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编辑创新

合集下载

时政新闻如何创新出佳作

时政新闻如何创新出佳作

时政新闻如何创新出佳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时政新闻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最新政治信息的主要途径。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如何创新出佳作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他们需要更加细致的分析、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更加创新的方法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准。

一、挖掘热点时政新闻的创新首先要从热点开始。

新闻的热点是指最近发生的、被人们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事件,新闻媒体要从这些热点中挖掘出重点事件,深入报道,探究新闻本质,将新闻报道创新到一个新高度。

二、注重真实性时政新闻作为传递最新政治信息的重要手段,其真实性尤为重要。

新闻工作者要严肃认真对待每一条新闻,并且多方核实新闻信息的可靠性,避免传递虚假信息。

三、关注人性时政新闻的创新需要关注人性。

新闻报道要深刻描绘出事件幕后所隐藏着的人性因素,例如利益诉求、欲望之争等,以让读者从新闻背后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事件,这类新闻报道为加深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思辨意义。

四、注重内容深度时政新闻的创新还要注重内容深度。

新闻报道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新闻概述,而是要深入事件的本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五、注重视觉效果时政新闻的创新也可以通过視覺效果的创新来实现。

作者应该根据不同事件特点,采用不同的视觉表现技巧,在新闻内容的交流中,不断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吸引力,让新闻报道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六、常青树时政新闻,往往只是在事件发生时提供信息的一部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的“常青树”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就是文章要具备较高的价值,需要通过分析和评论内容为人们带来理解和启发,新闻的价值也需要得到保持和增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向。

综上所述,时政新闻的创新需要在追求真实性和热点切入的基础上,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深层次分析,从视觉效果和信息质量等多个维度展现创新思维的力量,让新闻报道变得更具价值和社会意义,这是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和目标。

论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采写的创新

论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采写的创新

论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采写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电视台在时政新闻采写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采写的创新。

对时政新闻的报道角度上的创新。

以往地方电视台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往往只局限于当地政府要闻的传递,缺乏深入的背景调查和多方面的报道角度。

随着社会对时政新闻质量的要求提高,地方电视台不仅关注政府的要闻,更注重关注政府工作的实际影响和民众的反馈。

他们通过深入采访和广泛调查,加强与民众的互动,力求展现一个更全面、客观的政府工作画面。

在时政新闻的报道手法上的创新。

地方电视台采取了许多新的手法,例如长篇专题报道、记者手记等。

长篇专题报道将越来越多的报道内容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索,不仅丰富了新闻的层次,也提高了观众的阅读体验。

记者手记则通过记者的个人视角,以真实的感受和观察,揭示时政新闻背后的真相和真实的故事。

这些新的报道手法不仅提高了新闻报道的质量,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关注。

地方电视台还在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他们采用了更多的多媒体技术,如直播、互动社交媒体等,将时政新闻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观众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收看新闻节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与记者和其他观众进行互动,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传播。

这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时政新闻报道更具有时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提升了地方电视台的品牌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电视台在时政新闻采写的创新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时政新闻的报道需要记者对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地方电视台在这方面的储备可能相对不足。

与中央电视台相比,地方电视台的影响力较小,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创新手法和内容来吸引观众的关注。

地方电视台在时政新闻采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他们关注社会民众的需求,突破传统的报道方式,采用新的报道手法和形式,力求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观众的体验。

在面对挑战的地方电视台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时政新闻内容。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作者:吴俊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3年第12期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时政新闻在传播和报道方面展现出更加生动、多样的效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尽管融媒体时代为时政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

因此,有必要对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现存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其对社会的实际价值。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现状与问题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途径越发多样化,包括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

这使得人们能够获得更及时、更丰富的时政新闻内容,也为时政新闻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碎片化和快速消耗,人们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和深度相对较低,增加了新闻媒体的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门槛越来越低,各种各样的新闻平台不断涌现,新闻真伪难以辨别,损害了公众对于时政新闻的信任度。

其次,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新闻报道内容浅显且大同小异,缺乏深度和独特性。

最后,对时政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真实性的监管也显得不足,一些新闻媒体存在报道失实或者倾向性报道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于时政新闻的质疑。

总的来说,融媒体时代对于时政新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进行报道时需要正视并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加强自身建设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为公众传递更加准确、可信的时政新闻。

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形式融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运营融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是实现时政新闻创新的重要手段。

融媒体时代,传统单一的媒体平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时政新闻获取的需求,因此,融媒体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设备的更新与升级是融媒体平台建设的基础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而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核心的新媒体形态。

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时政新闻报道是广大读者了解时政动态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媒体与公众直接接触的窗口。

而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时政新闻也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读者对于信息需要的不同层次和角度。

以下是本文针对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丰富视角时政新闻报道往往是以政府领导人和政治家们为主角,这种报道方式虽然可以体现政治重要人物的决策作用,但是却给读者留下了“重要人物即政治”这样的印象。

针对这种不足,时政新闻报道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切入,比如从历史文化、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掘新闻价值。

这样既能够全面展现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实施情况,又能更好地呈现当地的社会状况与民生现状,丰富了报道的视角。

二、创新报道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网络、APP、微博等成为近年来热门的信息获取平台。

而传统的纸媒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因此,媒体需要创新报道方式,更好地抓住读者的眼球,比如在报道中融入音频、视频、图表等不同的元素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信息深度,将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化。

三、加强记者素质新闻与记者是密不可分的,记者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报道的质量,也影响媒体的能动性。

因此,对于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来说,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提升采访技巧、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增强新闻敏感性和判断力,以及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抵制稿费、流量、点击率等因素的诱惑,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加强互动与反馈时政新闻报道的读者往往是关心政治与国家发展的人群,他们对于某些新闻事件的看法、态度和反应也很重要。

