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合集下载

_第三条道路_与福利国家改革_杨玲

_第三条道路_与福利国家改革_杨玲

[收稿日期]2004-05-10[作者简介]杨玲(195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南京财经大学人文社科部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共运史研究。

“第三条道路”与福利国家改革杨玲(南京财经大学人文社科部,江苏南京210003)近些年来,针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各个政治派别都提出了改革方案,试图寻找摆脱困境的新路径。

其中奉行“第三条道路”的“新中派”推行的福利国家改革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福利模式。

他们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福利制度理念。

由于这一改革正在进行中,现在就得出“成”与“败”的结论还为时尚早,但跟踪并分析福利国家的改革,既为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新视角,也可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借鉴。

一、“第三条道路”的福利国家改革理念“第三条道路”的主旨是要改造福利国家,建设现代化的福利社会。

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变匮乏为自主,变疾病为积极的健康,变无知为一生中不断持续的教育,变悲惨为幸福,变懒惰为创造。

”[1](P132)1.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

传统的福利国家是由国家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国家将个人的终身福利都包下来,形成“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这种福利制度推行的结果,使福利开支膨胀,福利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只好被迫提高税收,而税收的增加又抑制了投资者和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使有些人宁可拿救济金度日,也不愿干低工资、高强度的工作。

为医治这种“福利病”,“第三条道路”提出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变传统福利为积极福利,削减政府的作用,重新划定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公民个人和政府以外的其他机构也应当为福利作贡献”。

被看作是布莱尔首相的精神导师的安东尼·吉登斯提出了“社会投资国家”的概念。

他对“社会投资国家”的描述为:“福利开支将不再是完全由政府来创造和分配,而是由政府与其他机构(包括企业)一起通过合作来提供。

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思潮对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影响历史上有许多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影响着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开始流行的社会学理论思潮是“第三条道路”思潮,这一思潮不仅对西方主要国家影响很大,而且对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社会福利的变革和创新集中体现在社会福利社会化上,这一发展方向是民政部门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的通知,阐述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总体要求,并为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提出了—系列优惠政策。

同年4月,民政部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成为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会议。

会议提出,今后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思路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访问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具体内涵是要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力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我国社会福利的变革和创新的促动因素和形成依据是多元的。

从人口方面看,中国人口迅速老化,60岁以上人口超过1.4亿,占全同总人数的10. 98%以上,已属于老年型人口结构。

从家庭结构看,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家庭结构逐步向核心家庭转变。

从人们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认可程度看,随着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其认识有着逐步增强的趋势。

从政府供给看,政府民政支出总量在增长,但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就是说,国家投入已不足以把社会福利服务供给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之上,民政部门没有办法满足新产生的对机构照料的需要。

从国际背景看,中同社会福利变革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性福利改革的趋势,而“民营化”是这次改革的主要方向。

有学者指出,所谓社会福利民营化是指政府将社会福利的供给完全或部分转移到民营部门,同时引进市场经营规则,以价格机能调节供需,重视成本回收,以分配并有效利用服务的资源。

11.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11.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解读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吉登斯从五个方面比较了三者的不同,从而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内涵。

1、政治上打破左右两分法社会民主主义显然是左派的阶级政治,其主要的选民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阶级。

而新自由主义虽然没有公开它的阶级政治,但是把自己定位在政治右派上。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快速萎缩和两极世界的消失,阶级政治的突出地位和左右的传统划分已经削弱了。

当然左与右还没有完全失去它们的重要性。

然而今天的主要问题横跨了或者说重塑了左与右的分界线。

它们包括对全球化的反应、文化差异以及科学和技术的变革。

许多国家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左右两分法作为理解当代社会和政治态度的手段是不全面的。

由约翰·布兰德尔和布赖恩·戈特沙尔克进行的调查发现,实际上政治态度可以分为五类而非两类。

在1997年大选前,在布莱尔的带领下工党首次得到了这五个集团中的四个的支持。

由于求诸如此广泛的选民的支持,第三条道路表现为一种崭新的中派现代化运动。

它在接受了社会正义这一社会吉登斯论“第三条道路”主义核心价值的同时,抛弃了阶级政治,追求跨阶级的支持,反对威权主义和排外主义。

另一方面,第三条道路不是极端自由主义,它主张个人自由依赖于集体资源,这意味着社会正义。

政府不是自由的敌人,相反,好政府是自由发展和扩散的必要支持。

2、经济上创造混合经济在当今世界上,私有化和解除管制成了风气。

不论是左派政府还是右派政府都忙于处理国有产业,把资产卖给私人。

而在全球范围内市场似乎横扫一切。

市场原教旨主义是否横扫世界了?事实显然是它还没有而且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新自由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的最大错误是把解除管制等同于自由。

