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航天大豆新品种合农73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航天大豆新品种合农7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郑 伟 郭 泰 王志新 李灿东 张振宇 刘忠堂 赵海红 郭美玲(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佳木斯154007)摘要:合农7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通过航天搭载诱变创造变异群体,后经过连续多代地面选择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等优点,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和吉林、内蒙古、新疆等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推广前景广阔。
关键词:航天大豆;合农73;早熟;高产航天诱变育种是借助卫星等各种航天器将农作物种子或其他诱变材料送入太空,依靠微重力或太空辐射等诱变因素,诱发农作物产生变异的一种育种手段[1-2]。
我国大豆航天育种开始于1987年,目前为止在粮食作物、蔬菜、园林作物等育种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效果[3-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一直致力于大豆航天育种研究,于2003年和2006年先后2次进行了大豆航天搭载与地面选择工作,并于2017年成功育成了早熟大豆新品种合农73,将合农73的选育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其他航天搭载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1 品种选育1.1 选育方法 在亲本早熟丰产基因网络解析与分子标记的基础上,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方法通过杂交处理聚合优良基因,通过空间诱变丰富群体变异,特别是早熟丰产基因,经过多代选择与培育筛选鉴定优良性状与基因,选育高油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
1.2 选育经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育种研究所2016年以(黑交01-1032×合交02-1872)F3为试验材料,利用实践八号卫星航天搭载,种子于2006年9月9日搭载航天实践八号卫星升空,卫星在近地点187km、远地点463km的近地轨道共运行355h,航程900多万km于9月24日返回地面。
2006年种植SP1和相应的亲本作为选择对照,秋季获得SP1种子2500粒;2007年进入基金项目: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规模化制繁种技术研究(GA18B101);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优良新品种培育和示范推广(2016YFD0101905);国家现代大豆产业体系(CARS-04-CES05);大豆等经济作物诱变育种技术与新品种创制(2016YFD0102105)地面选种SP2,秋季采用混合摘荚法进行收获;2008年于佳木斯分院种植SP3,秋季采用混合法进行选择;2009年种植SP4,秋季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共选择优良单株23株;2010年种植SP5,所选株系田间按照顺序种植,并种植相应的亲本和对照品种,秋季决选品系合航2010-239。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育种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大豆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大豆产量和改良品质。
本文将详细描述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并展开讨论。
一、大豆杂交育种的原理1. 遗传变异原理:大豆杂交育种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变异,通过杂交组合使得优良性状得以表现,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改良品质的目的。
2. 杂交优势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优势的利用,可以使得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明显超过亲本的水平。
3. 配对不育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选育配对不育系,利用配对不育性实现杂交,避免自交和杂交后代产生的自交衰退现象。
4. 基因组改良原理:大豆杂交育种通过基因组改良,利用诱变、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使得杂交后代的性状进一步改良。
二、大豆杂交育种的注意事项1. 选择亲本:选择亲本是大豆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
需要选择具有丰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配制。
2. 亲本的差异:选择亲本时要注重亲本之间的差异性,以便通过杂交组合产生互补性,提高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3. 杂交组合的配制:合理选择杂交组合,根据亲本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进行优势互补的配制,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4. 配对不育系的选育:选育高产、优质的配对不育系,保证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
5. 杂交确保:确保杂交的成功进行,进行授粉作业时要注意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提高授粉的成活率。
6. 遗传背景的接近:控制亲本的遗传背景的接近程度,减少杂合劣势的发生,提高杂交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7. 病虫害防治:加强杂交亲本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亲本的健康和杂交后代的稳定性。
8. 选择适宜栽培地点:栽培地点的选择对于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具备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点进行杂交育种。
9. 高效利用资源: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提高大豆杂交育种的成功率。
10. 团队合作:大豆杂交育种需要专业的团队合作,各环节的协作和沟通是成功育种的关键。
大豆育种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大豆育种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大豆(Glycine max L.)作为全球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其育种工作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强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以某大豆育种项目为例,分析其育种目标、方法、过程及成果,以期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二、育种目标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产量、改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等。
本案例中的育种项目主要针对提高大豆的产量和油分含量,同时兼顾抗旱性和耐盐性。
三、育种材料育种材料的选取是育种成功的关键。
本项目选取了多个具有高产、高油分、抗旱和耐盐特性的大豆品种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等多种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后代材料。
四、育种方法1. 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控制的杂交,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形成新的遗传变异。
2.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突变体。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性状进行快速、准确的选择。
