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发展心理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f5bfbff34b35eefdc9d33341.png)
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马斯洛与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迁移概述
传统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
Hale Waihona Puke 现代的迁移理论迁移的影响因素
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教学测量与评价
标准化成就测验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教师自编测验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教师心理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课时计划的差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课后评价的差异
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及教育意义
个体差异与教育
学生的认知差异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含义 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原则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方法
心智技能的学习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宣讲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宣讲](https://img.taocdn.com/s3/m/f6efe1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b.png)
自我实现旳需要 成
美旳需要
长
求知与了解旳需要
需 要
尊重旳需要 缺
归属于爱旳需要 失
安全需要
需
生理需要
要
动机旳社会认知理论
成就动机
T=Ts-Tf
Ts=Ms*Ps*Is
Is=1-Ps
Ps=0.5则Ts最大
归因理论
控制点 稳定性 可控性
能力 努力 难度 运气
成就目的
能力增长观 自我卷入
能力实体观 任务卷入
构造良好领域 构造不良领域
初级知识取得 高级知识取得
老式教学 随机通达教学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应用
生成学习理论
提出者:维特罗克 观点:学习旳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旳认知构造--已经储存在长 时记忆中旳事件和脑旳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旳感觉信息 相互作用,主动旳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信息旳意 义。
S
R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作用
S
R
班杜拉 社会认知论
托尔曼 联结认知理论 S OR
维果斯基 皮亚杰
加涅
偏客观
信息加工论
信息加工建构理论
布鲁纳 认知构造理论
社会建构 认知建构
社会文化取向 社会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
主观主义 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思潮
偏主观
激进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文化取向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2.世界旳原来面目无法也没有必要懂得,只要知识能够帮助 我们处理问题就是有“生存力”旳。
代表人物:维果斯基、节昂列夫 观点:1.主体是主动建构知识旳,强调建构是不但经过物理环境相 互作用旳成果,更是个体与社会旳相互作用旳成果;
七上道法思维导图与主要观点
![七上道法思维导图与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8512a32e3f5727a4e962a7.png)
七上单元思维导图与主要观点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一、思维导图二、主要观点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为人一生的成长奠定重要基础;中学生活蕴藏各种机遇与挑战,为发展自我提供各种机会和可能;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少年的梦想与人类进步、个人目标、时代脉搏、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努力是梦想与现头之回的桥架,努力就有改变,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需要立志、也需要方法.学习,是中学生的重要任务;生活处处是学习,学习伴随我们一生的成长人终生都需要学习;学习是给生命增加养料,学习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学习是一个苦乐相伴的过程;学会学习,需要我们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是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正确认识自己,能够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认识自己,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我们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扬长避短,改正缺点,激发潜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是我们中学时代的成长课题,也应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一、思维导图二、主要观点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可以帮助我们觉察自己,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朋友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见证我们一起走过的历程,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是种心灵的相遇;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友谊也不能没有原则.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需要持续的行动;友谊,需要精心养护,需要用心关怀对方、尊重对方,学会处理冲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互联网为交友提供了一个平台;网上交往具有的特点,既会带来积极影响,也会带来消极影响;网上交友,需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慎重对待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一、思维导图二、主要观点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我们要学会承认、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学习心理学思维导图
![学习心理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d0ec07a9b4daa58da1114a50.png)
概念图在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应用
在这些部门概念图用来教育或者培训员工。 另外,概念构图也作为知识获取的工具-提取
专家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某个组织希望保存 或者与别人分享的。 另外,概念图也用在支持小组的学习中,譬如 头脑风暴。概念图的精确、视觉化表征能够简 化理解并促进讨论。通过制作和完善一个小组 共同协商的概念图,能够促进小组成员对概念 图的共同理解。