因此,媒体可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和反馈,比如通过微博、微信、官网等平台开通评论区、问答社区,收集读者对于时政新闻报道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五、重视国际对接时政新闻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部分,只有了解国际政治和经济动态,才能更好地把握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

关于广播电视时政新闻节目创新的思考

关于广播电视时政新闻节目创新的思考

研究·研讨与交流96关于广播电视时政新闻节目创新的思考摘 要:采编是广播电视传播媒体最基础且最重要的部门,其发展水平对于创新媒体运维模式、保障新闻资讯时效性与准确性具有实际意义。

基于此,本文深度剖析了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优化策略,旨在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采编;广播电视传播媒体;新闻资讯;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18)11-096-02 DOI:10.19483/ki.11-4653/n.2018.11.029文/冯蕊1.广播电视时政新闻采编存在的缺陷1.1编辑模式过于俗套,对新媒体运维模式理解不透彻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对新媒体运维模式缺乏深刻的认知,导致创新媒体形式与传统媒体发生本质性冲突,无法实现主体经济发展、社会人文进步与价值观念转变等的高效契合,使得诸多地区新闻采编模式较为落后,仍然沿用传统的采编模板,且新闻内容表达方式也仅局限于图片或视频短片,缺少创新。

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审美疲劳的负面效应,对受众的吸引力降低,新闻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轨,无法切实反映基层群众的生活面貌和心态,难以激发情感共鸣,进而拉低收视率。

1.2基层新闻采编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首先,广播电视台基层时政新闻采编人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且对多个专业领域都有所涉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其更高效地接纳新媒体运维模式的具体改变。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地区的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理论储备不足,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且对时事资讯热点、新媒体传播特点等把握不到位,无法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2.创新广播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具体策略2.1确立各大民生新闻创新理念,合理拣选内容随着现代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传递模式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而媒体运维的核心仍然是信息的基本内容。

对于新闻资讯热点的筛选与信息表达方式的选择,能够有效反映一家新媒体的专业水平。

融媒语境下的时政新闻报道创新

融媒语境下的时政新闻报道创新

一、时政新闻的内涵一般而言,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所担负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事实、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等。

其中,时政新闻是各类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之一,是党报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

对于时政新闻的定义,目前新闻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新闻学大辞典》对“政治报道”的解释为:对国家、政党、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事件、政治会议、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

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时政新闻是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信息性、时效性,表现为各政治团体、社会集团在处理国家事务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活动等。

尽管表述不一,但其内涵和实质趋于相通。

通俗意义上讲,时政新闻是对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相关新闻事件的报道。

二、传统时政新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地方主流媒体来说,时政新闻报道是媒体发展和壮大的根本,是干部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途径,其在解读决策声音、传播价值导向、引领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诚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对于时政类新闻来说,既要做到“顶天立地”,又要赢得“各方喝彩”,其从采写方式、内容制作、传播手段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时效相对滞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融媒手段的普及应用,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信息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一直秉承权威、客观、严谨的原则进行新闻制作、编发审核和内容传播,这就造成采、写、编、审、发的周期相对较长,同时传播方式相对固定,导致受众往往无法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全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时政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无法及时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语言偏向生硬与风格多样、语言诙谐幽默的网言网语相比,时政新闻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会议讲话、专题调研、工作总结等,稿件内容几乎千篇一律,这不仅导致时政新闻同质化现象突出,还易给受众造成新闻作品可读性、可亲性不强,高高在上、灌输说教的刻板印象。