但实际上,经济管制通常是自由和繁荣的条件。

在某个经济领域解除管制往往会把管制的需要转移到另外的领域。

在目前的条件下,应该创造出一种新的混合经济。

这种混合经济不同于老左派提出的混合经济,不是在国有和私有之间取得平衡,而是在管制与解除管制之间、在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与非经济领域之间取得平衡。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社会信任缺失导致社会凝聚力减 弱,民众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认同 感和支持度降低。
06
CATALOGUE
完善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制度 的建议与措施
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引领
01
制定全面、系统的社会福利政策,明确政府、市场 和社会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02
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机制,确保政策的一致 性和连贯性。
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社会福利事业的公信 力和透明度。
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01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社会
福利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02
推广智能化服务,如智能语音应答、在线办理等,提
高服务便捷性和效率。
03
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
通过对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制度的研 究,旨在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提 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研究问题
如何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第三条道路 社会福利制度?如何实现社会福利制 度的公平、效率和可持续性?如何平 衡政府、市场和社会在福利供给中的 角色?
02
CATALOGUE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制度概述
03
老年人口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增加,但目前长期照护服务供
给不足,难以满足需求。
社会信任缺失对福利制度的影响
01
福利欺诈现象
社会信任缺失导致福利欺诈现象 频发,使得福利制度的公平性和 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02
政府信任度下降
03
社会凝聚力减弱
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加,对 政府提供的福利服务产生怀疑和 不满意。
03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的发展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的发展

社会保障研究2020年第6期Social Security Studies No.62020“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的发展”丁建定裴默涵(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第三条道路”出现于20世纪初的英国,发展于20世纪中期的德国,兴盛于20世纪末的英国,并扩展到大部分的西方国家。

尽管西方各国的“第三条道路”理论与实践存在国别特色,但是它们都持有如下基本主张:放弃传统单一的极端保守性或激进性政策选择;实行介于两者之间的调和性政策选择;强调有限的国家干预与有限的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福利中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平衡,以及社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等。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对大部分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乃至全球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社会市场经济;积极福利;第二代福利“第三条道路”也被称为“中间道路”,是20世纪末期以来兴盛于西方的社会政治思潮。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第三条道路”早在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就已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麦克米伦的思想为代表的“中间道路”思想又有所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艾哈德为代表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思想理论是“第三条道路”的典型代表,并将“第三条道路”思潮推进一步。

20世纪末,以吉登斯为代表的英国“第三条道路”思潮开始凸显,并通过布莱尔及其工党政府的措施走向兴盛,成为20世纪末以来影响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潮。

一、麦克米伦与英国“中间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早在20世纪初,英国已经出现了第三条道路的思想主张。

1911年,英国保守党中的激进派建立了“保守党社会改革委员会”,在一份题目为《国家托利主义与社会改革》的文件中,该委员会主席斯密斯阐述了委员会的基本原则。

他说,人们指责保守党统一派的社会政策是自由党社会政策与原则的翻版,恰恰相反,托利党的社会改革既不同于劳合•乔治的“激进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辉格党的“个人主义”,而是“第三条道路”。

浅析“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启示

浅析“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启示

浅析“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启示摘要:社会福利制度自近代产生以来,不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而且已成为国家政府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社会福利的理论,“第三条道路”就是其中一种。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思想是超越了“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一种理论。

主张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到社会福利中来。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福利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刚起步的中国的启示有:一是我国的社会福利应从传统的政府管理型转移到公共治理型上来;二是让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分担社会福利的责任。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中国;社会转型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020-0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在2006年的时候,我国的GDP总产值为2.7万亿美元,总量排名全世界第四位。

”[1]64这为我国推行现代福利制度奠定了坚实经济的基础,然而,即使有了经济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社会福利理论作为指导,国家的社会福利也是无法做好的。

