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农业推广教育现状分析农科论文

合集下载

谷物种植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谷物种植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谷物种植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在现代谷物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科技的应用,农民们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只有将科技成果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谷物种植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过程。

在谷物种植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病虫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选育高产优质的品种,农民们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通过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灌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

因此,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实现谷物种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与方法1. 农业技术培训农技人员可以组织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传授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现场示范和亲身实践,农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技成果的应用方法。

2. 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农技人员和农民之间的桥梁,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可以提供科技成果的展示和推广服务。

农民们可以通过技术推广站获取专业的咨询和建议,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指导。

3. 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农民们共同合作的组织形式,通过合作社的建立,农民们可以共同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并共同使用农业机械。

合作社还可以与科研机构和农技人员合作,共同开展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1. 科技成果与现实生产之间的脱节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存在着科技成果与现实生产之间的脱节问题。

科技研究往往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而实际生产环境中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实际情况。

因此,在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农作物类型。

2. 种植者对科技成果的接受程度不同不同的农民对科技成果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农民可能会对新的科技成果持怀疑态度或者觉得应用起来太复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路径分析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路径分析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路径分析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众多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但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成果转化并推广开来,却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现状当前,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和推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一些地区,新的种植技术、优良品种等科技成果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

还有一些精准农业技术,如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等,也在部分大型农场得到了应用,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走出实验室与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

这主要是因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存在着诸多技术转化的障碍,如技术的适用性、稳定性等。

一些在实验室理想环境下表现良好的成果,到了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另一方面,推广体系不完善。

基层推广人员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推广人员缺乏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深入了解,无法有效地向农民进行推广和指导。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它们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

企业则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通过产学研合作,科研机构可以根据企业和农户的实际需求开展研究,提高成果的实用性。

企业可以参与科研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开发,为成果转化提供资金和市场渠道。

例如,某农业科研院校与种子企业合作,科研院校根据企业反馈的市场需求,研发出适合当地种植环境的新品种,企业负责新品种的生产、销售和推广,农户则受益于新品种带来的高产和优质。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专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

这些平台可以汇聚农业科技成果、企业需求、资金等资源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然而,这些成果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有效地转化与推广,让广大农民能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指将农业科研领域中取得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等,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跨越。

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技术传递,而是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

首先,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和适用性是转化的基础。

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时,应当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注重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科研成果过于理论化或脱离实际生产条件,那么在转化过程中就会遇到重重困难。

例如,一些新品种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表现出色,但对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要求苛刻,难以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种植。

其次,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程度和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转化效果。

许多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农民了解并掌握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应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者,资金投入也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

成果的转化需要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来。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则是将已经转化的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应用,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推广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推广体系,包括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单位、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主体。

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科技成果对农业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

科技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并非一蹴而就,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主体。

本文将从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必要性、阻碍因素以及加强转化与推广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可以帮助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口感和营养价值,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面临着一些阻碍因素。

首先是技术壁垒。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专业知识,但是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技术接受能力有限。

其次是市场需求不确定性。

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但市场需求的变化不确定性较大,科技成果可能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推广效果不佳。

此外,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受到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制约,如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

为了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科研与应用的对接。

科研机构应当加强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沟通和合作,更多地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科技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要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和交流。

培养和引进更多具备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的人才,加强与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交流,提升其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三,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资金投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农村工作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农村工作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农村工作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提升农村工作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农村工作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为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

一、现状分析当前,农村工作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的科技系统相对薄弱,缺乏科研力量和研发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困难。

其次,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缺乏积极性。

再次,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转化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农业科技成果难以在市场中获得有效应用。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一些障碍,亟待解决。

二、政府支持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应当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提高科研力量和研发经费,通过加强科技人员培训和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

此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鼓励科技企业与农业生产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链的延伸,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科研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同时,农业企业可以提供实际的生产场地和资源,将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加强农民培训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最直接的受益者和应用主体,因此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农技培训、技术示范等活动,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五、产业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成果产业化。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链的推进和扶持政策的出台,引导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

农业企业要积极投入,将科技成果引进到自己的生产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

自学考试农业推广学试题和答案(总)

自学考试农业推广学试题和答案(总)

全国2001年10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选(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A.转变农民的行为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转变农民的观念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2.媒介是()中一个常用的概念。

A.教育学B.经济学C.社会学D.传播学3.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是()年成立的。

