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地理学:是地理与环境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他以区域-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某一区域-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与发展,组织结构,调节与发展以及改造与利用的科学,具有科学与基础科学全重性。

2.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

*研究任务:主要是研究某一区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

3.学科特征:区域性,复杂性,时序性,应用性。

4.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1)与太阳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各类生物生长2)有生命活动必须的液态水3)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4)有较强的磁场,阻挡来自太阳风的高能粒子,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5.地球环境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圈层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

6.地球环境系统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地壳地幔、地核

8.岩石圈界面特性:外动力作用和过程集中;不稳定性与内外营力共同作用;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作用的场所;人类的参与。

9.地球环境系统的能量来源:一是由外部环境输入的各种形式的能量。称为外来能量。另一种是地球环境系统内部组成物质本身产生的能量,称为内生能量。

10.地球环境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大气循环,水分循环生物循环表地面循环内地质系统循环。

11.地球环境系统的6特征:整体性开放性相对稳定性时空层次性灾害群发性人类影响日益显著。

******************************************************

******************************************************

12.农村环境:城市及工矿区以外的广大范围的区域环境。

13.农村生态系统:是一种经过人为干预,但仍保持了一定自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

14.农业环境的特点:范围广阔;不稳定性;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和恢复

农业生态系统特点:人工性社会性和区域性波动性综合性选择性开放性

15.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物系统+农业环境系统+人为调节控制系统

16.生态破坏:是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是外界的压力和冲击超过了系统的忍耐力或阀值,它导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7.生态破坏的基本状况:1)森林锐减,草场退化;2)水土流失严重;3)土地荒漠化4)生物种消失5)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6)自然灾害增加7)土壤盐碱化和温室效应

盐渍化原因:在引用地表水灌溉的区域,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经常大水漫灌,有没有相应的排水设施,会引起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在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造成土壤盐渍化。

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造成的。18.农业环境污染来源:化肥农药使用,农膜使用不当作物秸秆,牲畜粪便。

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一、合理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二、全面防治农村环境污染1)加强农村水源地的保护2)控制农药和化肥污染3)控制农用地膜及固体废弃物污染;三、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1)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2)合理安排布局3)坚决防治污染转嫁4)严格控制新污染源5)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意识与管理水平吧四、大力发展和推广生态农业

19.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环境污染迅速蔓延,局部地区污染严重;污染企业数量大,规模小,分布散;污染类型复杂;工业技术水平低,防治技术跟不上,恢复和改善环境困难。

以往的控制与管理模式的缺陷:只将污染源作为一个“点”,而未从系统上进行综合研究;二是只控制浓度,不能有效控制总量;三是对污染源的管理将环境与生产、消费分离,而未进行全面的整体的管理。

企业污染源控制系统4原理:正向控制、反馈控制、市场控制、目标控制

20.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质量保证,运用恰当的方法评价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及其影响作用关系。

2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原则:1)反映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因子集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因子集;2)应能反映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最主要的方面及特点;3)既能做单项分析又便于作综合分析;4)有反映变化特点的指标;5)数据便于获取,概念比较清晰,直观,易操作。

2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求:1)能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特别是能够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2)能反映生态环境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尽可能定量化;3)能用于水资源保护或规定开发建设活动的行为方式,即具有可操作性。

2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来源:1)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2)背景或本底标准;3)类比标准;4)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

2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指标选值选取应考虑基本原则:可计量,先进性和超前性,地域性。

25.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1)类比分析法;2)列表清单法;3)生态图法;4)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5)景观生态学方法;6)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26.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27.生态农业的主要优点:1)整体性2)协调性3)地域性4)高效性5)调控性6)层次性7)稳定性8改善生态环境。

28.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类型:1)生物立体共生型2)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型3)基塘式水陆结合型4)区域整体规划的综合型。

**生态恢复技术:就是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投入和时空的巧妙结合,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的物质,能量循环传递,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恢复治理技术。

29.区域生态恢复技术的主要类型:土壤改造技术,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技术,防治土地退化技术,小流域综合整治技术,土地复垦技术。

30.城市环境特征:1)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特征2)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密相关3)城市环境污染大多属于复合性多源污染4)城市环境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人类行为得到改善。

31.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机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二第二,三产业发展又要求劳动者在地域上相对集中,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从而导致人口的集中,加快了城市化地狱推进的进程)

32.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类活动和生产为中心,由居民和城市环境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33.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还原功能

34.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价值流。

35.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2)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3)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

36.城市容量: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背景,经济条件,文化水平下的一个相对量,可理解为在一定条件下城市环境对人类各项活动的承受能力。

37.研究城市人口承载能力的方法:有限资源法,人均土地使用法,生态城市系统分析法。

38.生态城市环境目标:社会目标(人均居住用地、人均公建用地等),经济目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社会生产总值等),生态目标(大气污染物地面浓度指标,水污染程度指标等)。

39.城市环境分析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分析方法,遥感分析方法,地图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40.城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利用和土壤变化,大气污染,城市用水短缺和水污染

41.城市生态建设五项原则:生态保护策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基础建设即自然景观对城市的持续生态能力。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

42.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志: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2)高效率流转系统3)高质量的环境状况4)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5)高素质的人文环境6)高水平的管理功能。

城市生态建设的内容:(1)确定人口适宜容量2)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3)推进产业结构模式演进4)建立失去与郊区符合生态系统5)防治城市污染6)保护城市生物7)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3.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华,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有没,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44.城市生态调控原理:循环利用原理,开拓边缘原理,共生原理。最适功能原理,最低限制因子原理。

城市生态承载力:在某一时空条件下,城市生态系统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45.城市生态调控措施:1)科学确定和适当控制城市发展规模2)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布局3)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4)加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

城市生态绿地的保护功能:1)调节城市气候2)维持城市氧-碳平衡3)净化空气

46.工业对环境影响:一表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二表现在工业产品可能对环境不利。三表现在工业发展中大规模开发资源客观上冲击了生态环境。

47.工业属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48.生态工业: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建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

49.生态工业特点:一工业生产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单纯追求利润目标向追求经济与生态相统一的生态经济目标转变。二在工艺设计上十分重视废物资源化。三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生产经营决策要素之中。四是生态工业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业生产模式。

******************************************************

******************************************************

50.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是自然生态环境问题:草原资源退化和减少的状况将难以改变,从而影响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森林资源的供求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将处于紧张状况。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宽广,但需防治海洋污染和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濒临物种的生境逐渐缩小,物种资源仍需加强保护。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环境污染问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燃煤形成的大气污染仍为一严重问题。工业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治理污染滞后的问题近期内难以根本解决。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依然存在,城市环境质量局部会有所改善,但在总体上难以根本改善。

51.防治污染的主要技术:一燃煤大气污染控制。二水污染控制(稳定塘,土地处理,排江排海,污水资源化,饮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