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刘禹锡五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刘禹锡五律
摘要中唐大家刘禹锡,素以诗文著称。“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白居易为诗友,号‘刘白’。”清管世铭曾评其为“无体不备,蔚为大家”,而对于刘禹锡的诗歌,研究学者多注重于他的绝句、七律或仿乐府民歌,尤其是“竹枝词”,多数评论者谓其“七言尤工”、“绝句尤工”,然笔者认为刘禹锡的五律诗歌成就相当,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刘禹锡五律的全面统计与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试图揭示他在唐五律中应有的地位与成就。
关键词刘禹锡五律
一、刘禹锡五律统计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属于近体诗中律诗的一种,一般为八句,押四韵,
超过八句则称为长律或排律,是唐代最为流行的诗体之一。唐代推行“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应试则成为庶族士子跻身朝廷、舒展卫国之志的必经道路。而唐进士一科所考内容为五言排律,那么在五律方面的锻炼必不可少。
刘禹锡乃有唐一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现存有《刘宾客集》30卷,《外集》10卷,诗作800余首,名篇甚多。按高志忠编《刘禹锡诗编年校注》,其创作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即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之前为前期,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为中期,文宗太和元年(827年)到卒年为后期。前期诗人汲汲于政治力图改革救世,兴利除弊,但革新未就,坐贬他方。中期谪居朗州,再贬连州五年,连刺夔和,巴山楚水大大地丰富了诗文的创作。后期虽有升迁,终未大用。据笔者统计,刘禹锡现存律诗323首,而五律(包
中,期间创作可谓“富其灿矣,一生成就尽于其中”。但由上图可看出,诗人五律的创作却于后期趋向繁盛,且数量大观。晚年诗人返洛阳为主客郎中分司,充集贤殿学士,卒年甚至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然朝廷终未大用,辄放情诗酒,多唱和联句,晚年诗律也更兼老成。
二、刘禹锡五律内容分析
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诗人刘禹锡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刘禹锡的诗,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据上述统计可得出,刘禹锡五律合222首,而其中创作体裁也具有多样性,现将其主要内容作如下分类:
(一)、写景咏物
在刘禹锡两百多首五律中,写景咏物类诗歌仅30余篇,诗人一生创作出大量的“秋词”。诗人逢秋而悲,抒写不得意的情怀,如《秋江晚泊》“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此诗作于长庆四年,借诗文来抒发被贬夔州途中的感受,诗人以白描的手法,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了路途中的空阔,荒寒,冷寂,画面具体逼真,层次分明,以立体化的空间感,传达出羁旅者的孤独的内心感受。也有纯粹描绘秋景以赞美祖国河山的,如《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全诗呈现的是一幅绝美的“秋色图”,首联点出画面人物,中间两联从诗人眼见、耳闻落笔,色调协调,景物匀称,颇具诗情画意。尾联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给人以清新健朗的享受。诗人用手中笔写足了秋色,用一种平列式的意象结构,将名词意象并置,省略所有介词和副词,意象由此变得鲜明清晰,动静相宜,有声有色,堪称“秋词”经典之作。除此之外,《终南秋雪》、《秋日书怀寄白宾客》、《秋夕不寐寄乐天》、《早秋雨后寄乐天》等作均见诗人借萧瑟冷寂的秋景而生发对人生的感慨。
此外,诗人在写景诗作中还独爱写晚景,如上文的《秋江晚泊》,如《晚泊牛渚》“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余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诗作中经常出现“月”的独特意象,如《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月”作为一种具独特意蕴的自然景物,能够随人们意念的丰富和深化来阐释与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月是思念的承载,是友情的见证,它可以将地理空间转化成艺术上的心理空间,身在天涯,亦可共一轮明月聊表相思。
另外,诗人还专作组诗《海阳十咏》以和裴侍御,据记载,海阳湖在连州,诗人因元结遗迹而标为胜地,“述风景为十咏,乃唐人所开风气”,诗人以组诗形式洋洋洒洒地展示了吏隐亭、切云亭、云英潭、飞练瀑等十个景观的特点,在这些诗中,几乎所有的意象都带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成分,从而构成画面的动态感,吟哦之间,明确而直接地诉诸读者目前。
(二)、忆昔怀古
