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障碍性疾病 ppt课件(1)
合集下载
血小板异常与止凝血功能障碍精品PPT课件
收缩:血小板收缩与血小板内收缩蛋白有 关
吸附:吸附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可使 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
胶原
vWF
内皮细胞
GPⅠb
GPⅠb
血小板
GPⅡb/Ⅲa
GPⅠb
血小板
GPⅡb/Ⅲa
Fg
血小板
Fg
GPⅡ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
GPⅡb/Ⅲa
ADP TXA2 5-HT
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血小板主要功能
有助于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当血小板数 降低至50*10^9/L时,患者毛细血管脆性 增高,此外,血小板可释放血小板源生长 因子PDGF,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 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利于受损血 管修复
血小板破坏过多
一、免疫因素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自身免疫病:SL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
瘤 3,药物诱发:肝素、奎尼丁、青霉素、西咪替丁等 4,感染:HIV、疟疾 5,输血后紫癜 6,新生儿异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破坏过多
二、非免疫因素
1,DIC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TTP)、溶血性尿毒症
止血、凝血功能
图示: 在ADP作用下,血小板变形。
一、血小板数量异常
遗传性血小板生成减少 获得性血小板数量异常 1,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生成减少 2,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破坏过多
血小板分布异常
血小板生成减少
骨髓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浸润: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 髓瘤、骨髓纤维化、淋巴瘤、转移性肿瘤 骨髓抑制:细胞毒药物、放射治疗、其他药物 (氯霉素等) 巨核细胞选择性因素:酒精、药物(青霉胺) 化学试剂、病毒感染 营养缺乏:巨幼细胞性贫血
吸附:吸附血浆中的多种凝血因子,可使 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
胶原
vWF
内皮细胞
GPⅠb
GPⅠb
血小板
GPⅡb/Ⅲa
GPⅠb
血小板
GPⅡb/Ⅲa
Fg
血小板
Fg
GPⅡ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
GPⅡb/Ⅲa
ADP TXA2 5-HT
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血小板主要功能
有助于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当血小板数 降低至50*10^9/L时,患者毛细血管脆性 增高,此外,血小板可释放血小板源生长 因子PDGF,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 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利于受损血 管修复
血小板破坏过多
一、免疫因素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自身免疫病:SL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
瘤 3,药物诱发:肝素、奎尼丁、青霉素、西咪替丁等 4,感染:HIV、疟疾 5,输血后紫癜 6,新生儿异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破坏过多
二、非免疫因素
1,DIC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TTP)、溶血性尿毒症
止血、凝血功能
图示: 在ADP作用下,血小板变形。
一、血小板数量异常
遗传性血小板生成减少 获得性血小板数量异常 1,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生成减少 2,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破坏过多
血小板分布异常
血小板生成减少
骨髓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浸润: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 髓瘤、骨髓纤维化、淋巴瘤、转移性肿瘤 骨髓抑制:细胞毒药物、放射治疗、其他药物 (氯霉素等) 巨核细胞选择性因素:酒精、药物(青霉胺) 化学试剂、病毒感染 营养缺乏:巨幼细胞性贫血
凝血障碍性疾病ppt课件
其他疾病
如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等, 也可能影响凝血因子的合 成或功能。
疾病与药物引起的凝血障碍
疾病引起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 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
凝血异常。
药物引起
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 等,可能导致凝血障碍。
其他因素
如长期卧床、烧伤等也可能影响正 常的凝血功能。
03
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焦虑等 情绪,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康复指导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 测凝血功能,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
况。
注意安全
避免剧烈运动和从事高 风险活动,以免发生意
外出血。
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
