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中国科学院

两小儿辩日-中国科学院
两小儿辩日-中国科学院

专题:诠释与过度诠释

从两小儿辩日谈起

郭汉英

一两小儿辩日及其他

中学教材往往采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成书时间意见不一,有人说是晋代的。然而,一般是故事在前,成书在后。即使是晋人编撰,也有约一千七百年了。

早在东汉初年,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也明确提出过与辩日有关的问题。《论衡·卷十一·说日篇》里有这样的叙述:

儒者或以旦暮日出入为近,日中为远。或以日中为近,日出入为远。

其以日出入为近,日中为远者,见日出入时大,日中时小也。察物近则大,远则小,故日出入为近,日中为远也。其以日出入为远,日中时为近者,见日中时温,日出入时寒也。夫火光近人则温,远人则寒,故以日中为近,日出入为远也。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如实论之,日中近而日出入远,何以验之?以植竿于屋下,夫屋高三丈,竿于屋栋之下,正而树之,上扣栋,下抵地,是以屋栋去地三丈。如旁邪倚之,则竿末旁跌,不得扣栋,是为去地过三丈也。日中时,日正在天上,犹竿之正树,去地三丈也。日出入,邪在人旁,犹竿之旁跌,去地过三丈也。夫如是,日中为近,出入为远,可知明矣。试 作者简介:郭汉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复以屋中堂而坐一人,一人行于屋上,其行中屋之时,正在坐人之上,是为屋上之人,与屋下坐人,相去三丈矣。如屋上人在东危若西危上,其与屋下坐人,相去过三丈矣。

日中时犹人正在屋上矣,其始出与入,犹人在东危与西危也。日中去人近故温,日出入远故寒。然则日中时日小,其出入时大者,日中光明故小,其出入时光暗故大,犹昼日察火光小,夜察之火光大也。既以火为效,又以星为验,昼日星不见者,光耀灭之也,夜无光耀,星乃见。夫日月,星之类也。平旦日入光销,故视大也。

这段叙述不仅表明一些“儒者”在思考、辩论这个问题;而且在思索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天文、光学、气象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正确解答是近代科学出现以后的事情。王充的解释,用到了投影,涉及到光学、视觉,甚至提及“日月,星之类也”。不过,他的解释并不正确。

近两千年前,古人就能提出这些深刻的问题并进行思考,这很不简单。

近代科学传入中国之后,人们逐渐发现我国古代典籍里有许多闪光的思想。

早在春秋末年,曾子对“天圆地方”之说有过质疑。据《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单居离问:“天圆而地方,诚有之乎?”曾参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半球天穹如何覆盖方形大地?

众所周知,惯性运动和相对性原理的确立,是近代科学的诞生的标志之一。其实,我们古人对此的认识,比伽利略要早大约一千五百年。古籍《尚书纬·考灵曜》载:“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行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是其中矣。地恒动而人不知,譬如闭舟而行不觉舟之运也。”《尚书纬·考灵曜》的著者不详,但成书至少在东汉时代。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墨子的“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墨经》)看成是惯性原理的先驱;对此有不少争议。其实,墨子认为:“力,刑之所以奋也。”(《墨经》上)按通常的解释,“刑”通“形”,指物体或身体;“奋”的原意是鸟张开翅膀从田野里飞起。如果将“奋”理解为运动的变化,那么墨子就是说,力是运动变化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刑”通“行”,指的是“运动”。若作此解,那么这个说法就更接近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了。墨子对杠杆原理的了解,他在光学和声学等方面知识,比西方也早得多。

二君子与小人

遗憾的是,我国古代这些科学启蒙的思想和问题尘封数千年,后人一直未作深究,没有发扬那些闪光的思想,并进一步成长为科学的理论。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的儒家传统的束缚,首当其冲。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

辱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如此敬畏“天命”、“大人”和“圣人”;而把“不知天命而不畏”,敢于怀疑、批判“大人”和“圣人”者视为“小人”。曾子显然对方圆之说感到困惑,但他畏“圣人”,答非所问:按孔圣人之意,方圆指天道与地道,而非天地的形状。

儒家也在讲“致知在格物”。所谓“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把“格物而后知至”放在首位。宋明理学家朱熹对这个传统的“致知在格物”还做过如此解释:“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然而,“即物而穷其理”实施了吗?“两小儿辩日”应该怎么解?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呢?难道不应该去“求其理”吗?可是,实际上并没有。最后落在什么上?落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上面。

如果认真“穷其理”,把“中庸”为“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的解释用于机械运动,再联系“闭舟而行不觉舟之运”、联系“力,刑之所以奋也”,离匀速直线运动或惯性定律和相对性原理还远吗?

对“格物致知”的“格”有不同理解,有一种理解是把什么放到一个框框里面。但这些理解你也不用实施,究其原因呢,孔夫子说过了,你不能“狎大人,辱圣人之言”。如果像一些现代物理学人那样,不断追问到底什么是更基本的自然规律,就都成了“不知天命而不畏”的“小人”。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心目中的“大人”、“圣人”,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他自认“五十而知天命”;认为“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尧曰》)。对于孔圣人和他弟子,天命是不变的,天道当然也是不变的。在传统儒家看来,有了“大人”、“圣人”之言,“君子”“闻道”即可。

“格物致知”无非是体验“圣人”早就知道的“天命”,还需再去“求其理”吗?