4. 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大豆,赋予其新的性状。
五、育种过程1. 亲本选择与杂交: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相应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
2. 后代筛选:对杂交后代进行初步筛选,淘汰不符合目标性状的个体。
3. 性状评估:对筛选后的后代进行详细的性状评估,包括产量、油分含量、抗旱性和耐盐性等。
4. 多代选择:通过多代的选择和评估,逐步稳定目标性状。
5. 新品种审定:对最终筛选出的优良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和品种审定。
六、育种成果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本项目成功培育出多个具有高产、高油分、抗旱和耐盐性的大豆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产量上比传统品种提高了10%以上,油分含量提高了5%以上,同时在干旱和盐碱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七、问题分析1. 育种周期长:大豆育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代的选择和评估,周期较长。
2. 遗传多样性有限:由于亲本选择的限制,遗传多样性可能不足,影响育种效果。
3. 环境适应性:新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应用
2021/4/22
13
[链一串] 有关基因工程中的几个问题归纳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都是脱氧核 苷酸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只是一个切开, 一个连接。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第一步和第二步操作中都用到,且 要求同一种酶,目的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第二步中 两种工具酶都用到。
(3)将人体蛋白质基因导入羊体内并成功地表达,使羊产生 新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这里“成功地表达” 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此类羊产生的奶安全可靠吗?理由是什么?
2021/4/22
1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操作工具、应 用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等知识。(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 作中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2)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空间结构相同,即都具有 相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3)人体蛋白质基因导入羊体 内并成功地表达,使羊产生新的性状,这是将一种基因导 入另一种生物,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目的基因成功表 达的含义是人体蛋白质基因在羊体细胞内通过转录、翻译 两个过程控制合成人体蛋白质。(4)为开放性的题目,但要 注意回答的理由要与观点相对应。
(3)环境保护:如利用 转基因细菌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合物, 吸收环境中的重金属,分解泄漏的石油,处理工业废水等。
2021/4/22
5
4.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001年5月,我国国务院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 理条例》,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 研究和试验、生产和加工、 经营和进出口等作了具体规定。
2021/4/22
18
2.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
我国诱变育种的成就
我国诱变育种的成就引言诱变育种是一种重要的遗传改良方法,在农业、园艺、林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诱发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可以获得具有新特性的品种。
我国在诱变育种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品种资源,也为农民增加了收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手段引起生物体的基因突变,进而筛选出具有有益性状的个体进行育种。
常用的诱变方法包括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基因工程诱变。
这些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大量产生突变体,并通过筛选和鉴定,找到具有良好性状的变异个体。
诱变育种的历史回顾我国的诱变育种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使用化学诱变剂进行实验,取得了一些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引进了物理诱变和基因工程诱变等先进技术,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诱变育种在农业上的应用1.水稻品种改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出了多个高产、抗病虫害、耐逆性强的水稻品种,如超级稻系列品种、抗病虫害水稻品种等。
2.玉米品种改良: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培育了多个抗病虫害、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玉米新品种,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
3.蔬菜品种改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出了多个抗病虫害、耐贮运、产量稳定的蔬菜新品种,如抗病虫害的番茄品种、抗逆性强的辣椒品种等。
诱变育种的优势1.诱变育种是一种快速、高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大量突变体,提高了育种的效率。
2.诱变育种可以提供丰富的遗传变异资源,为育种人员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3.诱变育种可以通过改变植物或动物的性状,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我国诱变育种的成就1.培育了大量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如超级稻系列品种、抗病虫害水稻品种、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等。
2.在农业、园艺、林业等领域推广应用了诱变育种技术,提高了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3.建立了完善的诱变育种技术体系和育种资源库,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挑战和展望尽管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摘要:种子是我国农业的核心,培育高产的种子,才可解决我国粮食紧缺问题。
在农业育种工作中,生物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其可实现对种子品质的改良,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加每亩产量,生物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发挥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加快优良种子的培育速度,本文将对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析,以供专家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育种;应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可用于耕地的土地面积正逐年减少,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全社会更加关注粮食产量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粮食产量需要增加近70%才可满足中国人民的吃饭需求。