浅析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创新与发展

浅析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创新与发展

为 电视 时政 新 闻记 者一 定 要 主动 提 高 自己 的素 质 ,尤 其 对 在 这 种 不 正 之 风 的 误 导 下 ,有 一 部 分 新 闻节 目趋 于 娱 乐 新 闻触 角这 方 面要 多加 培 养 ,提 高 自己敏 锐 的思维 ,加 强 化 ,偏 离 了新 闻节 目的初衷 ,这 无疑 与 中国 电视 媒 体承 担 自身 职业 道 德 休养 ,从 而 在信 息 化 的 时代 占据 重要 位 置 。 的社会 责任 不 相符 ,跟 作 为 主流 媒体 的属性 相 差 甚 远 ,偏 如 果单 从 电视 媒体 传 播 途 径看 ,就 会 出现 这 样 的 问题 , 比 离 了正 常 的轨 道 ,为 工 作 的展 开 带来 了很 大 的 困难 。 为 了 如 从选 题 上 面 来讲 ,就 会 涉及 消 息 、连续 报 道 、访 谈 评 论 遏 制 这 种不 正 之 风 ,建 立 完善 的 电视 新 闻评 价体 系 ,强 化 等 ,这 些 从 电视传 播 来 看 ,就 需 要 认 真地 甄 选 评估 ;从 媒 新 闻电 台核 心 定位 ,相 关 部 门高 度重 视 ,积极 探 索 综合 评 体 融 合 传 播 角 度 讲 ,各 类 媒 体 都 有 独 特 的 视 角 和传 播 特 价 体系新 格局 ,努力构 建重 点展现 社会效 应 、传 播影 响力 、 媒体 渗透 力等具有新 闻时政传播 效 力的综合评 体 系 。 性 ,怎样 把这 些带有 特殊符 号 的时政 新闻很好 地融 入其 他媒 作 为 一个 主 流媒 体 新 闻记 者 ,必 须 明确媒 体 的社 会 责 体 ,如新生 媒 体微博 、网络 直播 、广播 连线等 ,做 到无缝 隙 对接 ,这就 需要 新 闻时政 记者对 各 熟练 认 识 ,从而 找 任 ,了解 媒 体 的社 会 责 任是 具有 政治 性 和社 会 陛的 。在 政 治 责任 中其 扮 演政 治 工具 的角 色 。作 为 当今 社 会 主 导媒 体 出新 闻最佳 采集点 ,达到新 闻时政 的—个有力 传播效 果 。 的新 闻记 者 ,必须 时 刻 学 习 ,接 受新 生 事 物 ,不 断 提升 自 三、采访程序中的有效沟通 身 素质 和专 业 能力 ,并 且在 工 作 中勇于 创新 ,在 实 践 中完 在 这 个 媒 体 大 爆 炸 的 年 代 ,怎 样 做 到 时 政 新 闻报 道 善 自我 ,为 社 会媒 体 事业 出一 份 力 ;必 须 站在 政 治 的高 度 快 速 、井 然 有 序地 传 播 ,这就 需 要 统筹 规 划 、策划 ,需 要 把 握新 闻动 态 ,维护 大 局 ,审 视 矛盾 必 须 分 清 主次 ,不 要 记 者及 时地 进 行挖 掘 ,并 高效 组 织 时 政新 闻 的采集 ,以及 偏 离 党性 原 则 ,时刻 保 持警 惕 ,在社 会 问题 万象 丛 中必 须 对信 息 来 源 的甄 选 ,对新 闻采 访 要 点 和人 手 采访 的选 择 和 保 持头 脑 冷 静 、清 醒 , 目标 导 向准确 无 误 ,为共 同 构建 和 把握 ,要 给 予技 术 上 的鉴 别 。这 样在 新 闻采 访 中才 能 出好 谐 社会 ,同圆 “ 中 国梦 ”起 到 应尽 的义 务和 责任 。 稿 ,出水 平 ,使 采 编 传播 过 程 中能有 一 个 系 统 的流 程 ,做 到 统一 而 井 然有 序 。记 者要 遵 守 自己 的职 业 规则 ,才 能 够 【 参考文献 】 使各 项 制 度 常态 化 、专业 化 、制 度化 ,才 能 有效 地 避 免 过 [ 1 】 李延骥. 论 电视 时政新 闻编辑工作创新 中国传媒科 去传 统 电视 媒 体 由 于界 限不 明显 ,传 播 环 节 多位 融 合 导 致 技,2 0 1 2( 1 2 ) . 的流 程 扁平 化 、前 置 化 现象 的发 生 ,做 到 记 者 和编 辑 部 运 [ 2 】 金鹏. 浅析 电视 时政新闻的政治性 与新闻性 传媒, 作程 序 的有 效沟 通 ,达 到协调 统一 。 2 0 0 2( 6 ) .

论创新时政新闻的编辑

论创新时政新闻的编辑

台新 闻 节 目中 不 可 或 缺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 然 而 . 地 方 台时 政 新 闻的 收 视 效 果 并 不 各 理 想 ,与其 应有 的地 位 和作 用 并 不 相 称 。
个 完整 连 贯 的过 程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新
闻 编辑 居 于核 心 地 位 , 起着 神 经 中枢 的关 键 作 用 , 定 着 整 个 时 政新 闻节 目的 质 量 决
青 说 : 获 得 细 节 , 理 好 细 节 , 是 记 者 “ 处 这 的思 想 水 平 、 闻 敏感 、 访 经 验 、 作 技 新 采 写
景 、 景 等 。 这 个 意 义 上来 说 , 后 从 电视 人 物
报 道 中的 场 景 选 取 不 是 可 有 可 无 . 是 其 而
物 报 道 的 画 面 编辑 , 能像 编辑 其 他 类 型 不 的 新 闻那 样 . 关 注 单 个 画 面 的 “ 义 ” 只 涵 . 还要 进 一 步运 用 好 画面 的延 伸 “ 义 ” 以 涵 . 及 多个 画 面之 间 的 “ 义 ” 合 和 叠 加 , 涵 组 即 “ 太奇 ” 蒙 效应 , 以传 递 更 丰 富 的 内 容 。 同
捕 捉 、 炼 最 能 打 动人 的典 型 细节 。 从 人 提 性 化 的角 度 提 炼 细 节 . 就要 求 记 者 在 选 择 细节 时 . 必须 注 意生 活 的 真实 . 努力 发 现 那 些 能 够 真实 反 映人 物复 杂 性 的典 型细 节 和 个 性化语言 . 塑造立体 的人物服务 。 为 穆
主 导 地 位 , 挥 其 应 有 的作 用 , 要 新 闻 发 需 编辑 在 实 践 中遵 循 宣 传 规 律 、新 闻 规 律 、 电视 规 律 等 的 同时 , 于 向 民生 新 闻 和深 善 度 报 道 借 鉴 , 断 创 新 , 时政 新 闻做 得 不 把 “ ” 点 、深 ” 点 、广 ” 点 、活 ” 软 一 “ 一 “ 一需 求 多 元 化 、 息 渠 既 信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突破作者:段小锋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3年第11期时政新闻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表现形式,历来都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富矿”。

在融媒体环境下,老牌主流媒体与现代新兴媒体的碰撞迸发出绚烂的火花,传播生态的转变使时政新闻报道面临着多重挑战,但又为其创新突破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时政新闻报道应立足于“现代市场”,坚守“主流阵地”,以“融”为抓手,强调与新内容、新风格、新形式的“合”,以此全面彰显时政新闻报道的价值,提升宣传效果。

时政新闻是国家政治生活真实报道的有效传播途径,具有政治性、政策性、严肃性、权威性特点,是提高我国政治影响力、领导力、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更是正确引领公众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

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在内容、风格、形式等多个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传播效果,创新报道形式、突破固有风格成为其引领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

