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
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
我按照诗歌的传统教法来讲授,主要从朗读品赏分析等方面入手解读本诗,并且在此基础上请教组内多位老师,力争做到严谨。
一激起学生兴趣,带入诗歌情境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导入环节。
为了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诗歌情境,在课前三分钟,我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这慷慨雄壮悲凉的歌声中,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甚至有的同学还小声地跟着哼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迅速的进入了情境。
接下来我便根据一代伟人毛泽东《沁园春·雪》里的诗句,回首历史,纵览古今,引出课题,引出曹操,用导语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较为具体的介绍曹操其人其事,让学生更全面和具体的了解曹操,正确看待曹操,同时积累文学常识,并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走入了那个群雄逐鹿诸侯激战的时代,走入了那个乱世出英雄的动乱岁月,也走近了我们这节课的主题《短歌行》。
二多次诵读,环环相扣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把握诗歌的意境,以达到牢记和背诵的目的。
一节课,多次朗诵,次次深入,环环相扣。
一读,老师范读,学生正音正字,并注意体会诗中情感和诗人当时的情怀。
二读,学生自由朗读,在自读中自主体会诗歌情感。
三读,请个别学生感情饱满抑扬顿挫地朗读全诗,朗读时尽可能地展现诗人曹操的胸襟情怀和魅力。
四读,全班同学齐读。
五读,划分了诗文层次,分析了各层次所表达的诗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之后,全班同学再次齐读,目的主要是体会和理解诗人真实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六诵,请个别学生站起来背诵全诗。
六次诵读,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由点到面,一步一步地使学生从学习到接受,到领悟,再到吸收,循序渐进地掌握了这首诗。
三品读赏析全诗,挖掘文本内容语文课上,讲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语文,所以,我把我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挖掘上。
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
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我在教学《短歌行》这首课文时,遇到了不少挑战,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收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总结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短歌行》这首课文的整体理解还不够深入。
这首课文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上课前先让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这首课文的背景和题材。
我会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课文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会组织一些情感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课文中的情感对应起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课文的体验。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短歌行》这首课文涉及到许多较为复杂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方式,学生们往往因为对这些技巧不熟悉而感到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上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对于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的识别能力。
我还会组织一些分析和讨论活动,让学生自主研究和解读课文,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类似的文学作品,让他们通过比较和对照来加深对于《短歌行》的理解。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们在朗读和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短歌行》这首课文的语言优美,节奏感强,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多安排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吟诵和朗读,培养他们的声音感和韵律感。
我还会安排一些角色扮演和小品表演,让学生充分表现课文中的情感和角色特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短歌行》这首课文的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课文。
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短小精悍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对于《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短歌行》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背景知识的引入1.1 提供历史背景:在教学开始之前,应该先给学生提供《短歌行》创作的历史背景,如唐代的社会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1.2 解读文学流派:介绍《短歌行》所属的文学流派,如五言绝句和乐府诗等。
通过对流派的解读,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1.3 分析创作动机:探讨《短歌行》的创作动机,如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表达等。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二、诗歌结构和语言表达2.1 研究诗歌结构:分析《短歌行》的诗歌结构,如每首诗的行数、韵律等。
通过研究结构,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整体布局和韵律美感。
2.2 解读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解读这些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2.3 探讨语言表达:讨论《短歌行》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用词的准确性、形象的描绘等。
通过学习语言表达,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修辞技巧。
三、主题和意义的解读3.1 突出主题:强调《短歌行》的主题,如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评、对人生的思量等。
通过突出主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3.2 分析意义:分析《短歌行》中的意义,如对人性的思量、对社会问题的反思等。
通过分析意义,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3.3 探讨价值观:讨论《短歌行》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如对道德的关注和追求等。
通过探讨价值观,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观。
四、鉴赏能力的培养4.1 分析诗歌情感:分析《短歌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忧愁、痛苦等。
通过分析情感,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短歌行 归园田居联读 教学反思
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学反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短歌行《归园田居》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归田田园生活为主题,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本文将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进行联读,从中发现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并对其教学进行深入反思。
通过联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可以发现陶渊明对传统社会的批评和对人生境遇的反思。
《短歌行》中描述了作者离开京都,以归园田居为志向的心境和决心,表达了对朝野权贵的不满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而《归园田居》则更加细致地描绘了作者在田园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感慨,通过对自然风物和田园景象的描写,反映了陶渊明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通过联读这两首作品,可以看出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简朴生活的追求。
