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用得比较频繁,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经常会遇到。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却相对较少被使用。

本文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用法有何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过去分词”构成,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则通常使用“被/给+动作的承受者+动词+了/的/得+其他成分”,例如:“这本书被他写了”。

就在实际使用中,英语中的被动句更多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下常被使用。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被动句可用来凸显句子的客观性,增强叙述的权威性;在科技文献中,被动句则常被用来描述实验过程和研究结果。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下的表达。

比如在公告或规章制度中,被动句的使用可以表达一种权威性和严肃性。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的被动句通常强调行为的承受者,而汉语中被动句则强调动作的发出者。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的特点,确保表达的准确和流畅。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且受到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希望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有所帮助,能够为学习者们在使用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主被动对比与翻译一、概念主动与被动体现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所谓主动,是指行为的发出者在句子里是主语,即施事;而被动是指充当句子主语的是某一行为作用的对象,即受事。

二、汉语的被动式与翻译汉语中表达被动概念有三种形式: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不带有被动标记的意念被动式和无主句。

一)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是指借助词汇手段实现的。

主要有“被、由、给、把、让、受、挨、为、使、于、蒙、经、叫、遭受、加以、予以、为……所、是……的、在……中”等。

此类被动句一般表示较强的被动意义,侧重于行为的表达,翻译时一般译成英语的被动句。

如:1. 救济品很快被送到火灾的灾民手中。

Relief was quickly sent to the sufferers from the fire.2. 这些发动机由蒸汽驱动。

The engines are driven by steam.二)不带有被动标记的被动式此类句子中的主语或话题实际上是动作的承受者。

句子形式主动,而意义被动。

一般情况下,译成英语,可使用被动式。

1. 这座桥将于今年年底建成。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wi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2. 地图挂在墙上。

A map was hung on the wall.三)无主句无主句通常可以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英语被动式表达该类无主句。

必须保证8小时睡眠。

Eight hours’ sleep must ne guaranteed.但如果选择的英语动词的意义和英语的行文习惯,也可以用主动式。

洋车夫疑心他醉了,回头叫他别动,车不好拉。

Suspecting he was drunk, the rickshaw puller turned his head and asked him to keep still, for it was hard to pull the rickshaw.三、英语的被动式与翻译、鉴于以上汉语被动句的三种表达方式,我们在翻译英语被动句的时候,要找出适当的被动形式,因为汉语表达被动式的词存在语体等方面的差异,如积极意义(被、受/到)和消极意义(挨、糟)的差异,抽象和具体的差异,口语体(给、叫、让+ 施事)和书面语体差异等。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分析-以《老人与海》和《边城》为例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分析-以《老人与海》和《边城》为例

·238·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英语被动句的使用比起汉语被动句要广泛得多。

本文分析对比了英文小说《老人与海》(译林出版社,2001,下同)及中文小说《边城》<最新修订纪念珍藏版>(武汉出版社,2013,下同)中出现的大部分被动形式,从被动句的不同结构形式对比分析了被动句在这两部小说中的不同句法特征。

一、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的分类比较被动句大体上都可以分为结构被动句与意义被动句。

前者是指动词的受动关系表现在动词的结构形式上,后者是指以动词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从结构形式来看,英语中被动句式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由形式被动兼意义被动的有标记的被动句式构成,即由“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

而且助动词be 有时态和体的变化,并在句末出现由by 引导的动作发出者。

其他比较常见的有“get+-ed 分词”,但“be+-ed”的形式更为正式。

另外英语中也经常使用“It is +-ed”的被动形式,但适用这个结构的动词数目较少,如say,report,believe 等等。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使用的语言鲜明具体,往往只使用警句式的语言来表现小说中人物的言谈行动。

下面选取《老人与海》中的被动句为例:一般来说,英语中的结构被动句通常有两种形式:施事出现和施事不出现。

(1)施事出现:①But she can be so cruel and it comes so suddenly and such birds that fly, dipping and hunting, with their small sad voices are made too delicately for the sea.(P.22)②The other baits were still in the water but there was nothing to be done.(P.38)(2)施事不出现:③Those who had caught sharks had taken them to the shark factory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ve where they were hoisted on a block and tackle, their livers removed, their fins cut off and their hides skinned out and their flesh cut into strips for salting.(P.3)英语中也存在一些形式上主动但意义上却表示被动的无标记被动句。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汉英被动语态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的差异英语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十分广泛,就类型来讲,可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