动、规律作息等。
心理调适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接 受自己的病情,积极面
03
04
05
肝病引起的凝血障碍通 常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 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 等症状。
患者通常在肝功能受损 时出现症状,如肝炎、 肝硬化等。
治疗主要包括治疗原发 病和补充缺乏的凝血因 子,如输注新鲜冰冻血 浆等。ຫໍສະໝຸດ THANKS感谢观看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波检查血流情况,有助 于诊断血栓性疾病。
血管造影
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 有助于诊断血管病变引起的凝血
障碍性疾病。
CT和MRI检查
通过影像学手段观察组织结构, 有助于诊断凝血障碍性疾病的病
因。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确定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
基因疗法
凝血障碍
纤溶系统
一些血浆因子,其功能是水解纤维蛋白或起溶解蛋白作用,能消化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物,或存在凝血块时 的血管外纤维蛋白沉积物。此作用可有效地阻止过度的血栓形成,是机体重要的防御功能。纤溶酶原(血浆素原) 是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血浆因子,可被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浆素原激活物)所激活,成为有活性的纤 溶酶(血浆素)而起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纤溶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成为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FDP)。体内尚存在有抗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能与纤溶酶或纤溶酶原相结合成复合物而迅速被清 除,以控制纤溶活性,调节血浆中的纤溶酶水平。
凝血生理
正常人血液在血管中呈液态。当血管受损时,血液流出血管即凝成块状堵在破损处,使出血停止。止血机制 的发生是由于凝血系的激活,即血浆中存在着的凝血因子发生了一系列的生化过程,最后导致纤维蛋白凝块的形 成。同时,在血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抗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有效地防止过度凝血,并使已形成的凝 血块重新溶解,使血管腔再通。这几种机制在体内相互并制约,从而保证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正常时虽 然在血管内可有微量的纤维蛋白形成,但由于不断地溶解而维持了血液的流态。一旦平衡改变,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凝血障碍性疾病:血友病甲、乙、丙;血管性假血友病(VWD,冯·维勒布兰 德氏病);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下列凝血因子均存在先天性缺乏症──Ⅰ、Ⅱ、Ⅴ、Ⅶ、Ⅹ、Ⅺ、Ⅻ、ⅩⅢ、激 肽释放酶原)。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抗凝药物治疗;DIC;急性原发性纤溶;大量输注 库存血;凝血因子抑制物质存在。
血浆和机体许多组织(子宫、甲状腺、前列腺、肺、卵巢等),内皮细胞,尿液,体液(唾液、乳汁、泪液、 精液)都存在有纤溶酶原激活物。当这些器官组织损伤时,大量组织激活剂释放入血流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 因此,某些病理情况下,纤溶系统被过度激活,这见于释出大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所产生的高纤溶酶状态,或是 由于血浆中抗纤溶酶活力降低(如肝病)而导致广泛出血或血液凝固障碍,这称为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过量 的纤溶酶形成,将使因子Ⅱ、Ⅴ、Ⅶ、Ⅸ、Ⅺ灭活以及纤维蛋白或止血栓很快被消化,引起临床出血现象。但是, 由于病理性凝血酶的产生可导致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并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则称为DIC。纤溶亢进所产生的大量纤 维蛋白降解产物是一种很强的抗凝物质,干涉血块形成以及血小板的功能。
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PPT课件
DIC的分类
急性DIC
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严重 ,需要及时治疗。
慢性DIC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较轻 ,但也需要积极治疗。
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02
病因
01
感染
各种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是DIC最常见 的原因。感染可以引起组织损伤,导致组织因子释放入 血,触发凝血过程。
03
02
恶性肿瘤
许多恶性肿瘤都可以并发DIC,这通常发生在肿瘤晚期 或转移阶段。肿瘤细胞可以产生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 统。
其他疾病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脓毒症、烧伤等,也可能引发DIC 。这些疾病通常导致广泛组织损伤,释放大量组织因子 ,引发凝血。
发病机制
A
组织因子释放
在感染、肿瘤或其它疾病状态下,组织损伤导 致组织因子从受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组织因 子与凝血因子Ⅶa结合,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溶栓治疗
在病程早期,采用尿激酶 等溶栓药物,溶解形成的 血栓,恢复血流。
替代治疗
