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大气中的波动(1)

合集下载

热带天气动力学期末复习

热带天气动力学期末复习

1.低纬大尺度大气运动的特点(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cale atmospheric motions on the low latitude?)从动力学角度而言,由于低纬度地区柯氏参数很小甚至趋于零,那里的大气必然会强烈地反映出f趋于零时的运动特征。

从大气的热状况而言,大气的实测温度分布也有其纬度特点:中高纬地区存在着较强的经向温度梯度,大气是斜压的;在低纬度地区温度分布均匀,其径向梯度很小,大气近于正压。

热带低纬度地区,潜热释放是驱动热带地区环流系统的主要能源。

故:控制或影响低纬度大气动力学的基本因子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因子:0效应和凝结潜热释放低纬度:f很小,不能满足地转风关系,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特征,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特征.科里奥利参数很小,气压场的水平梯度比在中、高纬度地区要小,流场的水平差异却十分明显.一个天气系统的发生,往往先出现流场的涡旋,辐合和辐散,以及风的水平切变和铅直切变,气压场则只有当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后,特征才逐渐明显.同中,高纬地区相比,热带流场的变化显得更为重要.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具有显著影响.热带大气中凝结潜热的释放对大尺度运动系统的水平散度和垂直速度有显著的影响.2. ENSO? ENSO的几种理论机制及其优缺点。

(1)定义厄尔尼诺:表示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180。

)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温现象。

南方涛动: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印度洋赤道低压这两大活动中心之间气压变化的负相关关系。

即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增高(降低)时,印度洋赤道低压就比常年降低(增高),两者气压变化有“跷跷板”现象,称之为涛动。

发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

(2)理论机制①延迟振子理论:延迟振荡机制假设:海洋东半部的动力调节影响海水表面温度,相对的改变随后输送至表面混合层的水温。

高中物理选修3-1光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1光的知识点

光知识点归纳光的折射知识点一、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1.光的反射(1)反射现象: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当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即反射光线OB。

另一部分光进入第2种介质,并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即光线OC,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光线OC称为折射光线。

(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即sinθ1sinθ2=n12,式中n12是比例常数。

3.光路可逆性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如果让光线逆着出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出射。

知识点二、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这种介质的折射率.定义式:n =sin θ1sin θ2. 2.意义: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折射率越大,光从真空射入到该介质时偏折越大.3.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之比,即n =c v ,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知识点三、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当光线AO 1以一定的入射角θ1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 1对应的出射光线O 2B ,从而求出折射光线O 1O 2和折射角θ2,再根据n =sin θ1sin θ2或n =PN QN ′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2.实验器材: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或圆规)、三角板、铅笔。

3.实验步骤(1)将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 ′作为界面(线),过aa ′上的一点O 画出界面的法线NN ′,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如图。

大气的变率

大气的变率

大气的变率一、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氩气(0.9%)、二氧化碳(0.04%)及其他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是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氮气在大气中具有稳定性,而氧气则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气体。

除了气体成分外,大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微粒子、臭氧等。

二、大气的结构大气按照温度和成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层次,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四个层次。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一层,温度下降较快,云雾、降水、风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个层次;平流层的温度趋于稳定,大气运动也相对平缓;中间层是温度逐渐上升的层次,主要原因是因为大气中的臭氧层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温度再次开始迅速上升。

三、大气的特点大气具有空气、气压、湿度、温度等特点。

空气是大气中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它对生物的生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压是大气对地表的压力,它直接影响着天气的变化;湿度是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对于降水、云雾等现象的生成都起着重要作用;温度则是大气中的热量分布状态,它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大气的变率大气的变率主要表现在气候、天气、空气质量等方面。

气候是大气长期的气象状态,它具有稳定性和周期性。

气候的变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球自转、公转、地形等。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气候变化愈发明显。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干旱灾害等自然现象频繁发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天气是大气短期的气象状态,它具有不稳定性和非周期性。

气压梯度、温度差异、湿度和气流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天气变化的关键因素。

全球范围内,暴雨、超强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空气质量是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状态。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污染的城市已成为公共关注的焦点。

车辆尾气、工业废气、焚烧排放、农村秸秆焚烧等都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第二章大气波动学