结构被动句又包括显性被动和半显性被动,比如说“The flower vase was broke by me yesterday.”这就是一个显性被动的句子。

而“The stain of history must be cleared.”则是半显性的被动;意义被动式用主动意义来表达被动意义,它是用来描述事物具有的性质或目前处于的状态,动作意义相对弱一些,比如说“The icecream tastes very go od”、“The building is near completion.”都是主动表被动的句子。

然而,汉语中大多数被动意义不用结构被动句来表示,因此,与英语相比,汉语主动句使用较多,被动句使用较少,并且在汉语的被动句中,意义被动式使用较多,结构被动句使用较少。

汉语中被动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标志词有“被”、“给”、“让”、“叫”、“由”。

例如:他被刀割伤了(He was hurt by a knife.)。

这场大火是由吸烟引起的(The big fire was caused by smoking.)。

2.使用一些词汇手段来表示被动句,如“受到”“遭到”“挨”“得到”“给予”。

例如:他们在工厂受到欢迎(They are welcomed in the factory)3.意义被动句,例如:这种菜闻起来很香(The dish smells wonderful)英汉被动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被动结构。

英语的被动句有非常严格的形式标志,即“be+V-ed”形式,如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respect the old.而汉语则借助一些词来体现,如“被”、“给”、“让”、“叫”等,如孩子应该被教育尊重老人。

英语句子主要是在说不出、不愿说或不必说出施动者时使用被动句,因此,英语被动句中经常都不出现施动者,而汉语则恰恰相反,我国的语言学家王力在总结“被”字句的使用时说:“现代汉语的被动式绝大多数是带关系语的”。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是表达被动意义的一种句型。

在英汉语言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英汉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英语中的被动句是通过把主语转化为句子的对象来表示被动。

通常是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

例如,我们可以把这个主动句子:The boy kicked the ball.转化为以下被动句子:在这个句子中,“the ball”是对象,而“was kicked”是被动的形式。

下面是更多的例子:主动句子:The teacher gave the students an exam. 被动句子:The students were given an exam by the teacher.主动句子:She will bake a cake. 被动句子:A cake will be baked by her.他吃了一个苹果。

主动句子:他收到了一封信。

被动句子:一封信被他收到了。

英汉被动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

首先,在英语中,被动句主要是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来表达被动,但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加上“被”字来表达被动。

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像“be”这样的动词。

其次,在英语中,被动句常常用于客观事实的陈述,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于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

例如,英语中可以说:The house was broken into last night.但在汉语中,可能会表达出更强的情感,如:昨晚我的房子被人破坏了,这真让人生气。

这个例子中,汉语句子表达出了说话人的愤怒和强烈情感,而英语句子则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件客观事实。

此外,英语的被动句中,礼貌语气比汉语更加普遍。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能够被看作是礼貌用词的被动句是:而在汉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时候,则不需要添加这种礼貌用语。

总结英汉被动句在表达方式和用法上有一些不同。

英语中的被动句主要是通过“be”V-ed 来表示,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则是通过添加“被”字来表示。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被动句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口语和笔头上都非常常见。

被动句通常由“be”动词加过去分词构成。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有很多差异,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来说,识别和理解英语被动句常常会带来一些困难。

本文将比较英汉被动句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语法概念。

主被动结构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主被动两个结构构成。

主动语态下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在被动语态下,主语成为动作的承受者,被强调的内容往往是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主动语态:I wrote the letter.(我写了这封信。

)在汉语中,不同于英语的主被动结构,表述以被动的方式强调的动作,通常可以通过词序或者助动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达。

所以,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使用“被”字句或“受到”字句来表达。

汉语:这个决定由公司领导做出。

(公司领导做出了这个决定)英语:The decision was made by the company leaders. (公司领导做出了这个决定)所以,英汉语言处理被动句的方式有所不同。