A.1949 B.1990C.1993 D.19954.农业推广干预过程是沟通的()A.目的B.手段C.信息D.组织5.推广服务系统是指()A.供应农业推广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B.供应推广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C.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D.参与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的总体6.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

A.推广系统和技术管理系统B.推广系统和研究系统C.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D.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7.推广项目的技术不具备(),则没有推广价值。

A.计划性B.先进性C.社会性D.公正性8.推广对象的规模,一般比推广工作者个人所接触到的农民群体()。

A.小B.大C.差不多D.无法比较9.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己拟定计划,这种方式是()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B.自下而上的计划拟定方式C.联合拟定方式D.上下结合双程式10.农业推广服务必须有明确的()和指明努力方向的计划,才能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农村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目的。

A.具体步骤B.具体内容C.建议D.目标11.农业推广教育是(,指开发农村的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A.咨询B.宣传C.开发D.传播12.进行农家记帐、家庭工副业生产管理、粮食保管、防鼠、食物营养、食品卫生、环境美化、子女教育、庭院经济等为内容的教育称为()A.“四健”教育B.管理教育C.技术教育D.家政教育1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可用()评价。

A.转化率B.转化模式C.转化体系D.转化途径14.经济上限或成果分布的提高都不能超过甚至达到相应的()A.转化率B.推广度C.推广指数D.技术上限15.对准备专门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的教学活动是()A.职前培训B.职后培训C.在职培训D.个别指导培训16.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的推广项目一般是由()制定。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探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探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不仅仅只是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更是将科技成果真正落地,并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培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提高作物产量。

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出产量。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通过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推广农产品加工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减少对土壤、水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科技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通过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追溯和供应链管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共同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研发、示范和推广。

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需要提高。

农民需要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并愿意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农民的土地资源和生产条件也会对科技成果的应用造成一定的限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应加强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在当今社会,家庭农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农场既具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又能够兼顾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要求。

然而,要想进一步提升家庭农场的农业科技水平,实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以此为话题,探讨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性、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性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创新的农业工具,家庭农场可以更高效地种植农作物,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转型升级和增值。

通过科技的应用,家庭农场可以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加农业产业的利润空间。

最后,科技成果的推广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技的推广,可以实现农业的节约用水、减少农药使用等目标,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二、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面临的挑战然而,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专业的科技人才和相关的支持机构。

目前,家庭农场普遍缺乏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支持,导致科技成果无法有效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其次,科技成果的推广需要大量的经费和市场推广渠道。

很多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因为缺乏资金和市场渠道而无法得到有效推广。

最后,农业科技的推广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目前,一些地方的政策支持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还存在不足,缺乏对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的关注和扶持。

三、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应对策略针对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面临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流动,同时建立科技支撑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展望

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展望

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展望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成为了农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农业科技研究取得的成果,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转化为生产力,并为农业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技术支撑的过程。

随着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现状1. 成果丰富:我国农业科技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业装备、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

在种植领域,我国获得了一系列高产、高效、抗逆的新品种和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在养殖领域,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畜禽养殖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领域,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节约人力资源。

2. 转化途径多样: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的技术推广和转化外,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也成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

通过线上推广、销售和线下培训,农业科技成果能够更快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3. 还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

有些科研成果虽然在实验室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其次是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传统农业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一些新技术在农民中难以推广。

再者是一些地方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速度不尽如人意。

二、展望1. 提高科研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加大对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创新和应用。

政府可增加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的科研经费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和探索。