融媒体环境下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意义强化思想引领作用引领社会思想潮流、做强主流舆论阵地,为公众提供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是时政新闻报道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关键作用,对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文发展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当前环境下,大量新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带来了丰富的新闻资讯,其中不免掺杂着一些不正确、虚假的、具有错误导向的信息内容,对我国公民的身心健康和思想认识形成了严重损害。

故此,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强调主流引导,是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侵袭、坚定文化自信、建立主流价值观的关键,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宣传最新政策方针时政新闻报道以党和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提出的方针政策等为主要内容,旨在让党和政府的最新声音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公众中,让他们能够对我国的环境变化、政策完善有一个更加精准的了解。

一方面,经过创新后的时政新闻将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政策,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并将政策方针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帮助老百姓深度了解。

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人物化新闻
将时政新闻中的人物元素突出出来,通过人物的命运、经历、情感等角度来呈 现新闻事件,增加与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03
内容选择与表达的创新
关注民生,注重实用性
选取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如医疗改革、教育政策、住房问题等,突出新闻的实用性。
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政策法规,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建立线上互动平台,吸引网民参与
创新点:通过建立线上互动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吸引广大网民参与时政新闻的讨论和反馈,实现新闻报道与 公众的零距离互动。
平台可以设置讨论区、问答环节等,让网民能够针对时政新 闻发表观点、提出建议,同时也能与其他网民进行交流和讨 论,形成热点话题的传播链。
定期收集网民意见,及时调整报道方向
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的趋势,时政新闻报道应该积极 推动媒介融合,将不同媒介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新闻传 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例如,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快速 传播,同时结合深度报道和评论等形式,以全面深入地解 读政策、传递信息。
06
案例分析与应用
案例一:某地电视台的时政新闻创新实践
创新新闻呈现方式
可以针对热点话题或重要事件,组织线下活 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读和分析,让读者能 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时政动态,同时也能与其
他读者进行交流和分享。
05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面临的挑战:政治环境、技术手段等
政治环境
当前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对时政新闻报道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报道需要更加准确、 全面、深入地解读政策、传递信息,同时要 避免因报道不当而引发政治风险。
建立用户信任
通过开放透明的新闻生产流程,邀请用户参与新闻报道,提高新 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挖掘用户需求

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思考

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思考

者 的新 闻 悟 性 和 创 造 性 ,使 新 闻 报 道 真 正 做 到服 务 大 局 .
的方法就是综合提炼的方法 ,整合就能整出新内容 、新形
式 ,整 合 就 是 一种 创 新 。 改 革 开放 以来 ,社 会 生 活 类报 纸
竞相 占领 报 业 市 场 ,这 类 新 媒 体 的 报 道 思 维 方 式 是 浅 层 次 、 高 频 率 的 运 行 模 式 ,多 半 信 息 作 用 于 受 众 的 感 性 意 识 ,很 多 是 随 着 事 件 的 发 展 而 “ 着 感 觉 走 ” 的报 道 方 跟 式 ,注 重 受 众 的 感性 而 忽视 理 性 ,相 应 也 淡 化 社 会 责 任 。
太 行 山 新 闻论 坛 征 文
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思考
口谢 丛容
时政 新 闻 报 道 因 其 内 容 的 重要 性 和 与 受 众 的 关联 性 .
在党 报 各 类 新 闻 中担 当着 重 要 的职 责 。然 而 ,时下 不 少党
就 是 政 府 相 关 部 门 的 重 要 会 议 ,往 往 和 重 要 的 法 律 法 规 、 政 策 相 关 ,具 有 极 强 的政 治性 、政 策性 和 权 威 性 。
这 样 的传 播 ,有利 于抓 住受 众 感 受 ,而 不 利 于 价 值 引导 。
特别 是 网络信 息 ,更 有甚之 。针 对这 些新媒体 的传播形
态 ,党 报 必 须发 挥 主 流 媒 体对 社 会 正 确 价 值 的捍 卫和 引导 作 用 ,站 在 社会 责任 的 高 度 ,整 合 各 类 新 闻 ,用正 确 的价 值 观 引导 舆 论方 向 ,确保 正确 舆 论 导 向 。 这 里 不仅 要 守 土 有责 ,更 要整 合 引导 有 责 ,以 此更 好 地 发挥 党 报 的主 流 媒 体 服 务 人 民 的职 责 、优 势 和功 能 .在 整 合 中 彰 显政 经 大 报

关于时政新闻编辑必备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关于时政新闻编辑必备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一、引言时政新闻,就是最近发生时事与政治新闻。

在我国主流媒体中,时政新闻代表着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时代环境下,时政新闻编辑应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以此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本文就时政新闻编辑必备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行分析。

二、时政新闻编辑中存在问题时政新闻,在我国新闻行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党、国家与人民群众交流的桥梁,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广泛性。

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吸引力不强,无法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如下:(一)无法激发读者兴趣时政新闻在报道的过程中,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报道方式与内容如同公式一般,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

此外,时政新闻的内容多为对某些现象的通报,其中并没有专业人士的评论[1]。

无论是哪方面的报道,除了时间、地点、事件不同,呈现模式、版面等内容都十分相似。

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的报道模式与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的阅读需求,其在阅读过程中,无法与报道内容产生共鸣,无法发挥时政新闻的价值。

(二)内容单一时政新闻,主要就是将国家和政府的一些决策与会议内容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了解国家大事。

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发现其传递内容多数是正面的内容,很少有关于人民群众的内容,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政治问题的报道也非常的少。

这样的时政新闻,会让人产生一种深度不强的感受。

在互联网影响,时政新闻应建立属于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受众,创新信息。

但是时政新闻编辑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工作,导致工作效果不理想。

(三)新闻编辑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时政新闻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需要全面了解。

当其具备专业能力与丰富文化素养时,在编辑新闻的过程中,也会体现出不一样丰富的文章[2]。

当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部分编辑人员的深度与专业知识不足,无法将新闻内容完美地呈现出来,与群众产生共鸣。

