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与新型冷却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水冷原理的应用有哪些

水冷原理的应用有哪些

水冷原理的应用有哪些水冷原理是指通过水来传递和吸收热量,以降低设备的温度。

与传统的风扇散热相比,水冷技术具有更高的热传导效率和更低的噪音水平。

因此,水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和设备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冷原理的应用。

1.电子产品散热:水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如计算机、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

由于电子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较大,风扇散热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而水冷散热系统可以更有效地将热量从电子设备中传递到水中,再通过散热器将热量释放到外部环境中。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更高效地降低设备的温度,还能减少噪音和能耗。

2.汽车发动机散热:水冷散热系统在汽车发动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发动机过热而造成损坏。

水冷散热系统通过水泵将冷却液循环送入发动机冷却器,通过与冷却风扇的辅助作用,将发动机散发的热量带走,并将热量释放到外部环境中,以保证发动机的安全运行。

3.工业制冷:许多工业领域需要对设备和生产过程进行制冷处理。

水冷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冷却器、冷却塔和冷水机组等设备,通过水来吸收和带走热量,以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

例如,在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中,大型设备的散热需要使用高效的水冷系统来控制温度。

4.医疗设备:水冷技术在医疗设备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医院的核磁共振(MRI)设备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以确保成像质量。

水冷技术可以通过冷却系统将热量带走,并保持设备的温度恒定。

此外,许多医疗设备如超声治疗器、激光设备等也需要使用水冷散热系统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效果。

除了以上领域的应用外,水冷原理还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航空航天、军事、矿业等众多领域。

水冷技术通过高效的传热媒介和设计,可以提高设备的散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提升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水冷原理的应用将继续扩大。

pcm冷却技术

pcm冷却技术

pcm冷却技术PCM冷却技术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它们的性能也在不断地提升。

然而,高性能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功耗和热量产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不断寻找新的冷却技术。

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是相变材料(PCM)冷却技术。

相变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它可以在特定温度范围内从一个相变为另一个相。

常见的相变材料包括蓄冷剂和蓄热剂。

在PCM冷却技术中,蓄冷剂被用作冷却介质,通过吸收热量来降低设备的温度。

PCM冷却技术有许多优点。

首先,相变材料具有高比热容和高潜热,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有效地降低设备的温度。

其次,相变材料可以在相变过程中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这有助于维持设备的稳定性能。

此外,PCM冷却技术可以通过调整相变材料的温度范围来满足不同设备的冷却需求。

在PCM冷却技术中,相变材料通常被封装在一个独立的装置中,这个装置被称为相变材料热管。

相变材料热管由两个部分组成:蓄冷剂和热传导管。

蓄冷剂负责吸收设备产生的热量,而热传导管则负责将热量传导到外部环境。

相变材料热管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设备产生热量时,蓄冷剂开始吸收热量,并在达到相变温度时发生相变。

在相变过程中,蓄冷剂释放大量的热量,将其传导到热传导管中。

热传导管通过导热材料将热量传导到外部环境中,从而实现设备的冷却。

相变材料热管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和热传导管材料,以确保热量的高效传导和相变的稳定性。

其次,需要设计适当的结构和尺寸,以满足设备的冷却要求。

最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相变材料热管的性能和可靠性。

除了相变材料热管,还有其他一些基于PCM的冷却技术被广泛应用。

例如,PCM可以用作散热片的填充物,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降低设备的温度。

此外,PCM也可以用作散热板的涂层材料,通过改善热传导性能来提高散热效果。

PCM冷却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电子设备冷却方法。

它利用相变材料的特殊性质,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降低设备的温度。

电气设备的热管理与散热技术的最新进展

电气设备的热管理与散热技术的最新进展

电气设备的热管理与散热技术的最新进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气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消费电子到工业制造,从通信设备到新能源汽车,无一不依赖高效可靠的电气设备。

然而,随着电气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和集成度的逐渐增加,其发热问题也变得愈发严重。

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还可能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因此,电气设备的热管理与散热技术成为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为电气设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电气设备热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电能的转换和传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

例如,在集成电路中,电子的流动会与晶格发生碰撞,导致能量损耗并转化为热能;在电机中,电流通过绕组时的电阻损耗以及铁芯中的磁滞和涡流损耗都会产生大量的热。

此外,设备内部的元件之间以及元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热阻也会阻碍热量的散发,进一步加剧了温度的升高。

高温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会降低电子元件的性能,例如导致电阻值的变化、电容的漏电增加以及半导体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下降等,从而影响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其次,高温会加速材料的老化和氧化,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极端情况下,过高的温度还可能导致设备的短路、起火甚至爆炸,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传统散热技术及其局限性为了应对电气设备的发热问题,传统的散热技术主要包括自然对流散热、强制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等。

自然对流散热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散热方式,它依靠空气的自然流动来带走热量。

这种方式无需额外的动力装置,成本低,但散热效率也相对较低,适用于发热量较小的设备。

强制风冷散热则通过风扇等装置强制推动空气流动,增加了空气与散热表面的接触速度和流量,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然而,风扇的运行会产生噪音,而且在一些灰尘较多的环境中,风扇容易吸入灰尘,影响散热效果。