因此,寻找一个合理的社会福利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福利制度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而像“第三条道路”这种把国家、社会和个人合为一体的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福利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下面将从理论的背景、内容、意义与中国的社会福利相结合对“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思想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第三条道路”的思想背景和内容“第三条道路”的思想是从中间理论发展而来的,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50—70年代的发展,至90年开始影响越来越大。

[2]77进入90年代以来,给世界政治带来的影响是全球化进程加速、科技革命更加迅猛、知识经济兴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化,这是“第三条道路”思想产生兴起的全球化背景。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是对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折中调和,强调有限的国家干预与有限的市场调节相结合,主张社会福利中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平衡,以及社会福利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等,这就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主张。

对第三条道路的评析

对第三条道路的评析

对“第三条道路”评析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就是"第三条道路"的兴起。

在西欧,主要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社会党等,以下简称"社民党")都打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旗号,要走一条即不同于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右翼政党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的道路。

在美国,克林顿所领导的民主党政府虽然不信奉社会民主主义,但是也声称要走一条能够将自由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条道路"。

新世纪到来之际,俄罗斯新领导人普京也提出要走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目前,"第三条道路"成了各国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预计它在21世纪初期将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拟以欧洲社民党的第三条道路为主要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第三条道路":老词语,新概念"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语,本世纪曾出现过许多版本的"第三条道路"。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就被称为是介于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政治力量;东欧的农村平民主义也这样描述自己;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分子也声称法西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和"共产主义专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民族独立国家,比如印度,就试图走一条既不依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也不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三条道路。

新中国成立前,一些民主党派也曾建议中国走第三条道路,不倒向两大阵营的任何一方。

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其成立宣言中宣称,民主社会主义要走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间,捷共领导人提出要实现没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走介于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道路。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观马哲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摘要】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影响深远,本文首先对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内涵进行阐释,并总结出其中的社会福利思想,最后根据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积极福利社会保障一、何为“第三条道路”1.左派。

吉登斯用社会民主主义表示属于持改革立场的左派阵营的政党和团体。

老派的社会民主主义(左派)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导致的弊端可以通过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得到缓解和克服,因此强调国家的责任和作用,认为国家在救助贫困家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右派。

新自由主义或者新保守主义(右派)始终敌视“大政府”。

将国家最小化与公民社会视作社会团结的自生机制。

它们追求无拘无束的市场力量以及对传统制度(主要是家庭和民族)的维护,认为社会不平等是合理的。

一方面钟情于市场,一方面又寄希望与传统的家庭和民族。

3.左与右。

当政党或政治意识形态呈现多多少少的平衡,左与右之间的划分就不存在疑问,然而当两个极端中任何一方变得强大起来。

弱势的一方通常会接受反对派的某些观点,并且综合对立的立场使其尽可能保留自己的立场,将其作为自己的主张进行宣传,因此左与右是相互对立的,但也总是运动的。

从80年代初期开始,欧洲各国的社会民主党派开始认识到现实问题的严重性,而西方大多数共产党也向社会民主主义靠拢,新的社会民主党派成立起来。

“第三条道路”就是以新社会民主主义为代表的,一种思维框架或政策制定框架。

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1.左派与右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歧。

吉登斯分析了传统左派和右派社会福利思想的分歧,指出左派社会福利理论强调国家的责任和作用,相对忽略个人的责任,认为社会福利的目标应该是追求最大的平等。

而右派则主张尽可能限制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推行社会经济原则。

右派将福利国家看作一切罪恶的源泉,认为社会福利应当被理解为最大化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而来的总体财富,实现这一切的唯一办法是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福利制度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缩小社会保障网而不是扩大福利安全网。

“第三条道路”对我国福利制度建设的启示

“第三条道路”对我国福利制度建设的启示

“第三条道路”对我国福利制度建设的启示作者:朱盼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4期[摘要]而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是一张维护社会安全的“防护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最基本的保证作用。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中提出的对福利国家改革的理念为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作者简介:朱盼(1984-),女,山东泰安,汉族,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6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第三条道路”中的福利国家改革理念第一、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中权利与责任的平衡。

过去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基础价值观,大都强调全民福利,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方面最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后果也往往造成人们自主生活动力的丧失。

对此,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中指出:“与其说是某种形式的福利供给创造了依赖性的文化氛围,倒不如说是人们理性的利用了福利制度为他们提供的机会。