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新鲜血小板、冷沉淀物或凝血酶原复 合物等,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抗纤溶治疗
在纤溶亢进的情况下,使用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抑制纤溶酶活 性,减少出血。
其他治疗
如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特殊治疗方法,针对某些特殊情况进行治 疗。
01
04 DI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 科、手术及创伤等。
02
有2项以上临床表现,包括微血管栓塞症状、出血、休 克、各脏器功能受损等。
03
实验室检查阳性,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凝 血酶原时间比正常值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纤维蛋 白原低于1.5g/L或呈进行性下降,3P试验阳性等。
危重症患者出凝血障碍ppt课件
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
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 氨甲环酸等,有助于控制 出血。
抗凝药物
对于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 应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 华法林等,预防血栓形成。
溶栓药物
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可 以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 链激酶等进行溶解。
其他治疗方法
输血治疗
对于严重贫血或低血容量的患者, 应及时输血,补充血液成分。
止血药物
研究新的止血药物,缩短出血时间和减少出血量。
细胞因子调节剂
探索细胞因子调节剂在出凝血障碍中的作用,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新的治疗方法
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出凝血相关基因进行调控,纠正基因缺陷或 增强基因表达。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分化为血液细胞的能力,补充或替代受损的血液细胞, 改善出凝血功能。
、输血、手术等。
04
危重症患者出凝血障碍的 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密切监测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 情况等进行密切监测,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 化。
补充血容量
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应 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血 液循环稳定。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对于酸碱平衡失调的患者, 应及时纠正,以维持内环 境稳定。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对出凝血障碍的影响,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预防策略的改进
1 2
早期筛查
建立有效的早期筛查机制,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 检测和干预。
个体化预防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提高预防 效果。
3
健康宣教
加强出凝血障碍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与治疗PPT
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和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凝血因子异常或凝血机制异常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感染、药物、肿瘤等引起的凝血因子异常或凝血机制异常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某些凝血因子基因突变或缺失
获得性因素:感染、创伤、药物、肿瘤等
诊疗技术改进与创新
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治疗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干细胞疗法:用于修复受损的凝血功能
生物材料研发:用于替代受损的血管和组织
药物研发:开发新型抗凝血药物,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诊断技术改进:开发更灵敏、准确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效率
远程医疗: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CONTENTS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概述
03.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04.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05.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06.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例分析
01
02
定义与分类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凝血因子异常或凝血机制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功能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等
纤溶系统检查: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2(PAI-2)等