液冷散热则利用液体的高比热容和良好的导热性能来吸收和传递热量。

芯片设计中的冷却技术有哪些创新

芯片设计中的冷却技术有哪些创新

芯片设计中的冷却技术有哪些创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芯片作为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的提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随着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和运行速度的加快,芯片产生的热量也急剧增加。

如果不能有效地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将会严重影响芯片的性能和稳定性,甚至导致芯片损坏。

因此,冷却技术在芯片设计中变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芯片设计中的冷却技术不断创新,为解决芯片散热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传统的芯片冷却技术主要包括风冷和水冷。

风冷是通过风扇将冷空气吹过芯片表面,带走热量。

然而,这种方法的散热效率有限,难以满足高性能芯片的散热需求。

水冷则是通过液体在管道中循环流动,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带走。

虽然水冷的散热效率比风冷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液体泄漏的风险、系统复杂且成本较高等。

为了克服传统冷却技术的局限性,许多创新的冷却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微通道冷却技术备受关注。

微通道冷却技术是在芯片表面或内部制造微小的通道,通过让冷却液在这些通道中流动,实现高效的散热。

由于通道尺寸非常小,可以大大增加冷却液与芯片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而且,微通道可以根据芯片的发热分布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散热的均匀性。

另一种创新的冷却技术是喷雾冷却。

喷雾冷却通过将冷却液雾化成微小的液滴,喷射到芯片表面,液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实现快速散热。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带走大量的热量,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的芯片散热。

同时,喷雾冷却系统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

相变冷却技术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变冷却利用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特性来实现散热。

例如,使用热管将芯片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一个装有相变材料(如石蜡)的容器中,相变材料在吸收热量后发生相变,从而将热量储存起来。

当芯片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又会变回原来的状态,释放出储存的热量。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平衡芯片的温度波动,提高散热效果。

除了上述几种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创新冷却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中。

电子设备的散热与温度控制技术

电子设备的散热与温度控制技术

电子设备的散热与温度控制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子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造成威胁。

因此,散热与温度控制技术成为了电子设备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设备散热与温度控制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散热的重要性和原理1.1 散热的重要性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设备温度升高,甚至严重损坏电子元件。

因此,散热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1.2 散热的原理散热的主要原理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 传导:热量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而传递。

这种方式适用于高功率电子元件与散热器之间的热传导。

-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通常是空气)的流动而传递。

这种方式适用于散热器通过风扇吹过冷却片,从而加快热量的散发。

- 辐射:热辐射通过热量中的电磁波辐射而传递。

这种方式适用于高温的散热部件或设备。

二、常见的散热与温度控制技术2.1 散热器散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散热设备,用于增大表面积以便更好地散发热量。

常见的散热器设计包括散热片、散热管和风扇等。

散热器通常通过与电子元件直接接触或靠近电子元件来帮助传导和对流散热。

2.2 热管热管是一种独特的热传导装置,由封闭的金属管道、工作介质和蒸发器与冷凝器组成。

当热管的蒸发器受热时,工作介质会沸腾形成汽态。

汽态工作介质流向冷凝器,在那里会放出热量,并变成液态再返回蒸发器。

热管可以有效地传导热量,并把热量传递到散热器或其他冷却装置中。

2.3 导热绝缘材料导热绝缘材料常常被用于隔离电子元件和散热部件,以防止热量从电子元件传递到周围环境。

导热绝缘材料有助于集中热量传输,保护电子元件并提高散热效率。

2.4 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电子设备的温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温度信号控制散热器或其他冷却装置的运行,以维持设备的温度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微纳尺度芯片散热技术探究:解决设备散热难题的新途径

微纳尺度芯片散热技术探究:解决设备散热难题的新途径

微纳尺度芯片散热技术探究:解决设备散热难题的新途径Microscale Heat Dissipation in Chips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in chip technology, the miniaturiz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has become a prominent trend. However, as the size of chips decreases, the issue of heat dissip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challenging. Efficient heat dissipation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th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devices.At the microscale, several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to enhance heat dissipation in chips. One common approach is the integration of heat sinks or heat spreaders directly onto the chip surface. These structures provide additional surface area for heat transfer and help dissipate heat more effectively.Another technique is the incorporation of microchannels or microfluidic cooling systems within the chip. These channels allow a flow of coolant, such as liquid or gas, to extract heat from the chip. This method enables localized cooling and can effectively remove heat from hotspots within the chip.Furthermore, the use of advanced material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such as graphene or carbon nanotubes, has shown promise in improving heat dissipation in chips. These materials can efficiently conduct heat away from the chip, preventing heat buildup and potential damage.In conclusion, microscale heat dissipation in chips is a crucial aspect to consider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devices. By implementing techniques like heat sinks, microchannels, and advanced materials, we can effectively manage and dissipate heat, ensuring optimal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中文回答:芯片微纳尺度散热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的微型化已成为一个突出的趋势。

机械设备中电子冷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机械设备中电子冷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机械设备中电子冷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电子设备的长时间运行往往会导致过热问题,这不仅给设备的性能和寿命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因此,研究和应用机械设备中的电子冷却技术变得迫在眉睫。

1. 电子设备的热量排散问题电子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元器件内部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焦耳热。

如果这些热量无法有效排散,设备的工作温度会不断上升,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解决电子设备的热量排散问题至关重要。

