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化学二轮复习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通用版)二轮: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考点31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含解析)

高考化学(通用版)二轮: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化学用语考点31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含解析)

考点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胶体知识“10”提醒(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

(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布朗运动;⑤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

(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分子也在作无规则运动。

(7)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

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8)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9)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

其原因为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

(10)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

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 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题组一胶体的制备、性质和用途1.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往往把其渗透到某个选择题的选项中。

下面是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的组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2015·安徽理综,9B)(2)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2014·福建理综,8D)(3)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2014·重庆理综,3A)(4)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2013·四川理综,2B)(5)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2013·安徽理综,9C)(6)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2013·江苏,8B)(7)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加热促进了Fe3+水解(√)(8)将0.2 mol·L-1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9)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10)处理废水时可加入明矾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11)“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12)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13)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 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14)利用激光笔可以区别鸡蛋清和浓盐水(√)题组二纳米材料的“不寻常”应用2.纳米是长度单位,1 nm=10-9 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可编辑PPT)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可编辑PPT)

(6)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
(7)正丁烷转化为异丁烷属于物理变化 ( )
(8
)235 92
U
10
n
90 38
Sr
136 54
Xe+1010
n属于化学反应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题组一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1.(2018北京东城二模)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 技艺,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和化学用语
总纲目录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考点三 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热点题型突破1 化学与STSE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把以下物质分类:H2,CaO,Ba(OH)2,Fe2O3,Al,浑浊的河水,CH3CH2
OH,NaHSO4,Cu(OH)2,HCl,HNO3,H2SO4,CO2,H3PO4,NaOH,CuSO4,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4.下列应用中,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 ( )
A.漂白粉消毒
B.食盐调味
C.明矾净水
D.海水晒盐
答案 C 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 的悬浮颗粒,从而净水。
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产生的气体为CO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选项
A
B
C
D
名称
分类
碳纳米管 高分子化合物

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测练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测练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化学用语
成一
的一
分_
散-
系-
属-

胶一
体一
,-
A_
项一
对一


钻-
Bi-
菁-
_
分-

能-
透-
过一
滤-
纸一


能-
透-


透-
膜-


项一
错-




,







,
C

































绿






















D




:
B
13
-




玻璃都是
混,
合 口物

C

HD|
HC
;H都是化合物
L
D
•十冰
K、可燃
冬冰都

是纯?
争物
W\~
解:
析:「A项,N02不是
!酸性
生氧化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

的最小微粒;原子: 形成的微粒;原
中的最小微粒;离子:原子或原子团得到或失去 子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3)单质:由 构成。
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
组成的纯净
物。
(4)纯净物:由 成。 组成;混合物:由 组
考点一
栏目索引
(5)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 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
H (或N 4 )和
)
高考导航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答案 A 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物;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 白质,属于有机物;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归纳总结 理清物质分类的标准
高考导航
考点一
栏目索引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4.下列各图所示的现象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考点二
栏目索引
考点二
主干回扣
1.(1)物理变化: 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的实质:① 学键的形成。 (3)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 理变化。 答案 (1)无 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高考导航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新物质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重新组合;②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可能有物
的化合物;碱:在水溶 的化合物;盐:由
高考导航
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由
种元素组
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6)酸性氧化物:与 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
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答案 (1)元素 原子 (2)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电子 原子
(3)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

