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

合集下载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历史背景的影响。

元初,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地区;后来,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了元朝,统一了中国的南北。

在这个时期,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融合了蒙元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1. 融合:元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融合了蒙元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在元代文学中,可以看到蒙古族和汉族的文学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创作出了很多融合了北方与南方文化特点的作品。

2. 戏剧:元代的戏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戏剧主要有元曲和皮影戏两种形式。

元曲以剧情曲折、音乐优美、表演生动而著称,其表演形式也对后世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皮影戏则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享有盛誉。

3. 小说:元代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元代小说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多种多样。

元代小说主要有民间故事、宫廷传奇、史话等,这些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 元曲:《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爱情传奇戏剧,它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音乐和舞蹈的艺术魅力。

《西厢记》在元代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国戏曲文学的珍品。

2. 皮影戏:元代的皮影戏以艺术手法和表演形式独特而著称,被视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三打白骨精》是元代著名的皮影戏剧,它以民间传说为题材,通过皮影和声乐等多种手段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神怪传奇故事。

3. 小说:元代的小说作品丰富多彩,包括《聊斋志异》、《水浒传》等。

《聊斋志异》是元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它以神怪、鬼怪为题材,富有超自然的想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是元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描写义士抗暴的故事为主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

四、元代文学的影响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

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

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元代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演变经历,对于我们了解和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这个主题,从不同维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元代文学的特点1. 独特的时代背景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这是一个政权更迭的时代,因此也给元代文学带来了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时代氛围。

元代文学在表现时代背景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自觉性,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各种心理和生活状态。

2. 自然观念的转变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自然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之一。

元代文学中对于自然的描写、表现、感受等方面都出现了重要变化。

同时佛学和道教思想对于元代文学的自然观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其自然观念的进一步转化。

3. 大量民间元素的融入元代文学是以元朝为背景的文学,因此不仅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审美标准,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和民间文化元素。

这些元素对元代文学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元代文学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4. 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元代文学在面对自身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的时候,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和反响。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元代文学都有所表现,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各种态度和反应。

二、元代文学的演变1. 元曲的繁荣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性产物,其流派和作品数量在元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元曲不仅在文学作品形式上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在表达方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特点。

2. 文言文和白话文并存元代文学中,白话文作品的创作和发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元代文学中白话文和文言文并存,二者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白话文的创新和发展,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的篇章。

3. 多元化的文学流派元代文学中,各种类型的文学流派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例如,南北元派、元学派、禅学派等,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语言特点和审美取向。

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

在元代,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民族融合”的方式相互交融,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学的特点是多姿多彩、丰富多彩。

元代文学吸收了汉、蒙、藏、回等多种民族文化,展示出多种文化交融的魅力。

1. 元代戏曲元代戏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发展阶段,以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彰显民族特色的题材和形象受到广泛关注。

元代的戏曲分为二十种门类,其中有元曲、杂剧、散曲、皮影戏、竹枝词、短篇小说等。

2. 元代小说元代小说以《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为代表,其独特之处在于形式活泼、情节丰富,融合了神话、传说等多种文化元素。

3. 元代散文元代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一种文体,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元代散文风格多样,有诙谐幽默的说话文、豪放奔放的骈文和优美婉丽的弦赋等。

二、元代文学对后人的影响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戏曲艺术元代戏曲艺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新的阶段,为后来的戏曲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的杂剧、宋代的元丰戏、金元时期的散曲、南戏等多种艺术形式,都为元代戏曲艺术的产生提供了文化土壤。

2. 小说文学元代小说有“四大名著”之称,包括《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这些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为后来的小说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散文艺术元代散文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元代散文大师辛弃疾、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至今仍受人们喜爱和推崇,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代散文以自然、真实、朴素为美,成为后来文学界追求“自然、真实”的标志。

三、结语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

元代文学以其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和彰显民族特色的题材和形象,展示了多种文化交融的魅力。

(完整版)元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元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元代文学史年表背景介绍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元代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戏曲等多个领域,风格各异,内容丰富。