第二章大气波动学
第二章 大气波动学
王文
2012年2月 wangwen@
第三章 自由大气中的重力波
wangwen@
2010年4月
重力波可能引起各种中尺度环流以及动力学现象,包 括触发对流性风暴、传输能量和动量等,因此具有重 要意义。我们将对重力波的特征、性质、结构及其对 天气的影响作一简要的介绍。 重力波的观测特征及天气背景 重力波是因静力稳定大气受到扰动而产生的惯性振荡 的传播。当气块受到扰动离开平衡高度向上移动时绝 热冷却,重力使其回复到平衡位臵。而当气块继续向 下运动时,气块绝热增温,浮力使其回复到平衡位臵 去。这种振动向外传播便形成波动,由于引起气块上 下移动的力是重力或浮力,因此这种波叫重力波或浮 力波。
当层结稳定,即γ<γd时,c2>0,方程(3.51)是双曲型的, 这是重力惯性波方程。
它有形式解
(3.52) 其中k,l为x,y方向的波数,将(3.52)代入(3.51)得 (3.53) 2 c 2 (k 2 l 2 ) f 2 现在我们可以从(3.51)式来说明重力波的发生发展过 程,设初始状态下,高层(250 hPa)上是地转风平衡的, 1 g1 21 / f,低层(750 hPa)也是地转风平衡的, 即 3 g 3 23 / f ,两层之间的涡度差,符合热成风 即 关系,即 d 2d / f gT ;按(3.50)式,显然此时 ∂ω2/∂t=0,这时没有振动,没有重力波。 设在t时刻,在1~3层之间有了暖平流。则引起Φd增大, 2 2 2 增大, d 减小,若此时 设Φ1不变,则Φ3减小, 流场上的热成风涡度δd不变,则由于在厚度场上的热 成风涡度 / f 减小,而出现 d 2 d / f 的情况。
Uccellini和Koch(1987)等综合以上两种动力条件,提 出了一个与高空急流相联系的中尺度重力波发生的天 气学概念模式,如图9.5.1所示。在高空急流大风速中 心(大风核)下游的高空槽前急流出口区,当实际风大 风核(V),脱离位于槽底的大风核(Vg)而向槽前等高线 拐点轴移动时,由于地转调整,中尺度重力波开始产 生于300 hPa槽前等高线拐点 轴(虚线)附近,向前发展, 最后消失于脊线(点线)附 近。重力波活动区如图中 阴影区所示,南界是地面 暖锋或准静止锋,北界是 高空急流轴线。

第3节大气的压强1(学生版+解析)

第3节大气的压强1(学生版+解析)

第3节 大气的压强1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气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3.了解应用大气压工作的生产和生活器具。

4.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知道晴朗的天气压较高,阴雨的天气气压较低。

5.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过低和气压过高都会使人产生不良的反应。

解读1 :大气压的变化和大气压的实际应用,难度较大,常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等。

解读2:大气压对天气、人体、液体沸点的影响,难度较小,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等。

解读3 :利用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难度较小,常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探究题等。

知识点01 大气压强的存在(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大量现象表明,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大气的压强简称 。

(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最著名的实验,它不仅证实了 ,还向人们生动地说明了 。

(三)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1)大气有重力一一产生压强的根本原因。

(2)大气会流动一一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四)平时人感觉不到大气压存在的原因身体内外空气相通,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压力相同,内外平衡。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即学即练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A.手移开后塑料片不下落B.吸盘吸在墙壁上C.去壳熟鸡蛋进人瓶内D.用吸管吸饮料【即学即练2】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某同学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

”下列能帮助该同学改变这种想法的实验是( )。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知识点02 大气压的大小(一)测量大气压的工具(1)空盒气压计:空盒气压计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 hPa)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 mmHg )为单位,1毫米汞柱约为133帕。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三章 重点总结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三章 重点总结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1、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它是地球大气的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

2、只要发生在最大高度上的某种现象与地面气候有关,便可定义这个高度为大气上界。

3、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

气象学把温度为0℃、维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Kpa。

根据各地同一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在地图上用等压线绘出高、低气压的分布区域,就是水平气压场。

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地面暖区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同高度的临区高。

4、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大气圈可以分为5层。

5、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6、在日地平均距离(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

7、大气获得能量的具体结构为?1)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是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占大气体积99%以上的氮和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微弱。