从全球视角来看,饥荒问题在部分国家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地区稳定,所以粮食安全也因此成为了各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战略问题。
因此,为了提升粮食产量,解决好农业育种中的有关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生物技术概述所谓生物技术,指的是对需要制造的某种产品进行生物层面的分析,利用相关科研手段所获得的生物制品,此类科学研究便可称之为生物技术。
部分人士认为,生物技术等同于基因工程,其实基因工程仅仅是生物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快速扩展,除了可用于基因工程外,免疫学、医学产品研发等领域同样可以应用生物技术。
近年来,粮食问题成为了各国争先恐后研究的重点领域,所以借助生物技术的应用优势,其在农业育种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育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优势1、培育更多的新品种在生物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将丰富多样的基因注入到种子当中,从而培育出更加符合我国生长环境的新品种,有助于增加亩产产量。
2、改良种子品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现代化基因理论与育种技术,种子的一些缺点可以得到有针对性地改良,为社会带来产量更高、品质更出众的农产品。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人类和家畜主要的蛋白质和油脂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大豆新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1. 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是利用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培育出具有优良综合性状的杂交品种。
这是培育大豆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之一。
杂交育种包括单个杂交和多个杂交两种方式,通过人工选择和配合试验,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大豆新品种。
2. 诱变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对植物进行处理,诱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突变体,为大豆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常用的诱变剂有γ射线、X射线、化学药剂等。
3. 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细胞或原生质体水平上对植物进行基因操作,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育种的一些限制,实现基因的准确导入和表达调控。
常用的技术包括基因转移、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选择等。
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在早期材料中进行筛选,提高育种效率。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表型鉴定的影响,加快优良基因的积累。
常用的分子标记有SSR、RAPD、AFLP等。
5. 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高通量表型鉴定技术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成像和数据处理技术,对大量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的表型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表型鉴定的效率和精度,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日益先进,为满足人类对大豆产品的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必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大豆品种培育,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品种培育技术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类和家畜的主要蛋白质和油脂来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对于满足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1. 传统育种技术
传统育种技术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等方法。
这些技术依赖于亲本材料的基因组合,通过人工选择和多代自交固定所需性状。
传统育种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周期较长,且受到基因库的限制。
2. 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为大豆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手段,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等。
(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MAS技术利用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在较早的世代就能准确地鉴定出携带所需基因的个体,大大提高了选择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外源基因的引入,可以赋予大豆新的有益性状,如抗虫性、耐除草剂性、改善营养成分等。
目前,已有多个转基因大豆品
种在全球范围内被商业化种植。
(3)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精准修改作物基因组的特定位点,在不引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项技术在大豆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为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性的新品种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大豆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杜园园;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摘要】[目的]为使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效果最佳,获得高质量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时间和诱变浓度等基本条件分析是诱变处理的前提.[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大豆品种长豆18和黑豆品种长豆006,分析获得不同大豆品种的适宜诱变条件.试验设置2个品种、3个EMS浓度(0.2%、0.5%、0.8%)和3个诱导时间(4、8和12 h)共18个处理,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结果]大豆品种长豆18的适宜诱变条件以浸种4h,处理浓度0.5% EMS,诱导时间8h和浸种4h,处理浓度0.5% EMS,诱导时间12 h处理最优;黑豆品种长豆006的适宜诱变条件为浸种4h,处理浓度0.5% EMS,诱导时间8h.[结论]大豆EMS化学诱变可适当提高致死剂量浓度作为大田处理浓度.