三关于教育观

这种“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在教育上表现为师道尊严和学识传承。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既然天是不变的,道也是不变的。圣人得道,师者传播就是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惑”,老师去解就是了。从不说要去怀疑,从不认为“道”还在发展,还要后人去认识。“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个“师”仅仅是“闻道有先后”的意思而已。

遗憾的是,这种教育观贻害今日。

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教案,最后落到什么地方呢?落到两点:第一点,孔子何等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当然不错,但显然不够。第二点,你看这两小儿何等狂妄:这个问题把孔子问住了,就自以为得意。这近乎荒唐。如此两点,完全不提小儿辩日的深意和正确的答案,完全不鼓励两小儿对孔圣人的质疑。这反映了我们现在教育中的问题。

现在的小学生,课业负担极重,是不是还能这样观测自然?还能“辩日”,提出难倒孔

圣人的问题?

不久前,几位同事在一起议论教育。有人提及一位“国学大师”为一所名校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如果把学与师对立起来,一旦成师,仅需“传道、授业、解惑”,不必再学、再上下求索;如果成天想着“行为世范”,畏首畏尾;这必然大大束缚创造性,也恰恰反映了儒家传统教育观里的保守和腐朽。难怪该校一位至今当红的“模范教师”宣称:“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永远是最简单的。”如此宣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连现象和规律都不分的“学术超女”,较之质疑孔圣人的两小儿、或者王充时代的“儒者”,实在相距甚远。

2007年,在一次以中国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诺贝尔奖为主题之一的会议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主席桑·斯万伯格指出,“传播真理固然重要,质疑传统思维更重要。”恰恰这“更重要”的“质疑传统思维”,在儒家传统典籍中很难找到。

极富挑战精神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则不同。大物理学家费曼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他不断追问什么是更为深刻的自然规律,就是要追问、怀疑和挑战物理学界的“圣人”之言。我国大数学家华老针对“班门弄斧”,明确提出“弄斧必到班门。”何等深刻。这种挑战“圣人”的精神,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

如何使学子从小就保持对于“未知”的好奇?如何培养无畏地不断探索自然与社会之奥秘的精神?如何不断地实其事、求其是?这是教育界面临的大问题。

四关于科学观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必然对权威盲目服从,这也表现在某些学人对科学的观点上。

先来看一位时下名人是如何引用被毛泽东称为当代“圣人”鲁迅的一段话的。诸位大概知道《科学成就健康》这本书。翻开几页就有鲁迅晚年的标准照,照片下有这么一段话:“故科学者,神圣之光,照世界者也。”(《科学史教篇》)

把原文找来,原来是1907年,26岁的青年鲁迅发表的,离出道还有十来年。文章提到了镭的发现,对此评价极高;但对于量子论、相对论却没有提到。看来,文中所说的基本上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革命之前的科学。不仅如此,文章前面还有书中没有引用的一段话:“故科学者,必常恬淡,常逊让,有理想,有圣觉,一切无有,而能贻业绩于后世者,未之有闻。即其他事业,亦胥如此矣。”即使在青年鲁迅看来,不“常恬淡,常逊让”什么事都成就不了。然而,一些时下名人恰恰并非如此。

“科学者,神圣之光,照世界者也;可以遏末流而生感动。”这是青年鲁迅“科学救国”的憧憬。有了科学好像整个世界就光明了。鲁迅是当代“圣人”,于是他的话就是真理,科学也就成为“神圣”的了。

有如此神圣的科学吗?从来就没有。回顾科学史就应该知道这一点。近九十年前的“五四运动”,希望请来的那位“赛先生”并非神而又神的“圣物”。其实,“德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此引用26岁青年鲁迅并非全意的话,配上50多岁时的标准像。用意何在?

还有著名学人强调:“科学研究就是要精确地、无偏见地描述世界”。存在这样的科学研究吗?甚至找不出哪一篇科学论文符合这样的标准。然而,一些学人却以此作为科学的定义。再三请教出处在哪里?才知道来自美国的几个委员会撰写的一本书,里面写下上面的话时,同时写道“社会相信科学家会这个样子”。著名学人就把这个“社会相信”会如此,当作科学的定义。

实际上,科学在不断地发展着。如果科学完美无缺、成了圣物,科学就僵死了,不会再有所发展了。

经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革命,科学、特别是作为自然科学中最精确的物理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建立和发展,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演化整体的确认,从对分子、原子和原子核的认识深入到夸克与轻子和光子、中间玻色子与胶子,等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些都大大推进了社会进步。

然而,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一些老大难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引力的量子化、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暗物质的实质,等等;实验和观测却发现一系列的新现象和问题,最突出的是精确宇宙学关于宇宙“暗能量”和加速膨胀的发现,这一发现大大出乎学界意料;还有关于量子纠缠、远程传输等的实质,与相对论定域性的关系;等等;以至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感叹:“知识最大的产品是无知。”

科学具有一些要素。这些要素应该包括:如何实其事、如何求其是;认识主体是科学家个人,还是科学界的群体;如何辨别真理和谬误;等等。

实其事并不简单。要通过不断地试验、观测与周密的思考,才能逐步实现。求其是,则更是如此。一般以为,物理学讲究逻辑、讲究数学推导、需要实验检验。但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即基本概念和原理却不是从逻辑和数学中来的。用毛泽东的话,人对事物的认识,总要经过多次反复,要有积累过程。要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才会引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形成,就离不开这个“飞跃”,用爱因斯坦的话,不能“从经验中提取,而只能通过自由创造得到。”(《物理学与实在》1936年)实验检验当然重要。但是,任何实验检验的都是具体的结论或者具体定理的“有用性”,而不完全是“这个体系的正当性(真理内容)”本身;二者之间的关系“只能直觉地领悟”。(《物理学与实在》)以天文为例,古人的观测仅仅限于视觉,400年前有了望远镜,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今天,天文学的视野已经开阔到130多亿光年。新现象的发现和落实,必然带来追求规律的“求其是”。观测到的“天象”大变,难道“天道”还会不变吗?为什么要阈于孔圣人眼中的上古“圣人”,在离现在五、六千年前所猜测的“天道”或者“天命”呢?