2)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地表吸收了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的50%,变成热能使本身温度升高,而后再以大于3um的长波(红外)向外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几乎全被近地面40-50m 厚的大气层所吸收。

3)潜热输送。

海面和陆面的水分蒸发使地面热量输送到大气中。

4)感热输送。

陆面、水面温度与底层大气温度并不相等,因此地表和大气间便由感热交换产生能量输送。

8、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其中一部分外溢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后者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能量,因此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为“花房效应”或“温室效应”。

9、把地面直到大气上界当做一个整体,其辐射能净收入就是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第3章 大气中的波动 全章总结

第3章 大气中的波动 全章总结

第三章大气中的波动全章总结李国平2008.12大气科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形成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特征:在气象仪器的发明、观测网的建立,以及流体动力学理论的发展的基础上,大气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等)相继形成;无线电探空仪发明,第一张高空天气图诞生,真正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从此开始。

•现代天气学理论、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创立,为天气分析和预报1-2天以后的天气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长波动力学理论建立,为后来的数值天气预报和大气环流的数值模拟开辟了道路。

•有重要贡献学者:费雷尔、皮叶克尼斯(挪威学派代表)、罗斯贝(芝加哥学派代表)。

•罗斯贝(Carl-Gustav Rossby,1898-1957 ),1898年12月28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一开始他主修数学和物理,随后,他到当时的“气象圣地”挪威的卑尔根师从维·皮叶克尼斯学习气象学。

1925年获得副博士学位。

•1926年罗斯贝到美国加入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天气局,做气象科学研究,并在加利福尼亚组建了美国第一个航空气象台。

1928年他又在麻省理工学院组建全美第一个大学层次的气象专业。

1939年他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再次加入美国天气局,成为该局主管研究工作的主任助理。

1940年,他应邀担任芝加哥大学气象系主任。

二战时他还为美国军方培训了许多军事气象预报员。

•晚年已加入美国国籍的罗斯贝毅然返回瑞典。

1947年为母校组建了斯德哥尔摩大学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为欧洲建立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还创办了著名的地球物理学术期刊(Tellus)。

同时他还继续指导芝加哥大学的气象研究工作。

•罗斯贝的研究兴趣非常广泛,30年代末期,他对大尺度环流的研究导致了大气长波理论的诞生,这是世界气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57年8月19日罗斯贝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逝世。

纵观罗斯贝的一生,他对于气象科学的贡献不在于其发表论文的数量,而在于其科学论文的质量及独创性。

动力气象学 大气中的准地转运动(4.4)--习题答案

动力气象学 大气中的准地转运动(4.4)--习题答案

说明这些波的能量传播方向垂直于波动传播方向。
N 2K 2 m2 ( f 2 N 2 )
c
K3
K
cg
(N 2 f 2 )m
(kmi lmj (k 2 l2 )k)
N 2K 2 m2( f 2 N 2 )K 3
斜压罗斯贝波相速和群速为
c px

(k 2
l2)
f2 N2
m2
, cpy

k l
cx , cpx
即B A coskx -iA sinkx ,c
i
kk
2.设有两列波动
1 A1 cos(kx t )
2 A2 cos (k k )x (
)t
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证明合成波为一个振幅被调制的简谐波,即有
其中,
1 2 A cos(kx t )
A2
(A12
A22 )(1
2A1A2 cos(x k A12 A22
t
))
tan
A2 sin(x k t )
A2 A2 cos(x k t )
并证明,若振幅 A1 A2 ,则群速度级波包迹传播的速度为cg d / dk 。
解:由
2 A2 cos[(k k )x (
A2 cos[(kx t ) ( kx
A 2
{cos(kx
t )cos( kx
A2 cos(kx t ) cos( kx
2 (
f