%[Objective]In order to obtain high quality EMS mutagenesis material, the mutation time and mutagenic concentration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analysis was the premise of chemical mutagenic. [Method] Chemical mutagen processing soybean varieties with long beans 18 and black soybean varieties long beans 006 were used-to obtain the suitable mutagenic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oybean varieties. In this study, two varieties, 3 EMS concentration (0.2% , 0.5% , 0.8% ) and 3 times (4,8 and 12 h) ,a total of 18 treatments were set. The standard was 50% lethal dose. [Result] 8 or 12 h treatment with 0.5% EMS after soaking seed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4 h were the proper protocol of long bean 18. The mutagenic conditions of black soybean varieties 006 was 8 hour treatment with 0.5% EMS after soaking seed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4h. [Conclusion] Soybean EMS chemical mutagenesis might be appropriate to increase the lethal dose concentration as a field of concentration.【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35【总页数】2页(P16995-16996)【关键词】化学诱变;大豆;EMS【作者】杜园园;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化学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化学诱变剂,人为诱发作物发生突变,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1]。
基因工程的应用(同步检测)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解析)
3.3 基因工程的应用(同步检测)一、单选题1.大豆为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大豆进口国家之一,大豆的产量低是一个重要的瓶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大豆杂交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库B.通过培育大豆多倍体来育种是提高其产量的最合适途径C.大豆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都属于基因重组D.自然界中的大豆往往都是纯种,大豆间难以自然实现杂交2.我国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高粱细胞中A T1基因编码的A T1蛋白可以调节作物的耐碱性表型,对于提高作物在盐碱地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盐碱地种植的作物会受胁迫产生过量的有害物质H2O2.图中的PIP2s为某种水通道蛋白,其磷酸化水平影响H2O2的跨膜运输,其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盐碱环境可引起大多数作物胞内液渗透压上升,吸水能力增强B.PIP2s失活的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仍可以发生质壁分离C.敲除AT1基因将导致PIP2s蛋白磷酸化被抑制,促进H2O2外排D.可以将耐碱基因的成果应用到大豆、油菜等更多的作物提高其抗逆性3.作物育种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工程”,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分别是为了获得单倍体和多倍体新物种B.用化学阻断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n),然后培育形成的最可能是三倍体C.转基因育种和杂交育种的主要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植物体细胞杂交和秋水仙素处理都能实现植物不育向可育的转变4.科学家将蜘蛛的蛛丝蛋白基因导入山羊体内,得到转基因山羊,使羊奶中含有一种独特的蛛丝蛋白,生产原理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核供体细胞来自雌羊B.导入了蛛丝蛋白基因的核供体细胞不需要进行传代培养C.形成重组细胞时来自核供体细胞的调节蛋白全部被卵细胞质中的蛋白因子替换D.为获得更多转基因山羊,可对早期胚胎进行胚胎分割5.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的DNA中,培育出羊乳腺生物反应器,使羊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
21 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一轮复习新教材)
太空育种
一.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5.诱变育种
(4)优点: ①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②产生新基因,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
一.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2.杂交育种
总结: ①植物杂交育种中,优良性状的纯合子获得一般采用多次自交选种。
②动物杂交育种中,优良性状的纯合子获得一般采用测交,选择测 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
③如果优良性状是隐性,直接在F2中选出即为纯合体。
杂交育种是一种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一.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3.单倍体育种
(4)多倍体的缺点:结实率,发育迟缓 (5)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
一.变异在育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应用 4.多倍体育种
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 ①两次传粉 第一次传粉目的: 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
第二次传粉目的: 刺激子房发育为果实
②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 三倍体西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 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一.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5.诱变育种
(1)方法: 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等)处 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有利变异。
(2)原理:基因突变
(3)实例: “黑农五号”大豆 “高产”青霉菌株 太空育种
一.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5.诱变育种
黑龙江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 理大豆,培育成“黑农五号” 大豆品种,含油量比原来的 品种提高了2.5%,大豆产量 提高了16%。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35 3 。张 俐俐 等l应用 E l 3 ] MS化学 诱 变剂 处 理黑 龙 江
大 面积 推广 的 6个 农艺 性状 优 良的 大豆 品 种 种子 ,
在后代( 4 ) M 代 群体中筛选到具有抗草甘膦特性 的
突 变株 系 。
风 处理 处进 行 。
22 突 变专 一性 与 多效 性 .
一
理 为 浓 度 处 理 ,设 3个 水 平 ,依 次 为 N1E , MS浓
度 03 ; 2 E . N , MS浓度 05 N ,E % .%; 3 MS浓 度 08 . %。
种化 学诱 变剂 仅对 某个 碱基 或几个 碱基 有作
的影 响 ,只有在 进行诱 变处 理 中选用 最佳 的诱 变时 间和最 适宜 的诱 变浓 度 , 能更 快 、 多地 得到 有益 才 更
插 入任何 一 个碱 基 , 第 2轮复 制 以后 , 生转换 型 在 发 突变 ,即原 来 的 G C对 可 以变为 任何 碱 基对 G C、 — — C G、 T、— 此外 ,7基 团也可 与核苷 结构 的磷 — A— T A。 N 酸 发 生反应 ,形 成酯 类而将 核 苷酸从 磷 酸与糖 分 子 之 间切 断 ,产生染 色 体 的缺 失 。总之 , 碱基 熔化 后 ,
表 1 不 同E 处理的大豆发 芽率 MS %
转换 , 同时也 可 出现其 他各 种类 型 的突变 体 , 如转换 型突变 和颠 换等 , 因而 具有 多效 性 。
23 突 变频 率高 .