本文档旨在整理元代文学史的重要事件和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元代文学史年表1206年 - 1227年(成吉思汗在位)- 元昊创立西夏,成吉思汗开始统一蒙古部落- 元代文学起源于蒙元边地的曲辞民歌和诗文1228年 - 1259年(拖雷在位)- 拖雷统一草原,蒙古帝国开始崛起- 元代文学开始形成风格独特的后期边塞诗1260年 -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 ,建立元统,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代文学在政治、经济中繁荣发展,出现许多重要作品和流派,如杂剧、元曲等1295年 - 1307年(成宗元贞在位)- 文学艺术进一步繁荣,元人的杂剧和元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著名作品有《窦娥冤》、《西华山》等1308年 - 1311年(武宗元统在位)- 元代文学进入鼎盛期,元曲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元人的杂剧和元曲艺术达到了顶峰,著名作品有《长生殿》、《琵琶记》等1312年 - 1320年(仁宗至治在位)- 文学艺术继续繁荣发展,特别是元曲在艺术形式、创作风格上不断创新- 著名作品有《马丹阳》、《转寒夜》等1321年 - 1368年(英宗至治在位)- 文学艺术进入衰落期,元曲的创作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元代文学的创作和观念受到明代文学的影响,逐渐衰落总结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时期,文学在这个时期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

从元昊的西夏到成吉思汗的统一草原,再到忽必烈的大都王朝,元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元代文学史年表记录了元代文学的演变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 注:以上年表仅为粗略整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和详细,读者可进一步参考相关资料了解元代文学史的更多内容。

元代文学的特点

元代文学的特点

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它的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

本篇文章将从作者的背景出发,分别阐述元代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思潮、主题与情感、趋向性以及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多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元代文学的面貌。

一、作者背景元代文学的作者大都经历过蒙古族的外族统治,这一历史经历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元代文学中,怀古抒情的情感倾向非常强烈,这也与汉族文学史上的其他时期截然不同。

因此,在探讨元代文学的特点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历史背景的影响。

二、语言特点元代文学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元代文学采用了大量的外来语词。

这与当时蒙古族的统治有关,也与当时中亚文化的传入有关。

此外,元代文学也吸收了传统汉族文学的优秀语言特点,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语言风格。

2、元代文学中,有大量的口语化表达。

这种表达方式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有关,他们更加崇尚口语而不是书面语。

因此,元代文学也出现了很多口语化的表达,这使得元代文学的文风更加平易近人,更富有真实感。

三、文学思潮元代文学的文学思潮也十分特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复兴。

元代文学作品中,很多作者都不满于元代的文化状态,对唐宋文化进行了反思并加以挖掘和继承。

2、世俗化。

元代文学与前代文学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描述的是更加真实世俗的人与事。

3、民族化。

元代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政权的代表,因此,其文学作品中的民族元素比较丰富,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

四、主题与情感元代文学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怀古抒情。

元代文学中,怀古抒情的作品非常多,反映了作者们对于唐宋文化的敬仰与思念,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

2、现实主义。

元代文学比较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因此,很多作品的主题也是针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比如社会贫困、法律制度、家庭观念等等。

3、宗教思想。

元代文学中,宗教思想非常丰富,反映出了作者们对道、佛、儒等不同宗教思想的探索与思考。

元代文学作品

元代文学作品

元代文学作品
元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元代,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融合,使得元代文学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红楼梦》、《西厢记》、《太上感应篇》、《醒世恒言》等。

其中,《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元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角,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家族命运沉浮的故事。

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

《西厢记》则是元曲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品。

它以杜丽娘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清新唯美的爱情世界和女性的独立精神,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外,《太上感应篇》是元代道教经典之一,主要介绍了太上老君的道教思想和修炼方法。

而《醒世恒言》则是元代散文集,收录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短篇小说,涉及到伦理、道德、官场等方面,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总之,元代文学作品虽然已经历经千年,但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学艺术价值,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 1 -。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元杂剧的三个组成部分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 科三部分组成。 主要部分。 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主要的动作、 主要部分。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主要的动作、表 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 情和舞台效果,叫作“
元杂剧的角色划分
元 代 文 学
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老旦、搽旦。正旦是主 包括正旦、外旦、小旦、老旦、搽旦。 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 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男演员演旦角称之
4.郑光祖及其作品 4.郑光祖及其作品 元 代 文 学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 西襄汾县) 生卒年不详。 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 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一剧中, 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一剧中,成 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 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 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 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因而使这一剧堪 西厢记》相媲美。 与《西厢记》相媲美。
古 典
文 学
——元代部分 元代部分
一.元代历史概述
元 代 文 学
元(1271~1368)是蒙古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1206年, ~ )是蒙古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 年 蒙古贵族奉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 蒙古贵族奉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1229年蒙古贵族大聚 年蒙古贵族大聚 遵照成吉思汗遗命推举窝阔台为大汗。窝阔台即位后, 会,遵照成吉思汗遗命推举窝阔台为大汗。窝阔台即位后,决定 亲征金王朝。 亲征金王朝。 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 年 忽必烈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 元代统治下把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元代统治下把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在科举取士时,按照等级授予官位。 在科举取士时,按照等级授予官位。