几年前,一些名家以魔术为例,批判“眼见为实”。岂不知,种种望远镜其实就是天文学家的“眼”,如果“眼见为实”不对,天文学还是科学吗?其实,问题的要害在于:何为认识主体?如果把观众和表演魔术的魔术师一起作为认识的主体,他们的“眼见为实”有什么不可呢?不过,仅仅是就“实其事”而言,也还要经过周密的思考。至于区分现象和本质,进而“求其是”,那将更为艰巨。

不妨再次强调,任何时候的科学和科学界,都不那么“神圣”,社会上的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在科学界大都可以找到。科学界的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并不会天然就更为高尚。今天

午餐时,说到某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何谦虚。可就是这位先生难以启口之事,让红外摄像机拍了下来,闹得不可开交。个别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剽窃行为,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数十年不休。科学掮客、科学经纪人已经在我们科学界出现了;学界存在的学风问题相当严重、必须解决;不能任其泛滥。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神化科学、神化某些科学家呢?

较之中世纪教会的黑暗,神学权威的霸道,科学毕竟大有不同。科学既不是迷信,也不是宗教。随着科学的发展,“上帝”的领地越来越小。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科学毕竟不是标签,更不是商标。一旦成了标签,多半有假,是用来唬人的。科学史一再表明,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我们应该树立的是历史的、发展的科学观。

五关于方法论

与“三畏”类似的对权威的盲目崇拜,也导致方法论的僵化。

爱因斯坦盛赞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和指导思想,他写道:“竭力反对任何根据权威而产生的教条”;“只承认经验和周密思考才是真理的标准。”(《为德雷克英译伽利略的〈对话〉所写的序言》)这里,提出了几个问题:权威、教条和真理的标准。

任何领域都存在权威,这是事实。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更应“竭力反对任何根据权威而产生的教条”。如果把“经验”理解为对于经过实验和观测所确定的事实的认知,爱因斯坦的话就集中体现了从伽利略开始的近代物理学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

那么,思考何以周密?

通常认为,辩证法是个不错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这样理解的辩证法,和刚才爱因斯坦盛赞伽利略的那句话相比较,如果考虑到认识论的内容,在意思上基本是一致的。

这样理解的辩证法,同样应该适用于辩证法自身。如果辩证法对其自身不能适用,岂非咄咄怪事?于是,辩证法就不会崇拜它自身在某个阶段的形态,因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对其自身也同样如此。

那么,什么是辩证法现有的形态呢?经黑格尔的发展辩证法,被马克思和恩格斯改造为唯物辩证法。再经过列宁的概括、突出对立统一、强调“分”和斗争性的绝对性;但没有和当时的自然科学革命联系起来。进而,毛泽东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联系,对其有所发展;特别是在革命战争期间,进一步强调了对立统一、突出了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当然,也不可能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联系。所以说,20世纪整个自然科学发展、以及20世纪中期以后的社会大变革,并没有被辩证法予以新的概括和归纳。今天得到认可的辩证法,总体来讲,仍基本停留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形态。“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无产阶级专

政下继续革命,在哲学上与片面强调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有必然联系。

辩证法的起源,可以追朔到源于争辩的古希腊辩证法。与之相应,在我国上古,就有观天象、察地势和辨人事的“易”的起源;发展到春秋,逐渐产生源于农耕,以生、冲、和与反为核心的古代辨证论哲学。“辨证论”与“辩证法”相比较,不仅毫不逊色、且有质的不同,并且融合在诸子百家的学说与实践之中,渗透在社会生产、生活、文化和宗教等各个方面。然而,如何与现代科学、现代社会的生产、经济、文化等等相结合,加以发展,这是远远没有解决的问题。把古代辨证论哲学仅仅归结为“中”或“和”并不全面,有悖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其实,从片面强调“斗争”,到仅仅归结为“中”或“和”,隐约印证了古老的“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的辨证论。

对权威盲目崇拜所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哲学的贫困,思想僵化。

表现之一,就是将辩证法等同于机械的两分法。蒲鲁东是一个很有名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对于他的辩证法,马克思作了这样的批判:

蒲鲁东先生认为,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他看范畴就像小资产者看历史伟人一样:拿破仑是一个大人物;他行过许多善,但是也做了许多恶。……好的方面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在一起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应当做的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蒲鲁东先生从黑格尔的辩证法那里只借用了用语。而蒲鲁东先生……只不过是机械地划分出好、坏两个方面而已。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任务,就是立即使辩证运动终结。

马克思说得非常明白,蒲鲁东式的“机械”两分法不是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旦僵化,就必然失去生命力。