[5]因此,他强调责任与权利相结合,认为“个人主义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义务也应当延伸。

例如,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应当履行主动寻找工作的义务。

”[6]责任是健全社会的基石,每个人都要积极回报社会的关爱,为社会和他人承担义务,以创造一个人人为社会,社会为人人的国家。

第二,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

传统的福利国家是由国家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这种福利制度推行的结果是使福利国家开支膨胀,因此,国家只好提高税收,而税收的增长又抑制了投资者和劳动者投资的积极性,针对此,“第三条道路”提出要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要重新定位国家的作用,要在风险与安全、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建立新的关系。

并把社会投资国家描述为:“被理解为积极福利的福利开支将不再是完全由政府来创造和分配,而是由政府与其它机构(包括企业)一起通过合作来提供,这里的福利社会不仅是国家,他还延伸到国家之上和国家之下。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的福利改革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的福利改革

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的福利改革摘要本文对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理想、国家观、社会观、福利观等做了简要评介。

按照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制度深受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某些“左派”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经历了从单位福利和集体福利到市场化改革的过程。

当前,突出政府主导责任仍然是福利制度改革的核心;同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方面,自由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空间。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吉登斯福利改革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国家在这种制度安排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家是福利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

因此,社会福利的制度安排和政党政治息息相关。

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是政党维护其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社会福利制度又会对政党政治甚至整个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从特定意义上说,福利政治既是执政党维护合法统治的有力手段,也可以上升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乃至社会价值观。

一社会福利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典型的例子是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

有学者指出,比较而言,第一条道路指的是20 世纪40 年代末到70 年代初支配西方社会30 年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条道路指的是从20 世纪70 年代末到90 年代中期流行西方近20 年的新自由主义道路。

在吉登斯看来,古典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存在明显的政治哲学差异,第三条道路则是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结合物。

(一) 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理想吉登斯首先把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目标定位于处理个人及其所处时代的时空关系上,他认为,“第三条道路政治的总目标,应当是帮助公民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变革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些变革是:全球化、个人生活的转变,以及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条道路秉持的价值观包括:(1) 平等;(2) 弱势群体的保护;(3) 自主性的自由;(4) 以责任为基础的权利;(5) 以民主为基础的权威;(6) 世界性的多元化;(7) 哲学保守主义④。

第三条道路的福利理念及其意义研究

第三条道路的福利理念及其意义研究

第三条道路的福利理念及其意义研究作者:李翠芳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社会民主主义倡导的“第三条道路”的福利理念为研究对象,指出对中国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意义,以期能给中国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积极启示。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 福利理念中图分类号:D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242-011992年美国大选,克林顿选择了“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作为竞选主题,采取灵活、实用的中间派立场,明确提出了在他所采用的政策主张将不是自由主义式的也不是保守主义式的,而是两者的结合,而且与两者又截然不同,提出“超越左右论争”的思想主张。

克林顿中间派立场和中间口号的提出标志着“第三条道路”新发展的开端。

自此,“第三条道路”一词风靡西方,受到众多政治家的重视,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奉行“第三条道路”国家的福利改革构想,以期给我国政府社会保障制度以借鉴。

1 第三道路福利改革的构想第三道路福利改革其指导思想为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用市场机制激活福利机制和劳动力市场。

通过促进就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等措施,使欧美一些国家的福利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福利国家改革也面临着很大难题。

但“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改革的理念还是值得推崇的,其改革的方向代表了福利国家改革的普遍趋势。

2 奉行第三条道路福利国家改革举措基于“第三条道路”改革福利国家的理念,西、北欧各国都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首先,促进就业,扶助弱势群体。

传统的福利国家造就了一大批能工作而不工作的懒汉,使失业率上升,经济效率下降。

布莱尔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强制那些能工作而不工作的人要主动工作。

政府在发放社会补贴时,将是否寻找工作作为必要条件。

为了扩大就业,政府给雇佣新职工的私人企业以资金补贴,向失业者提供可供选择的就业和培训机会,通过一系列措施缩小贫富差距,扶住弱势群体。

简述“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以代表人物、典型国家为例

简述“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以代表人物、典型国家为例

简述“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以代表人物、典型国家为例徐进(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作者简介】徐进(1982-),男,山东淄川人,甘肃政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摘要】结合对“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在西方典型社会福利制度国家的特色实践作了简要总结,展现了现代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的结合图景。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思想实践【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7)03-0189-02一、“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直面英国福利国家困境,吉登斯和布莱尔主张在传统欧洲社会福利国家与新自由主义之间走第三条道路,并提出了一系列福利国家改革新观点,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一)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1.超越左和右左派观点:着重强调国家责任,相对忽略了个人责任;国家福利在家庭贫困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志愿组织在社会福利供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无法与接受国家拨款的社会服务组织相提并论;为实现社会福利追求最大平等的目标,国家应主要采取公共政策手段,如累进税制。