在《短歌行》中,作者对离开京华,归山田的向往已经明确表达,“落日漫天关城外,风吹杨柳摇森森。
初月出汉东山下,泪滴梨花湿不胜。
”诗中渗透着强烈的乡村之情。
《归园田居》中更是对这种乡愁的释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通过这两首诗的对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宁静简朴生活的追求。
通过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联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诗歌境界和思想内涵。
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人生智慧和道理,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进行深入反思。
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借鉴陶渊明的思想精神,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珍视自然的美好,珍爱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过上更加简单、快乐、充实的生活。
第二篇示例:《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学反思》近年来,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尝试联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通过比较、分析两篇作品的主题、风格和写作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进行总结。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在完成这篇诗歌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此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在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诗歌的主旨理解、艺术特色分析以及对曹操人物形象的探讨上。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然后,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于诗歌背景知识的介绍不够充分。
学生对曹操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个人经历了解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诗歌主旨的深刻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提前布置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在课堂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详细介绍背景知识,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学设计中的小组讨论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虽然让学生分组讨论了曹操的人物形象,但由于时间把控不够精准,部分小组讨论不够深入,汇报时也只是泛泛而谈。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合理地安排小组讨论的时间,明确讨论的任务和要求,并加强对小组讨论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诵读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诵读法是诗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诵读,没有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诵读的效果不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讲授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精简讲授内容,突出重点,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但在组织讨论时,要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短歌行》教学反思1《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其成功的教法很多,但总的说来,大体上都是按照朗读、讲解、分析等教法来授课,而我希望能在这些教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下面,我对《短歌行》的教学作以下反思:一、激起心灵共鸣,走入历史情境课堂上,我特别注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迅速地走入我精心营造的历史氛围中,感受曹操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叹,他的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他的想要建功立业的大志以及他的欲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
课前三分钟,我为学生们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歌咏《短歌行》的片段,伴着强大震撼力的音乐,苍凉、悲壮的歌声使曹操跨越了历史长河,仿佛走到了学生们的身边,整个课堂的气氛肃穆而悲壮。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似乎若有所思的样子,有的同学还在小声地跟着哼唱,我感觉到学生们已经慢慢地走入了三国,走入了那个群雄逐鹿、诸侯激战的时代,走入了那个“乱世出英雄”的动乱岁月,也走近了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曹操。
曹操的思想情感细腻、深沉且复杂,简要的分析之后,我又为学生们播放了《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朗诵者把曹操内心深处复杂、丰富的情感以及全诗感伤、苍凉的基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堂课成功地将学生引入了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氛围当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诵读,环环相扣古文重在累积,而最好的方法便是熟读以及背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贯穿整堂课的一个教学环节就是朗诵(朗读和背诵)。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把握诗歌的意境,以达到牢记和背诵的目的。
《短歌行》语文教学反思
《短歌行》语文教学反思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在教授《短歌行》这篇古文时,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教学中,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们这篇古文的目标和重点。
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意义,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文字和词汇。
其次,教学方式单一。
我只是简单地讲解文中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没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我应该利用扩展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再次,教学材料不足。
我只是依靠教科书上的内容来教授《短歌行》,没有准备更多的材料来支持教学。
例如,我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诗歌作品或者历史文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意义。
最后,评价方式不合理。
我在考核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时,只是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启发性评价。
我应该采用更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写作或口头表达,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针对以上问题,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会明确教学目标,并向学生们介绍这篇古文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其次,我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项目学习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让他们了解更多相关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此外,我会认真准备课堂材料,并积极寻找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支持教学。
我也会积极参加专业研讨会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我会改变之前过于注重考试和分数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辨性思考和表达。
