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三、词语解释(5分)
1、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曹植《赠白马王彪》)
造:
2、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辟倪:
3、今当涂之人,既不能昭练贤鄙,然又却于贵人之风指。(王符《潜夫论》)
练:
4、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汉书·苏武传》)
乳:
5、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汉书·苏武传》)
复:
四、简答题(40分)
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3、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4、王粲《登楼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论述题(25分)
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文学,深刻反映现实,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刚健清新。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作家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骈文:一种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的文体,在南朝时达到兴盛。
北朝三才子:指北朝的三位作家:温子升、邢邵、魏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王充
2、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答对三个给1分,否则不给分)
3、孙绰、许询
4、何必骨肉亲
5、时危见臣节(4、5填空有错别字不给分)
三、词语解释(每题1分,共5分):
1、到、到达。
2、窥视、斜眼看。
3、选择。
4、产子。
5、免除赋税徭役。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七件事情启发太子,大肆铺陈,讲究文采,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对后来的辞赋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结构;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对话;环境渲染。
3、南朝多为情歌,北朝内容广泛;南朝委婉含蓄,多用双关语,形式短小;北朝粗犷豪放,直率,形式多样。
4、借登楼抒发思乡之情、怀才不遇之情。
五、论述题(25分)
司马迁的“爱奇”,既有神奇鬼怪之事的记载,更重要的是对特异性人物的推崇与偏爱。建功立业、隐忍就功名、悲剧人物、游侠刺客等。体现司马迁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寄托自己的理想,体现褒贬倾向。使《史记》
1、简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答:汉乐府民歌在《诗经》以后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⑴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建安时代的三曹七子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感于哀乐”的现实主义精神,唐代天宝时期杜甫又进一步因事立题,创作了《三吏》、《三别》等一大批现实主义诗篇。中唐时期,白居易又提出了“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题乐府诗。所有这些,都是对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
⑵在形式上,汉乐府民歌为后代诗歌创作确立了五言、杂言这两种主要诗体。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东汉出现了文人五言诗创作的兴起,此后建安文人又掀起了创作五言诗的高潮。鲍照的五言与杂言,又是在继承汉乐府民歌基础上的进一发展。至于盛唐大诗人李白的乐府歌行体,更是在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可以说后代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受汉乐府的影响很大。
2、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就诗歌语言来说,陶诗语言特点是朴实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钟嵘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诗品》卷中),指出陶诗语言简洁纯净。他不用夸张的铺排,不用刻意的雕琢的对仗和生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的自然流露,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而非矫饰的感情世界,所以他选择的只能是这种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但是,陶诗的语言又不是未经加工的粗糙平俗的民间口头语言,而是语言巨匠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炼所能达到的更高境界。试看他的《闲情赋》:写的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使用华美的辞藻和细腻的绘声绘色;但他的审美趋向并不在于此,所以他在诗文创作中洗尽铅华,以质素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史记》的文学成就
答:《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千古典范作品。
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一部《史记》,相当篇目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史记》象一道漫长的人物画廊,其中有特色的人物几百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近百人,为后代小说、戏剧创作提供了写人的楷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表现在精心选材上。作为史书,《史记》不能象小说那样虚构,必须按照真实的材料刻划人物。因此,精心选材是传记文学写作的关键。太史公在选材时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体现某一创作意图,往往采用“互见法”。即在写一个人的本传时,往往只将传主的主要事迹、性格写入本传,而将他的其它事迹、性格分置于他传中。这样既保证了各篇的完整性,又使得各篇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写刘邦,刘邦本传《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历史功迹及其作为政治家的不凡个性,而刘邦的一些“无赖”行径则可见于其它一些相关的人物传记中。这样既通过《高祖本纪》正面肯定了刘邦的历史功业,又以他传对刘邦的一些不好的品行作了揭露,从而使后人能对刘邦的事迹、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其次,太史公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往往在一些篇章中集中只写几件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为突出蔺相如、廉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一思想品质,主要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此外,太史公还通过情节描写特别是戏剧性的情节场面;某些心理特征的描绘;对比衬托;细节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等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㈡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全书一百三十篇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整体,互相补充照应,同时又独立成篇。而这些独立成篇的传记,有的是人物传;有的是叙事文;有的象抒情文;有的象单篇的专论。在文章的组织方面首尾呼应,组织严密,常以某些穿插贯穿全篇。而在穿插中又有灵活的变化,使人感到神秘莫测,波澜起伏。这些穿插有情节的穿插,议论的穿插,奇闻轶事的穿插,而结尾又往往耐人寻味,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感觉。
㈢悲愤慷慨,有强烈的抒情性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是作者用他的全部心血和生命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