试析新形势下省级电视媒体时政报道的创新空间与对策把握

试析新形势下省级电视媒体时政报道的创新空间与对策把握

试析新形势下省级电视媒体时政报道的创新空间与对策把握马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福建福州350001)摘要:本文归纳了时政新闻的内涵及特征、剖析了当前省级电视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创新、提升的空间和对策提出看法。

关键词:时政报道创新对策时政新闻是受众最关心的新闻内容之一,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报道资源,是主流媒体在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的立台之本。

随着我国媒体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媒体的自主创新与主管部门的良性互动使得时政新闻节目存在着相当广阔的探索和改进空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省级电视媒体应如何创新、提升时政新闻报道,进而有效地体现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让时政新闻更好地引导舆论、指导实践,这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个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针对当前省级电视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创新、提升的空间和实现途径阐述若干看法。

一、时政新闻的内涵汲特征广义上的时政新闻,是指有关政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活动与政策发布的报道,内容包括政党的日常活动与重大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外交事务、政治会议、法制建设、重大政治性庆典、突发性的政治事件、体现党和政府意志的政治性斗争等等。

地方时政新闻是指对地方党政机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报道,包括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与地方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时事和政治报道。

重大的社会新闻有时也是时政新闻,比如反腐败新闻往往既是社会新闻也是时政新闻。

近年来,一些政治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也被纳入广义的时政新闻报道的范围,“新闻圈”的人士称之为“第二时政”,比如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等内容的主题性和典型性报道,都属于时政新闻的“深度报道”。

笔者认为,时政新闻报道具有以下几大特征:第一,鲜明的政治色彩时政新闻与其他“软性”新闻相比,是政治性最强的“硬”新闻,充分体现“喉舌”功能。

论地市党报时事专题报道中重大新闻的编排创新

论地市党报时事专题报道中重大新闻的编排创新

时事版是各地市党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际重大新闻方面担当主角, 发挥着重 大作用。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时代 的发展,广大读者对时事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地市党报而言 ,仅 靠“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和“ 两个版,很难把国内外重大事件 、 热点事件和焦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做深做足 ,
论地市党报 时事专题报道 中重大新 闻的编排创新
庄鹭红
( 闽南 日报 社 时 事 部 ,福 建 漳 州 3 30 ) 600

要 :时事专题是时事新闻热点的深度报道 ,时事新 闻版作为地市党报 ~ ‘ 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其 自身的特殊性 ,在宣
传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弘扬主旋律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面对现代传媒业 的激烈竞 争,新闻同质化 问题 ,需要时事编 辑站在读者 的角度精心选稿 ,掌握热点 。创新编排 ,做实、做精 、做深重大新闻 ,把时事专题报道提升到新水平、新高度 , 达到宣传 、启发 、教育 、鼓舞群众的 目的 。 关键 词:时事专题 :重大新 闻;新 闻同质化 ;创新编排 中图分类号 {G29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7 .4 7( 0 2 20 6 .4 6 31 1 2 1 )0 .0 50
景介绍” 发展态势” 事件追踪” 各方观点” 、“ 、“ 、“ 等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报道 ,达到新闻性、可读性、知 识性 和服 务性 的统一 ,让读 者 就这 个新 闻现象 得到最 透 彻的 了解 。
第 二 ,专题 要体 现“ 。专题性 版 面的容 量是 有限度 的 ,要运用 有 限 的容量 来做 好所 选 的专题 ,必须 精” 在 原始信 息 的基础上 ,浓缩 出最有价 值 的新 闻信息 。因此 ,对 稿 件要 精选 精编 ,主 稿突 出 ,配 稿多样 ,链

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时政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2020.08非线性编辑系统等,精中选精,在传统报纸版面的基础上增设电子报,打造报纸新闻资源传播矩阵。

第三,细分报纸新闻资源类型,确定最佳传播方式。

把报纸深度报道及头版头条分解为新闻快讯、深入解读、讨论分享等板块,将新闻快讯交由可即时传播的网络媒体,如电脑、手机客户端;将深入解读板块交由报纸新闻编辑进行扩展,把握报纸读者新闻视角,在报纸版面中附加相应的二维码或网络链接;将讨论分享交由电视、广播或网络,然后由报社举办读者访谈交流会,延续新闻资源热度,构建报纸新闻传播品牌。

3.借助媒介融合实现报纸服务理念创新媒介融合给了受众更多的选择权,报纸新闻不再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这就启示报纸新闻编辑要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借助融媒体,彰显报纸新闻传播内容及服务的价值最大化。

尽管融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更加便捷,但海量信息及有用无用信息纷纷充斥其中的现实也使众多读者保留了阅读报纸的习惯,对此,报纸新闻编辑要立足读者视角提高报纸受众群体的黏性。

一是给予报纸读者更多的消费场景,借助媒介融合,提供给报纸受众个性化及定制服务,引导报纸媒介培育新的消费习惯。

二是打破报纸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凸显受众主体地位。

例如,《南方都市报》增加的“图方便”“图明白”等版面,通过简明易懂的图画形式宣传政策要点,深受读者喜爱,带动了报纸品牌的形成。

三、结语新时代背景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报纸新闻编辑要主动寻求与融媒体的结合,转变“以我为主”的编辑及传播思路,在报纸新闻信息获取、新闻选题立意、新闻受众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变革,助推我国报纸新闻行业重焕生机。

■(作者单位:抚顺日报社)【参考文献】[1]牟轩彤.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报纸新闻编辑工作[J].科技传播,2020,(3):32-33.[2]程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职能的转型[J].新闻传播,2018,(21):67-68.[3]毛辰宁.基于媒介融合背景的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分析[J].采写编,2018,(5):13-14.[4]张利平.用户思维、平台整合与媒介跨界融合——《华尔街日报》媒介融合实践及启示[J].东岳论丛,2017,(8):80-86.当前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被广泛运用。