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因检测:包括凝血因子VIII、凝血因子IX等基因的检测
特殊检查项目
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实验室诊断: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抗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等检测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ppt课件
35
(2)缺氧、酸中毒使RBC脆性增大,易 受机械性损伤。 (3) RBC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裂隙挤 压到血管外,使RBC变形、破裂。 周围裂体细胞达到2%时有辅助诊断意义。
36
37
38
六、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 2、3P实验:鱼精蛋白副凝实验. 原理:鱼精蛋白与FDP结合,将与FDP结 合的纤维单体分离出来,并凝固。
31
③应激时肾上腺素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 放tPA。 ④缺氧使内皮细胞损伤,使tPA释放增 加。 (3)FDP的形成:具有
抗凝血酶 抗血小板黏附、聚集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32
(二)微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1、症状:突发。伴广泛出血,紫绀,多器 官功能障碍。 2、机制: (1)微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淤血,使回 心血量减少;出血使血容量降低。 (2) Ⅻa激活激肽、补体系统导致激肽及 补体增多,使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扩张,微循环淤血。 (3) FDP增强激肽、组胺的作用,使微 血管扩张。
41
42
33
(三)广泛微血栓形成-器官功能障碍 最易栓塞的部位为:皮肤>肾>肺>脑>心> 肝。 发生肾、肝、呼、心衰。 肾:急性肾衰,表现腰痛,少尿,蛋白尿, 血尿 肺: 肺出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肝:黄疸,肝衰 心脏:缺血、梗死、心源性休克
34
(四)RBC机械性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 性贫血 1、特点: RBC镜下呈盔型、星型、新月 型。称裂体细胞。 2、机制: (1)微血栓形成细网,使RBC黏附。在 血流冲击下, RBC破裂。
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 贫血,
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14
15
16
发生率0.2-0.5‰,死亡率50-60%。 二、病因与诱因 (一)病因:感染(败血症)、恶性 肿瘤、妇产科-产科意外、大手术(器 官移植、体外循环)、创伤,等。
(2)缺氧、酸中毒使RBC脆性增大,易 受机械性损伤。 (3) RBC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裂隙挤 压到血管外,使RBC变形、破裂。 周围裂体细胞达到2%时有辅助诊断意义。
36
37
38
六、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 2、3P实验:鱼精蛋白副凝实验. 原理:鱼精蛋白与FDP结合,将与FDP结 合的纤维单体分离出来,并凝固。
31
③应激时肾上腺素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 放tPA。 ④缺氧使内皮细胞损伤,使tPA释放增 加。 (3)FDP的形成:具有
抗凝血酶 抗血小板黏附、聚集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32
(二)微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1、症状:突发。伴广泛出血,紫绀,多器 官功能障碍。 2、机制: (1)微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淤血,使回 心血量减少;出血使血容量降低。 (2) Ⅻa激活激肽、补体系统导致激肽及 补体增多,使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扩张,微循环淤血。 (3) FDP增强激肽、组胺的作用,使微 血管扩张。
41
42
33
(三)广泛微血栓形成-器官功能障碍 最易栓塞的部位为:皮肤>肾>肺>脑>心> 肝。 发生肾、肝、呼、心衰。 肾:急性肾衰,表现腰痛,少尿,蛋白尿, 血尿 肺: 肺出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肝:黄疸,肝衰 心脏:缺血、梗死、心源性休克
34
(四)RBC机械性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 性贫血 1、特点: RBC镜下呈盔型、星型、新月 型。称裂体细胞。 2、机制: (1)微血栓形成细网,使RBC黏附。在 血流冲击下, RBC破裂。
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 贫血,
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14
15
16
发生率0.2-0.5‰,死亡率50-60%。 二、病因与诱因 (一)病因:感染(败血症)、恶性 肿瘤、妇产科-产科意外、大手术(器 官移植、体外循环)、创伤,等。
3.凝血功能障碍 PPT课件
试管法测定凝血时间方法(1)
• • • • • • • • • • 准备3支洁净且内径一致的玻璃试管(0.6x8cm) 1. 顺利穿刺静脉,并开始计时,取静脉血3-4 ml; 2. 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每管1 ml; 3. 将3个试管垂直静置于370C恒温水箱或握于手心中。 4.血液离体5min后, 每隔30秒倾斜一次第1管,倾斜角度为30度 (角度不宜过大,尽量减少血液与试管壁的接触面积), 直到试管倒置血液不流为止, 以此法顺序观察第二、三管; 5.第三管凝固时停止秒表,所记录的时间为凝血时间
晚期休克
• 以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为主, 病情复杂! 增加抢救的难度和死亡率。 • 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补液: 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容量补充。 辅以正性肌力药 【多巴胺5-15μg/(kg· min),洋地黄慎用】 纠酸药(碳酸氢钠1mmol/kg,首量)。