2. 传统的电子冷却技术传统的电子冷却技术主要依赖于散热风扇和散热片,通过强制风流来提高散热效果。

然而,这种方式的散热效果有限,尤其在高功率、高集成度电子设备中几乎不适用。

此外,风扇产生的噪音和电磁干扰也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3. 电子冷却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针对传统电子冷却技术的局限性,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在积极研究和推广新的电子冷却技术。

其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包括热管冷却技术、热沉冷却技术和液冷技术。

3.1 热管冷却技术热管是一种使用液体的迁移热传导现象来传递热量的热量传递装置。

它由内壁涂有薄膜的毛细管和内部填充工质组成。

通过毛细管的薄膜形成的高温高压区域和低温低压区域之间的热量传递,实现了高效的热量排散。

热管冷却技术具有散热效率高、体积小、可靠性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3.2 热沉冷却技术热沉冷却技术是将热量集中到一个散热性能较好的部件上,通过增加散热面积和辐射表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

热沉通常采用高热导率的材料制成,如铜、铝等,能够快速将热量传导到散热器或散热风扇上。

与热管冷却技术相比,热沉冷却技术适用于设备容量较大的场合,可以大大提高散热效果。

3.3 液冷技术液冷技术是通过将冷却剂直接流经电子设备内部,带走产生的热量。

它可以分为直接液冷和间接液冷两种方式。

直接液冷是将冷却剂直接流经电子设备内部,与热源进行直接热交换;间接液冷是将冷却剂流经散热器,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然后再将热量带走。

冷板式液冷技术应用实例

冷板式液冷技术应用实例

冷板式液冷技术应用实例
冷板式液冷技术广泛应用于高功率电子设备、服务器机柜和数据中心等领域,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例子:
1.服务器机柜:冷板式液冷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空气冷却系
统,提供更高的散热效率和节能性能。

由于服务器机柜中
通常密集布置了大量高功率计算设备,冷板式液冷技术能
够通过直接接触散热板将热量快速传导到冷却液中,以降
低设备温度,提高计算性能和可靠性。

2.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技术可以大幅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
和运营成本。

通过在服务器机架和机柜内部布置冷板散热
系统,可以通过流体循环快速将热量转移到冷却液中,再
通过冷却设备将热量释放到室外环境。

相比传统的空调系
统,冷板式液冷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热量容量和更好的能
源利用效率。

3.电动汽车电池散热系统:电动汽车电池组在充电和使用过
程中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及时散热以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
和寿命。

冷板式液冷技术可应用于电池散热系统中,通过
将冷却液流经冷板来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并通过循环系
统将热量带走。

这可以提高电池组的稳定性和寿命,并提
高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和性能。

4.光纤激光器散热系统:光纤激光器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
需要稳定的散热系统以保证激光器的性能和寿命。

冷板式
液冷技术可以应用于激光器散热系统,通过冷板将热量传
递到冷却液中,并通过循环系统将热量带走。

这可以提高
激光器的工作稳定性和精度,同时延长激光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都是冷板式液冷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通过高效的散热方式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如何解决微电子器件中的散热问题?

如何解决微电子器件中的散热问题?

如何解决微电子器件中的散热问题?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微电子器件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智能手机、电脑到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等,微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对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急剧增加,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微电子器件性能提升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微电子器件中的散热问题,成为了电子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微电子器件在工作时,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和电路会产生焦耳热。

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导致器件温度升高,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可靠性。

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下降、阈值电压漂移、载流子迁移率降低等问题,进而影响器件的工作速度和稳定性。

此外,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还会加速器件的老化和失效,缩短其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微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首先,优化器件的结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通过减小器件的尺寸、降低工作电压、采用低功耗的设计等,可以减少热量的产生。

例如,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中,采用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如从 14 纳米到 7 纳米甚至更小的制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功耗和发热。

材料的选择也是解决散热问题的关键。

高导热性能的材料能够更有效地将热量从器件内部传导出去。

目前,常用的散热材料包括铜、铝等金属,以及金刚石、石墨烯等高导热的新型材料。

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热导率,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散热材料,但由于其成本较高,目前在大规模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石墨烯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柔韧性,在微电子器件的散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散热片和热管是常见的被动散热方式。

散热片通常由金属制成,通过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散热效率。

热管则利用了工质的相变来传递热量,其导热性能远远高于普通的金属导体。

在一些高性能的微电子器件中,常常会同时使用散热片和热管,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anaf冷却方式

anaf冷却方式

anaf冷却方式Anaf冷却方式是一种高效的冷却技术,适用于各种热能设备和系统。

本文将介绍Anaf冷却方式的原理、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Anaf冷却方式的原理Anaf冷却方式是基于热传导原理的一种冷却技术。

它利用导热材料将热能从热源传导到冷却介质中,通过换热表面的扩散和对流传热,将热量迅速地散发出去,达到降温的效果。

Anaf冷却方式的核心是导热材料的选择和设计。

导热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热传导效率,以确保热量能够快速传导到冷却介质中。

同时,导热材料的结构设计也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增加导热面积或改变导热路径来提高冷却效果。

二、Anaf冷却方式的特点1. 高效性:Anaf冷却方式可以快速将热量传导到冷却介质中,使热源迅速降温,提高冷却效率。

2. 灵活性:Anaf冷却方式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热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 稳定性:Anaf冷却方式能够稳定地将热量散发出去,避免热源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发生。