被动句的时态在英语中,被动句的时态与主动句类似。

被动句可以用各种时态来表达不同的时间关系,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和将来时态。

被动句使用的时态通常取决于主语和句子的动作和状态。

现在时:The car is being washed.(车正在被洗。

)将来时:The game will be played next week. (游戏将在下周进行)与英语不同,汉语中的被动句不太明显具有时态,因为汉语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句子中的动作发生时间。

特殊情况下的被动句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

双宾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一些动词后面可以接两个以上的宾语。

这称为双宾语动词,在被动语态中,一个宾语变成主语,另一个宾语作为主语的补语出现。

主动语态:I gave my mom a present.(我送了妈妈一个礼物)在汉语中,很少出现双宾语动词的情况,大多数语法结构倾向于一种简单且直接的表述方式。

英汉语被动式差异对比

英汉语被动式差异对比

英汉语被动式差异对比摘要:英汉语被动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形式标志、使用频率及意念被动句的使用分布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英汉民族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诸多不同,衍生出不同形态的被动式,这对掌握英汉语差异,了解东西方文化,准确、道地地习得英语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被动式形式标志使用频率意念被动句引言被动语态的产生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

“当思维选择事件的客体作为参照物,就产生了被动句和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谢景芝,2004:200)。

英语被动语态广泛使用在科技、报刊文体、官方或公事文体中。

就科技文体而论,“据语言学家统计,物理、化学、工程类的英语教科书的全部限定动词,至少三分之一是用被动语态。

有些经常用于科技文章的动词以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高达51%到100%”(连淑能,1993:102)。

汉语被动语态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汉语中较少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的使用也受到种种局限。

例如汉语小说《骆驼祥子》中只用了一百个被动句;《班主任》共20页,才用了七个被动句。

(谢景芝,2004:201)1.英语被动式的特点英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被动语态。

英语主要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概念,辅以词汇手段。

在英语中,谓语含有助动词be(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个结构的句子称为被动句,“be(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是英语被动语态的标志。

英语里绝大多数及物动词都可以用这个结构作为被动语态的标志。

所以,“英语中的被动句大多数是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蒋监松,2002:37)。

英语绝大多数被动句中施动者不出现。

英语被动句往往表现得很直接、客观、不带个人感情。

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可以跟各种表示时态、完成式及情态动词连用。

因此,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很高。

2.汉语被动式的特点汉语中主动句多,被动句使用频率低。

汉语的动词缺乏形态结构的变化,不具备像英语一样用曲折形式表示语态的手段。

在动词谓语中,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方,句子就是主动句,否则就是被动句。

英汉被动语态

英汉被动语态

英汉语被动语态对比研究张茜141112056被动句作为汉语的特色句类,长久以来都受到了语法学界的高度重视。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他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

然而被动语态是两种语言中都有的语言现象。

由于两种语言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英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

英语语法中并没有“被动句”这一说法,通常被称为“passive voice ”,即被动语态。

我们把英语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也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认为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该通称为“被动句”,并由此把汉语被动句分为“有标志的被动句”和“无标志的被动句”两类。

一般的英语语法书都把现代英语的语态分为主动语态(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两种。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如果从形式上去看,我们会发现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都是由“be +Vpp(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的,如:This book is written by my father。

(这本书是我爸爸写的。

)除了“be”外,英语中还有的被动句是由“get+Vpp”构成的。

如:He got invited to the party. (他被邀请参加聚会。

)另外,与汉语一样,英语中有的句子并无“be/get+Vpp”结构,但从语义上看,也属于被动句。

如:Meat will not keep in hot weather。

(肉在热天不好保存。

)如果我们把汉语被动句的划分标准应用到英语上,就可以把英语中用“be/get+Vpp”结构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看作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而没有用“be/get+Vpp”结构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看成“无标志被动句”。

英语常用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结构被动句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尤其在科技语体、公文语体和应用语体中,更是大量使用。