元代文学作品选

元代文学作品选

元代文学作品选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朝的文学主要以杂剧、散曲和诗词为主要形式。

以下是一些元代文学作品的选读。

1.《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窦娥冤》:作者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致死,后来昭雪的故事。

3.《汉宫秋》: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描绘了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悲壮故事。

4.《梧桐雨》:作者白朴,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5.《墙头马上》:作者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才子佳人相爱的故事。

6.《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散曲中的著名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7.《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是元代散曲中的著名作品,通过对潼关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8.《南浦·春水》:作者赵孟頫,是元代散曲中的著名作品,描绘了春天水乡的美景。

9.《满江红·登高》:作者萨都剌,是元代诗词中的著名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些作品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

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杂剧和散曲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元代文学的特征

简述元代文学的特征

简述元代文学的特征
一、元代文学的特征
1、表达观点激进、思想开放
从“四书五经”到元代,中国文学从儒家文学向个性化文学过渡,元代文人以儒家为基础,但在思想上有了极大的开放,表达观点激进,他们勇敢地反对官僚政治,抨击官宦,批评宗教,甚至反对“四书五经”中的传统观念。

2、文风风趣、具有政治色彩
元代文学宣扬“无私”的思想,反对官宦极权,反映社会不公正和人民痛苦,主张改革,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文风活泼,风趣诙谐,使读者感受到它的精彩与活力,促使它的流行。

3、文体多样、富有创新
元代文体多样,涉及传奇、小说、诗歌、戏曲、书法、图画等,文学体裁日渐丰富,文学创作有所偏重,元代的文学创新力非常显著,它不仅提出了许多新的文学理念,而且有大量新的文体出现。

4、描写技巧灵活、富有想象力
元代文人的描写技巧灵活多变,他们擅长利用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塑造出令人难忘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影响。

总之,元代文学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文体,使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当时的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发挥了重
要作用。

元代文学资料

元代文学资料

元代文学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时期,文学在元代达到了辉煌的高度,涌现
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才子佳人。

元代文学以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包括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和风貌。

戏曲
元代戏曲是元代文学的一大亮点,代表作品有《元曲三百首》、《白马风云》等。

元曲以其多样化的题材、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表现手法而闻名。

著名的元曲作家有郑光祖、白朴等,他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被后人誉为元曲之祖。

元曲的表演形式也经历了发展和完善,至今仍有人传统保留和继承。

诗歌
元代诗歌在发展中保留了唐代的传统,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元代诗人
以崔护、冯时等为代表,他们的诗作多以豪放、奇特为特点,抒发了诗人们对现实的热爱和思考。

元代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创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散文
元代散文同样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醉翁谈录》、《柳子
厚集》等。

元代散文以其真实、幽默的表达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元代散文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代文学的辉煌时期带给世人无尽的启迪和享受,元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宝库
中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永远闪耀着光芒。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元代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流派众多,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本文将从元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入手,展开对元代文学的探讨。

元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元代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时期,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文学的多样发展。

汉族文人继承和发展了宋代文学的优秀传统,以陆游、郑光祖等为代表的南宋词派成为元代重要的流派之一。

此外,元代还出现了以辽、金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文人群体,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学风貌。

元代文学的特点之二是写实性。

元代文人在作品中通常力图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的内心体验。

他们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关注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弱点,以此来表达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如郑光祖的《鹧鸪天·靖康耻》中写下了悲愤的文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些作品以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触动着读者,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的特点之三是戏剧性。

元代是我国文化史上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戏曲文学在元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元杂剧成为元代戏曲的主要形式之一,它融合了汉文化、回鹘文化、蒙古文化等多种民族的艺术元素,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元代戏剧以其剧情曲折、人物丰满、语言生动的特点,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如《元曲选》中收录的元杂剧《牡丹亭》、《西华山》等,以及《元曲选》中的元词《劝学篇》、《秋胡戏》等。