E MS化 学 诱 变 产 生 点 突 变 的 频 率 相 对 较 高 [ 6 1 ,
而染色体畸变相对较少 , 因此 , 不容易引起植株不良 变 异 , 小 引起生 理损 伤 , 以对 大豆 的某 一种 特殊 较 可 性 状进 行特 定改 良。与其 他诱 变剂 相 比 ,E 诱 变 MS
农作物EMS诱变研究进展
农作物EMS诱变研究进展中国邮政EMS,作为国内快递服务的领军企业,不仅在物流效率上持续改进,同时也致力于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
近年来,随着农作物EMS诱变研究的深入,EMS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提升农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农作物EMS诱变,即利用中国邮政EMS的物流网络,实现农作物的远程、快速、准确的寄送服务。
这种服务旨在解决农业领域中的一些难题,如农产品质量不稳定、运输效率低下等。
通过EMS诱变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各种农作物在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近年来,EMS诱变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农作物的抗逆性、抗病性以及提高产量等方面。
例如,通过EMS诱变技术,我们成功地培育出了抗旱、耐寒、抗病虫害的农作物新品种,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EMS诱变研究还涉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精确调控,从而实现农作物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
中国邮政EMS在推动农作物EMS诱变研究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EMS拥有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和先进的快递服务技术,能够为农作物寄送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
EMS与各地的农业科研机构、农业大学等紧密合作,为农作物EMS诱变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EMS还致力于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展望未来,农作物EMS诱变研究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我们期待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实现农作物质量的持续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邮政EMS也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服务品质,为农业科技进步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中国邮政EMS的农作物EMS诱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与各地的紧密合作以及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我们相信农作物EMS诱变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作物育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良。
化学诱变育种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育种方法,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EMS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EMS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刘翔【摘要】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诱变剂,能诱发产生高密度的系列等位基因点突变。
在当前种质资源极为匮乏,基因资源日益枯竭的状况下,采用EMS诱发突变技术创造有用基因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EMS的诱变原理和技术要领、应用实例、以及该技术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加以阐述,对EMS诱变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Ethyl methane sulfonate is a normal chemical mutagen and induce high density of gene mutations.At pres-ent,germplasm and genetic resources are extremely scarce,it is significant to create useful genetic resource by EMS mu-tation.We state here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examples,and the outlook of 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which is important for applying EMS mutagenesis technique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期刊名称】《激光生物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197-201)【关键词】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剂;基因突变【作者】刘翔【作者单位】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2016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190 引言变异是自然界物种进化和选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是物种进化的原动力,也是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1。