英语中常用结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

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
英 汉被动 Βιβλιοθήκη 态 的 用 法及意义 表达对 比
口鲁俊丰
摘 要 :被动语态是一种语 言现 象,在英汉两种语 言中都普遍存在。英汉被 动语 态在语法结构 、 表现形 式等
方面都存在着异同。本文将通过大量实例 ,探讨英汉两种语 言中的被动语态的特 点,并着重对其用法和 意义表达
进 行 分析 和 对 比
歌 曲中,情态动词主 要分布在第六 、七节 中: “ 国神圣 面 ,主要 用 了表意愿 的情态动词 ,传 达 了词作者对 人 民行 祖 的爱 ,请指 引和支持我们报 仇 ! 自由,亲爱的 自由请你 和 动起 来的希望 。由于歌词是 日常生活中不可 或缺 的语篇类
你 的 保 卫 者 同 战 斗 , 你 的保 卫 者 同 战 斗 。但 愿 在 你 雄 伟 的 型 之 一 ,所 以对 此进 行 人 际 方 面 的分 析 是 很有 意 义 的。
从 语 气 、情 态 方 面 着 重 分 析 了 法 国 国歌 《 赛 曲 》 的 人 际 马 意 义 。 在 语 气 方 面 ,主 要 使 用 了 大 量 的祈 使 旬 , 向法 兰 西
该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之 间的主被动关 系。语言 中存在着 两 省略 。一般来 说,只有及物 动词才具有被 动语态 ;在某 些
种 语 态 : 主动 语 态 (c ie o c )和 被 动 语 态 ( a s v 情 况 下 , 为 了 强 调 事 物 的 状 态 , 还 可 以 用 “ e , S e , a t v v i e p s ie g t e m v ie 。 当主 语 是 动 作 的施 事者 时 ,动 词 形 式 表 现 为主 动 b cm ,l o ,f e ”等 作 为 系动 词 。 oc ) e o e ok e l 态 ;相 反 , 当主 语 是 动 作 的承 受 者 时 , 动 词 形 式 表 现 为 被 通 常 ,被 动 语 态 和 主 动 语 态 的差 异 主 要 表 现 在 句 型 结

汉英被动表达的差异

汉英被动表达的差异

汉英被动表达的差异初中生学习英语被动语态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在很多该用被动语态的地方没有用。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英被动表达的差异,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汉英被动表达的差异比如学生经常说出这样的句子:The classroom has cleaned. The gas has used up. 这是因为汉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很低,学生习惯于“教室打扫干净了”、“汽油用完了”等无形式标记被动句的表达法,对译成英语,也就忘了该用被动语态。

深一层的原因是汉语史上被字句一般用来表示不愉快或遗憾的事情。

比如人们一般问:“ 教师表扬(你)了没有?”而不大说:“你被老师表扬了没有?”一般说:“(我)又被老师批评了。

”而不大说:“老师又批评我了。

”(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老师批评得不合适。

)再如:“蛋糕被猫吃掉了。

”(隐含义是蛋糕本来是我们要吃的。

)当然,随着本世纪以来汉语欧化句式的大量涌现,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许多场合的被字句也并不表示不愉快,“我被老师表扬了。

”一类句子也到处使用。

但与英语相比,汉语中的被字句出现频率仍低了很多。

另一方面,汉语中存在的大量无形式标记被动句,如果译成英语则必须用被动语态,但学生往往忘了使用被动语态,这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被动句时最易出现的错误。

比如“信写完了”常被译成“The letter has written.”; “门锁上了”常被译成“The door has locked up.”对此,必须设计具体的语境,通过大量的英汉对比翻译,反复操练,才能加深理解。

比如:教室打扫干净了。

The classroom has been cleaned.树种好了。

The trees have been planted.杯子打破了。

The cup was broken.汽车撞坏了。

The car was broken.书他拿走了。

The book has been taken away by him.协议通过了。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表示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主动或被动之间的动词形式。

从定义上来说,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则随后的动词便用被动语态。

尽管语态这一语义范畴在英汉语法中是共有的,但是在表达方式、语法意义、语用表达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

从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上看,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语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句法被动句,另外一种是意念被动句。