我会更多地给予学生启发性的评价和建议,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短歌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计划。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篇古文,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短歌行》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1.2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教学《短歌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他们参与到诗歌的欣赏和分析中,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1.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短歌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短歌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增加学生对于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2.2 课堂互动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2.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练习、诗歌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内容的拓展3.1 增加相关背景知识:在教学《短歌行》时,可以适当增加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3.2 拓展相关诗歌作品:除了《短歌行》外,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与之相关的诗歌作品,拓展学生的诗歌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3 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将《短歌行》中的情感、意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4.1 多维度评价:在教学《短歌行》后,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头表达、作品创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同伴间的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3 教师反思评价:教师也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在深沉的忧思中透露出一股慷慨豪迈的气概,表达了作者曹操对贤才的渴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此诗作为切入点,着重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去解读诗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请个别学生朗读,再由我对个别字词进行点拨,让学生自行理清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诗歌,并提醒他们注意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同时结合注释和有关资料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在深入解读诗歌的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去理解诗歌。
我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诗歌中表达情感的字词和句子,并尝试概括出诗人曹操的情感变化。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注重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而忽略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和思想感情。
因此,我提醒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整体感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思想感情。
通过这堂课的教与学,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过时的、无用的。
相反,它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价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传统教学模式的运用,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短歌行》是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曹操的代表作,诗中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其中,用典恰到好处的特点使得这首诗气势浩荡沉雄,节奏强烈,慷慨悲凉。
而其围绕“忧思”抒情言志,更是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
诗中出现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典故,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本是姑娘对爱人的深切思念,而曹操在此引用,将其转化为对“贤才”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和忧虑。
这种转化,不仅体现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更展现了他的高超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中还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等典故,皆出自《诗经》。
通过引用这些典故,曹操将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短歌行教学反思范文
我作为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对于短歌行这一课文的教学一直感到有些棘手。
古诗词的题材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所脱节,句式长短不一,修辞花样繁杂,难度颇高。
教育不是一种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应当是一个双向交流、互相启迪的过程。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也收获了不少反思和启示。
针对学生对古诗词题材的疏离感,我采取了“走近课文”这一策略。
我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我国许多诗词代表作的背景故事。
我告诉学生,短歌行是中国古代一种歌谣形式,既有朗朗上口,易于咏唱的特点,也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艺和民生风俗。
我还组织学生阅读了几篇类似的歌谣,让他们从生活、人情、风景等方面接触到文学,增强对古代文学的感性认知。
在讲解句式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规则掌握不够。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行语文教学教材中,对于国文基本功的讲解过于简略,重视学生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稍有漏洞的是这些能力的发掘离不开基本功。
我在本次教学中将重点放在了课文中的典型句式讲解上,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结构和成分,明白其中的文学手法和表现手段。
同时,为加深理解,我还辅助讲解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相似句式,并逐步让学生运用到文章写作中去,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语文基本功的掌握。
我也意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的弊端。
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资源,是有一定科学分级、系统性和选材标准的,但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支撑。
教材教学是我国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和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理解和接受知识。
这一次短歌行教学的反思,让我更加认识到教学的多元性、动态性与创造性,在教学设计中认真审视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
教育是一种互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对此不断反思和进步。
本次《短歌行》的教学反思,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艰巨、挑战和充实。
(完整)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这些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从而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一、激起学生兴趣,带入诗歌情境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导入环节。