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ϖ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ϖ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ϖ选择的理论与方法;ϖ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ϖ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ϖ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ϖ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ϖ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3。
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
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
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
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
种子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生物产量(biomass):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
育种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育种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者:孙会芳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年第12期[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能量源泉,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粮食的产量都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
我国农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农作物的育种与栽培,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
本文从农作物育种技术的介绍出发,通过山东省小麦杂交与育种的策略,简要探究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希望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作物育种;种植技术;机械化生产中图分类号:S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431252ts.201912粮食的产量一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是国家粮食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是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对粮食的产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要想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的基础上提高粮食的产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大种植面积。
但由于我国可耕地资源有限,这个方法效果不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提高育种和栽培技术来提高粮食的产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为此,结合现有的技术基础,总结现有的资源特点,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作物育种方法农作物育种方法通过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结合遗传学理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达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性能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强,我国农作物的育种方法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包括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而杂交育种在我国农作物的育种上应用得更为频繁和广泛。
进行育种的目标主要为了实现农作物的抗逆稳产,特别是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也是我国育种工作者在接下来的至少20年中最主要的工作目标。
1.1 诱变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是指在人工的干预下,通过一些物理和化学方面的手段来促使农作物的基因产生突变,进而在产生的新物种中选择所需的性状优良的品种。
常用诱变育种技术在我国真菌育种上的应用
自然选 育是 获得 优 良菌株 最 基 本 的方 法 , 从 自发 碱基增添或者缺失 , 在D N A复制时造成点突变以后的 突变 的菌株 中选 择优 良菌株 , 这种 方 法 被 一直 沿 用 下 所有碱基都往后或往前移动 , 引起全体三联密码转录、 来, 由于 自 发 突变率较低 , 要从 自 然界筛选到理想的菌 翻译错误而引起菌种性状 的变异。这类化合物的平面 株, 需 要很 长 的时间 , 花 费很 大 的人 力 财力 , 在 科 技 飞 三环结构可插入 D N A双螺旋 的临近碱基对 之间 , 使 N A链拉长 , 2 个碱基间距 离拉宽 , 造成 D N A链上碱 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满足不了需要。诱变育种则补充了 D 自然选 育 的不足 , 能够 在较短 的 时间 内 , 通 过改 变微 生 基的添加或缺失 , 从而造成碱基突变点之后的全部遗 传密码转 录和 翻译错误。移码 突变剂主要 包括 吖啶 物的遗传特性 , 获得能够满足需要的理想菌株。 真菌诱变育种 , 是 以人工诱变手段诱发真菌基 因 橙、 吖啶黄、 原黄素 ( 2 , 8一 二 氨基吖啶) 、 I C R一1 7 1 、 突变 , 改变遗传结构和功能, 通过筛选分离 , 从众多的 I C R一 1 9 1 等化合物。王世梅等 通过吖啶橙对 阿扎 N D一 5 2 菌株进行诱变处理 , 筛选到 1 变异株中挑选出产量提高、 性状优 良的品系。以人工 霉素 B产生菌 N 其产量达到了 1 1 0 0 m g / mL , 比 出发 菌 株 诱变为基础的真菌诱变育种 , 具有速度快、 收效大、 方 株 突变菌株 , 法简便等优点 , 是菌种选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常用的诱 提高 3 倍以上, 且传代稳定。 变方法根据诱变剂的不同可分为化学诱变、 物理诱变 1 . 4 其他化学诱变剂 还有一些其他的化学诱变剂 , 如脱氨剂、 羟化剂、 金属盐类 、 秋水仙素和抗生 素等。 和复合诱 变 。 1 化 学诱变 方法 脱氨剂可直接作用于正在复制或未复制的 D N A分子, 1 . 