2
)u ' (
f
)v '
ty x
tx y
2 ( ty

f
2 x )(t2
N 2)w'
2 t (t2

动力气象学第7章大气中的基本波动

动力气象学第7章大气中的基本波动
群速 cg 是群波中具有相同振幅点的移动速度;而相速 c 是群波中具有同位相思安的移动速
度。 6.什么叫外波?什么叫内波? 答: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才能存在的波称为外波。 在外部条件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在流体内部存在的波动,称为内波。 7.什么叫纵波?什么叫横波? 答: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动称为纵波。 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动称为纵波。 8.大气声波、重力外波、重力内波、惯性波、罗斯贝波产生的物理机制是什么? 答:声波:由大气的可压缩性引起。 重力外波:由大气上、下界面的扰动和重力的作用引起。 重力内波:由大气的稳定层结和重力的作用而形成。 惯性波:在科氏力的作用下形成。
99
11.什么叫“噪音”?滤去“噪音”有何必要性?
答:对大尺度运动图像起干扰作用的高频声波、重力波,视为大尺度运动的“噪声”。
因为高频声波、重力波不但对大尺度运动作用不大,而且会给用数值方法积分基本方程组带
来困难。
12.从物理上说明静力平衡近似可以滤去沿铅直方向传播的声波,但不能滤去沿水平方向传
播的拉姆波。如何才能滤去拉姆波呢?
2.设空气纬向速度波动解为
u 15 cos(2x 650t)
速度的单位是 m s1 , x 以 m 为单位, t 以 s 为单位,求波的振幅、波长、波数、圆频率、
周期、相速。
答:由波动解 u 15 cos(2x 650t)
则 A 15m, 650rad / s, k 2, L 2 ,T 2 0.00966, c 325m / s
罗斯贝波:是在准水平的大尺度移动中,由于 效应维持绝对涡度守恒而形成的。
9.大气基本波动中,从最快的声波到最慢的罗斯贝波其形成过程中水平速度散度的作用如 何? 答:通过水平辐合辐散交替变化而使得波得益传播。 10.什么是拉姆波?有人认为拉姆波具有重力惯性外波的特征,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考虑地球旋转作用,在静力平衡大气中还可以产生一种只在水平方向传播的特殊声波, 称为拉姆波。 因为重力惯性外波和拉姆波在动力学上是同源的。

第四讲 大气动力学基础

第四讲 大气动力学基础

V2 -fV R n V : 线速度 R:半径 径 f : 科氏力 :位势
离心力
北半球气压梯度力、科氏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下的运动
上图代表较高层大气的运动受力情况,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大气运动基本 上是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平衡下的运动。 下图代表近地面层的大气运动受力情况,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大气运动是气 压梯度力、科氏力和摩擦力三者平衡下的运动。
p1 z
p2
y x
3、摩擦力
• 大气是一种低粘性流体,大气分子的动能交换以 小尺度湍流为主; • 湍流:速度、压强等流动要素随时间和空间做随 机变化,质点轨迹曲折杂乱、互相混掺的流体运 动。 • 小尺度湍流造成的摩擦力为:
1 x方向的摩擦力: 方向的摩擦力 x x y y z z
11
地面低压对应着辅合上升运动,地面高压对应着辅 散下沉运动
根据风向判断高压和低压
12
近地面气流和高空气流的差别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旋运动
北半球
南半球
13
二、大气动力学基本方程组
•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外力 作用时,静止状态的物体仍处于静止 。 • 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作用于物体的力 等于物体的质量与运动加速度的积。 • 牛顿运动第三定律:当物体1向物体2 施加作用力时,物体2对于物体1必产 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d aVa d d Va V r V r dt dt dt dV 2 V r dt
dt

dt
r
14
根据牛顿定律及气块所受力的分析,有:

大气波动

大气波动
l K j
dy Cy dt ,


x
注意,上述沿坐标轴向的相速并不等于全相速矢的坐标分量 ,即:
C i Cx j C y
独立波参数
振幅 波长/波数 圆频率/频率/周期 初相
2、单波的指数函数表示
根据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的关系:
ei exp( i ) cos i sin i 1
(s, t ) 常数
t ds s dt
则沿s方向的相速为:

s K s s
那么位相沿全波数矢量方向 的移动速度C称为全相速:
ds K s dt
ds C dt K
波动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大气运动中。
在一定的物理因子(如作用力)的影响下,空气微团可能会 发生围绕某个平衡位置的振动,这种振动在大气中的传播 就形成了大气波动。 大气的基本波动:大气声波、重力波(包括重力内波、重力 外波)、惯性波和大气长波等;它们的影响因子、形成机 制和波动本身的性质都各不相同。 本章将讨论大气波动的基本类型、性质、影响因子、形成机 制及滤波条件等。
t )
(2)调制波: 2 Q cos( kx t ) 波长为: 2 k
d dc C c k 调制波位相传播速度(群速度): g lim k dk dk
k 0
*非频散波(波速与波数无关): dC dk 0 C g C ); 于是,群速度与相速度相同( *频散波(波速与波数有关): dC dk 0 群速度与相速度不仅大小不同,而且符号(传播方向)也可 以不一样。 群速度是合成波振幅的传播速度,由于波动的能量与其振幅 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群速度也代表波动能量的传播速度 。 对于三维波动: (k , l , n)