为了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诗歌情境,围绕本诗诗眼“忧”我设计了以下导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忧百姓之苦难,因而心似火烧;“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忧国事安危,因而请缨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心忧君民,因而毕生求索;一诗三声忧,何以解忧愁?那么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又为何而忧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曹操,走进其流传千古的佳作《短歌行》,来探寻其千古之忧。
以引出课题,引出曹操,用导语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样导入本身也是对“以诗促写”的示范和示例.二、多次诵读,环环相扣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理解诗意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让学生多次朗诵,次次深入,环环相扣。
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2、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音频3、请一生朗读全诗4、教师点评,再请一生朗读,引导其读出慷慨、悲壮、激昂的格调。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三、品读赏析全诗,挖掘文本内容为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我,我采取了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示预设的相关问题,并把“探究四”这个比较难的问题更加具体化,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并展示讨论成果。
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
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在本次语文教学中,我选择了《短歌行》这首经典的古文诗词进行教学。
经过反思和总结,我认为这次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材选择不够恰当。
《短歌行》作为一首唐代的古文诗词,内容较为复杂,结构紧凑,对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
而在这次教学中,我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古文基础水平,导致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的教材进行教学,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其次,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合作的环节。
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有一定的限制,也无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今后,我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讨论、解读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这次课堂中,我在讲解课文的时间过长,导致课堂互动和练习的时间不足。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巩固。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每个环节的充分发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
最后,评价方式不全面。
在这次教学中,我主要以课堂讲解和书面测试为主要评价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导致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较为欠缺。
今后,我应该多样化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本次语文《短歌行》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选择不当、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以及评价方式不全面。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将更加积极地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短歌行》教学反思5篇
《短歌行》教学反思5篇由于古今有着千百年的时空距离,古代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均与现代汉语存在着明显差异;再加上对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缺乏了解,对文章中涉及的典故、制度、名物等不大熟悉,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到阅读文言文要比阅读现代文难一些,甚至因畏难望而却步。
而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又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再加上我们语文老师“保姆式”的教学思想——生怕学生读不懂,采用“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教法,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就这样被“肢解”成一堆“古汉语知识材料”,我们的学生则深陷字、词、句的泥沼中,以致“生气全无”,更谈不上去思考、去感悟了。
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传统的字诂句训的束缚中解脱,寻找一种全新的互动式教与学的模式。
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互动起来,学生必须要有兴趣。
因为,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所以,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去思考,如何改变学生学习古诗文畏难、无奈、倦怠的情绪,并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刚刚跨出大学校园,走上三尺讲台,我上了从教生涯中的第一堂公开课——《短歌行》。
具体到我的这一节课,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大家共享。
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教。
这一单元是高中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个阶段,虽然之前已经学过《诗经》、《离骚》、《孔雀东,不知道一首诗应从哪里入手去鉴赏,也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能力需要训练和提高。
因此我想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让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为学生以后鉴赏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形成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这是一个整体的考虑。
那么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a题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可以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也还可以从意象入手,抓住意象特点,揣摩诗歌情感……到底哪种方法结合本课更好呢?我认真的钻研文本,参阅大量资料,梳理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我发现其实本诗抓住“忧”这个关键字,就可以理出一个思路: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之根源──归心解忧。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引言概述:《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痛惜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短歌行》的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历史背景的解读1.1 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故事,使学生了解其写作动机和情感基础。
1.2 分析《短歌行》中所描绘的战乱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苦难,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敏感性。
1.3 探讨《短歌行》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批判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