右派观点:限制国家对社会福利供给功能,反对福利国家;倡导市场经济原则;收缩社会保障网应为英国福利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分析和概括左右两派社会福利思想分歧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介于两派福利道路之间的“中间道路”主张,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社会风险观吉登斯在对外部风险加以界定的基础上,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人们面临着难以预料,不能用传统方法加以解决的人为风险,即“我们在以一种反思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行动框架中要积极面对的风险”,是“在我们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

吉登斯进一步阐述了人为风险三个特点:一是认为风险是启蒙运动引发的发展所导致的,是“现代制度长期成熟的结果”,是人类对社会条件和自然干预的结果;二是其发生以及影响更加无法预测,“无法用旧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不符合启蒙运动开列的知识越多,控制越强的药方”;三是其中的“后果严重的风险”是全球性的。

“第三条道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三条道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三条道路”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第三条道路”产生的背景“第三条道路”是以安东尼·吉登斯、托尼·布莱尔和施罗德等人为代表的西欧社会民主党人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困境、迎接挑战,而在继承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理念和借鉴新自由主义一些做法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提出的一套提高竞争力和就业能力、限制和削减消极与不稳定因素的政治体系。

其中,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福利政策的调整是“第三条道路”理论的重要方面。

二、“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内容(一)对“可能性”公平分配的平等理念第三条道路认为,随着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重大变化,“包容性”已经成为回应不平等的重要工具,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改造福利国家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追求目标。

(二)“无责任即无权利”的福利改革原则“第三条道路”在坚持接受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从社会索取的权利和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同时存在,责任和权利相统一。

(三)多元化的福利提供主体在传统福利国家模式中,社会福利和大规模转移支付是一种国家行为。

国家对社会福利的高度介入,使家庭和社区的责任被削弱,个人自由受到压抑。

“第三条道路”主张,在坚持国家主导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加强国家与私人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关系,更多地发挥企业、家庭、第三机构(志愿性工作)和其他民间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作用,确立政府和家庭、企业、社区以及志愿机构在社会福利上的合作关系。

三“、第三条道路”政策措施———以英国为例(一)促进人口就业英国政府指定并推行了大规模“从福利到工作”计划,对不同人制定了不同的行动计划,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二)赋予教育和培训优先权20 世纪90 年代末,英国工党执政后,把增加教育经费、培养开发人的潜能和终生教育作为其新政策最优先考虑的领域。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及启示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及启示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及启⽰⽬录第1章导论 (1)1.1研究⽬的和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3)1.3研究思路、⽅法及创新点 (5)1.3.1研究思路 (5)1.3.2研究⽅法 (6)1.3.2本⽂创新点 (6)第2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7)2.1“第三条道路”理论概述 (7)2.1.1“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涵义 (7)2.1.2“第三条道路”理论兴起的背景 (7)2.1.3“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主张 (8)2.2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9)2.2.1“⽆责任既⽆权利”的思想 (10)2.2.2“积极福利”的主张 (11)2.2.3“社会投资国家的”理念 (12)2.3托尼.布莱尔的社会福利思想 (14)2.3.1“第⼆代福利”思想 (14)2.3.2重视发展教育 (15)2.3.3福利制度改⾰思想 (15)2.3.4福利制度改⾰的基本主张 (17)第3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评价 (18)3.1“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进步性 (18)3.2“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思想的局限性 (19)3.3“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质 (20)第4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 (21)4.1英国布莱尔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改⾰ (21)4.1.1养⽼保障制度改⾰ (21)4.1.2医疗保障制度改⾰ (23)4.1.3失业保障制度改⾰ (25)4.1.4教育制度改⾰ (26)4.1.5恢复最低⼯资制 (27)4.1.6其他福利政策 (27)4.2布莱尔政府社会福利制度改⾰的评价 (28)4.2.1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8)4.2.2有效缓解了社会压⼒ (29)4.2.3兼顾了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29)4.3布莱尔政府社会福利制度改⾰的启⽰ (30)第5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启⽰ (32)5.1社会保障要与⽣产⼒发展⽔平相适应 (32)5.2树⽴权利和义务相统⼀的社会保障观念 (32)5.3⿎励社会参与,建⽴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 (33)5.4强化政府责任,转变政府职能 (34)5.5重视教育,注重⼈⼒资本投⼊ (35)结论 (36)参考⽂献 (37)致谢 (39)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0)第1章导论第1章导论1.1研究⽬的和意义通过本⽂的研究,期望达到以下⼏点⽬的:⾸先,通过对西⽅“第三条道路”相关理论及⽂献的研究,理清“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所包含的社会福利思想;其次,分析研究“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评价,这些研究主要以布莱尔执政时期的英国社会福利政策为主;第三,总结“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优点和不⾜之处,并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

