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即分子物理学课程教学纲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热力学PPT课件
02
对应态原理
不同物质在相同的对应状态下具有相同 的热力学性质。对应态参数包括对比压 强、对比体积和对比温度。
03
范德华方程与对应态 原理的应用
预测真实气体的性质,如液化温度、临 界参数等。
真实气体行为描述
压缩因子
描述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偏差程度的物理量,定义为Z = pV/nRT。对于理想气体,Z = 1;对于真实气体,Z ≠ 1。
细管电泳等。
固体熔化与升华过程分析
固体熔化
升华过程
熔化与升华的应用
固体在加热过程中,当温度达到 熔点时开始熔化,由固态转变为 液态。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 度保持不变。
某些物质在固态时可以直接升华 为气态,而无需经过液态阶段。 升华过程中也吸收热量,但温度 同样保持不变。
熔化与升华是物质相变的重要过 程,对于理解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和相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广泛用途, 如金属冶炼、材料制备等领域。
阿马伽分体积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组分气体分体积之和,即V_total = V_1 + V_2 + ... + V_n。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性质
各组分气体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且相互之间无化学反应。
范德华方程与对应态原理
01
范德华方程
对真实气体行为的描述,考虑了分子体 积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形式为(p + a/V^2)(V - b) = RT,其中a、b为与物 质特性相关的常数。
维里方程
描述真实气体行为的另一种方程形式,考虑了高阶分子间 相互作用项,形式为pV = nRT(1 + B/V + C/V^2 + ...), 其中B、C等为维里系数。
物理课件:分子物理与热力学
热学 电子教案
第二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
(Kinetic theory of gases)
§ 2.1 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 § 2.2 能量均分定理 § 2.3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 2.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实等温线 § 2.7 范德瓦尔斯方程 § 2.8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 2.9 输运过程
2. 对分子集体的统计假设 什么是统计规律性
大量偶然事件从整体上反映出来的一种规律性。
定义: 某一事件 i 发生的概率为 Pi Ni ---- 事件 i 发生的 次数 N ---- 各种事件发生的 总次数
例. 扔硬币
lim Pi
=
Ni
N N
表演实验:伽耳顿板
•统计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只对大量偶然的事件才有意义. (2)它是不同于个体规律的整体规律(量变到质变). (3)总是伴随着涨落.
§ 2.1 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
•本节是典型的微观研究方法。 一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分子的密度 31019 个分子/cm3 = 3千亿个亿;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有一定的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约 v = 500m/s ; 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约 z = 1010 次/秒 。
TV:布朗运动.
2 理想气体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 2.3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单个分子速率不可预知,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是遵循统计规律, 是确定的,这个规律也叫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速率分布函数:按统计假设分子速率通过碰撞不断改变,不好 说正处于哪个速率的分子数多少,但用某一速率区间内分子数 占总分子数的比例为多少的概念比较合适,这就是分子按速率 的分布。
平均平动动能只与温度有关
第二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
(Kinetic theory of gases)
§ 2.1 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 § 2.2 能量均分定理 § 2.3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 2.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实等温线 § 2.7 范德瓦尔斯方程 § 2.8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 2.9 输运过程
2. 对分子集体的统计假设 什么是统计规律性
大量偶然事件从整体上反映出来的一种规律性。
定义: 某一事件 i 发生的概率为 Pi Ni ---- 事件 i 发生的 次数 N ---- 各种事件发生的 总次数
例. 扔硬币
lim Pi
=
Ni
N N
表演实验:伽耳顿板
•统计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只对大量偶然的事件才有意义. (2)它是不同于个体规律的整体规律(量变到质变). (3)总是伴随着涨落.
§ 2.1 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
•本节是典型的微观研究方法。 一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分子的密度 31019 个分子/cm3 = 3千亿个亿;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有一定的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度约 v = 500m/s ; 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约 z = 1010 次/秒 。
TV:布朗运动.