1 烷化 剂 烷化 剂是最 有效 、 也是 用得最 广泛 的化 脱去碱基中的氨基变成酮基 , 改变碱基氢键的电位 , 引 学诱变剂之一 。这类诱 变剂具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 起转换而发生变异。羟化剂具有特异诱变效应, 专一 基, 烷化剂基团会使 D N A分子上的碱基及磷酸部分被 地诱发 G: C —A : T的转换。用于诱变处理的金属诱 烷化 , D N A 复 制 时 导 致 配 对 错 误 而 引 起 突 变 。依 靠 变剂主要与其他诱变剂复合处理 , 如氯化锂( L i C 1 ) 又 N T G诱发的突变主要是 G C— A T转换 , 另外还有小范 称为助诱变剂 。秋水仙素是诱发细胞染色体多倍体的 围切 除 、 移码突变及 G C对 的 缺 失 。常用 的烷 化 剂 诱变剂。抗生素一般也与其他诱变剂复合使用 。李春 有亚硝基胍 ( N T G ) 、 乙基硫酸 甲烷 ( 又称 甲基磺酸 乙 丽等 ¨ 利用秋水仙素染 色体加倍技术构建的纯合 的 糖基化酶活性 比其单倍体亲株有 酯, 简称 E M S ) 、 硫 酸二 乙酯 ( D E S ) 、 乙烯亚胺等。王 二倍体糖基化酵母 , 璋等[ 3 使用亚硝基 胍处理萌发状态 的链霉菌 WZ F F 不 同程度 的提 高 , 幅度 在 1 7 % ~2 4 4 % 。 白先 放 等 孢子 悬浮 液 , 结果 得 到 1株 转 谷 氨 酰胺 酶 活 比 出发 菌 用 亚硝 酸诱变 选育 黄原 胶 高 产 菌株 , 筛 选 得 到 1株 黄 株提高 1 . 2 倍 的突变菌株。徐同宝等 以黑 曲霉 X E 6 原胶 高产 突变 株 S一1 2 6菌株 , 其 黄原 胶 产胶 率 为 为出发菌株 , 经微波 ( M W) 和硫 酸二 乙酯 ( D E S ) 诱变 2 . 3 5 g / L , 产胶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 . 3 %。 处理 , 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 的高产木聚糖 酶菌株 化学诱变剂在真菌育种 中的应用较多, 其诱 变效 m A n l 。所产 木聚糖 酶 的酶 活为 8 1 1 5 1 U/ g , 比出发 菌 果较为理想。但 因化 学诱变剂对人体 的致 畸致癌作 用, 实际应 用 中也受 到一定 的 限制 。 株 的酶活 6 0 1 6 5 U / g 提高了 3 4 . 8 8 %。 1 . 2 碱 基类 似物 这类 诱 变 剂 主要 是 在微 生 物 细 胞 2 物 理诱 变方 法 处于代谢旺盛 时期时掺人 到 D N A分 子中, 并在 D N A 2 . 1 紫外线 紫外诱变技术是诱变优 良菌株 的常规 进行复制时 由于本身分子结构式产生酮式- + 烯醇式变 育种方法。由于其设备简单 , 诱变效率高, 操作安全简 化而引起变异。碱基类似物是一类与天然的嘧啶嘌呤 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D N A和 R N A的嘌呤和嘧啶 等 4种碱基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 , 是1 种既能诱发正 有很 强 的紫 外光 吸收能 力 , 最 大 的吸收 峰在 2 6 0 n m, 因 向突变 , 又能诱发 回复突变 的诱变剂 。对于处在静止 此在 2 6 0 n m的紫外 辐射是 最有效 的致死 剂。紫外线 D N A与蛋白质交 或休眠状态的细胞不适合 。用于诱发突变的碱基类似 被吸收后引起 突变的原因一般认为 : 联【 9 ; 胞嘧啶与尿嘧啶之间的水合作用 ; D N A分子 内 物 有 5一 氟 尿嘧 啶 ( 5一F U) 、 5一溴 尿 嘧啶 ( 5一B U) 、 5 碘尿 嘧啶 ( 5一I u) 、 2一氨 基 嘌呤 ( A P ) 、 6一巯 基 嘌 或分子 间发生 交联 反应 , 使D N A分子 中相邻 的嘧 啶碱 二聚体的出现会引起双链结构扭 呤( 6一 M P ) 等。程世清等 用 5 一 氟尿嘧啶( 5 一 B U ) 基形成嘧啶二聚体 , 对 产色 素菌 ( 分歧杆 菌 T 1 7—2—3 9 ) 细胞 和 原 生 质体 曲变形 , 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 , 从 而 引 起 突 变 或 死 进行诱变, 生物量分别平均提高 2 2 . 5 %和 1 6 . 4 %。 亡, 同时二聚体的形成还会妨碍双链 的解开 , 因而影响 1 . 3 移码 突变剂 移码诱变剂与 D N A结合后 , 引起 D N A的正常复制和转录, 从而使子代 D N A形成缺 口,
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彭亚莉 2012.1.3生物必修2第五章遗传与变异中可遗传变异的三种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合染色体变异。
其中基因突变的应用----诱变育种在农业上的贡献特别大。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各种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具有方法简便、育种周期短、效果好等特点,其在改良作物品种和创造新种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世界上普遍应用的先进育种方法之一,尤其是与杂交育种技术的结合,育种效果更为显著。
学生们通过各种媒体查阅,分析资料。
整理资料如下:目前在育种上应用的诱变方法有物理诱变法、化学诱变法和空间诱变法等。
1物理诱变法物理诱变法是指利用一些物理因素处理农作物种子、花粉、器官、植株,引起植物染色体发生畸变,诱发出新的可遗传变异,从中筛选出有利变异性状的后代,育成新的品种。
此方法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异范围大、有利变异性状稳定快等优点。
1.1电离辐射诱变这是最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诱变方法。
主要是利用χ射线、γ射线、β射线和中子等进行诱变处理。
其中应用最多的是χ射线和1射线。
这些射线能量高、穿透力强,可以使原子的内层电子激活释放,至使原子呈离子化而与其它原子或分子结合,造成共价键断裂,形成染色体结构变异。
试验证明,辐射诱变具有使突变体产生早熟、矮秆、抗病、株型和育性突变的特点,可结合育种目标加以利用。
1.2离子束注入诱变1986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率先开展了离子注入生物学效应并将此项技术应用于植物育种。
目前已在诱变机理和育种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
离子注入诱变育种具有损伤轻,突变率高和突变谱广的特点,是人工诱变方法的一个新发展。
离子注入植物,可引起能量传递、质量沉积、动量和电荷的交换。
当能量沉积作用于遗传物质时,造成DNA分子的断裂与重接,进而引起染色体结构的易位、倒位、重复、缺失,最后引起基因突变。
目前,离子束注入法已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棉花、玉米等作物的诱变育种研究。
大豆育种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大豆育种作为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一直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的重点。