子宫切除的适宜时机
• 休克早期: 缺血缺氧尚未纠正,病情危急, 无法耐受手术的打击。 • 过晚陷入重度休克: 主要脏器已受损,术中可发生猝死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
↓
↓
↑
↑ ↑ ↑ ↓ <1.5g/L
↑
↑ ↑ ↑ ↓ ↑ ↑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 (APT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FDP) ↑ ↑
注意:
大量输液导致的稀释性凝血障碍。 在大量输入晶体和红细胞时,适当补充血浆, 否 则会导致稀释性凝血障碍,加重出血。 • 至少红细胞:血浆 3:1 • 新鲜血:陈旧血 1:3 • 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 5u :1u • 或输成分血比例: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比例 10 10 1(单采) 6 4 1(单采)
有关凝血(已看较好)课件
获得性凝血障碍
获得性凝血障碍是由于后天因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通 常在成年后发病。
获得性凝血障碍包括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药物影 响等。这些疾病或因素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功能,导 致凝血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瘀斑、紫癜等症状, 严重时可发生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危重疾病,由于多 种原因导致凝血系统过度激活,造成全身性 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定期进行凝血检测
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了解凝血指标是否正常,及早发现凝血异常。
关注家族史
家族中有凝血异常病史的人更应关注凝血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01
凝血治疗
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液凝固的风险。常见的抗凝药物有华 法林、肝素等。
止血药物
用于加速血液凝固,控制出血。常见的止血药物有维生素K、凝血 酶原复合物等。
其他药物
如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需谨慎使用。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对于严重的外伤或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出血,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止血。
凝血过程
通常是由损伤部位的血小板首先发 挥作用,随后通过一系列反应,最 终使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
凝血机制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中的血小 板会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 ,同时血液中的其他成分也会参与 凝血过程。
凝血的过程
01
02
03
凝血第一步
损伤部位血小板迅速到达 并发挥作用,释放出血小 板因子,启动凝血级联反 应。
凝血酶的产生
病理生理学课件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PPT
04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的 病理生理机制
凝血系统过度激活
总结词
凝血系统过度激活会导致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凝结状态,从而引发血栓形成和血管阻 塞。
详细描述
凝血系统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它们在受损血管的表面相互反应,形成血凝块以止血。 然而,当凝血系统过度激活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大量消耗,导致血液从流动状态转
止血和修复损伤的血管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凝血系统迅速被激活,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形成止血 栓,阻止血液流失。同时,损伤部位的血管通过一系列修复机制恢复其完整性。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的紊乱可能导致止血障碍和血管损伤修复不良。例如,在某些 疾病中,由于抗凝血系统异常激活或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持续出血或难 以控制的出血。
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干预
对于严重的凝血和抗凝血平衡 紊乱,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
深静脉血栓的取栓术等。
预防与康复指导
预防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凝血和抗凝 血平衡紊乱的预防知识,提高
预防意识。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凝血和抗 凝血平衡紊乱。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 者的康流动 ,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 中等。
防止血液过度凝结形成血栓
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血管内过度凝结形成固态血块的过程 。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 一系列疾病。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的紊乱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当 抗凝血系统无法抑制血液过度凝结时,血栓形成的风险增 加,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和组织缺血。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Ⅷ