英国第三条道路

英国第三条道路
社会保障私有化
——以英国为例
一、社会保障私有化内涵
社会保障私有化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种模 式,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规定收益制 (benefit-defined)下的公共帐户转为规定缴费 制(contribution-defined)下的私人帐户;二是 政府公共部门的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私人基金 公司的分散竞争性管理。
3.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措施, 如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贷款担保、税收优惠, 建立政府和企业间的协调机构,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规 范劳动力市场等等, 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扩大就业。 政府建工作部门,通过 各项完善的服务,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有效带动就业。 中小企业在英国就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据英国官方1998年的统计,职工人数在100人以内的中 小企业几乎涉足英国所有行业,为英国创造了1000万个 就业机会;中小企业职工人数约占英国企业总人数的 50% , 其产值占(除金融业以外) 国民生产总值的42%。
来提供,用“福利社会”来取代“福利国家”。 英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十分注重发挥国 民诚信、救世军等志愿者组织和慈善组织在提 供就业机会、改善社区环境、提供照顾服务、 培训失业者等方面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等第三 部门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介入,是“第三条道路” 福利政策的明显特色
三、第三条道路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启 示
二、英国的应对措施
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位一体中国社会保障 模式
———基于英国第三条道路福利理念与实践
一、第三条道路的基本福利理念
1998年,安东尼·吉登斯出版了《第三条道路:社会民 主主义的复兴》,其理论已经成为流行于欧美的“第三 条道路”思想的重要基础。它主张走一条既不同于以 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左翼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 于右翼政党新自由主义的道路。其目的是避免社会民 主党因过分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抑制市场作用、推行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而产生的消极影响,同时克服新自 由主义过分夸大市场作用、试图使政府责任最小化的 错误思想,走一条超越左右的“第三条道路”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摘要:“第三条道路”的新社会民主主义分别对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前景,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引起了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社会福利领域的重大变化,对社会的平等、正义和福利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形成了严重的挑战。

如何对待这种挑战,并在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吸收新的政治道德因素,发展福利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维护社会福利的公正作用,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福利思想;第三条道路前言社会福利是一个不断受到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社会的政治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审查和拷问的领域,也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经济敏感性的领域。

一旦经济和社会政治形势发生波动,首先遭受冲击的就是社会福利制度。

这一点在上个世纪70 年代西方福利国家危机发生后,新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及其所包含的意识形态根据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全面攻击,以及西方国家对社会福利的大幅削减而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然而,如果说过去关于社会福利的争论和修改还主要是在意识形态和社会政策的调整上的话,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却在根本上动摇着福利集体主义的价值基础,并且对社会福利的合理性提出了根本的质疑。

1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条件下,“维持自由贸易、资本流动和货币自由兑换,需要法律和政治双管齐下。

在法律的层面首先必须贯彻最惠国待遇原则,保证不歧视外国的商品、服务、财产和合同。

在政治层面,政府的政策必须合乎这些法律的、经济的原则”。

这就是说,资本可以跨越国家的界限和权力,这样才能保证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其潜力。

同时,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把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利润最大化当作根本目的,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它使经济全球化变成了全球市场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了资本。

使少数几个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占享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整体扩大及发展的主要成果。