2. 加强农技人才培养: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专业素养,培养一批具有农业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浅析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浅析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王 晓 燕
( 辽 宁 省农 业 科 学 院 大 连 生 物 技 术 研 究 所 , 辽 宁 大 连 1 1 6 0 2 4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要: 中 国农 业 是 一 种 典 型 的 资 源 约 束 性 农 业 , 这 就 决 定 了农 业 生 产 终 将 受 到 “ 耕地 资源 ” 瓶 颈 的制 约 。 因 此
第五 , 各创 新 主 体 间 的 联 动 机 制 尚 未 形 成 。 由 于 现
行 的农 业 科 技 创 新 体 系 中 主 体 间 的 联 动 机 制 尚未 形 成 。 在科研 管理 上 , 宏 观调控 乏力 , 微观 管理 不活 , 造 成 农 业
科研 、 教 育、 推 广 和 生 产 部 门各 主 体 结 合 不 紧 密 , 各 自为 政, 利益 关系 不明 , 不能 形成 有效 的分工 机制 , 使 生 产 需 要和科研选题 缺乏 有机 联系 , 农 业 技 术 创 新 流 程 不 能 相
分析如下 :
互 衔 接 。此 外 , 缺 乏 合 作 意 识 并 互 相 封 锁 农 业 事 业 信 息
资源 , 限 制 了 农 业 事 业 资 源 的有 效 配 置 和 合 理 流 动 , 导 致
农 业 研 究 成 果 不 能针 对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中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部 门不 能 有 效 地 进 行 成 果 推 广 , 从 而
有2 0 % 的成果 转 化 , 形 成 产 业规 模 的 大 约 只有 5 % J 。 专 利 授 权 的绝 对 数 量 相 对 较 小 , 每 万 人 的 授 权 专 利 仅 为 0 . 7 3项 , 在 专利 种类 中, 技 术 含 量 较 高 的 发 明 专 利 比 重 低, 仅 占专 利 授 权 量 的 6 . 9 %, 反 映 出我 国科 学 技 术 产 出 能 力 的薄 弱 。 而 农 业 科 技 成 果 的 扩 散 能 力 就 更 弱 , 因 为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本模板】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本模板】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目录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1)(一)农业工具机械化 (1)(二)农业技术科学化 (1)(三)农业模式产业化 (2)(四)农业发展持续化 (2)(五)从农人员素质化 (2)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存在问题 (3)(一)多种因素制约机械化实现 (3)(二)农业科技发展缓慢 (3)(三)农业规模小、市场不发达 (3)(四)从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3)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4)(一)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农业现代化 (4)(二)逐步提高农民素质,用知识改变落后 (4)(三)政府要在发展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4)(四)勇于尝试,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5)四、结束语 (5)参考文献 (6)浅谈农业现代化建设【内容提要】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兴旺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实现农业工具机械化、农业技术科学化、农业模式产业化、农业发展持续化和从农人员素质化。

当然,其中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和问题,本文从几个主要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有些方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科学特色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是现代化的世纪。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家需要发展靠的也是现代化,而农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兴旺发展的重要手段。

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农业,使农业的生产力由传统农业的落后情况,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转变。

一、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在我看来,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以下目标:(一)农业工具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是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传统的农业模式是刀耕火种,人工收割,农业机械出现后,传统模式便有所改变,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模式,机械化有着面积大,强度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往往反映着农业现代化的程度,机械化的程度越高,现代化的程度也就越高,所以,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自身的农业机械化。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经济效益的要求。

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的研究。

第一,农业科技创新的背景和意义。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还主要依赖于人工劳动,这种传统方式效率低下,质量无法保障。

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引入新的科技和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第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路径和方式。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基地,促进科技人才的集聚和科研成果的孵化。

同时,还可以通过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示范种植等方式,将科技成果传播给农民群众,并指导他们正确使用。

第三,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际操作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农民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对新的科技和技术接受程度较低。

其次,一些科技成果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和使用,但是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

最后,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四,科技创新成果的示范应用。

科技创新成果的示范应用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可以使科技成果得到验证和认可,并加速推广应用的进程。

同时,示范应用还可以通过实地观摩和经验分享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接受和使用。

第五,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和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还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

第六,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环保效益。

农业科技推广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效果

农业科技推广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效果

农业科技推广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效果农业科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科技推广与应用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和积极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农业科技推广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效果。

一、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推广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农业生产力。

新品种优良、抗病虫害的引进和推广,使得农业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性能得到极大增强,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业科技的应用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灌溉水利效率等,进一步增加了农业的生产能力。

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科技推广对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品种的种植技术和高效的农业管理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

通过科技的帮助,农民能够选择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作物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农民增收。

此外,农业科技的应用还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让农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三、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农业科技推广不仅对农业生产有益,也对农村综合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科技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农村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水平。

例如,农业机械、农业装备的进步和普及,使得农业生产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

此外,农业科技推广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技的应用,农业生产能够更加环保、可持续。

例如,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此外,农业科技推广还促进了资源利用的效率提升,推动了农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

总结起来,农业科技推广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它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在农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能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性、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性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民的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研成果的应用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耐逆性强的新品种,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和逆境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其次,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可以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加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需求。

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可以开拓出新的农业生产路径,解决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例如,利用有机农业技术和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再次,科研成果的应用可以促进农民的增收。

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不仅仅是提高生产效益,还可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