句法被动句是一种具有被动标记的形义兼备的被动句,被动语态可以清晰地体现在句子的结构或词汇的使用上。

意念被动句则是以主动的句法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它没有被动的标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从句法被动句层面看,二者有共同点:一、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外在的标记,例如:汉语中的“被、给、由”等,英语中的be/get+动词过去分词;二、两种语言中句子的主语都放在句首,施事者可出现也可不出现。

而不同点有三点:一、动词是否变形。

汉语中的被动语态动词不变形,要表达完成或结果意义是通过添加附加成分来实现的,例如:衣服被水淋湿了:英语的被动态动词必须变形加ed(不包含一些特殊形式的动词过去分词变化),并且英语动词be作为一个独立的谓语动词需要根据时态变形,如:Many books on the subjec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past two years.二、在汉语的句法被动句中,施事者如果出现时直接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助词被、给等的后面,如:帽子被风给吹跑了。

但是在英语中,施事者需要通过介词by引进并且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

例如:He got caught by the police driving at 60 kms through Cambridge.三、汉语中的“被”后接施事者与英语中的by+施事者是不同的,汉语中不管施事者出现与否,“被”都是必须存在的,本身就表示一种被动的语法意义,“被”的主要功能是表示主语和谓语动词的被动关系,而不是引出施事者。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语中有两种被动句的结构:一般被动和完成被动。

一般被动句是由助动词be(is, am, are, was, wer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完成被动句则是由助动词have(has, have, had)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表示动作已经在过去完成。

我们来比较一般被动句和完成被动句的用法和结构。

一般被动句:主语 + be动词 + 过去分词 + 其他成分注意,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一般被动句的be动词用is;完成被动句的be动词用has。

一般被动句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而完成被动句则用于表示动作在过去已经完成。

下面是一些例句来帮助理解这两种被动句的用法和结构。

完成被动句例句:1. The food has been cooked by a professional chef.(这道菜已经被一位专业的厨师做好了)2. The letter has been sent to the recipient.(这封信已经被寄给了收件人)3. The work had been finished before the deadline.(这项工作已经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法和表达方式,适用于一般被动句和完成被动句。

1. 可以使用by短语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例句:- The cake was made by my mom.(这个蛋糕是我妈妈做的)- 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a rock.(窗户是被一块石头打破的)被动句的使用可以强调动作的接受者,或者表示动作在过去已经完成。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被动句结构和表达方式。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被动句是在对一个动作或事件发生进行描述时,将执行动作的主语变为动作的承受者,而将动作执行的动词形式变为被动。

被动句的使用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很普遍,但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效果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英汉被动句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1. 被动句的形式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动词的不同形式作为谓语动词。

例如:Present simple: The job is done.In Chinese, the passive voice is formed by adding the word “被” before the verb. For example: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这个问题被我解决了。

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这个问题被我解决了。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在英语中,被动句经常用于以下情况:(1)当重点在于强调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时,比如:(2)当动作执行者不知道或者不重要时,比如:The vase was broken.In Chinese, the passive voice is often used to emphasize the object or receiver of the action, or to express that the action was done by someone else, whether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For example:这本书被我借走了。

(I borrowed this book)这个项目被取消了。

(The project was cancelled)被动句的语气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的语气通常比主动句更加客观和中性。

在某些情况下,英语中的被动句还可用来替换主动句,以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语气,比如:In Chinese, 被动句的语气更常用于表达惊讶、疑惑或者领导或上级的命令。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句子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在主动和被动句式的使用上。

本文将从主动与被动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的差异。

一、主动句式
主动句式是英汉语言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句式结构。

在主动句式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Tom bought a book.(汤姆买了一本书。


在英汉语言翻译中,主动句式的翻译通常是直接翻译。

例如:
1. I love you.(我爱你。


2. The dog is barking.(狗在叫。


3. She is singing a song.(她在唱歌。


在英汉语言翻译中,被动句式的翻译要相对复杂一些。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被动句式的翻译方法。

1. 被动语态的直接翻译
1.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这本书是著名作家写的。


2. The cake was baked by my sister.(这个蛋糕是我妹妹烤的。


2. 被动语态的主动表达
有些被动语态的翻译,可以用主动语态来表达。

主动表达在英汉语言中是常见的,它能够更加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
总之,英汉语言中的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使翻译的内容准确、自然和贴切。

