ),卡琳娜循环(Kalina Cycle )[1]。

对低品位热源高效热能利用的研究,对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主要对炼油厂的低品位余热进行有机朗肯循环和卡林纳循环模拟及性能分析。

1 计算模型图1是有机朗肯循环和Kalina 循环的示意图。

循环流体和操作参数的选择是影响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作为对传统蒸汽朗肯循环的改进,Kalina 循环是具有氨和水的混合物的动力循环。

通过使用氨水混合物在变温条件下实现沸腾特性,废热源的复合曲线可以更好地与工作介质的复合曲线相匹配。

Karina 循环具有比水蒸气朗肯循环更高的热效率。

Kalina 循环比普通蒸汽朗肯循环更有效(恢复673.15~873.15 K 的显热源,具有大的温差)。

当比较有机朗肯循环和Kalina 循环的热力学性质时,许多研究已将热源分类为潜热源和显热源。

许多研究表明,Karina 循环在残余热等级较高的情况下具有显著优势,但对于较低等级(低于473.15 K ),当余热特性不同时,不同的研究人员对这两个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存在很大的争议。

炼油厂的余热资源很复杂:温度范围很宽,在某些情况下,潜热和显热仍然存在。

因此,有必要对再生废热源进行分类,并分析两个动力循环的不同类型的余热特性的热效率和效率。

2 典型循环2.1 有机朗肯循环典型的有机朗肯循环包括预热器、蒸发器、涡轮机、冷凝器和溶液泵。

基于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的中低温余热动力循环分析

基于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的中低温余热动力循环分析

基于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的中低温余热动力循环分析聂晶【摘要】中低温朗肯循环、 Kalina循环、氨吸收式动力循环和槽式太阳能Kalina发电循环系统都是低温余热动力循环的主要方式, 对其热力学原理以及Kalina循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认为研究推广中低温朗肯循环及Kalina循环和多种应用形式的Kalina循环对提高中低温余热循环效率更加有效, 而且Kalina循环技术相比其它热力循环具有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和更加广泛的工业应用范围.%This article introduces main cycle systems of waste heat utilization in the range of mid-low temperature, including Rankine cycle in mid-low temperature, Kalina cycle, ammonia absorption power cycle and trough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 system, and also deeply analysis the thermodynamic principl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Kalina cycle.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 that studying and spreading Rankine cycle system, Kalina cycle system and vari-ous forms of other Kalina cycle systems are necessary for improving the power cycle efficiency of mid-low tempera-tur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Compared with other thermodynamic cycles in power cycle technology, Kalina cycle has a prospective development and more extensive rang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期刊名称】《制冷》【年(卷),期】2015(034)003【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余热利用;中低温Rankine循环;Kalina循环;氨-水物性【作者】聂晶【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轮机系, 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61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断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能源短缺。

热力学中的热力学循环

热力学中的热力学循环
风能开发
风能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技术已逐渐成熟。未 来,风能将在电力供应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能利用
水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水力发电具有运行成本低、效益稳 定等优点。未来,水能将继续在能源结构中保持重要地位。
XX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低碳燃烧技术
通过改进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和二氧 化碳排放。
新能源技术
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 化石能源的消耗,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
1 2 3
垃圾焚烧发电
通过高温焚烧垃圾,将垃圾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 能,再进一步转化为电能,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 源化利用。
熵流分析
熵流是指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所引起的熵变化。在热力学循环中,熵流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循环过程 中的能量传递和转换情况,为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性能优化策略探讨
提高热效率
减少熵产生
强化传热与传质过程
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通过改进循环设计、优化运行 参数等方式,提高循环的热效 率,减少能量损失。
降低循环过程中的不可逆性, 减少熵的产生,是提高循环性 能的关键。可以通过优化设备 结构、提高设备效率等方式实 现。
冷凝器回收余热
做过功的蒸汽进入冷凝器,通过冷却水将其 冷凝成水,回收余热。
热电联产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
01
02
03
04
热电联产系统设计
热电联产系统同时生产电能和 热能,设计时需考虑能源的综 合利用和设备的优化配置。
优化调度策略
根据电力和热力需求,合理调 度发电机组和热力设备,提高

浅谈利用中低品位热源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

浅谈利用中低品位热源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

浅谈利用中低品位热源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刘易霖;吴钦木;陈湘萍【摘要】中低品位热源数量多、范围广,若采用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回收利用该部分能量用以发电,不但能缓解能源危机,还可减轻因为余热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为了给初步进入有机朗肯循环研究的人员提供一些相关的必要知识,本文在介绍有机朗肯循环的技术原理和应用领域之后,列举了数位学者对其在有机工质、设备优选和系统改进等方面的研究.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引发了大量学者的探索,但在实际的推广应用方面,还有许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克服.【期刊名称】《节能技术》【年(卷),期】2017(035)001【总页数】5页(P12-15,46)【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中低品位热源回收;有机工质;系统优化;节能【作者】刘易霖;吴钦木;陈湘萍【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17中国能源消费一直处于增长态势,1977年的5.7亿t标准煤上升到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的37.5亿t,迅速越居世界第一位[1]。