这些作品在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形式各异,各具特色,是元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总的来说,元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多样性、写实性和戏剧性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元代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继续对元代文学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 宾白有散白与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 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
17
元杂剧的体制
科(介)
• 科(介)指人物的表演动作。剧本中特 别标明的唱、白以外的动作。
• 科介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 做的动作、表情等五类作用:
18
• 第一: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旦把酒科;做谢 恩科等。
• 第二:表示人物表情。如:做忖科;做悲科等。 • 第三:表示武打动作,如:做混战科;做打衙
元 代 文 学
1
元代文学概述
政治方面:元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对文学
的影响。 1.蒙古统治者在政治上奉行民族压迫政策
与经济上的民族掠夺性质。集中体现在 所谓“四等人制”上,即把国民分成蒙 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种等级。 2.中国的重新统一带来了各族人民与文化 之间空前的融合。
2
经济方面:
• 工商业的发展使一些原有的和新兴的重 要城市呈现空前的繁荣。
• 又不是简单搬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而 是经过艺术的锤炼。能够把质朴浅俗的 口语锤炼得委曲细致。
33
《西厢记》
一、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及生平 二、《西厢记》的故事渊源: 1、最早可追溯到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 2、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西厢记》
直接的素材。 3、王《西厢》删除了董《西厢》许多不必要的
24
第一节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一、关汉卿的《窦娥冤》及其他杂剧作品 关汉卿创作杂剧共67种,现存在18种,按习惯可
分为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等三种。 公案剧的代表作为《窦娥冤》、《鲁斋郎》、
《蝴蝶梦》。 爱情婚姻剧的代表作为《救风尘》、《望江亭》
等。 历史剧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哭
31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文学(1271年—1368年,共97年。

)概说中国文学发展到了元代,四种主要的文体: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首次齐备。

元朝立国,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

朝廷设立官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元朝统治集团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

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被忽视。

•元代文学产生的社会形态元朝统治的年間,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居住于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既有斗争,更有沟通、融合。

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

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

有些人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还擅长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

例如贯云石(回纥人)、萨都喇(蒙古人)等所写的诗词或散曲,造诣颇高;杂剧作家则有杨景贤(蒙古人)、李直夫(蒙古人)等。

西北游牧民族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率直的性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中,使元代的文坛更加多姿多彩。

民族杂居,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

元代文学的定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史家往往对元有所忽视。

《元史》被认为是中国正史草率成篇的代表。

20世纪以来,现代中国逐渐融人世界潮流,由于元蒙对世界史的巨大影响,学者们也给以元史更多的关注。

近代大史学家和文史专家们,比如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等人,都曾特别致力于元史的研究。

今天,元史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显学。

在汉唐元明清等王朝之间,元代历经时间最短,仅有九十年,如果把它的属国算上,它实际领有的国土,则是世界历史之最:横跨欧亚大陆。

当然,元代不是最短的,相较于秦、隋而言它又长了许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元代用汉语写作的文坛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坛。

在刚刚统一天下时,元代社会的一道风景线是人员、文化交流与互动。

不仅仅是文人,但文人却是这个时期历史潮流簇拥起的一朵朵浪花。

当时,有江南文人北上大都,西去北岭的,也有北方诗人远游苏杭,直抵南海的。

元代文学特点和成就

元代文学特点和成就

元代文学特点和成就
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戏剧文学繁荣兴盛:元代是中国戏剧文学的发展高峰期,著名的元曲成为元代文学的特色。

元曲以杂剧和元杂剧为主要形式,具有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写实手法强,表现形式多样,且内容广泛,涵盖了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多个领域。

元曲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戏曲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2. 真实主义写作兴起:元代文学以真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主张以真实和写实的手法刻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和人性的弱点。

特别是鲜明的社会冲突和生活场景的描写,使元代文学具有鲜活真实的特点。

3. 志怪小说繁盛:元代是中国志怪小说的黄金时期,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这部作品集中了许多寓言、传说和神话,以鬼魂、妖怪等超自然元素为题材,揭示了社会方方面面的黑暗与扭曲。

4. 诗歌创作丰富多样:元代的诗歌创作除了积极借鉴宋代的唐诗传统外,还创造了不少新的形式和内容。

如元大都诗坛的“新诗法”在技巧上更加注重音韵、韵味的变化,内容上注重倾诉个人情感和渲染音韵的美感。

同时,元代的诗人也致力于创作规模宏大的长篇叙事诗,例如郑光祖的《长恨歌》,展现了较强的史诗气势。

元代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戏曲文学、真实主义写作、志怪小说和诗歌创作等方面的丰富多样。