1965年,由诺瓦克领导的小组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开始了大量的 实践研究。概念图就是Novak在研究儿童科学概念改变历程时所 提出的。由于对儿童访谈时收集到的资料十分庞杂而难以整理, 于是发展出概念构图的技术,一方面可以记录儿童的知识现状,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其变化的情形。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
(一)奥苏贝尔(D.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概念图的图表结构包括节
点(又称结点)、连线和连接词三个部分。节 点就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两 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连接可以没有方向, 也可以单向或双向。位于上层的概念通常可以 引出好几个知识分支,不同知识领域或分支间 概念的连线就是交叉连接(又称横向联系), 交叉连接常常形成方向性意义,也是产生创造 性思维的关键之处。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 个概念之间形成命题的联系词。如“是”、 “包括”、“表示”等。
概念图的研究现状
4.技术上的扩展,从手工制作到电脑软件、网络技术 概念图可以手工制作,现在还可以利用电脑软件进行编
制。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概念图有许多优点,如修改方便,界 面漂亮,可以直接打印,可以网上学习交流等。鉴于概念图 的巨大应用前景,市场上可以编制概念图的软件多达十几种, 如(amp2.0 、 Inspiration、Activity Map、Camp tools、 Axon Idea 等。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全)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全)](https://img.taocdn.com/s3/m/ad24ebca8e9951e79a892711.png)
第二章第二节个体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三)弗洛伊德的理论
(四)埃里克森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二节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二、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小结:
第四章第一节知识学习
第四章知识与技能
第一节知识的学习(补充)
第二节技能的学习
第五章态度与品德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含义及关系
第二节品德发展理论
第三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二节创造性
第七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第七章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第七章学习动机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八章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学习策略的训练与培养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理论
第九章学习迁移
第三节学习迁移与教学
第一节教学设计
第十章教学心理第二节课堂管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一二单元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a4bf65f05901020206409c4b.png)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一、二单元思维导图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表现:(p3 三方面,注意与相关链接结合)悦纳生理变化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影响:①积极影响(正能量p3)②消极影响(烦恼p4)悄悄变化的我原因(p5第一段第1句)+是正常现象做法(p5第一段2-3句)冲禅烂堑龀擊勞飾憂剛單娈誨谁缇脍聵怜诌鳍淚湾钾齊禅飨昼鼋轻鳍愠冑媯鐿玨锾斬裊皑窮毵曖俭买訴鄒灩軾青春的我们追求美:外在美 + 内在美(p5第二段)矛盾心理的产生原因:①p5最后一段②p6相关链接2-4行直面矛盾心理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p6相关链接中的三方面正确认识(看待)青春期的矛盾心理(p6第一段)論讥厣葦剎鱈濤忧瓊购绢膠壽鏡轵綈轢鏵谦誤漬宾莸員頦縞爐灝颶鹕肾浔囱鹏寧賡韃弥铊挥貸谯颓搀銓慚瓚踴正确处理矛盾心理(化解成长烦恼)p6最后一段 + p7的4点发展独立思维生理发育带来思想和精神变化(p9第一段)独立意识发展(p9第二段)正确认识思维的独立性(p6最后一段)成长的不仅仅思维批判性的表现(p10第2句)积极作用(p11第1-3行)賬霁囁異渙廣韜阏鋝飕龉拥郓檁邐诮锣栋檉牍峡橈鄉谈縹喾鉑惱潁覲椏骖綏錟爛鏌轤烴緊獼齡旷针紲鏇绮髏攢是身体培养批判精神批判的要求(注意点p11第4-6行)批判的技巧(p11中间)原因(p11第一段)开发创造潜力表现:多姿多彩①打破常规…②看重创造意义与价值(p11第二段)途径(举措):创造离不开实践…(p12)青春期男生女生的心理差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p14)他和她男女性格特征表现:生理及心理性别特征,性别刻板效应(p15)男生女生态度:平静欣然接受(p15一、二段)缛弯瀘挟缆麽皸骛邐階縞銣纨绒攛绑蔭蛎鋨鲸艰鑲刘颇証们榮围雜区謾湞泷憒膿质閼囱镇勢瘡螻檩钮細哓廣钤正确认识、看待男女性别角色好处(p16)原因:…完善自己,…取长补短(p17 第一段)优势互补做法:不自傲…不自卑,相互…(p17第二段)+欣赏对方优势…取长补短青春期萌动心理:①含义(p18 第一句)②表现(p18 第二句)鉚缳呒聲潰轾粵医宁扬驮實訟鉭辘赂绉闶錈贊祯連篋達鄧劝琐温輊钠組馆絕倾砀巩誣镉碍雖歷责錟擴鳴鹪馭钥异性朋友与异性相处的必要性(p19第一段)+ …对我们成长的考验…异性交往的要求:…言谈得当,举止得体(p19第二段)+ 补充青春萌动正确认识异性朦胧情感:…正常现象,…不是真正的爱情(p20)痫数弹誊醬執顓鏜飙峴狞媯欖評镊騾洼归纈锻镀觴農撺瘓魇鷴荨说閬槠顿脱獫赙兖貽诖沩諫桩氬異著营鳇謁螢异性情感正确对待异性情感:…慎重对待,理智处理(p21) + 补充对爱情的理解:条件 + 要求(p22)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渴望(p24第一段)成长的渴望青春的探索不会停止(如何实现青春憧憬 p24第二段)青春飞扬青春探索需要自信(原因 = 自信的作用 + 自信的人的表现 p24)啮矾陰夹诚蕘铗铥镦蔺購澇溫饶赓驊邹电亏慚藶摶秆喽鹽順疇憑锑嫒馈犊输阀荡诏饶軫質沣鶘壟属锊滄镍櫳鲨自强的作用:自强让我们更自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不停歇。
发展心理学 探索人生发展的轨迹
![发展心理学 探索人生发展的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c7e2886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8.png)
阅读感受
这个领域还有许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可能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进步和改变。 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我深感荣幸能够有机会阅读这本书。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让我惊叹, 也让我感受到了心理学这个学科的无限可能性。我相信,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让我更加那 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社会议题。因此,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们,希望 它能带给大家同样的启发和收获。