4. 节能性:Anaf冷却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导热材料的热传导能力,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Anaf冷却方式的应用1. 电子设备:Anaf冷却方式可以应用于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散热,通过导热材料将设备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片上,再通过风扇或散热片的对流传热,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2. 汽车发动机:Anaf冷却方式可以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通过导热材料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中,再通过水循环或空气对流的方式将热量散发出去,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3. 太阳能电池板:Anaf冷却方式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散热,通过导热材料将电池板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上,再通过对流传热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避免电池板过热影响发电效率。

4. 工业设备:Anaf冷却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的冷却,如发电机组、冶炼炉等,通过导热材料将设备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冷却介质中,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结:Anaf冷却方式是一种高效、灵活、稳定、节能的冷却技术,适用于各种热能设备和系统。

冷却技术的发展趋势

冷却技术的发展趋势

冷却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高性能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对能源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冷却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节能:冷却技术将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采用更高效的冷却介质、优化冷却系统的设计以及利用新型材料改善传热效率。

2. 小型化和薄型化:随着电子设备的越来越小型化和薄型化,冷却技术也需要相应的小型化和薄型化。

例如,采用微型散热器、利用热管和热界面材料提高热传递效率。

3. 声音降低:高性能电子设备的工作会产生噪音,冷却技术将致力于降低噪音污染。

例如,采用噪音低的散热器和风扇,以及减少机械振动。

4. 高可靠性:冷却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包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例如,采用更可靠的散热器和风扇,改善冷却系统的维护和监控技术。

5. 可持续发展:冷却技术将趋向于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冷却能源,开发低能耗的冷却系统,提倡废热回收和能源回收利用。

总体而言,冷却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聚焦于高效节能、小型化和薄型化、声音降低、
高可靠性以及可持续发展。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新型的冷却技术和解决方案。

如何提高高功率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如何提高高功率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如何提高高功率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功率电子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高性能计算机、数据中心服务器到工业自动化设备、电动汽车等。

然而,随着电子设备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散热问题成为了制约其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散热问题,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电子元件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出现故障和损坏。

因此,如何提高高功率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优化散热设计良好的散热设计是提高散热性能的基础。

首先,在设备的结构设计上,要确保热流路径的畅通。

例如,将发热元件合理布局,避免热量集中在局部区域。

对于多层电路板,要设计良好的导热通道,将热量迅速传导到散热片或其他散热装置上。

其次,选择合适的散热材料也非常重要。

金属材料如铜、铝等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常用于制造散热片和导热管。

在一些高端应用中,还会使用到具有更高导热性能的材料,如金刚石、石墨烯等。

另外,增加散热面积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以通过设计更多的散热鳍片、增大散热片的表面积等方式来提高散热效果。

同时,合理设计风道和风扇,利用强制对流来增强散热能力。

二、高效的散热方式1、风冷散热风冷散热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散热方式之一。

通过风扇将冷空气吹向散热片,带走热量。

在设计风冷散热系统时,要考虑风扇的风量、风压、转速等参数,以及风扇的布局和风道的优化。

同时,选择合适的散热片形状和尺寸,以提高风冷散热的效率。

2、水冷散热水冷散热的效率通常比风冷散热更高。

它通过水泵将冷却液循环流经发热元件和散热器,将热量带走。

水冷散热系统的关键在于冷却液的选择、水泵的性能、散热器的设计以及管道的布局。

冷却液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稳定性,水泵要能够提供足够的流量和压力,散热器要有足够的散热面积和高效的散热结构。

3、热管散热热管是一种高效的导热装置,它利用工质的相变来传递热量。

热管具有极高的导热系数,可以迅速将热量从发热源传递到散热片上。

液体喷雾冷却在电子芯片散热中的应用

液体喷雾冷却在电子芯片散热中的应用

液体喷雾冷却在电子芯片散热中的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芯片的性能越来越强大,但同时也带来了散热问题的挑战。

高性能的芯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就会对芯片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液体喷雾冷却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方案之一。

液体喷雾冷却是一种利用喷雾技术将液体以微小的喷射方式喷洒到热源表面,通过吸热蒸发来进行冷却的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风扇散热和散热片散热,液体喷雾冷却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散热效果。

首先,喷雾冷却技术可以将冷却液体直接喷洒到热源表面,与之密切接触,实现快速而均匀的热量传递,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其次,冷却液体在喷雾过程中蒸发吸热,突出了蒸发冷却的优势,能够大幅降低芯片温度。

液体喷雾冷却除了具备高效散热的特点外,还在其他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首先,喷雾冷却技术可以实现局部冷却,即只在热源表面进行冷却,不会对整个散热系统产生影响。

这样可以将冷却作用集中在需要散热的部分,提高散热的针对性和精确性。

其次,液体喷雾冷却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的散热需求,通过调整喷雾的液体成分和喷雾量,可以灵活地实现不同温度范围内的散热效果。

最后,液体喷雾冷却技术可以应对高功率、高温的应用场景,克服传统散热方法在这些情况下的局限性。

然而,液体喷雾冷却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喷雾设备和冷却液体的选取需要根据具体的芯片和使用环境进行合理选择。