例如,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和专业人士,为农村地区的科技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科研成果的应用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等,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二、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现状目前,我国在农业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突破。

例如,我国在水稻、小麦、玉米和棉花等作物的品种改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作物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同时,我国在农业装备、农业机械、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也有了不少的创新成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在现代社会中,农业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

农业推广课程的
目的是培养农业专业人才,提升农业部门的技术水平以及农户的生产
效率。

本论文将探讨农业推广课程的意义、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I. 农业推广课程的意义
农业推广课程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帮助农业从业人员获
取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增加农产品质量。

此外,农业推广课程还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他们可以在农村地区提
供专业的咨询和技术支持,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II. 农业推广课程的发展现状
目前,农业推广课程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开展。

许多大学和科研
机构提供了与农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

此外,农业推广课程还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供在线学习资源
和工具,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农业知识。

III. 农业推广课程面临的挑战
尽管农业推广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课程教材的更新和改进需要保持同步。

其次,农业推广课程需要与现实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实
际问题。

最后,农业推广课程的教师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
专业知识,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综上所述,农业推广课程在促进农业发展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教材更新和改进,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并提高农业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农业专业人才,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大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农大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农大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摘要:从现代农业大学教育理念和现代化大农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针对农业推广学课程特点,在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农业推广学的课程性质、在我国农业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农业推广学在农科和管理学科中的学科交叉、不可替代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新时期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农业推广学;教学效果;探索随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与奋斗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现代农业对科学技术依存度日益增大,需要有更多的农业推广人才。

因此,无论从提高农民致富带头人的素质与推广技能方面,还是从为社会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方面,有效地学习好农业推广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高校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以来,农业推广学科在农村发展与推广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校从2000年开始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为农学、植保、园艺、资环等专业的选修课。

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功模式,力求使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现代农业推广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根据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我们进行了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现总结如下:一、农业推广学的课程性质农业推广学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政组织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综合学科,是研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规律、农民采纳规律及其方法论的一门科学。

是研究推广人员如何对农民进行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使其改变行为,促成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共5篇)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共5篇)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共5篇)第一篇: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通过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农业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可行性对策,目的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给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农业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团体系统沟通互动,满足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愿望。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历了基层网络创建阶段、中层推广组织完善阶段、专群结合的推广阶段、农业推广新体系的再创阶段、农业推广的深化改革阶段。

现如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1993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引导下逐步走向法制化、现代化,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深化、合理化。

1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现状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及特点1.1.1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践证明,为适应农村生产关系不断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政府牵头,组织“三农”协作,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有效的结合起来,分工承担农业资源开发、承包、重点项目推广、农业科教兴农。

1.1.2开辟展示新技术、新信息、新物质的农技推广平台为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速度,健全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很重要。

让农民朋友能尽快地了解到有利的政策与法规,以及教育、信贷、运输、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民增加了采用新技术的机会,从而使农民以较少的投入换得更多的收益,激发了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追求。

1.1.3试验、示范、推广是农技推广行之有效的三大步骤科研部门培育出新品种,在培育过程中适应了某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

为证实这些新品种在其他环境的适应和表现情况,对其进行适应性试验,成功后树立样板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

为此,我国多采用科技示范户和建立示范田的方式,向农民展示成功的样板,使该项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从而进入第三步推广阶段,实现该项技术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向物质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技推广工作也就此展开。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的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渐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节约资源、环保、科学,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并非易事,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联动,加大推广力度,才能将先进技术推广到每一个农户,实现科技成果的最大化发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同时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的占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还可以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联动。

政府应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的转化。

加大对现代农业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给予减税和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政府还可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通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创造更好的条件。

企业应当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改进技术,推出更适合农村实际的现代农业技术产品,并积极与政府、农户合作,助力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科研机构则应着眼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加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研究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推广效果。

对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还需要着重加强农民的培训和宣传。

农村广大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认可将决定现代农业技术的最终推广效果。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示范示范推广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现代农业技术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应用能力。

谷物种植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谷物种植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谷物种植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在谷物种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能有效解决人口增长和粮食安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谷物种植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机构、高校等研究机构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中。

在谷物种植领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取得显著成就。

首先,农业科技成果在谷物品种改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通过应用基因工程、杂交育种等现代技术,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的谷物新品种,显著提高了谷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农业科技成果在种植管理方面取得了突破。