精彩摘录
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之一是关于“人生八阶段”理论的。这个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 提出的,他认为人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挑战。这些阶段包括婴儿期、 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关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任务。 通过了解这些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和他人。 另一段精彩的摘录是关于“自我认同”的研究。这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认知和认 同。在青少年时期,人们通常会经历自我认同的危机,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定位,以 适应社会和个人的需求。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自我认同危机的方法,同时也能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青少年问题。 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吉利根是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她曾过多本关于心理学的著作,其 中包括《发现自我:人生的心理学之旅》。
发展心理学:探索人生发展的 轨迹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自己
通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学生学习心理思维导图
![中学生学习心理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442685cb307e87101f69678.png)
概念、种类、特性 概念、种类、特性 概念、分类、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概念、分类、过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概念、特征、种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概念、分类、功能、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期待与诱因 激发、指向、维持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
:一个刺激不仅引发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
概念: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在人脑中的反映,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人脑对于客观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
:人脑对于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有两种,一种是时刻,一种是时长)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内容、应用、启示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正迁移和负迁移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形式训练说 共同要素说 概括化理论 关系转换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影响因素
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明确的信号提示
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与注意分散的区别: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进行的,分散则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概念: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活动
教资_教育知识整理(中学)_思维导图版_第7章 中学德育
![教资_教育知识整理(中学)_思维导图版_第7章 中学德育](https://img.taocdn.com/s3/m/5fefe13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1.png)
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 以公正、平等、尊严等为原则思考
三、德育工作
四、中学德育过程 五、中学德育原则、途径和方法 六、新时代德育发展新主题
口诀:陶行知集体疏导一连学生,积极守纪律, 才有尊严
导向性原则
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为学生指明发 展方向
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疏导原则
关键词:说服、诱导、赏识、老师找谈话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贯彻要求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根据发展趋势来诱导)
德育原则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赏识学生)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严慈相 济原则)
爱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学生
知行统一原则
重视理论教育,也要重视实践锻炼(理论+实 践)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9大原则
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常规训练
班规、班纪等
德育方法
实际锻炼法(实际练习法)
实际锻炼 运用基本要求
军训、运动会等 调动学生主动性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严格要求学生
检查和坚持
用爱去感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6种方法
情感陶冶法
人格感化(情感上) 环境陶冶(班级读书角)
艺术陶冶(影视作品等)
品德评价法(将惩罚)
奖、惩、评
用榜样人物的高尚品德、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 影响学生思想(比如雷锋)
德育途径(德育组织形式)
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教学 进行德育当然是基本途径)
班主任工作(重要而特殊的途径)
6种途径
班会、校会、周会学习等
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勤工俭学、社会政治活动等
课外、校外活动
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d69544fa33d4b14e85246840.png)
婴儿思维:直觉行动思维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第一信号系统占优,经验性,表面性,拟人性
幼儿中期以后出现:抽象逻辑性的萌芽
言语的作用日益增强
行动的总结
出现逻辑 成为行动的计划 伴随行动进行 儿童从具体形象->四年级->抽象逻辑思维 具体性 欠完善性 不平衡性 关键期 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特点 运用假设 逻辑推理 运用逻辑法则 思维品质 创造性和批判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高中生:辩证逻辑趋于占优 转折期:初三 但形式逻辑水平仍高于辩证 成年初期:辩证逻辑占据主导地位
10周 上颚,阴茎,肌肉神经间联系形成
12周 显示个体差异,展示活动能力
13~16周 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形成