二、人文情感的理解2.1 分析《短歌行》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战争残酷和人民苦难的痛惜之情,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
2.2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中所描绘的人民的坚韧和抗争精神,培养他们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2.3 分析《短歌行》中所表达的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培养他们的美好追求。
三、审美能力的培养3.1 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点,如韵律、押韵等,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2 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培养他们对于文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3.3 分析《短歌行》的意象和象征,如江河、白骨等,培养学生对于文学意象的感受和解读能力。
四、人文素养的培养4.1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所表达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公民素养。
4.2 分析《短歌行》中所表达的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差异,培养他们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4.3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所表达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
总结:通过对《短歌行》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短歌行》语文教学反思
《短歌行》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短歌行》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能够理解课文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并能通过分析诗句和修辞手法来体会课文的意义和美感。
二、教学准备1. 课文复印件和投影仪。
2. 课前预习课文的要点和相关知识。
3. 准备一些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以便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诗人杨炯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他的外貌和形象,进而介绍杨炯是《短歌行》的作者以及其创作背景。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司马昭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司马昭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2. 阅读(约15分钟)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并提醒他们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安排学生阅读诗文,并每4个学生一组互相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教师巡回指导,并辅助学生理解诗的艺术特色。
3. 分析诗句和修辞手法(约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
通过投影仪展示具体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和诗人的意图。
例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的“夜阑”暗示孤独,而“铁马冰河”则通过对比暗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和美感。
4. 学习相关知识(约2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音频资源,讲解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并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
例如,“鬼神害我何时眠?”中的拟人手法表达出作者对身世之苦的抱怨和不满。
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约10分钟)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短歌行》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对于诗歌的意义和美感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心得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并通过分析诗句和修辞手法来体会课文的意义和美感。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教学反思篇一感谢新乡教研室为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感谢评委老师们这三天辛苦的工作,让我们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实践自己,锻炼自己!受益颇多。
具体到我的这一节课,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大家共享。
尤其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教。
这一单元是高中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个阶段,虽然之前已经学过《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但是高一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仍然缺乏整体鉴赏思维,尤其当学生拿到一首诗时,不知道一首诗应从哪里入手去鉴赏,也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能力需要训练和提高。
因此我想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让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为学生以后鉴赏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形成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这是一个整体的考虑。
那么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题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可以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也还可以从意象入手,抓住意象特点,揣摩诗歌情感 ..到底哪种方法结合本课更好呢?我认真的钻研文本,参阅大量资料,梳理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我发现其实本诗抓住忧这个关键字,就可以理出一个思路: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之根源──归心解忧。
于是我想到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通过点拨法,设置问题,当然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也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掌握这种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吧。
于是这节课在学生基本鉴赏能力的培养上,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
这是一个思路。
另一方面,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题,尤其对于古诗更是这样。
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充实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因此应加强吟诵,在反复吟咏中体会诗中感情,让学生吸取诗歌的积极的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这是短歌行教学反思,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短歌行教学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前大家先一起来听段诗歌朗诵。
听完朗诵以后,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你对刚刚这首诗歌的了解呢?看来大家对曹操很熟悉啊,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二)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忧”的基调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前该让学生明确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诗歌忧的感情基调。