航空气象学习题答案

航空气象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大气的状态及其运动3.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大气可分为那几层?(1)气层气温的垂直分布特点(2)对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4.对流层和平流层有那些基本特征,他们对飞行有什么影响?(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气温、湿度分布很不均匀。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混合。

(2)平流层:气温随温度的增高而增高。

气温、温度分布有规律。

空气几乎没有垂直运动,气流平稳、空气稀薄、水汽和杂质含量极少。

(3)对流层:空气运动受地表摩擦作用和地形扰动,飞机主要在这层飞行。

平流层:空气运动几乎不受地形阻碍及扰动,飞行气象条件良好,现代大型喷气式运输机可达到平流层低层。

11.基本气象要素如何影响飞机性能和仪表指示?(1)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对大气密度产生影响故而间接影响飞机性能。

(2)气压的变化会对高度表指示产生影响,同(1)会简介影响空速表指示。

15.地面气温力18C—空气块于绝热上升到2000m高度时,其温度是多少?在下降到800m高度,其温度又是多少?设2000m高度温度为T2,800m高度温度为T3。

=T^000•i c/100m=-2°C21100T=T厂^00•1C/100m=10C3210016.飞机按气压式高度表指示的一定高度飞行,在飞向高压区时,其实际高度如何变化?飞向低气压时情况又是如何?飞向高气压区,实际高度下降;飞向低气压区,实际高度上升。

23.自由大气和摩擦层中的风压定理时如何表述的,区别在那里?(1)自由大气:风沿着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等压线越密,风速越大,南半球风的运动方向于北半球相反。

(2)摩擦层:风斜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等压线越密,风速越大。

南半球风的运动方向于北半球相反。

(3)自由大气和摩擦层中的空气的水平运动都要受到气压梯度力。

自由大气还受到科氏力,摩擦层受到摩擦力。

26.山谷风和海陆风时如何形成的?山谷风是由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造成的,白天山坡气温高于山谷上同高度气温,形成热力环流,低层风从谷地吹向山坡,形成谷风,晚上则形成山风。

大气中的基本波动

大气中的基本波动

通过卫星遥感获取大范围的大气信息, 具有覆盖面广、观测周期短等优点, 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无人机观测技术
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可对大气进行实 时、动态的观测,尤其在难以接近的 区域如高山、海洋等具有优势。
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的改进
改进数值模型
通过改进数值模型的物理过程、计算方法和参数化方案,提高对 大气波动的模拟精度和预测能力。
详细描述
波动幅度和能量决定了波动对大气的影响程度。大振幅和高能量的波动能够更 显著地影响大气状态和天气现象。
波动方向和路径
总结词
波动方向是指波动运动的指向,路径则是指波动从起点到终 点的轨迹。
详细描述
在大气中,波动方向和路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风速、 风向、地形等。了解波动方向和路径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天气 变化和气象现象。
旋转波
01
02
03
04
定义
旋转波是指在大气中以旋转的 方式传播的波动。
特点
旋转波通常具有较大的振幅和 较长的生命周期,对大气的稳
定性影响较大。
产生机制
旋转波的产生通常与大气的科 里奥利力有关,如涡旋、气旋
等。
影响因素
旋转波的传播和演变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风速、温度、
气压等。
声波
定义
声波是指在大气中以声速传播 的波动。
大气波动是大气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它们对天气和气 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大气波动有助于深入了解 大气动力过程和气候变化机制,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 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应用领域
大气波动的研究广泛应用于气象学、气候学、环境科 学和地球物理学等领域。通过研究大气波动,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改进天气预 报模型和方法;同时也可以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 依据,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趋 势。此外,大气波动的研究还涉及到空气质量和大气 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大气中的基本波动