这些文学形式展示了元代作家生动的想象力和创作才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的特点与经典作品

元代文学的特点与经典作品

元代文学的特点与经典作品元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在元代朝代转变的背景下,文学也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经典作品,以及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学风格,本文将对元代文学的特点和经典作品进行探讨。

一、元代文学特点1. 战争题材抬头元代是一个侵略战争较多的时期,因此元代文学中顺应时代的趋势,战争文学开始抬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这些作品中,流露出了民间抵抗元朝统治的斗争精神和对战乱年代生活的苦涩体验。

2. 内容以故事为主元代文学的内容主要以故事为主,形式上主要是以长篇小说、短篇小品和戏曲为主。

其中长篇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叙事品格,描写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元代文学的鲜明特点。

3. 外来文化影响借鉴外来文化元素也是元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蒙古族统治者比较包容,他们容纳了各种各样来自海内外的文化和民族,从中融汇出了不少新的文学成果。

此外,蒙古族统治下的文学审美体系对中国传统文艺有着不同的影响,使得元代文学显得多元化、复杂。

4. 语言的变化元代文学中的语言已经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许多流行的成语和词语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元代文学的书写者们也喜欢使用方言和洋话,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种书写方式从根上打破了以往文学刻板的写作形式。

二、元代文学经典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被誉为中国文人之最。

该书以两个贾家的风云变幻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暴虐和人性的复杂性,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大魅力。

2.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108位梁山好汉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充满了对人性坚贞不屈的赞扬。

小说中每一个梁山好汉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

3. 《西游记》《西游记》讲述了唐朝和尚唐僧带领的三位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简述元代文学的特征。

简述元代文学的特征。
4.重视民间语言。元代文学中,民间语言得到广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使得文学语言更加生动、贴近人民生活,也为后来白话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重视形式美。元代诗歌注重修辞、音律、格律等方面的美感,使得诗歌的艺术性得到提高。同时,元代文学中的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发展。
元代文学的特征如下:
1.以散文为主。元代散文以杂记、游记、笔记、传记等为主要形式,内容丰富而多样化,形式灵活且富有变化。
2.以戏曲为代表的戏剧文学兴盛。元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代表作品有《西厢记》、《长生殿》等,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反映社会生活。元代文学作品大量反映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等方面,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元代文学范文

元代文学范文

元代文学范文一、元代文学的背景二、元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元代文学大致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杂剧繁盛,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著名剧作家。

演员也较多,戏剧演出活动很发达。

后期:杂剧渐渐衰落,南戏占据戏坛主体地位,文人色彩较浓重。

三、元代文学的总体特点1、俗文学取代雅文学,占据文学的主体地位。

其主要原因:一是文人际遇的改变;二是市民阶层的壮大,改变了接受者的层次结构。

2、叙事文学较之抒情文学发达。

叙事文学,戏剧、小说取代了诗词的主体地位。

散曲在音乐属性上与戏曲一致,但属于抒情文学。

不过,中国的叙事文学也有着极为深厚的抒情传统。

3、具有自然显畅、活泼生动的美学风貌。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第一章元杂剧的崛起与兴盛一、元杂剧定义元杂剧是以中国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所以也叫北曲杂剧,简称北剧,和以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南戏相对称。

它是13世纪前半叶,即蒙古灭金(公元1234年)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二、元杂剧的繁盛及其原因(一)元杂剧繁盛的表现:1、作家、作品数量多。

现存剧本名目:杂剧530多种,南戏210多种。

有姓名可考的作家220多人。

2、内容丰富多彩。

戏剧类型主要包括爱情婚姻、家庭伦理、历史、公案、英雄豪杰、神仙道化等。

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3、演出频繁。

演员、观众数量较多。

演员如珠帘秀、赛帘秀、燕山秀等。

因演出活动广泛、频繁,观众数量很多。

既有城市的游乐场所,也有农村演戏活动。

(二)本色与文采从大致的艺术风格上来看,杂剧主要分本色、文采两种倾向。

这种提法始自明朝。

本来主要指戏曲语言,后来扩大为近似为流派的概念。

所谓本色,即忠于真实生活,带有质朴的生活气息。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一个朝代,但它却拥有着丰富的文学遗产。

元朝立国之初,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学体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

本文将从元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代表作品和文学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究和总结。