2 理想气体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 2.3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单个分子速率不可预知,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是遵循统计规律, 是确定的,这个规律也叫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速率分布函数:按统计假设分子速率通过碰撞不断改变,不好 说正处于哪个速率的分子数多少,但用某一速率区间内分子数 占总分子数的比例为多少的概念比较合适,这就是分子按速率 的分布。
平均平动动能只与温度有关
《热 学》课件
详细描述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低温技术和超导研 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超导 材料的制备和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 和利用热力学第三定律来理解和控制 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CHAPTER
05
热机与制冷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
热机工作原理
热机是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高温热源吸收热量,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将热能转换为机 械能。
影响因素
物质的导热系数、温度梯度、物质的性质等。
对流
定义
对流是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流动,从而将热 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
机制
对流的发生依赖于流体的流动,包括自然对流和强制 对流。
影响因素
流体性质、温度差、流速等。
辐射
定义
01
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
机制
02
物体通过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来传递热量,不受物质媒介
详细描述
保温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减缓热量传递速度,达到保温效果;制冷技术利用相变 原理实现温度降低;能源利用方面,热能转换和利用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能 源。
CHAPTER
02
热量传递方式
热传导
定义
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由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 分的过程。
机制
热传导主要通过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振动和 相互碰撞传递热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
总结词
第二类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详细描述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 能实现的。第二类永动机是指能够从单一热 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而不引起外界变 化的机器。由于违反了熵增加原理,因此不
可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低温技术和超导研 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超导 材料的制备和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 和利用热力学第三定律来理解和控制 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CHAPTER
05
热机与制冷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与效率
热机工作原理
热机是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高温热源吸收热量,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将热能转换为机 械能。
影响因素
物质的导热系数、温度梯度、物质的性质等。
对流
定义
对流是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流动,从而将热 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过程。
机制
对流的发生依赖于流体的流动,包括自然对流和强制 对流。
影响因素
流体性质、温度差、流速等。
辐射
定义
01
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
机制
02
物体通过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来传递热量,不受物质媒介
详细描述
保温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减缓热量传递速度,达到保温效果;制冷技术利用相变 原理实现温度降低;能源利用方面,热能转换和利用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能 源。
CHAPTER
02
热量传递方式
热传导
定义
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由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 分的过程。
机制
热传导主要通过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振动和 相互碰撞传递热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
总结词
第二类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详细描述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 能实现的。第二类永动机是指能够从单一热 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而不引起外界变 化的机器。由于违反了熵增加原理,因此不
可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热学ppt课件共21文档
辐射传热定义
01
物体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并被其他物体吸收的过
程。
辐射传热特点
02
无需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能量传递
与物体温度四次方成正比。
辐射传热应用
03
在太阳能利用、红外测温、远程遥感等领域广泛应用,如太阳
能热水器、红外测温仪等。
复合传热过程简介
复合传热定义
同时包含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热量传递过程。
物质导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导热性能定义
物质传导热量的能力。
影响因素
物质种类、状态、温度、压力等。
导热机制
物质内部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等)的热运动引起的热 量传递。
热膨胀现象和规律
热膨胀现象
物体受热后体积增大的现象。
热膨胀规律
物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在一定范围内呈 线性关系。
热膨胀系数
表示物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程度,是物质的一种 热学性质。
效率优势
由于闭式循环,工质在循环过程中的损失较小,效率较高。
应用实例
太阳能斯特林发动机、地热发电等。
蒸汽动力循环简介
01
蒸汽动力循环基本原理
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发
电。
02
主要设备
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
03
应用领域
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等。
制冷循环原理及效率评估
热量传递方式与机
02
制
传导传热原理及应用
传导传热定义
通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 热运动,将热量从高温部 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
传导传热原理
物体内部存在温度梯度时 ,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区 域流向低温区域,直至达 到热平衡。
2024版大学物理热学ppt课件
供了理论指导。
02
热力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通过热力学分析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
03
热力学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热力学原理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发挥重要
作用,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THANKS
感谢观看
气体输运现象及粘滞性、热传导等性质
粘滞性
气体在流动时,由于分子间的动量交换,会 产生阻碍流动的粘滞力。气体的粘滞性与温 度、压强有关。
热传导
气体中热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 称为热传导。热传导是由于分子间的碰撞传 递能量实现的。气体的热传导系数与温度、
压强有关。
04 固体、液体与相 变现象
大学物理热学ppt课件
目录
• 热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 气体动理论与分子运动论 • 固体、液体与相变现象 • 热辐射与黑体辐射理论 • 热学在生活和科技中应用
01 热学基本概念与 定律
温度与热量
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 多少。
制冷机原理
利用工作物质在低温下吸热并在高温下放热,实现制冷效果的装置。制冷机通过消耗一定的机械能或电能, 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常见的制冷机有冰箱、空调和冷库等。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 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热力学第二定律 揭示了自然界中能量转换的方向性和不可 逆性。它是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对热力 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利用技术探讨
太阳能集热器
2024版大学物理热学完整ppt课件
制冷技术分类
介绍根据制冷原理和应用领域划分的不同类型制冷技术,如压缩 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热电制冷等。
新型制冷技术介绍
简要介绍一些新兴的制冷技术,如磁制冷、声制冷等,并分析其 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25
常见制冷设备工作原理介绍