这需要对芯片的特性和工作条件有一定的了解,以便确定最佳的喷雾方案和冷却液体。

其次,由于喷雾冷却技术涉及到喷射和蒸发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喷雾气流对周围环境和其他电子元件的影响,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此外,喷雾冷却设备的体积和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需要寻找适合的平衡点。

总体来说,液体喷雾冷却技术在电子芯片散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喷雾设备的性能将不断提高,冷却液体的选择也会更加多样化,为电子芯片的散热问题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纳米流体在电子冷却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流体在电子冷却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流体在电子冷却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而随之而来的是其发热问题日益严重。

高效的冷却技术成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性能的关键。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冷却介质,近年来在电子冷却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纳米流体是指将纳米级的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传统的冷却流体中形成的稳定悬浮液。

这些纳米颗粒通常由金属(如铜、银)、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铜)或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构成。

纳米流体的独特性质使其在传热性能方面相较于传统冷却流体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纳米流体的热导率较高。

纳米颗粒的加入增加了流体内部的热传递路径,提高了热量的传导效率。

以金属纳米颗粒为例,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热导性能,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从发热源传递到冷却介质中。

其次,纳米流体的比热容也有所增加,这意味着它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而自身温度上升相对较慢。

此外,纳米流体的流动特性也得到了改善,降低了流动阻力,提高了流体的泵送效率。

在电子冷却应用中,纳米流体主要通过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直接冷却方式是将纳米流体直接与电子元件接触,例如在芯片表面进行喷雾冷却或浸没冷却。

喷雾冷却通过将纳米流体雾化成微小液滴,使其与高温表面迅速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快速降温。

浸没冷却则是将电子元件完全浸泡在纳米流体中,利用纳米流体的优良传热性能将热量带走。

间接冷却方式则是通过热交换器将纳米流体中的热量传递给外部冷却介质,如空气或水。

然而,纳米流体在电子冷却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纳米颗粒的稳定性。

由于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容易发生团聚和沉淀,这会影响纳米流体的性能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对纳米颗粒进行修饰和处理,以增强其在流体中的分散性。

其次,纳米流体的制备成本相对较高,这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推广。

此外,纳米流体对冷却系统的材料兼容性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避免对系统造成腐蚀或其他损害。

电子产业主动式散热技术前沿探析

电子产业主动式散热技术前沿探析

电子产业主动式散热技术前沿探析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热量不断增加的问题。

在高性能的电子产品中,散热技术成为了尤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面临着动辄数百瓦的功耗的计算机、服务器、通信设备等产品。

传统的 passice cooling 被动散热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功耗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主动式散热技术应运而生。

主动式散热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引导或者消耗热量,来提高散热效率,使得电子产品在高负载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性能。

本文将对当前主动式散热技术的前沿探索进行分析。

一、液冷技术液冷技术是一种主动式散热技术,通过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冷却液通路,将热量传输到冷却介质中,然后通过冷却系统将热量释放出去。

这种技术相比传统的空气冷却技术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和更低的噪音。

目前,液冷技术在服务器、超级计算机等高性能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液冷技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一些创新的设计模式。

某些手机采用了液冷散热系统,通过将冷却液通路集成在手机内部,来提高手机在高性能运行时的散热效率。

一些高性能的游戏本、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也开始使用液冷技术来提高性能和延长设备寿命。

二、热导管技术热导管是一种利用导热材料的导热特性,将设备内部的热量传输到外部散热器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铜管式热管,新型热导管技术在导热效率、导热距离和适应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目前,热导管技术已经在一些高性能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一些高端的显卡、CPU散热器等产品。

热导管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提高导热效率和减小导热器尺寸上。

目前一些厂商已经研发出了导热效率更高、尺寸更小的热导管产品,这为电子产品的设计和散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热传感器技术热传感器技术是一种通过在设备内部设置各种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工作温度的技术。

通过监测温度,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散热需求来调整散热器的工作状态,提高散热效率,保护设备免受过热的危害。

热管理技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热管理技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热管理技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电子产品需要进行高功率操作,导致了热量的持续积累。

如果不能及时排放这些热量,会对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电子产品的热管理技术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产品中常用的热管理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二、散热技术电子产品中最普遍的热管理技术就是散热技术。

散热技术通过散发热量来降低设备的温度,以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1. 散热片散热片是传统的散热技术之一,通常作为散热器的一部分。

散热片通常由金属制成,如铝合金、铜等,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散热性能。

可以有效地吸收和传递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

2. 风扇风扇是另一种常见的散热技术。

它可以快速地排出设备内部积累的热量,并降低温度。

风扇需要相应的供电,但它的散热效果很好。

在小型设备中,如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中广泛使用。

三、热管技术热管技术通过使用热传导材料将设备内部的热量传输到散热器的热管中,然后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排出。

这一技术比传统的风扇和散热片更有效。

热管技术包括以下两种:1. 蒸发器和冷凝器热管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蒸发器和冷凝器。