一、元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元朝建立于忽必烈之手,后期蒙古族和汉族的结合,汉人的参与对于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元朝的开放政策,与中亚、西亚等地交往加强,也为元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代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成熟。

二、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元代的文学作品种类丰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和代表性的是戏曲、诗歌和小说。

以下列举一些代表作品:1.戏曲元代的戏曲,是在唐宋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中,被誉为元曲三大家之一的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汉宫秋》、《单刀会》等作品都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在结构上严谨,情节曲折,且在唱腔、音乐等方面也有着突破性的发展,影响了后世的戏曲艺术。

2.诗歌元代诗歌对唐宋诗歌的传承和创新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元代著名诗人有韩淲、郑庄公、杜光庭等。

他们的诗歌从题材、意境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元代文学中的精品。

3.小说元代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不仅在叙事和描写技巧上有着优秀的表现,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思想观念的浮沉、变革。

三、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互融元代文学中的多个文学体裁相互影响,互相借鉴。

诗歌受到戏曲的影响,戏曲也因受到诗歌的影响而逐渐成熟。

同时,小说和戏曲的结合也成为了元代文学的特色之一。

2.开放性元代成立后,与中亚、西亚等地交往加强。

这些来自外部的文化和思潮,都对于元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开放性不仅在文学的内容上表现突出,更包括了对于社会、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开放和包容。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 代 文 学
第一章 绪 论
• 什么是元代文学?
通常是指蒙古王朝灭金(1234)到统一的元 王朝覆灭(1368)这一阶段大约一百三十四年间, 包括各民族人士用汉语从事的文学创作。需要指 出的是,我们所学习的元代文学特指包括各民族 人士在内的用汉语从事的文学创作,至于其他民 族语言的创作,则因条件所限,不再涉及。
第一节 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
一、元王朝的建立和封建文化的继续发展
二、儒学与儒士
三、宗教与文学
第二节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基本特点:
第一,从宋代开始泾渭分明的雅文学和俗文学之间 持续着并行发展的局面; 第二,传统的诗文领域出现了新变现象。
元代文学的分期
• •
1.
元代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仁宗延祐年间 (1314~1320)为界,分作前后两期。 不同的文学样式在前后期的发展情况颇为不同:
杂剧在前期趋向鼎盛,后期渐趋衰微;
2.
3.
诗歌中出现的新变——“宗唐得古”的风气在前期形成, 后期继续发展而越显后劲;
散文领域因为更直接地受到延祐年间把程、朱理学定为 科举程式的影响,后期愈发重视经世致

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元代的戏曲形式主要有杂剧、散曲、南戏三种)名词解释:1.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因其中元杂剧的成就更高,姑通常将元曲作为元杂剧的专称。

2.杂剧:在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起来一种文学样式,是元代产生于中国北方的一种由宾白、科介、曲文三者构成的代言体戏曲形式。

3.散曲: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抒情体诗歌样式,大盛于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其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4.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

它于北宋末年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它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来演唱,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因受到元杂剧的冲击,一度衰落,后复兴,为明清传奇的产生奠定了艺术基础。

5.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传世宋元话本分为三类:一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二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三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

6.诸宫调:一种说唱文学,流行于宋金时期。

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牌组成。

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方多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刍宫调”。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曲状元)、郑光祖。

简答:1.杂剧与南戏的对比南戏与杂剧虽都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个部分,但二者在体制上有所区别。

南戏在表演的体制与结构上都要比杂剧来得自由,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不同选择,已完全具备了戏剧的特征。

①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现今的一幕,每折限用一宫调,一韵到底;南戏剧本则由若干个“出”组成,数量不作规定,宫调也没有规定。

②杂剧的角色分末、旦、净三类,末又分正末和小末,旦分贴旦、搽旦、小旦。

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对话;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且歌唱形式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文学概述•一、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1、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

• 2、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 3、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

• 4、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蒙古贵族夺取中原政权后定居汉族地区,随蒙古军征战的女真族、畏兀儿族、回族等军士也与汉族人民杂居,他们的文化互相交流,形成元代文学以刚健、质朴、酣畅为主要风格特征,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

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

二、元代文学的概况•1、戏剧 A、杂剧(北曲)•前期:•(1)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

•(2)王实甫《西厢记》•(3)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4)马致远《汉宫秋》•后期: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曲(元杂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三个高峰,与唐诗、宋词并称。