血友病甲主要是Ⅷ因子凝血活性部分减低 而出血,而大分子抗原部分正常。 (单独大分子抗原部分缺乏再合并血小板功能障碍 临床 表现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特点
–出血- 软组织血肿和关节腔出血 –终生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和反复发作 –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与FⅧ缺乏程度相平行 –同一家族FⅧ缺乏程度和临床出血的严重程度相似 –新生儿期可发病
定义:
–一种获得性、复合性出血性疾病
➢ 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 ➢ 出血倾向 ➢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
病因
1.摄入不足 2.肝脏疾病 3.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香豆素类 4.新生儿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特点
–出血
皮肤、黏膜:紫癜、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 内脏出血 外伤或手术后伤口出血 新生儿出血症
实验室 (LBORTARY STUDIES)
出血时间 BT↑,Asprin 耐量试验(+) 血小板粘附试验:↓∕N 瑞斯托霉素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 (-) vWFAg测定 ↓ FⅧ:C ↓
诊断及鉴别诊断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 诊断
– 性别、家族史 – 临床出血特点 – 实验室检查确诊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特点
–出血
皮肤黏膜:鼻出血、牙龈出血、瘀斑 内脏出血:呕血、黑便,月经过多、血尿
实验室 (LBORTARY STUDIES)
血管内皮 血小板质与量 凝血 抗凝 纤溶
治疗(TREATMENT)
1.肝病治疗 2.一般止血治疗:Vitk1,Vitk4 3.止血、凝血因子的补充 4.其他治疗
血管性血友病 常染色体显性/隐性
粘膜皮肤胃肠 阳性 延长 异常
正常或稍降低 减低
明显减低 降低
预防(PREVENTION)
• 减少本病发生
– 遗传性疾病婚前检测 – 杜绝近亲结婚
• 监测出血并及时处理,减少畸形发生
治疗(TREATMENT)
• 原则
– 尚无根治方法,转基因治疗仍在实验阶段,主 要是Ⅸ因子
实验室 (LBORTARY STUDIES)
筛选试验:PT↑, APPT↑
确诊试验:FX、FIX、 FVII、凝血酶原抗
原及活性降低
诊断(DIAGNOSIS)
• 诊断
➢ 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 ➢ 出血倾向
➢ 实验室检查:PT↑, APPT↑ FX、
FIX、 FVII、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 低 ➢维生素K治疗有效
• 正常分娩可造成颅内出血,脾破裂,胸腔出血及断脐出血不止。 最晚发病可在成人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关节出血
– 特征性出血和 最常见致残的原因
– 见于重型患者 发生率可达90%
– 负重关节易受累
• 肌肉软组织血肿
– 常见和特征性表现 发生率75%
• 皮肤黏膜出血
–Ⅷ因子制剂 –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内含Ⅰ,Ⅶ,Ⅸ,Ⅹ因子
治疗(TREATMENT)
Ⅷ因子替代疗法剂量
出血程度
需提高因子水平 需Ⅷ因子剂量
轻度软组织出血
20%
5--10u/Kg
口腔等内出血不便 20--40%
10--20u/Kg
加压止血
较严重软组织
20--30 u/Kg
出血或血肿压迫 40-60%
无自发出血和关节出 血
严重外伤或手术后渗 血
实验室 (LBORTARY STUDIES)
• 筛选实验
– APTT延长,内源性诸因子均可能有缺陷, – PT正常,外源性Ⅲ,Ⅴ,Ⅶ,Ⅹ因子均正常。 – 结果: Ⅷ 、Ⅸ、Ⅺ、Ⅻ等因子可能有缺陷
• 纠正(确诊)实验
正常血浆 正常血清
BaSO4 吸附血浆
血友病A 纠正 不纠正 纠正
成都医学院课程班临床理论大课 内科学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14章
凝血障碍性疾病
第653-659页 课时1学时 血液科 主治医师 张润军
目的要求
• 1.熟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分类
• 2.掌握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 表现及诊断、治疗。
血友病
(Hemophilia)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lolgy)
诊断及鉴别诊断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血友病甲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鉴别
遗传方式 常见出血部位 Aspirin耐量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黏附率 ⅧR:C ⅧR:Ag 血小板聚集率 瑞斯托霉素诱导
血友病 伴性遗传 关节肌肉软组织
阴性 正常 正常 中-重度降低 正常 正常 正常
血友病B 纠正 纠正 不纠正
血友病C 纠正 纠正 纠正
特殊检查
1.FVIII:C、FXI抗原及活性测定; 2.vWF抗原(vWFAg)测定; 3.Gene diagnosis
诊断及鉴别诊断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 诊断
– 性别、家族史 – 临床出血特点 – 实验室检查确诊
概述(INTRODUCTION)
定义:
–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多为显性),以自幼发生 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性降低、瑞斯 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vWFAg缺乏或结构 异常,分遗传性和获得性