蒸发器将内部产生的热量吸收并将其转化为蒸汽,蒸汽随后通过热管送往冷凝器。

冷凝器中的冷却剂将蒸汽冷凝成液体,并通过重力回到蒸发器中。

2. 毛细管热管毛细管热管是另一种热管技术。

它使用比较细小的毛细管,使得热量可以更有效地传输。

毛细管热管通常用于高档电子产品中,如航空电子设备、工业计算机等。

四、液冷技术液冷技术是一种比较新的热管理技术,它使用水或其他液体冷却剂来帮助设备散热。

在高功率电子产品中,如工业机器人等,液冷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液冷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 直接水冷直接水冷利用水或液态冷却剂直接冷却电子设备的热源,其散热效率比较高。

2. 间接水冷间接水冷则是通过冷却板将热量从电子设备传输到冷却水中,并通过其他方式将热量释放,这样可以减小液冷系统对设备内部的影响。

电子芯片散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电子芯片散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电子芯片散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芯片作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部件,其性能不断提升,集成度日益增高,导致芯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大幅增加。

因此,电子芯片散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电子芯片散热技术的当前研究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文章首先回顾了电子芯片散热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传统的散热技术以及近年来新兴的散热技术,如液冷散热、热管散热、散热片等。

随后,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散热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如散热效率、成本、可靠性等方面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散热技术的创新方向,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文章展望了电子芯片散热技术的发展前景,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散热技术将更加高效、环保、智能。

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电子芯片散热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深入研究和发展电子芯片散热技术,对于推动电子科技的持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芯片散热技术现状分析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芯片的性能不断提升,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工作频率越来越快,这直接导致了芯片内部产生的热量日益增加。

因此,电子芯片散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当前,电子芯片散热技术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效散热,二是如何降低散热系统自身的能耗。

目前,常见的电子芯片散热技术主要包括自然散热、风冷散热、液冷散热以及相变散热等。

自然散热主要依赖芯片自身材料的热传导性能,适用于低功耗、低发热量的芯片。

然而,对于高性能芯片来说,自然散热往往难以满足散热需求。

风冷散热是通过风扇强制对流来降低芯片温度,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散热效率有限,且在高负荷运行时噪音较大。

液冷散热则利用液体的高导热性能,通过循环流动将热量带走,散热效率较高,但系统复杂度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相变散热则利用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的特性,实现高效散热,但其技术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

机械工程中电子设备散热分析与设计优化

机械工程中电子设备散热分析与设计优化

机械工程中电子设备散热分析与设计优化现代机械工程领域中,电子设备散热的分析与设计优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而且性能和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电子设备高功率密度下产生的热量不容忽视,它们极易因过热而导致性能下降、损坏甚至引起火灾等危险。

因此,进行散热分析并进行设计优化,成为了保障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散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在机械工程的领域中,电子设备的散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主要方式实现。

传导是通过材料之间的热传递,将热量从高温区域引导到低温区域。

对流是通过流体(如空气或液体)从热源表面带走热量。

辐射是指物体通过发射和吸收电磁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

这三种方式通常都同时存在于实际的散热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它们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关注电子设备散热分析的具体方法。

首先是热设计,即在电子设备的设计阶段就考虑散热问题。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来降低设备的热阻,提高散热效果。

例如,采用散热片、散热风扇等设备,以增加设备的散热面积和对流换热能力。

另外,我们需要合理选择材料,以降低传热的阻力。

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等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评估散热效果。

其次,对于已经存在的电子设备,散热问题的解决更加具有挑战性。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通过热管、液冷系统等制冷技术,提高设备的散热能力。

例如,热管是一种利用管内工质的相变原理实现高效传热的设备。

它可以利用管内工质在热源处吸收热量,然后通过热管的导热特性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处,从而实现设备的散热。

液冷系统则是通过引入冷却液,将设备的热量带走,再通过冷却设备进行散热。

这些技术在提高了设备散热能力的同时,也给设计和制造带来了挑战。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散热分析与设计优化过程中,工程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设备的功率密度、散热材料的性能等。

冷板冷却技术

冷板冷却技术

冷板冷却技术冷板冷却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散热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发动机、工业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冷板冷却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冷板冷却技术的原理冷板冷却技术是利用金属板的高导热性和较大的表面积来实现散热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热源与冷板接触,使冷板迅速吸收热量,并通过散热方式将热量传导到周围环境中。

冷板冷却技术通常利用铝或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传递出去。

1. 电子设备领域: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其功耗越来越大,散热问题也日益突出。

冷板冷却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模块中,通过将散热模块与电子元件紧密接触,将元件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到冷板上,然后通过冷板上的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有效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

2. 汽车发动机领域:发动机的高温是汽车散热的主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水冷散热系统需要使用冷却液和水泵等附件,而冷板冷却技术可以直接将热量传导到冷板上,不需要额外的冷却液,简化了汽车散热系统的结构,提高了散热效率。

3. 工业设备领域:许多工业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设备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冷板冷却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设备的散热模块中,通过将热源与冷板接触,将热量迅速传导到冷板上,再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出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冷板冷却技术的发展趋势1. 材料的发展:目前常用的冷板材料主要是铝和铜,但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将会有更好的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从而提高冷板冷却技术的散热效率。

2. 结构的优化:冷板冷却技术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例如增加冷板的表面积、优化散热片的形状等,以提高散热效果。

3. 智能化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冷板冷却技术也可以与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智能设备结合,实现散热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

四、总结冷板冷却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散热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温条件下电气设备散热与冷却技术