大气中的基本波动

2 的长度重复出现,称为 k 2 时间上以 的间隔重复出现,称为 kc (1) A0 ~ 振幅; k ( x ct ) ~ 位相; (2) 2 f ~ 角频率 ( f 1 T ~ 频率) 2 L
T ~ 周期
(3)k ~ 波数, L ~ 波长 k (4)相速度:c
5
这就是说,对基本量,有,u 常数, v 0, w 0. 将它们及其他基本量 p, , 代入(9.37)(根据微扰法假定2,它们应该满足),有:
u 1 p 1 p 1 0, 2 f u , 3 g 0 t y z R p p00 c p 4 t 0, 5 t 0, 6 R p
6
注意:
1 1 1 ' 1 ' ' ' 1 ' ( ' ) 1 (1 ) 1 1 ( ) 2 ...... (1 ) ( 2 ) '
' p p ' 1 p ' ' p ' )( ) 2 x x x 2 x u ' u ' 1 p ' u fv ' 这样(1)为: t x x
线性为主要特征,为能求解要用微扰法进行线性化;3)对扰动方程组 (线性化的)消元合并,当然此步也可不要;4)设波动形式解,求解讨
论~频率方程( k关系式 )
●对两个未知物理量A,B, AB~两未知函数乘积项→非线性项!为线性化,设:
A' , B ' ~未知的 扰动量。 A A A' , B B B' 其中 A, B~已知的基本量;

动力气象学 大气中的波动(5.3)--习题答案

动力气象学 大气中的波动(5.3)--习题答案

D ≈ 10km
可得
kmax
1.34 ×10−6 m−1 .
此时的波长 L = 2π 4700km kmax
在北纬 45 度处,纬圈长度为 28000km
则沿北纬 45 度附近纬圈约有:
28000km / 4700km 6 个长波
将U * 代入急流正压不稳定的必要条件中
可得:

* a
= β * + sec hy*(2 sec h2 y*
− 1)
dy*
= 令 f ( y*) sec hy*(2 sec h2 y* −1)
求得 f ( y*) 的极大和极小值
其中
f ( y* )极大 =2
f
(
y*
)极小
=-
2 3
要使得

