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状油田抽油杆断脱机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状油田抽油杆断脱机理的浅析
摘要:本文通过抽油杆断脱的短寿井与长寿井的不同状况,分析、研究抽油杆断脱的发生原因,为下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及减少抽油杆断脱故障发生,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对油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抽油杆断脱机理检泵周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油田开采进人高含水后期,开采难度增加,机械强采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常规有杆泵采油是胡状油田胡7块唯一应用的采油方式。
抽油机井抽油杆断脱事故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给油田的正常生产管理带来诸多困难,不仅使维护性措施工作量增大、原油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同时还影响原油产量,故对抽油杆断脱原因分析,为下步有杆泵井生产提供指导。
一、抽油杆断脱原因分析
1.受力负荷分析
从实际杆断点分布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抽油杆断裂不是在最大拉应力下发生,而是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疲劳破坏。
如果在最大拉应力下发生破坏,那么抽油杆的断裂将主要发生在拉应力最大的上部。
但是实际情况表明,在抽油杆柱的上部、中部、下部都有断裂故障的发生。
另外,从现场实际观察发现,抽油杆呈脆性断裂,而不是塑性变形,这也是疲劳破坏的特点之一。
抽油杆在工作时承受交变载荷,在抽油杆内部产生最大应力、最
小应力的不对称循环应力。
在交变负荷作用下,抽油杆往往疲劳断裂。
2.冲次分析
当抽油机井冲程增大或冲次增大时,悬点最大载荷增加。
根据
,悬点最大载荷与冲次成平方比关系。
从胡7块油井统计分析结果得出,4次时平均载荷为85kn、5次时平均载荷为87.7kn、5.5次时平均载荷为90kn。
3.含水与沉没度分析
抽油机悬点最小载荷随沉没度的下降和含水增加而下降,含水越高沉没度越低,悬点最小载荷下降的幅度越大;当悬点最小载荷降到某一值时,悬点最小载荷随着沉没度降低和含水的上升反而增加。
低含水油井在低沉没度条件下运行时,由于气体的缓冲作用,泵内一般不会产生液击;高含水油井在低沉没度条件下运行时,抽油泵供液不足,由于泵内无气体或很少气体缓冲,柱塞在和液面接触瞬间将产生液击,从而加剧了抽油杆柱的振动,降低了抽油杆柱的轴向分布力,即降低了杆管产生偏磨的临界轴向压力,杆管易产生偏磨。
胡7块油井统计得出:含水大于85%的偏磨井占总偏磨井数的75.
8%。
沉没度低于200m的偏磨井占总偏磨井数的76.6%,其中沉没度低于100 m 的偏磨井占总偏磨井数的62.0%。
4.拉杆及上凡尔罩断脱分析
φ19mm杆受力最大为上冲程时的液柱惯性载荷。
最下部的拉杆系统断脱的井大多是φ32、38 泵拉杆及上凡尔罩 ,由于这两种泵的拉杆杆体规范是φ19mm , ①丝扣为m16×115 , 丝扣处不能满足强度要求; ②φ32、38 泵拉杆采用背帽锁紧 ,拉接处丝扣暴露 , 又由于粘滞阻力的影响 , 柱塞运动滞后于抽油杆 , 导致拉杆数次往复弯曲 , 存在应力严重集中问题; ③由于拉杆及凡尔罩受小泵径的影响 , 尺寸受到相应限制 ,上凡尔罩壁极薄,且没有采用机械性能相对较高的材质; ④由于柱塞下行运动滞后于抽油杆 , 拉杆发生弯曲时没有扶正措施。
5.偏磨腐蚀影响
根据统计杆断脱中有45%是由于偏磨、腐蚀造成的,抽油杆偏磨腐蚀后,抽油杆有效截面积减小,抽油杆所受应力增加,同时截面积变化造成油杆应力集中也加剧了杆断的发生,但造成偏磨的主要原因为井斜-由于管柱所处的生产井段,井斜越大,管杆偏磨也越严重,抽油杆断脱的机率也越大;泵挂所处的方位角越大,井身轨迹发生偏转,也会造成管柱倾斜,管杆偏磨,,抽油杆断脱的机率也会增大。
6.抽油杆脱扣机理
抽油杆在下冲程中受没抽油杆柱向上的压力,会导致抽油杆中和
点下的抽油杆柱发生弯曲,产生螺旋变形,一方面发生抽油杆和油管偏磨,另一方面螺旋变形也会产生卸扣力,引起脱扣。
主要作用力包括:1)泵游动凡尔阻力:抽油杆下行时,流体通过柱塞游动阀时由于流道变小会产生压降,产生向上的力,其大小与流体运动粘度的关。
2)生产套压和油套环空液面产生的沉没压力对抽油杆柱产生的压力。
3)柱塞副的摩擦力产生的阻碍抽油杆柱下行弯曲载荷。
二、治理措施
针对大泵易出现杆断问题,根据杆柱受力影响,优化杆柱设计。
1.在进行杆柱设计时,建议对φ57mm泵采用h级抽油杆,尤其上杆,但对腐蚀严重的井慎用(h级杆抗腐蚀能力差)。
2.对于泵挂沉的油井采用φ25mm、22mm二级杆组合,减小下部杆应力,提高抗疲劳破坏的能力。
3.影响抽油杆中和点以下杆长度的主要因素是泵径、沉没度以及地层条件(原油粘度、出砂),因此在大泵径、高粘、出砂井上优化加重设计。
4.中和点以下杆使用扶正器,避免杆横向弯曲引起杆管间磨损,和避免因弯曲产生卸扣造成杆脱的机率。
5.采用专用加重杆,使中和点下移,减少中和点以下杆长度,减少管杆摩擦长度。
通过杆柱分析:合理优化管柱结构设计,采取大泵径、长冲程、低冲次的设计思路。
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如加长活塞柱塞、改进
工艺材质等方面延长油井检泵周期。
总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及减少抽油杆断脱故障发生,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对油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金连存(1974年生,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成本,专业石油工程)男,汉,河南濮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采油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