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

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

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新方式。

对于时政新闻来说,短视频也逐渐成为传播、触达受众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探讨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创新方式:生动有趣、传达核心信息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新之处在于其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方式来传达核心信息。

与传统的文字报道相比,短视频可以通过图像、音乐、配音等多种手段将时政新闻生动呈现。

通过精心策划的剧情和画面设计,短视频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同时,短视频还能够通过融入一些幽默元素,增加观看的趣味性,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时政新闻事实。

二、社会影响:普及政治知识,培养公民意识时政新闻短视频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短视频的形式更加易于传播,它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迅速传播给大众。

这使得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获取时政信息,增加他们对国家政策、重要决策的了解,提高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其次,短视频的视觉化和生动性让政治知识更易被记忆和理解。

相比于沉闷的文字报道,短视频通过图像化的方式,通过图画、配音和音乐等手段,将抽象的政治概念具体化,使观众更易理解和接受。

这对于普及政治知识,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未来趋势:个性化、互动化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时政新闻短视频将趋向个性化和互动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推送,使每个用户都能够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时政新闻内容。

同时,短视频也能够通过互动的方式,与观众进行更直接的互动,通过观众的评论和反馈来改进内容和形式,增强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时政新闻短视频还可以与其他形式的媒体进行深度融合。

短视频可以与文字新闻、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结合,形成更立体、更全面的报道。

这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也有助于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综上所述,时政新闻短视频通过创新的方式传播核心信息,提高了时政知识的普及率。

浅谈时政新闻创新

浅谈时政新闻创新
读 起 来 不 够轻 松 . 难 理 解 , 以产 生 共 很 难
篇 会 议 消 息 . 旦 这 篇 通 讯 “ ” 便 顶 一 卡 住
上 去 。 最 终 的 结果 . 明 记 者 的 担 心 是 但 说
度 上 代 表 着 党 报 的 核 心 编辑 、 主 任 还 是 分 管 领 无 部
做 好 会 议 信 息 的延 伸 。把会 场 之 外 的新 闻作 为 报 道重 点 。 具 有 大 量 信息 的 会 议 报 道 做 起 来 并 不难 .但 作 为 经 常性
说, 已经 形 成 了一 定 的报 道 思 维 , 其 在 尤 节 日报道 上 。 年 与 节 日相 关 的 新 闻 . 每 除
了数 字上 的 变 化 外 , 多 内容 都差 不 多 。 很
仅 占据 着 重 要 版 面 .更 代 表 着权 威 的 声
音, 承担 了报 纸 更 多 的 社 会 责 任 。 当前 时 政 报 道 中 的一 个 突 出 问题 . 就 是 在 强 调 宣 传 政 策 、 导工 作 的 同 时 。 指 忽 视 了 按 照 新 闻规 律 报 道 新 闻 。 在报 道
样 的稿 件 通 不 过 ,记 者 还 准 备 了 另 外 一
手 ,用 以往 的 时政 新 闻报 道 模 式 写 了 一
在 报 道 角 度 上 。大 处 着 眼 .小 处 落
笔 , 求 大 众 视 角 。 政 新 闻 与 百 姓生 活 追 时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 育 、 房 、 疗 、 业 等 教 住 医 就 社会 经 济 生 活 各 个 领 域 .都 有 相 应 的 宏 观政 策 。 现 在 的 时 政 报 道 往 往 较 多 地 注 重政 策性 . 很 少 联 系群 众 生 活 , 读 者 但 让

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以“大国外交最前线”vlog为例

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以“大国外交最前线”vlog为例

时政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以“大国外交最前线”vlog为例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众逐渐向各类新媒体平台迁移,新媒体平台生产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多样,赋予受众更强的选择性,这使得时政新闻传统单一的生产方式和呈现形式难以与多样化的需求适配。

且由于时政新闻报道涉及议题比较重大,从形式到语态都较为严肃,这与新媒体开放、自由的特性相距较远,从而面临着影响力式微的困境。

本文将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将时政新闻的创新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两种方法,选取“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时政新闻;vlog;“大国外交最前线”;报道创新;一、标题简短句式活泼伴随移动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受众逐渐向各类新媒体平台迁移,新媒体平台生产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多样,赋予受众更强的选择性。

这使得时政新闻传统单一的生产方式和呈现形式愈发难以与多样化的需求适配。

且由于时政新闻报道涉及议题比较重大,从形式到语态都较为严肃,这与新媒体开放、自由的特性相距较远,从而面临着影响力式微的困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vlog逐渐被应用到时政新闻报道中,以互动化、可视化的形式,将时政新闻呈现给受众。

在如今新媒体时代下,时间趋于碎片化,新闻的标题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

字数过长会消耗受众的耐心,造成受众的阅读疲劳,影响用户体验,给用户在心理上带来繁杂且嘤嗦的印象。

通过在央视新闻网搜索“大国外交最前线”,可以查询到80个对应的时政vlog,对这80个vlog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在“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的标题中,最短的新闻标题为8个字,最长的新闻标题为38个字,其中标题平均字数为19个,“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的标题字数大部分在15-20字区间,占比最高达到48.8%;其次,标题字数在21-30字区间所占比重为28.8%;标题字数范围在31字以上数量为6个,所占比仅有7%;。

浅谈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形式

浅谈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形式

2020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近年来,各类新媒体竞相进入受众视野,对于时政新闻,各类媒体的报道风格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报道形式的日趋丰富和写作技巧的不断创新,除常见的时政消息之外,解释性报道、深度报道等文体也被广泛采用,这些形式以其新鲜灵活、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更加贴近大众,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时政消息,与群众关注有机结合时政新闻题材较为严肃,主要包括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新闻、主题宣传报道等。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所以,党报时政新闻的消息要比一般新闻更加严格,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都有更高的要求。

