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余建新1,祝炜平2
(1.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杭州310012;2.浙江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文章用单一指标分析了浙江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指出浙江省内存在3个层次的经济发展差异,即地级市之间、县与县之间和乡镇之间。研究表明:城乡差异大于县际差异,县际差异又大于乡镇间的差异。从差异的变化来看,地区差异在扩大,而城乡差异在缩小;从差异变化的效应来看,差异扩大在现阶段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 键 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1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Ο2363(2004)04Ο0029Ο03
收稿日期:2003-10-07;修回日期:2004-02-26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学院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余建新(1957-),女,浙江杭州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yujx31@
1 引言
浙江省2001年和2002年的G DP 总量和人均值均列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第4位,特别是人均G DP 列各省之首,说明浙江在全国是一个发达省份,是经济大省。但浙江是地域小省(10万km 2)、人口小省(4900
万人)、
(自然)资源小省,而且省内地域差异明显,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复杂,山区面积约占70%。各区域在经济发展条件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在一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发展过程等的影响,曾经是绝对贫困地区。1997年浙江省消灭了绝对贫困县,2001年消灭了绝对贫困乡镇。但是过去的贫困县和贫困乡镇,在今天仍然是欠发达地区或相对落后地区。文章使用具有较高可信度的单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收入[1]和吉尼系数等指标就浙江的经济发展差异状况作一探讨。
我们从3个层面分析浙江省的区域差异,找出欠发达地区。第1层面,以地市为单位,分析浙江省11个地市1978年到1999年的人均G DP 值及其与全省平均值的比值的变化。第2层面,计算全省以县市为单位的1978年到1999年的吉尼系数,考察全省范围内的县际分化情况,列出相对发达和欠发达县;以县市
(区)为单位,分析一个地市内各县的人均G DP 值及与
全地区平均值的比值的变化。第3层面,分析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异。
2 地级市经济发展差异
浙江省1978年人均G DP 为331元,1999年该值
为12037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增加了11.52倍,年递增率接近12%。经济高速发展的浙江,以地市为单位的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存在。用每一个地市人均G DP 与全省均值的百分比作为衡量差异的方法,直观地反映这种差距(图1)。分析图1,可以看到全省各地市有3种经济发展情况。第1种,始终保持较高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地区,如杭州市和宁波市。第2种,经济快速增长,排名不断靠前的城市,如温州、绍兴、台州、金华。特别是绍兴市,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从不足全省均值80%一跃为全省第3位,达到全省G DP 人均值的近140%。第3种,经济发展缓慢,增长速度落后于全省,排名逐渐后退的地市,如丽水、衢州、舟山。这些地市发展缓慢,在省内的地位持续下降。衢州市由省内的第6位,降为倒数第2位,人均G DP 由原来占全省的
80%多下降到60%多,下跌20个百分点。舟山市经过
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高峰之后持续下降,人均
G DP 从全省第2位下降到倒数第4位。丽水的地位始终排在最后,但是与全省平均值的比值在下降。人均G DP 从原先相当于全省均值的60%下降为40%。分析3市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地处山区、海岛,交通不便,第二产业不发达是主要的原因。这一特征与国内其他欠发达地区类似[2]。
按照相对贫困线(低于均值50%)计算法,由图1可知浙江省的衢州和丽水两地属于需要扶持的相对贫困地区。
3 县际经济发展差异
3.1 县际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县际(含县级市)社会经济
第23卷 第4期2004年 8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 ELOPMEN T Vol.23 No.4Aug.2004
图1 浙江省各地市人均G DP百分比比较
Fig.1 Comparison of G DP per person among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发展水平的差距可以用吉尼系数来表示(表1)。分析表1,我们可以看到吉尼系数的两种变化情况。
表1 浙江省若干年份以县市为单位计算的吉尼系数
T ab.1 The GINI coeff icient
of the coun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年份197819801985199019951998
G县0.20960.20460.23310.22790.23450.2515
G县市0.29910.29830.30600.29600.28980.3015
第1种,以县为单位统计的吉尼系数。改革初期,重点在农村,借助改革的动力,农村经济普遍发展,农民迅速通过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使全省近一半的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因此,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明显缩小,表现在吉尼系数上有所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条件相对较好、有经商传统、有市场经济传统的地区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工商业迅速发展,从而全省各县之间的经济发展出现分化,差距变大。基尼系数由0.2046变为0.2515,说明县与县之间的差异在扩大,也说明欠发达县的地位相对下降。分析各县的人均G DP数据,可以发现浙江省萧山市、鄞县、绍兴市、义乌市、嵊泗县、余姚市、海宁市、慈溪市、嘉善县、海盐县、桐乡市、玉环县、建德市、余杭市、上虞市、富阳市是浙江省的较发达县(市),人均G DP超过全省均值的150%。这些县都分布在平原地带,离中心城市较近,或有着交通上的便利。而龙游县、衢县、景宁县、青田县、泰顺县、文成县等,共19个县,是浙江省的相对贫困县,人均G DP值低于省均值的一半。它们集中在丽水和衢州两个地级市。
第2种,包括各大城市城区在内的各县市的吉尼系数,这一系数在22年中几乎没有变化,但是该数值比单纯以县市为单位统计的数值要大得多,一直保持在0.3左右。同时该系数与以县为单位计算的吉尼系数的差值由原来的0.1减小到0.05。这一方面反映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同时反映了城乡经济差距远大于县际经济发展差异。
3.2 各地市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进一步分析各地市内部的发展差异,可以发现,各地市内部发展差异同样明显,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第1种内部差异扩大,但是区域发展迅速。浙江省多数地市属于这种情况,尤以绍兴、台州最为典型。台州各县的人均G DP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由1.2扩大到4,绍兴由1.2扩大到1.78。这类地市明显地分化出了欠发达县,天台、仙居和三门县是台州市的欠发达县,玉环和温岭是该市的发达县(图2)。第2种类型的地级市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很小,这些地方往往是经济发展不快或水平较低的地方。湖州、嘉兴、衢州、丽水内部都有这种特点,差异没有明显扩大或者缩小。
由此可见,发展产生差异,而差异又是发展的源泉,是快速发展的动力。就目前浙江省而言,能够保持较快增长,与浙江省内部保持了较大的差异及其增长差异密切相关。这一现象与耗散结构理论吻合。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邓小平同志“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发展区域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4 乡镇间经济发展差异
分析全省各个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资料,可以看到,乡镇之间的吉尼系数小于县际吉尼系数。如前述,县际吉尼系数1998年为0.2515,浙江省1700多
・
3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