我们今天仍常常能听到这类机械的两分法、两点论。将事物分成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然后保存好的消除坏的。比如有科学也有伪科学;要做的是保存科学、消除伪科学。于是,科学必须如何完美;“伪科学”必然如何荒唐。于是,就必须有“科学警察”来加以界定、来“执法”,等等。比如有西医也有中医。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要做的是取缔中医。也有自喻既懂科学、又懂马克思主义的名家宣称:“中医百分之九十是糟粕”,要“取精华、去糟粕”。如此等等。

听起来,就像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之前批判的蒲鲁东式的辩证法。

现在有一种“系统工程”时髦:“系统工程”成了一种模式,到处套用。大力提倡系统科学者,把系统科学提到很高的地位,与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并列;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位于最上端。这似乎是非常看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然而,如果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同样会使之僵化、进而断送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生命力。

系统科学的产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许多基本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然而,是从具体系统出发,上升到一般系统,不断反复、逐渐成熟;还是从建立“体系”出发,确大有不同。

即使按照某些提倡者的本意,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理论基础部分,也有应用科学部分,还有在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系统工程本应该属于系统科学的应用科学部分在工程技术中的运用。比如说研发两弹、人造卫星,当然包含着系统工程的要素。强调系统工程,对一些大型项目的管理、指挥和运作的当然会有帮助,甚至大有好处。对于管理或指挥人员来说,至少可以提供一张流程图,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各个方面应该如何协调,使得管理和指挥更有条理;等等。这些当然值得提倡。

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模式到处去套,不做具体分析、连部分之间的协调、工作流程图都不画、甚至根本就画不出来、只能编造。“系统工程”成了“套话”,那就不一样了。其实,即使是建筑工程,也有系统工程无法包含的人文、艺术的方面。现在,有人把科学研究也纳入“系统工程”,能讲清楚?英文都难以翻译。

不久前,《百家论坛》请了几位名家讲中医,其中一位大力宣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的观念,以此表明中医具有系统观。可是,如果人体是这样,马又何尝不是呢?蚊子又何尝不是呢?什么生物都是。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是从“望闻问切”、“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经络腧穴”、“扶正祛邪”等抽出“复杂”、“开放”、“巨系统”的具体内涵,还是用“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来套用,如何才有可能逐步解决问题?

一旦成了一种“模式”,好像一把什么东西说成是“伟大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切事情就解决了。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

警惕呀!马克思早就警告过的“哲学的贫困”。

结语

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对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启蒙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否则,以太说不会与元气说如此相似,提出“互补原理”的量子论大师玻尔也不会如此青睐太极图,等等。

然而,近代科学毕竟没有在东方诞生。反而,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倍受凌辱、战乱连连、民不聊生;历尽多年的浴血奋斗之后,才迎来新的纪元。

对比“竭力反对任何根据权威而产生的教条”,对比“只承认经验和周密的思考才是真理的标准”,近代科学精神毕竟与“三畏”、“三不畏”圣人之言相距甚远。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顽强挣脱着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文化和道德枷锁。不过,总会有一些“三畏”君子,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名,一味宣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最具有普适性”、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的价值”、“超越时空”的永恒道德规范,等等。明知不是“历史”、不是“真实”;却侈谈“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这是重祭精神枷锁的造神闹剧,是对历史的、真实的孔子的亵渎,也是对中华灿烂文明的亵渎,从而也是对人民大众的亵渎。这表明,对民主和科学、新文化的追求和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着思想解放,不断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和世界上一切文化的精华,不断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发展、建设着新文化。也只有这样,传统文化和世界上一切文化的精华,才将会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以继承、弘扬和新生。

中英文目录修改

GUO Hanying: Talking Initiated with the Story of “Two Children Arguing about the Sun”

《乐羊子妻》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5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以污其行.乎行______ (2)累寸不已.已______ 5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52.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50.(1)品行,德行(2)停止 51.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52.第一问: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第二问:捐金于野,远寻师学;复还终业,七年不返。 【解析】 50.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行”是多义词,“品行,德行”;“已”是古今异义词,“停止”的意思。 5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面去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开人近,但到中午时离开人远了。”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开人远,而到了中午时离开人近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就小得像盘子、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气候)凉飕飕的,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而远的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笑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一)起因两小儿争辩太阳离人近,还是远。 (二)主体观点甲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离人远。

乙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离人近。 理由甲儿:太阳刚出来像个大圆车篷,到正午像个盘子或碗口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乙儿:太阳刚出来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三)结果孔子也不能决断,两小儿笑。反映战国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肤浅:赞扬两小儿可贵的探索精神。(供参考,与教材归纳不全同。) 二、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2 常用词理解 (1) 见两小儿辩斗 “斗”今义解释为“斗争”、“角逐”,但古义除有“斗争”义项外,还可解释为“争辩”。 (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往”,意义截然不同。 (3) 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古义可译作“车篷”,还可译作“伞”,同今义也不全同。 (4) 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解释为“热水”,与今义不同。 3 多义词辨义 (1) 为孰为汝多知(认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晶胞定量:晶胞参数,晶向指数 1.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键、氢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一般大于离子键。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共价键,结合力是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结合力很弱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半径较小,电负性很大的原子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2.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紧密堆积,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3.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堆积时,较大球体作等径球的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在大球紧密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其中稍小的球体填充在四面体空隙,稍大的则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如果更大,则会使堆积方式稍加改变,以产生较大的空隙满足填充的要求。 4.解释下列概念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周期性和对称性排列的固体。 晶系:晶体根据其在晶体理想外形或综合宏观物理性质中呈现的特征对称元素可划分为立方、六方、三方、四方、正交、单斜、三斜等7类,是为7个晶系。(六三四立方,单三斜正交) 晶包:是从晶体取出反映其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 晶胞参数: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用6个参数来表示,此即晶胞参数,它们是三条棱边的长度a,b,c和三条棱边的夹角a,B,r.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米勒指数:是晶体的常数之一,是晶面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出的3个整数称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晶格能又叫点阵能。它是在O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从相互分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 配位数: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指的是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能对金属化合物性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配位数降低,同时变形电子云相互重合,使键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同质多晶和类质同晶:同质多晶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现象,由此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称为变体。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反之,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铁电效应: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材料科学基础最全名词解释