* a
L = ND / f0 为 Rossby 变形半径,λ 为切变常数。对典型中纬度大气,可取 D ≈ 10km ,
N ≈ 1.2 ×10−2 s−1 , f0 ≈ 1.0 ×10−4 s−1 , λ ≈ 2.5×10−3 s−1 。
(1) 试依据此估算中纬度大气最大斜压不稳定增长率,以及扰动 e 指数倍增长所需 时间(e 折倍时间尺度)。
北纬 45 度,此处 β0 ≈ 1.61×10−11m−1s−1 。问此带状波扰动是否稳定?
解:由题可知,判断正压不稳定的条件为:
β-
∂2u ∂y 2
|y= yc
=
yc∈( y1 , y2 )
0
其中 y1, y2 之间为急流的宽度,若在 y1, y2 之间存在一点 yc ,使得判断条件
为零,则有可能出现扰动不稳定。
解:设= ∇2ψ B cos k(x −U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3)
(二维波,平面波,对应偏微分方程中的膜振动)
《动力气象学》电子教案 -编著、主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李国平教授 制作:林蟒、李国平
q ( x, y, z , t ) = A cos ( kx + ly + mz − ωt − δ )
(3.4)
(三维波,立体波,对应偏微分方程中的空间振动) 链接曲面函数绘图软件 Grapher 动态演示:1D_2D_3D 谐波
(3.26)
7
《动力气象学》电子教案 -编著、主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李国平教授 制作:林蟒、李国平
图 3.1 复数的旋转性和周期性
由于复数具有旋转性和周期性并且容易进行微分运算,通常用复数函数表示波动。根据复数的欧拉公 式:
eiθ = cos θ + i sin θ
则(3.2)式改写
(3.5)
q ( x, y, z , t ) = Re Aei( kx −ωt −δ ) = Re Qei( kx −ωt ) Q = Ae − iδ (复振幅)
q ( x, y, z , t ) = A ( y, z ) cos ( kx − ω t − δ )
(3.2)
(一维波,直线波,对应偏微分方程中的弦振动) 链接 2D 函数绘图软件 Advanced Grapher 演示:1D 谐波 其中 A, k , c, ω , δ 皆为波参数。同样:
q ( x, y, z , t ) = A( z ) cos ( kx + ly − ω t − δ )
u = u + u ' , 且设 u = const., (恒定的平均纬向风,即常数型基本气流) v = v' , v = 0 w = w' , w = 0 p = p + p ' , p = p ( y, z )
(无平均经向风) (无平均垂直运动) (3.21)
(平均气压在南北和垂直方向分布不均匀)
3.
二维波的波数矢 K 和波速矢 C 波数矢 K = ki + l j 其中 k = (3.15)
∂θ ∂θ 2π 2 2 , l= , K =| K |= k + l , K = ∂x ∂y L
3
等位相面沿 x、y 方向的移速分别为:
《动力气象学》电子教案 -编著、主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李国平教授 制作:林蟒、李国平
⎛ g ∂θ ⎞ 其中 N = ⎜ ⎟ ⎝ θ ∂z ⎠
2) p 系的大气运动方程组
1/ 2
⎡g ⎤ = ⎢ (γ d − γ ) ⎥ ⎣T ⎦
1/ 2
, CL =
χ p / ρ = χ RT 为 Laplace 声速。
⎛∂ ∂ ∂ ∂ ⎞ ∂φ ⎜ + u + v + ω ⎟ u − fv = − ∂x ∂y ∂p ⎠ ∂x ⎝ ∂t ⎛∂ ∂ ∂ ∂ ⎞ ∂φ ⎜ + u + v + ω ⎟ v + fu = − ∂x ∂y ∂p ⎠ ∂y ⎝ ∂t ∂φ RT = −α = − ∂p P ∂u ∂v ∂ω + + =0 ∂x ∂y ∂p
§1.
1.
波动的基本概念
波动的表示方法 波动:质点由于受力的作用围绕某个平衡位置振动(振荡) ,而振动在空间的传播形成波动。 波动与振动的联系与区别: 1)波动是振动的传播形式; 2)波动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基本形式; 3)振动是质点的运动,是仅以时间为自变量的运动,主要属于常微分方程问题(如惯性振荡) ; 4) 波动是以时间、空间为变量的方程,属于偏微分方程问题(如惯性波) 。 根据 Fourier 迭加原理,大气中所有运动=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简谐波的迭加。 ,则可以用周期函数表 对于空气的微团,若其任何一物理量 q 仅在 x 方向呈现周期变化(波动) 示: q = A cos ⎡ ⎣ k ( x − ct ) − δ ⎤ ⎦ 或 (3.1)
2
(波速矢 C 不服从三角形合法法则)
2
⎛k ⎞ ⎛ l ⎞ ∵ C = ⎜ ⎟ cx i + ⎜ ⎟ c y j ⎝K⎠ ⎝K⎠
链接 3D 函数绘图软件 3D Grapher 动态演示:三维表面重力波 4. 横波与纵波 4.1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3.20)
V ⊥C
1) 2)

V ⋅C = 0
2. 波参数 1) 振幅:振动所产生的最大位移
(3.8) (3.9)
A = max | q |
2
《动力气象学》电子教案 -编著、主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李国平教授 制作:林蟒、李国平
2) 位相(角) ; θ = k ( x − ct ) − δ
δ :初位相
图 3.2 简谐波
3) 相速度(波速)c:等位相线(面)移动的速度。
1)z 系大气运动方程组