资源和环境在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遭到了大量的破坏,所以迫切需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应对现有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十二五”期间资源环境问题得到改观之后,“十三五”再次强调指出“在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的同时,要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2]。

基于这个背景,利用中低品位热源发电的有机朗肯循环技术的实际推广和应用将持续成为产学研各界的热点问题。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简称ORC)系统是以有机物为工质的朗肯循环,由蒸发器、透平膨胀机、冷凝器、工质泵等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其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低温低压液态工质经工质泵加压进入蒸发器,与中低品位热源换热变成高压过热蒸汽,接着进入透平膨胀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透平中释压所剩的低压过热乏气将进入冷凝器放热,使气态工质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完成一个工作周期,再由工质泵加压进入下一个循环[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逆热力循环分析及低品位能量利用热力系统研究
当前我国的能源供应主要由化石燃料的燃烧提供。

燃烧排放的有害气体含硫化物和PM2.5颗粒物等,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此外,日常消耗的电能中有15%被制冷系统所消耗,故改善制冷系统的性能对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对热力循环(热机和制冷机)的优化、改善以及对清洁能源、余热资源的利用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在热力循环的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首先研究了一般化具有内部耗散和非等温过程的热力循环模型,获得了热机和制冷机在不同的优化准则(Z准则、生态学准则和Ω准则)下的效率限(热机)和性能系数(COP)限(制冷机)。

其次,本文基于最小非线性模型研究了热机和制冷机在生态学准则和Ω准则下的效率限和COP限,并进一步探索了最小非线性模型和低耗散模型的联系。

为研究微观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基于先验概率的微观热机模型,其可以描述基于先验概率的量子热机和布朗运动热机,研究了该模型在最大功率时的效率。

在对微观制冷机的研究中,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费曼棘轮-棘爪制冷机在最大制冷率、最大COP和χ准则下的性能。

同时,本文研还究了冷源受到挤压作用时,量子Otto制冷循环在χ准则下的性能,结果表明挤压作用会使冷源远离平衡态,其COP仍为CA性能系数。

在实际系统的研究方面,对于有机物朗肯循环系统(ORC),本文首先提出了内部(火用)效率和外部(火用)效率的概念,以此来研究工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内部(火用)效率模型。

当工质临界温度较低时,ORC系统的蒸发温度较高,从而系统具有较高的(火
用)效率。

其次,新型热力循环也为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了电化学循环和热释电循环的性能。

结果表明这两种循环都比较适合于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回收,如汽车尾气等。

一般而言,系统不同的评价指标不能同时达到最大值,例如功率和(火用)效率。

对此,本文基于NSGA-Ⅱ算法,以最大功率和最大(火用)效率为优化目标,研
究了连续电化学循环在多目标优化时的性能,并与相应的单目标优化结果相比较。

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手段能更有效地协调系统不同的性能准则。

在复合系统研究方面,提出了基于太阳能发电和制冷的系统。

首先本文利用复合抛物面集热器收集太阳能,以此来驱动由固体氧化物电解(SOE)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组成的热机发电,研究了SOE和PEMFC工作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该太阳能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另外,本文研究了太阳能光伏(PV)驱动电化学制冷机的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了热源、冷源温度、PV工作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该太阳能制冷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太阳能发电和制冷系统非常适合于偏远地区和外太空空间站等应用场合。

在余热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一般单一的循环系统不能充分利用余热资源的热能。

针对此问题,本文对传统的连续性电化学循环系统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双级
电化学循环系统。

在热源温度为393.15K时,双级电化学循环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比单级电化学循环系统高50.11%,发电效率提高了13.31%。

同时,本文研究了利用TREC系统回收燃料电池的热能,结果表明混合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比单一的PEMFC高6.85%-20.59%,发电效率比单一的PEMFC系统高
4.56%-13.81%。

最后,本文也研究了由ORC和TREC系统组成的梯级利用系统来回收余热资源的热能。

当热源进口温度为423.15K时,工质为R141b时,梯级利用系统比单一的ORC 利用系统的功率高62.3%,比单一的TREC系统的功率高5.2%;梯级利用系统的(火用)效率比单一ORC系统的高14.7%,比单一TREC系统的高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