1.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离子键:金属原子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靠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氢键: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次价键大的键力。 弗兰克缺陷:间隙空位对缺陷 肖脱基缺陷:正负离子空位对的 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过冷液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即固化成玻璃。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Tg。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半共格相界: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柏氏矢量物理意义: ①从位错的存在使得晶体中局部区域产生点阵畸变来说:一个反映位错性质以及由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②从位错运动引起晶体宏观变形来说:表示该位错运动后能够在晶体中引起的相对位移。 部分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包析转变: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T)下转变为一个新的固相的恒温反应。包析转变与包晶转变的相图特征类似,只是包析转变中没有液相,只有固相。 粗糙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位置空着,这时界面称为微观粗糙界面。 重合位置点阵: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一些原子将出现有规律的相互重合。由这些原子重合位置所组成的比原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重合位置点阵。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两小儿辩日_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_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两小儿辩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

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盂:yú 音易错读为yū;指盛液体的敞口器具。沧:cāng 音易错读为qiāng;指青绿色。 汤:tāng 指热水,开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1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Ⅰ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 )分解为a/2[111]+a/2]111[. (A) 不能(B) 能(C) 可能 2.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 (A) 氧离子空位(B) 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A)1

两小儿辩日英文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Confucius goes to the east to travel, seeing two children disputing on the way. Ask what they are arguing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One child says: "I think the sun is close to people while just coming out , far from people at noon. "But another child thinks the sun far from people while just coming out, close to people at noon.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The first mentioned of the two child says: "The sun is big like the covering on the gig (秦始皇时期仍然使用双轮马车,用gig比较符合,carriage一般形容四轮马车)while just coming out, small just like t he plate of food at noon, isn’t this when the sun far is small and near seems big? "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Another child says: "It’s like stretching into hot water at noon while feels a little cold when the sun is just coming out. Isn’t this exactly when the sun is near people f eeling hot, far feeling cool? 孔子不能决也。 Confucius also can’t judge 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The two kid s talk to Confucius with smile: “who says you have much wisdom?”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的时候就像盛食物的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太阳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就是太阳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也不能判定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或基团数目。 对称:物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空间性质复原;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 超结构:长程有序固溶体的通称 固溶体:一种元素进入到另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形成的结晶,其结构一般保持和母相一致。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正吸附:材料表面原子处于结合键不饱和状态,以吸附介质中原子或晶体内部溶质原子达到平衡状态,当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表面浓度大于在其在晶体内部的浓度时称为正吸附; 晶界能:晶界上原子从晶格中正常结点位置脱离出来,引起晶界附近区域内晶格发生畸变,与晶内相比,界面的单位面积自由能升高,升高部分的能量为晶界能; 小角度晶界:多晶体材料中,每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界面,若相邻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在10°~2°之间,称为小角度晶界; 晶界偏聚: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或相界上的富集,也称内吸附,有因为尺寸因素造成的平衡偏聚和空位造成的非平衡偏聚。 肖脱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原子进入空隙形而形成的一对由空位和间隙原子组成的缺陷。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柏氏矢量:用来表征晶体中位错区中原子的畸变程度和畸变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派—纳力:位错滑动时需要克服的周围原子的阻力。 过冷:凝固过程开始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金属本身的能量起伏获得成核驱动力的形核过程。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由外界提供的用于补偿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差值的能量。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通过切变方式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另一种结构,转变过程中,表面有浮凸,新旧相之间保持严格的位向关系。或者: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

材料科学基础_名词解释

金属键: 金属键(metallic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晶体: 是由许多质点(包括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而构成的固体 同素异晶转变(并举例): 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变化,由一种晶格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液态纯铁冷却到1538℃时,结晶成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δ-Fe;继续冷到1394℃时发生同素异晶的转变,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γ-Fe;再继续冷却到912℃时,γ-Fe又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 晶胞: 在空间点阵中,能代表空间点阵结构特点的小平行六面体,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点阵常数: 晶胞三条棱边的边长a、b、c及晶轴之间的夹角α、β、γ称为晶胞参数 晶面指数: 晶体中原子所构成的平面。 晶面族: 晶体中具有等同条件(这些晶面的原子排列情况和面间距完全相同),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晶面称为晶面族 晶向指数: 晶体中的某些方向,涉及到晶体中原子的位置,原子列方向,表示的是一组相互平行、方向一致的直线的指向。