(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用语课件

(新课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化学用语课件

1.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四误区”。 (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 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 存 在 化 学 键 断 裂 的 变 化 不 一 定 是 化 学 变 化 , 如 HCl 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变化,但有能量 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气的 液化等。
乙烯使溴水褪色 A 苯使溴水褪色
B
用pH试纸测定某盐酸的pH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为氨气
C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 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
淀粉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D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
均发生了加成 反应
试纸均需要蒸 馏水湿润
均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
均发生了水解 反应
1.明确物质分类的关键,理清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考点二 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例 2] (2016·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 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 代表不同元素 的原子。
【即时演练】 1.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 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光导纤维
纯碱 电解质 置换反应
Y 酸性氧化物
碱 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
分类的多样性。
牢记常见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3.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并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进行表达。平
常养成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
考点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
[例 1] (2016·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 (共85张PPT)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基本概念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 (共85张PPT)
17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 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及结构 简式的表示方法。
8.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18
二、命题报告 1.Ⅰ卷 (1)考查“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考查“分类”:结合物质俗名,认识常见物质的分类。 (3)考查“化学用语”:判断物质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 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使用的正误。 (4)考查“组成”:物质成分的判断。
19
2.Ⅱ卷 (1)考查“式子”: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 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考查“化学用语”:考查化合价的计算,考查物质的分类 和化学用语的综合运用。 (3)考查“分类”:根据性质,判断物质归属。
20
高考必备
构建体系 明确重点
21
[网络构建]
22
[核心提取] 1.理解“5 组”概念的分类标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是否有新 物质生成。 (2)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或分子)组成。 (3)酸性、碱性和两性氧化物:是否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电解质、非电解质:水溶液、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 物。 (5)溶液、浊液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O2
B 天然橡胶 生石膏
SO2
CH3CH2OH
C
王水