对于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新闻、党政机关政务活动等时政消息,在报道内容上,要突出重点、抓住要点、提炼关键点,要善于从领导讲话和一般性会议材料中选取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将这一事件与时下百姓的关系联系起来,尽可能利用有限的篇幅,增强新闻可读性,提升报道感染力。

此外,还要做好会议信息的延伸,把会场之外的新闻作为报道不可缺少的内容。

对于缺乏事件、动态的经常性政务报道,要把消息写生动,也必须到会场外寻找与会议相关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了解会议召开背景,探究新闻背后的新闻。

2018年春节假期过后第一个工作日,邢台市召开“双创双服”活动动员大会,聚焦创新创业和服务发展、服务民生。

《邢台日报》紧紧围绕此项重大活动,在做好常规报道的同时,后续推出各县市区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稿件3篇,并及时开辟“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用力抓好民心工程”专栏,特别推出《沉下心干事实打实创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等20篇系列报道,跳出会议找新闻,从群众的角度写新闻,为扎实开展好该项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解释性报道,提高舆论引导力时政新闻报道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程序性和严谨性,特别是针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会议等内容的报道,更是如此。

另外,因为时政新闻事件发生通常有其特殊的原因,而读者对此并不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完全正确的分析,所以对于重大的时政新闻,主流媒体有必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政新闻编辑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网络媒体的风起云涌,新闻事业在不断的深化改革,新闻编辑与传播的流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时政新闻在新闻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传递党的指导思想及国家政策有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更是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重要保障。

在新媒体日益壮大的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要想发挥出真正的地位与作用,就必须加强编辑改革创新工作,在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基础上与时代同步,创新编辑工作,扩大时政新闻的影响力,以此提升时政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一、时政新闻的理论概述时政新闻指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既包含党和政府宏观政策方针及政治活动的政治新闻,也包含关乎民生、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时事新闻。

因此,时政新闻不仅要做好党和政府决策、思想、方针及政策活动的有效宣传,还要将与民情民生密切联系的新闻信息传达给民众,并有效反馈至政府决策部门。

时政新闻与其他新闻类型一样,都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并且因其新闻内容、性质的政治关系,时政新闻还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与客观公正性。

二、当前时政新闻在内容及报道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从以上对时政新闻的理论概述中了解到,时政新闻是报道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及活动的新闻,因其与社会民众生活的紧密相关性而具有较高的关注度。

然而,当前时政新闻却在内容及报道方式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时政新闻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

1.新闻内容较为单一。

从我国长久以来的时政新闻采编和报道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较多电视新闻记者都将时政新闻内容局限于国家会议新闻和国家各级领导所出席的活动的报道。

从时政新闻报道的目标来看,其走向是正确的,但对时政新闻的深度价值表现不够,表现在时政新闻中会议领导讲话或访问活动与民众的联系、生活需求等没有表现出来,使得时政新闻的内容单化,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

2.新闻主题较为肤浅。

时政新闻主题较为肤浅与其内容单一有紧密的联系,因为时政新闻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家会议及领导出席活动的报道,因而导致时政新闻缺乏有实质性的内容,新闻主题与价值不能深刻的表现出来。

具体来看,我国时政新闻记者在采写时政新闻的过程中,重在对文件的罗列与领导讲话内容的呈现,忽略了对新闻内容主题的提炼,致使时政新闻主题最终肤浅的问题。

3.新闻报道方式较为落后。

由于时政新闻内容的定位,使得时政新闻具有更规范和严格的内容要求。

时政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及结果等要素全在新闻事件中呈现出来,导致了新闻的内容与报道方式出现模式化现象。

另外在新闻报道中所用的新闻专业词、结构、体裁等都无较大变化,整体上较为单一落后。

长久以来,受众会逐渐丧失兴趣。

三、当前时政新闻编辑的现状时政新闻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纽带,同时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及动向的窗口。

时政新闻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在社会舆论中发挥出指向标作用,因而是我国各大新闻媒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时政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鞭策着人们群众的生活与思想,但从现状来看,时政新闻在我国的受众并不多,电视时政新闻的收视率较低,不能与时政新闻产生的社会效率相均衡,制约了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

究其电视时政新闻收视率不高的原因,总的来讲,我国社会正在快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代信息科技不断壮大,各种新媒体及信息渠道不断涌现出来,给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这样便给电视时政新闻的发展带来了困扰。

具体而言,在信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电视新闻从业者也逐渐开始淡化时政新闻的价值,在编辑时政新闻的过程中,产生“优先时政、明确主题”的固定时政新闻编写模式。

长时间以来,电视时政新闻的内容、播报方式及编写方式呈现一致性与陈旧性。

以我国最权威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为例,在《新闻联播》、《新闻周刊》、《新闻直播间》等节目中,时政新闻占据重大的比例。

经历多年的发展,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时政新闻部在时政新闻采编与报道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过于统一的新闻编辑形式则不能很好的适应受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需求。

四、时政新闻编辑创新构想与对策在时政新闻节目拍摄、制作到播报的过程中,编辑是其制作的核心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时政新闻的质量。

在时政新闻面临的巨大市场竞争情况下,电视新闻媒体尤其要重视时政新闻编辑创新,并从时政新闻编辑的观念、职能及技术方面加以创新。

1.创新时政新闻编辑的观念。

时政新闻编辑对时政新闻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时政新闻编辑过于陈旧和单一,电视媒体要提高时政新闻的质量,就应该创新时政新闻编辑的观念。