1 2
家用冰箱
详细介绍家用冰箱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包括压缩式制冷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等。
分析制冷技术在环境保护(如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可持续 发展方面的应用前景,讨论其 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2024/1/30
27
06
热学实验方法与技巧分享
2024/1/30
28
温度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接触式测温法
利用热平衡原理,使测温元件与被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后测量测温元件的物理量。
2024/1/30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2024/1/30
内容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 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数学表达式
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增量,Q表示系统吸收的 热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做的功。
6
热力学第二定律
内容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 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 增量总是大于零。
大学物理热学完整ppt课件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热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气体动理论与统计规律 • 热传导、对流与辐射传热方式 • 相变与相平衡原理及应用 • 热力学循环与制冷技术基础 • 热学实验方法与技巧分享
介绍根据制冷原理和应用领域划分的不同类型制冷技术,如压缩 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热电制冷等。
新型制冷技术介绍
简要介绍一些新兴的制冷技术,如磁制冷、声制冷等,并分析其 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25
常见制冷设备工作原理介绍
1 2
家用冰箱
详细介绍家用冰箱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包括压缩式制冷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等。
分析制冷技术在环境保护(如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可持续 发展方面的应用前景,讨论其 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2024/1/30
27
06
热学实验方法与技巧分享
2024/1/30
28
温度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接触式测温法
利用热平衡原理,使测温元件与被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后测量测温元件的物理量。
2024/1/30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2024/1/30
内容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 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数学表达式
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增量,Q表示系统吸收的 热量,W表示外界对系统做的功。
6
热力学第二定律
内容
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 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 增量总是大于零。
大学物理热学完整ppt课件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热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气体动理论与统计规律 • 热传导、对流与辐射传热方式 • 相变与相平衡原理及应用 • 热力学循环与制冷技术基础 • 热学实验方法与技巧分享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分子热运动》ppt课件 (2)
之间扩散 的实验样本(水在上,硫酸铜溶液在下),让学生观察后分析 其形成的原因。
教师演示:铅片与金片之间的扩散现象。 学生思考:气体、液体和固体相互接触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点拨: 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其 形成原因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力。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 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部分内 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这一节课主要以实 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 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用乒乓球与弹簧组成的模 型来配合讲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让学 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汽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子很小,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分析间接去了 解,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 而领会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 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 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提出问题: 引例:(1)有人把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发现混合液 的体积小于100 ml。 (2)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达到1.0×104~2.0×104个标准大 气压时,瓶内的油能从钢瓶壁上渗出。 学生思考:以上事实共同反映了分子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 是。 教师点拨: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提出问题: (1)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没有把分子吸引到相互紧密接触? (2)分子之间既然有空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教师演示:铅片与金片之间的扩散现象。 学生思考:气体、液体和固体相互接触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点拨: 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其 形成原因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力。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 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部分内 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这一节课主要以实 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 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用乒乓球与弹簧组成的模 型来配合讲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让学 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汽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子很小,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分析间接去了 解,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 而领会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 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 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提出问题: 引例:(1)有人把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发现混合液 的体积小于100 ml。 (2)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达到1.0×104~2.0×104个标准大 气压时,瓶内的油能从钢瓶壁上渗出。 学生思考:以上事实共同反映了分子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 是。 教师点拨: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提出问题: (1)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没有把分子吸引到相互紧密接触? (2)分子之间既然有空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学课件-13.1 分子热运动教学课件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难点突破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__引__力___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__斥__力___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且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当分子间距____很__小____(选填“很小”或“稍大”) 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____稍__大____(选
1、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D )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2、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B)