H2SiO3
Cl2
D
胆矾
玻璃
H2CO3
NH3
40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知识,明矾[KAl(SO4)2·12H2O]、 胆矾(CuSO4·5H2O)、生石膏(CaSO4·2H2O)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 物;玻璃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是纯净物;蔗 糖有固定的组成(C12H22O11),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 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纯净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 酸的混合物。H2SiO3、H2CO3 均是弱电解质;NaHCO3 是强电解 质;SO2、CO2、CH3CH2OH、NH3 均是非电解质;Cl2 是单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时作业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时作业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一、选择题1.“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下列有关说法能反映正确化学观点的是() A.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B.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原子D.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下列情况不能用胶体知识加以解释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B.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工厂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牛油与烧碱溶液共热,向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食盐,则有固体析出3.(2010·上海,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 () 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O4(离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5.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鱼虾放置时间过久,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腥臭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B.“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C.被蜂蚁蜇咬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是由于人的皮肤被注入了甲酸的缘故,此时立即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则可以减轻疼痛D.苯酚皂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均在于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及化学用语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及化学用语
③最简式(实验式):CH2CH2O
技能必备
1.物质的组成规律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它可构成金属、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晶体硅及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等。
分子主要构成非金属单质,如氧气、非金属氢化物、酸、有机物(有机盐除外)等。
离子可构成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
2.氧化物类别的判断要点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总第课时
课题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及化学用语
出示目标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自学
指导
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②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
③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判断分散系的种类;
④以无机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常见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并形成科学、技术、
当堂
训练
常考问题1(题型一和题型二)
常考问题2(题型三)
(见资料)
教后记
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先学
1、学生做资料中的真题集练;
2、学生自己学习资料中的知识必记和技能必备部分。
后教
教师活动
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动
1.物质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
后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化学用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页
(8)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 化物。(√)
(9)能电离出 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10)在酸中有几个 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11)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 (12)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
第12页
题组二 掌握标准,辨析类别 2.(2017·北京)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 是(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答案 A 解析 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 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A 项正确。
第13页
3.(2017·临沂模拟)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P2O5、NO 均为酸性氧化物 B.NaH、NaBH4、NaClO 均为离子化合物 C.NH3·H2O 是弱碱,所以 NH4NO3 为弱电解质 D.磁性氧化铁、水玻璃、液氨均为混合物
第21页
答案 C 解析 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的生成。火药使用是利用了 S、C、 KNO3 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A 项错误;粮食酿酒是利用了淀粉水解生成葡 萄糖,然后再进一步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属于化学变化,B 项错误;转 轮排字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C 项正确;铁的冶炼是利用 CO 在高温下与 Fe2O3 反应生成 Fe 的单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项错误。
第32页
(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胶体微粒也在做无规则运 动。
(7)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 胶体与溶液一样是呈电中性的。
(8)在 Fe(OH)3 胶体中,Fe(OH)3 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 FeCl3 溶液 中 Fe3+的数目。
第33页
第29页
6.(2017·长沙四县模拟)下列过程均有沉淀生成,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 是( )
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氯化铵溶液 B.两种不同品牌的墨水混合 C.向饱和 BaSO4 溶液中加入浓 BaCl2 溶液 D.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 气体
第30页
答案 D 解析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氯化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会溶解,发生盐 析不是化学变化,A 项错误;两种胶粒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胶体能发生聚 沉,墨水是胶体,所以不同品牌的墨水混合使用时,很可能发生胶体的聚沉,属于 物理变化,B 项错误;向饱和 BaSO4 溶液中加入浓 BaCl2 溶液,钡离子浓度和硫 酸根离子浓度乘积大于其 Ksp 会析出沉淀,过程中只有化学键形成属于物理变化过 程,C 项错误;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 气体,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反应 生成碳酸氢钠,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 项正确。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 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金刚石 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D.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
第15页
答案 C 解析 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是纯净的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成分为水是纯净 的化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纯净的化合物,A 项正确;活性炭、C60、金刚石 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B 项正确;乙醇、四氯化碳在水 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 是非电解质,C 项错误;漂白粉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纯净矿泉水是含 有电解质的水,属于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 项正确。
第23页
答案 B 解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 项错误;“日照澄洲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 项正确;“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 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 C 项错误;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 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D 项错误。
答案 B 解析 明矾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A 项正确;晶 体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作芯片,与熔点高硬度大无关,B 项错误;氮气 可用作粮食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C 项正确;溴化银有感光性, 见光易分解,常用作胶片感光剂,D 项正确。
第27页
5.(2017·淮南一模)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
第28页
答案 D 解析 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果蔬菜具有催熟的作用,乙烯含有碳 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A 项正确;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则加热 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B 项正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碳酸钠和氧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项正确;Al(OH)3 受热分解生 成 H2O 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且生成的氧化铝熔点较高,附 着在可燃物表面,从而阻止可燃物燃烧,D 项错误。
题组微练
1.(2017·汕头一模)有关胶体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粒子带电,溶液溶质粒子不带电 B.渗析实验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C.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 D.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答案 D 解析 胶体粒子带电,溶液溶质粒子也可能带电,例如钠离子等,A 项错 误; 渗析实验可以分离提纯胶体和溶液,B 项错误; 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 滤纸、溶液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分子筛,C 项错误; 胶体具 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所以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D 项正确。
第25页
答案 D 解析 洧水可燃,指的是石油,A 项正确;曾青涂铁是一种可溶性铜盐的溶 液放入金属铁得到金属铜的过程,“曾青”是可溶性铜盐,B 项正确;草木灰的 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C 项正确;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 “石灰”指的是碳酸钙,D 项错误。
第26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组二 社会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4.(2017·厦门质检一)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物质性质与对应用 途错误的是( ) A.明矾易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作芯片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溴化银见光易分解,可用作胶片感光剂
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水
A.
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
果释放的催熟剂乙烯
B.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
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中的供 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
C. 氧剂
还原剂
D.
Al(OH)3 用作塑料的阻燃剂
Al(OH)3 受热易分解,产生水 吸收热量
第4页
第一部分 专题对点突破
第5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第6页
第7页
考点 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要点微
1.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把握物质类别
学生用书 P003 讲
第8页
2.常见氧化物的分类
第9页
3.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主要成分是 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 CH4 (3)液化石油气:以 C3H8、C4H10 为主 (4)裂解气:以 C2H4 为主 (5)水玻璃:Na2SiO3 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 3∶1) (7)碱石灰:NaOH 和 CaO 的混合物 (8)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9)漂白粉:Ca(ClO)2 和 CaCl2 的混合物 (10)常见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淀粉、纤维素等 (11)福尔马林:HCHO 的水溶液 (12)盐酸:HCl 的水溶液
第18页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判断化学变化的角度有两个: ①根据定义,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②从微观角度,看是否有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
第19页
3.常见的反应类型及其联系
第20页
题组微练 题组一 传统文化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下列我国古代技术的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第10页
题组微练 题组一 理解概念,准确判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3)BaSO4 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 BaSO4 是弱电解质。(×) (4)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5)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6)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7)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第24页
3.(2017·豫南联考)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 是( )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 铜盐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 衣”中的碱是 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 Ca(OH)2
第16页
•方法微点拨• 一般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 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在复习时,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 中的特殊情况,这是解这类化学题的关键。
第17页
考点 2 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 学生用书 P004 要点微讲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颜色、状 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 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现为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