高温条件下电气设备散热与冷却技术

高温条件下电气设备散热与冷却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气设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电气设备的散热和冷却问题成为制约其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温条件下电气设备散热和冷却技术,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一、高温环境对电气设备的挑战电气设备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往往会遇到散热和冷却方面的挑战。

首先,高温会导致电气设备内部温度升高,从而损坏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寿命。

其次,高温环境下,电气设备会频繁发生过载、过热等故障,进一步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解决高温条件下的散热和冷却问题,对于提高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二、散热技术的应用1.空气散热空气散热是最常见的散热方式之一。

通过利用风扇或气流来带走电气设备内部的热量。

空气散热具有成本低、易于实施等优点。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空气散热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高温环境下的空气散热效果可能不理想,需要更大功率的风扇和更好的散热设计来提高散热效果。

2.液体散热液体散热是一种更高效的散热方式。

通过使用导热液体来带走电气设备的热量,可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与空气散热相比,液体散热能够更好地控制温度,提供更稳定的散热效果。

同时,液体散热还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热量,适用于大型电气设备的散热需求。

3.相变材料散热相变材料散热是一种创新的散热方式。

相变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独特的热传导特性,能够在相变过程中吸收/释放大量热量。

通过利用相变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可以实现高效的散热效果。

相变材料散热具有热容量大、散热效率高等优点,可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电气设备散热。

三、冷却技术的应用1.制冷技术制冷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冷却方式。

通过利用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和放热冷凝过程来降低电气设备的温度。

制冷技术具有冷却效果好、温度可控等优点,可应用于高温条件下的电气设备冷却。

然而,制冷技术的能耗较大,需要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2.热管技术热管技术是一种高效的传热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i b e c o i g t c o o is a l l o l e hn lg e .Th p l a i n a d p o p c so a iu e k n so e tp p e h o o isi a n ea p i t n r s e t fv ro s n w i d fh a i et c n l g e n e c o lc r n c d v c o l g a e d s rb d i e a l. e to i e iec o i r e c i e n d t i n s
v s i t n o n e h n e h r s p o e t lo o o l et ga i fa n a c d t e mo y h n h a o p f rc o — o i g o i h p ro ma c lc r n c d l. Pr c e ig o n fa h g e f r n e ee t o is mo u e o e dn f l t EE S mi e m y p su ,1 9 . h I E e 5 Th r S m o i m 9 9
吸液 芯 。其横 截 面通 常 为 三 角 形 、 形 及 其 它 多 边 矩
形等 , 这些 形状 的截 面 多有锐 角 或尖 角 , 有 毛细 作 具 用, 能吸 附液体 , 并起 到液体 的天 然通 道 作用 。 脉动 热管 是 2 O世 纪 9 O年代 初 出现 的 1 新 型 种 热 管技 术 他 是 把 金 属 毛 细 管 弯 曲 成 蛇 形 结
热之 间相互 兼容 , 长 期 可 靠 的 运 行 , 积 小 , 构 能 体 结
制, 需配 支撑 系统 , 冷却 能 力不 可控 制 等 。
1 5 液体 喷射制 冷[ ¨ . 1
紧凑 且成本 低廉 j 。。
考察 现 代 电子 设备 的冷 却 问题 , 一般 分 为 3个 层 次l 。第 1 次 : 5 ] 层 热量从 芯 片传 递 到基 片 , 片 材 基
[O r e Mua a ,nrpr FP i t t icl 1]G i yT A, dw r Ic ea .Lmi ct a ml I o s o ri
h a l x e h n e n n a l u d f m al g o e tu t rd e tf n a c me t i i i i f ln v ra s r cu e u q l i s ra e t a i lts a mir ee to i Ch p T a s c in f u f c h t smu a e c o lcr n c i . rn a t o o
热 元件提 出 了革 命性 的挑 战 。通 常要求 其传 热能 力
依靠 重力 作பைடு நூலகம் , 冷却 液 流过垂 直 和倾 斜表 面 , 让
并蒸 发沸 腾 。虽然 具 有 较 高 的传 热 性 能 , 空 间 限 受
在 5 2 0W , ~ 5 热流 密度 在 1 0w /m 机 械 和 传 ~4 c ,
技术 , 使 散 热 密 度 从 0 5 w/ m 更 + c 跃 升 到 1 5 w/
cm 。