A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九年级-下册-13章第1节
课题:13.1分子热运动 难点名称:分子动理论
1
导入
目录
CONTENTS
知识 讲解
课堂 练习
小节
2
导入
3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一般的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 m 人无法用肉眼观察。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1. 气体、液体、固体的分子运动实验 总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
【课堂小结】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运动表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间隙 4、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 13.1 分子热运动 说课 (共26张PPT)
固体扩散
不同物质在互相 接触时彼此进入对 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二、观摩演示,交流提高 了解一下: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
二、观摩演示,交流提高 了解一下:扩散现象的产生原因
三、展开联想,设置疑问 想一想: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三、展开联想,设置疑问
为什么热菜的 香味容易闻到,而凉 菜的香味儿不容易 闻到?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 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 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 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 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 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题,激发情感 二、观摩演示,交流提高 三、展开联想,设置疑问 四、实验探究,体验感悟 五、综合分析,提出新疑 六、巧设活动,揭露真知 七、利用新知,解释旧识
一、趣味引题,激发情感
猜一猜:
大 学 生 自 荐 书--给 我一个 机会 回 报一片 精彩 大 学 生 自 荐 书--给 我一个 机会回 报一片 精 彩
一、说教材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
在班级
一、趣味引题,激发情感
2003年1月31日正值农历除夕,中共中央政 治局常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来到辽 宁省阜新市,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生产一 线的煤矿工人,慰问困难职工,走访农户,给 群众拜年,并在井下与矿工共度除夕。
热学物理学PPT课件
影响因素
温度差、导热系数、物体形状和尺寸等。
导热系数与材料性质
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异较大,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
对流现象及其分类
对流现象
流体中由于温度差异引 起的宏观运动,导致热
量传递的过程。
分类
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
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密度 差异而产生的流动。
强制对流
通过外部作用力(如风 扇、泵等)驱动流体流
02
气体动理论与性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表 达式: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 应用:计算气体的压 强、体积、温度等热 力学参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 适用条件:适用于稀 薄气体,忽略分子间 相互作用力
实际气体行为描述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异
实际气体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不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热力学系统与过程
热力学系统
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是 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热力学过程
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所 经历的全部过程。
能量守恒与转换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气体内部能量传递
气体内部能量传递的方式
气体热传导的宏观表现
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能量,实现热 传导
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遵 循傅里叶定律
气体热传导的微观机制
能量较高的分子与能量较低的分子碰 撞,使能量分布趋于均匀
03
热传导、对流与辐射过程
热传导原理及影响因素
热传导原理
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内能传递现象。
温度差、导热系数、物体形状和尺寸等。
导热系数与材料性质
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异较大,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
对流现象及其分类
对流现象
流体中由于温度差异引 起的宏观运动,导致热
量传递的过程。
分类
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
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密度 差异而产生的流动。
强制对流
通过外部作用力(如风 扇、泵等)驱动流体流
02
气体动理论与性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表 达式: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 应用:计算气体的压 强、体积、温度等热 力学参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 适用条件:适用于稀 薄气体,忽略分子间 相互作用力
实际气体行为描述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异
实际气体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不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热力学系统与过程
热力学系统
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是 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热力学过程
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所 经历的全部过程。
能量守恒与转换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气体内部能量传递
气体内部能量传递的方式
气体热传导的宏观表现
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能量,实现热 传导
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遵 循傅里叶定律
气体热传导的微观机制
能量较高的分子与能量较低的分子碰 撞,使能量分布趋于均匀
03
热传导、对流与辐射过程
热传导原理及影响因素
热传导原理
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内能传递现象。
分子热运动课件(共37张PPT)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探究新知
13.1 分子热运动
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
物态
固体
分子间距 离
很小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 状
很大
有
有无固定体 积
有
液体 较大
较大
无
有
气体 很大 很小(几乎为零) 无
无
探究新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1 分子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 例如用吸盘吸住玻 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 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图13.1-8)。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有什么 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 种力只在距离很小时才比较显著。用干净的玻璃板水平接触水 面,就使一些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很小,产生分 子引力,使玻璃和水吸在一起,所以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增大。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巩固练习
13.1 分子热运动
例 (1)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 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_引__力_。 (2)如右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 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_间__隙__, 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 为分子间有_斥__力_。
探究新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R. P. Feynmen,R. B. Leighton,M. Sands. AddisonWesley. 1975年.[2], [4]
6
由诺贝尔奖得主R. P. Feynmen与R. B. Leighton和M. Sands所著的《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汉文 译本名为《费恩曼物理学讲义》,曾 译名为《费曼物理学讲义》或者《费 因曼物理学》),是迄今在世界上被引 用得最多的一部物理学教材,堪称基 础物理学的权威经典著作。
13
27. 《普通物理教学参考文集(第一 集)》. 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编辑部 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
28. 《热学》. 李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87年.