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被动语态的差异

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被动语态的差异

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被动语态的差异在将近半个学期的汉译英的学习中,我对汉语和英语被动语态有了初步的认识,大概总结如下:1.汉语被动语态:汉语的动词基本上无形态变化,所以动词本身无被动语态,主动与被动主要使用一些词汇手段,或纯粹靠意合,依靠动词本身的意义和上下文来显示主动和被动。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这类被动句的标志有“被”、“给”、“让”等。

例如:①他被一块大石头砸伤了。

He was hurt by a big stone.②庄家让洪水冲毁了。

The crops were washed away by the flood.(2)使用一些词汇手段表示被动句,如“受到”、“遭到”、“得到”等。

例如:①他们在工厂受到欢迎。

They were welcomed in the factory.②计算机的应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3)意义被动,被动意义完全靠汉语的意合来体现。

例如:①他已派到国外当翻译。

He has been sent abroad as an interpreter.②这种菜闻起来很香。

The dish smells wonderful.2.英语被动语态:通过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

(1)英语结构被动句:①施事原因。

因各种因素,不愿说出施动者。

例如: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respect the old.应该教导孩子们尊重老人。

②修辞和结构的需要。

有时为了更好的连接上下文,避免变换主语。

例如:The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student first,and then still be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 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然后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

(2)英语意义被动句:①作谓语的动词是由及物动词转化而来的不及物动词。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些不同。

本文将探讨英语和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包括语法结构、用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1. 语法结构在英语中,被动句的构成为“be + 过去分词”,例如:“The book is written by the author.” 在这个例子中,“is”是be动词,用于表示时态和人称,“written”是过去分词,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

被动句的时态和人称变化主要由be动词来决定,而过去分词则保持不变。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构成相对简单,通常是在动词后加上“被”字结构。

例如:“这本书被作者写了。

” 在这个例子中,“被”字结构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其后的动词“写”则保持原形不变。

汉语中的被动句并不涉及时态和人称的变化,只要在动词后添加“被”字结构即可构成被动句。

2. 用法在英语中,被动句的用法相对灵活,可以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忽略动作的执行者,也可以用于描述一种普遍规律或常规行为。

例如:“Mistakes were made.” 这句话中强调了“mistakes”的发生,而并未提到谁犯了错误。

“The dishes are usually washed by my mother.” 这句话用于描述一种常规的行为。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用法较少,通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描述一种不愿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

例如:“这个问题应该被解决。

” 这句话强调了解决问题的责任应该落在谁身上。

汉语中的被动句并不常用于描述普遍规律或常规行为,而是更多用于强调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动作承受者。

3. 表达方式在英语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相对直观,通过be动词和过去分词的组合来构成被动结构。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被动句的使用相对简单,也容易被理解。

英语中的被动句可以通过by短语来引入执行者,从而更清晰地表达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The cake was baked by my sister.”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相对间接,通过“被”字结构来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

英语被动语态

英语被动语态

英语被动语态(一)举例Saddam is being tried. 萨达姆正在接受审判。

The Iraqi government is trying Saddam. 伊拉克政府正在审判萨达姆。

More and more people use computers now.(主动语态)Computers are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now.(被动语态)English is spoken all over the world. (被动语态)(二)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被动方式上的差异汉语表达被动语态非常简单明了,用“被”“遭”“受”等词来表示,如“被捕”、“被杀”、“受到凌辱”等。

而英语表达被动的方式也不复杂,用“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

其中助动词be有人称、数量和时态的变化,而这正是英语被动语态的难点。

(三)被动语态的构成被动语态由“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

这里要强调一定是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因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也就不可能有被动语态。

英语主动语态有16个时态;被动语态常用的有8个,以give为例说明如下:时态动词形式一般现在时Am/is/are given一般过去时Was/were given一般将来时Shall/will be given现在进行时Am/is/are being given过去进行时Was/were being given过去将来时Should/would be given现在完成时Has/have been given过去完成时Had been given被动语态的疑问句是将第一个助动词移到主语之前、句末用问号;否定式是在第一个助动词后加not或never等其他否定词、句末用句号。