本文对大豆育种工作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我国大豆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二、大豆育种工作概述1. 育种目标大豆育种目标主要包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产量:通过选育高产品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满足我国大豆市场需求。
(2)改善品质:提高大豆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提高食用价值和加工性能。
(3)增强抗逆性:提高大豆对干旱、盐碱、病虫害等逆境的抵抗能力。
(4)适应性:提高大豆在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扩大种植范围。
2. 育种方法大豆育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传统育种:利用品种间杂交、自交、回交等手段,筛选出优良基因型。
(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快速筛选具有优良基因的亲本和后代。
(3)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大豆,培育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三、大豆育种工作成果1. 高产大豆品种选育近年来,我国大豆育种工作者选育出一批高产大豆品种,如“中黄13”、“黑农45”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单产可达200公斤/亩以上。
2. 高品质大豆品种选育通过选育高蛋白质、高脂肪、高油酸等高品质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食用价值和加工性能。
如“中黄系列”、“黄淮海系列”等品种,蛋白质含量可达40%以上,脂肪含量在20%左右。
3. 抗逆性大豆品种选育针对我国大豆种植区域多、生态环境复杂的特点,选育出一批抗逆性大豆品种。
如“中抗系列”、“黄淮海系列”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盐碱、抗病虫害等能力。
4. 适应性大豆品种选育针对我国不同生态区域的气候特点,选育出一批适应性大豆品种。
如“东北春大豆”、“黄淮海夏大豆”等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诱变育种(induced mutation breeding)是指利用各种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具有方法简便、育种周期短、效果好等特点,其在改良作物品种和创造新种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世界上普遍应用的先进育种方法之一,尤其是与杂交育种技术的结合,育种效果更为显著。
目前在育种上应用的诱变方法有物理诱变法、化学诱变法和空间诱变法等。
1物理诱变法
物理诱变法是指利用一些物理因素处理农作物种子、花粉、器官、植株,引起植物染色体发生畸变,诱发出新的可遗传变异,从中筛选出有利变异性状的后代,育成新的品种。
此方法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异范围大、有利变异性状稳定快等优点。
电离辐射诱变,离子束注入诱变,激光诱变育种,微波诱变育种,磁诱变育种:其中激光诱变育种开始于60年,美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研究较早。
我国激光诱变育种是从1972年开始的,由四川大学生物系首先进行激光油菜种子的诱变研究,之后相继育成了油菜、番茄、黄瓜、菜豆、蚕豆等激光诱变品种,至1995年,已育成42个农作物新品种。
激光诱变作为物理诱变的一种方式,其生物学效应直接来源于其产生的光、电、热、压力和磁效应的综合作用。
上述效应累积,使细胞DNA分子吸收、聚积能量并进行能量再分配,使细胞DNA处于一种易于突变的状态,继而发生一系列的诸如断键、聚合、交联等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DNA分子结枸的改变即DNA
分子的损伤和突变,最终引起突变生物学属性变化。
目前,激光诱变育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农作物育种、微生物育种、家禽、鱼类、畜牧育种等多个领域。
在大豆育种方面,安徽农业大学采用Ne激光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安激2号,高产、适应性范围广、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同时抗花叶病毒和孢囊线虫病,已推广种植面积达6万hm2,种植面积还在迅速扩大;采用有性杂交和激光红宝石辐照交替进行,选育出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的菜用大青豆新品种AGO菜用大青豆(简称AGO),具早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迟播、产量高和效益好等特性。
为有性杂交与诱变处理相结合的育种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张建东等发现C02激光不同功率密度和不同照射时间都对发芽率、淀粉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产生影响。
2化学诱变育种
化学诱变育种是利用化学诱变剂诱发作物突变,通过多世代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能利用的农作物品种,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诱变作用专一性强等特点,是一种迅速发展的育种途径。
它开始于20世纪初。
1943年Ochlker用脲烷处理月见草以后,化学药剂的诱变作用得到了肯定。
化学诱变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
世界大豆化学诱变育种始于1957年,此后各国先后开展了此领域的研究。
我国于1958年开始大豆诱变研究,至今已育成一大批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大豆新品种。
李占军等诱变育成大豆新品种“化诱5号”;于秀普等应用EMS
附加平阳霉素(PYM)后处理大豆种子,经过累代选择培育的冀豆8号,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对育成大豆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产量的提高,而是逐渐转向其他品质方面的研究。
Hamond和Fehrt21 J研究指出,γ射线与化学诱变剂对降低亚麻酸含量有较好的效果。
Wil COX采用EMS处理获得了亚麻酸含量3%~4%的稳定突变体。
利用化学诱变剂EMS、NMU或者ENU,Sebastian等分离出对磺脲类除草剂抗性增加的大豆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