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付桂芳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系,长春,130012)

一、前言

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ion Learning,简称SRL)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界80年代以来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Zimmermam等人(1986,1989)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是人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体现。①它强调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能够根据自我效能感,灵活地运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过程。可见,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学习的三个重要成分。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能力的推测和判断。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运用学习方法并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如组织和转换信息、寻求信息、复述和记忆等策略。因此,自我调节学习者能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积极探索并运用各种学习策略,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水平对其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引起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如周国韬(1993,1995)②,董奇、周勇(1994)③,李晓东(1999)④,黄旭(1990)⑤等人对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策略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Self-Regulation Learning的译文及含义尚未形成一致看法,对学习策略的含义、分类也不一致,多数研究是理论论述,实证研究对学生学习实际的指导意义也不是很大。目前,国内尚无人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Zimmermam 和Martimei-Pons(1989),通过对中学生的访谈总结出来的十种策略,即自我评价、组织转换、制定目标、寻求信息、保持记录与监控、自我奖惩、复述与记忆、寻求社会帮助、复习记录。⑥这些策略基本上涵盖了国内研究者所提出的各种学习策略,避免了对学习策略分类的不一致,更重要的是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明确、具体、操作性强,能够为教育教学实际中学生的策略训练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因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运用结构性访谈法深入细致的测评学生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的具体情况;2.考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的三种水平,即策略的使用、策略使用的频率、策略使用的坚持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筛选出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较大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策略训练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3.验证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来自于长春市二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根据学生初一第二学期的期末成绩的和初二第一学期的期末成绩以及教师的推荐,取各科总成绩在年级前20%和后20%的学生为高低成绩组。随机抽取36名学生和32名低成绩学生为被试。

(二)材料 1.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访谈表。limmermm和Martimei-pons(1986,1988)

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建立一套严格的访谈程序,并以此作为测量自我调节策略的工具。检验证明,它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和信度(communality为0.62到0.87)⑦。

2.学习动机量表,采用国内广泛使用的“影响初中生学习因素诊断测验”中的学习动机子量表。共25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3级评分制,即A是的,B有时是,C 不是的。

(三)程序 1.主试对学生进行单独访谈。在单独的教室中主试根据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访谈表向被试提问,主试把被试的回答归入不同的学习策略当中,并探寻被试使用策略的坚持性,采用四级量表进行评分,很少为1,偶尔为2,经常为3,绝大多数为4。主试尽量记录被试的全部回答,每个学生约用15分钟。

2.以集体施测的方式册评被试的学习动机水平。

3.初步统计每个学生对每种策略使用的三种水平。最基本的水平是学生是否应用该种策略,采用二分法记分,即0、1记分,第二水平是每种策略使用的频率,即该策略发生的情境数;第三个水平为学生使用每种策略的坚持性,根据每种策略使用频率及其坚持性,计算出每种策略坚持性的总分。

三、结果与分析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如下。

(一)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见表1)

表1说明,低成绩组学生的策略使用,策略使用频率,策略使用的坚持性三种水平的平均数在0.13与0.15,0.83与1.30,0.00与4.72之间,而高成绩学生这三种水平平均数在0.30与0.85,1.21与2.71,0.08与9.46之间,明显高于低成就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的坚持性用来自第三水平与第二水平的比值,低成就组的比为2.48,而高成就组为3.52。说明低成就组使用策略的坚持性落在偶尔与经常之间,而高成就组则落在经常与总是之间。

表1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在使用水平上的平均数

(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使用三种水平的判别函数分析

为确定策略使用的哪一种水平最适合于区分高低成绩组,对三种水平进行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策略使用的三种水平,94.4%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被分别高

低成绩组中(见表2),揭示了高低成绩组间的本质差异,Box’s M(3)=27.90,P<0.001。第一水平标准化,则判别函数系数为0.38,第二水平为0.95,第三水平为1.60。三种水平的判别函数系数与成绩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第一水平=F(1,62)=81.85,P<0.001,第二水平=F(1,63)=109.95,P<0.001,第三水平=F(1,64)=194.32,P<0.001。其中第三水平对于区分学生的成绩高低是最有效的,即它对学业成绩影响最大。使用逐步选择法建立新函数,第三水平首先被引入模型后依次为第二水平、第一水平(见表3)。以上结果表明第三水平对模型的判别能力贡献最大,因而选择第三水平进行下面的统计分析。

表3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在使用的三种水平进入模型的顺序(降幂)

(三)十种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判别函数分析

采用判别函数分析确定哪一种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最适宜区分高低成绩组。结果

(见表4)Box’s M(10)=63.44,P<0.001,表明:98.53%学生被正确的区分到高低成绩组。

组织转换策略F(1,65)=68.14,P<0.001;记录与监控F(1,64)=77.61,P〈0.001;复习记录策略F(1,63)=79.44,P<0.001;建构环境策略F(1,62)=66.73,P<0.001。依次被引入模型(见表5)。根据Wilk’s Lambda系数判断以后依次进入模型的很可能是自我评价、复述与记忆、制定目标与计划、寻求信息策略。

表5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进入模型的顺序(降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