比强制对 流 提高 1 ~ 5 0 0倍 。但 受 空 间 限制 及 存 在 临界 热 流通量 问题 , 限制其 在 电子 冷却 中 的应用 。
1 4 膜 状冷 却[ . 1 叩
今后 预 计 将 达 到 4 ~6 c 。 因此 , 散 0 0 W/ m。 对
多 为直径 2 5 4mm 的 铜水 热 管 。微 型 热 管没 有 .~
[ 1 nrpr .Lq i coigo l to i d vcsb 1 ]Ico eaF P iu o l f e rnc ei y d n ec e
sn l-h s c n e t n Ne Yo k: J h W i y & ige p a e o v ci . o w r on l e
近年来 , 管技 术 已在 电器设 备及 电子 元器件 冷 热 却、 半导 体元件 以及大 规模集 成 电路板 的散 热方 面取
得很多应用成 果 。其 中最具 发展 潜 力的有 : 型及 微 小 ・7 ・ 1
空气冷却 是最 经典 、 方便 的方 法 。其 优 点 是 最
《 技术新 工 艺》・ 新 热加 工技 术与 装备 2 0 0 6年 第 5期
大减少 。因此在 相 当长的时间里 , 17 从 90至 19 92年 ,
流 体在 窄通道 内 的对 流沸 腾 传 热 , 流 密度 可 热 达 1 0W/ m。 个 封 闭的 回路包 括 有 窄通 道构 成 0 c 。1
的蒸发 器 , 型泵 , 凝器 及水 组 成 。该 方 法具 有结 微 冷 构 紧凑 及成 本低 的优 点 。
维普资讯
型热管 ,回路热管及 毛细泵 回路热管 , 动热管等 。 脉 常规 热 管的尺 寸 范 围小 至 几个厘 米 长及 几个 毫 米 的直 径 , 至 1 长 及 几 个厘 米 直 径 。 常规 热 大 0m
[ ]Moft .A rcoi f l to i c mp nns e 8 f J i o l go e rn o o e t.N w aR n ec c
Sons 1 9. , 99
[2 hy l , h , i n . e igmet 1 ]C rs r M C uR C Smo s E J tmpn e n eG R i
b i n fa de e ti o l n n n r o g p . P c a i g a d o l g o i lc rcc o a ti a r w a s a k g n n i M a u a t rn c n l g Pa tA , 9 5, 8 ( ) n f c u i g Te h o o y: r 1 9 1 3 .
料通 常为 塑料 和 陶 瓷 ;第 2层 次 : 量 从 基 片 传 递 热
通过 喷射 , 成 1 很 薄 的动 力 和热 力边 界 层 。 形 个
散热能力可达 7 c , 0W/ 传热系数 可达 14w/ K。 0 m2
1 6 热 电 冷却[。j . I
到 冷却板 ; 3 次 : 热量 传 给大 气 。传统 上 , 第 层 把 第
如 B e 出现 使 实 际应 用 成 为 可 能 。它 具 有 结 iT 。的
构 紧凑 , 静音 , 无运 转 部件 , 控制 等优 点 。 易
1 7 流 动 沸腾冷 却[ . 1 明
革 。从 16 至 17 , 于真空管时代 , 90 90年 处 散热 功率大 , 体积也大 。随后 , 晶体 管的出现 , 使散热功 率及体积 大
结 构简单 , 本低 而 且 可 靠 ; 需 泵 或 风 机 , 就 没 成 无 也
型化和集成 化 , 是追 求高 频 率 和高运 算 速 度 , 致 二 导
单位容积 电子 元器件 的发热量大增 。事 实上 , 电子设
有 噪声 和震 动 。其 缺点 是热 阻 大 , 传热 性能 差 。
1 2 强 制对 流冷 却l . 8
备 的散热 问题 已成为制约 微 电子工业 发展 的瓶颈 。
统计数 据 表明 , 1 7 从 9 0年 以 来 , 导 体 晶 体 管 半
传热 性能 比 自然对 流提 高 5 1 倍 。但 需 要增 ~ 2 加 泵或风 机 , 成本增 加 , 噪声 变 大 , 运行 可靠 性低 。 1 3 池 沸腾 强 制对流 冷却 . 利用 去 电离子 液 体 的相 变 冷 却 散 热 , 热 性 能 传
Yo k: mip e e P b ih n o p r t n r He s h r u l i g C r o a i ,1 8 . s o 9 8
[]C uR C, i n C rs r 9 h Smo s E, hyl M.E p r na i- R eG x ei tln me ・
维普资讯
电 子设备 的散 热 问题 与新 型冷 却 技 术 的 应 用
上 海 东 华 大 学环 境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0 0 1 杨 洪 海 205)
【 摘要】 对现代 电子 设备 所 面临 的散 热 问题 , 针 综合 分析 了各 种 常用 的和潜 在 的 电子冷 却方 法 , 并着 重 阐明 了新 型 热管技 术在 电子 冷却 中的应 用前 景 。 关键词 电子 设备 散 热技 术 热管技 术
Elc r n c He tRe v n n w o i g Te hn l g e t o i a mo i g a d Ne Co ln c o o y
Ab t a t I i a e o u e n t ek y p o lms i d r lcr ncd vc o l g。a d rve d al - s r c ' sp p rfc s d o h e rbe n mo en ee to i e iec oi h n n e iwe l a
的 密度 和性 能 飞 速 提 高 , 乎 每 隔 1 几 8个 月 就 翻 1
倍, 基本 上按 照 Mo r 律 的预 测趋 势 在 发展{ ] oe定 。 相应 的 , 电子 元器件 的散 热 量 和散 热 密度 也 随 之 升
高 。近 1 0年来 , MO C S技术 的 引进 , 代 了二 极 管 替
2和第 3层次 的散 热依靠 空 气 的 自然 对 流或 强 制 对
流方 式实现 。
是基 于 P h e 应 。 当 电 流通 过 两 种 不 同 材 ei r效
料, 在他们 的联 结 处 会 产 生 温 度 梯 度 。半 导 体 材 料
l 电子 散 热 技 术 的 发 展
近 5 来, 0年 电子散 热技 术 经历 了几 次 重大 的变
K e wo d ee to i d vc ,c oig tc n lg ,h a ie y rs lcr nc e ie o l eh oo y e tpp s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