发病情况: –4-10/10万人群,国内发病率较低,欧美较高。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血管性血友病 常染色体显性/隐性
粘膜皮肤胃肠 阳性 延长 异常
正常或稍降低 减低
明显减低 降低
治疗(TREATMENT)
• 替代疗法
–输血、冰冻血浆 –FⅧ因子制剂
治疗(TREATMENT)
• 其他治疗
– 去氨加压素(DDAVP) – 肾上腺皮质激素
维生素K缺乏症
概述(INTRODUCTION)
• 手术及注射部位出 血
• 血性囊肿(假肿瘤)
• 其他部位出血
– 消化道 – 血尿 – 颅内出血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血友病A的临床分型
分型
FⅧ:C
临床特点
重型
<1% 起病早,出血重
中型 轻型 亚临床型
1-5% 6-20% 21-55%
2岁后出现典型出血表 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与血友病甲\乙鉴别
遗传方式 常见出血部位 Aspirin耐量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黏附率 ⅧR:C ⅧR:Ag 血小板聚集率 瑞斯托霉素诱导
血友病 伴性遗传 关节肌肉软组织
阴性 正常 正常 中-重度降低 正常 正常 正常
➢ 缺陷基因
vWF基因的缺陷导致vWF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FⅧ:C减低, 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障碍。
vWF基因位于Xq12-q
可能的机制:
抗vWF活性抑制物 肿瘤细胞吸附 抑制物与vWF非活性部位结合形成复合物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特点
–出血倾向
皮肤黏膜:鼻出血、牙龈出血、瘀斑 男女均可发病 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少见。
治疗(TREATMENT)
相关基础疾病的治疗 饮食治疗 补充维生素K 凝血因子的补充
严重肝病与出血
(INTRODUCTION)
定义:
肝脏是除Ca2+及TF外的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器官 抗凝因子 纤溶酶原及其抑制物
严重肝病
止血、凝血功能障碍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1.内皮损伤 2.血小板减少 3.凝血因子减少 4.纤溶亢进
– 主要治疗方法仍是终身因子替代疗法。
治疗(TREATMENT)
• 替代疗法
–输血、冰冻血浆
• 血友病甲:T1/2 8--12h,输6h内鲜血及血浆,9-12h重复 • 血友病乙: T1/2 24h且较稳定,3天内鲜血 • 血友病丙: T1/2 40--48h但离体不稳定,最好同血友病甲 一
样的鲜血,但可2-3天重复一次
12--24H重复
神经血管者
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出血 60--100% 30- 50 u/Kg
(颅内、咽、或大
• 其他治疗
– 出血部位治疗 – 去氨加压素 – 达那唑 – 抗纤溶药物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基因疗法
血管性血友病
(von Willebrand disease, vWD)
血友病甲主要是Ⅷ因子凝血活性部分减低 而出血,而大分子抗原部分正常。 (单独大分子抗原部分缺乏再合并血小板功能障碍 临床 表现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特点
–出血- 软组织血肿和关节腔出血 –终生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和反复发作 –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与FⅧ缺乏程度相平行 –同一家族FⅧ缺乏程度和临床出血的严重程度相似 –新生儿期可发病
定义:
–一种获得性、复合性出血性疾病
➢ 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 ➢ 出血倾向 ➢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
病因
1.摄入不足 2.肝脏疾病 3.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香豆素类 4.新生儿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特点
–出血
皮肤、黏膜:紫癜、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 内脏出血 外伤或手术后伤口出血 新生儿出血症
实验室 (LBORTARY STUDIES)
出血时间 BT↑,Asprin 耐量试验(+) 血小板粘附试验:↓∕N 瑞斯托霉素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 (-) vWFAg测定 ↓ FⅧ:C ↓
诊断及鉴别诊断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 诊断
– 性别、家族史 – 临床出血特点 – 实验室检查确诊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特点
–出血
皮肤黏膜:鼻出血、牙龈出血、瘀斑 内脏出血:呕血、黑便,月经过多、血尿
实验室 (LBORTARY STUDIES)
血管内皮 血小板质与量 凝血 抗凝 纤溶
治疗(TREATMENT)
1.肝病治疗 2.一般止血治疗:Vitk1,Vitk4 3.止血、凝血因子的补充 4.其他治疗
血管性血友病 常染色体显性/隐性
粘膜皮肤胃肠 阳性 延长 异常
正常或稍降低 减低
明显减低 降低
预防(PREVENTION)
• 减少本病发生
– 遗传性疾病婚前检测 – 杜绝近亲结婚
• 监测出血并及时处理,减少畸形发生
治疗(TREATMENT)
• 原则
– 尚无根治方法,转基因治疗仍在实验阶段,主 要是Ⅸ因子
实验室 (LBORTARY STUDIES)
筛选试验:PT↑, APPT↑
确诊试验:FX、FIX、 FVII、凝血酶原抗
原及活性降低
诊断(DIAGNOSIS)
• 诊断
➢ 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疾病 ➢ 出血倾向
➢ 实验室检查:PT↑, APPT↑ FX、
FIX、 FVII、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 低 ➢维生素K治疗有效
• 正常分娩可造成颅内出血,脾破裂,胸腔出血及断脐出血不止。 最晚发病可在成人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关节出血