(三)赏析诗歌语句,解读诗歌意象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的意象的解读及对诗人“忧”的内容的解读;2.各小组内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1.诗中表现诗人“忧”的诗句?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课件展示)2.诗人为什么而“忧”?明确:①忧功业未成(板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课件展示)②忧贤才难求(板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课件展示)3.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忧”的感情的?明确:酒、朝露、明月(1)酒在诗歌中“酒”一般被用来表达忧愁思绪,因而有了“借酒浇愁”一说,同学们结合诗人生平及整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达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知人论世。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曹操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他又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他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对人生的追寻和探索的诗歌,是一首充满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经典诗歌。
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
许多教辅材料和课文中的补充注释,都是把它当作一首求贤诗,认为诗歌表达的是曹操因为有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因而产生了对人才的渴求。
诗中“忧”的是人才的难得,“乌鹊”比喻的是人才,诗末更是表明曹操愿意像周公对待人才一样来对待当时的贤才。
这样的理解沿用已久,在教学中有个别教师满足于依照教参教辅,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们得出“乌鹊”比喻“人才”这类标准答案。
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的只是简单的课文下方的解释,或者语言和章法上的某些知识。
一首充满超越时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诗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被买椟还珠式地放弃了;有感情有意蕴的精美诗文,变成了精确定量的分值,变成了ABcD的冷漠选项。
于是文学的感情世界渐行渐远,严谨的文化思辨和深刻的生命探询也如风云飘散。
对于像《短歌行》这类意蕴深厚的经典诗词,要怎样教学,才能以更完整更丰富的方式感应和塑造学生的心灵,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呢?我的探索是,不应拘泥于教本,要把它置于超越时空的文化背景中。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广征博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化资源,引领学生在广博的文化视野中学习、思考和表达。
我们可以围绕曹操及其在诗中的追问,围绕诗中所体现的时空无限与人生有限的矛盾进行相关搜索、探究,这样,我们就能跨过铅字垒成的门槛,迈进古老、深邃的精神园林,寻找庄子、孟子,聆听陶渊明、李白,仰望曹操、毛泽东,从而激发对生命诗性的领悟。
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问题切入,调动积累。
探寻生命难题。
好的问题是思维的兴奋剂,是课堂开放和活跃的保证。
课前我预设了两个问题:在《短歌行》的开篇,曹操发出了什么感叹?他所感叹的矛盾核心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我希望通过问题,引领学生重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内涵和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关怀,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种疑问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短歌行》教学反思1《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其成功的教法很多,但总的说来,大体上都是按照朗读、讲解、分析等教法来授课,而我希望能在这些教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下面,我对《短歌行》的教学作以下反思:一、激起心灵共鸣,走入历史情境课堂上,我特别注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迅速地走入我精心营造的历史氛围中,感受曹操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叹,他的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他的想要建功立业的大志以及他的欲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
课前三分钟,我为学生们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歌咏《短歌行》的片段,伴着强大震撼力的音乐,苍凉、悲壮的歌声使曹操跨越了历史长河,仿佛走到了学生们的身边,整个课堂的气氛肃穆而悲壮。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似乎若有所思的样子,有的同学还在小声地跟着哼唱,我感觉到学生们已经慢慢地走入了三国,走入了那个群雄逐鹿、诸侯激战的时代,走入了那个“乱世出英雄”的动乱岁月,也走近了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曹操。
曹操的思想情感细腻、深沉且复杂,简要的分析之后,我又为学生们播放了《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朗诵者把曹操内心深处复杂、丰富的情感以及全诗感伤、苍凉的基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堂课成功地将学生引入了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氛围当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诵读,环环相扣古文重在累积,而最好的方法便是熟读以及背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贯穿整堂课的一个教学环节就是朗诵(朗读和背诵)。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把握诗歌的意境,以达到牢记和背诵的目的。
通过教师朗诵和学生诵读,由浅入深,由内到外,由点到面,一步一步地使学生从学习到接受,到领悟,再到吸收,循序渐进地掌握了这首诗。
课后在和一些老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回想起课堂上每一个细节,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细节一:“行”是一种古代特殊的诗歌体裁,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讲到:“《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
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和曹丕《燕歌行》的诗句中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细节二:在指导学生如何朗诵时,我为大家朗诵了《短歌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整堂课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三、调动知识储备,挖掘文本内容语文课虽然很注重课堂上形式的创新,讲究新颖的教学方式,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语文,所以,我把我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挖掘上。
我希望能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地开掘,让学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内容的同时,学会用探究的思维去学习语文。
在对《短歌行》层次的划分上,我把全诗四句作为一个层次,注重分析各个层次之间的层递关系;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解析时,我帮助学生理顺全诗的线索,这首诗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以忧和思贯穿其中,暗线则是诗人对人才的层层递进的暗示与召唤。
尤其是对忧和思分开进行分析,使全诗具有了一唱三叹,反复吟诵的效果。
要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关键是观察他们是否懂得学以致用,能不能触类旁通。
这是一种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自觉引导之。
我认为最大限度地对文本进行开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而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关的扩展,就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能有所取,有所得。
四、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学中,我一直相信,只要心中时时刻刻都装着学生,你就会有无穷的智慧。