如:“During the interview, were you asked questions in English?” “No, I wasn’t asked questions in English.” “面试的时候,用英语问你问题了吗?”“没有,没有用英语问我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对比被动语态只是一种语法范畴,其功能是运用语言来符号化人所意识到的事物,以下是搜集资料的一篇研究英汉被动语态表达形式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概述被动语态是所有语言的普遍范畴。

它同人的认知体验密切联系。

英语语态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达主语和动词谓语之间的语法和语义关系。

英语动词有主动语态(active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之分,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根据相应规则,只有需要动作对象的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

英语被动语态用句子形式表示,可以区分为有形标志的被动句和主动形式的被动句。

汉语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徐德宽指出,“很久以来‘,被’字句一直是汉语语法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而‘被’字句的词类归属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通过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的对比,旨在从深层揭示被动语态的本质。

二、形式分析英汉被动语态的表达形式有共性和个性之分。

(一)共性各种语言的被动句都存在普遍性,包括形式和意义。

彭玉海在探讨俄汉被动句的认知共性中说:“一种句式除了句法结构所反映的大致相同内容的基本情景外,还必须将完整的语义所包含的认知因素考虑在内,这就给语言的认知分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彭玉海从顺序原则、包容原则、相邻原则和经济原则出发,得出结论:“一个结构式就是一个形义结合体,它既不是完全任意的,也不是完全可推导的,而是可解释的或有理据的(motivated)。

从一个认知领域到另一个认知领域,是整体性的心理意象或心理‘完形’的投射,而不是组成部分的投射。

在俄汉被动句的语义分析中,顺序、包容、邻近、数量4 条认知原则在意义(概念)领域和句式结构的形式领域同时起作用,或者说在意义域起作用的原则也‘投射’到形式域,这就是所谓的语法认知‘象似性’或语法隐喻,从意义认知域向形式认知域的投射。

分析表明,俄汉语被动句在语言认知层面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从认知原则出发确立被动句式的整体意义,这一做法能为英汉被动句之间的共性特征作出认知方面新的解释。

”下面,我们从有形式标记和无形式标记出发,分别考察英汉被动语态。

1. 有形标志的共性英语被动语态主要表现在动词的词性变化上(be + V-ed)。

其句型为:S(person)+VP(be + V-ed)+A(by or with +agent).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patient),谓语是由助动词 be 或相当于 be 的助动词和一个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组成的动词短语(verb phrase),带有或不带表示动作执行者或工具方式的短语(adverbial of agent)构成被动语态。

而汉语被动句,虽然动词本身不发生任何词性变化,没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但却常常使用具有被动意义的功能词,如“被”、“让”、“给”、“叫”、“把”、“将”、“使”、“由”、“是……的”,“为……所”等表示被动;也可以由本身有被动含义的“遭”、“受”、“投”等动词直接体现。

可概括为以下两个句子模式。

(1)句子模式 SVO(Passive of SVO):①The glass was broken by my bro ther.// 玻璃杯被我弟弟打破了。

②The lady was robbed by two gangsters.// 这女士遭到两个歹徒抢劫。

③Our clothes were soaked with sweat.// 我们的衣服给汗水湿透了。

2)句子模式 SvoO(Passive of SvoO):①The lecture was given to us by Mr. Hobbs yesterday.//昨天的讲座是霍布斯先生开的。

②The enemy was forced to retreat by our army. // 敌人被我军迫退。

③She was elected chairman by the students’Union.// 她被学生会选为主席。

2. 无形标志的共性在英语交际中,并非所有表示被动意义的手段都体现在动词的词性变化上(be + V-ed)。

相反,存在许多以主动形式出现却带有被动意义的结构,我们称其为无形式标记被动语态(un-marked passives)。

有意义的是,汉语同样也存在这种语言现象:用主动语气表示被动意义。

对此,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况。

(1)句子模式 be + prep. + n(.V-ing)①The rumour is beyond belief.这种谣言不可信。

②The racial problem in USA are far from their solution(=are by no means solved).// 美国的种族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