晶向族(举例); 晶体结构中那些原子密度相同的等同晶向称为晶向族。<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晶带和晶带轴: 所有相交于某一晶向直线或平行于此直线的晶面构成一个晶带,此直线称为晶带轴。 配位数: 在晶体中,与某一原子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称为配位数 致密度: 晶胞内原子球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值 晶面间距: 两近邻平行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对称:通过某种几何操作后物体空间性质完全还原为原始状态 空间点阵:将构成物质结构的粒子抽象为质点后,质点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情况 布拉菲点阵:考虑点阵上的阵点的具体排列而得到的点阵具体排列形式,而不是强调是布拉菲数学计算得到的十四种排列 固溶体:溶质原子在固态的溶剂中的晶格或间隙位置存在,晶体结构保持溶剂的物质 中间相:两种或以上元素原子形成与其组元的晶体结构均不相同的化合物 准晶:有独特结构和对称性的物质,原子排列在晶体的有序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固体结构 1、晶体 :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非晶体 :原子没有长程的周期排列,无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等。 2、中间相 : 两组元 A 和 B 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 A 为基或以 B 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 A,B 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3、晶体点阵:由实际原子、离子、分子或各种原子集团,按一定几何规律的具体排 列方式称为晶体结构或晶体点阵。 4、配位数 :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晶格: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之为晶格。 6、晶胞 :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7、空间点阵:由周围环境相同的阵点在空间排列的三维列阵成为空间点阵。 8、晶向:在晶格中,穿过两个以节点的任一直线,都代表晶体中一个原子列在空间的位 向,称为晶向。 9、晶面:由节点组成的任一平面都代表晶体的原子平面,称为晶面。 10、晶向指数(晶面指数):为了确定晶面、晶向在晶体中的相对取向、就需要一种 符号,这种符号称为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国际上通用的是密勒指数。 一个晶向指数并不是代表一个晶向,二十代表一组互相平行、位向相同的晶向。 11、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以表示。 12、晶面间距:相邻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低指数晶面的面间距较大,而高指数晶面的面间距较小。晶面间距越大,则该晶面上原子排列越紧密,该原子密度越大。 13、配位数:每个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目,称为配位数。 14、多晶型性:有些金属固态在不同温度或不同压力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晶体结 这种性质构, 称为晶体的多晶型性。 15、多晶型性转变:具有多晶型性的金属在温度或压力变化 由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时, 构的过程称为多晶型性转变,也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16、晶体缺陷:通常把晶体中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而出现不完整性的区域称为晶体缺陷。 17、间隙原子:进入点阵间隙总的原子称为间隙原子。间隙原子由同类原子形成称为自间隙原子,由外来杂志原子形成称为异类间隙原子。 19、置换原子:异类原子占据原来基体原子的平衡位置,则称为置换原子。 20、线缺陷:晶体中线缺陷指各种类型的位错,它是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 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错排区是细长的管状畸变区域。 21、位错:位错是晶体中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 22、位错环:在一个圆形区域内部发生滑移,外部不滑移,因而得到封闭的圆周边界。这种 封闭位错叫做位错环。 23、柏氏矢量:可以揭示位错本质并能描述位错行为的矢量,称为柏氏矢量。刃型位 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互相垂直,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互相平行。 24、全位错:柏氏矢量的模等于该晶向上原子的间距则此位错称为全位错或者单位为错;如果小于,则称为不全位错。 25、柏氏矢量的特性:柏氏矢量是完整晶体中对应回路的不封闭段,所以 b 是位错周围晶 体弹性变形的叠加, b 越大,弹性性能越高。 26、位错密度:位错密度是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或晶体中穿过单位截面面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

《两小儿辩日》教案 教学设想 一、这两篇短文都可以当作故事略读,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按:《两小儿辩日》属于寓言体裁,盖庄子·列子之文常假托孔子言事说理,非真有其事,而所寄寓之理又较深(张湛注《列子》,对此节的注文是:“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二童子毁笑,未必不达此旨,或互相起予(启发)也。”)不宜讲给学生听。 《乐羊子妻》是史传,乃实有其人,课文节选的是本传的前半部,记此人以正言规劝丈夫;其后,有盗欲犯妻而劫其姑,妻引刀自裁,太守赐以“贞义”二字,内容比较复杂,也不宜讲。总之,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避难择易。 二、虽略读,诵读仍当照常进行,只是无须从头到尾字字照读,可以有选择地读。这两篇短文的精彩部分是人物对话:《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的对话(含转述)共87字,《乐羊子妻》中妻的两段话共94字,合计181字,都宜于诵读,用一节课可以背下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三、教师讲解的重点可以放在词语上。生僻字较多,古今义不同这是本课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可分两步走:(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粗讲几句,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读完两篇短文后带领学生整理词语,该补讲的再补讲。 四、课文内容用不着详细分析,学生能多少说出一点体会就行,不必归纳主旨,不必把某些观念强行灌输给学生。写作方法也不用专门讲,但《乐羊子妻》的两段话都是说理,讲讲说理的方式(援引和比喻)可能有助于记诵。 教学内容和步骤 a(适用于一般水平) 可根据b式略加改变。要点是: 1.学生诵读前加教师领读;

2.只背诵《乐羊子妻》的两段话,指导诵读可从简;3.“积累词语”一项内容可适当减少,解词无须征引。 b(适用于较xx) 两小儿辩日 《列子》 一、解题。 此题系编者所加。“辩日”,意思是关于太阳(距地远近)的辩论。按这类命题须观文而后会意,例如,屈原对自然界、历史传说等提出170多个问题命名为《天问》;柳宗元对这些问题逐个作了回答,命名为《天对》。这仅供教师参考。 二、教xx读并疏通文义。 可以先读后讲,也可以边读边讲。下面是讲解要点: ①“而日中时远也”,如果完整地说,该怎么说?(“远”前加“去人”二字。)文言文中常有这种省略方式,被省略的字眼可从上下文去找。 ②“一儿以日初远”中,也有省略,“初”后省“出时去人”四字。按:好几位专家都认为此句当作“一儿曰:‘我以日……’”’,才跟上下文协调一致,且有文献资料可证。这不要讲给学生听。 ③“远者小而近者大”,说的是视觉印象,即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 ④“及其日中”,许多文献资料证明,“其”是传写中窜人之字,“其”指“日”,“其日”一义重出。这要讲,不讲学生可能难解文义,指出“其”字多余即可。 ⑤“近者热而远者凉”,这是就触觉而言,近的觉得热,远的觉得凉。 三、诵读练习。(含背诵) 先齐读全文两遍,然后指导学生背诵两小儿对话部分。