•B、南戏•早期:《赵贞女》《王魁》《乐昌分镜》《王焕》•后期:高明《琵琶记》、“四大传奇”(施惠《拜月亭》、《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2、散曲散曲是元代另一种富有新鲜意味的文学类型•前期:关汉卿[南吕·一支花]《不伏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后期:张养浩[同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3、小说由于城市经济的兴盛,元代的白话小说继续发展,并获得新的成就。

•4、诗歌小说、戏剧、散曲引人瞩目的成就并不能使我们失去传统的文学样式,元诗并未失去其正宗地位,仍然是广大知识分子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艺术形式。

三、元曲的文化意义•1、作为元曲主体的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主流文学由雅趋俗的大转折。

(即叙事文学繁荣)•2、元曲的通俗表现为浓郁的民族民间色彩。

•(1)作者与受众都是俗众。

•(2)受民间文艺影响,语言通俗。

•3、元曲中的艺术形象,生动体现了进步的传统价值判断。

•舍生取义、扬善惩恶等•4、元代文学开始显露出某些悖逆传统的思想因素。

•张扬自我个性与情感等第一章元代杂剧第一节元杂剧的兴盛及其原因•一、什么是戏曲•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二、戏曲的形成源远流长•(一)戏曲的萌芽期: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 1、上古:先秦乐舞,已具备戏曲的雏形•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专供人娱乐的优人。

• 3、秦汉:角抵戏,如《东海黄公》,带有简单的故事。

• 4、南北朝歌舞戏,“踏摇娘”: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问题剧”•(二)戏曲的形成期:唐和宋、金时期• 5、唐代:“参军戏”是一种科白戏,有动作和说白。

有参军、苍鹘两个脚色。

• 6、宋代:官本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脚色,戏剧结构分为艳段、正杂剧、通名、杂扮四部分。

• 7、金代:金院本(与宋杂剧近似的戏剧),•诸宫调(说唱文学)。

•这些表演形式,标志着我国戏剧初步形成。

•(三)戏曲的成熟期:元代• 8、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把唱、念、科、舞等艺术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四)戏曲的发展期:明清•打破元杂剧的体制,非常灵活。

三、元杂剧兴盛的表现•1、作家作品多:约200多名作家,至今尚存剧目约600种,剧本162种。

•2、反映社会生活面广•3、表演精彩、名角辈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杂剧演员。

•4、群众性强、社会影响大:杂剧的演出从城市到乡村都十分活跃。

•三、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一)兴盛的条件:•1、戏曲是一种表演艺术,需要观众,更需要政治的稳定、政策的宽松;•2、有群众的支持;•3、有演出的场所(勾栏瓦舍);•4、戏剧本身达到成熟的阶段、地位;•5、作家的加入。

(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大增,为杂剧兴盛创造了物质基础与群众基础•2、统治者爱好、需要和利用,直接促进了杂剧的发展•3、新型剧作家群出现,思想控制的相对宽松和“书会”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繁荣剧本创作和提高杂剧艺术质量。

•4、中外文化交流,北方民族音乐传入,有助于丰富杂剧表演•5、能反映生活、表达人民的情感与愿望,为人民所关注和热爱•6、戏剧艺术长期孕育而趋于成熟第二节元杂剧的体制与表演•一、元杂剧的体制:•(一)结构:通常是以四折一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

•(二)内容:杂剧每一折均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1、唱词:是元杂剧的核心部分。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且一韵到底,四折可选用户不同的宫调。

•2、宾白:对话称宾,独白曰白。

•3、科又称科范:在剧情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三)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末本戏、旦本戏。

•二、元杂剧的表演:元杂剧形成了分角色行当的表演•四大角色:末、旦、净、杂第二章关汉卿关汉卿的生平和个性•关汉卿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

•1、生平:钟嗣成《录鬼簿》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

•交游甚广,精通音律。

•亲自“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2、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破落文人,风流才子,生活道路的坎坷,遭受了打击迫害,但他的性格倔强。

•据有关资料,关汉卿一生至少写了60余种杂剧,但留存至今的只有十几种。

第一节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一、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1、公案剧: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精神。

•《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2、历史剧:采用历史题材,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认知。

