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目标】

重点:1.七七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

4.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70多年前,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

【新课探究】

一、七七事变

1.日军蓄意发动卢沟桥事变

【材料链接】

材料

当年的报刊曾这样评论: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对日本而言,“卢沟桥事件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

【问题探究】卢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答案提示:(1)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2)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西南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3)卢沟桥得失,关系北平之得失乃至华北之安全。

2.全面抗战爆发

【材料链接】

材料一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宋哲元【问题探究1】材料一表明蒋介石对日态度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

答案提示:变化:蒋介石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坚决不抵抗转变为抵抗政策。原因:(1)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力围剿红军,面对日本的侵略下令不抵抗。(2)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企图灭亡整个中国,蒋介石集团自身利益受到威胁。

材料二二十九军守卫卢沟桥和反击日军

【问题探究2】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爱国将士作出怎样的回答?

答案提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材料三

【问题探究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内容,对在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士兵的英勇行为,你有何感想?

答案提示:在国家危难时刻,英雄们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

二、国共合作

【材料链接】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材料三

材料四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

【问题探究1】以上四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在民族危难之际作出怎样的选择?

答案提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问题探究2】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所进行的抗战,与九一八事变后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日本局部侵华全面侵华

中国局部抗战全面抗战

【问题探究3?

答案提示:国共合作抗击日寇。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大义和忍辱负重。

三、淞沪会战

【材料链接】

材料一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

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材料二淞沪会战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内迁争取了时间。同时,它让世界清

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

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材料三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已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而日军久战未胜,日

本的民心士气,则出现了怀疑与困惑。日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那么日本就将面临其战略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日本缺乏战争与民生的资源,根本经不起长期的消耗,一旦它无法在中国战场上达成速战速决,那么最后的溃败,也就成为日本无法避免的命运了。

【问题探究】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史实:姚子青率部守卫宝山,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等。影响: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也为日本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四、南京大屠杀

1.法西斯暴行

【材料链接】

材料一不论妇女儿童,凡中国人一概都杀,房屋全部放火焚烧。

——攻占南京的日军第6师团司令部接到的命令材料二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我和二三百名“中央军”穿着便衣,逃到南京燕子矶三台洞附近,亲眼看到日军在燕子矶江滩进行大屠杀的情景。当时日军

用机枪扫射了一天一夜,有两万多名已经解除武装的“中央军”丧了命。

——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