刘禹锡是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少年负志气”,但“永贞革新”失败以后,长期遭贬谪,但心志未灰,心尚存魏阙,如诗《昼居池上亭独吟》:“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閒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首联两句写出了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颔联写诗人塑造了生活中勤劳的蜜蜂和志趣高尚的鹤两个鲜明的感性形象。颈联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诗人借酒来调节自己的神气,借琴来陶冶性灵以寄托高洁的情怀。本应该如蜂勤奋为人,但却在饮酒弹琴,这从矛盾的两方面着手写出了诗人不甘沉沦的高尚节操。尾联作达观之语,却以反问作结,隐隐透出诗人内心对朝廷用人不明的不平,却又不加以点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感受的空间。
再如《岁夜咏怀》“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此诗作于诗人洛阳居丧期间,母亲病逝不久又痛闻好友柳宗元去世,心情跌落谷底,全诗纯用赋法,通篇抒怀,朴实的言语下覆盖的是诗人苦辛和酸楚的人生苦闷与愤激之情。
咏史怀古诗作一直是刘禹锡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大部头,诗人将思想的灵感沉淀在怀古的基调里,婉而多讽,如作于夔州的《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首联营造了至大无垠的境界,借以写“英雄气”历千秋而不泯,颔联引出先主刘备的英雄业绩,两句用典自然浑成,极力宣扬刘备长于用人而得三分之一天下的功绩,颈联则转笔叹息刘备功业不成,不肖嗣子刘禅断送了蜀国的基业,正反相应,更具声情顿挫之妙。尾联则感叹后主刘禅的无能守业,字里行间渗透着刘备身后江山消亡的嗟悼之情。先写功德后写业衰,以鲜明的盛衰对比来垂戒后世,感情深沉,怎能不为之动容?正是《唐诗快》评“五字有千钧之力。先主有知,亦当泪下。”
宝历二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中作《金陵怀古》“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首联写出早潮漫冶城,水天空阔,一片茫然的景象,傍晚征虏亭孤寂地矗立在夕阳的斜晖中,早已不见当年繁华排场,物是人非盛衰相较,吊古伤今之情自然溢出;颔联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蔡州战船上长出了新草,幕府山上依旧升起了袅袅青烟,山川风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没有丝毫的变化,诗人巧妙地熔古往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情景交融更见沧桑之感;颈联转入议论,六朝的兴亡在于人事,空有山川地形是保不住江山的,引发后世无限思考;尾联诗人将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音乐现象中,以亡国之音借古讽今来劝告唐统治者切勿沉溺声色享受而步入六朝后尘。
诗人广闻博志,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又长期在大江南北为地方官,所到之处探访古迹,写诗咏怀,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如《观八阵图》、《经伏波神祠》《武陵书怀五十韵》等,怀古咏史已成为诗人讽喻现实的一种得心应手的武器,借眼前景,用手中笔,抒发心中的感慨世界。
(三)、哀挽悲歌
刘禹锡现存悼亡诗一卷,共38首,其所悼者,上至皇帝,下至歌姬,内有爱妻,外有挚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五律仅存13首,即悼亡皇帝的《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敬宗睿武昭悯孝皇帝挽歌三首》、《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前两组诗均作于新皇继位元年,虽曰悼亡,亦可以史诗目之,后者则作于开成五年,文宗暴卒,宫闱发生巨变,沉冤莫白,此三首诗较前者感情更为复杂剧烈,刘禹锡历七帝嬗代,诗中用汉武帝作《秋风》词事悼文宗同时以表悲愤之情。挽歌即送葬时执紼挽丧车前行的人所唱哀悼死者的歌。汉魏以后,唱挽歌成为朝廷规定的丧礼习俗之一。而魏晋以来则由于挽歌独特的悲哀情调和凄丽的美学风格形成了了士人们以悲为美的美学观念,并成为名流的时尚。而有唐以来挽歌不再用于歌唱,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诗歌,应制、应景的成分大大增加。皇帝驾崩,身为臣子则要心感皇恩,以诗寄存对皇帝的哀思。
悼亡诗中最脍炙人口、最能打动人心的自然是那些饱含了深厚感情的作品,友情一旦失去,生者内心饱含的巨大哀痛在诗人笔下化为一曲曲血泪悲歌。如《伤丘中丞》、《伤韦宾客》、《哭王仆射相公》、《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等作,哀婉动人。“枯杨映漳水,野火上西陵”借衰败凄凉的景象来表达对邺下遇害的丘绛以沉痛哀思,与友同日得进士科,而君先行,人生苍茫,知己寥寥。“五福唯无富,一生谁得如。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诗中颂扬了韦宾客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