两小儿辩日翻译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两小儿辩日》全文与翻译

《两小儿辩日》全文与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两小儿辩日 ——选自《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注释】 辩斗:争论。 以:认为。 去:距离。 日中:正午。 及:到。 车盖:车篷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阴凉的意思。 决:决断,判定。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汤,热水。 孰:谁 为:通“谓”,以为,认为 汝:你。 知:通“智”,智慧。 游:游历、游学 故:原因 知:知道 【中心思想】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 四、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

材料科学基础 名词解释

第六章 组元:组元通常是指系统中每一个可以单独分离出来,并能独立存在的化学纯物质,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组元就是构成系统的各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 相:在一个系统中,成分、结构相同,性能一致的均匀的组成部分叫做相,不同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分开,该界面称为相界面。 相平衡:在某一温度下,系统中各个相经过很长时间也不互相转变,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相平衡。各组元在各相中的化学势相同。 相图: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的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又称为平衡图或状态图。 相变: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称为相变。若转变前后均为固相,则称为固态相变。 凝固:物质由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 结晶:如果液态转变为结晶态的固体这个过程称为结晶 过冷:纯金属的实际凝固温度Tn总比其熔点Tm低的现象 过冷度:Tm与Tn的差值△T叫做过冷度 均匀形核:在液态金属中,存在大量尺寸不同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当温度降到结晶温度以下时,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变得稳定,不再消失,成为结晶核心。这个过程叫自发形核。 非均匀形核:实际金属内部往往含有许多其他杂质。当液态金属降到一定温度后,有些杂质可附着金属原子,成为结晶核性,这个过程叫非自发形核。 临界晶核:半径恰为r*的晶核称为临界晶核 临界半径:r*称为晶核的临界晶核半径 临界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自由能的变化△G*>0,这说明形成临界晶核是需要能量的。形成临界晶核所需的能量△G*称为临界形核功。 能量起伏:形成临界晶核时,液、固两相之间的自由能差只提供所需要的表面能的三分之二,另外的三分之一则由液体中的能量起伏来提供 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的规则排列的原子团总是处于时起时伏,此起彼伏的变化之中,人们把液态金属中的这种排列原子团的起伏现象称为相起伏或结构起伏。 粗糙界面:粗糙界面在微观上高低不平、粗糙,存在几个原子厚度的过渡层。但是宏观上看,界面反而是平直的。 光滑界面:光滑界面是指固相表面为基本完整的原子密排面,固液两相截然分开,从微观上看界面是光滑的。但是从宏观来看,界面呈锯齿状的折线。 动态过冷度:晶核长大所需的界面过冷度。(远小于形核所需过冷度) 第七章 匀晶转变:由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称为匀晶转变。 平衡凝固:每个时刻都能达到平衡的结晶过程。 非平衡凝固:实际生产中的凝固是在偏离平衡条件下进行的,这种凝固过程被称为不平衡凝固。 共晶转变:由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转变。 亚共晶:成分在共晶点E以左、M点以右(即Sn: 19.2 ~ 61.9%)的合金称为亚共晶合金。过共晶: 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成分接近共晶成分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凝固后组织却可以全部是共晶体,称为伪共晶。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答案_整理版

2-1 名词解释:配位数与配位体,同质多晶与多晶转变,位移性转变与重建性转变,晶体场理论与配位场理论 答: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一个离子直接相邻的异号离子数。 配位体:晶体结构中与某一个阳离子直接相邻、形成配位关系的各个阴离子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pH值等),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多晶转变: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变体之间发生结构转变,从一种变体转变成为另一种变体的现象 位移性转变:不打开任何键,也不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仅仅使结构发生畸变,原子从原来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重建性转变:破坏原有原子间化学键,改变原子最邻近配位数,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晶体场理论:认为在晶体结构中,中心阳离子与配位体之间是离子键,不存在电子轨道的重迭,并将配位体作为点电荷来处理的理论。 配位场理论:除了考虑到由配位体所引起的纯静电效应以外,还考虑了 共价成键的效应的理论。 2-2 面排列密度的定义为:在平面上球体所占的面积分数。 (a)画出MgO(NaCl型)晶体(111)(110)和(100)晶面上的原子排布(b )计算这三面的面排列密度 解:MgO晶体中O2-做紧密堆积,Mg2+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 (a)(111)(110)和(100)晶面上的氧离子排布情况如图2-1所示。 (b)在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单位晶胞中, (111)面:面排列密度 = (110)面:面排列密度 = (100)面:面排列密度 = 2-4 设原子半径为R,试计算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100)、(110)、(111)面的面排列密度和晶面族的面间距。解:在体心立方堆积结构中: (100)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 (110)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 (111)面:面排列密度 = 面间距 = 2-8 试根据原子半径R计算面心立方晶胞、六方晶胞、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 解:面心立方晶胞: 六方晶胞(1/3): 体心立方晶胞: 2-9 MgO具有NaCl结构。根据O2-半径为0.140nm和Mg2+半径为0.072nm,计算球状离子所占据的体积分数和计算MgO的密度。并说明为什么其体积分数小于74.05%? 解:在MgO晶体中,正负离子直接相邻,a0=2(r++r-)=0.424(nm) 体积分数=4×(4π/3)×(0.143+0.0723)/0.4243=68.52% 密度=4×(24.3+16)/[6.023×1023×(0.424×10-7)3]=3.5112(g/cm3) MgO体积分数小于74.05%,原因在于r+/r-=0.072/0.14=0.4235>0.414,正负离子紧密接触,而负离子之间不直接接触,即正离子将负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撑开了,负离子不再是紧密堆积,所以其体积分数小于等径球体紧密堆积的体积分数74.05%。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初中语文两小儿辩日原 文及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面去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开人近,但到中午时离开人远了。”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开人远,而到了中午时离开人近了。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中午就小得像盘子、碗口那样大,这不是(因为)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气候)凉飕飕的,等到了中午就像手伸进了热水里,这不是近的觉得热而远的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断定谁是谁非。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笑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一)起因两小儿争辩太阳离人近,还是远。 (二)主体?观点甲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正午离人远。