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往往耗时耗力,而现代化的种植管理技术,如无人机、传感器等,能够实现智能化的监测和管理,提高了种植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农业科技成果还在农药、化肥的研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的绿色发展。

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现状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将科技成果推广给广大农民,使其能够真正受益于科技发展。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在谷物种植中的推广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科技成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农民对其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

很多农民缺乏科技知识,无法充分理解科技成果对谷物种植带来的好处。

其次,农民对于科技成果的信任度不高,认为科技成果过于新奇,不敢轻易尝试。

再次,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缺乏获得科技成果信息的途径,无法及时了解和接受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

三、解决方案为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谷物种植中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和宣传。

通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科技知识宣传等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其对科技的信心。

其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

通过在农村地区建设科技示范农田,向农民展示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激发农民的学习和使用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农业推广教育现状分析农科论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农村、了解农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起步较晚,培养模式大多沿用农学硕士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不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需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必须从注重学术研究教育过渡到专业学位教育,必须建立一支足够数量和适应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

如何根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是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一大重要问题。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笔者2021年11月至12月对湖南农业大学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发放《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问卷483份,回收有效问卷309份,回收率为64%。

调查对象包括2021到2021级的各级在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涉及农业推广硕士的所有领域。

通过文献检索所收集到的资料,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进行分析。

2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2.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但校外导师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偏低农业推广硕士校内导师数据是抽取作物、园艺、植物保护、渔业、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资源利用等几个领域作为样本得出来的结果,表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校内导师中高学历的比例较高,其中博士学位的78人,占教师总数的53.4%;具有硕士学位的有29人,占教师总数的19.8%;具有学士学位的有39人,占教师总数的26.7%。

总的来讲硕士以上学位的占到73.2%;正高职称的人数明显高于副教授占到总数的77.4%,副高占22.6%;师资队伍的主体在41~50岁年龄段,占到52.6%,但是30~40岁之间的比例比51岁以上的小,分别为10.3%、33.5%。

这说明校内导师大多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专家,指导力量相对较强。

校外导师的数据是收集2002年度至2021年校外导师数的总和,其中高学历的比例偏低,博士、硕士的比例仅到13.1%、26.8%,即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为39.9%,比校内导师硕士以上学历73.2%要低很多,其本科及以下的比例较大,占到60%;正高职称的仅占到35.8%,比校内导师77.4%低了42个百分点,副高职称所占比例明显较高,比校内导师22.6%的比例高出40个百分点,占到64.1%;年龄结构上40~50岁的中年骨干占到57.1%,50岁以上的占到30.5%,40岁以下的仅占12.4%。

可见,校外导师硕士以上学历以及正高职称的比例不大,这说明在选聘校外导师时,对理论研究和学术方面的要求没有校内导师那么高,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应该要更加严格。

农业推广硕士任课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占了52.8%,硕士学历占到26.9%,即硕士以上学历的占到79.7%;正高职称的比例为60.1%,副高职称占到32.6%;年龄结构也较为合理,大多是中年骨干40~50岁之间,占到53.9%,而且50岁以上的比例较小,仅占到17.6%,20~40岁之间的青年教师占到27%。

这说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任课教师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较大,有较高的科研究水平。

年龄结构中中年比例最大,而且青年教师比例比老龄比例要大,其整体结构是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

2.2“双导师”培养模式已初具规模,但仍需加大力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负责制,采用校内导师与实际用人部门合作培养的方式。

校内导师必须是本校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过一届以上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责任感强,指导学生的经验丰富,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包括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学位论文的研究过程以及写作与答辩等等。

校外导师必须业务水平高,责任感强,具有高级职称的本行业专家、领导或有较强实践技能的能手,是为适应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目标而配备的,主要为了在专业学位教育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技能进行指导,使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结果表明:有194名研究生配备了校外导师,占总数的63%,有115名研究生未配备校外导师,占总数的37%。

从表2也可以看出,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至2021年校外导师与硕士生的配备比例为1:1.2~2.0之间,也就是说平均70%的专业学位硕士生配备了校外导师。

因为专业学位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再加上专业领域的增加,其生源也正在逐年增加,2021年配备校外导师的比例比以往有所下降,66%的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生配备校外导师,同问卷调查63%的结果基本一致。

“双导师”模式培养有一定规模,但仍有30%以上的学生未配备校外导师。

2.3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不高,外聘教师数量偏少湖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生产实践背景往往不足。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湖南农业大学有三个月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的教师占到73.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三个月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为65.4%,湖南农业大学外聘任课教师数仅占3.6%,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零。