29. 《热学研究》. 吴瑞贤,章立源. 四 川大学出版社. 1987年.
30. 《普通物理学辅导与答疑(力学与 热学)》. 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基础 物理教研组. 北京出版社. 1987年. [2]
24. 《力学热学专辑》. 大学物理编辑部.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7年.
25. 《统计热力学》. 田长霖,J. H. 林哈 特.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年.[2], [3]
26.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Revised Printing. C. L. Tien,J. H. Lienhard. Hemisphere. 1979年.[2], [4]
34. 《Physics, Part One》. 3rd ed. R. Resnick,D. Halliday. John Wiley & Sons. 1977年.[2], [4]
35.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五卷·统计物 理学》. F. 瑞夫. 科学出版社. 1979年.[3]
15
36. 《Statistical Physics, Berkeley Physics CourseVolume 5》. F. Reif. McGraw-Hill. 1967年.[2], [4]
3. 《热学》.张玉民. 科学出 版社. 2006年.[2]
4
[2] 校图书馆或物理学院 资料室藏有此书。
[3] 此书是下面一册书的 汉文译本。
[4] 此书是上面一册书的 英文原著。
5
4.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一 卷》. R. P. 费恩曼,R. B. 莱顿, M. 桑兹.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2], [3]
17. 《普通物理学教程之二·热学》. 张玉 民, 阮耀钟.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
18. 《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2]
11
19. 《热学》. 徐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20. 《热学》. 肖国屏.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2]
14
31.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集·第一集》. 张之翔.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32. 《热学教程(修订本)》. 第二版. 顾 建中.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年.[2]
33. 《物理学·第一卷第二册》. R. 瑞斯尼 克,D. 哈里德. 科学出版社. 1980年[2], [3]
9
11. 《物理学难题集萃(增订本)》. 第 二版. 舒幼生,胡望雨,陈秉乾. 高等教育出 版社. 1999年.[2]
12. 《新概念物理教程·第二卷·热学》. 赵凯华,罗蔚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1],
[2]
13. 《物理学名词·1996(全国自然科学 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 物理学名词审定委 员会. 科学出版社. 1997年.[2]
14. 《热学 》. 李洪芳 .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年.[2]
10
15. 《力学 热学大学物理教程① 》(周 尚文主编). 张之圭,余文碧,高崇伊. 甘肃教 育出版社. 1994年.[2]
16. 《普通物理学·第一卷·力学与分子物 理学》. И. B. 萨韦利耶夫.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2]
7
从长远眼光来看,我认为 我对物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不 是量子电动力学,不是液氦 或极化子或旋子的理论,我 真正的记功碑将是我的《费 恩曼物理学讲义》!
——理查德·费恩曼
8
6. 《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 (第二版) 习 题思考题解题指导 》. 秦允豪.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4年.[1], [2]
21. 《普通物理概念与解题分析·热学》. 常树人,滕天奎,李子元等. 科学普及出版 社. 1989年.[2]
22. 《热力学·分子运动论和统计热力 学》. F. W. 席尔斯, G. L. 沙林格. 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88年.[2], [3]
12
23. 《Thermodynamics, Kinetic theory, and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3rd ed. F. W. Sears,G. L. Salinger. Addison-Wesley. 1978年.[2], [4]
“热学”课 程的教科书
和参考书
1
教科书:《热学》
李椿、章立源、钱尚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
2
参考书
共39本
(按出版时间排序)
3
1. 《热学》. 第二版. 李椿, 章立源,钱尚武.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8年.[2]
2. 《热学教程》. 包科达. 科 学出版社. 2007年.[2]
7. 《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 第二版. 秦允豪.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 [2]
8. 《热物理学基础》. 包科达. 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1年.[1], [2]
9. 《热学》. 常树人.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年.[2]
10.《热学》. 第二版. 李洪芳.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1年.[1], [2]
37. 《大学物理学·第二册》. F. W. 席 尔斯,M. W. 塞曼斯基,H. D. 杨. 人民教 育出版社. 1979年.[2], [3][译自原书第5版]
6
由诺贝尔奖得主R. P. Feynmen与R. B. Leighton和M. Sands所著的《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汉文 译本名为《费恩曼物理学讲义》,曾 译名为《费曼物理学讲义》或者《费 因曼物理学》),是迄今在世界上被引 用得最多的一部物理学教材,堪称基 础物理学的权威经典著作。
13
27. 《普通物理教学参考文集(第一 集)》. 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编辑部 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
28. 《热学》. 李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87年.