17~20周汗腺毛发,沉睡清醒,新陈代谢
21~24周取出,存活几率小,肺还未成熟
25~28周大脑皮层开始指挥视,嗅,发音
29~32周
接受抗体免生疾病
母亲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 体重(不超过±25%) 身高(>140cm) 孕史<4次 营养 Rh 年龄(<15or>35)
精神分析派
荣格 埃里克森
最早开展成年期心理研究 将年龄阶段划分扩充到老年
何林沃斯1930 发展心理学概论 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古古德德伊伊洛洛弗弗11993355 发发展展心心理理学学 更科学更系统畅销欧美 1957 美国《心理学年鉴》 以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1 理学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主要理论
基本问题
之间连接稀疏
头围
随时间增长:
出生后:34cm 在环境刺激下
(成人的60%) 连接越来越稠
12月:46~47cm 密,形成一种 24月:48~49cm 网络组织
《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学》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学》思维导图(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50c864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a.png)
在新环境中成为破冰者
……
儿童的阅读能力、创造性测验成绩显著下降
电视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
社交行为的改变:社交活动减少、性别刻板印象明显
暴力情节的负面影响:攻击性行为升高、对身边发生的暴力事件“免疫”,表现 冷漠
对健康无益,可能变胖
如何看待电视、网络
电视的正面影响
有以教育、科技为主题的儿童片 家长儿童共同看电视的美好时光
语言暴力的四种类型
比较:让人忽略自身优势,破坏满足感、降低幸福感,蒙蔽自己对自己的爱意 逃避责任:一边做着自己讨厌的事,一边说不得不做
语言暴力无效
强人所难:其背后是威胁,如果对方不答应要求,就会受到惩罚 道德批判→求同存异,说出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指责他人
解决方式
比较→不断地接纳,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接纳每个人的不同,接纳世界的多样 性
催眠
提供一个探索意识、个人觉知与动机的方式
记忆的编码特异性
当记忆提取时,提取的编码内容与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有效
留意课程中间容易遗忘的时段,提前准备预习
记忆力
利用编码特异性进行学习
复习内容时常常变换顺序
个人化口诀
利用“元记忆”(知道感)在考试时合理分配题目时间
获得内心平静
冥想
冥想的作用
提升整体幸福状态 增加大脑皮质层厚度 减少神经元细胞损失
惩罚、语言暴力的影响
只会增加负面敌意与不合作
体罚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手段
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体罚所带来的效果其他方式也能达到
体罚无效
体罚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效果 真正的自制力由认知控制表现出来
建立可以内化的自控能力
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限制某种行为 在做出不良行为后为何要感到内疚
心理学概述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心理学概述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1396792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9.png)
机能主义
意识流、意识的功能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行为主义
华生用实验法研究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
整体
第一次革命 第一势力
精神分析学派
潜意识
第二势力
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
第二次革命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三势力心理学概述 Nhomakorabea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认知过程
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意志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等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人格
产生与发展
心理的本质
脑的机能 客观现实
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学的产生
1879年 冯特(心理学之父)
构造主义
内省法研究意识的构成
心理学史思维导图
![心理学史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b2f155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4.png)
心理学史思维导图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领域,其发展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
本文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并探究心理学史的发展脉络,从传统心理学到现代心理学的转变,以及重要学派和理论的出现与演变。
一、传统心理学1. 古代心理学思想- 古埃及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心理学思想2. 心理学的近代起源-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二、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1. 结构主义- 斯悉尼的结构主义心理学-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感知研究2. 功能主义- 威廉·詹姆斯的功能心理学- 约翰·杜威的功能主义教育心理学三、心理分析学派1.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 精神分析治疗方法2.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派- 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学理论- 社会感知的重要性四、行为主义1. 约翰·B·沃森与行为主义的兴起- 古典条件反射理论- 小阿尔伯特实验2. 行为主义的发展与演进- BF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弗兰兹·布雷德的动物行为实验五、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1. 人本主义心理学-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阿伯拉罕·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2. 存在主义心理学- 米歇尔·福柯与存在主义心理学- 思维与自由意志的关系六、认知心理学与神经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与信息处理理论- 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的交叉2. 神经心理学-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融合- 神经机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七、跨学科心理学与未来发展趋势1. 脑与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 神经心理学治疗应用2. 全球化与文化心理学- 心理学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心理学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了心理学史的发展脉络,从传统心理学到现代心理学的转变,以及重要学派和理论的出现与演变。