(2)某些及物动词用作不及物动词,表示被动语态。

这类及物动词有clean,lock,fill,cut,wash,print 等。

①The beef cuts tender.// 这牛肉切起来很嫩。

②The clothes washed clean.// 这衣服洗得干净。

(3)以主动语态出现的不定式结构表示被动意义。

此处,可以模式化为 4 种情况。

①adj. + infinitiveThe car is very expensive to overhaul.// 这辆汽车大修起来很费钱。

②too + adj. + infiA. Atoms are too small to see.//原子太小,无法看到。

B. The oil blur on the surface is too thick to wipe off.//面上的油污太厚,擦不掉。

③n. + infinitive(不定式词类活用,用作名词或代词的定语)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solve.// 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B. I have got something to say.//我有几句话要说。

C. I have brought you an interesting book to read.// 我给你带来一本可读的有趣的书。

⑷be + infinitiveA. The house is to le(t= to be let).// 此房出租。

B. You are to blame for thi(s= to be blamed).// 这事要怪你。

(4)出现在某些及物动词的后面,如:(deserve,require,need,want,stand等)(worthworth while)。

动名词的被动语态具有被动意义。

例如:①He deserves punishing.// 他应该受到惩罚。

②Your room wants white wa shing.// 你的房子要粉刷了。

③Her design is worth studying.// 她的设计值得研究。

从词语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被动语态表达方式上的共性是:第一,带被动标志结构的被动语态;第二,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意念被动语态(notional passive)。

不过,两种类型的被动语态在各自语言中的使用频率不尽相同。

与汉语相比,英语带被动标志结构的被动语态的使用比意念被动语态多。

至于被动语态之间的不同,我们将在下面讨论。

(二)个性对比语言学从一产生就十分明确,是属于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学科,它强调重点研究两种语言的差异,这一特点从沃尔夫、拉多和詹姆斯的论述中看得很清楚。

伯伦(P. V. Buren)和德温(R. Dirven)提出对比语言学……可以增强对语言结构的认识,可了解语言体系之间的关系,即作为一种发现程序(discovery procedure),以寻求不同语言的通性。

1978 年,布赖顿斯坦(P. H. Breiten-stein)认为对比语言学可分为科学性的和教学性的两类。

第二,对比语言学随着理论语言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变化而变化。

迪皮特罗总结说:“一种对比分析会变得同与之相连的语言理论一样复杂,……一旦理论发生了变化,新的对比途径也就会出现。

如果理论本身有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在把这种理论应用于对比分析时,这些矛盾也就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

”严复的《英文汉话》与马建忠等人都对英汉对比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他总结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的科学结论。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明确提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言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并在书中“把汉语同印欧语尤其是英语作了画龙点晴式的比较”。

1947 年出版了《中国人学英语》,他在序言中说:“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1977 年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着名演讲。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了。

吕叔湘为《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题词:“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何以有这些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

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

”她的题词高屋建瓴地为这个学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以成了学者反复引用的名言。

现在我国对比语言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包括:许余龙、潘文国、王菊泉、刘重德等。

运用对比语言学,可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同和异,进而以同为基础,重点解决异的相互转化。

此处的“转化”就是语际翻译,当然包括英汉互译。

韩红指出:“这两个学科(对比语言学与翻译———引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在目标语与目的语之间展开研究;既可以在同一种语言不同历史横断面(比如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等) 之间展开,也可以在不同语言(比如俄汉、英汉等)之间展开。

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对比语言学旨在通过对比发现所比较的两者之间的异同;而翻译的终极目标是在异同基础上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

转换需要在大致相同的基础上着力处理异同。

’可见,对比语言学是翻译学的基础,在前者的基础上从事翻译必将事半功倍。

由此,产生一种翻译理念:在对比语言基础上建构翻译的转换机制和体系。

”因此,讨论英汉互译,同样有助于对比的开展。

(三)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第 2 代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大约在 1980 年代后期至 1990 年代开始成型。

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针对生成语言学天赋观,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理论,而是代表一种研究范式,是多种认知语言理论的统称,其特点是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着重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