29. 《热学研究》. 吴瑞贤,章立源. 四 川大学出版社. 1987年.
30. 《普通物理学辅导与答疑(力学与 热学)》. 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基础 物理教研组. 北京出版社. 1987年. [2]
24. 《力学热学专辑》. 大学物理编辑部.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7年.
25. 《统计热力学》. 田长霖,J. H. 林哈 特.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年.[2], [3]
26.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Revised Printing. C. L. Tien,J. H. Lienhard. Hemisphere. 1979年.[2], [4]
34. 《Physics, Part One》. 3rd ed. R. Resnick,D. Halliday. John Wiley & Sons. 1977年.[2], [4]
35.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五卷·统计物 理学》. F. 瑞夫. 科学出版社. 1979年.[3]
15
36. 《Statistical Physics, Berkeley Physics CourseVolume 5》. F. Reif. McGraw-Hill. 1967年.[2], [4]
3. 《热学》.张玉民. 科学出 版社. 2006年.[2]
4
[2] 校图书馆或物理学院 资料室藏有此书。
[3] 此书是下面一册书的 汉文译本。
[4] 此书是上面一册书的 英文原著。
5
4.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一 卷》. R. P. 费恩曼,R. B. 莱顿, M. 桑兹.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2], [3]
17. 《普通物理学教程之二·热学》. 张玉 民, 阮耀钟.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
18. 《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 赵凯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2]
11
19. 《热学》. 徐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20. 《热学》. 肖国屏.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2]
14
31.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集·第一集》. 张之翔.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32. 《热学教程(修订本)》. 第二版. 顾 建中.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年.[2]
33. 《物理学·第一卷第二册》. R. 瑞斯尼 克,D. 哈里德. 科学出版社. 1980年[2], [3]
9
11. 《物理学难题集萃(增订本)》. 第 二版. 舒幼生,胡望雨,陈秉乾. 高等教育出 版社. 1999年.[2]
12. 《新概念物理教程·第二卷·热学》. 赵凯华,罗蔚茵.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1],
[2]
13. 《物理学名词·1996(全国自然科学 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 物理学名词审定委 员会. 科学出版社. 1997年.[2]
14. 《热学 》. 李洪芳 .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年.[2]
10
15. 《力学 热学大学物理教程① 》(周 尚文主编). 张之圭,余文碧,高崇伊. 甘肃教 育出版社. 1994年.[2]
16. 《普通物理学·第一卷·力学与分子物 理学》. И. B. 萨韦利耶夫.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2]
7
从长远眼光来看,我认为 我对物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不 是量子电动力学,不是液氦 或极化子或旋子的理论,我 真正的记功碑将是我的《费 恩曼物理学讲义》!
——理查德·费恩曼
8
6. 《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 (第二版) 习 题思考题解题指导 》. 秦允豪.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4年.[1], [2]
21. 《普通物理概念与解题分析·热学》. 常树人,滕天奎,李子元等. 科学普及出版 社. 1989年.[2]
22. 《热力学·分子运动论和统计热力 学》. F. W. 席尔斯, G. L. 沙林格. 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88年.[2], [3]
12
23. 《Thermodynamics, Kinetic theory, and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3rd ed. F. W. Sears,G. L. Salinger. Addison-Wesley. 1978年.[2], [4]
“热学”课 程的教科书
和参考书
1
教科书:《热学》
李椿、章立源、钱尚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
2
参考书
共39本
(按出版时间排序)
3
1. 《热学》. 第二版. 李椿, 章立源,钱尚武.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8年.[2]
2. 《热学教程》. 包科达. 科 学出版社. 2007年.[2]
7. 《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 第二版. 秦允豪.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 [2]
8. 《热物理学基础》. 包科达. 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1年.[1], [2]
9. 《热学》. 常树人.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年.[2]
10.《热学》. 第二版. 李洪芳.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1年.[1], [2]
37. 《大学物理学·第二册》. F. W. 席 尔斯,M. W. 塞曼斯基,H. D. 杨. 人民教 育出版社. 1979年.[2], [3][译自原书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