”而对于穷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的市场化则使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析“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及其借鉴意义20世纪90年代,针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各个政治派别都提出了改革方案,试图寻找摆脱困境的新路径。

其中奉行“第三条道路”的“新中派”推行的福利国家改革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福利模式,他们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福利制度理念。

跟踪并分析福利国家的改革,既为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新视角,也可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借鉴。

一、“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理念
1、强调社会福利制度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过去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基础价值观,大都强调全民福利、确保福利开支、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较多地强调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突出维护社会公正。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理念,强调要实现社会福利的供给与需求、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社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以减少和避免滥用权利的现象,在坚持“享有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转向从社会索取的权利与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应同时并举,“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

2、实现从“消极福利”向“积极福利”的转变。

建立以提高就业能力取代就业保障为核心的福利体制,从救济性的福利政策转向开发性的福利政策,把生活福利改变为工作福利。

社会福利资金支持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发放救济金,而是创造条件促进公民学习新技能,接受新工作,“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要投资于人力资本,而不是直接给予利益”。

使社会福利政策与讲求竞争和风险意识相联系,以培养个人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和独立意识,发挥社会各种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使它们对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更积极的贡献。

3、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

要重新定位国家的作用,要在风险与安全、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建立新的关系。

要本着利益均衡的原则协调劳资关系,既要维护工人已经获得的经济、社会权益,也要使企业家为投资、革新和增加就业作出努力。

主张建立以企业家和工会为主体、有广泛社会力量参与的“劳动、革新和公正联盟”,形成一种积极的社会伙伴关系。

为此,要改变过去那种征收高额累进税,造成压抑经济发展的现象,要减少税收,改善投资环境,形成良性经济增长,增大福利总数。

吉登斯认为,政府应通过提供工作机会,投资人力资源,进行终身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开展公私合作,以形成一个积极改革的福利国家——积极福利社会中的社会投资国家。

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改革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首先,第三条道路强调要正确定位政府、企业、团体及个人在社会福利中所承担的责任及所起作用的大小,采取多渠道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即由政府、企业、团体及个人共同承担社会福利基金,实现社会福利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即使是低水平的失业保障也已经使国家财政难以承受;单一的社会福利筹资渠道使福利资金的规模难以扩大,福利项目单一,实施与调整缺乏灵活性,而且效益低下。

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第三条道路福利改革的经验,社会福利基金支出应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并充分发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挥社会团体、私人机构的作用,多方开拓社会福利资金的来源渠道,从而使社会福利水平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其次,彻底地改变福利观念。

改革开放以前,个人出资进行风险抵御的意识是很淡的;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各项制度尚未完善,失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人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认为风险要完全自己承担,因此限制了消费。

我们认为:承认在公民遇到困难时应该得到政府的帮助,这是政府的责任和社会的义务;在此基础上个人有义务自助。

关键是政府与个人各应该承担多少。

政府投入资金数额应该增加,而公民用于保险保障方面的投入比例也应该相应的增加。

具体对政府来说,资金支持的重点就不再是简单地发放救济金,提供失业保障,而是促使当事人通过培训掌握新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为接受新工作或冒险进行新创业作好准备。

放到大众身上,就是要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通过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

这些做法改变了过去只是营造社会安全网的做法,将消极福利向积极福利的方向稳步推进。

第三,一定程度上调整投资方向。

“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把投资的重点由公益事业转为“人力资本投资”,即增加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将高质量的终生教育作为目前各国应对全球化挑战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手段。

“第三条道路”将教育视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力求使所有的公民都具备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并使大多数人获得更高的水平。

这种以提高个人进入市场和冒险创业能力的间接性福利政策,更好的克服了被称为培养“懒人”的福利政策——直接性经济资助的不足。

另外,由于大力发展教育、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人们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大大提高,其生活水平也会相应改善,这实质上是一种藏富于民的举措,社会也会由此变得稳定、和谐。

最后,建设公民社会和社会企业。

由于我国的社会转型和体制的转轨,目前虽然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也达到了基本的小康,但是全面的小康社会依然没有达到,少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很低下,所以目前需要建立一个公民社会,从而使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在小康水平之上,从而真正实现全面的小康。

同时提倡社会办企业,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但是社会办企业,其盈利不是为个人所有,而是由整个社会来获利,从而整体的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即社会福利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而是社会,个人和国家共同承担。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