乙儿: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离人近。 理由甲儿:太阳刚出来像个大圆车篷,到正午像个盘子或碗口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乙儿:太阳刚出来凉丝丝的,到了正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三)结果孔子也不能决断,两小儿笑。反映战国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肤浅:赞扬两小儿可贵的探索精神。(供参考,与教材归纳不全同。) 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 2常用词理解 (1)见两小儿辩斗 “斗”今义解释为“斗争”、 “角逐”,但古义除有“斗争”义项外,还可解释为“争辩”。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往”,意义截然不同。 (3)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古义可译作“车篷”,还可译作“伞”,同今义也不全同。 (4)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解释为“热水”,与今义不同。 3多义词辨义 (1)为孰为汝多知(认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讲课教案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 释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晶体学基础 空间点阵晶体中原子或原子集团排列的周期性规律,可以用一些在空间有规律分布的几何点来表示,这样的几何点集合就构成空间点阵。 (每个几何点叫结点;每个结点周围的环境相同,则都是等同点。) 晶格在三维空间内表示原子或原子集团的排列规律的结点所构成的阵列,设想用直线将各结点连接起来,就形成空间网络,称为晶格。 晶胞空间点阵可以看成是由最小的单元——平行六面体沿三维方向重复堆积而成,这样的平行六面体就叫晶胞。 晶系按照晶胞的大小和形状的特点(点阵的对称性)对晶体进行的分类。 晶格常数(点阵常数)决定晶胞形状和大小的6个参数。 布拉维点阵结点都是等同点的点阵就叫布拉维点阵。 晶面穿过晶体的原子面称为晶面。 晶向连接晶体中任意原子列的直线方向称为晶向。 晶面(间)距两个相同晶面间的垂直距离。 晶面族在高度对称的晶体中,特别是在立方晶体中,往往存在一些位向不同、但原子排列情况完全相同的晶面,这些晶体学上等价的晶面就构成一个晶面族。 晶向族……晶体学上等价的晶向构成晶向族。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一个原子周围的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堆垛密度/紧密系数/致密度晶胞中各原子的体积之和与晶胞的体积之比。 晶体是具有点阵结构的,由长程有序排列的原子、离子、分子或配位离子等组成的固体。 非晶体是无点阵结构的和长程有序排列的结构基元组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指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排列情况。 *同素异构体化合物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的现象。 原子半径包括共价半径:两原子之间以共价键键合时,两核间距离的一半,实际上核间距离是共价键的键长。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范德瓦尔斯半径:靠范德华力相互吸引的相邻不同分子中的两个相同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晶体原子数某一晶体结构的一个晶胞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 第二章固体材料的结构 结合键指由原子结合成分子或固体的方式和结合力的大小。 离子键当一正电性元素和一负电性元素相接触时,由于电子一得一失,使它们各自变成正离子和负离子,二者靠静电作用相互结合起来的化学键。 共价键由俩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而产生的键合力。

《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教案

《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教案 Teaching plan of "two children debating Japan" and "Yue Yang Zi wife"

《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两小儿辩日》: 1.掌握下列加粗的字的读音: 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汝嗟来之食机杼稽废 时日懿德 2.掌握下列古今词义的词语: 汤古义:热水及其日中如探汤 今义:菜汤 3.掌握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 去离开一狼径去 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故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原因问其故 旧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知了解人不知而愠 智慧孰为汝多知乎 4.掌握下列虚词: 以介词,把可以为师矣 介词因是以谓之“文”也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以思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5.掌握下列省略句的翻译: ①省略主语,语文教案-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乐 羊子妻》。例:问其故。应补充主语;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②省略量词。例:一儿以日初远。应补充量词:一个小 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

③省略状语。例:而日中时(去人)远也。应补充状语:而太阳正午时离太远。 《乐羊子妻》: 1.1.掌握下列一词多义: 行行走羊子尝行路 品行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外出久行怀思 2.2.掌握下列虚词的用法: 其:代词,指代人、事。 其指自己日知其所亡 指回来的妻跪问其故 指她的羊子感其言 3.掌握判断句……者,……也: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是谁家的女儿。 4.掌握下列被动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