整堂课中,我的设计思路是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完成,教师做适当的点评与指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后对自己的教案、教学设计思路及实际教学进行全面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活动,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我想,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通过此次授课,自己在对课的设计和思考中成长。
同时也发现自己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人说得好“上得最好的课永远是下一课”,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短歌行》教学反思2一首《短歌行》让我读懂了曹操,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的思想和事业可以穿越时空,在时间的’原野上奔跑。
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激荡于胸中的壮志之忧,但是我怎样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呢?于是我决定让学生通过读真正的去感受,去领会。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以至于有了贤才难求之忧。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体会作者的情感上,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眼”,再通过读找出诗人的三种忧,并让学生自己试着欣赏三种忧,在学生赏析时,我适当点拨,指导方法,给学生以鼓励。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读,有,学生的齐读,学生的自读,个别学生的美读,共5次,让每次读都带有目的性。
使学生在反复读中理解、赏析诗歌,最终背诵全诗。
在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生试着来赏析。
为了使学生的欣赏有的放矢,我引导学生找出诗眼“忧”,并围绕着这几种忧进行赏析。
在赏析中给学生以学法上的指导,如:怎样找诗眼这类问题。
《短歌行》这首诗的理解上有两大难点。
一是用了大量的典故。
在学生赏析的时候我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使学生知道典故的含义,更准确的把握全诗的情感。
二是诗人变化起伏的情感不易把握。
在这方面我引导学生分析诗中三种忧的内在关系,这样对诗人情感的脉搏就可以准确的把握,并理解它的变化。
《短歌行》教学反思3由于古今有着千百年的时空距离,古代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均与现代汉语存在着明显差异;再加上对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缺乏了解,对文章中涉及的典故、制度、名物等不大熟悉,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到阅读文言文要比阅读现代文难一些,甚至因畏难望而却步。
而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又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再加上我们语文老师“保姆式”的教学思想——生怕学生读不懂,采用“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教法,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就这样被“肢解”成一堆“古汉语知识材料”,我们的学生则深陷字、词、句的泥沼中,以致“生气全无”,更谈不上去思考、去感悟了。
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传统的字诂句训的束缚中解脱,寻找一种全新的互动式教与学的模式。
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互动起来,学生必须要有兴趣。
因为,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所以,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去思考,如何改变学生学习古诗文畏难、无奈、倦怠的情绪,并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刚刚跨出大学校园,走上三尺讲台,我上了从教生涯中的第一堂公开课——《短歌行》。
具体到我的这一节课,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大家共享。
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教。
这一单元是高中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个阶段,虽然之前已经学过《诗经》、《离骚》、《孔雀东,不知道一首诗应从哪里入手去鉴赏,也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能力需要训练和提高。
因此我想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让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为学生以后鉴赏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形成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这是一个整体的考虑。
那么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a题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可以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也还可以从意象入手,抓住意象特点,揣摩诗歌情感……到底哪种方法结合本课更好呢?我认真的钻研文本,参阅大量资料,梳理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我发现其实本诗抓住“忧”这个关键字,就可以理出一个思路: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之根源──归心解忧。
于是我想到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通过点拨法,设置问题,当然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也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掌握这种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于是这节课在学生基本鉴赏能力的培养上,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
这是一个思路。
另一方面,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题,尤其对于古诗更是这样。
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充实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因此应加强吟诵,在反复吟咏中体会诗中感情,让学生吸取诗歌的积极的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但是课堂上在这一块的处理上,我显得有些仓促,因为要顾及到后面诗歌鉴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所以花的时间不够充分。
这也显示出在课堂教学的节奏上把握的不是很好。
以后需要注意。
开头导入部分使用多媒体播放《短歌行》吟唱片段,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能让学生尽快地走入我为本篇课文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为诗歌鉴赏作好情感铺垫。
结尾部分的个别学生背诵诗歌和全班同学试背诗歌是对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诗歌朗诵、理解能力的检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文,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能力。
由于这次的课准备的很仓促,从构思到完成只用了五天时间,再加上自己作公开课还是第一次,所以经验寥寥。
但通过这次说课、上课,尤其听评课,受益匪浅。
上公开课可以让人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让我更加知道了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
《短歌行》教学反思4这一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是高中学生的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所以,虽然已经讲读了三首古诗《诗经》、《离骚》,但是学生对于怎样读诗歌,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备课时,我就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上。
诗歌的鉴赏方法有很多,有的可以从题目入手,如《归园田居》。
有的可以知人论世,如王维的诗歌,有的可以从意象入手,如王安石的《孤桐》。
但具体到这一课似乎都不是很合适,从题目入手,只能分析到文体知识,知人论世倒可以,但有先入为主的嫌疑,意象似乎也不是很突出。
想了很久,觉得还是用一般文章的鉴赏方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几个方面去带着学生鉴赏。
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诗眼?2、“忧”从何来?3、如何表现出“忧”?这样来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提纲挈领的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