– 特征性出血和 最常见致残的原因
– 见于重型患者 发生率可达90%
– 负重关节易受累
• 肌肉软组织血肿
– 常见和特征性表现 发生率75%
• 皮肤黏膜出血
–Ⅷ因子制剂 –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内含Ⅰ,Ⅶ,Ⅸ,Ⅹ因子
治疗(TREATMENT)
Ⅷ因子替代疗法剂量
出血程度
需提高因子水平 需Ⅷ因子剂量
轻度软组织出血
20%
5--10u/Kg
口腔等内出血不便 20--40%
10--20u/Kg
加压止血
较严重软组织
20--30 u/Kg
出血或血肿压迫 40-60%
无自发出血和关节出 血
严重外伤或手术后渗 血
实验室 (LBORTARY STUDIES)
• 筛选实验
– APTT延长,内源性诸因子均可能有缺陷, – PT正常,外源性Ⅲ,Ⅴ,Ⅶ,Ⅹ因子均正常。 – 结果: Ⅷ 、Ⅸ、Ⅺ、Ⅻ等因子可能有缺陷
• 纠正(确诊)实验
正常血浆 正常血清
BaSO4 吸附血浆
血友病A 纠正 不纠正 纠正
成都医学院课程班临床理论大课 内科学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14章
凝血障碍性疾病
第653-659页 课时1学时 血液科 主治医师 张润军
目的要求
• 1.熟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分类
• 2.掌握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 表现及诊断、治疗。
血友病
(Hemophilia)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lolgy)
诊断及鉴别诊断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血友病甲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鉴别
遗传方式 常见出血部位 Aspirin耐量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黏附率 ⅧR:C ⅧR:Ag 血小板聚集率 瑞斯托霉素诱导
血友病 伴性遗传 关节肌肉软组织
阴性 正常 正常 中-重度降低 正常 正常 正常
血友病B 纠正 纠正 不纠正
血友病C 纠正 纠正 纠正
特殊检查
1.FVIII:C、FXI抗原及活性测定; 2.vWF抗原(vWFAg)测定; 3.Gene diagnosis
诊断及鉴别诊断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 诊断
– 性别、家族史 – 临床出血特点 – 实验室检查确诊
概述(INTRODUCTION)
定义:
–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多为显性),以自幼发生 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性降低、瑞斯 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vWFAg缺乏或结构 异常,分遗传性和获得性
发病情况: –4-10/10万人群,国内发病率较低,欧美较高。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血管性血友病 常染色体显性/隐性
粘膜皮肤胃肠 阳性 延长 异常
正常或稍降低 减低
明显减低 降低
治疗(TREATMENT)
• 替代疗法
–输血、冰冻血浆 –FⅧ因子制剂
治疗(TREATMENT)
• 其他治疗
– 去氨加压素(DDAVP) – 肾上腺皮质激素
维生素K缺乏症
概述(INTRODUCTION)
• 手术及注射部位出 血
• 血性囊肿(假肿瘤)
• 其他部位出血
– 消化道 – 血尿 – 颅内出血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血友病A的临床分型
分型
FⅧ:C
临床特点
重型
<1% 起病早,出血重
中型 轻型 亚临床型
1-5% 6-20% 21-55%
2岁后出现典型出血表 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DIAGNO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与血友病甲\乙鉴别
遗传方式 常见出血部位 Aspirin耐量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黏附率 ⅧR:C ⅧR:Ag 血小板聚集率 瑞斯托霉素诱导
血友病 伴性遗传 关节肌肉软组织
阴性 正常 正常 中-重度降低 正常 正常 正常
➢ 缺陷基因
vWF基因的缺陷导致vWF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FⅧ:C减低, 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障碍。
vWF基因位于Xq12-q
可能的机制:
抗vWF活性抑制物 肿瘤细胞吸附 抑制物与vWF非活性部位结合形成复合物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 特点
–出血倾向
皮肤黏膜:鼻出血、牙龈出血、瘀斑 男女均可发病 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少见。
治疗(TREATMENT)
相关基础疾病的治疗 饮食治疗 补充维生素K 凝血因子的补充
严重肝病与出血
(INTRODUCTION)
定义:
肝脏是除Ca2+及TF外的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器官 抗凝因子 纤溶酶原及其抑制物
严重肝病
止血、凝血功能障碍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1.内皮损伤 2.血小板减少 3.凝血因子减少 4.纤溶亢进
– 主要治疗方法仍是终身因子替代疗法。
治疗(TREATMENT)
• 替代疗法
–输血、冰冻血浆
• 血友病甲:T1/2 8--12h,输6h内鲜血及血浆,9-12h重复 • 血友病乙: T1/2 24h且较稳定,3天内鲜血 • 血友病丙: T1/2 40--48h但离体不稳定,最好同血友病甲 一
样的鲜血,但可2-3天重复一次
12--24H重复
神经血管者
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出血 60--100% 30- 50 u/Kg
(颅内、咽、或大
• 其他治疗
– 出血部位治疗 – 去氨加压素 – 达那唑 – 抗纤溶药物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基因疗法
血管性血友病
(von Willebrand disease, v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