很显然,教师队伍的实际经验还需加强,外聘任课教师的数量未达到专业学位教育的要求,其比例应该加大,选聘本行业的专家及突出贡献者来校担任授课教师,对提高农业推广硕士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4研究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满意度高,学生的工学矛盾较严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都是在职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教学效果要求高,旨在对其自身有较大的指导与帮助作用。

据笔者的调查,湖南农业大学56%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优,36%的学生评价是良,总体来讲86%以上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教师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

但是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教育招收的都是在职人员,其也有自身的局性,通过调查显示:61%的学生认为自身专业基础对硕士期间的学习有大的影响,在几个主要的因素中占第一位;58%的学生认为工学矛盾也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应采取针对性的弹性管理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工学矛盾。

2.5课程体系基本合理,应增加专业动手能力培养及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目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专用教材很少,几乎没有。

任课教师只可参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使用教材,经过教师不断改进,总结与归纳,其课程体系趋于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课程体系是合理的,53%的学生认为是基本合理的,90%以上的学生认为总体来讲符合专业学位的要求,但是仍然有7%的人认为不合理。

在考虑课程设计时,69%的学生认为应该关注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课程设计最重要的部分;62%的学生认为农业推广案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它主张知识结构、学科前沿与进展、理论知识重要的比例分别为50%、46%、34%。

调查结果表明课程体系设计仍需进一步改革,多增加案例分析与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的环节。

2.6教学及考核方式单一,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及考核方式根据调查显示:59%的研究生认为教学及考核方法有待于完善,78%的学生主张案例式教学,65%的学生主张讨论式,另外主张启发式、自学式、传统讲授式的也分别占到46%、26%、26%。

考核方式也应该区别学术型学位教育,应该偏重实践部分的考核,轻化纯理论知识的记忆。

目前大多数考核方式是理论考试与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显示60%的人主张多种方法相结合,主张讨论式、开卷式、面试及闭卷式的分别占到48%、43%、40%、12%。

由此可见:以案例式为主的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及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适合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这是与学术型硕士学位教育的显示区别,也是培养专业学位人才的重要途经。

2.7研究生对双导师满意率高,导师指导方式需改进笔者通过对309名农业推广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的问卷统计,结果发现:对导师工作的评价方面,无论是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超过了90%。

说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对目前双导师指导总体上是满意的,对校内导师的满意度比校外导师要高。

我国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导师的指导方式采取单一的师徒式一对一进行指导,实践证明师徒式的指导方式有很多弊端,不能适应专业学位的发展要求,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认为协作式各学科交叉共同指导指导较适合专业学位教育;52%的人主张专业式相关专业联合指导;34%的赞成师徒式。

因此,目前应该采取联合指导方式,各取所长,达到共同培养的目的。

2.8校内校外导师各有所长,相互补充,达到联合指导的目的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方向涉及面广、学科多,学员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对研究生的培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对学生培养方面各有侧重。

问卷调查发现:77%的人认为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需要校内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占到第一位;其次63%的人认为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需要校内导师的指导;认为课程学习、农业推广实践方面需校内导师的帮助的分别占到28%、27%。

在对校外导师的需求方面:59%认为农业推广实践方面需校外导师指导;57%的认为学位论文的研究过程需指导;论文选题与开题方面需指导的占43%。

可以看出校内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位论文方面是起重大的作用的,对校外导师的要求,主要是丰富的农业推广实践经验,其次是对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指导,因为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来自于自身的岗位与实践,校外导师在实践操作方面的经验更为丰富。

3对策与建议3.1优化师资队伍基本结构,高学历高技能相结合,提升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师资可以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行业佼佼者来校担任校外导师,应增加青年导师的数量,优化整体结构,培养梯队新生力量,防止年龄断层,做好代际转换和新老交替工作是导师梯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2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保证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

3.2.1采用灵活教学及考核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课教师应该采取以案例式、交互式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式,直观地教授知识,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减少死记硬背部分,多进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使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较好地结合起来[1]。

3.2.2改革课程体系,保证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课程内容按照相应农业推广领域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应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宽广性、实用性,多加入专业实践及农业推广案例,使所开设课程既强调理论,给予学生更多的信息量和学科技术前沿知识,也使其能够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独立从事农业生产专门技术的能力[2]。

3.2.3进行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管理方式,解决工学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