d 必须先展开) dt
⎛∂ 1 ∂p ∂ ∂ ∂ ⎞ ⎜ + u + v + w ⎟ u − fv = − ∂x ∂y ∂z ⎠ ρ ∂x ⎝ ∂t ⎛∂ 1 ∂p ∂ ∂ ∂ ⎞ ⎜ + u + v + w ⎟ v + fu = − ∂x ∂y ∂z ⎠ ρ ∂y ⎝ ∂t ⎛∂ 1 ∂p ∂ ∂ ∂ ⎞ ⎜ + u + v + w ⎟ w = −g − ∂x ∂y ∂z ⎠ ρ ∂z ⎝ ∂t ⎛∂ ⎛ ∂u ∂v ∂w ⎞ ∂ ∂ ∂⎞ ⎜ +u +v +w ⎟ρ + ρ⎜ + + ⎟=0 ∂x ∂y ∂z ⎠ ⎝ ∂t ⎝ ∂x ∂y ∂z ⎠ p = ρ RT ⎛∂ p⎛ ∂ ∂ ∂ ∂ ⎞ ∂ ∂ ∂ ⎞ ⎜ +u +v + w ⎟ p = χ ⎜ +u +v + w ⎟ρ ρ ⎝ ∂t ∂x ∂y ∂z ⎠ ∂x ∂y ∂z ⎠ ⎝ ∂t
' ∂ ρv ' ∂ ρ w' ∂ ⎞ ' ∂ ρu ⎛∂ + + =0 ⎜ +u ⎟ρ + ∂x ⎠ ∂x ∂y ∂z ⎝ ∂t
( ) ( ) ( )
(3.25)
p' ρ ' T ' = + p ρ T
⎡⎛ ∂ ∂ ⎞ ' ∂ ⎞ ∂ρ ⎤ CL 2 N 2 ⎛∂ ' u p f u v ρ ρ w' = C L 2 ⎢⎜ + u ⎟ ρ ' + w' + − + ⎥ ⎜ ⎟ g ∂x ⎠ ∂x ⎠ ∂z ⎦ ⎝ ∂t ⎣⎝ ∂t
其中 χ = C p / Cv 。 (3.22)
预备知识:
1 = = ρ ρ + ρ'
1
1
ρ ⎜1 +


ρ' ⎟ ρ⎠
1⎡ ⎛ ρ' ⎢1 − ⎜ ⎞ ρ << 1 ρ ⎢ ⎝ ⎣
⎤ ρ' ⎞ ⎛ ρ' ⎞ ⎥ + − ⋅⋅⋅⋅ ⎟ ⎜ ⎟ ρ⎠ ⎝ρ⎠ ⎥ ⎦
2

1 ⎛ ρ' ⎞ ⎜1 − ⎟ ρ⎝ ρ ⎠ 1
6
《动力气象学》电子教案 -编著、主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李国平教授 制作:林蟒、李国平
线性化方程组。
' ⎛ 1 ⎡∂ ρ' ⎞ ∂ p + p ∂ ' ' ∂ ' ∂ ⎤ ' ' 例如: ⎢ + u + u +v + w ⎥ u + u − fv = − ⎜ − 2⎟ ⎜ρ ∂x ∂y ∂z ⎦ ∂x ⎣ ∂t ρ ⎟ ⎝ ⎠
c=
dx dt θ =co n s t
(3.10)
等位相线(面) :位相相同的点构成的线(面) 。 4)波长 L:固定时刻相邻两个等位相点之间的距离。 5)波数 k:用位相角所表示的单位距离内所包含的波长为 L 的数目。
k=
2π L
(3.11)
而气象中的绕地球一周波的数目 =
2π R 2π a cos ϕ ,其中 L 为波长。 = L L
| F' | << 1 。 F
3)当扰动量为零时,基本量也要满足原来的方程组和边界条件。 4)扰动量(或扰动量的微商)的二次乘积项可以在方程组中忽略(线性化的具体体现) ,即
' ∂F ' ' ∂F = 0, F = 0, F F = 0, F ∂x ∂y ' ' '
对于地球大气运动,进一步可对主要物理量做如下具体假定:
《动力气象学》电子教案 -编著、主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李国平教授 制作:林蟒、李国平第三章大气中的波动
§1 波动的基本概念 §2 微扰法与方程组的线性化 §3 大气声波 §4 重力外波和重力内波 §5 惯性振荡与惯性波 §6 水平无辐散的 Rossby 波 §7 有水平辐合辐散的 Rossby 波 §8 大气混合波—惯性重力外波 §9 群速度,波的频散效应 重点:微扰法, 重力波和罗斯贝波,相速度和群速度。
4
《动力气象学》电子教案 -编著、主讲: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李国平教授 制作:林蟒、李国平
§2.
微扰法与方程组的线性化
1. 目的
大气运动方程组是非线性的,直接求解非常困难。
∴ 用微扰法(小扰动法)将方程组线性化,讨论简单的波动(线性波)问题 。即对波动采用间接
研究方法:求振动解 → 求波速 c 1) 2) 小振幅波:振幅远小于波长的波,即 A << L ,为线性波,可用小扰动法。 有限振幅波:振幅不比波长小很多的波,波动方程组是非线性的(非线性波) ,不能用小扰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