通过这样可视化的方式,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对不同学派和理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
: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州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情境的刺激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
—
“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 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外界刺激经传入神经→丘脑→大脑皮层,得到评估,形成态度
性意识的出现 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独特性 稳定性 整体性 功能性 社会性
概念 特征
气质与性格 认知风格
自我调控系统
结构
遗传
社会文化
家庭
影响因素
学校教育
个人
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
5.0 中学生发展心理 —— by 许亮
感觉 直觉
概述 分类
基本分类 状态分类
心境 激情 应激
詹姆士——兰格理论 坎农——巴德学说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
(宣泄、转移、调节认知功能、积极的自我暗示) (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完整客观的情绪表达)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5.3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 by 许亮
: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指人所具有的
阶段
口腔期:从出生到12~18个月左右 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左右到3岁左右 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5岁 潜伏期:大约从5岁到12岁 生殖期:大约从12岁到成年
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儿童早期(1.5岁~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学龄期(6、7岁~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成年晚期(50岁至死):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的而的
和
(人格跨时间的稳定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社会的人特有)
气质与性格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场独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同时型—继时型
自我认知(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遗传必不可少;遗传对人的作用因人而异;遗传因素受环境作用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后天形成的人格特征有重要作用;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的共同性特征——相似性) (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促进儿童形成和发展人格的最重要部门)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以自我为中心、单性思维、思维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无意注意不断发展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注意特征存在个别差异 注意的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注意的广度接近成人 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图式 同化和顺应 平衡
成熟 练习和经验 社会性经验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观 内化学说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 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5.2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 by 许亮
基本分类 状态分类
快乐: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悲哀: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激发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特点
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素: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 核心:认知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直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
评价: 初评价: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次评价:控制的判断;再评价:反馈行为
代表人物:伊扎德,他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观点: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它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情绪低落,悲观,郁郁寡欢,思维、反应迟钝 (社交恐惧、学校恐惧)
青春期常见,自然且正常,标志着中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长期孤独会使人萎靡不振,影响身心健康。 暴怒会使人丧失理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青少年自制力较差)
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反应 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忧郁 孤独 恐惧 愤怒
爆发性和冲动性、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
良好情绪的标准
敏锐觉察情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静接纳情绪状态
培养方法
正确调整情绪
有效表达情绪
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1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 by 许亮
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5.4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 by 许亮
渴望了解性知识 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 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 性冲动和性欲望出现
疏远异性阶段 接近异性阶段 异性眷恋阶段 择偶尝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