为此,创新时政新闻编辑观念应该做到三个统一:(1)新闻与时政相统一。

时政新闻是政府政策与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的新闻,在其编辑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找出时政新闻的时政性与新闻性,统一协调二者的契合点。

如:在地方时政新闻的会议新闻报道中,编辑最重要的是判断出会议的价值,即会议内容与民众的关系,找出民众所关注和关心的问题,科学把握时政新闻的新闻性与政治性。

(2)收视率与宣传性相统一。

时政新闻在宣传党和政府动态时,应该科学考虑新闻收视率,重点要在时政新闻中考虑群众关注的新闻内容。

要能将收视率与宣传性高度统一,尽量报道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如:沈阳电视台新闻频道在2009年报道的东一机械制造公司市场开发部部长的某天工作行程中,抓住了新闻报道的故事性与贴近性,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了新闻事件,让受众感受到新闻的魅力。

(3)话语权与社会舆论相统一。

传统的时政新闻编辑中,受众的话语权与创作者的发言权严重脱离,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桥梁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

时政新闻应该在尊重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背景下,充分保证受众的话语权与表达权,并积极利用现有的网络媒体资源,引导群众的思想意识,引导良好社会舆论的形成。

2.创新时政新闻编辑的职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实践已从单纯的记者时代走入编辑与策划的时代。

新闻编辑已不再是拟定标题、审稿、修改及编排节目的简单过程,新闻编辑需要对新闻的审阅及发行负责,系统驾驭现代化的操作程序。

因此,当前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应该加强职能创新,严格要求记者的采访及新闻编辑环节。

还要以高度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综合业务处理能力来要求时政新闻编辑,使其准确把握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进而通过总体策划、分派与指导记者采访、巧妙编排的过程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新闻事件,提高时政新闻的质量与影响力。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会见网友,与网友在线交流,新华社在编辑此新闻时,在新闻稿件上是以消息和侧记形式拟定标题,但新京报等其他报社则以总理与网民“面对面”“谈心”的形式拟定标题。

二者相比,前者严肃客观,而后者则更富感情色彩,很好的表现出总理亲民的形象。

对该新闻的不同编辑形式可以总结出,时政新闻应该大胆的创新新闻编辑的职能,以此达到新闻宣传的良好效益。

3.创新时政新闻编辑的技术。

时政新闻在具有较强政治性的同时还具有时代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时政新闻应该在编辑技术上与时俱进。

一个称职的电视时政新闻编辑人员,应该拥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在掌握基本是电视手段与技术的同时,积极利用新的新闻编辑技术,这样才能提高电视时政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电视时政新闻在创新新闻编辑技术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电子新闻采集方式、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技术、现场直播技术、新闻跟踪技术、新闻电话连线等手段进行时政新闻编辑与报道。

通过不断丰富的编辑手段,使电视时政新闻的实效性、深广度及大众化特性充分体现出来。

与此同时,时政新闻编辑还应该疏通编辑部运作流程,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创新传播流程,有效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如丽水广播电视台在每年报道“两会”的新闻中,很好的发挥出多媒体平台的优势。

通过整合电视、广播及报纸、网站等资源,而对人代会的开幕式、“两会”主要议程、政府新蓝图、人民群众呼声等内容分别进行侧重报道。

协同了多方媒体的不同角度的报道,系统而高效的将“两会”的精神与内容传达给了广大人民。

五、时政新闻编辑的技巧策略1.提升文字编辑与综合处理能力。

新闻编辑人员在面对较多时政新闻素材时,要思维敏捷,准确判断并做好取舍,在第一时间内明确该新闻的编辑与发布思路。

对于整期时政新闻,编辑要提升综合处理能力,做好对所有新闻稿件的统筹分析,并科学分配其新闻的播报时间。

在时政新闻编辑与报道过程中,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重要新闻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内传达给受众。

最重要的是,时政新闻编辑人员,要通过文字提升新闻稿件的播报质量,应用新颖科学的编辑形式处理新闻画面,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2.优化画面选取及同期声搭配。

时政新闻要具有时代特色,就要求编辑人员要熟练掌握剪辑编排技术,促进新闻画面与同期声的紧密配合,并做好现场声音与音乐及字幕的良好搭配。

具体而言,编辑人员在选择时政新闻画面时,要考虑解说词的意思,记者的谈话思想以及受众视听需求,协调好画面与解说词的应用关系。

另外,在时政新闻同期声的选择中,要重点考虑从新闻的时长,确保同期声在规定时间内发挥好效用。

最后,在时政新闻的同期声应用上,要准确把握时政新闻的中心主题,在体现新闻画面生动形象特征的同时,保证时政新闻的政治性。

3.应用现场声音与字幕,优化新闻效果。

在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中,现场声音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能增添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说服力。

编辑人员在电视时政新闻中应适当增加现场声音,并合理应用音乐和字幕来补充新闻内容,优化新闻效果。

尤其在一些国家经济信息的新闻播报中,字幕与图表的应用能让观众一目了然,如各类GDP指数、经济增长比例、作物产量、对外贸易总量等,都能通过图表字幕而形成直观的印象。

因此,编辑人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运用现场声音与字幕图表等,优化新闻的传播效果。

六、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与信息媒体技术的日益壮大,时政新闻要继续发挥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作用,就应该不断创新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

从复杂的社会事件中挖掘热点,优化编辑处理,提高时政新闻的质量与收视率,进而优化新闻舆论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1]高爱华,沈宇成:《让电视时政新闻在创新中产生更具魅力的传播能量》,《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2]谢金华:《以民生视角报道时政新闻――从“时政”与“民生”的对接点上找角度》,《视听纵横》2009年第2期[3]张瑜烨,高笑寒:《香港媒体对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特点》,《当代传播》2009年第2期(山西忻州电视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