•《单刀会》《西蜀梦》•3、妇女剧:反映妇女悲惨命运并颂扬女性的•智慧和胆略。

•十二部旦本戏,刻画了一批光采动人的女性形象•关汉卿杂剧反映得最多、也最深刻的是妇女问题。

•(1)《望江亭》《金线池》《调风月》《绯衣梦》•这些女性形象有哪些共同的特点:•1)年轻貌美;•2)聪明、机智、有胆量、有主见,重情重义;•3)试图安排、主宰自己的命运,热烈追求爱情,敢于也能够捍卫自己的幸福;•4)泼辣、刚烈、敢爱敢恨、敢作敢当;•5)有几分市井女子的气息和作派;•6)有几分男儿气概。

•(2)《救风尘》《蝴蝶梦》•这一类女性:女子中的大丈夫,侠义心肠,品行高洁,义薄云天,令人感动。

•与传统的女性相比,关汉卿笔下的大部分都是时代的新女性:•首先,她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其次,她们充满了智慧、胆量。

•关汉卿的妇女观•同情妇女,关注妇女命运,是一种进步的妇女观。

二、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从题材的选择来说,关汉卿的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提出了社会正义这一人类生活中的严峻问题。

•2、戏剧结构方面,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

•3、语言以本色当行。

•语言属于本色派•“当行”指充分体现出舞台演出的特点,关剧曲、白、科的融合、情节安排、人物特点都富于舞台艺术性,甚至注意留给演员再创造的余地。

第二节窦娥冤•一、《窦娥冤》本事•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作品第三折•“飞霜六月因邹衍”、“东海曾经孝妇冤”,指出故事来源。

汉代“东海孝妇”本为清官故事,主要突出于公高义,坚持公平,关汉卿将其移植到元代社会,改编为冤案故事。

二、《窦娥冤》戏剧构成•(一)楔子——交待窦娥身世、家庭关系以及冤案起因•揭示社会问题:•1、文人穷困无地位,卖儿卖女•2、高利贷(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二)第一折——窦娥认命守节,服侍婆婆,严辞拒绝张驴儿父子•揭示社会问题:•1、流民问题•2、社会动乱,杀人现象普遍•反映出社会畸形动荡,同时也是讽刺元蒙统治者无力治理中原。

•人物性格初步展开•1、窦娥表面安分守己、与世无争,但在邪恶面前决不屈服,刚柔并现。

•2、蔡婆婆性格软弱,没有主见。

(从始至终性格定型)•3、张驴儿油嘴滑舌,泼皮本性显露。

•(三)第二折——重要人物全部出场,赛卢医卖毒药与张驴儿,张驴儿误害死亲父,栽赃窦娥,窦娥为保护婆婆屈打成招。

•揭示社会问题:•元代官员贪赃枉法•桃杌判案标准即金钱,反映元代官史素质低劣,讽刺元代选官制度。

•窦娥先是过分相信官府,后又仅仅认为桃杌一人有问题,并未认清官府本质。

•(四)第三折——故事高潮,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彻底清醒,骂天骂地骂鬼骂神,全面批判封建社会,于彻底绝望发下三桩誓愿,这标志着窦娥性格的完成,也表达了无数平民百姓对冤案制造者的反抗。

•(五)第四折——大结局,用鬼魂复仇方式表达了人民愿望,表现出关汉卿“善恶有报,时机到,必然报”这种朴素的善恶观。

三、窦娥形象塑造•文学史上典型的悲剧形象,关汉卿通过她个人的遭遇展示了一代社会的悲剧。

•1、对自己——认命态度,与世无争,温柔善良•2、对婆婆——用心服侍,同情、不满、可怜•3、对张驴儿父子——言词果断刚强,绝不妥协•4、对父亲——怨恨、愤怒、期待•5、对官府——从希望到侥幸到绝望总结窦娥的人物形•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

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她是被侮辱的被损害的千千万万个中国受迫害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

思考题:应如何认识窦娥的封建道德观念?•窦娥确有封建道德观念,如她恪守封建妇道,说过“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一马难将两鞍鞴”之类的话,还批评那种“本是张郎妇,又做李郎妻”的妇女。

这是窦娥思想的局限。

但她作为封建社会的普通妇女,受到封建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是不足为怪的,她不可能超越封建思想体系的。

还应看到,窦娥还以这种“贞节”观念作为她对抗张驴儿逼婚和婆婆的理论根据;窦娥对婆婆的“孝”,更多的是怜惜孤苦、侍奉老人的因素,她也曾批评婆婆的软弱,可见她并无封建妇道的那种奴性的驯服。

四、概括主题《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